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篝灯约旨 第 1a 页 WYG0048-09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别集卷九 礼部侍郎胡煦撰
篝灯约旨
大学
曾子之学尽在忠恕观大学一书而可知矣格致诚正
忠之事也然于诚意一章便言好恶由此而进焉心正
于好恶身修于好恶家齐于好恶国治于好恶即天下
之平亦莫非絜此好恶则忠而恕之事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b 页 WYG0048-0932b.png
明德之德与孟子固有之有同义指其实有于中者言
也德也者天良之固而不少亏也明也者灵妙之体而
无勿烛也孟子良知良能正是此旨故朱子以得于天
者释之
不专曰德而曰明德乾卦乃见天则复卦克见天心此
两见字便是此明字非其本明曷由能见譬若昏夜入
于奥室虽众美备具孰从而别之帝王以道相传帝典
康诰咸言明德子思亦言诚明无异辞无异旨也后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a 页 WYG0048-0932c.png
学者若能领会及此方可亲承一贯之旨此惟中庸自
诚明之明与此明字相同姚江自号阳明至其立教又
奉良知二字以为之主彼非无见者也然亦止可为知
者道耳大贤以下凡克著书垂训要皆各有确实见地
存焉如必推勘至尽求其语病而指摘之虽孟子犹不
免矣况下此者乎故择理不厌其过精而论人则无取
乎太刻
孟子之良知良能指赤子之心而言阳明之良知指妙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b 页 WYG0048-0932d.png
悟而言不可混看然而妙悟之心终非有加于赤子之
心唯妙悟者知之
先儒有梦觉关人鬼关夫梦觉之境即迷悟之一大机也
后之儒者不察其故才说圣道有悟境便指为顿教便
指为放下屠刀夫梦而方觉亦暂时之事也然称为梦
觉则是之称为顿悟则非之何为是彼而非此也夫学
人之致力有渐迨于既能解会皆是倏然之境原不待
时者也是惟至者知之不至者不知也夫明明有倏然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a 页 WYG0048-0933a.png
之境但文其辞曰梦觉则群以为然谓之为悟则群以
为不然是悦其文而不悦其理也此与易性恶之说而
指为气质亦大略相似盖性之有善而无恶孟子辨之
详矣不察吾性之何以必善但觉得其中原有些子戾
气存焉因文其辞曰气质之性此等语病误人不浅曷
不将中庸孟子合而参之
中庸
中庸首章从天说入性从性说出中和从中和说到位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b 页 WYG0048-0933b.png
育皆大本之所发达道之事也溯其源头可见愚夫之
渺见胥天德胥天才矣能率者不违性之初故理曰天
理不能率者悉属情之伪故欲曰人欲本然者赋于天
勉然者染于人也只此一章便提出千古学圣的纲领
学者不可不细心体察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用间谍者因敌人而用
之则情通而势顺行福广者藉土人而导之则路熟而
行安圣人方将范围曲成干当大事安得不先戒惧慎
卷九篝灯约旨 第 4a 页 WYG0048-0933c.png
独涵养天德哉
四子书泄露太尽者无若中庸首章天人交关处打合
不拢既未知理气之禀赋厥有由来则位育大作用何
能做出看他从天说入性便已探本穷原到得率性不
离发而中节便见性情流通彻上彻下融成一片而忠
恕二字不足言矣所以能中和致而位育成也后人看
位育二字太悬绝似非常人所能只为看天字太远耳
因吾性所禀之天德出吾性自具之天才以经理天秩
卷九篝灯约旨 第 4b 页 WYG0048-0933d.png
天叙仍然是天工天用而已
性字心旁加生有二义一谓心所由生一谓心中之生
气资始于天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故曰心所由生一元
之善普利美于不言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故曰心中
之生气
性情二字分疏不明到底不解一贯之妙譬之于水其
流也其不盈也其行险也皆从源头奋发出来何尝非
水之动用本宜以情言之而今曰水性如是未有不以
卷九篝灯约旨 第 5a 页 WYG0048-0934a.png
