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宋-杨简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14-006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杨氏易传卷七
             宋 杨简 撰
(艮下/坤上)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
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
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君子之终也
 谦损谦退人疑不亨智者观之惟谦乃亨愚者观近
卷七 第 1b 页 WYG0014-0067d.png
 智者知终君子有终谦之效也是故彖详言谦亨之
 验天气下济于地谦矣而天体光明非亨乎地道卑
 谦矣而地气上行非亨乎月盈则亏日中则天道
 之亏盈益谦如此山高而崩水溢则决至于卑坎则
 受众流地道变盈流谦又如此鬼神又害盈而福谦
 人道又恶盈而好谦谦似卑而实尊似晦而实光虽
 卑恭而实不可踰所福也所好也尊而光也不可踰
 也此君子之终也夫谦亨一言足矣而圣人谆谆复
卷七 第 2a 页 WYG0014-0068a.png
 复至于此者何其辞费也人生而私其已乳曰已乳
 少长而食曰已食有夺之则争爱则喜有怒之则啼
 又其长也人誉之则喜有言其失则不乐大禹神圣
 特以不矜不伐称则人之好矜伐者众矣圣人深知
 夫人情难克其已私如此故详其言指切其验庶几
 其或省也亦犹乾文言水火云龙风虎之喻使人之
 已私消尽则道心虚明无我无体如天地如日月如
 变化自生当刚则自刚当柔则自柔当谦则自谦如
卷七 第 2b 页 WYG0014-0068b.png
 四时之错行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地中有山昭然有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象山崇高
 今乃降而在地中地卑下乃在山之上君子之治人
 以其多者为盈理宜裒之不足为谦理益宜之多者
 高盈之类寡者卑谦之类此道天地神人之所同也
 继曰称物平施者裒多益寡之谓然所谓平非一切
 平齐之也称物而施之得其平也列爵惟五有五等
卷七 第 3a 页 WYG0014-0068c.png
 分土惟三有三等贵贱贫穷大小长幼各有其等随
 其等称其物有多焉则裒之有少焉则益之于义为
 平于人心为平是为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六柔而又居下是谓谦谦谦之至也为人谦为君子
 而况于谦谦乎大川险难殊为难济今谦谦君子乃
 能济之者以谦为人之所好鬼神之所福而天道之
卷七 第 3b 页 WYG0014-0068d.png
 所益者险难有可济而况于馀乎象曰卑以自牧者
 非谓致力彊勉以自牧也使犹假勉彊致力则谦不
 出于诚人将不信安能济险人心自未始不谦尝谓
 平时宾主交际未尝不相敬忽有面致推誉之辞未
 尝不退然继以谦抑不敢当之言为谢此不待矫揉
 审处而施也其应如响此足以验人心之本谦及其
 有犯于外始作于忿而不谦至于君子则无忿无私
 其谦谦乃其常性所自有自不敢自矜自伐自不敢
卷七 第 4a 页 WYG0014-0069a.png
 尚人其发于容声自卑自恭自无有毫发彊勉之意
 其曰自牧谓夫众人疑卑损之至尽推其善美以与
 人将不能自安养故曰虽卑而自足以牧养自有利
 用安身之报虽大险尚能济之其无所不利可不问
 而知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谦多发于言故曰鸣谦鸣谦有发于中者有发于外
 者上六鸣谦发于外六二鸣谦发于中二居下卦之
卷七 第 4b 页 WYG0014-0069b.png
 中由中之象也鸣谦虽中而施之有正有不正其心
 不必施而施与夫施之有宜而过者皆不正也故贞
 正则吉中有中心之象又有中道之象六二之贞吉
 得中道故也六二之贞非外铄之非取诸外也鸣谦
 也贞也皆中心所自有此心人皆有之而自不知自
 不信是虽有此良心而犹失也至于六二可谓中心
 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卷七 第 5a 页 WYG0014-0069c.png
 谦诸爻唯三犹阳而居下卦之上有功劳之象焉是
 有劳谦者也谦之有终已见于彖辞之详凡谦必有
 其终而况于劳而谦乎凡谦已为人之所好而况于
 有劳而谦万民之服也万民咸服其有终不言而可
 知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易之所以尚中正者何也人心本中本正惟其动于
 意而微加焉则失其中正微损焉则失其中正箕子
