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491-07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齐乘卷二 元 于钦 撰
益都水
潍水 水经云出琅邪箕县潍山许慎吕忱云箕屋山
淮南子云覆舟山广异名耳实一山也在莒州
莒县北百里汉箕侯国地东北流径仲固山折泉水
入焉折泉出松山汉有折泉县又东北径密州城西
折而北涓水合扶淇水入焉涓水出马耳山扶淇出
卷二 第 1b 页 WYG0491-0709b.png
常山并见水经今名孛齐河又北卢水入焉卢一名
久台水出卢山汉横县之故山也
又东北至巴山密水入焉密又名百尺有二
源一出障日山东坡所谓小峨嵋者一出五弩山
又东北浯水入焉浯出高柘山
东北纳荆水荆水出荆山径平昌
故城台下合雹泉入浯
又北径
卷二 第 2a 页 WYG0491-0710a.png
龙且冢淮阴囊沙处也道元谓高密碑在
水西古人堰潍水以溉田散流入夷安潭亦此地
又北径城阴故城西又北至安丘
东北古淳于城侧汶水入焉又东北过昌邑又东北
入于海
淄水 书传曰出泰山郡莱芜县原山之阴东至博昌
入海按地志水黑为淄
卷二 第 2b 页 WYG0491-0710b.png
出今益都县颜神镇东南二十五里岳阳山
东麓地名泉河古莱芜地岳阳即原山也东北流径
莱芜谷又北径马陵俗名长峪道
出峪东流圣水入焉圣水出家桑
谷又曰神泉列仙传鹿皮公所饮者见水经又东北
径牛山折而北天齐渊水入焉又北渐临淄东城
又东北径安平故城北又东北径乐安县东古广饶
地又北入巨淀又北出注马车渎合时水
卷二 第 3a 页 WYG0491-0710c.png
入海淄多伏流俗谓上下有十八漏按通志略曰杜
预谓淄入汶班固谓淄入济桑钦谓淄入海考其形
势当以杜为正岂其然乎诸说惟桑氏为有据不特
此耳宜其以水名家也
时水 通志略曰一名耏襄三年齐晋盟于耏是也其
源岐浅多涸竭又名乾时庄九年公与齐侯战于乾
时是也道元曰时水出齐城西南廿五里平地出泉
即如水也水色黑又名黑水今按时水之原南近淄
卷二 第 3b 页 WYG0491-0710d.png
水详其地形水脉盖伏淄所发土人名曰乌河西北
径黄山又北径愚山又屈而径杜山澅水入焉澅出
临淄西南十八里所谓澅中孟子去齐三宿出画故
又名宿留水俗谓之泥河又北径临淄城北系水入
焉系出临淄城西申门即申池水也门侧小阜曰包
山俗又名包河并城北流分为二俱入时一支径梧
台前西入者曰系水一支远至博兴东南李监桥入
者曰渑水详见渑水条时水又北至般阳新城县东
卷二 第 4a 页 WYG0491-0711a.png
南索镇口下可通舟楫又北至博兴南地名湾头泺
水会焉又东径利县故城又东径乐安
县北又东北由马车渎入海水经谓时水自西安城
南石羊堰分为二支津西北合黄山之德会水黄阜
之南五里泉至梁邹入济旱则涸竭此乾时也今不
通矣钦尝自济南护先妣丧由小清汎舟东下至博
兴溯时水南上至索镇而登陆去益都仅九十里耳
益都众水惟此通舟未尝浅涸焉
卷二 第 4b 页 WYG0491-0711b.png
渑水 水经注渑水出临淄县北世谓之汉凑水径博
昌县南贝丘齐侯田见公子彭生处又西北入时水
昔晋侯与齐侯宴曰有酒如渑指喻此水也即今临
淄西门申池水北流者势极屈曲俗称九里十八湾
过梧台北小泥河入焉泥河出梧台下又北至博兴
李监桥入时水此正渑水也鲁仲连谓田单黄金横
带骋乎淄渑之间此水与淄东西并流临淄介其间
故齐侯有酒之喻田单驰骋之地淮南子谓淄渑合
卷二 第 5a 页 WYG0491-0711c.png
流易牙尝而别之者皆指此水也古谚谓瘦马不渡
渑南燕李宣谓渑水不冰良由逼带京城者乃浊水
耳详见浊水条
巨洋水 水经云出朱虚县东泰山国语谓之具水袁
