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正论-清-胡渭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68-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洪范正论卷一
              德清胡渭撰
 洪范
  孔氏(安国/)传曰洪大范法也言天地之大法孔氏
  (颖达/)正义曰此经开源于首覆更演说非复一问
  一答之势必是箕子自为之也𤼵首二句记被问
  之年自王乃言至彝伦攸叙王问之辞自箕子乃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8-0003d.png
  言至彝伦攸叙言禹得九畴之由自初一曰至威
  用六极言禹第叙九畴之次自一五行已下箕子
  更条说九畴之义此条说者当时亦以对王更复
  退而修撰定其文辞使成典教耳苏氏(轼/)曰天以
  是道畀禹而传至于箕子不可使自我而绝也以
  武王而不传则天下无复可传者矣故为箕子者
  传道可仕则不可蔡氏(沈/)曰汉志云禹治洪水锡
  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史记武王克殷访问箕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8-0004a.png
  子以天道箕子以洪范陈之案篇内曰而曰汝者
  箕子告武王之辞意洪范𤼵之于禹箕子推演增
  益以成篇欤
   王氏(樵/)尚书日记曰人心惟危四语圣学传心
   之妙而未及政事之详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数
   语善政养民之要而未及心源事目之备洪范
   一篇性命政事大纲细目兼该全备信乎唐虞
   以来授受之微言也以丹书四言武王斋戒而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8-0004b.png
   受之则其受此于箕子也可知呜呼后之人其
   可以易而读之也哉
   书序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吕伯恭云以字不可不深求箕子言我罔为臣
   仆是无仕周之意以之归者武王也林少颖云
   以箕子归者武王将屈已而问焉故致敬尽礼
   而奉之以归非执俘而归也按春秋凡书以归
   皆执俘之辞故林有此辩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8-0004c.png
   少颖又云洪范实谟体也史官传录之时偶不
   以谟名篇耳郑康成以此篇为训体按虞夏之
   书有典谟商书则有训诰而无典谟郑义较长
   然禹贡洪范之𩔖亦各随事以名篇岂必斤斤
   相配为某体某体耶
   郝氏(敬/)尚书辨解云箕子与文王并囚文王衍
   易箕子衍范其志同也故夫子赞明夷以文王
   箕子并列议论自好然观演传中曰而曰汝皆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8-0004d.png
   指武王言乃对面敷陈之辞非先时之著述也
   依孔疏退而撰定为是
   丹书颛帝之所作也武王初未之闻其后乃受
   之于太公周之易𧰼藏鲁太师氏而列国无之
   昭二年韩宣子聘鲁始得就观洪范亦犹是也
   箕子没于朝鲜向非武王之访则洪范之学于
   是乎绝矣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8-0005a.png
 传曰此年四月归宗周先告武成次问天道正义曰
 箕子商人故传记引此篇者皆云商书曰是箕子自
 作明矣林氏(之奇/)曰惟十有三祀者武王即位之十
 三年也此篇箕子所录故传记皆以为商书然史官
 启而藏之则不以为商书而以为周书王访于箕子
 就而问之也孟子曰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
 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武王将欲大有为于天下故
 就而访箕子盖其尊德乐道之诚出于中心之固然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8-0005b.png
 也夏氏(僎/)曰此篇虽箕子之言实周史所录也武王
 奉箕子归周必为之馆舍今欲问道故不敢召从王
 所而往就箕子馆舍问之所以重道也
  孔传云商曰祀箕子称祀不忘本盖以篇首二句
  亦箕子本文故据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
  年唐虞曰载以立斯义先儒皆遵其说太原阎若
  璩百诗著尚书古文疏證以为唐虞纯称载不待
  论若商必曰祀何无逸周公告成王凡中宗高宗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8-0005c.png
  祖甲之享国及罔或克寿者皆称年乎周公称高
  宗三年不言参诸论语戴记俱然宣和博古图录
  商兄癸卣铭曰惟王九祀周己酉方彝铭曰惟王
  一祀周亦称祀大甲元祀惟梅氏书而刘歆真古
  文仍是元年疑年祀古通称不尽若尔雅之拘也
  渭按此辩甚覈顷更以逸周书考之柔武解云惟
  王元祀大开武解维王一祀小开武解维王二祀
