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 提要 第 1a 页 WYG0014-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杨氏易传 易类
提要
等谨案杨氏易传二十卷宋杨简撰简字
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
士太中大夫是书为明刘日升陈道亨所校
刻案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解十卷又已
易一卷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所载自序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1b 页 WYG0014-0001b.png
一篇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
亦为小异明人凡刻古书必以私意窜乱之
万历以后尤甚此或日升等所妄改欤其书
前十九卷皆解经文第二十卷则皆泛论易
学之语亦间有与序文相复者今既不睹简
之原本亦莫详其何故也简之学出陆九渊
故其解易惟以人心为主而象数事物皆在
所略甚至谓系辞中近取诸身一节为不知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2a 页 WYG0014-0002a.png
道者所伪作非孔子之言故明杨时乔作传
易考竟斥为异端而元董真卿论林栗易解
亦引朱子语录称杨敬仲文字可毁云云岂
非简之骛谈高远有以致之乎考自汉以来
以老庄说易者始魏王弼以心性说易者始
王宗传及简宗传淳熙中进士简乾道中进
士皆孝宗时人也顾宗传人微言轻其书仅
存不为学者所诵习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2b 页 WYG0014-0002b.png
如朱门之有黄干又历官中外政绩卓有可
观在南宋为名臣尤足以笼罩一世故至于
明季其说大行紫溪苏浚解易遂以冥冥篇
为名而易全入禅矣夫易之为书广大悉备
圣人之为教精粗本末兼该心性之理未尝
不蕴易中特简等专明此义遂流于恍惚虚
无耳昔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不删郑康成
所引谶纬之说谓存之正所以废之盖其名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3a 页 WYG0014-0002c.png
既重不存其说人无由知其失也今录简及
宗传之易亦犹是义云乾隆四十四年六月
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费墀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4a 页 WYG0014-0003a.png
杨氏易传原序
昨秋余入南铨选部陈君以所刻苏长公易传相示余
读而卒业已谓奇矣顷之封司刘君功司陈君复刻杨
敬仲易传成属余叙余读之又一奇也独斯传也明所
学也余不学其何敢序然学不可以终弃则传言学者
不敢不致意也叙何可已夫易道大矣自周孔而后微
言绝而程朱传行谓可以尽易而易有所不可尽也今
观苏氏传虽未必尽合易旨然借易以发其自有之奇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4b 页 WYG0014-0003b.png
其识隽其文雄往往道人所未经道其卒传宜也杨氏
因易之理以发摅其所学精深融贯要在一而能通示
人专事内而不外非直探本原者能之乎要之苏即事
以明理杨溯源以该流譬之苏如楂梨橘柚杂陈而皆
适于口杨则即一楂梨橘柚而凡为楂梨橘柚之类者
皆可推而味之也是二氏俱深于易求其有补于学杨
视苏为要焉抑杨氏始因象山先生举扇柄而得其本
心遂悟所学乃发为易传于乾有曰君子自强不息者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5a 页 WYG0014-0003c.png
即天行之健也非天行之健在彼而君子效之于此也
又曰子思不曰诚者自诚而曰自成是于诚实之外复
起自成之意失其诚矣斯语也亦犹是心也唯是健不
必效而诚不必成或疑允若兹是人皆天也不必复益
以人力也不几于溺人以虚乎然善语道者必反其本
善察言者必抉其要慈湖先生尝云少读易大传唯爱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其传
益则以善之不能为过之难改皆始于意意本于我知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5b 页 WYG0014-0003d.png
我本无体复何迁而何改传震又曰人唯知恐惧脩省
学者事耳谓易道精微不在是持是见者不惟不知易
亦不知恐惧脩省夫曰不能为曰难改曰恐惧脩省则
何尝不责人之致力特其所以致者在何思何虑而不失
其寂然者耳盖用力于其本而不泛用者也譬之操舟
者然顺流帆风楫棹随之瞬息千里是不操之操操更
力耳庸可以无操之迹遂谓其不操舟也审然者不惟
益易且益学者哉吁此与苏传均易之羽翼也顾湮没
杨氏易传 提要 第 6a 页 WYG0014-0004a.png
久矣待三君而始传信大宝之显晦有时哉然一时并
显而三君与诸同官之志于易及易道之益明可觇矣
独愧余莫为倡其独无入山舍玉之惧乎兹叙也并以
自勖云蔡国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