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通考-元-黄镇成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62-017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通考卷九     元 黄镇成 撰
   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蔡氏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尽
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颖达曰王者祖有功宗有德虽七世之外其庙不毁汉
世以来论七庙者多矣其文见于记传者礼器家语荀
卿书谷梁传皆曰天子立七庙以为天子常法不辨其
卷九 第 1b 页 WYG0062-0179d.png
庙之名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祭法云王立七庙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
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汉
书韦玄成议曰周之所以七庙者后稷始封文王武王
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也郑玄用此
为说故王制注云此周制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
穆夏则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良由不见古
文故为此谬说此篇乃商书已云七世之庙则天子七庙
卷九 第 2a 页 WYG0062-0180a.png
王者常礼非独周人始有七庙也所言二祧者王肃以
为高祖之父及祖也并高祖已下共为三昭三穆耳
通典曰昔在先王感时代谢思亲立庙曰宗庙(庙貌也/宗庙者)
(先祖之/尊貌也)因新物而荐享以重孝敬远祖非一不可遍追
故亲尽而止唐虞立五庙(郑玄按礼纬元命包云天子/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而五)
夏氏因之(夏太祖无功而不立/自禹与二昭二穆也)殷制七庙(王制云天子/七庙郑玄复)
(云殷制六庙自契/及汤二昭二穆)
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左宗庙(库门内雉/门内之左)王立七
卷九 第 2b 页 WYG0062-0180b.png
庙郑玄云周制七庙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
并而七王肃云尊统于上故天子七庙其有殊功异德
非太祖而不毁不在七庙之数其礼与太祖同则文武
之庙是(按郑玄注王制据礼纬元命包云唐虞五庙殷/六庙周七庙又注祭法云天子迁庙之主以昭)
(穆合藏于二祧之中王肃非之曰周之文武受命之主/不迁之庙殷之三宗宗其德而存其庙佥不以为常数)
(也孙卿子曰有天下者事七庙有一国者事五代所以/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祭法曰远庙为祧亲)
(尽之上犹存二庙也文武百代不迁者祭法不得云去/祧为坛又云迁主所藏曰祧先公迁主藏后稷之庙先)
(王迁主藏文武之庙是为三祧而祭法云有二祧焉祭/法又曰王祭下殇五嫡子嫡孙此为下祭五代来孙则)
卷九 第 3a 页 WYG0062-0180c.png
(无亲之孙而上祭何不及无亲之祖乎马昭非王曰丧/服小记王者立四庙王制曰天子七庙是则立庙之止)
(以为亲限不过四也亲尽之外有大功德可祖宗者也/有其人则备无其人则少故夏则五殷则六周则七礼)
(器云周旅酬六尸一人发爵则周十尸七庙明矣肃言/文武不得称远庙不得为二祧者凡别远近以亲为限)
(亲内为近亲外为远文武适在亲外当/毁故言远庙自非文武亲外无不毁者)
评曰礼有以多为贵王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祭法
云远庙为祧有二祧焉享尝乃止而郑玄以文武之庙
曰祧不亦疏乎若天子之祖无功德则不立二祧二祧
不庙数与诸侯同何以为降杀哉成王六年制礼七庙
卷九 第 3b 页 WYG0062-0180d.png
已有见数文王为祖武王为祢非远庙也不可于成王
之代以文武逆云为迁主所藏矣
汉元帝丞相韦玄成奏议礼王者受命诸侯始封之君
皆为太祖以下诸庙皆迭毁毁庙之祖藏于太祖父为
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古之正礼也今高帝为太祖文帝
为太宗世世不毁馀则五庙迭毁景帝为昭武帝为穆
昭帝与宣帝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陈礼书曰汉宣以/从孙继昭帝患昭)
