果堂集-清-沈彤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328-03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果堂集卷九
              吴江沈彤撰
 记
  游包山记
   石公山
太湖之峰七十二名者八九包山最著包山之胜数十
名者六七石公最著石公之山在包山东南隅少土多
卷九 第 1b 页 WYG1328-0349d.png
石周可二里三面湖水环之有小庵负其西壁庵之北
为归云洞洞高广可二十尺相传旧有石垂洞口如云
之方归故名又北为蟠龙洞在水厓洞旁石悉嵌空多
窍穴或逶迤数丈作龙鳞状有名为石梁石琴者俱倚
厓跨水上厓折而东为山之阴多小松乱石上有石方
而平如台宜观落照自台东下为山之左厓厓北有十
三折类曲屏斜围每折异状厓南有巨石伛偻似老父
为石公山受名焉旁有石姥稍高石公之上有剑楼高
卷九 第 2a 页 WYG1328-0350a.png
四五丈广十之中开五弄体断势接廉隅斗竦望之夹
楼刺天弄壁俱锐刿若攒剑锋其名者曰风弄穿云涧
剑楼之下有明月坡广容数百人月夜可啸歌其上自
坡而上西折为山之阳有联云幛云梯双峰竞举桀然
干霄又折而北为山之右有夕光洞中有日如浮图之
倒垂日夕返照光熊熊然石堂花冠洞在厓下水方出
没其中又北即小庵也余以康熙五十九年孟春来舍
于庵得周览山之体势与山石怪奇之状而知其名不
卷九 第 2b 页 WYG1328-0350b.png
妄传故详记之以示世之好游者
   林屋洞
石公之胜既穷将以来朝至林屋山探洞天之胜因焚
膏披图悉识其名迹夜半梦乘风往林屋遂入洞见银
房间厕深林阴沈窈窱幽光四耀乃步金庭拊玉柱戏
珊瑚之床击鼓考钟舞燕吟龙洋洋融融忽惊以觉天
亦已旦而风雨满山霰集雪飞悄然端居者数日及晴
复办装命侣望山以趋直走洞门山之峰崖岩嶂峻崄
卷九 第 3a 页 WYG1328-0350c.png
嶙崌悉不注视短衣草屦秉烛而入门内殊高广可立
数十人通日光有浅水再进又有小口窅然以黑高三
尺许而积潦没膝曲行二三十步石益下水益深又烛
多堕潦无以前遂出歉然久之乃绕山周折登峰扳崖
穿岩倚嶂观所谓卧龙伏象仙幛曲岩诸名胜目行心
开俯仰徘徊吟啸相和以适以嬉至于日落烟生四山
渐冥然后相与拔足而去是游也虽未得深探洞穴而
极山之诸胜亦足以偿所愿焉古人常谓进止之节得
卷九 第 3b 页 WYG1328-0350d.png
失之数愁欢之时莫之可强吾于此游益信
   碧螺峰
自林屋山东北水行数里见有峰拔层峦之中色苍翠
而旋上者碧螺峰也稍近而峰巅众石若翔若集若昂
若俯若蹲若跳皆争出奇势来效目前登陆至其趾多
方石相倚壁立中有罅可往复周玩西北面无石石皆
在东南周不及二里高可三十丈升巅以瞻则高殿缨
冈曲涧带阜松柏竹木交荫其上绵延数里荟蔚蓊郁
卷九 第 4a 页 WYG1328-0351a.png
湖风宁静波伏不兴扁舟数叶若凫浮鸥眠夷犹自如
旷然以乐将反乎舟忽有白云红霞来游峰巅丹素青
碧下上相映仰瞩流连不能遂去
   缥缈峰
登碧螺峰顶已获眺望之乐又自北而西行四五日历
涵霄二峰而至缥缈峰南麓峰高可数里峥嵘插汉心
快之遂取道秦家岭策杖以上直造巅末于时云澹天
开风轻日明环湖之南东折而北山层岭复如黛如云
卷九 第 4b 页 WYG1328-0351b.png
林木攒茂郁郁苍苍通二三百里缭绕弗绝湖吞吐百
渎嘘吸三江少输广受㶀㵧淼茫波澜散合云日俱荡
七十二峰或直而耸或斜而倚或横而背或曲而向皆
破水投波如沈又浮纵览既久藉茅仰卧天宇穹隆浩
然长空心目益旷肢体皆适起而俯视支山丛罗若儿
孙之拱立村坞绣错涧壑萦回脩竹长林蒙茏茂密高
堂巨殿杂厕其中赤白隐见兹峰所观与碧螺登望之
胜远近大小真夐然其不侔矣夫登高则见远以大登
卷九 第 5a 页 WYG1328-0351c.png
愈高则远者近大者小而其见又殊昔之人所以欲至
其所不至而不肯仅得其半也日昃踟蹰叹息而下
   龙头山
