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通-明-胡我琨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662-04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钱通卷三
            明 胡我琨 撰
  一之原
   货一而命司焉者泉为多泉居三币之下冶氏
   执齐改煎金锡知者创焉巧者剂之视其物而
   絘其产然后贯利圣人之有作也揭而式其原
   则是以克铸故原曰一
卷三 第 1b 页 WYG0662-0405b.png
  稽始
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
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齐人谓之布齐人
莒人谓之刀(文献/通考)
神农列于国以聚货帛日中为市以交有无虞夏商
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史/记)
黄帝时采香山之金铸刀此刀之始也范金为货制金
卷三 第 2a 页 WYG0662-0406a.png
刀立五币以制国用货币之制始也(原/始)
管子曰禹五年水民之无𥼷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
币赎之此钱币之始也
管子曰汤七年旱民之无𥼷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
币赎之
周景王铸大钱文曰宝货钱有文其制始此(原/始)
秦始皇行半两钱古人钱字作泉自是始称钱而后之
八铢四铢皆原于此
卷三 第 2b 页 WYG0662-0406b.png
前汉食货志曰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钱圜函方轻重
以铢
汉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得自铸后世弛钱禁始此(原/始)
南北朝宋西羌未平东海王上钱二千万助国诸王献
助始于此
梁始铸铁钱以铁为币始见于此
隋赋民钱造佛图经像此又增一赋也始见于此
唐高祖初行开通元宝钱后世钱文用宝字始此
卷三 第 3a 页 WYG0662-0406c.png
玄宗以王玙为祠祭使用楮为钱以祭后世用纸钱代
币始此
唐代宗税青苗钱给百官俸青苗之名始见于此
德宗两税外取一钱者以枉法论行两税法始此初行
税间架除陌钱法
五季楚铸铅铁钱以铅为钱始见于此
唐初听民铸田器计亩税钱税田器始此徵诸郡丁口
盐钱后世徵户口食盐钞始此
卷三 第 3b 页 WYG0662-0406d.png
周世宗发引之日金银钱宝皆寓以形而楮钱大如盏
口其印文黄曰泉台上宝白曰冥游亚宝据此则金银
楮锭亦始于五代也
宋徽宗科免夫钱初收经制钱先是经制钱为东南七
郡之害
高宗初置见钱关子始收诸路月桩钱又一税也
称元宝自唐高祖始称重宝自唐肃宗始称通宝自宋
人误读开通钱文始改元更铸自宋太宗始(俱同/上)
卷三 第 4a 页 WYG0662-0407a.png
丘浚曰臣按铸钱以年号为文始于刘宋孝建宋自开
宝每更一号必铸一钱(左/编)
  释义
钱之为币以铜为之体圆孔方背面俱似皆有周郭周
流四方之象也(事类/合璧)
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管/子)
夹漈郑氏曰谓之泉者言其形谓之金者言其质谓之
刀者言其器谓之货谓之布者言其用古文钱字作泉
卷三 第 4b 页 WYG0662-0407b.png
者言其形如泉文一变而为刀器再变而为圜法自圜
法流通于世民实便之故泉与刀为废后人不晓其谓
也观古钱其形即篆泉文也后人代以钱字故泉之文
借为泉水之泉其实泉之篆文下体不从水也(文献/通考)
钱有字谓之面钱漫曰幕又曰幕皮师古曰呼钱背为
幕皮者谓其平而无文也
鋊铜屑也摩钱漫面以取其屑更以铸钱也
伪钱私铸之钱
卷三 第 5a 页 WYG0662-0407c.png
穿钱索也
采山铜以为钱煮海水以为盐(伍被/传)
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
周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以振救人于是乎有母权
子而行母重也重大倍故为母子轻也轻小半故为子
(国/语)
武帝时铸官赤仄钱汉书音义曰俗所谓紫绀钱也
武帝又造银锡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
卷三 第 5b 页 WYG0662-0407d.png
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前汉食/货志)
张宴曰按今所见契刀错刀形质如大钱而肉好轮厚异
于此大钱形如大刀环矣契刀身形员长不二寸也其
文左曰契右曰刀无五百字也错刀则刻之作字也以
黄金填其文上曰一下曰刀二刀泉甚不与志相应也
似札单差错文字磨灭故耳(张宴/论)
如淳曰荚钱如榆荚也
惠帝纪云视作斥上者将军四十金郑氏曰四十金四
卷三 第 6a 页 WYG0662-0408a.png
十斤金也晋灼曰近上二千石赐钱二万此言四十金
实金也下凡言黄金真金也不言黄金钱也食货志黄
金一斤直万钱也后汉何休注公羊百金之鱼亦谓一
金万钱缃素杂记引一金万钱以證晋王导所市练布
之价则是一金万钱不但秦汉为然自三代至晋莫不
皆然何千百年间金价一律如此今日之价视古又何
倍蓰耶(野客/丛书)
货宝于金利于刀如淳曰名钱为刀以其利于民也莽
卷三 第 6b 页 WYG0662-0408b.png
造错刀盖身形如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错
涂也(食货/志)
开元钱之文欧阳询制词其字含八分及𨽻体其词先
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
俗谓之开通元宝钱(食货/志)
泉府则以钱易货常平则以钱易粟其本意皆以利民
非谋利也
王莽时主铸钱官曰钟官(汉官/志)
