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地理考-宋-王应麟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75-065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地理考卷二     宋 王应麟 撰
  王
郑氏谱曰王者周东都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其封
域在禹贡豫州太华外方之间北得河阳渐冀州之南
始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周公摄政五
年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既成谓之王城
是为东都今河南是也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今
卷二 第 1b 页 WYG0075-0652d.png
洛阳是也成王居洛邑迁殷顽民于成周复还归处西
都至于夷厉政教尤衰十一世幽王嬖褒姒生伯服废
申后太子宜咎奔申申侯与犬戎攻宗周杀幽王于戏
(史记骊/山下)晋文侯郑武公迎宜咎于申而立之是为平王
以乱故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
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 郑志张逸问
平王微弱其诗不能复雅厉王流于彘幽王灭于戏
在雅何答曰幽厉无道酷虐于民以强暴至于流灭岂
卷二 第 2a 页 WYG0075-0653a.png
如平王微弱政在诸侯威令不加于百姓乎(泰山孙氏/曰诗自黍)
(离而降书自文侯之命/而绝春秋自隐公而始) 括地志王城一名河南城本
郏鄏周公新筑在河南县北九里苑内东北隅自平王
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迁都成周(故城在洛/阳县东北)
(二十六里/周公所筑)赧王又居王城(左传桓七年王迁盟向民于/郏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郏)
(王/城) 朱氏曰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书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孔氏)
(曰今河/南城也)王室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不为雅而为风然
王号未替也故不曰周而曰王其地则今河南府及怀
卷二 第 2b 页 WYG0075-0653b.png
孟等州是也 唐氏曰二南之风也商微而周之兴也
王之风也周降而诗之将亡也 吕氏曰成周乃东都
总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平王东
迁之后所谓西周者丰镐也所谓东周者东都也威烈
王之后所谓西周者河南也所谓东周者洛阳也(考王/以王)
(城故地封/其弟桓公) 补传曰周之始盛也文王位止西伯未尝
称王而二南之化被于天下周之既衰也平王以后虽
为天子而王风之诗仅同列国此二南与王风名同为
卷二 第 3a 页 WYG0075-0653c.png
风实则不同也风之名既同于列国而加以王之一字
所以尊周亦所以愧周与孔子于鲁春秋书王之意一
(服虔云尊之犹称王犹春秋之王人称王而列于诸/侯之上 戴氏曰东迁之后降而为风自季札观乐)
(已然非圣人降之也号吴氏曰王/谓王城之地王人王 说皆非) 地理志周地今之
河南雒阳榖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是其分也昔周公营
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至平王
东居雒邑其后五伯更帅诸侯以尊王室故周于三代
最为长久八百馀年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
卷二 第 3b 页 WYG0075-0653d.png
所侵故其分坠小(林氏曰季子观乐曰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思者先王之泽也不惧者先)
(王之教也风夹漈郑氏曰七月/者西周之 黍离者东周之风)
  宗周
镐京也书多方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官归于宗周(穆/天)
(子传入/于宗周) 陈氏曰长安县昆明池北有镐陂 说文镐
武王所都在长安西上林苑中 地理志初雒邑与宗
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颜氏注/宗周镐)
(京也方八百里为方百里者六十四雒邑成周也方六/百里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得百里者百方千里也)
卷二 第 4a 页 WYG0075-0654a.png
(故诗曰邦畿千里也/韩诗黍离伯封作) 孔氏曰正月云赫赫宗周谓镐
京也后平王居洛邑亦谓洛邑为宗周祭统云即宫于
宗周谓洛邑也 吕氏曰王者定都天下之所宗也东
迁之后定都于洛则洛亦谓之宗周卫孔悝之鼎铭曰
即宫于宗周是时镐已封秦宗周盖指洛也然则宗周
初无定名随王者所都而名耳(张氏曰黍离闵宗周荡/伤周室皆甚于刺者也)
  申
郑语史伯曰当成周者南有申吕 周语富辰曰齐许
卷二 第 4b 页 WYG0075-0654b.png
申吕由大姜(四国皆姜姓/四岳之后) 地理志南阳郡宛县故申
伯国(括地志故申城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信宋氏/曰申姜姓之国平王之母家也在今邓州 阳军)
(之境平王以申国近楚数被侵伐遣畿内之民戍之王/孔氏曰宣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于谢宛县者谓宣)
(改封之后以前不知其地于申在陈郑之南后竟为楚/所灭 林氏曰周平受国 贼而不能讨故诸侯强而)
(莫能制平吕氏曰平王戍/申与晋 公城杞相类)
  甫
书吕刑孔氏注吕侯后为甫侯故或称甫刑(唐世系表/宣王世改)
(吕为甫朱氏曰甫即吕也亦姜姓吕刑/礼记作甫刑当时盖以巾故而并戌之) 徐广曰吕在
卷二 第 5a 页 WYG0075-0654c.png
宛县(左传楚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
