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0058-01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精义卷五 宋 黄伦 撰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无垢曰皋陶言克艰之意以矢谟大禹行克艰之说
以成功舜何为哉恭己南面优游无为垂衣庙堂之
上各因其所长而称荐慰安之岂有私意哉使陈谟
者成功者各安心肆意展尽四体悉行其所学以惠
天下四海焉
卷五 第 1b 页 WYG0058-0190b.png
张氏曰谋之已定谓之谟兴事造业谓之功谟者坐
而论道之事功者作而行之之事也作而行之非所
以命禹故其名篇则谓之大禹谟虽然皋陶以谟则
其绝德在谟者也禹以功则其绝德在功者也此经
所以于皋陶言谟于禹言功各以其尤大者而称之
也有谟矣然后有功故经先言皋陶矢厥谟然后言
禹成厥功以谟对功则皋陶之谟固不若禹功之大
此篇之序所以先大禹而后皋陶
卷五 第 2a 页 WYG0058-0191a.png
大禹谟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张氏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者体
道之大以配乎天地故其见于事业所以为大禹之
所谓大者盖禹以功而王其业之所以大故也文命
禹之号也以其有以贲饰于事故谓之文以其有以
号令于下故谓之命禹之所以为王者在此而已故
其号所以因之者也敷于四海则为下为民是也祗
卷五 第 2b 页 WYG0058-0191b.png
承于帝则为上为德是也下有以敷于四海则惠泽
之施溥矣上有以祗承于帝则钦顺之道尽矣
萧氏曰舜之事皆同乎尧故曰重华协于帝禹之事
则有异乎舜故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文则非
独为之华而命则处之在我事虽有所不合而意则
祗承之也有以文命称禹者犹放勋之于尧也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无垢曰克艰之义其大矣乎以此处心则不欺暗室
卷五 第 3a 页 WYG0058-0191c.png
不愧屋漏以此处身则言无可择行无过举以此治
家则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以此治国治天下则
事察其微几戒于早临兆民若驭六马见宴安若嗜
鸩毒其敢轻乎君以克艰待臣下臣以克艰事君父
各在警戒修省之地其诚心相感实德交孚此风一
行黎民自然乐于趋善矣夫民敏德之几非在他也
仍在乎君臣克艰之际耳使君克艰于上臣克艰于
下则事不敢忽义不敢违思虑反覆号令参审凡有
卷五 第 3b 页 WYG0058-0191d.png
施为无不当于人心合于公论民之从之也若走下
之水传命之邮此自然之理也
黄氏曰古之人君以任天下为忧而后世以得天下
为乐古之人臣以事君为忧而后世以得君为乐忧
之则必知其难矣可忧而乐焉则易易则慢慢则弛
此天下所以多乱也欤孔子曰人之言曰为君难为
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夫
子谓知为君之难可以兴邦则知为臣之不易可以
卷五 第 4a 页 WYG0058-0192a.png
兴邦矣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
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无垢曰虚心屈已故善言日闻贤者日进四方万里
之远民情之细微物态之变故利害是非千百年之
祸福皆皎然在于几席之间矣此万邦所以咸宁也
其克艰之状如何不敢独断而考于众谋不敢自是
而舍己从人不敢自安而矜怜无告之穷民不敢自
卷五 第 4b 页 WYG0058-0192b.png
高而礼遇天下之寒士合此四事以观尧之心每见
其兢业忧惧若危亡之立至而祸患之必来也凡禹
之所言他人所惮者尧皆身亲而心安之此所以言
惟帝时克也惟舜处于克艰之地故深肯禹之言又
深见尧克艰之心而能形容此数语也
高氏郢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则舆人之诵不可轻
故书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易曰圣人感人心而
天下和平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此言王者将有
卷五 第 5a 页 WYG0058-0192c.png
为也将有行也必稽于众而顺乎人则自然之福不
求而自至未然之祸不除而自绝矣
陈氏曰克能也稽于众舍己从人此听言之事也不
虐无告不废困穷此逮下之事也众言皆稽之况嘉
言乎困穷犹不废之况大禹乎然听言逮下尧之能
事也舜敢废之乎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