卷三 第 7a 页 WYG0662-0408c.png
扑满者以竹为窍为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

俗语谓钱一贯有畸曰千一千二米一石有畸曰石一
石二长一丈有畸曰丈一丈二之类亦有所本按考工
记殳长寻有四尺注曰八尺曰寻殳长丈二(容斋/随笔)
钱以文言南史武林王晔华林园射赐钱五万文
王昭禹曰古者宝龟而货贝所以交易者惟贝而已至
太公立九府圜法始用钱代贝或曰钱或曰布布取宣
卷三 第 7b 页 WYG0662-0408d.png
布之义泉取流行之义其实则一而已臣按后世之钱
其形质外圆内方始此但未有文耳九府即周礼所载
九官是也九官皆掌财币之官而所掌者黄金布帛钱
币三者黄金以斤名布帛以疋计钱币以铢重故凡货
物之出入其轻重以圜法均而通之如黄金一斤该钱
若干帛一疋该钱若干之类是以国家有所用度也一
切皆财货宝之以金利之以刀流行之以泉施布之以
布收聚之以帛所谓金即方寸重一斤者所谓刀即管
卷三 第 8a 页 WYG0662-0409a.png
子所谓刀为下币者所谓泉即圜法也所为布帛即长
四丈为疋者(大学衍/义补)
按宋朝交子至是更名会不特此也又谓之钱引又谓
之关子又谓之关会其实一而已矣考夫唐之飞钱合
契特以通商贾之厚赍贸易者盖执劵以取钱而非以
劵为钱也宋自真宗以后蜀始有交子高宗以后东南
始有会子而始以纸为钱矣(同/上)
金者金银铜锡之总名按五行地四生金是也(财货/源流)
卷三 第 8b 页 WYG0662-0409b.png
赤金丹阳铜也(汉食货/志注)
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悭钱按贾谊疏云今
法钱不立农民失其耒耜冶镕炊炭奸钱日多俗音误
以奸为悭尔(鹤林/玉露)
钱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流行无不遍也(周礼/注)
今之钱数百钱谓之陌借陌字用之其实只是百字如
什与伍耳唐自皇甫镈为垫钱法至昭宗末乃定八十
为陌汉隐帝时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钱又减三文以七
卷三 第 9a 页 WYG0662-0409c.png
十七为陌输官仍用八十(笔/谈)
太公立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
皆掌财帛之官故云九府圜即钱也谓均而通也
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肉钱形也好钱孔也(汉/书)
钱铫也古田器从金戋声诗曰庤乃钱镈(许氏/说文)
前代钱文未有草书者宋淳化中以宸翰为之始有草
书者书成上以示近臣(侯鲭/录)
缗钱二十而一算李斐曰缗丝也以贯钱一贯千钱出
卷三 第 9b 页 WYG0662-0409d.png
算二十也陌即百字唐以八十钱为陌宋以百钱为陌
(笔/麈)
唐庄宗置酒钱库令其子继岌为张承业起舞指钱积曰
和哥乞钱盍以钱一积与之钱积二字始此(笔/尘)
榖梁传曰乘马曰赗衣帛曰禭贝玉曰含钱财曰赙
导引曰仓收米榖者也库收钱帛者也辩疑云大曰仓
小曰库藏钱榖之所也始于陶唐兵军所藏曰库金帛
所藏曰帑始于汤武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62-0410a.png
课者税物之钱钞也程者物有贵贱课有多寡如地里
之有程限也
绮钱苔钱也
法钱依法所制之钱也
乾封元年封岳之后改造新钱文曰乾封泉宝初开元
钱俗谓之开通元宝钱及铸新钱乃同流俗乾字直上
封字在左寻寤钱文之误却用旧钱(旧唐书/食货志)
  资采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62-0410b.png
荆州厥贡金三品(禹/贡)
古者金有三品赤金为下(食货/志)
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以为一家有道乎伯高
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爪牙则天下可陶而为
一家夫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下有铜金上
有陵石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
也苟见其荣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是则
使乘者下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后析取之以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62-0410c.png
为剑铠矛戟(管/子)
天下铜坑五十岁采铜二十六万六千斤(唐/史)
山上有葱下有绿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
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酉阳/杂俎)
小次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盂山其阴夕夕铁其阳
多铜 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阳山其上多玉其下
多金 涹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橿谷之山其中多
赤铜鼓镫之山多赤铜昆吾之山其山多赤铜(此山出/名铜色)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62-0410d.png
(赤如/火)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 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