(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史记吕尚先祖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列女传太姜有吕)
(氏之/女) 水经注宛西吕城四岳受封于吕(括地志故吕/城在邓州南)
(阳县西四十里吕氏春秋吕在宛县西伯夷主四岳之/祀佐禹有功氏曰有吕或为甫郡国志汝南新蔡有大)
(吕亭故吕侯国舆地广记蔡州新蔡县古吕国今以左/传考之楚有申吕时新蔡属蔡非楚邑当以在宛县为)
(正/)
  许(见前/)
孔氏曰言甫许者以其俱为姜姓其实不戍甫许也(六/国)
卷二 第 5b 页 WYG0075-0654d.png
(时秦赵同为嬴姓史记汉/书多谓秦为赵亦此类)
  留
曹氏曰留本邑名其大夫以为氏
  郑
郑氏谱曰初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
为郑桓公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又为幽王大司徒甚
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
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
卷二 第 6a 页 WYG0075-0655a.png
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皆有骄侈怠慢
之心加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孥与贿不敢不许
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以成周之众奉辞罚罪无不克
矣若克二邑鄢蔽补丹依畴历华(孔氏曰八国皆在泗/水之间韦昭曰八邑)
君之土也修典刑以守之惟是可以少固桓公悦其言
从之后三年幽王为犬戎所杀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
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王城卒取史伯所云十邑之地
右洛左济前莘后河食溱洧焉今河南新郑是也(郑𤼵/墨守)
卷二 第 6b 页 WYG0075-0655b.png
(云武公迁居/东周畿内)武公又作卿士国人宜之郑之变风又作
 地理志郑国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
虚也及成皋荥阳颍川之崇高阳城皆郑分也土狭而
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
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吴札闻郑之歌
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自武公后二
十三世为韩所灭 通鉴外纪宣王二十二年封季弟
卷二 第 7a 页 WYG0075-0655c.png
友于郑都咸林 括地志郑故城在华州郑县西北三
里桓公友之邑秦县之(武公十一/年初县郑) 朱氏曰新郑今之
郑州 水经注竹书纪年晋文侯二年王子多父伐郐
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为桓公帝王世纪云
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所都也(孔氏曰郑世家虢/郐果献十邑竟国)
(之则桓公自取十邑见史伯为桓公谋故傅会为此说/ 服虔云郑东郑古郐国之地是郑虽取其地不居其)
(都僖三十三年左传称文夫人葬公子瑕于郐城之下/服虔云郐故郐国之墟杜预云郐国在荥阳密县东北)
(新郑在荥阳宛陵县西南是/郑非郐都故别有郐城也) 郡县志郑州新郑县郑
卷二 第 7b 页 WYG0075-0655d.png
武公之国都(韩灭郑自平阳徙都之战国策韩之取郑从/成皋始 林氏曰春秋战争之多者莫如郑)
(战国战争之多者莫如韩秦汉之间天/下有变必于荥阳成皋之间决胜负) 朱氏曰郑声
之淫有甚于卫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为戒而不及
(周礼疏曰郑诗/说妇人者九篇) 吴氏曰齐诗刺哀襄而季札观乐
乃曰泱泱乎大风也哉郑美武公父子而札乃曰其细
已甚曰大曰细自其土地风气之𤼵于音声者言之而
非系乎辞也班孟坚曰民性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
土之风气故刘梦得论八音与政通以三光五岳之气
卷二 第 8a 页 WYG0075-0656a.png
为言固有见于此
  祭仲
括地志故祭城在郑州管城县东北十五里郑大夫祭
仲邑(水经注长垣县有祭城祭仲/之邑 长垣今属开封府)
  京
括地志京县故城在郑州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之京
(榖梁传襄十一年同盟于京城北阳地理志河南郡/京县即共叔段所居 曹氏曰荥 故东虢国也有)
(京水索水楚汉战于京索之间即其地也京邑在荥阳/县东敖仓鸿沟在县西官渡在中牟皆古战争处 左)
卷二 第 8b 页 WYG0075-0656b.png
(传郑京栎实杀曼伯注云厉公得栎又并京为郡县志/京水出荥阳县南平地 楚语范无宇曰国 大城未)
(有利者叔段以京/患庄公郑几不封)
  清 彭 消 轴 河上
郡国志河南中牟县有清口水 水经注清池水出清
阳亭西南平地东北流径清阳亭南东流即故清人城
也诗清人在彭彭为高克邑杜预春秋释地云中牟县
西有清阳亭是也清水又屈而北流至清口泽(中牟今/属开封)
(府/) 郑氏曰清者高克所帅众之邑 毛氏曰彭卫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0075-0656c.png
河上郑之郊也消轴河上地 孔氏曰禦狄于境在郑
卫境上翱翔河上是营军近河而卫境亦至河南(彭消轴/皆河上)
(之地盖久不得归师有/迁移三地亦不相远)
  溱 洧
陈氏曰郑国在溱洧二水之间 说文引诗溱与洧溱
水出郑国(溱水出桂阳临武/入汇当以溱为正)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
入颍(阳城省入河/南府登封县) 郡县志溱水源出郑州新郑县西
北三十里平地洧水县西北二十里 水经洧水出河
卷二 第 9b 页 WYG0075-0656d.png
南密县西南马领山(密县今属郑州地理/志出阳城县阳城山)又东过新郑
县南溱水从西北来注之(注洧水东径新郑故城中襄/元年晋伐郑败其徒兵于洧)