为然者如必离性于情另作一解岂知率性之率与大
本达道相为流通皆一以贯之之妙乎但解情也者性
之动也道也者性之周也便是位天地育万物皆不能
出此性之外便见分晓孔子之保合太和便是性中涵
情孟子之四端便是情中涵性
自天以下水之泉源未有不清者以泉配性则清其善
也其有不清则后面搀和行潦耳搀和者自外而至率
情者自内而出所由曰率性之谓道率也者顺其本然
卷九篝灯约旨 第 5b 页 WYG0048-0934b.png
之谓也朱子曰性所以立乎水之静情所以行乎水之
动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也以滥为欲恐未必然滥特
水之泛溢者耳水之下流固无不汪洋浩瀚者是水所
应有者也欲虽在动处见得然而非其性矣今曰率性
之谓道谓率则为道不率则非道也率也者从源而出
者也欲也者外面之搀和不率于源者也即水之泥沙
污浊搅扰清源者也人性本善原非气质可言子思孟
子一脉相传胥如此矣圣人最精最密之训无若以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6a 页 WYG0048-0934c.png
复告颜渊必如先儒之说便宜以克去者为气质之性
矣气质既已属性则吾心之内具者矣又何待以视听
之说告之然而克己之目则首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岂不是从外面把截住惧泥沙之搀和乎
先儒以性为体以情为用以知觉运动者为心所以有
性犹太极心犹阴阳之说然太极阴阳只动静体用之
分耳如上以心字向运动处说岂不与情字犯重张子
曰心统性情此心字只如子思之中字指其所在之位
卷九篝灯约旨 第 6b 页 WYG0048-0934d.png
而言如人指凡物之中便谓为心者然也非另有个心
字在性情之外别烦讲究盖人所具中和之德无过一
体一用一静一动而已善动者阳之类也明而可见者
阳之类也若阴则静而先迷者耳阴阳既各有定性人
禀阴阳之气得阴而成形得阳而成性阳固善动而光
明者也知觉明之类也知觉之发动之类也然必有至
静而立体者存之于先是心性情随人所别而一体一
用一动一静已无馀义也何得另有心字烦作三样解
卷九篝灯约旨 第 7a 页 WYG0048-0935a.png
说
先儒论性必要说个理字则子思之中字为不当矣必
要说入气质则孟子之性善为不当矣恐于克复实际
于率性实际于孺子入井实际未能见透也此便是圣
贤与儒者两下分途处然则性字宜作何解但当云人
所禀受在中各正之太和云耳阳明曰有未发之中即
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
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此等语非深知性善非
卷九篝灯约旨 第 7b 页 WYG0048-0935b.png
深知率性之谓道未易言也然工夫到此实无可全之
法止有戒惧于静存之时省察于将动未动之际耳故
颜子之四勿便是兼静存动察而密其功也
性之一字只天命之谓四字已尽中庸后面说于穆不
已天之所以为天穆字说在静边不已说在动边便是
体用流通天如是性亦如是而已今必说个理字是有
知有觉之后方始见得者也岂性之体耶岂子思用中
字之妙耶孔子之系易也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既将
卷九篝灯约旨 第 8a 页 WYG0048-0935c.png
理性分说则理字非性可知乃理字之上用一穷字岂
不全在知识上面用功至于性但说个尽字故知理字
必与性字有别
率者顺也不作行字解顺则自内循循而出行则外面
之动象也道字解曰犹路是将率字认作行字了彼其
方出于性原在念头将动未动之时岂遂有行之可言
行也者道之遍著于事务者也看率字既差则认道字
亦不切矣子思说此一句以性字推道字之源头以道
卷九篝灯约旨 第 8b 页 WYG0048-0935d.png
字究性字之归宿下文所云大本达道是也观其属意
原在两头而中用一率字以发其前后流通隐显不二
之妙故曰率者顺也譬若从京都而至某省非从他省
而至某省也又如云从京都而至某省非但从京都而
至某府某州也是确不可移者正在两端之性道二字
所以谓之为顺今曰犹路但取中间可行之一段而前
无发足之地后无归宿之所矣试观后面君子之道费
而隐此岂路字所能解乎又观语大莫载语小莫破此
卷九篝灯约旨 第 9a 页 WYG0048-0936a.png
岂路字所能解乎又观造端夫妇察乎天地此岂路字
所能解乎四子之书谅无二道亦可云朝闻路夕死可