宏谓之巨昧王韶以为巨蔑或曰朐㳽或曰沬实一
水也今谓之洱河出沂山西麓即东泰山也东北流
至临朐县东南熏冶泉入焉熏冶出县南西溪又北
沙河出东阜下北来入焉又北至临朐城东径覆釜
卷二 第 5b 页 WYG0491-0711d.png
山又北径委粟山又东北石沟
水入焉石沟出逢山东北石涧中水经名
北洋盖因巨洋在南也又东北龙冈水出临朐东北
窑山东来入焉又北过益都府城东北建德水合南
阳水入焉建德水出府南七里涧俗名七里河水东
犹有建德村
南阳水见后条又东北康浪水入焉道元云
康浪出剧县西南𡸷山西流西流入巨洋即今香山
卷二 第 6a 页 WYG0491-0712a.png
南狗王河
又北径巨昧店耿弇追张步处又东北径辟闾浑
墓俗名钓鱼台又东北径故益县城古别出一支为
百尺沟又北径寿光县东北水经
云旧有孔子问经石室即苍颉墓也尧水入焉尧一
名蕤又名青出府东南七十里角崩山又东北由黑
冢泊入海余按汉
卷二 第 6b 页 WYG0491-0712b.png
志石膏山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即此水也
但因北洋而误其原因支津别出而误云入巨淀曾
肇南洋桥记乃以洋为南阳非也洋为齐之大川故
以巨名道元所谓群书盛言孟坚不应舍大而志小
南阳水 水经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北
注浊水通名为阳而有南阳北阳之论
余按南阳水出府城西南二十五里石膏山
即逢山之西麓也东北径广县故城西又东北石井
卷二 第 7a 页 WYG0491-0712c.png
水注之水出劈头山北流注井积石高深瀑布而下
故曰石井亦谓之石子涧即今之瀑水涧也时有通
塞南阳水又北而东贯益都南北两城间西径表海
亭东径故城阳王庙基古人自庙东堨断使北注浊
水今复东流十五里合建德水入巨洋
北阳水 汉志曰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
水经谓之北阳亦谓之渑水出府城西南三十里九
回山古广县为山也东北径五龙口又北径广
卷二 第 7b 页 WYG0491-0712d.png
固废城行于绝涧之底水激而岸峻古谚谓瘦马不
渡李宣谓逼带京城皆指此也又北径尧山东至东
阳城北又东北径石槽城又东北径藏台又北至乐
安东北獾河口合女水又东北入巨淀 曾肇
南洋桥记曰俗呼洋水有二曰南洋河今桥所在是
也曰北洋河距城北二里者是也北洋传记无文今
出九回山入淄水在齐记谓之渑水道元则
曰群书盛言洋水出临朐阳水导源广县两县虽邻
卷二 第 8a 页 WYG0491-0713a.png
川土不同于事疑焉然则洋分南北当后魏时已不
能知况后世哉今辨之曰群书盛言出临朐者此巨
洋也汉志失其源委耳南阳自为长沙水北阳自为
浊水导源广县者是也曾氏乃因汉志石膏山之洋
水而以阳为洋误矣盖石膏山与逢山连麓长沙水
出其西石沟水出其东洋水自出临朐沂
山汉志读如详与蜀之洋州同音故水经称洋水则
有巨洋北洋称阳水则有南阳北阳称南阳者无之
卷二 第 8b 页 WYG0491-0713b.png
俗所误矣四水虽以音同致疑源流可考惜乎曾氏
之不察也
天齐渊 汉志曰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秦祠八神一
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居临淄南郊山下五泉并出
南郊山即牛山也按此渊在临淄东南八里淄水之
东女水之西平地出泉广可半亩土人名曰龙池西
南流入淄水牛山在淄水南遥以为志耳苏林注曰
当天中央齐也颜监曰谓其众神异如天之腹齐齐