(穆之体一也于是立悼皇庙以当一代之穆固不合礼/若特立庙乃庶子王子之所当立者 悼皇即史皇孙)
卷九 第 4a 页 WYG0062-0181a.png
(也/)于是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
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罢郡国庙时玄成等曰臣
闻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立庙京师之居躬
亲承事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
之家臣等以为宗庙在郡国宜勿复修奏可
唐贞观九年高祖崩增修太庙中书侍郎岑文本议曰
祖郑玄者则陈四庙之制述王肃者则引七庙之文贵
贱混而莫辨是非纷而不定春秋谷梁传及礼记王制
卷九 第 4b 页 WYG0062-0181b.png
祭法礼器孔子家语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二庙尚书咸有一德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至于
孙卿孔安国刘歆班彪父子孔昆虞喜干宝之徒商较
今古咸以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
而七是以晋宋齐梁皆依斯义立亲庙六岂有国之茂
典不刋之休烈乎然若使违群经之正说从累代之疑
议背子雍之笃论述康成之旧学则天子之礼下逼于
人臣诸侯之制上僭于王者非所谓尊卑有序名位不
卷九 第 5a 页 WYG0062-0181c.png
同者也臣等参详请依晋宋故事立亲庙七其祖宗之
制式遵旧典制从之
朱子语录曰古庙制自太祖以下各是一室陆农师礼
象图可考西汉时高祖庙文帝顾成庙犹各在一处但
无法度不同一处至东汉明帝谦贬不敢自当立庙祔
于光武庙其后以为例至唐太庙及群臣家庙悉如今
制以西为上也至祢处谓之东庙只作一列今太庙之
制亦然
卷九 第 5b 页 WYG0062-0181d.png
或问远庙为祧如何曰天子七庙如周文武庙不祧文
为穆则凡后之属乎穆者皆归于文之庙武为昭则凡
后之属乎昭者皆归乎武之庙也
又曰太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二世之君居
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四世之君居之
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向各有门堂室寝而
墙宇四周焉太祖之庙百世不迁自馀四庙则六世之
后每一易世而一迁其迁之也新主祔于其班之南庙
卷九 第 6a 页 WYG0062-0182a.png
南庙之主迁于北庙北庙亲尽则迁其主于太庙之西
夹室而谓之祧庙主在本庙之室中皆东向至其祫于
太庙之室则惟太祖东向自如而为最尊之位群昭之
入乎此者皆列于北牖之下而南向群穆之入乎此者
皆列于南牖之下而北向南向者取其向明故谓之昭
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右
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也(按此中庸或问/以诸侯之五庙)
(言/之)
卷九 第 6b 页 WYG0062-0182b.png
又曰宗庙之制但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左右为尊卑
故五庙同为都宫则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
失其序一世自为一庙则昭不见穆穆不见昭而内有
以各全其尊必大祫而会于一室然后序其尊卑之次
则凡已毁未毁之主又毕陈而无所易惟四时之祫不
陈毁庙之主则高祖有时而在穆
又荅吴晦叔曰古人庙堂南向室在其北东户西牖(皆/南)
(向/)室西南为奥尊者居之故神主在焉诗所谓宗室牖
卷九 第 7a 页 WYG0062-0182c.png
下是也主既在西壁下即须东向故行事之际主人入
户西向致敬取仪礼特牲少牢馈食等篇读之即可见
(今通典开元礼释奠仪犹于堂上西壁下设先圣东/向之位故三献官皆西向彷佛古制今神位南向而)
(献官犹西/向失之矣)凡庙皆南向而主皆东向惟祫祭之时群庙
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庙则太祖之主仍旧东向而
群昭南向群穆北向列于太祖之前此前代礼官所谓
太祖正东向之位者为祫祭时言也非祫时则群庙之
主在其庙中无不东向矣庙则初不东向也
卷九 第 7b 页 WYG0062-0182d.png
又祫禘议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
七诸侯大夫士降杀而两而祭法又有适士二庙官师
一庙之文大抵士无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其制在中