乎所由谓先儒言学者多言道者少职是故耳然则道
字宜作何解观上面溯原于天推本于性下面说到中
和位育则道也者广大精微性情流通显微无间天人
合一之名目也唯孟子认得源头确看得率字当所以
能说出性善二字所以能引出孺子入井一条至于孩
提知爱莫非性天流行何有矫揉何有造作岂得不谓
卷九篝灯约旨 第 9b 页 WYG0048-0936b.png
为顺乎
广大精微之谓道观费隐诸章可知
性情流通之谓道观大本达道之说可知
显微无间之谓道观不睹不闻莫见莫显之说可知
天人合一之谓道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及中和
致而位育成能可知言道者不推本孔子子思孟子之
言彼所谓道亦道其所道而已然道毕竟属大用一边
何也盖天命之性原在未发一边到得发而为和始称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0a 页 WYG0048-0936c.png
达道故也
或曰子思明言修道矣道而可修岂专谓顺乎曰道而
可修便是用边之事如礼乐刑政之属安得不修故下
遂补出教字予所谓道是率性之道是从本源上说起
乌可不顺曰道有二乎曰道非有二而本末则不能无
辨修道之道达道之道也率性之道据大本之发动而
言也亦如天命之谓性与率性之性便有分别天命之
性是各正性命太和之保合也说在赋畀一边下性字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0b 页 WYG0048-0936d.png
则喜怒哀乐浑然在中者也即元为善长之说说在禀
受一边上性字在天则流行之太极在人则敦化之太
极下性字则在人之太极逮于已发则流行之大用故
以为和而又以为达道也
气质之说必不可以言性今试思气为何物质为何物
谓性知是乎此亦不辨自明者也
乾健也继乾者坤坤顺也率性之谓道以人承天坤德
焉耳所以谓为继之者善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1a 页 WYG0048-0937a.png
何云率字为顺义性天之本具于人心是一元之所亨
太和之保合于穆之流衍一诚之分著者也若其不顺
则岐而为妄离而为伪背而为恶矣三者非性也是泥
沙之参和清泉感于外缘而旁出者也所以必率于性
乃始为道所以孔子教颜子亦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而子思亦曰戒慎恐惧莫见莫显而慎独也
性非理可言也是定命之灵源含生之主宰也道非路
可言也是体用同原之密旨天人合一之奥府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1b 页 WYG0048-0937b.png
延平李氏曰方其未发性也及其发而中节情也孟子
曰性善又曰情可以为善其说盖出于子思
必待既睹而始勿视不已视乎其勿也不已晚乎故孔
子曰非礼勿视而子思曰戒慎乎其所不睹必待既闻
而始勿听不已听乎其勿也不已晚乎故孔子曰非礼
勿听而子思曰恐惧乎其所不闻此克复之实功存养
之至密者也
道在事物公共上见理在逐事逐物条理分明细微曲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2a 页 WYG0048-0937c.png
节上见故喜怒哀乐虽出于一人之心而喜怒哀乐之
所及则不可以时地限矣如仅在一人身上理会便将
道字看狭了何能做出位育底事功亦并不知天下归
仁之秘旨矣当知吾得大公之理以有其性则天之所
生凡有性者亦莫不各得此大公之理是吾性原涵此
公共之天而公共之天遂无往而非吾性所由位之而
位育之而育故以为达道也达也者由大本而达即由
性而达之者也发者达之初机达者发之究竟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2b 页 WYG0048-0937d.png
子贡曰性与天道不可得闻除却中庸别无可闻之法
盖此章原具天人合一之妙本与易道相为发明今略
言之天性之原也命天之动也性天之定也天元也命
亨也性则其利而贞焉者也其在人也性人之天也情
性之动也道性之充也性元也情亨也道则其利而贞
焉者也
朱氏公迁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
者性也子思之论盖本于此但易先言道而后言性此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3a 页 WYG0048-0938a.png