缥缈峰之南数里有支山二东曰梭山西曰龙头山梭
山大而多土无可游龙头山多石石之奇与石公等有
三峰周可三里南面岸太湖水齧其趾尤多奇势中有
一巨石类龙头故山纳其称余自缥缈来游登高降深
环麓二三日凡石之奇者既熟观以悉其状而为上为
卷九 第 5b 页 WYG1328-0351d.png
下咸可品目龙头之石昂首张口扬睛奋鬣风涛来迎
矫焉若乘之以飞雄杰而轩举最为怪奇自龙头而外
其奇之最者东则有龙门小洞庭石西则有小龙门蜂
房石石鼎龙门高敞如门有宇有柱环立四垂纵广三
四丈多弹窝小洞庭石屹立水中峰峦森耸隐然有七
十二峰之形小龙门高广减龙门之半而其状惟肖蜂
房石色黄黑崭岩若具孔穴倒垂厓上密如栉石鼎凡
数枚形方而铁色各有足相倚峙立其奇之次者万羊
卷九 第 6a 页 WYG1328-0352a.png
冈之石则色白起伏蹲卧远望若羊群幽谷则石势翻
腾如波如云并当龙头之北其他诸石有若板倚者屋
穹者冰裂者树根朽者虎踞狮坐而熊罴立者不可胜
数亦各擅其奇然其品又稍下矣龙头与石公皆以石
著而石公之石奇者辄有名号龙头之石虽甚奇而少
佳名故余于诸名者外略以前人所形容者名之若小
龙门蜂房石石鼎是也
   消夏湾
卷九 第 6b 页 WYG1328-0352b.png
游龙头山毕遂放舟入消夏湾湾纳涧吞湖周二十里
其北临以缥缈峰梭山龙头分抱左右豁处有若门阙
中浮小洲可数亩上有古庙其下枯苇被之渔艇多泊
焉水禽山鸟饮啄成群回舟而南望见门阙外数里有
山障之如屏波涛赑怒层翻叠涌其内渊淳平晏水纹
绮皱而已缘厓岸行多良田沃土青树素英参差摇飏
四面如一顷之则洲下渔艇鼓枻四散歌咏相答声响
绵邈令人意移舟子谓余此湾旧传吴王避暑处夏月
卷九 第 7a 页 WYG1328-0352c.png
蒹葭荫水芙蕖翻风清香弥湾曦景不到于时盖尤胜

   石公庵
石公庵在石公山西壁下因石结宇负山面湖左偏有
阁阁后有亭皆高敞轩豁守庵僧三人咸朴以愿有啸
岩者多结禅侣识山路余寓是庵月馀二旬出游辄邀
啸岩相导故历奥区僻境而未尝问涂饥而倦则就其
旁寺院而食息焉亦不及惫居庵十馀日多在亭阁阴
卷九 第 7b 页 WYG1328-0352d.png
晴昏晓雨风雪月湖山之象变换万千触目怡情余亦
有取焉故于去之日而并记之
  游丰山记
余少时读韩吏部文知世间有所谓丰山者人所不可
至其上有钟霜既降则铿然鸣后考诸山经又有所谓
清泠之渊耕父常游处者有朱草食之可仙雍和之兽
赤目亦喙黄身状如猿皆在是山而霜鸣之钟亦且九
焉以为此奥区神皋信非人所可至也今年余授经南
卷九 第 8a 页 WYG1328-0353a.png
阳太守何公官廨至数日汎览图记乃知所谓丰山者
近在城北三十五里可游览喜甚遂以诘朝挈壶载笔
从弟子积庆骑而往至则与其山之人披灌莽履攒石
走危蹊升降环周冀得尽探其胜而按眺所及无有深
谷灵岩可以发奇卉宿异兽山之东石壁峭竖镵其上
曰清泠渊然浅水环之而已壁间多洞穴形广圆若钟
悉数之亦不得九其感霜鸣以否竟莫有闻者余甚惑
焉或以为传记之言夸诞不足信或以为地理神物潜
卷九 第 8b 页 WYG1328-0353b.png
见有时古今安得尽同是二说者盖皆有之不然岂果
为神山人终不可至而兹非其真耶俯仰踌躇中心惘
惘虽然余自具区而来北济大江望金陵诸山踰淮浮
河西瞻邹峄径泗水过菏泽南绝河汴迤西涉颍汝入
首山渡滍水行方城之下舟车所历皆号称诡异幽奇
之境曾不得有流连弥日者今斯游也迎日而出踏月
而返纵心搜讨不为事牵闻见不相应则朋俦论辨对
酒往复赋诗伸怀较曩者道路时其亦可谓乐矣是不
卷九 第 9a 页 WYG1328-0353c.png
容以不籍雍正元年四月望日沈彤记
  寻淮源记
禹贡谓导淮自桐柏桐柏之山今属南阳之桐柏县余
以雍正初元客郡斋屡欲往桐柏山以观淮之源逡巡
未果越三岁决往乃跨马出东郭门济川陟冈经二百
六十里而至桐柏之山山绵亘可百里西通襄阳之枣
阳东南连德安之随州峰峦森耸夹道南北有紫霄翠
微玉女卧龙莲花诸名其道南最西一峰则曰胎簪水