四海为天下君
卷五 第 5b 页 WYG0058-0192d.png
无垢曰广者大也运者行而不止也尧德广大行而
不止此所以行于克艰之中而不急迫又以圣神武
文行于克艰之中而不拘挛出入阖辟何所不可岂
以为克艰而反急迫拘挛哉即形而下造形而上兹
其所以为尧欤然则欲求广运圣神武文者不求之
他求之克艰足矣
张氏曰广言尧德之体运言尧德之用其大无疆而
所施者博德之广也其动不息而所行者疾德之运
卷五 第 6a 页 WYG0058-0193a.png
也尧有广运之德入与道俱则为乃圣乃神出与事
显则为乃武乃文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
之谓神圣而后神道之序也戡定祸乱而为武经天
纬地而为文武而后文者事之序也尧有圣神武文
之德此皇天之所以眷命而使之奄有四海为天下
君宜矣四海远矣非有德者不能奄而有之天下大
矣非有德者不能君而临之谓之奄不特有之而已
至于为天下君又见其出命以尹众者也
卷五 第 6b 页 WYG0058-0193b.png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无垢曰顺于道理者吉则随之非道理之外又有吉
也当其顺于道理时此即吉也此古之论福者曰百
顺之名也且谓体信而达义者谓之百顺而诗人指
葛藟累之谓之福履其禹之意欤然而禹于益之意
外又立从逆凶之说以发明之此亦禹始终于克艰
之意也夫从逆即是凶不必谓逆之外别有凶也昔
燕王旦谋反日深变怪愈至如大风折木鼠舞端门
卷五 第 7a 页 WYG0058-0193c.png
失火城楼此怪非自外来也即旦恶逆之心凝结成
象耳岂自外来哉此君子所以戒谨乎其所不睹恐
惧乎其所不闻而不愧屋漏不欺暗室诚诸中形诸
外此理之自然者也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影即形
也岂形之外复有影乎响即声也岂响之外复有声
乎禹是以知吉即惠迪凶即从逆非于顺道之外别
有吉从逆之外别有凶禹之此意以谓使吉在道外
则福可邀使凶在逆外则祸可避如此则异端得志
卷五 第 7b 页 WYG0058-0193d.png
而吾道衰矣不可不谨于此矣
张氏曰惠迪者顺道之谓也故天命之以吉反是而
从逆则凶矣夫顺逆之理吉凶之报至于不旋踵而
至而无毫发之差如影之于形曲直长短因之而已
如响之于声洪纤高下应之而已所谓如影响者其
报应之验也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
卷五 第 8a 页 WYG0058-0194a.png
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无垢曰虞度也谓于未可亿度以前未然未形早为
警戒也夫身欲逸心欲乐此天下万世同情也逸不
已必至于荡乐不已必至于淫使舜在畎亩时与木
石俱与鹿豕游与顽嚚傲弟处何俟于益之进戒今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耳目与昔时异事几与昔时异
处于逸乐之地而不见忧患之侵其习己惯其几己
熟己逸而又求逸得无荡乎已乐而又求乐得无淫
卷五 第 8b 页 WYG0058-0194b.png
乎益之叹息而警惧盖谓此也 又曰大抵人心有
三事可行则行可止则止既非可行又非可止则为
疑矣守法度可行则行也故能任贤不贰罔游于逸
罔淫于乐可止则止也故能去邪不疑疑于可行而
又不敢行疑于可止而又不敢止此疑也乃荡淫之
渐而失法度之几也蓄之于心终必害道断然斥去
第据可行可止明白光辉者而行止之如此则吾心
之所向无不高明光大矣此百志所以熙也然而行
卷五 第 9a 页 WYG0058-0194c.png
不可急也当循序而行之行之太急则违道以干誉
矣如德宗早岁用崔祐甫杖邵光超行之太急事不
终久晚岁乃任卢杞而黜陆贽是其始时特违道以
干誉耳违道即不循序而太急也止亦不可急也当
循序而止之止之太急则咈百姓以从己之欲矣如
梁武帝初年舍身养菜以率士民无不从风而靡晚
岁乃信朱异而任侯景是其始时特咈百姓以从己
之欲耳咈百姓则不循序而太急也夫天理自然岂
卷五 第 9b 页 WYG0058-0194d.png
可以私智乱之法度乃先圣之法度是天理也非私
智也或行或止皆当循之傥出于法度之外而增损
一毫非干誉即从欲耳
史氏曰得民心难失民心易得失之原不过道与欲
而已矣盖道出于天下之公共欲本一人之私情违
道者干百姓之誉而终不可得专欲者咈百姓之情
而有所不顾道衰而欲胜民心之不失者未之有也
又曰何谓道仁义礼乐归于大中至正者是也何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58-0195a.png
谓欲声色货利流于放僻邪侈者是也
张氏曰法度者先王所赖以为治也在我者有法则
下斯守法矣在我者有度则人皆谨度矣法度一失
则纲纪以之大坏法度其可失者哉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榖惟
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