卷七 第 5b 页 WYG0014-0069d.png
 作范所以谆谆复复乎无作好无作恶无偏无党无
 反无侧王道荡荡平平正直所以深明乎人心之本
 正惧其昏而差差而过过而乱也六柔四柔坤体又
 阴柔又不中有过乎谦之象故圣人教之撝去其谦
 又恐其疑也又曰无不利撝谦象曰不违则者言虽
 撝去其谦不至于违则也多者裒取之始得中也去
 其过焉则本中本正之心自昭明矣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何
卷七 第 6a 页 WYG0014-0070a.png
不服也
 谦德之柄也言谦之足以用人也谦者天地之所益
 鬼神之所福人之所好施谦即能用人人乐为之用
 而况于六五居君位而谦六柔坤体又柔而谦之至
 乎故不必富而自能以其邻者以用也惟富乃能用
 其人今不富而能用邻者以人君而至谦足以深得
 人之心也有君如此天下所咸服而有不服焉天下
 之所共怒以咸服之人攻所共怒者其利也孰禦若
卷七 第 6b 页 WYG0014-0070b.png
 已服徒以私怒贪地而征之则适足致祸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
行师征邑国也
 上六居一卦之外有鸣谦于外不由中之象谦不由
 中其志未得也言其心志之有失也人心即道心志
 之得为道之得心志之失为道之失六二曰中心得
 也同人之上九曰志未得也夫不以中心与人而外
 为鸣谦人所不服也所不应也志有之爱人不亲反
卷七 第 7a 页 WYG0014-0070c.png
 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治人不治反其知行有不得
 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可用行师征邑
 国请当自反攻治其已也邑国有已邑之象夏王率
 割夏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盘庚不常厥邑武成我
 大邑周公作亲大邑皆谓已邑又曰归而逋其邑亦
 已邑
(坤下/震上)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大地以顺动
卷七 第 7b 页 WYG0014-0070d.png
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
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夫卦之所以为豫者何也九四有刚德而五阴咸应
 之位又近君其志行矣而下坤顺上震动有顺以动
 之象有刚德足以立又人心应之四位近君而志行
 又顺动不失其道合是数者此所以为致豫之道也
 刚不足以立则非道人心不应亦非道世固有执正
 之道以令天下而人心犹不应者此必有其故也必
卷七 第 8a 页 WYG0014-0071a.png
 其有未尽道是其应之一言亦殊不可忽刚矣不得
 近君之位则志不行亦弗克致豫顺动正言豫道之
 本道一而已矣而乃有如是云云曲折之状者道固
 有如是曲折万变也此其所以名之曰易易有变之
 道也是道不离乎人心人之道心自刚自无不应自
 能顺动诸卦彖辞多言曲折变异之状圣人所以明
 大易之道也或者往往溺诸人情事状不悟其即天
 下何思何虑之妙也豫利建侯行师豫悦也建是侯
卷七 第 8b 页 WYG0014-0071b.png
 而人悦则建之行是师而人悦则行之然则何以致
 人之悦豫顺动其大旨也顺动天地之道也天地岂
 曰吾以顺动哉自变自化人自谓之顺动日月自不
 过而有常度四时自不忒而有常序圣人之顺动即
 天之顺动圣人虽曰顺动而实不能自言顺动之状
 故曰言不尽意又曰予欲无言又曰吾有知乎哉无
 知也又诗称文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使有知有识
 则不足以言顺矣而刑罚自清而不繁民心自服而
卷七 第 9a 页 WYG0014-0071c.png
 化刑清民服豫之时也其义为如何民服之时亦豫
 之时也其义为如何民服之时亦安知其所以为义哉
 民服之时尚不能自知而况于日月不过之时四时
 不忒之时哉又曰豫顺以动豫卦之义也此尚德而
 言至于民服之时日月不过之时四时不忒之时诚
 莫得而索其义也其义莫得而索者岂不甚矣矣哉
 大矣哉之易义大易之义也六十四卦之义也三才
 之义也顺动之义也顺动之义可言也而亦不可索
卷七 第 9b 页 WYG0014-0071d.png
 其状也孰顺孰动其机不可得而知也其状不可得
 而执也民之所以悦者此也日月之所以不过四时
 之所以不忒者此也易卦之所以为六十四卦者此
 也而圣人不皆言之何也皆言之则繁也赘也举一
 隅可以三隅反也圣人亦已屡举之矣他卦可以通
 也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14-0072a.png
 雷出地奋有畅达之象人乐畅达达之于金石丝竹