(上又东为洧渊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则/此潭也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谓溱水非也)又东过习
阳城西折入于颍(地理志洧水东南至长平入/颍长平省入陈州西华县) 郑语
主芣騩而食溱洧(地理志密县/有大騩山) 韩诗溱与洧方洹洹
兮传云三月桃华水下之时执兰拂除嶭君注郑国之
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秉兰草祓除不祥(十道/志曰)
(郑俗以三月合于溱洧之上以自祓除溱括地志/洧水在新郑县北三里古新郑城南与 水合) 孟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75-0657a.png
氏曰子产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东门
左传隐四年宋陈蔡卫伐郑围其东门(朱氏曰城/东门也)
  学校
曹氏曰校本夏之学名郑亦以名学故郑人游乡校以
议执政
  齐
郑氏谱曰齐者古少皞之世爽鸠氏(司寇/也)之墟周武王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75-0657b.png
伐纣封太师吕望于齐是谓齐太公地方百里都营丘
周公致太平敷定九畿复夏禹之旧制成王用周公之
法制广大邦国之境而齐受上公之地更方五百里其
封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沂州沂水县/北有穆陵山)
至于无棣(沧州无棣县/南无棣沟)在禹贡青州岱山之阴潍淄之
野其子丁公嗣位于王官后五世哀公政衰荒淫怠慢
纪侯谮之于周懿王使烹焉齐之变风始作 地理志
齐诗曰子之营兮遭我虖嶩之间兮又曰俟我于著乎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75-0657c.png
而此亦其舒缓之体也吴札闻齐之歌曰泱泱乎大风
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古有分土无分
民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榖而人民寡乃劝以女
功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后十四世桓公用管
仲设轻重以富国合诸侯成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归
故其俗弥侈其后二十九世为彊臣田和所灭临甾海
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云 太史公曰吾适齐
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75-0657d.png
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
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朱氏曰今青齐淄潍德棣等州是其地也(世家云胡/公徙都薄)
(姑献公徙治临淄括地志青州博昌县东北六十里薄/姑城天齐池在青州临淄县东南十五里封禅书云齐)
(所以为齐/者以天齐) 地理志成王灭蒲姑以封师尚父(注武王/封太公)
(于齐初未得爽鸠之地成王以益之也陵左传晏子曰/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 因之薄姑氏)
(因之而后太公因之五水经注薄姑/故城在临菑县西北 十里近济水)齐郡临淄县师尚
父所封(即营丘也今青州西北四十里谓乐记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 之齐)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75-0658a.png
  营
地理志临甾名营丘齐诗曰子之营兮注毛诗作还齐
诗作营(水经注临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经其左故/有营丘之名孔氏曰水所营绕释丘云水出其)
(左营丘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乃/东以丘临水谓之临淄与营丘一地) 括地志营丘在
临淄北百步外城中 尔雅齐曰营州疏博物志云营
与青同海东有青丘齐有营丘(曹氏曰说者以茂/也吕也皆地名)
  峱
地理志作嶩注山名字或作峱亦作巙(乃高反猺水/经注作)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75-0658b.png
逢于嶩山也(董氏曰皆山名在齐之郊嶩说/文峱山在齐 集注本作)
  著
地理志俟我于著乎而注著地名济南郡著县 水经
漯水东北径著县故城南
  南山
朱氏曰齐南山也
  鲁道
水经注汶水南径钜平县故城东(钜平省入兖州博城/今集庆府奉符县)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75-0658c.png
西南流城东有鲁道诗所谓鲁道有荡今汶上夹水有
文姜台汶水西南流诗云汶水滔滔
  汶水
淮南地形训汶出弗其流合于济(注弗其山/在北海朱)
(虚县东达禹贡/浮于汶 于泲) 曹氏曰汶水许氏以为出琅邪朱虚
县东泰山(括地志朱虚故城/在青州临朐县东)东至安丘入潍(今密州/安丘县)
钦以为出泰山莱芜县原山(郡县志兖州乾封县东北/ 括地志淄州淄川县东)
(南七十/里原山)西南入济(蔡氏曰在今郓州中都县/ 括地志东至青州博昌)班孟坚两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75-0658d.png
存其说闵子骞曰吾必在汶上矣说者主桑钦义以为
汶在齐南鲁北在汶上者欲北如齐也(董氏曰出莱芜/者今须城之汶)
(是也出朱虚者今潍之东南有大汶小汶是也之郡县/志汶阳城在兖州龚丘县东北五十四里汶阳 田谓)
(此北孔氏曰汶水/之 尚是鲁地)曾氏曰汶水有二出莱芜县原山入
济者徐州之汶也出朱虚泰山北又东北入潍者青州
之汶也(朱氏曰在齐南/鲁北二国之境)
  魏
郑氏谱曰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75-0659a.png
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
汾水昔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