卷二 第 9a 页 WYG0491-0713c.png
记补引晏子曰吾闻江深五里海深十里此渊与天
齐渊中浮出瓦有天齐字魏永平中水溃出木五北
齐天保中又出木四皆五采类松柏而香搆亭水上
临淄俗上已祓禊于此有神祠曰休应之庙余按六
书故齐夲作 亦作 象禾谷之秀齐也引之为整
齐齐一又为国名借为人之腹齐庄子达生篇曰与
齐俱入与汩俱出齐者水之旋纹今人谓之旋窠状
类腹齐岂渊泉并出旋流如齐以其祠天称曰天齐
卷二 第 9b 页 WYG0491-0713d.png
邪抑天然渊水犹曰齐之天渊云耳且临淄非天地
之中何谓天之腹齐深与天齐尤觉诞妄
女水 水经云出东安平县蛇头山又名鼎足山今临
淄东南十五里俗呼二王冢者因山两坟谓是桓公
与其女之冢水出冢侧因以名焉然此水通塞不常
出则径石槽城东北入北阳水水经云女水至安平
城南伏流十五里然后更注阳水今石槽城东
北平地出泉俗名马台河至乐安东北獾河口合北
卷二 第 10a 页 WYG0491-0714a.png
阳水入巨淀土人云此即二王冢水伏流者未知是
否齐记补引黄石公记云东海龙女隐于此石室尚
存将还作此水甚有神焉化降则水生政薄则津竭
述征记亦有此说恐未必然通鉴作汝水南燕汝水
竭即此水也
汶水 水经出朱虚县小泰山今沂山绝顶穆妃陵侧
有瀑布泉悬百丈崖而下即汶水也东流循凤凰岭
折而北经大岘山阴岘水入焉又北径蒋峪
卷二 第 10b 页 WYG0491-0714b.png
口有水出峪中西来入焉又北径
龟山阴乃折而东径柴阜
又东北径安丘南阜山又东北径安丘城
西又东北入于潍颜监曰前言汶
水出莱芜入济今此又言出朱虚入潍将桑钦所说
有异或者有二汶乎余按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之
汶上书传谓之北汶即今大清河入潍之汶见汉书
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三汶清河为大
卷二 第 11a 页 WYG0491-0714c.png
丹水 竹书云尧放丹朱于丹水朱虚县有丹山一名
凡山黄帝所禅又名尧山下带长阪曰破车岘东西
二丹水出焉记谓丹朱弄兵之所今按西丹出丹山
在临朐县东北三十里东丹出方山在丹山东北
二水皆北流至昌乐废城西北乃相
合通名为丹河北入于海
卷二 第 11b 页 WYG0491-0714d.png
白狼水 水经注出丹山径北海郡城东入别画湖亦
曰朕怀湖东北入海余按白狼有二源一出丹山
一出北海县南小王庄平地泉涌如轮上源合
此始大径潍州东门外古有石梁金泰和间僧普济
所修遗迹尚存又东北过寒亭合溉水入湖由湖入
海溉水出塔山即今东虞河以州
西有西虞河故此云东西虞出黄山又有朱流河出
卷二 第 12a 页 WYG0491-0715a.png
方山七里河出蒙姑山三水皆在州西北流入海
巨淀马车渎汉志曰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
钜定又曰马车渎首受钜定东北至琅槐入海定作
淀水泽名县因氏焉即今乐安东北清水泊也北出
为马车渎今高家港也淄水浊水入巨淀时水入马
车渎同归于海南洋桥记乃以钜定为巨洱河今巨
洱自寿光东北入黑冢泊巨淀马车在寿光西北相
去六十馀里不合汉书首受钜定之文浊水亦无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491-0715b.png
巨洱之理曾子开误矣
胶水 水经云出黔陬胶山今胶州胶西县西南铁橛
山也北径密州东北卤山古名五弩山卤水入焉
又北径高密县东北
入都泺都泺者水经谓之夷安潭秦地图谓之剧清
池即古貕养泽也张奴水出高密东阜下亦注此泽