门外之左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
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天子太祖百世不迁一昭一穆为
宗亦百世不迁二昭二穆为四亲庙高祖以上亲尽则
毁而递迁昭常为昭穆常为穆诸侯则无二宗大夫又
无二庙其迁毁之次则与天子同仪礼所谓以其班祔
卷九 第 8a 页 WYG0062-0183a.png
檀弓所谓祔于祖父者也三代之制其详不得闻然其
大略不过如此汉承秦弊不能深考古制诸帝之庙各
在一处不容合为都宫以序昭穆贡禹韦玄成匡衡之
徒虽欲正之而不能尽合古制旋亦废罢后汉明帝又
欲遵俭自抑遗诏无起寝庙俱藏其主于光武庙中更
衣别室其后章帝亦复如之后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
庙皆为同堂异室之制
卷九 第 9a 页 WYG0062-0183c.png
尔雅曰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西南隅
 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盈之/切)东南
 隅谓之㝔(一吊/切)东西墙谓之序牖户之间谓之扆宫
 中之门谓之闱门侧之堂谓之塾庙中路谓之唐堂
 途谓之陈(唐与陈皆堂下至门之/径特庙堂异其名耳)
又曰柣谓之阈(柣于/结切)枨谓之楔(革辖先/结二切)橛谓之闑(鱼列/反)
 盖界于门者柣也亦谓之阈旁于门者枨也亦谓之
 楔中于门者橛也(橛巨/月切)亦谓之闑士丧疏云房户之
卷九 第 9b 页 WYG0062-0183d.png
 外由半以南谓之堂士昏疏云其内由半以北亦谓
 之堂堂中北墙谓之墉士昏尊于室中北牖下是也
 堂下之墙曰壁士虞饎㸑在东壁是也坫有东坫西
 坫士丧疏云堂隅有坫以土为之是也塾有内外士
 冠注云西塾门外西堂是也
月令曰其祀中霤古者复穴以居是以名室为中霤 又
有东霤燕礼设篚当东霤此言诸侯四注屋之东霤
又有门内霤燕礼宾执脯以赐钟人于门内霤是也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62-0184a.png
玉藻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东疏云闑谓门之中央所
竖短木也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62-0184c.png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62-0185a.png
朱子曰周礼建国之神位左宗庙则五庙皆当在公宫
 之东南矣其制则孙毓以为外为都宫太祖在北二
 昭二穆以次而南是也盖太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
 昭之北庙二世之君居之穆之北庙四世之君居之
 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向各有门堂室寝
 而墙宇四周焉太祖之庙百世不迁自馀四庙则六
 世之后每一易世而一迁
又曰天子之庙其制若何曰唐之文祖虞之神宗商之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62-0185b.png
 七世三宗其详今不可考独周制犹有可言然而汉
 儒之记又已有不同矣谓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
 故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者诸儒之说也谓三昭
 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文武为宗不在数中者刘歆
 之说也虽其数之不同然其位置迁次宜亦与诸侯
 之庙无甚异者但如诸儒之说则武王初有天下之
 时后稷为太祖而组绀居昭之北庙太王居穆之北
 庙王季居昭之南庙文王居穆之南庙犹为五庙而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62-0185c.png
 已至成王时则组绀祧王季迁而武王祔至康王时
 则太王祧文王迁而成王祔至昭王时则王季祧武
 王迁而康王祔自此以上亦皆立为五庙而祧者藏
 于太祖之庙至穆王时则文王亲尽当祧而以有功
 当宗故别立一庙于西北而谓之文世室于是成王
 迁昭王祔而为六庙矣至共王时则武王亲尽当祧
 而亦以有功当宗故别立一庙于东北谓之武世室
 于是康王迁穆王祔而为七庙矣自是以后则穆之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62-0185d.png
 祧者藏于文世室昭之祧者藏于武世室而不复于
 太庙矣如刘歆之说则周自武王克商即增立二庙
 于二昭二穆之上以祀高圉亚圉如前递迁至于懿
 王而始立文世室于三穆之上至孝王时始立武世