 革木匏土之声即雷之声也无二声先王作乐非以
 纵人之欲也人生不能无乐而其乐有邪正焉其乐
 由德性而生者虽永言之嗟叹之不知手之舞之足
 之蹈之无非德者无非正者其乐由放心而作者则
 为淫靡之音繁急之音郑卫之音朝歌北鄙之音先
 王作中正之音庄敬之音和平之音无非德性之乐
 故先王之乐足以感人中正庄敬和平之心是谓易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14-0072b.png
 直子谅之心足以消人放逸淫靡繁急之心故曰移
 风移俗莫善于乐盖声有无形之妙足以深入乎人
 心中正之心人所自有惟其无以感之今中正之音
 感之于外则其机自动其化甚敏故曰作乐崇德不
 惟愚不肖赖乐以感动而贤智亦以乐养德殷盛也
 盛荐之上帝而配以祖考即雷之自地而出奋而达
 于上也上帝之心祖考之神乐之德一也非先王取
 此象而作乐荐帝配祖考也圣人取其象同者类而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14-0072c.png
 言之所以渐明其道同也人心之蔽未易顿启渐明
 其同者则馀不同者亦渐通矣孔子曰予一以贯之
 非止一二事比同而已三才万状自未始不一而蔽
 者自纷纷也庄周之学浅矣亦曰劳神明为一而不
 知其同也
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居下位之道当安静无动今也悦于豫遽鸣而超之
 凶道也夫位之在下未为穷也颜子陋巷簟瓢何穷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14-0072d.png
 之有今初六豫而鸣其志穷矣鸣则求失道妄求必
 致凶初六不中有失道之象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水静则清清则明人静则清明人心本清明惟动故
 昏六阴二又阴阴静也有至静不动之象人之本心
 自静自清明惟因物有迁者多故以不迁于物者为
 介为如石其实非致力作意而固执之也作意固执
 非静也非如石也子曰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14-0073a.png
 盖不为悦豫所动不为动所乱则尤清明之至性自
 无所不照动虽几微已知吉凶之报矣何待终日此
 谓贞正之道此谓吉之道中即正一言之谓之正可
 也两言之谓之中正亦可也中正皆无实体皆所以
 发明道心言其不流于邪谓之正言其无所偏倚谓
 之中人心微动则流矣流则有所倚倚则有所偏动
 流偏倚无非邪者此爻首发不动流之旨故曰贞而
 象则详明之故又曰中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14-0073b.png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盱者上视不直之貌六三上比四九之阳阳有豫悦
 之象而六三上比之有进以求豫之象而三与四非
 正应有非其道之象四震体震起也无下豫之象然
 则三进而求豫致悔之道也夫求而不获有多悔三
 为阳为动有迟疑不欲进之象故益增其悔三居下
 卦之位亦尚失其德如此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14-0073c.png
行也
 九四以阳明之大贤五阴咸应之天下皆由之而豫
 况上承中正柔德之君君臣道同志合未见有毫发
 间之象况象心并应无可疑者大抵贤者之心克艰
 克谨不患违道兹乃恐其戒惧太过夫大有为之时
 则亦于大易之道犹为未尽而四海之内必有不被
 尧舜之泽者矣故曰大有得言其无失也勿用致疑
 朋来感应如万发合总于簪无一发一人之不顺象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14-0073d.png
 又曰志大行也皆所以赞其大有为启易道之大全
 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
亡也
 六五之象不逮六二六二于豫悦之中而寂然不动
 六五阴爻亦非逐逐乎豫悦者惟其未能无我其中
 未能尽亡故为正道之疾疾者病之小者大体非纷
 纷动者特其中未能全无我者恒不死言其意终不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14-0074a.png
 死象曰乘刚者九四为刚六五乘之刚者坚物人执
 义之坚如之然此乃妄意彊立己私此心中虚实无
 我其妄立我乃外意尔非虚中之所有故象特发乘
 刚之象以明其在外六静也而有五恒不死之象学
 道孜孜学不动心而其中隐然未能脱然而虚者往
 往而是故圣人于此致其诲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沈冥于豫乐至于此可谓已成而难于救矣而圣人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14-0074b.png