道字是统体一太极子思先言性而后言道此道字是
各具一太极也按此二道字原各不同一为天之大
用一为人之大用天之大用是各正性命之时是赋畀
一边事此时人性方成故在天则可以道言而在人则
止以继善成性言也若在人之道则率性之后已发之
和也此二道字原不相混盖统体之太极乃乾之元也
统天御天者是也至于既亨而阴阳呈露乃始有云行
雨施保合太和之事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谓统体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3b 页 WYG0048-0938b.png
大用已行也乃自天赋而论则为保合之太和自人之
禀受而论乃始为性此性字即各具之太极故以继善
成性说在阴阳之后继善之善即元为善长之善也盖
乾之文言皆言率性之事至于发而中节仍不离和故
子思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此又各具之太极既行
之大用也不知子思天命一句本乾彖来率性一句本
文言来凡将道字说在所以然处皆非圣贤之本旨也
天命之谓性是体统之太极溯继善所由来率性之谓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4a 页 WYG0048-0938c.png
道是流行之太极推位育所由起
西山真氏曰生之谓性以气言者也天命之谓性则以
理言者也以气言之则人物所禀之不同以理言之则
天之所命一而已矣然则虎狼之搏噬马牛之踶触非
道耶曰子思之所谓率性云者循其天命之性也若有
搏噬踶触则气禀之所为而非天命之本然矣岂独物
为然凡人之为善者皆循天命之性也其为不善则发
乎气禀之性矣按循字最妙乃率字正解即所云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4b 页 WYG0048-0938d.png
顺性而出之者也至兼气而言性仍与性相近也之注
同一见解大约宋儒皆如此说不知天之赋于人物者
皆是各正之太和故人心之灵悉是太和若形体之成
则气之为也人之心未有不灵者则未有不具此太和
者也此太和之赋畀人与物莫不如是特在人则灵为
气主在物则气多而灵少耳故其知识皆偏不能如人
心之妙孟子谓性为善子思发皆中节皆乾彖之旨也
当知气自气质自质与虚灵之体何涉至告子生之谓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5a 页 WYG0048-0939a.png
性是诚以气言者矣此告子之误也故孟子以犬羊律
之论其形而已矣岂儒者上法孔孟固可与告子同一
见哉
不睹不闻者元也莫见莫显者亨也戒惧慎独则谨于
亨慎于利以求合乎道而为贞者也
未发元也发亨也发而皆中则利所中之节则贞也
大本元也达道贞也本之能达则亨达无不达则利达
而不离乎本则贞而为道者也即大本而为达道所以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5b 页 WYG0048-0939b.png
谓之率于性率之云者不矫揉不纵逸不违背故以为
顺也是推性合情反情归性内外一如性情流通之妙
也故以为道也
中之一字也大奇只缘其中不能实证其无而又不能
一一指称其有姑即其所在之位而证之因谓为中耳
若既有条理可言已在有知有觉之后则充塞洋溢之
极功是道也非性也故惟中之一字亘古亘今攧扑不
破比周子之无极图相去则天渊矣故后之学者还当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6a 页 WYG0048-0939c.png
以六经四子书为的不当以先儒之说自画
喜春象乐夏象怒秋象哀冬象
喜少阳乐太阳怒少阴哀太阴
喜近仁乐近礼怒近义哀近智
中无为而静正者也戒慎恐惧是从门户道路上把持
欲使之率性而为道耳颜子四勿正于此地做工夫故
不睹不闻即勿视勿听之义
既知率性为道由大本以达则见道皆见性之地矣既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6b 页 WYG0048-0939d.png
知性为天命又以位育还诸天地则率性皆达天之能
矣如但谓元亨为大通则已埋没了元字实际如谓利
贞为利在正固则又埋没了利字精神不惟赞辞与戒
辞渺如天壤且将四德说成两件皆与率性之旨不合
位育之道著力在一致字致之者是中到极处无一物
不中和到极处无一物不和者也全是圣人地位搀不
得纤毫工夫在内虽离不了礼乐刑政却非德位兼具