  宝典解酆谋解维王三祀大匡解文政解维十有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8-0005d.png
  三祀此皆在武王之世至成开解则云成王九年
  疑七年周公制礼之后始改称耳然金縢篇云既
  克商二年又云周公居东二年则成王初服已称
  年周书未可尽信也通称不拘义为长矣
  又按商祀周年之说相沿已久乍闻新义未必信
  从不若直以称周纪年及两王字断为周史更定
  之辞非箕子本文之为确也何以言之律历志引
  武成曰二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周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8-0006a.png
  之二月商之正月也纣享国已更进一年金氏通
  鉴前编于戊寅纣三十二祀书商亡而以己卯周
  武王十三祀二月甲子为纣死之日夫纣一日不
  死则商一日不亡虽己卯开岁止五日亦商王纣
  之年也安得书商亡于戊寅以余考之周之二月
  乃商之正月纣在位实三十三祀箕子岂忍以抔
  土未乾而遽绝其纪年哉其文必不称新王之年
  可知也箕子尝言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故下文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8-0006b.png
  自称曰我称武王曰汝曰而依然比肩事主之体
  不少屈焉苟一则曰王二则曰王去臣仆又几何
  哉而区区以祀之一字自表其孤忠亦末矣故知
  篇首序事为周史更定之文也
  黄文叔云箕子居周已二年熟观武王以为可以
  传道而后武王敢问焉史记克商后二年问箕子
  天道后二年为十三年今按汉律历志引书序曰
  惟十有一年伐纣大誓八百诸侯会还归二年乃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8-0006c.png
  遂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故洪范篇曰惟
  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此据刘歆三统历与古文
  泰誓上同是武王以十三年克殷即于其年问天
  道若待克殷后二年始问不应若是之迟且箕子
  既义不臣于周便当去之朝鲜必不留滞至二年
  之久可知也宋世家亦言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并无后二年之说孔传云是年四月归宗周告武
  成后即问天道确不可易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8-0006d.png
  孔疏书传云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
  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
  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其朝
  而问洪范案此序云胜殷以箕子归明既释其囚
  即以之归不令其走去而后来朝也又朝鲜去周
  路将万里闻其所在然后封之受封乃朝必历年
  矣不得仍在十三祀也宋世家云既作洪范武王
  乃封箕子于朝鲜得其实也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8-0007a.png
  微子传云微圻内国名子爵为纣卿士正义云郑
  玄以为微与箕俱在圻内孔虽不言箕亦当圻内
  也按圻与畿同微箕为圻内之采地无疑而以子
  为爵则非盖天子之大夫虽有县内诸侯之称而
  实无五等之号郑康成注王制云殷爵三等公侯
  伯也异畿内谓之子是微子箕子不在三等爵之
  列也周制爵有五等春秋祭伯凡伯之𩔖公羊以
  为天子之大夫谷梁以为寰内之诸侯盖祭凡采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8-0007b.png
  地伯乃五十之字也唯杜预注左传以祭凡为国
  而伯为爵耳其祭公州公周公则又三公之公而
  非五等之公也诗小雅棸子内史郑笺曰内史中
  大夫也孔疏曰棸子以子配氏若曾子闵子然盖
  棸亦采地子者男子之美称非五等之子爵也春
  秋自文公以后书苏子尹子单子刘子苏尹单刘
  皆采地其称子与棸子义同夫微子箕子亦犹是
  也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8-0007c.png
  朱氏(鹤龄/)尚书埤传云箕地未详按左传晋人败
  狄于箕注太原阳邑县有箕城或是箕子所封
  明嘉靖中有丰熙者撰古书世学(靳人云丰坊伪/撰托名父熙)
  言其曾大父河南布政使庆得箕子朝鲜本以藏
  于家其书自神农政典至微子止后附洪范一篇
  此附会左传而为说耳历代求书之诏所不能得
  而庆乃得之不以献诸朝廷而藏之家何邪至其
  所谓神农政典者尤为诞妄按系辞传上古结绳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8-0007d.png
  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上古谓包牺神农后
  世圣人则黄帝也许氏说文序亦云黄帝之史仓
  颉始造书契然则神农时尚未有书安得有政典