 室于三昭之上此为少不同耳曰然则诸儒与刘歆
 之说孰为是曰前代说者多是刘歆愚亦意其或然
又曰大夫士之制奈何曰大夫三庙则视诸侯而杀其
 二然其太祖昭穆之位犹诸侯也适士二庙则视大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62-0186a.png
 夫而杀其一官师一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二然其门
 堂室寝之备犹大夫也曰庙之为数降杀以两而其
 制不降何也曰降也天子之山节藻棁复庙重檐诸
 侯固有所不得为者矣诸侯之黝垩斲砻大夫有不
 得为矣大夫之仓楹斲桷士又有不得为矣曷为而
 不降哉独门堂室寝之合然后可名于宫则其制有
 不得而杀耳盖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生也异宫
 而死不得异庙则有不得尽其事生事存之心者是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62-0186b.png
 以不得而降也(以上并见/中庸或问)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62-0186c.png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62-0187a.png
 愚按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礼之定分也故天子
 七庙诸侯以下降杀以两示民有尊也如诸儒之说
 则周必待传至共王而后始全天子之制伊尹时自
 汤至太甲方四传言七庙则已立可知且为天子有
 天下者凡都城宫室冕服车舆即有等威以别于诸
 侯何于奉先致孝之地乃迟之于数世之后哉圣人
 制礼必不其然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62-0187b.png
   生明生魄望朏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厥四月哉生明
既生魄
   召诰
二月既望
三月丙午朏
   顾命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62-0187c.png
四月哉生魄
 蔡氏曰死魄朔也二日故曰旁死魄○哉始也始生
 明月三日也○生魄望后也○日月相望谓之望既
 望十六日也○朏孟康曰月出也三日明生之名○
 始生魄十六日
 朱子曰日为魂月为魄魄是黯处魄死则明生书所
 谓哉生明是也老子所谓载营魄载如车载人之载
 月受日之光魂加于魄魄载魂也明生之时大尽则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62-0187d.png
 初二小尽则初三月受日之光常全人望在下却在
 侧边了故见其盈亏不同或云月形如饼非也笔谈
 云月形如弹丸其受光如粉涂一半月去日近则光
 露一眉渐远则光渐大且如月在午日在酉则是近
 一远三谓之弦至日月相望则日在西月在东人在
 中得以望见其光之全月之中有影者盖天包地外
 地形小日在地下则月在天中日光甚大从地四面
 冲上其影则地影也地碍日之光世所谓山河大地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62-0188a.png
 影是也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受日光也自
 十六日生魄之后其光之远近如前之弦谓之下弦
 至晦则日与月相沓月在日后光尽体伏矣
 东汉志略曰日月相推当其同谓之合朔近一远三
 谓之弦相与为衡分天之中谓之望以月及日光尽
 体伏谓之晦
(苏也/)
 浑仪说曰晦而复苏明于是乎生焉是之谓朔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62-0188b.png
上弦
 律历志日先月后近一远三谓之弦浑仪说曰月行
 渐远于日以周天言之其近日也九十一度有奇其
 远日也二百七十四度有奇是近一远三上弦在八
 日其常也或退在九日其变也

 律历志相与衡分天之中谓之望浑仪说曰月行甚
 远而与日对相去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有奇谓衡
卷九 第 19a 页 WYG0062-0188c.png
 分天之中为望望在十五日其常也或进在十四日
 或退在十六日其变也颖达曰望者于月之半月当
 日冲光照月光圆满面向相当犹人之相望故名望
 也望之在月十六日为多大率十六日四分之三十
 五日者四分之一耳
下弦
 浑仪说曰月行过中远于日也二百七十四度有奇
 其近日也九十一度有奇亦近一远三下弦在二十
卷九 第 19b 页 WYG0062-0188d.png
 二日其常也下弦或进则在二十一日或退则在二
 十三日其变也
 
 
 
 
 
 尚书通考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