卷九 第 9b 页 WYG1328-0353d.png
经所谓平氏县胎簪山也有泉出其阴北流至平地分
二道郦道元注所谓西流为澧东流为淮者也泉之旁
有池方七尺许水清浅不流俗谓之淮井盖泉所溢也
淮井东三十里为桐柏县城城东北一里许为淮渎庙
庙南阻金台北枕淮水中有汉延熹六年碑山泉自分
流后穿沙石屈曲而东至庙北凡合南北涧水十馀道
以余观之皆淮源也谓淮出胎簪山者专指山阴之一
泉耳汉延熹碑云淮出平氏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28-0354a.png
阳口水经注以为潜流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大复山
南谓之阳口乃余访之土人考之近志皆未有能确指
其潜行之迹及阳口之所在者(府志谓淮源初出即伏/流三十里涌为三泉因)
(浚为井则伏流在淮井上县志谓井边有泉三处涌出/伏流地中经六七里成川则伏流在淮井下皆与水经)
(注不合以目验/之亦不尽然)而城东五六十里有峰巍然而高土人
指为大复山谓在随州界淮水绕其南于桐柏山为最
东一支所谓阳口当在是余又疑与潜流三十里之说
远近不符欲并往观之马病而返其然否难定于今矣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28-0354b.png
大复之名始见汉书地理志志言禹贡桐柏大复山淮
水所出以为淮水出桐柏之大复山也然胎簪亦固其
源不应独遗则其时所谓大复山者盖统胎簪以东诸
峰言之(元和郡县图志以大/复为桐柏之异名误)后人名最西一峰曰胎簪
馀峰多别为之号而最东一支遂专大复之名矣若道
北诸峰土人往往槩称桐柏山犹多沿禹时之旧云
 何未轩先生曰考覈精论断确难定者存而阙之于
 记事中具解经之法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28-0354c.png
  登泰山记
吴江有沈彤者好游而迂自始冠寻泰山之胜槩于群
籍知其山为五岳宗北当京师东濒海南直河淮江西
阻太行周三千馀里叠嶂层峰以百千数高之里可五
十古帝王登封之台纪功德之碑皆在焉其神气能降
生一人而道隆千古其云腾能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
登其巅不知二曜之高八荒之大且远遂神游其中者
一二十年彤雍正中客南阳而抵京师道出太行之东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28-0354d.png
望泰山不能见祗见其云明年自京师归出泰山西麓
绕其南后复自大江抵京师仍出其西麓皆颇见其巅
巅上常生白云缕摇层覆令人怡悦然并以事阻未及
登后复自京师归归数年年且衰不复敢发登山之兴
乾隆六年孟春又将走京师求食而执友陈醇叔官济
南家弟薰亦在蒙阴遂取道沂州并访之既过薰即直
趋济南行未半而泰山已巍然在望焉彤心则喜命执
鞭者驱驴疾行宿其麓戒竖子以鸡鸣上山中夜月色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28-0355a.png
如昼及期披二羊裘乘皮担绳兜子并泰安城西而上
行五里至一天门又行二十里至二天门日乃出又行
二十里至三天门又行五里至其巅彤于是俯仰徘徊
纵览六合见夫天垂如盖如穹庐日悬如燧众山断续
环拱如砺如拳川海萦回若带与线地边角与天腰际
南北东西旷无一方之障隔于所谓古石封秦篆碑汉
无字碑唐磨崖碑周观秦观吴观三峰日观月观二峰
望海石孔子崖丈人峰诸胜亦无不游历焉盖昔所传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28-0355b.png
闻其概者今乃目极而察之数十年愿见无从者今乃
不求而尽获之快意适观于斯为极抑念是山所降生
之人歇绝且二三千年不知自今以往终不复能如古