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此一
帝一王俭约之化于时犹存(孔氏曰舜都蒲坂禹都/平阳或安邑魏皆近之)
今魏君啬且褊急不务广修德于民教以义方其与秦
晋邻国日见侵削国人忧之当周平桓之世魏之变风
始作(孔氏曰西接于秦北邻于晋桓/四年秦师围魏终为晋所灭) 地理志曰魏国
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服虔曰魏在/晋之蒲坂)故诗曰彼汾一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75-0659b.png
曲寘诸河之侧吴札闻魏之歌曰美哉沨沨乎以德辅
此则明主也(晋献公/灭魏)河东郡河北县诗魏国(郡县志魏/城在陜州)
(芮城县北五里河舆地广记河中府永乐/县古魏国汉为 北县唐分芮城置永乐) 苏氏曰魏
地入晋久矣其诗疑皆为晋而作故列于唐风之前犹
邶鄘之于卫也(朱氏曰公行公路公族皆晋官疑实晋/诗 恐魏亦尝有此官魏分河中府解)
(州即其地时郡县志河/中府春秋 为魏地)
  汾沮洳
地理志汾水出太原郡汾阳县北山(水经出汾县北管/涔山 括地志出)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75-0659c.png
(岚州静乐县北管涔山今属宪州晋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说文出 阳山)西南至汾阴
入河(今河中府荣河县二郡县志/汾水北去宝鼎县 十五里) 苏氏曰汾水出于
晋其流及魏 朱氏曰沮洳水浸处下泾之地一曲谓
水曲流处(山海经沮洳之山郭/氏注引诗彼汾沮洳) 水经汾水西至汾阴
县北西入于河(入河之处即/魏之旧国)
  十亩之间
水经注故魏国城南西二面并去大河可二十馀里北
去首山十馀里处河山之间土地迫隘故魏风著十亩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75-0659d.png
之诗 朱氏曰十亩之间郊外所受场圃之地十亩之
外邻圃也
  河之干
水经河水东过河北县南又东永乐涧水注之(注云水/北出于)
(薄山南流径河北县故城西故魏国也永栾溪水又南/入于河晋献公灭魏后乃县之在河之北故曰河北县)
(乐薄山即襄山在潼辟北十馀里岸郡县志河水经永/ 县南二里 董氏曰河浊而在 之干之侧之漘者)
(清/也)
  唐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75-0660a.png
郑氏谱曰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是尧始
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
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其封域在禹贡冀
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至曾孙成侯南徙居
曲沃近平阳焉昔尧之末洪水九年下民其咨万国不
粒于时杀礼以救艰厄其流乃被于今当周公召公共
和之时成侯曾孙僖侯甚啬爱物俭不中礼国人闵之
唐之变风始作其孙穆侯又徙于绛云 地理志河东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75-0660b.png
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
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
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宛其死矣它人是
媮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吴
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文公后
十六世为韩魏赵所灭三家皆自立为诸侯是为三晋
太原郡晋阳县故诗唐国龙山在西北晋水所出东入
(臣瓒曰唐今河东永安是也去晋四百里又云尧居/唐东于彘十里顺帝改彘曰永安则瓒以唐国为永)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75-0660c.png
(安及皇甫谧云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后徙晋/阳 为天子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则唐国为平阳此二)
(说诗之唐国不在晋阳在颜师古以瓒说为是水曹氏/曰意唐叔受封之始实 永安至子燮徙居晋 之阳)
(后人遂以晋阳/为唐之故国欤) 左传唐叔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注/大)
(夏今晋阳或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境孔氏曰/禹都平阳 于安邑或于晋阳夏都亦在晋 故云夏)
(墟县括地志故唐城在绛州翼/城 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 朱氏曰唐叔所封在
今太原府(吕氏曰晋阳汉太原郡所治隋以古晋阳为/太原县太平兴国四年徙州治阳曲而空其)
(故城世本云居鄂括地志故/鄂城在慈州昌宁县二里) 水经汾水过晋阳县东
晋水从县南东流注之(晋水出县/西悬瓮山) 括地志故唐城在并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75-0660d.png
州晋阳县北二里(尧筑也国都城记燮父徙居晋/水傍唐城即燮父初徙之处) 诸
侯谱云晋穆侯迁都于绛孝侯改绛为翼(故翼城一名/故绛在绛州)
(翼城县东南十五里县左传/注翼晋旧都在绛邑 东) 献公又命曰绛景公迁
新田(今绛州/绛县) 晋语景霍以为城汾河涑浍以为渊戎
狄之民实环之(朱氏曰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 补传曰魏舜禹之故)
(都晋尧之故都在雍冀之间三/圣人皆有俭德遗风百世未泯)
  沃 鹄
毛氏曰沃曲沃(孔氏曰在河东闻喜县闻喜今属解州/ 成侯徙居曲沃则为晋都至昭公分)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75-0661a.png
(曲沃封桓叔则昭公已前已徙绛矣然则穆侯/以后晋常鄙绛序言沃则既封之后谓之沃国)鹄曲沃
(孔氏曰其都在曲/沃其傍更有邑) 水经注左邑故城故曲沃(传曰/下国)