自泽北出注新河由河北入于海
卷二 第 13a 页 WYG0491-0715c.png
其东北入海者胶水之故道差浅而新河为经流新
河者至元初莱人姚演建言首起胶西县东陈村海
口自东南趍西北凿陆地数百里欲通漕直固海口
数年而罢余尝乘传过之询土人云此河为海沙所
壅又水潦积淤终不能通徒残人耳演真郑国之罪
人也
姑尤水 左传昭二十年姑尤以西注齐东界姑水尤
水皆在城阳郡东南入海今按沽水有二曰大沽河
卷二 第 13b 页 WYG0491-0715d.png
出黄县南蹲狗山曰小沽河出莱州南马鞍
山二水俱南流径胶水县东南朱毛城东
乃相合通名为沽河至胶州东南入海沽水起北海
至南海行三百馀里绝齐东界故曰沽尤以西尤即
小沽河耳
沂水 郑康成云沂水出沂山水经云出盖县艾山
道元则曰沂有二源一出柞
泉山一出鱼穷山余按今蒙阴县东北地名南河川
卷二 第 14a 页 WYG0491-0716a.png
小阜之下有曰狗泉此沂源
也东南径马头固山有泉东流与之合北望沂山五
十里殊无别源据周礼沂山因沂水得名康成又齐
之大儒不应有误疑沂山水源古流今竭耳沂水过
马头固南流径盖县故城又南至沂水县城西又南
至河阳村桑泉水西来入焉道元云桑泉出五女山
南流纳堂阜水即今蒙阴东北惮阜大小二河也又
南合蒙阴水通名为汶河东注沂沂水
卷二 第 14b 页 WYG0491-0716b.png
又南径诸葛城又南径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其水出
墓西戚沟湖剖冰跃鲤之地又南至沂州城东小沂
水西来入焉小沂出蒙山西东过费县神山纳祊水
祊出县南关阳川至沂州西又分为洓水涑自州城
西小沂自城北俱入沂宋庆历间沂州修城碑云大
小二沂环流外转而小沂尤湍于西北平日波如簟
纹清浅可爱及山雨水至如百万阵马摩垒而来谓
此水也沂水又南分流入三十六穴湖东通沭水详
卷二 第 15a 页 WYG0491-0716c.png
见沭水条又南径古郯城又南至下邳入泗下邳古
城在今邳州南道元云沂水至下邳分为二一自城
北趍西南入泗一自城之东南入泗东沂水上有桥
徐泗间呼为圯子房遇黄石公进履
处今入泗者西沂耳
沭水 水经注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沭水出焉
汉志谓之术水元和志云俗名涟水出沂山东
麓经大岘山岘水入焉又南至老牛岭
卷二 第 15b 页 WYG0491-0716d.png
折而东径𡸷山𡸷水入焉𡸷水出𡸷山水经谓
之箕水又南至洛山洛水西来入焉洛水出坛头山
又南经莒州城东又南沙河水西来入焉沙河首受
西湖水湖受黄华诸水皆莒城西北群山泉潴为湖
又南温泉西来入焉
又东径仓山
马岭羽山由吾
卷二 第 16a 页 WYG0491-0717a.png
群山联络沭东沂西夹山而行山峡之间有
山口池者俗云禹凿沂水由三十六穴湖贯此峡口
与沭相通又南
至沭阳县入桑塸湖
由湖东出入于海
沭水至此正名涟水故县氏焉道元又谓沭水下流
古分为二魏正元中齐王镇徐州立大堰遏
水西流两渎之会置城防之名曰曲沭戍其流西入
卷二 第 16b 页 WYG0491-0717b.png
淮阳由下邳入泗余按宋金相拒宋人亦堰此水乃
防北敌遗迹在今海宁沭阳界中
泇水 泇水有二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
南流至卞庄站东分一支
入芙蓉湖溉田数千顷湖在沂州东南芙蓉山下香
粳钟亩古称琅邪之稻即此西泇出峄州东北抱犊
山东南流至三合村与东泇合
南贯四湖溉田倍芙蓉又南合武河入于泗谓之泇
卷二 第 17a 页 WYG0491-0717c.png
口淮泗舟楫通焉元和志云承县界有陂十三所皆