邪将神气之郁积已久而即能大有所发邪沈吟未几
而风起云合阴寒袭人雨雪飘飖一山愁惨彤乃戴青
毡辞去则晴如初因复俯仰旁瞩者久之至日昃乃下
其上下之道在两崖间或起或伏或平以直或峻以曲
或临涧或跨而梁之当三天门下六七里尤斗绝逶迤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28-0355c.png
如羊肠名十八盘古谓之环道其崖如削壁高可百丈
自二天门以下两崖上皆植小松道旁多杏花夹之彤
之上二天门道殊湿山中人云昨夜曾大雨而下方不
知是夜仍宿南麓明日并山西溪涧屈折北行路移境
易回顾诸峰亦各异其态要皆秀而杰又明日过历山
至济南城入醇叔官斋即为文记其事以贻同好时二
月望后五日
 李玉洲曰殿阁中具千门万户是其体势近代游记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28-0355d.png
 未能或先
  隐拙斋记
椒园弟官京师托其意于所居之斋题曰隐拙难之者
曰自谓拙人必指为巧果其拙焉虽欲隐不可得夫何
取乎其名为之解者则曰椒园之非巧而拙信于人有
素顾古人有云隐拙在冲默冲者虚其心默者阖其口
心虚拙隐于心口阖拙隐于口椒园之所为隐由斯道
也吾又从而思之夫椒园固文学侍从之臣尝纂经史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28-0356a.png
之可为法戒者献之
天子而
天子将用为諌官者也心不虚不实口不阖不辟椒园
乃特养其所以隐拙者为他日经世之基而姑晦其意
于今岂果拙而有事乎隐椒园乃言曰名斋之义解者
获之矣虽然兄之意所期于弟者厚敢不敬承请悉次
其语于斋壁使得以并观而日勖焉遂书以为之记
  先府君孺人画像记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28-0356b.png
先府君孺人像同邑张嵩画左孺人杨氏右孺人吴氏
府君貌朴雅而清臞静坐则怀古思远其神穆然及与
人接非其所憎恶即和蔼如春风方年七十时费君岳
为府君写啜茶图神貌俱肖张嵩旧尝习府君稽费君
所图而追摹之肖形同而神则异费索之于静张索之
于动故也二图并而神已全矣杨孺人故无像吴孺人
尝有像府君以其不似也焚之彤数请于府君详告两
孺人形神于工画者俾图其像府君谓已不能图虽得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28-0356c.png
工画者详告之讵能肖也及彤再游京师复以是请时
费君已殁府君乃属张嵩画而手书示之曰杨孺人面
长方颊满而不肥眉疏秀而长且曲眼稍露微黄鼻隆
耳红以白唇朱微掀颈稍短为人庄而和厚而雅吴孺
人面椭圆丰而不腴色白晰以红广额鼻亦隆眉细而
不长目最清微狭耳不甚大唇红颈长而不瘦为人端
恪閒静若严冷然杨孺人较吴孺人稍短杨孺人年二
十四而殁吴孺人殁时年五十二发之白者三而一目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28-0356d.png
际微皱彤游京师三年闻府君病而归归而府君前卒
而两孺人像张亦竟未之为既三月乃延张合府君孺
人而图之彤与诸叔父复参论其侧于两孺人像易稿
数次第髣髴其十二三盖惟手书口议之凭固无自而
得其毕肖也昔陆贞甫失其亲像自伤无状素不善画
而昼夜形仿像成惟肖彤于杨孺人无如何于吴孺人
乃卒不能为贞甫之所为恨其何时已也乾隆二年八
月既望哀子彤泣血稽颡记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28-0357a.png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28-0357b.png
 
 
 
 
 
 
 
 果堂集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