(即新城也汉武/以为闻喜县) 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浚故诗人以
为激扬之水 曹氏曰自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
凡六十七岁(竹书纪年庄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 林氏曰曲沃之民知有曲沃不知有宗)
(国/)
  首阳
朱氏曰首山之南也 孔氏曰首阳之山河东蒲坂县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75-0661b.png
南马融曰华山之北河曲之中(左传赵宣子田于首山/ 晋志蒲坂有雷首山)
(夷齐居其阳蒲坂舜都也唐石曼卿诗/云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 虞揖逊区) 水经注雷首
(一名中/条山)临大河北去蒲坂三十里(郡县志在河中府/河东县南十五里)
 舆地广记在永乐县北三十里(山南曰首阳县河东/县本汉蒲坂 地伯)
(夷墓在县南三十/五里䨓首山南)
  秦
郑氏谱曰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尧
时有伯翳者(伯/益)实皋陶之子佐禹治水(列女传皋子生/五岁而佐禹)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75-0661c.png
(中候苗兴云皋/陶之苗为秦)水土既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鸟
兽赐姓曰嬴历夏商兴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
孙非子养马于汧渭之间孝王为伯翳能知禽兽之言
子孙不绝故封非子为附庸邑之于秦谷至曾孙秦仲
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国人美之
秦之变风始作(郑语史伯曰秦仲嬴/之俊也其将兴乎)秦仲之孙襄公平
王之初兴兵讨西戎以救周平王东迁王城乃以岐丰
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遂横有周西都宗周畿内八百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75-0661d.png
里之地其封域东至迤山(孔氏迤谓靡迤/禹贡无迤山)在荆岐终南
惇物之野至玄孙德公又徙于雍云(地理志扶/风雍县) 地理
志非子邑于秦今陇西秦亭秦谷是也 括地志秦州
清水县本名秦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通典秦州古西戎/之地秦始封之)
(邑舆地广记秦州陇城县冇秦谷史记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予大骆犬丘为西垂大夫括地志秦州上邽)
(县西南九十里是也世纪襄公徙汧故城在陇州汧源/县南三里文公还居非子旧墟犬丘在汧渭之间即槐)
(里是也在京兆府兴平县东南十里宁公徙平阳故城/在凤翔府岐山县西四十六里有平阳聚德公居雍故)
(城在凤翔府天兴县南七里献公徙栎阳在京兆府栎/阳县东北孝公徙咸阳故城在咸阳县东十五里 水)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75-0662a.png
(经注秦川有故/亭秦仲所封) 孔氏曰德公之后常居雍季札见歌
秦曰此之谓夏声服虔云与诸夏同风杜预云秦本在
西戎汧陇之西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
诸夏之声 地理志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
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
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及车辚四臷小戎之篇皆言车马
田狩之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75-0662b.png
官名将多出焉(穆公称伯以河为竟/注地界东至于河) 朱氏曰秦人之
俗大抵尚气槩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然
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
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至于如此
则已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矣何哉雍州土厚
水深其民重厚质直无郑卫骄堕浮靡之习以善导之
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
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75-0662c.png
(晁氏曰晋之俭秦之好车马郑卫之音宛丘之婆娑/以诗所记行四方察其风俗无不近者当其一时上)
(之所为岂自知能入人如此之深耶其渐摩使然俗李/氏曰郑风都曼齐风阐缓秦风廉劲亦由风声气 使)
(然/)
  阪有漆
曹氏曰说文阪山胁也地理志陇西有陇坻在其西注
陇阪也即今陇山三秦记其阪九回欲上者七日乃越
高处东望秦川然则阪固秦地之所有也(通典秦州有/大阪名曰陇)
(坻亦曰/陇山)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75-0662d.png
  西戎
朱氏曰西戎者秦之臣子所不与共戴天之雠也襄公
承天子之命以报君父之仇所以能用其人而秦人所
以乐为之用也温其在邑西鄙之邑也(史记襄公十二/年伐戎而至岐)
(卒/) 后汉西羌傅秦襄公攻戎救周及平王之末戎逼
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
(音/丸)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
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75-0663a.png
之戎(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岐史记匈/奴传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 梁山泾)