贞观以来修立以溉田者今沂峄二州仰泇承二水
溉田青徐水利莫与为匹皆十三陂之遗迹也武河
者疑即汉志冠石山之武水水经亦谓之小沂上流
有故渠俗名文河土人云浚此渠六十里使武河通
沛可避吕梁徐洪之险而径达新济矣徐邳人恐徙
河无业每沮之
承水 元和志云承县以西北承水得名寰宇
卷二 第 17b 页 WYG0491-0717d.png
记云承治水出县西北方山王莽改承县为承治故
水有此名今又讹为承冶夲出峄州北六十里花盘
山之车梢峪源曰沧浪渊渊旁有龙祠宋政和间赐
额霖泽庙其水南流合许池泉今沧浪渊水微细不
及独许池为正源矣承水又南径州城西门又南纳
金注河又东会武河南入于泗承水溉田千馀顷旁
多美竹人赖其利
南梁水 后汉志鲁郡蕃县有南梁水道元曰蕃
卷二 第 18a 页 WYG0491-0718a.png
县东北平泽泉若轮焉南邻于漷亦谓之西漷水首
受蕃县西注山阳湖陆二水皆由沛入泗今按南梁
水出滕县荆沟村西南流至滕州东门外折而过城
北又西入山阳湖山阳俗曰刀阳由湖南出注于泗
南有薛水即古漷水出州东高山春秋鲁取邾田自
漷水杜注水出东海合乡县西南经鲁国至高平湖
陆县入泗盖此水也又有沙河水出邹峄山皆西南
流至山阳湖与南梁相合同入于泗名三河口
卷二 第 18b 页 WYG0491-0718b.png
般阳水
笼水 水经注作龙水南出长城中寰宇记云古名孝
水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
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
其须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
其居宅故俗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
镇孝妇祠下西径莱芜山阴北注般
阳城西般水入焉般亦名左阜水出淄川县东南龙
卷二 第 19a 页 WYG0491-0718c.png
山龙湾洞俗名头河西北流至般阳城东分为二一
支径城南一支环城西北俱入笼故水经云般阳县
在般水之阳也笼水又北径长山县西又北径邹平
县东蒙河水入焉蒙水俗名沙河出长白山葫芦峪
水经谓之鱼子沟又北径新城县西又北入小清河
济南水
泺水 曾南丰齐州二堂记曰泰山北与
齐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
卷二 第 19b 页 WYG0491-0718d.png
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则泊然而止自崖
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有泉涌出高或致数
尺名曰趵突之泉齐人谓尝有弃糠于黑水湾者见
之于此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春秋桓公十八年会
齐侯于泺是也今府城西平地泉源觱涌雪涛数尺
声如隐雷旁合马跑金线诸泉周可数亩北出又合
蜜脂五龙众泉并城北流屈而东至城北水门大明
湖水出而注之东北至华不注山合华泉
卷二 第 20a 页 WYG0491-0719a.png
山之西南引水溉田水经谓
之历水陂馀波西注大清曰听水即今之响河古泺
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乃导之东
行为小清河自历城东径章丘邹平又东径般阳之
长山新城又东径高苑至博兴合时水东北至马车
渎入海曲行几五百里故自济南东传博兴南源众