 教谓于此渝变亦可无咎人患不能改改则无过象
 曰何可长也言其冥豫而又在上祸至不久矣何
 可长如此也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故其致
 祸速
(震下/兑上)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
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刚本居上柔本居下今也刚乘而居二阴之下动而
 说随者以深得乎人之心也易曰以贵下贱大得民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14-0074c.png
 也元亨利贞之义也屯彖所释言之详矣六十四卦
 皆可以言元亨利贞也有言焉举一隅可以三隅反
 也不必赘也六十四卦皆易也无大卦小卦之异也
 亦犹曰大矣哉非独取此数卦而馀卦不言可也偶
 于此言之可以通馀卦也元以始言可也以大言亦
 可也自心通内明者观之纵言之可也横言之可也
 无不通也大亨贞正又无咎无尤而随时之道尽矣
 亨通之际人多失正至于大亨尤难大亨而不失其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14-0074d.png
 贞正则非得道者不能大亨贞正矣而亦未免于咎
 尤者于道尤为未尽也盖人情有曲折时变习俗之不
 同惟道德之全者睿智毕照变化云为靡不中节故
 大亨贞无咎而于天下可以随时而无不通矣时变
 之来无穷时变之状无定古无可稽之典近无可法
 之则事变忽生人情忽变而欲随时而应举不失义
 非得易道之大全其孰能与于此然则随时之义岂
 勉彊之所能岂学习之所到易曰不习无不利惟不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14-0075a.png
 习者得此义矣易曰天下何思何虑惟无思无虑者
 得此义矣得此义如水鉴洞照万象如日月遍照万
 物自神自明不可度思自孔子尚不能详言其义惟
 曰大矣哉岂学习思虑之所至乎以学习思虑而至
 者必有所倚必有所偏必不能随时而皆中此义与
 六十二卦之义同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泽中有雷雷隐于阴晦之中也其在君子则当向晦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14-0075b.png
 昏暮之时而入内寝宴息也学者毋曰宴息末也易
 道不在焉吾见一动一静无非易道之妙者顾百姓
 日用而不知索之隐即君子之息道无二也圣人姑
 取其类使人心渐通通乎一则虽不一者皆通皆一
 矣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官司各有所守不可渝变也今渝焉随时之义也其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14-0075c.png
 事可变也其贞正之义不可变也故贞则吉失正则
 凶压于势变辄失其正者多矣凶道也能正吉也若
 有能出门而交无所私系则人情咸应而有功不止
 于吉而已盖有所系则有所失无所系则无所失六
 二系小子则失丈夫六三系丈夫则失小子象曰出
 门交有功不失也初有出门之象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六三系丈
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14-0075d.png
 阴与阴不相得阳与阳不相得惟阴与阳有相得之
 象随时适变不主故常故六二虽与九五正应九五
 有丈夫之象人乃变其常近系初九而相得此变之
 不善者也故曰系小子失丈夫虽六二与九五亦有
 阴阳相应之象然既已近系于初九则势无兼与之
 理故象曰弗兼与也言系一则失一以为贪小失大
 之戒六三虽与上六本正应今也两阴本无相应之
 象唯近虽九四之阳明六三变常而随近则六二亦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14-0076a.png
 近也三乃不随六二而唯随于四此变之善者也故
 曰系丈夫失小子谓系九四之丈夫而失六二之小
 子象又曰志舍下也言舍其阴下也两阴无相得之
 象故六三有舍六二之象三系于四得其所随故随
 所求而皆得此虽随时适变之善然变者君子之所
 难变常患乎失正故戒之曰利居贞居之为言虽暂
 正而不能安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其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14-0076b.png