者不能盖范围曲成必非甫能戒惧慎独人所能办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7a 页 WYG0048-0940a.png
中和二字上仅用一个致字不曰致中又致和便是合
一不分底妙处盖以一人之中达而为和则工夫在致
字上以一人之中和达而为万物之中和则工夫亦在
致字上始知中和二字分疏到底者皆未知止用一致
字之妙也
位育之具总在礼乐刑政若曰吾之气顺天地之气亦
顺恐无是理夫春秋之有孔子岂可谓气不顺乎而乱
贼如故何未闻天地之气顺也至云天地之心亦正便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7b 页 WYG0048-0940b.png
是见得天地亦尝有不正之心矣学者仔细思量果其
然乎天地而有不正之心不独乖戾之可虞也窃恐化
育亦无自而有然自开辟至今生生者日出而不穷曾
有何时见得天地有不正之心此等语病当细心察识
天地何尝有不正之心有不正者气之干也天地何尝
有不顺之气有不顺者人之扰也故中和致而位育可
能也孟子曰我亦欲正人心便是位育大作用
圣人位天地育万物别无范围之法止有调停气机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8a 页 WYG0048-0940c.png
法圣人亦别无调停气机之法止有匡正人心之法故
位育之能必归诸致中和者是无有一人一物不中不
和故谓为中和之极功而命之为致也孟子历观古人
升降之运而欲以独力肩之但曰我亦欲正人心便是
深达子思之旨故自谓为私淑
人之作为能干天地之和而何害乎天地之中能使天
地之气不顺而不能使天地之心不正然而育万物必
在位天地之后者是一串话头所由谓和为己发之中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8b 页 WYG0048-0940d.png
大本由达道出也
既云人之作为能干天地之和乱天地之气而并使人
致疑于天地之心又云匡正人心即所以调停气机调
停气机即所以范围天地岂不将育字说在位字前面
去了今试看人情所发一不得正并将性字都带累坏
了盖性之与情止是一事己发未发混合而为一耳又
看中和二字既本率性句来原是说性情流通内外一
如之妙则此二字原不可分盖能位即所以能育能育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9a 页 WYG0048-0941a.png
即所以能位也因有作有为之事业原止做得有作有
为一边其无声无臭之中常默默自有以相应故位字
即在育字之中所以子思于中和之上仅用一个致字
若说致中又须致和便是重重分别已不解二字流通
之妙且将致字作工夫字面看过便不知此语说在达
道之后全是浑全极至底身分若将致字看作工夫便
是打初入手之事下面位育如何做得出来恐子思立
言之旨不是如此
卷九篝灯约旨 第 19b 页 WYG0048-0941b.png
位育二者说在致中和之后已全是达道一边事故中
和宜合看而位育二语亦并宜合看也
中和性也位之育之则道矣或曰子思明曰率性之谓
道又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则是中为性而和为情矣
今曰中和性也何也曰子思本未说情但曰率性之为
道耳苟知此矣便是位育亦皆性中之事何也率于性
故也
致中和便是达道一边事位育则达道之效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0a 页 WYG0048-0941c.png
既曰致中则非特吾心未发之中而后可以为致既曰
致和则非特吾身发皆中节之和而后可以为致如但
以吾之心正为中吾之气顺为和则止一人之中和己
耳既不知绝大作用皆一致字所包含不惟中和是悬
虚的恐位育之能终为虚语今试观博厚高明悠久洋
洋优优毕竟是何等气象岂能离礼乐刑政而指为一
身之事耶又观三重以后建天地俟百世川流敦化经
纶大经立本知化此岂一身之事耶又观衣锦章为中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0b 页 WYG0048-0941d.png
庸总结静存动察而后继以奏假无言即曰时靡有争
继以不显惟德即曰百辟其刑此岂一身之事耶不知
绝大作用全在致字但谓一人之心一身之气足以干
当此事恐与执空谈道者无别
孟子好辩章言天地有一番气运即言圣人有一番裁
成辅相及至自叙则曰我亦欲正人心便可知后世之
治乱皆人心之邪正使然故舍正心而言位育皆无据