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无垢曰夫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58-0195b.png
之秀气凝聚而生者也然而有常产者有常心无常
产者无常心顾上所以养之如何耳养如农夫之养
禾慈母之养赤子不惰以失莭不急以助长滋以膏
液时其渴饥去螟螣之害适寒煖之宜然后畅茂秀
发光明硕大千仓万箱五常百行以享终岁之饱而
为克家之子焉养民亦犹是也水火金木土榖以遂
其日用之急正德利用厚生以安其天与之性先富
后教不失其序发扬感兴不失其和进勤劳而黜怠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58-0195c.png
惰勉辛勤而去康乐此戒之用休也宅不毛者有里
布田不耕者出屋粟兕觥以辱之挞罚以耻之董之
用威也歌载芟之诗咏良耜之颂沐浴膏泽歌咏勤
苦使乐其事而忘其劳此劝之以九歌也夫于艰难
之中而自有一时之适使之乐以感发而忘其辛苦
此长久之道也 又曰顾大禹当日之意以谓正德
以正其心利用以致其用厚生以乐其生此所以养
之也如人主不荒于酒色不盘于游畋此正德以养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58-0195d.png
之也法度如江河之有堤防号令如风雷之能鼓舞
此利用以养之也孔颖达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
时使民生计有馀衣食丰足以谓厚生以养之理或
然矣
林氏希曰已能成人然后以成于人成人者可与谋
道成于人者可与谋教此正德之所以先也德孰为
大善政为大政孰为大养民为大此则利用厚生所
以次也是之谓三事人非天则不得其生非地不得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58-0196a.png
其养非圣人不得其所以为人是故圣人因天下之
材立天下之道属乎天者则修之属乎人者则和之
修之故成万物之体和之故藏万物之用夫是谓之
有功有功则有叙天覆其德地载其利而民卒不知
所以然之者则亦歌之而已矣 又曰当斯时也六
府修三事和而九歌应之然禹犹务劝其君以致于
勿坏则凡修之利不足加于世和之道不足遍于物
虽有舜禹且不能以使之歌也况不为舜禹者乎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58-0196b.png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张氏曰地平者水土之平也天成者四时之成也原
隰至于底绩莱夷可以作牧则地平可知东作西成
不失其序南讹朔易不乖其次则天成可知横流之
初天下无适而非水民之昏垫不得平土而居之则
地未平矣地未平则天何自而成哉此所以先言地
平而后言天成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58-0196c.png
不怠总朕师
张氏曰记曰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耄言乎其
昏也期者指是以为期也期则当颐以养之之时舜
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其宅帝位又至于三十有三
载此所谓耄期之年也耄则昏矣昏则不可以有为
期则养之时也养则不可以有为此舜之所以倦于
勤夫天下之事日出而无穷惟孜孜克勤然后足以
有济今也耄期而倦于勤此所以欲逊位于禹而使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58-0196d.png
之总师也尝观禹之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
入舜尝称其克勤于邦则禹之不怠可知矣惟不怠
然后可以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无垢曰夫皋陶刑官也朝夕所论者禦戎夷与夫治
寇贼奸宄五刑五流五宅三就三居之事小则墨劓
大则大辟又其大则陈之原野之刑尔何以知其为
迈种德哉非深知皋陶之所存其谁能于刑见其为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58-0197a.png
德耶余观寒朗徐有功传见其于告变谋反事使人
主怒不得行威不能慑至滨于死而不惧孳孳以人
命为重而不顾一身之死生舜大圣明虽当时固无
冤枉之狱然于有罪者想见皋陶以身体之时其饥
渴审其寒暑不使一毫之冤意外之苦其脱免无罪
辨析难明固已出人意外至其就刑而赴死者亦矜
怜抚恤伤痛嗟咨悼其失路而悯其无知使悔过于
无形而修身于将来者又不可胜数也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58-0197b.png