(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汉匈奴传秦襄公伐戎至𨙸始列
为诸侯(张氏曰车邻驷驖小戎诸诗武事备矣盖其地/与戎错而秦仲以来武事最胜故能使泰伯有)
(天下者是诗也而使之不二世而失国者亦是诗/也夫其严急之风与三代之温柔敦厚抑何远哉)
  取周地
欧阳氏曰按史记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以岐西之地
子文公立十六年以兵伐戎戎败走遂收周馀民有之
地至岐盖自戎侵夺岐丰周遂东迁虽以岐丰赐秦使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75-0663b.png
自攻取而终襄公之世不能取之但尝一以兵至岐至
文公始逐戎而取之 孔氏曰襄公救周即得之本纪
之言不可信 吕氏曰苏氏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
之谬使平王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以形势临诸
侯齐晋虽大未敢贰也此论失于考之不精岐丰之地
自犬戎盘据旧都非周所有故平王遂以赐襄公使之
自取其势非可以不迁也
  终南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75-0663c.png
郡县志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一名太一
亦名终南(又在凤翔府郿/县南三十里)张衡西京赋终南太一隆崛
崔崒潘岳西征赋云九嵏巀嶭太一巃嵷面终南而背
云阳跨平原而连嶓冢然则终南太一非一山也毕原
在县西南二十八里诗注云毕(周公葬于/毕是也)终南之道名
(左传中南九州之险也杜氏注在武功县南今郿县/ 通典长安县有终南山地理志在武功县东括地)
(志一名南山西柳子曰惟终南据天之中在都之南西/至于褒斜又 至于陇首以临于戎东至于商颜又东)
(至于太华以距于关寔能作固以屏王室其物产之厚/器用之出则璆琳琅玕夏书载焉纪堂条梅秦风咏焉)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75-0663d.png
(之毛氏曰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曰李善曰终南南山/ 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 孔氏 本纪云赐襄公岐)
(以西之地文公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则襄公所得自岐以西如郑谱则是全得西畿案终南)
(山在岐之东南大夫之戒襄公引终南为喻则襄公亦/得岐东非唯自岐以西也地理志秦地濒南山近夏阳)
(多阻险轻薄北李氏曰终南西/距凤翔武功 距万年长安) 毛氏曰纪基也堂毕
道平如堂也 郑氏曰毕也堂也亦高大之山所宜有
也毕终南之道名边如堂之墙 孔氏曰释丘云毕堂
(郭璞云今终南山道名毕字曹氏曰纪崔灵恩集注/作屺曰终南之旁有屺山 当作屺 尔雅说文皆)
(以山如堂者曰密谓形如堂室也此言终南形势之壮/ 朱氏曰纪山之廉角堂山之宽平处寰宇记堂即毕)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75-0664a.png
(原/也)
  三良
括地志秦穆公冢在岐州雍县东南二里三良冢在雍
县一里故城内(今凤翔府天兴县墓东坡苏氏秦穆公/墓诗橐泉在城东 在城西无百步)
  渭阳
郑氏曰秦是时都雍至渭阳者盖东行送舅氏于咸阳
之地 孔氏曰雍在渭南水北曰阳晋在秦东行必渡
渭地理志在扶风渭城县故咸阳也其地在渭水之北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75-0664b.png
 曹氏曰渡渭而送之至于渭北言其远也 水经渭
水径长安城北注即咸阳也(郡县志京兆府咸阳县本/秦旧县渭水南去县三里)
(秦咸阳在今县/东二十二里)
  陈
郑氏谱曰陈者大皞虙戏氏之墟帝舜之胄有虞阏父
者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封
其子妫满于陈都宛丘之侧是曰陈胡公以备三恪(说/文)
(作/恪)妻以元女大姬其封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75-0664c.png
无名山大泽西望外方东不及明(音/孟)(书盟猪尔/雅孟诸)大姬
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五世
至幽公当厉王时政衰大夫淫荒所为无度国人伤而
刺之陈之变风作矣 地理志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
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亡冬
亡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
娑其下此其风也吴札闻陈之歌曰国亡主其能久乎
自胡公后二十三世为楚所灭 通典陈州宛丘县陈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75-0664d.png
(今淮宁府公九域/志城陈胡 所筑) 唐氏曰陈灵公弑而楚子入陈
则王迹熄矣诗之所以亡也(欧阳氏曰陈最后至顷王/时犹有灵公之诗霸者兴)
(变风息焉王道/废诗不作焉)
  宛丘
水经注宛丘在陈城南道东(王隐曰渐欲平/今不知所在矣) 尔雅陈
有宛丘注今在陈郡陈县 郡县志宛丘在陈州宛丘
县南三里(括地志县在陈/城中古陈国) 毛氏曰四方高中央下曰
宛丘 舆地广记尔雅丘上有丘曰宛丘今其地形则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75-0665a.png
(今陈州城在古陈城内西/北隅陈都在宛丘之侧) 孔氏曰释丘云宛中宛
丘言中央宛宛然是为四方高中央下郭璞谓中央隆
峻状如一丘与毛传正反(尔雅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东门之枌
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 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
必陈人游息之地 南方之原范氏曰择高明之地而
荒乐焉