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四下有二阴相随之象九四得众心之随而阳实
 自任以为己之所获如此则虽正亦凶也夫人心之
 所以应者固以我之正也不正则人不服而九四不
 可以为己有当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苟有毫发
 以为己能之心则失其道矣故虽正亦凶夫有获之
 心己私也有私己者虽人君不能免凶而况于臣乎
 而况于居近君之位其可不敬惧乎故曰其义凶也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14-0076c.png
 其义凶矣心不免有孚在道以明则不以为己获矣
 道心之中无己私果无己私则自足以取信于人无
 己私则明明无己私然则孚也道也明也一也而象
 又专言之曰明功也者何也道心人人之所自有己
 私人人之所本无惟昏故私惟不昏则吾即道虚明
 无我本无所私故归功于明又大臣近君疑间易生
 恐正人自信自以为合道而其实未明至于祸已成
 而莫之见此圣人所以由致诫告也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14-0076d.png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孚信也嘉吉美也九五所信者善美则所用者贤矣
 用贤人君之吉也孚信亦有随之义也者何也惟圣
 知圣惟贤知贤惟有中正之德者能知中正之人九
 五所孚者嘉则知九五之德亦嘉惟尧知舜知禹稷
 契皋陶惟汤知伊尹惟武王知十乱至唐明皇始正
 而信姚宋终邪而信李林甫以一人之身而贤否异
 任一视夫君心之正不正然则九五之孚于嘉一本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14-0077a.png
 乎德之正中曰位者言乎得专位而又有中正之德
 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上
穷也
 随之拘天下靡不悦随而犹有顽固未之听从则为
 之上者不可遂置之而不问故拘系之乃从维之周
 伐商四方无不心说诚服矣及其久也商顽民终未
 从故周公迁之洛邑即拘系之谓也然周公亦非一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14-0077b.png
 于用威其曰维之者宽以养之也多方君陈毕命三
 篇备见宽维之意山有阻隔不通之象西者阴幽昏
 塞之象王者于此必有道以亨通也周之治卒于囹
 圄空虚四十年人皆士君子之行此亨通之效也象
 曰拘系之上穷也者谓事至于此穷极不得不拘系
 之也
(巽下/艮上)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
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14-0077c.png
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上九之刚有自下而上之象初六之阴有自上而下
 之象夫刚来而下柔则说随上下不交则否今刚自
 上柔自下刚柔不交上刚而好自任下柔而一于从
 一于柔巽听从不敢有所为而止则事安得而不蛊
 坏巽柔艮止其象昭然然则治蛊有道乎有斯道也
 何道也六十四卦之道也易之道也一也亦谓之元
 乾元坤元即此元也此元非远近在人心念虑未动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14-0077d.png
 之始其元乎故曰天下何思何虑孔子曰吾有知乎
 哉无知也文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人惟因物有迁
 而动于思虑动于思虑而后流而不交昏而乱则蛊
 益蛊坏益坏矣何能有所亨何能致天下之治元亨
 则可以涉大川矣天下无事之时则不一复有所事
 今天下蛊弊非有所事焉不能济故利涉大川者利
 乎往有所事也无妄之不可往与蛊之往有事一也
 唯其时也唯其一也人情怒其蛊弊其治之多失之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14-0078a.png
 刚此非易之道也天下事大抵当刚则刚当柔则柔
 蛊之时不患乎不刚患不柔尔甲属东方仁柔故取
 焉先三日后三日者事不可忽易不可不深虑远思
 先事三日而图之后事三日又虑之虑其始而图其
 终以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天行也泰极则否治极则
 复蛊不可不戒戒则免至于巽卦则人情柔巽之时
 患乎不刚故曰庚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唯其当于道