  邪是又因近世之伪三坟而附会其说也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
其彝伦攸叙(陆氏经典释文骘之逸反相息亮反/渭按史记宋世家骘作定协作和)
 传曰骘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是助合其居使有
 常生之资正义曰相助也协和也此问答皆言乃者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8-0008a.png
 以天道之大沈吟乃问思虑乃答宣八年公羊传曰
 乃缓辞也林氏曰天下既为周矣而箕子犹以殷圻
 内之封爵见称于武王盖不臣于周也真氏(德秀/)
 彝伦者治天下之常理先后本末各有自然之叙君
 师治教之责于是乎属而我则未知常理之次叙焉
 此所以问箕子也王氏(充耘/)曰天阴骘下民是无形
 声可验故武王不知彝伦之所叙者何由
  武王且不臣箕子而称其殷之封爵箕子岂反愿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8-0008b.png
  臣于武王而与天下共奉新君之号哉罔为臣仆
  之言安在自靖自献之心谓何称王为周史更定
  之辞益明矣
  林少颖云骘之训定无所经见难以取信案尔雅
  骘升也方言曰鲁卫之间谓升骘则骘之训升其
  来尚矣汉五行志举此言而应劭之注以骘训升
  盖取诸此今按骘训升虽有根据然施之于此经
  作默升下民义颇迂晦观史记宋世家以骘为定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8-0008c.png
  则骘之训定本尚书古文说不必从尔雅
  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以惟天二字贯下两句皆属
  天故史记云武王问天道陈季立(第/)欲以阴骘属
  天相协属君非也凡有血气者必有争心民之聚
  族而居也不得其所欲则争争则不和不和则乱
  乱则靡有定矣故武王言天生下民欲和且定之
  当必有常道以治之顾我不知其先后缓急之序
  何如耳下文九畴之目即彝伦自一至九即攸叙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8-0008d.png
  然此处武王只泛言未尝有洪范在其意中也
  彝伦只是常道若作五伦解反于九畴不切顾氏
  (炎武/)日知录曰彝伦者天地人之常道如下所谓
  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五福六
  极皆在其中不止孟子之言人伦而已能尽其性
  以至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而彝伦叙矣
  王氏日记云常说以九畴彝伦为一物非也九畴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8-0009a.png
  乃人君治天下之大法所以叙彝伦者也彝伦乃
  生民所具之常理为九畴之所叙者也渭按王说
  非是洪范乃治天下之大法大法即九畴九畴即
  天地人之常道故曰彝伦攸叙不必以民之秉彝
  为彝伦也
  东莱书说云武王岂真不知哉云不知者盖真见
  圣学之无穷也东斋集传云彝伦指洪范九畴窃
  意箕子在商潜心九畴之学殷灭武王恐其学不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8-0009b.png
  传故访而问之且退托于不知以𤼵其言渭按二
  说皆非圣人至诚无伪岂有既已知之而阳为不
  知之理盖天道无形无声其阴骘下民之意既不
  可知而周官外史所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左史倚
  相之所读当时虽具在却无如九畴之明备者故
  武王以问箕子箕子以天道之示人莫显于洛书
  而禹之所第尤为明备故特举以告武王要非武
  王意中先有一九畴而故廋辞以探取之也许白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8-0009c.png
  云云武王惟知箕子之有道未必豫知箕子有洪
  范之傅此说最妙彝伦攸叙重在叙字尤重在攸
  字盖上古之书大抵随时因事以立训未有其目
  无所阙而其序不可易如天锡之洛书禹第之九
  畴者武王诚欲闻所未闻故曰我不知其彝伦攸
  叙若退托便非圣人气𧰼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
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8-0009d.png
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释文鲧工本反堙音因汨工/忽反行户更反畀必二反徐)
(甫至反斁多路反徐同路/反殛纪力反锡星历反)
 传曰堙塞汨乱也治水失道乱陈其五行畀与斁败
 也畴𩔖也嗣继也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
 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𩔖常道所
 以次叙正义曰水是五行之一水性下流鲧反塞之
 失水之性水失其道则五行皆失矣易系辞云河出
 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九𩔖各有文字即是书也而云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68-0010a.png