者耳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1a 页 WYG0048-0942a.png
参赞位育皆充塞一边事皆圣人之大用故谓四子书
为圣人言道之书道也者达之天下者也至其所以然
皆天性一边事至精至神至变非周易莫之明矣
致中和的致字是从无思无为推到有作有为之极若
作由戒惧而约之由慎独而精之便是从有作有为之
时返到无思无为里面去岂非倒说了况戒惧慎独原
是说存养省察工夫致中和是说达道盖性是无思无
为之地是有作有为之本达道是有作有为之事本无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1b 页 WYG0048-0942b.png
思无为而来即孔子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妙也
戒惧两节是在将动未动时扶而正之使不至岐趋耳
到得致之而位矣致之而育矣便是极大作用安可返
说向里边去
子思分疏大本达道不是要将大本达道分而为二止
是要将大本达道合而为一故说大本不是说凝住不
可达之本便是要说未达之本所以竟将未发二字说
在中边将天下字说在中边将喜怒哀乐亦遂说在未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2a 页 WYG0048-0942c.png
发边说个未发便有能发者在也说达道不是说空空
之达便要说大本之达所以竟将和字说在发边于发
处反不言喜怒哀乐直领未发之中字来发由中发则
有所持以往是和亦中之所本具者也故中和两字俱
属大本一边和亦中之所涵而已果使中和克到极至
处则道斯达矣且圣人之道一以贯之到得融通地位
内之与外原无可分中庸为子思传道之书这便是子
思亲承的旨便是一贯之道所以前面从天性说入道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2b 页 WYG0048-0942d.png
中间只用一个率字率者顺也道必有所自来和必有
所自出不知此义何由知圣人之一贯故致中和三字
断不可分盖和之一字即中之所蕴即天性之至精故
以为率也
愚夫愚妇孰则无情终不可以言和非其率于大本者
也和字来历不知落处则不知孟子性善之说则不达
圣人之道
孔子释乾卦其元亨利贞四字固皆止说赋予一边尚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3a 页 WYG0048-0943a.png
未属在人上然其解说利贞既以为各正性命便以为
保合太和夫各正性命非人物受生之始乎然已有太
和之保合存焉则和之即中而具也审矣文言谓元为
善长及其言亨便以为嘉非善而曷以嘉乎及其言利
便以为义之和非由长善之一元保合之太和而奚由
和乎只因天命赋予之初全是善几全是太和所由曰
继善成性子思深达此旨故其说性但从天字说起下
面止用一率字便遂说出道来总由元善保合之太和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3b 页 WYG0048-0943b.png
顺流而出不旁杂不岐趋者也孟子深达此旨故遂说
出性善
孟子之性善原于子思之中庸子思天命一章原于孔
子之易盖在天之元亨利贞全是赋畀之事继善成性
皆后起事也在人之元亨利贞全是率性之事发皆中
节皆后起事也自资始统天至保合太和始露出性命
二字言赋畀也子思所云天命之谓性是也自善之长
至正固足以干事中间标出四端言秉受也是未发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4a 页 WYG0048-0943c.png
事观足以二字可知矣子思所云率性之谓道孟子所
云四端是也元为太极在蕴而未宣之地其曰万物资
始只说万物之所仰赖在此中耳元字本位到底不曾
说著在人但说善之长只如云大美之聚诸善发源此
为始初处耳因其本无可言而实为大美之聚故孔子
善之善之者美之也嘉亦善也和则其善而可嘉者也
逮于利贞各正性命遂以为保合太和非此之是善是
嘉而孰善之孰嘉之乎后面说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4b 页 WYG0048-0943d.png
善故美也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正所以美之也孔子但
善之嘉之美之以大哉赞之而已并未有理之可言也
可知后人搀入理字其不可以言性也明矣至于气质