多铜 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 㻬琈之山其
阴多铜 英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竹山其阴多
铁 瑜次之山其阴多赤铜 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
多铜 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龙首之山其
阳多黄金其阴多铁 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乌山其阴多铁 求如之山其上多铜 号山其阴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62-0411a.png
多铁 潘侯之山其阴多铁 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
玉 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诸馀之山其上
多铜玉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京山其阳
有赤铜 轩辕之山其上多铜 少山其上有金玉其
下有铜 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 维龙之山其
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 白马之山其阳多玉
其阴多铁多赤铜 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
铁 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密山其阳多玉其阴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62-0411b.png
多铁 橐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夸父之山其阳多
玉其阴多铁 少室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铁 役山
之上多白金多铁 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岐
山其阳多赤金 铜山其上多金银铁 玉山其上多
金玉其下多碧铁 仁举之山其阳多赤金 岐山其
上多白金其下多铁 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
騩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 葛山其上多赤金
 虎尾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雅山其下多赤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62-0411c.png
金 丙山多黄金铜铁无木 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
其下多银铁 阳帝之山多美铜 荣余之山其下多
铜其下多银(俱山/海经)
绿铜之苗也亦出右江有铜处生石中质如石者名石
绿又有一种脆烂如碎土者名泥绿品最下价亦贱(桂/海)
(虞衡/志)
真宗咸平四年旧制犯铜禁七斤以上并奏裁处死诏
自今满五十斤以上取裁馀第减之天禧三年诏犯铜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62-0411d.png
鍮石并免极刑(宋/史)
高丽地产铜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
帛数千疋市铜于高丽以铸钱(王氏/汇苑)
孔帖高丽贡铜五万斤
盐铁使李巽以郴州平阳铜坑二百八十馀复置桂阳
监以两炉日铸钱二十万天下岁铸钱十三万五千缗
命商贾蓄钱者皆出以市货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惟
钱无益于人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官吏论罪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62-0412a.png
(唐/史)
河北诸州旧少钱货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于市二
年冬尚书崔亮奏弘农郡铜青谷有铜矿计一斗得铜
五两四铢苇池谷矿一斗得铜五两鸾帐山矿一斗得
铜四两河内郡王屋山矿一斗得铜八两南有青州苑
烛山齐州商山并是往昔铜官旧迹见在(六朝/史)
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
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山海/经)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62-0412b.png
魏采铜铸钱崔亮请于王屋等山采铜铸钱从之是后
民多私铸钱稍薄小用之益轻(会/编)
西方日官之外有山长十馀里广二三里高百馀丈皆
大黄之金不杂土石上有金人高五丈馀皆纯金名曰
金犀入山下一丈有银又入一丈有锡又入一丈有铅
又入一丈有丹阳铜其铜似金可锻以作错涂之器也
(神异/经)
益州行事刘悛上言蒙山下有严道铜山旧铸钱处可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62-0412c.png
以经略武帝从之遣使入蜀铸钱顷之以功费多而止
(经济/类编)
韩泗上言今商州红崖治产铜而洛源监久废请凿山
取铜即治旧监置十炉铸之得钱十万二千缗(孔氏/帖)
宋张齐贤初除转运使太宗谓曰江南多出铜即为朕
密经营之齐贤乃访江南承旨丁钊历指饶信处州山