  东门之池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75-0665b.png
郡县志东门池在陈州城东门内道南 毛氏曰池城
池也 水经注陈城故陈国也东门内有池池水东西
七十步南北八十许步水至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
水中有故台处诗所谓东门之池也
  墓门
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王逸注云解居父聘
吴过陈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之淫泆妇人引诗
刺之曰墓门有棘有鸮萃止 列女传陈辩女陈国采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75-0665c.png
桑之女也为歌曰墓门有棘墓门有梅 毛氏曰墓道
之门
  防 邛
郡国志陈国陈县(今宛/丘县)注博物记曰邛地在县北防亭
在焉(毛氏曰防邑/也邛丘也)
  株林
毛氏曰夏氏邑 孔氏曰邑在国外 郡国志陈县注
陈有株邑盖朱襄之邑(寰宇记陈州南顿县西南三十/里有夏亭城城北五里有株林)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75-0665d.png
(城郡县志宋州柘城县本陈之株邑诗株林是也故柘/ 在宁陵县南七十里陈之株邑 柘城宁陵今属拱)
(州/)
  桧
左传国语作郐 地理志作会 郑氏谱曰桧者古高
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
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已董彭秃/妘曹斟芊)唯妘
姓桧者处其地焉(孔氏曰桧祝融之/后复居祝融之墟)周夷王厉王之时
桧公不务正事而好絜衣服大夫去之于是桧之变风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75-0666a.png
始作其国北邻于虢(谓东/虢) 郑语妘姓郐(注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
(姓封于郐郐今新郑也子史记陆终生子六人四曰郐/人 世本曰陆终生六 四曰郐人 宋忠云郐国名)
(妘姓所出叔周语/郐之亡由 妘) 郡县志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
三十二里(括地志云二十二里唐史记注徐广曰郐在/密县 汉属河南郡 属郑州后属河南府)
(今属郑州注水经注洧水又东南/径郐城南 刘祯云北邻于虢) 孔氏曰郑谱以郑
因虢桧之城而国之先谱桧事然后谱郑桧曹国小而
君奢民劳而政僻季札之所不讥风次于末宜哉 苏
氏曰桧诗皆为郑作如邶鄘之于卫也 通典河南府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75-0666b.png
密县古郐国有洧水郐水(杜预云郐城在/荥阳密县东北)郑州新郑县
有溱洧二水本郐国之地(密新郑/连境) 水经注竹书纪年
晋文侯二年同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
之曰郑是曰桓公 徐广曰郐在密县不得在外方之
北也(左传郐城注/在密县东北)
  西归
郑氏曰桧在周之东故言西归(孔氏曰桧在荥阳周都/丰镐周在于西故言西)
  曹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75-0666c.png
郑氏谱曰曹者禹贡兖州陶丘之北地名周武王既定
天下封弟叔振铎于曹今曰济阴定陶是也其封域在
雷夏菏泽之野昔帝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舜渔于雷
泽民俗始化其遗风重厚多君子务稼穑薄衣食以致
畜积夹于鲁卫之间又寡于患难末时富而无教乃更
骄侈十一世当周惠王时政衰昭公好奢而任小人曹
之变风始作 舆地广记广济军定陶县故三朡国周
封曹叔振铎于此(陶丘在西南/菏泽在东北) 郡县志古曹州济阴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75-0666d.png
县东北四十七里自曹叔至伯阳凡十八叶(今兴仁府/济阴县本)
(汉定陶县地唐为/曹州省定陶入焉) 孔氏曰曹都虽在济阴其地则踰
济北(僖三十一年取济西田传曰分曹地也曹在汶南/济东据鲁而言是济西鲁在其东南卫在其西北)
(昔地理志济阴郡成阳有尧冢灵台/ 尧作游 成阳今濮州雷泽县) 陈氏曰桧亡东
周之始也曹亡春秋之终也夫子之删诗系曹桧于国
风之后于桧之卒篇曰思周道也伤天下之无王也于
曹之卒篇曰思治也伤天下之无伯也 程氏曰桧曹
惧于危亡而思周道故为乱之终(曹氏曰乱极则思治/变极则反正故以豳)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75-0667a.png
(风继/之)
  南山
毛氏曰曹南山也 郡县志曹南山在曹州济阴县东
二十里诗南山朝隮是也(寰宇记在/县东南) 春秋盟于曹南
(括地志有曹/南因名曹)
  周京(京周/) 京师
公刘京师之野朱氏曰京师高丘而众居之也 董氏
曰所谓京师者始于此其后世因以所都曰京师曰嫔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75-0667b.png
于京依其在京则岐周之京也王配于京则镐京也春
秋所书京师则洛邑也皆仍其本号而称之犹晋之言
新绛故绛也洛邑谓之洛师正京师之意(吕氏曰下泉/作于齐桓之)
(后也李氏曰周京者周室所居之京/师 京周者京师所治之周室也)
  郇伯
左传郇文之昭也 毛氏曰郇伯郇侯 郑氏曰文王
之子为州伯 春秋释地曰解县西北有郇城(左传盟/于郇)
(说文团/在晋地) 服虔曰郇国在解县东郇瑕氏之墟也 水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75-0667c.png
经注涑水西径郇城郇伯故国也今解故城东北二十
四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俗名为郇城 舆地广
记河中府猗氏县有郇城文王子所封诗郇伯 括地
志城在县西南四里(郡县志/故郇邑)
  豳
郑氏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
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公刘以夏后大康时失
其官守窜于此地犹脩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75-0667d.png