之说原本于几善恶三字竟与性恶无异恐未深悉孔
子之旨
子思发皆中节之和孟子之性善皆本孔子太和二字
来一元之蕴既为太和故以为善之长子思率性之谓
道率此太和者也试观后面发而中节便谓之和此和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5a 页 WYG0048-0944a.png
由外袭乎若使袭之于外则不得谓为发矣发也者本
其内之所蕴而言也如爆竹中含火气然后发而爆烈
泉源中含水气然后发而为江湖也因其所发之和而
推本于所蕴之和则孔子保合太和之说明矣孟子之
言四端曰非由外铄我也岂其未达于孔子子思之旨
乎
尼山授受一脉相传不差累黍由太和之说而有率性
之道由发皆中节而有性善何尝走作丝毫故言性学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5b 页 WYG0048-0944b.png
者六经四子书尽之此外则未之取也
中庸全部皆言道用其体只未发之中四字究非可以
言传费隐章说费又说隐隐矣而何可言乎后惟至诚
尽性章一提性字说到未发之中而所以能尽其性者
卒莫之能言也故中庸言道之书也
孟子私淑诸人其好辩章与性善养气诸章全从中庸
得力故参赞位育大事功惟孟子做得出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反即相背之说言与君子不同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6a 页 WYG0048-0944c.png
尔小人之中庸也不必添一反字天命之性秉彝之德
是人人同具的虽小人原不以中庸禁之盖人性本善
原不因小人而有恶故人至牿亡之后平旦之气要亦
有时呈露君子而时中小人而无忌惮此君子小人虽
因上文而重列其人却只在时中无忌惮五字中看出
若说既为君子既为小人则是君子小人在天地间竟
成自然之品行了须知此二句是倒装文法随时处中
政是中庸政是成其为君子处无所忌惮政是反中庸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6b 页 WYG0048-0944d.png
政是成其为小人处此处亦不必添又字若必添一又
字请问随时处中无所忌惮之外更有何事可成君子
小人
费隐者道也费而隐则贯中之一也中庸言道皆在用
边故先从费字说起其隐则费之不可知者而已曾子
之唯不能向门人直措一词为其隐而已矣
语大莫载语小莫破若将大小看作两件便不是了但
将大小合而为一方是圣人之道后面小德川流大德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7a 页 WYG0048-0945a.png
敦化亦须合拢作一处方是正旨
以禘尝配郊社以事先配事天此便是本天本祖之意
探生人生物之大原而合以致其奉若之诚此治国之
所以不难而孝之所以达也然非匹夫匹妇所能解说
故或人问禘孔子但曰不知
鬼神二字不必分疏鬼者归义也神即鬼之灵处诗人
之称先祖也谓之曰神言其灵而已矣神罔时怨神罔
时恫是也盖天地间万事万物皆离不得阴阳神阳而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7b 页 WYG0048-0945b.png
鬼阴者也阳德善动而善迁非阴以凝之则不聚故鬼
神者鬼之神也
鬼神合而言之只是天地之至灵而已鬼阴而神阳鬼
而灵矣政以幽杳虚暗之中皆不可测也
中庸言诚字最亲切处无若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及
诚者自成不诚无物数语当与天命章参看
诚明原不相离曾子之明德政此明字无明则诚为无
用之物无诚则明为搜索之具耳孔子尝合言知仁便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8a 页 WYG0048-0945c.png
是如此如以虚灵二字相配则诚即虚也明即灵也
惟诚始能尽性惟尽性始能参赞此便是位育之旨总
离不了知明处当若节节次次不能分晰明了如何做
得出故智者不惑是学圣者第一紧关事
知仁勇三者虽是性之德然费隐数章却是实拍拍地
言性不然则天命源头何以打得通后边位育事功何
能做得出
成己之仁成物之知俱以为一性之所涵故一成已便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8b 页 WYG0048-0945d.png
能兼之张子之西铭及孔子问禘章与中庸郊社之礼