 天乃锡禹知此天与禹者即是洛书也汉书五行志
 刘歆以为伏羲继天而王河出图则而画之八卦是
 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先达共为
 此说林氏曰箕子将陈彝伦之叙于是推本其所自
 来言鲧之所以失其叙禹之所以得其叙者然后历
 陈九畴之目也吕氏(祖谦/)曰箕子言我闻在昔盖得
 于遗言大训非臆说也黄氏(度/)曰鲧治水而怀襄愈
 甚此为震怒之实吴氏(澄/)曰洛书不出于鲧治水之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68-0010b.png
 时而出于禹治水之时是天不畀鲧而以锡禹也王
 氏(充耘/)曰九畴非始于禹如卜筮起于伏羲作历始
 于黄帝尧舜以来皆从事五事以修身皆用刑赏威
 福以为治岂待禹而后有乎盖圣人迭兴立法创制
 先后错出而无伦至此叙为九章而圣人治天下之
 大法首尾完具粲然如指诸掌则自禹始耳故曰洛
 出书而九畴叙
  或问洪范九畴果即是洛书箕子何以不著其名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68-0010c.png
  曰禹受洛书作洪范九畴当时五尺童子无不知
  之言天锡禹则其为洛书明矣故不复著也又问
  顾命所陈何以有河图而无洛书曰刘歆云洪范
  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则洛书本文亦
  必存焉克殷之后此物当归于周然顾命所陈皆
  天府之大宝器洛书非天府所掌故不得与河图
  并陈也
  水土平而洛书出先天而天弗违也洛书出而九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68-0010d.png
  畴叙后天而奉天时也记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此之谓
  也圣人在上天不爱道地不爱宝又何疑焉
  龟负洛书经无其事孔传乃魏晋间人托名于安
  国其袭纬书无疑然洛书见易系辞传决非诞妄
  当时必有一物载之以出是龟非龟不足深辨
  张衡斥纬书为妖妄其作东京赋曰龙图授羲龟
  书畀姒疑别有所据但词赋之言亦未必一一审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68-0011a.png
  择然天地间异事颇有魏志明帝青龙四年张掖
  有宝石负图状像灵龟文字告命粲然著明水经
  注引车频秦书苻坚建元十二年高陆县民穿井
  得龟长二尺六寸背文负八卦古字由是推之则
  龟负洛书未可断以为必无也欧阳公不信图书
  曾子固曰以非所习见则果于以为不然是以天
  地万物之变为可尽于耳目之所及亦可谓过矣
  斯真通人之言林少颖辈见不及此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68-0011b.png
  世风衰薄间有作伪之事如三国吴孙皓时鄱阳
  历陵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字作天子四世)
  (治太/平始)乃人以朱书石作之言天下当太平唐武太
  后临朝武承嗣使凿白石为文凡八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以献称𫉬之于洛水太后命其石曰宝图林少颖
  有见于此𩔖故不信九畴为洛书之文其言曰帝
  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犹所谓天夺其魄也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犹所谓天诱其衷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68-0011c.png
  也岂有物以予夺其间邪赵汝梅易雅亦宗此说
  谓天锡禹九畴不过如天锡王勇智天锡公纯嘏
  之𩔖熊朋来说略同至明初王祎祖述其意反覆
  数千言极论禹无受洛书之事而据系辞传以为
  河图洛书皆伏羲所则以作易(扬雄覈灵赋曰大/易之始河序龙马)
  (洛贡龟书祎/说盖取诸此)不思伏羲之世结绳而治黄帝始易
  之以书契伏羲时安得有书名邪且如所谓天诱
  其衷天锡勇智者则自古圣王皆然人人可作九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68-0011d.png
  畴奚必待禹而始作邪前此圣王未有九畴至禹
  而始陈之岂非洛书之文有以开其先邪少颖辈
  以末世之伪而疑上古之真故有此过论东都事
  略杜镐传王钦若劝真宗为祥瑞以镇服四夷真
  宗疑焉因问镐河出图洛出书果何事镐遽对曰
  此不过以神道设教耳其言与钦若闇合真宗意
  遂决是犹曹丕篡汉而以为舜禹之事当亦如此
  也镐之言不惟成君之恶且大得罪于圣人矣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68-0012a.png
  正义云禹既第之当有成法可传尽人知之而武
  王独问箕子者五行志曰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