谷产铜铅锡之所又求前代铸法惟饶州永平监周唐
开元钱料坚实可久于是定取为法岁铸三十万贯凡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62-0412d.png
用铜八十五万斤铅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齐贤诣
阙面陈其事帝许之
越绝书若耶之溪涸而出铜战国策涸若耶溪以取铜
是也
丘浚云宋朝金银铜铁铅锡之冶总二百七十一皆置
吏主之大率山泽之利有限或暴发辄竭或采取岁久
所得不偿所费而岁课不足有司必责主者取盈臣按
宋朝坑冶所在如此之多而元朝之坑冶亦比今日加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62-0413a.png
十数倍何也盖天地生物有与地土俱生者金银铜铁
之类是也昔者圣王定为取民之赋有米粟之征而无
有所谓金银铜铁之征者岂不以山泽之利与土地俱
生取之有穷而生之者不继乎坑冶之利在前代则多
在后代则少循历至于今日犹其少焉无足怪者我朝
坑冶之利比前代不及什之一二间或有之随取随竭
曩者固已于浙之温处闽之福建开场置官令内臣以
守之差宪臣以督之然所得不偿所费如宋人所云者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62-0413b.png
今则多行革罢而均其课于民赋之中矣虽然今日不
徒不得其利而往往又罹其害盖以山泽之利官取之
则不足民取之则有馀今处州等山场虽闭而其间犹
不能无渗漏之微利遗焉此不逞之徒犹囊橐其间以
竞利起乱也为今之计宜于坑场遗利之处严守捕法
可筑塞者筑塞之可栅堑者栅堑之俾其不至聚众争
夺以贻一方生灵之害可也(皇明经/济录)
地镜图云青草茎赤秀下有铅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62-0413c.png
永昌郡中亦有金焉纤靡大类黍粟在水涯沙中民采
得日重五铢之金一色卮黄土生金土色黄汉土德也
故金化出金有三品黄比见者黄为瑞也(王充/论衡)
姑墨川水注之导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径姑墨国
西治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土出铜铁及雄黄(水/经)
丹阳山东北径冶东俗谓之丹阳城城之左右犹有遗
铜矣
若水又径会无县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62-0413d.png
马径厥迹存焉马日行千里民家马牧之山下或产骏
驹言是天马子河中有贝子胎铜以羊祠之则可取也
(同/上)
铜井山在县西七十里上有铜井一名铜官山一统志
谓铜井去县西北五十里广十馀丈深不可测旧于此
采铜有鱼出其中其色如金(滁州府/胜志)
铜坑山邓尉山西南一名铜井晋宋间凿坑取沙土煎
之皆成铜故名上有岩洞其悬溜汇而为池清冽可饮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62-0414a.png
名曰铜泉(苏州府/志胜)
岑水一名铜水可浸铁为铜其水极腥恶石色皆赭然
不生鱼鳖禾稼之属即曲江胆矾水同源异流也(广东/名胜)
(志/)
明光山在腾越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银矿铜矿(永/昌)
(府志/胜)
阳碧山在阳山县西南十里高出众山日光先照故名
两峰上耸状如丫髻亦名丫髻山又南七十里产铜者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62-0414b.png
曰铜沙山东三十里产黑铅者曰宝源山(广东名/胜志)
梁水郡置在盘江南管二县曰梁水县有振山出铜曰
贲古县有采山出银铁铜铅又兴古有律高县县西为
石空山东南盘町山俱出锡故滇略云锡则临安者佳
最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
(临安府/志胜)
铅山在铅山县西北七里又名桂阳山又名杨梅山旧
经云山出铅先置信州之时铸钱百姓开采得铅什而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62-0414c.png
税一建中元年封禁贞元年置永平监其山亦出铜及
青碌又有宝山连桂阳出铜又铜宝山在县西南七里
一名七宝山下有竹叶猊平坑石窍中胆泉涌出浸铁
成铜天久晴有矾可拾建隆三年置铜场今废其铜以
土垢淋水浸铁为之(广信府/志胜)
锁山门浸铜之所在县鹅湖乡去治七十里许有沟漕
七十七处兴于宋绍圣四年更创于淳熙八年县尉马
子岩有铭至淳祐后渐废其地之水有三胆水矾水黄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62-0414d.png
矾水各积水为池每池随地形高下深浅用木板闸之
以茅席铺底取生铁击碎入沟排砌引水流通浸染候
其色变锻之则为铜馀水不可再用信州铅山胆水自
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随天旱涝而有
涸溢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
钥翌旦得之已成铜矣近年水流断续浸铜颇费工力
凡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浸铜工省
利多胆土煎铜工费利薄水有尽土无穷今上林三官
卷三 第 20a 页 WYG0662-0415a.png
提封九路简踏无遗胆水胆土官亦兼收其利按浸
铜之说自昔无之始因饶州布衣张甲献言可用胆水
浸铁为铜绍圣元年始令本州差厢军兴浸其利渐兴
绍兴二年朝议以坑冶所得不偿所费悉罢监官以县
令领其事
安阳县西北有铜山山多产铜
铅山县地出铜铅青碌置场以收其利旧在宝山伪唐
升元二年迁置鹅湖山(同/上)
卷三 第 20b 页 WYG0662-0415b.png
劄龙山在路南州东八十里山下有小石可炼为铜(澄/江)
(志/)
 
 
 
 
 
 钱通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