而国成焉其封域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至
商之末世大王又避戎狄之难而入处于岐阳民又归
之公刘之出大王之入虽有其异由有事难之故皆能
守后稷之教不失其德成王之时周公避流言之难出居
东都二年思公刘大王居豳之职忧念民事至苦之功
以比序已志后成王迎而反之摄政致太平其出入也
一德不回纯似于公刘大王之所为大师大述其志主
意于豳公之事故别其诗以为豳国变风焉 朱氏曰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75-0668a.png
虞夏之际弃为后稷而封于邰及夏之衰弃稷不务弃
子不窋失其官守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窋生鞠陶鞠
陶生公刘能复修后稷之业民以富实乃相土地之宜
而立国于豳之谷焉十世而太王徙居岐山之阳十二
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崩
成王立年幼不能莅阼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
公刘之化作诗一篇以戒成王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
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而作之诗以附焉豳在今邠州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75-0668b.png
三水县邰在今京兆府武功县(郡县志宁州城即公刘/邑地后魏为邠州改为)
(豳后改/为宁州) 周语夏之衰不窋窜戎狄之间(韦昭云豳西/近戎北近狄)
(也孔氏曰不窋己窜豳地定国于豳自公刘始/ 郡县志庆州治东南三里有不窋故城) 地理
志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𨙸文王作酆武王治
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
食之本甚备右扶风栒邑县有豳乡诗豳国公刘所都
(徐广曰漆县/东北有豳亭) 通典曰邠州古豳国(西魏置豳州间元/十三年改为邠)
 郡县志古豳城在豳州三水县西三十里公刘始都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75-0668c.png
之处(栒邑故城在县东二十五里正括地志县西十里/有豳原豳城在原上 史记 义武王登邠之阜)
(以望商邑/盖登此城) 孔氏曰郑谱王在豳后(公刘为狄迫逐面/徙居诗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本纪公刘在戎狄间杜预云豳在新平漆县/东北邰始平武功县所治斄城邰近而豳远公刘初居)
(豳太王终去豳俱是先公之俊豳括/地志邠州新平县即汉漆县诗 国) 郑志张逸问豳
七月专咏周公之德宜在雅今在风何答曰以周公事
专为一国上冠先公之业所以在风下次于雅前 曹
氏曰不窋之居于豳未能国也至其孙公刘始立国焉
后稷开国在邰豳虽非后稷之旧而豳公所修者实后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75-0668d.png
稷之业故并以后稷系之豳其后自豳而岐自岐而程
自程而丰自丰而镐积累增修而后王业成焉 吴氏
曰风有周召王豳地则皆周地诗则皆周诗如邶鄘卫
之为三魏唐之为二其诗所从得之地不同其发于声
者不一故本其地而系之也(张氏曰黍离出于洛阳/者也七月出于豳者也)
欧阳氏曰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郐曹
此孔子未删之前周大师乐歌之次第也(季札观乐于/鲁次第如此)
周召邶鄘卫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王此郑氏诗谱次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75-0669a.png
第也(张氏曰始于二南终于/豳圣人所以为无穷也)
  东山
程氏曰东山所征之地 李氏曰周在丰镐三监叛其
地在王室之东周公自周征之是自西而东故谓东征
(今按商故都在河北唐杜牧以河北为山东秦汉谓山/东山西者皆指太行山东山即商地 孔氏曰金縢云)
(周公居东二年周公/在东实出入三年)
  四国
毛氏曰四国管蔡商奄也 书序三监及淮夷叛(三监/管叔)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75-0669b.png
(蔡叔霍叔也以其监殷故谓之三监州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说文䣍国在鲁 括地志兖 曲阜县奄至乡)
(奄国之地孟左传周有徐奄注二国嬴姓分鲁公因商/奄之民 子注奄东方国 通鉴外纪奄君谓武庚)
(禄父曰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禄父从之率奄淮夷叛/周公奉王命兴师东伐 书多方注云奄国在淮夷之)
(傍/奄) (孔氏曰书传称周公二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书传又曰奄君薄姑薄姑齐地名非奄君名 四)
(国不数淮夷齐四国之君禄父管叔皆见杀蔡叔放之/奄迁其君于 周书作雒篇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
(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叛周公)
(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二年乃作师旅临卫攻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霍叔缢乃囚蔡叔)
(于郭邻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里成周之地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75-0669c.png
欧阳氏曰周召王豳皆出于周邶鄘合于卫桧魏世家
绝其可考者七国而已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75-0669d.png
 
 
 
 
 
 
 
 诗地理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