  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之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
  箕子归周武王亲虚已而问焉言箕子典其事故
  武王特问之其义或当然也渭按九畴之书藏诸
  王府非邦国之所有故彝伦攸叙武王实有所不
  知然当时沈吟而问念天道幽远而难知唯箕子
  大贤始能通晓故举以为言乃泛问天道非意中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68-0012b.png
  先有一洪范而欲传箕子之绝学也箕子思虑而
  答亦以天道之示人无有显著于九畴者因举以
  告武王非恐绝学之不传见武王来访即欲以是
  传之也两乃字写当时问答之神最宜体会
  孔疏云自古以来得九畴者惟有禹耳未闻馀人
  有得之者也若人皆得之鲧独不得可言天帝怒
  鲧馀人皆不得独言天怒鲧者以禹由治水有功
  故天赐之鲧亦治水而天不与以鲧禹俱是治水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68-0012c.png
  父不得而子得之所以彰禹之圣当于天心故举
  鲧以彰禹也渭按此解亦善欲言禹锡九畴先举
  鲧以相形非谓洛书世所常有鲧必当受之也草
  庐数语洒然入妙辞不费而意已尽
  吕伯恭云尧舜之时彝伦未尝斁也止于鲧身言
  之耳邵氏(宝/)简端录云彝伦攸斁说者谓鲧之世
  其失也诬谓鲧之身其失也滞渭按天不畀鲧洪
  范九畴则九畴之目与序不明便是彝伦攸斁天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68-0012d.png
  锡禹洪范九畴则九畴之目与序悉明便是彝伦
  攸叙只就洛书出不出上说不必泥鲧禹之身亦
  不可以属尧之天下也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
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
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
六极(释文向许亮反许两反渭按/威史记作畏汉书五行志同)
 传曰此已上禹所第叙农厚也正义曰此禹所第叙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68-0013a.png
 不知洛书本有几字五行志悉载此一章乃云凡此
 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计天言简要必无次第之数
 上传云禹因而第之则孔以第是禹之所为初一曰
 等二十七字必是禹加之也其敬用农用等一十八
 字大刘及顾扶以为龟背先有总三十八字小刘以
 为敬用等亦禹所第叙其龟文惟有二十字并无明
 据未知孰是故两存焉五福六极所以共为一者盖
 以龟文福极相近一处故禹第之总为一畴也曾氏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68-0013b.png
 (巩/)曰五行者行乎三才万物之间也故初一曰五行
 其在人为五事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敬则身修
 矣身修然后可以出政故次三曰农用八政政必协
 天时故次四曰协用五纪修身出政协天时不可以
 不有常也常者大中而已矣故次五曰建用皇极立
 中以为常而未能适变则犹之执一也故次六曰乂
 用三德所以适变也能适变则人治极矣极人治而
 不敢绝天下之疑故次七曰明用稽疑稽疑者尽之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68-0013c.png
 于人神也人治极而通于神明者尽然犹未敢自信
 也必参吾之得失于天故次八曰念用庶徵徵有休
 咎则得失之验于天者可知矣犹以为未尽也故次
 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福极之在民皆吾有以致
 之故又以考己之得失于民也凡此九者皆人君之
 道其言不可杂而其序不可乱也朱子曰用者人所
 有事也凡用皆主人君而言王氏(柏/)曰用之上一字
 极其精非圣人孰能语此渭按五行独不言用正义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68-0013d.png
 云五行万物之本天地百物莫不用之不嫌非用也
 薛士龙云五行天产之物非人之所能为也其不言
 用待八者之用而五行乃用也二说皆未当愚窃谓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其降为五味𤼵为五色徵为五
 声者亦夫人而用之也惟五行之秀气钟为五事者
 则凡民不能用惟圣贤能用之洪范为君天下者设
 故禹于五行不言用而五事始言用敬用五事精于
 用五行者也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68-0014a.png
  顾氏名彪大刘名焯小刘名炫皆隋人陈季立以
  大刘为向小刘为歆岂孔疏亦未之读耶天地之
  文理当简要炫谓洛书本文惟二十字是为得之
  许慎说文解字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𩔖𧰼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
  而浸多也然则文与字不同文之点画少字之点
  画多洛书之文盖与仓颉初制相𩔖左传仲子有