 而已矣一也前曰何思何虑此曰远思深虑者何也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14-0078b.png
 一也唯无思无虑者乃能远思深虑即此思虑之时
 实亦何思何虑如水鉴之照万象虽曲折万变而水
 鉴无思无虑也如天地之变化虽风雨雷电霜雪之
 散动交错而天地无思无虑也必得乎此而后可以
 为得易之道人心即道觉则为得得非外得道心非
 思为变化无始终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风有振动育物之象蛊弊必有以振作之振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14-0078c.png
 作之者所以救其弊坏不正之习害道者以养育其
 德性耳其作之不可过之不可扰之使勿伤其德也
 书云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
 后人君无他职顺民常性使安其道而已凡其礼乐
 刑政一出乎此礼防民之伪乐防民之情刑协民于
 中政率民以正帝尧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之自秦汉而下不复知有此事后世忿
 民之非僻蛊弊而振作之者安知民有德性而育之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14-0078d.png
 哉汉武遣绣衣直指之使惟诛击之而已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意
承考也
 蛊诸爻皆取干蛊之义初六之应在六四六与四皆
 阴至阴而在上有考之象考有蛊而子干之有子则
 考无过咎矣考之蛊至于终考之身不能改岂不危
 厉哉有子能干故终吉象曰意承者初六有柔顺之
 象不得已而干父之蛊其意未尝不顺承者也其意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14-0079a.png
 则承其事则不可得而承矣承其事则蛊弊终不尽
 除蛊不尽除乃所以彰父之恶非孝也固有孝子不
 明其义一于顺承因乃蛊弊殊为失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二刚阳在下六五以阴而居上异乎六四之至阴六
 为阴五为阳非纯阴者故有母之象不幸而有母之
 蛊不可正以干之也其干之当用其权焉权者虽用
 正而不过故曰得中道也二居下卦之中有道之象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14-0079b.png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

 九刚三又刚虽巽体然干父之蛊如此亦过中矣不
 能无悔人心至灵其有过差亦自知之故心亦悔之
 心悔之曰悔人尤之曰咎所以人不大咎之者既干
 父之蛊则子为正矣特过之于道为未尽耳故终无
 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14-0079c.png
 六柔四又柔不能干而裕之者也如此而往则循父
 之蛊有不改过之吝象曰往未得者言子之所以裕
 父之蛊以此而往不以为愧其心盖以为孝也以为
 得也故孔子正之曰往未得也言乎如此而往未可
 以为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六五有中正之德而又得尊位以行之故有誉无誉
 则无德可知矣人君自不知其有德故此以誉验之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14-0079d.png
 又虑人误认其旨而求诸外也故象曰承以德也子
 干父蛊未尝不承于父也故每曰承承亦德性之所
 自有非动于外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君臣以义合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蛊坏之世故有不
 事王侯之义若父子则是属与君臣之义不同无不
 事之义故此爻不言父子在父子则父子在君臣则
 君臣其实一也曰高尚其事者非圣人之本心也道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14-0080a.png
 心寂然奚高奚卑人情喜进而恶退喜富贵而恶贫
 贱以进而富贵为高以退而贫贱为卑故圣人不得
 已而晓之曰不事王侯其事高尚也所以破昏迷颠
 倒之见也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14-0080b.png
 
 
 
 
 
 
 
 杨氏易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