节皆是此旨知此则可知性量之广大不可限量而孔
子天下归仁及子思位育之极功非虚语也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天地自然之明即诚而具所以谓
几者动之微也
水之将至其气必寒火之将至其气必热冬之将至必
先有秋夏之将至必先有春此皆几之动于微而显然
可据者也圣人立卦揲蓍之法皆不踰四象以万物之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9a 页 WYG0048-0946a.png
理摄于阴阳少阴少阳即太阴太阳之几也
一岁之气止有寒暑二者而已是阴阳之别也然暑不
遽暑必先有春寒不遽寒必先有秋此皆气之先见者
也所由有太少之别而邵子遂于每件打成四截矣
末章说不显推极于无声无臭以发明天载此处岂容
得一理字故知性字之解只天命之谓便是若另添注
脚便非
中庸以天命章为主其下皆此章注脚也知仁勇则性
卷九篝灯约旨 第 29b 页 WYG0048-0946b.png
中之德所用以戒惧慎独者也是第二节第三节注脚
费隐数章则大本达道性情流通之故是第四节注脚
自诚明以下以人道形天道便是表章圣人中和极至
的身分便是致中和注脚自祖述以下说入天德便是
位育注脚然必本诸三重及敦化之大德川流之小德
者政修道之教不离夫礼乐刑政者也
中者虚而肆应之谓庸者凡民可能之谓
中庸一书除首末两章外所言皆修道之教莫非言性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0a 页 WYG0048-0946c.png
中之道也首从天性说起是探原之说便是子思绝大
本领知化原所自起末章归本于天便是内外同原显
微一致之妙与易系之首章大略相同非子思亲传圣
道那易辨此集注详言修道之教而略于天性陆子详
言天性而略于修道之教以为必兼本末身体而详
味之庶于子思之意旨相符予于周易探索五十馀年
觉得乾坤两卦皆言天性悉属未发之中其坎离震兑
四卦是性天之方动正一元之将享已是将发之候然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0b 页 WYG0048-0946d.png
犹未离乎本故予函书所释皆发性天之旨与他卦迥
别自馀乾坤六子错杂之卦则皆言修道之教也学者
读书须将六经打通知是一个道理方称合拍
朱子曰子思作中庸首三句乃天地万物之大本大根
万化皆从此出按此是将道字看作所以然之意岂
知这是一串话头至于道则全在用边是本末俱备非
专言本也所以后文便说出达道便全说在既发之后
位育两言非达道之用乎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1a 页 WYG0048-0947a.png
云峰胡氏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
者性也子思之论盖本于此但易先言道而后言性此
道字是统体一太极子思先言性而后言道此道字是
各具一太极也按易之所谓道者是生天之大用故
说在阴阳一边此天命之大作用也率性之道则人身
之大用渺然绝不相同若但认作一个道误人不浅邵
子曰心者道之形体方是天命之性的性字方是此道
字邵子之外恐未易言也何得云各具之太极与朱子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1b 页 WYG0048-0947b.png
作所以然看相同多因天人之界未能划清如要划清
当知天命之性此性字便是赋畀之事便是天之作用
便是天之道何也此正天之大用所以普遍者也率性
之谓道此道字便是继善以后之事便是性中之作用
与天命之性的性字相似何也此正人心之大用由性
而出与天命之性由命而出者同也
又曰静致其中动致其和极其功至于位天地育万物
按末节只说达道耳子思但用一致字与一贯之旨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2a 页 WYG0048-0947c.png
相同原不是以中和分贴
番阳李氏曰中庸一书性道教三言为一篇之纲领而
道之一字为三言之纲领按亦是看道字在本上不
知末节止是言道道也者节只是言修道之方由率性
而始耳以性字原无明证不可实说故止多说大用一
边至第四节亦止标出一个中字而中庸全部所言则
无非道也
卷九篝灯约旨 第 32b 页 WYG0048-0947d.png
周易函书别集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