  文在手曰为鲁夫人成季唐叔有文在手曰友曰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68-0014b.png
  虞正义曰石经古文虞作□鲁作□手文容或似
  之朱子论九畴亦云古字画少恐或有模样观于
  此言可以悟洛书成文之理矣
  东阳陈氏(大猷/)曰或问晦庵以洛书有奇偶之数
  自一至九而无文字马融及二刘顾氏皆以为文
  字而多少不同诸说孰是曰众言殽乱折诸圣以
  经文详之谓之洛书则必有书谓之天乃锡禹洪
  范九畴则必有九畴锡之矣如朱氏之说洛书止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68-0014c.png
  有其数而无其文则经何以言锡九畴今以洛书
  之数按之五居数之中固可知其皇极矣然天一
  阳数居于下知其为水可也何以知其为五行地
  二阴数居于西南何以知其为五事天三阳数居
  于东何以知其为八政乎意其必有文书如马融
  所谓从五行至六极者见于各数之下禹乃从而
  𩔖之欤然则图书之事果有他物可以證乎曰是
  不待远求顾自未之思耳夫鸟兽之羽毛草木之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68-0014d.png
  英华文章灿然条理秩然岂待人刻画而后尔哉
  亦造化之所自成耳此犹曰是形有种类也至若
  文石之中固有山川草木鸟兽之形又岂人力所
  笔而后成哉天地之间有此理则有此𧰼如鲁仲
  子生而有文在其手秦之仆石起而有文汉之虫
  食柳叶而成文古今此𩔖非一世俗之震死者背
  上往往有篆书以述其罪道家多能辨之又筲箕
  仙写为诗词以言祸福皆耳目所亲接者况圣人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68-0015a.png
  出而天不爱道图书呈祥图之与书其体一耳既
  能有图亦能有书又何异邪陈氏此论颇见达识
  然以五行五事等二十字为见于各数之下则是
  奇偶之点乃洛书所真有犹未离乎钩隐启蒙之
  说也且此二十字果见于各数之下则九畴之序
  天已定之矣更何烦禹之次第邪东序之河图已
  亡其𧰼不传而洛书本文则具载于洪范刘歆之
  说理无可疑马融亦无所异而郑康成易注引春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68-0015b.png
  秋纬云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则以洛书为帝
  王录纪兴亡之数而非九畴之所自出矣怪诞不
  经莫此为甚然犹不离乎文字也东晋初安国传
  出云龟文有数至于九书之为数造端于此北周
  卢辩注大戴礼于明堂九室下云法龟文也实本
  孔传然隋人说此经不从郑亦不从孔仍用刘歆
  之说唐人义疏壹遵斯轨讫无异议逮宋之中叶
  有伪龙图者出焉托名陈希夷始为奇白偶黑之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68-0015c.png
  点而以墨丝联络于其间累累如贯珠刘牧效之
  著易数钩隐图亦作此状而以太一九宫为河图
  五行生成为洛书谓天所锡者唯五行馀八畴皆
  禹推演而得之审如所言则经当云天锡禹洪范
  五行安得谓之九畴邪时又有伪关子明易传(后/山)
  (丛谈云阮/逸所撰)言龟背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
  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朱子信之以刘牧为非
  命蔡季通草易学启蒙遂两易其名而以五合为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68-0015d.png
  河图九宫为洛书又用刘歆经纬表里之说谓易
  可通于范范可通于易范之纲数四十有五合乎
  洛书其子目五十有五合乎河图(五行五五事五/八政八五纪五)
  (皇极一三德三稽疑七庶徵/十福极十一共五十有五)为说弥巧去经弥远
  志箕子之学者其可不亟为扫除以纂遗经之坠
  绪乎
  朱子曰初一次二此读(音/豆)也全读(如/字)则是以一二
  为次第不见洛书本文又不见圣人法𧰼之义故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68-0016a.png
  后人至以此章总为洛书本文皆为句读(音/豆)不明
  也又曰一五行者次第之辞与前章异后仿此渭
  按朱子亦知洛书当为文字而非奇白偶黑之点
  遂改九宫图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字以应
  书之名义差胜于启蒙吴幼清又以初一次二等
  皆禹叙九畴之辞而演传九章之首一至九等字
  为洛书之本文与朱子相反然无论点与字向使
  洛书止有此数禹何以知一之为五行二之为五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68-0016b.png
  事乎又何以知九之兼福极乎故惟小刘说最确
  且敬用等十八字乃大禹之心法与危微精一同
  旨决非洛书本文不徒以天言理当简要而损其
  字数也或曰子取小刘之说亦以意断之耳在经
  亦有可證者乎曰有汉石经九章之首重列五行
  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五福六极乃
  洛书之本文也惟其本文止于此故演传不著敬