颜氏曰舜之将禅禹也禹逊以皋陶夫禹之所逊者
必众贤之优也而皋陶之所以优于众人者何耶天
下固有以德而怀人者矣未有以刑而能怀人者也
此皋陶之所以优也
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
惟帝念功
无垢曰夫操则存舍则亡此人之心也操之则为德
舍之则为欲矣念兹者操之也在兹者操其存也念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58-0197c.png
念既久德机愈熟德本愈深虽舍之亦不亡也释兹
者舍之也在兹者不亡也种德至于舍之而不亡则
德远而大夫既远而大不能自已虽无意于此德然
发于声音言语者亦自然无非德也故曰名言兹在
兹至其未发于声音语言而动于念虑者亦无非此
德也故曰允出兹在兹至此则人与德相忘矣原其
本初特念之一字而已所以又指舜曰惟帝念功以
言念之功如此也 又曰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志念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58-0197d.png
也至于立至于不惑至于知天命至于耳顺皆念兹
在兹也至于从心不踰矩此释兹在兹也岂特孔子
传说告高宗曰允怀于兹念终始典于学念兹在兹
也日厥德修罔觉释兹在兹也圣贤相传无非此念
其可忽哉
张氏曰思而不忘谓之念存而察之谓之在念兹在
兹者念此人则当察此人而有可念之道也释而废
则不念矣释兹在兹者释此人则亦察此人而有不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58-0198a.png
可忘之理也念兹而不在兹则所念者未必有功释
兹而不在兹则所释者未必有罪也名言兹在兹者
名其人言其事所名之人未必果贤也所言之事未
必果是也故当察此人之贤否此事之是非然后可
以名言之矣允出兹在兹者信出于此道然此道未
必皆可必当察此道之可否然后可以允出之矣禹
以为皋陶在所当念不在所当释也名其人则皋陶
之贤在所可名矣言其事则皋陶之行在所可言矣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58-0198b.png
允出于禅位则皋陶在所当禅不在所当废矣故终
之曰惟帝念功盖亦以皋陶之功非所可忘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
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无垢曰夫臣庶所以犯刑者则以其心不正也不正
之念起于微芒长于芽蘖傥或纵之荡如狂澜不可
收拾至于为寇贼奸宄而不知耻矣圣人忧之故设
为五刑小有墨劓大有大辟或刑于朝或刑于市又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58-0198c.png
其大有陈之原野者使见之者惊闻之者沮所以折
天下不正之念而使销殒于无刑之间也岂好杀人
也哉今舜之臣庶其心皆正至无有一毫邪念犯舜
之正者夫臣庶之心正何与于舜而谓乃舜之正哉
盖舜与天下通为一体者也使天下臣庶有一邪念
犯其心之正者即犯舜之正也然则臣庶不以邪犯
正是谁之力哉乃皋陶明五刑之功也明五刑于此
则臣庶知邪念不收必堕刑狱皆儆戒检察而不敢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58-0198d.png
放肆如此则邪念消殒矣邪念消殒自然归于仁义
礼智信之中而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用矣
以弼五教夫复何疑皋陶之明刑果何为哉期于舜
之天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大治也岂好杀人哉
期天下无一人犯法而后己使天下无一人犯法则
天下之心皆正可知矣其心既正不待教令不烦鞭
朴措心积虑自然合于中道矣
史氏曰任法者不若责之以人任人者不若勉之以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58-0199a.png
功以舜为君法不待于任以皋陶为臣功不待于勉
然必区区为是者盖治道之常有不可得而忽也夫
五刑之设不独待天下之有罪亦所以明天下之无
罪自皋陶为士始至于弼教而终至于无刑皆岂任
法之故耶始于大臣庶官罔干予正终于天下之民
皆协于中则非任人有所不能也舍法而任人因人
而有功为帝舜者其可不以是而勉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58-0199b.png
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
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无垢曰设法如江河使民易避下令如流水使民易
从在下者不苦其烦处众者不患其急罚止一身而
不及嗣赏延于世非止其身过无大而不宥使人有