  用等字此理易见读者顾未之察耳孔疏并列二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68-0016c.png
  刘之说不能决其谁是今就演传證之而小刘之
  说弥确近代诸儒纷纷推测可一槩扫却真如披
  云雾而睹青天也
  洛书之出绝无而仅有者也陈氏所谓文石有山
  川草木鸟兽之状者则仍是种𩔖固然世所习见
  不一而足非洛书之比惟魏青龙中张掖柳谷所
  出石图可以證洛书成文非必无之事又遍阅史
  志以平常木石而忽成文字者往往有之虽辞意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68-0016d.png
  浅近不若九畴之精微而文字天成不由乎手笔
  其理则一也天地万物之变非耳目所能尽大抵
  如此又何疑于洛书且夫刘歆之说陈抟之图均
  非得之目击也文字之形与奇耦之数均之为怪
  异也而汉世近古则疑之叔季伪撰则信之安在
  其为定论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则莫如从孔疏
  之为得矣
  真西山云五行者天之所生以养乎人者也其气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68-0017a.png
  运于天而不息其材用于世而不匮其理则赋于
  人而为五常以天道言莫大于此故居九畴之首
  五事天之所赋而具于人者貌之恭言之从视之
  明听之聪思之睿皆形色中天性之本然也必以
  敬用之则能保其本然之性不以敬用之则貌必
  慢言必悖视听则昏且塞思虑则粗浅而本然之
  性丧矣五者治心治身之要以人事言莫切于此
  王鲁斋云五行者天地阴阳之气也人禀五行之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68-0017b.png
  气以成形五行之灵𤼵于五事而人生动静之用
  也人孰无是用而能敬其用者鲜矣夫敬者涵动
  静彻表里贯始终为一心之存亡此心敬则卓然
  为一身之主而四支百骸皆有所听命而供其役
  此圣道之大原修身之大本也故经曰敬用五事
  盖敬则五德之体凝然五德之用粲然不敬则五
  德之体昏矣五德之用乱矣敬之一字贯此心之
  主宰皇极之枢要欤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68-0017c.png
  敬汉五行志作羞师古曰羞进也今按说文篆肃
  也从支苟会意籀作篆隶遂讹为羞以形相似也
  师古不知其误乃以进训羞进用五事成何语邪
  五行传注张晏曰农食之本食为八政首故以农
  为名也师古非之改从孔训而鲁斋复用其说曰
  非农以为食之原则八畴皆废矣故谓此八政皆
  农之用此谬解也按字书浓醲皆训厚其字从农
  音亦同疑古字农或通作浓醲故一训厚也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68-0017d.png
  陈氏云其数错综而条理不乱是谓纪胡士行曰
  恊者以人事合天时也与蔡传意同天时即五纪
  人事指八政也陈寿翁云民政既举则钦天授时
  有不可后推步占验以人合天故五纪居八政之
  次薛士龙谓协与协时月正日之协同以历数协
  上四者各无舛差故五纪曰协用此说恐非盖历
  数与上四者并列而为五若谓以历数协岁月日
  星辰则不可言协用五纪矣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68-0018a.png
  朱子云洪范一篇首尾都归皇极上去前四畴是
  结裹个皇极后四畴是维持这皇极蔡传本此或
  疑朱子以九宫之数为洛书五居中故特尊皇极
  殆非经旨然吾观箕子申明九畴惟皇极一章丁
  宁反覆三致意焉则蔡传自不可易不得谓九畴
  平列无所重轻也
  王介甫云皇极以立本三德以趋时渭按乂训治
  谓治人也王者先自治而后治人故乂次于建孔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68-0018b.png
  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建用皇极者道之立也乂
  用三德者道之权也
  明用稽疑即至诚前知之道盖必有洗心之学齐
  戒神明之德而后问焉以言其受命也如向不然
  枯茎朽甲岂能知人之吉凶乎
  庶徵无地不有无时不然念用云者盖欲建极之
  君兢兢业业不敢一日有满假之心易大传云其
  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此之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68-0018c.png
  谓也汉儒休咎之说恐未足以语此
  薛士龙曰福极者盖其成效之见于民而存亡治
  乱祸福之所分者也故于福则向之于极则威之
  曰向曰威者盖在人君之心有所避就以为激劝
  而兢兢业业以制生民之命者也汉孔氏言天之
  所以向劝人用五福所以威沮人用六极以向威
  为天之所为大失其旨朱子曰福极通天下人民
  而言盖人主不以一身为福极而以天下为福极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68-0018d.png
  民皆仁寿尧舜之福也民皆鄙天桀纣之极也
 
 
 
 
 
 
 洪范正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