自新之路故无小而不刑使人有谨独之心罪疑惟
轻无刻薄之态也功疑惟重有忠厚之风也求舜之
处心与其杀不辜以励威宁若失不经以取谤积此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58-0199c.png
数事深见舜好生之德矣夫举一好生之心则天下
无不感动且如罚弗及嗣宥过无大罪疑惟轻每举
一事则天下皆起宽恕之心矣赏延于世功疑惟重
每举一事则天下皆起乐善之心矣一事尚然而况
事事如此乎所以好生之德渐渍优渥洽于民心民
心皆为忠恕皆自乐善邪念消殒中正自生不犯有
司夫何足怪
史氏曰德不失于中则政无往不中政不外乎中则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58-0199d.png
民奚为而不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
乎不失之过不失之不及此德之所以罔愆也简之
所临宽之所御罚之所及赏之所延刑宥之小大功
罪之轻重凡行之于政者自然无往而不中矣是数
者宁可失于不常不可杀于无辜忠厚之所寓权义
之所立故也好生之德洽民如此民奚为而不中哉
东坡曰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
谨罚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58-0200a.png
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
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既而曰
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而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又曰可以赏可以无
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
仁不失为君子而过乎义则流而遂入于忍人仁可
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
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不行于爵禄之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58-0200b.png
所不加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不施
于刀锯之所不及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
不足以满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
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
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
至也
余氏曰圣人劝善所欲也惩恶不得已也以所欲之
心行不得已之政知其所以然也又其君臣相戒饬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58-0200c.png
之辞曰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刑期于无刑而
申之钦恤之言其不得已者亦所以弼教终必期于
无刑而已矣其功罪疑者又非率然以意轻重之也
盖其君臣虽圣且贤不敢以神明自德犹怀天下之
疑故凡赏一功刑一罪公卿可士大夫可庶人可然
后寘于爵位丽于刑辟众之所疑者乃付轻重之议
盖舜皋陶善与天下之人同其好恶然耳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58-0200d.png
无垢曰夫舜之欲何欲哉其所欲者臣庶不干予正
民协于中尔今皋陶明刑弼教折邪心于无形起中
正而有象五刑既明墨劓剕宫大辟阅实其罪使见
者神惊闻者色沮四方震动不敢萌不正之心常若
皋陶之明照烛于闇室屋漏无人之处而莫敢肆其
邪焉惟乃之休岂曰虚语
张氏曰无为而治者舜之所欲也然非皋陶明于五
刑以弼五教则安从其所欲者乎虽然莫非教也有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58-0201a.png
可欲之欲有不可欲之欲从欲以治则可欲之欲也
咈百姓以从已之欲则非可欲也此圣人所以不欲
也圣人之治也神而已鼓之舞之莫见其为之之迹
天下之民莫不披靡而从焉此之谓风动自非皋陶
用刑之效安能至于是哉故曰惟乃之休休者以其
有美道可以为人所依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