水古入济者今并入小清焉 小清为运盐河初行
高苑县北金皇统间县令高通改由县南长沙沟然
卷二 第 20b 页 WYG0491-0719b.png
此水迂曲上流岐浅盐舟多梗议者欲引孝妇水西
注上流非计也盖小清舟不过欲达大清耳若自博
兴引渠至蒲台立堰平原仅五十里径达大清矣
大明湖 水经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
净池池上有亭湖水引渎东入西郭而侧城北注又
上承东城历下泉源竞发北流出郭注泺水详此则
大明湖亦源于泺城西五龙潭侧古有北渚亭岂池
亭遗迹邪湖今在府城内周十馀里即历下泉源竞
卷二 第 21a 页 WYG0491-0719c.png
发北流出郭者也历下名泉有曰金线曰皇华
曰柳絮曰卧牛曰东高曰漱玉曰无忧曰
石湾曰酒泉曰湛露曰满井曰北煮糠
曰北珍珠曰散水曰溪亭曰濯缨
曰灰泉曰知鱼曰朱砂
曰刘氏曰云楼
曰登州曰望水曰洗钵曰浅井曰马跑
曰舜泉曰香泉曰鉴泉曰杜康
卷二 第 21b 页 WYG0491-0719d.png
曰金虎曰黑虎曰东蜜脂曰西蜜脂
曰孝感曰玉环曰罗姑曰
混沙曰灰池曰南珍珠曰芙蓉曰
滴水曰灰湾曰悬清曰双桃
曰温泉曰汝泉曰龙门
曰染池曰悬泉曰都泉曰柳泉曰车
泉曰煮糟曰炉泉曰白虎曰甘露
曰林汲曰白泉曰金沙曰白龙
卷二 第 22a 页 WYG0491-0720a.png
曰花泉曰独孤曰醴泉曰浆水
曰南煮糠曰苦苣曰熨斗曰鹿
泉曰龙居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见名泉
碑然远至中宫灵岩诸泉具载而华不注之华泉明
水镇之净明泉皆失不取况其名亦未甚雅称盖当
时俗笔钦尝拟会波楼记略云济南山水甲齐鲁泉
甲天下盖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涛喷珠跃
金霏碧渟韵琴筑而味肪醴不殚品状在邑者潴市
卷二 第 22b 页 WYG0491-0720b.png
之半在郭者环城之三棋布星流走城北陬汇于水
门东流为泺并于汶过于时入于海可槩见矣
百脉水 水经出土鼓县故城西元和志出亭山县东
北源方百步百泉俱发故曰百脉即绣
江源也郡国志云十二斤沟俗名麻湾出章丘县南
明水驿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
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
流三里馀入绣江乃东北流径东陵山渐章丘东城
卷二 第 23a 页 WYG0491-0720c.png
又北入小清河县东七里有扬绪水一名獭河水经
云出逢陵故城西南经章丘城北入济水今按獭河
出长白山之王村峪经章丘东北入小清河曾南
丰齐州二堂记云太山之北与齐东南诸谷之水西北
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
之厓泊然而止至历城西涌出趵突之泉尝有弃糠
于黑水湾者见之于此其注而北谓之泺水齐多甘
泉显名者十数而色味皆同皆泺水之旁出者蔡氏
卷二 第 23b 页 WYG0491-0720d.png
援此以證济水之伏破程氏之论当矣又取沈存中
笔谈谓历下发地皆泉济水经过其下自相矛盾何
邪且古济行清河如在井底南仰泉源遥在山麓岂
能相及今黄山渴马厓水伏而可證又龙洞山中朗
公谷诸水东西伏流土人云西发趵突东发百脉验
之信然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
魁东则百脉为冠地势使然何关于济存中得之传
闻九峰按图索骏容有疑误近官济南者遂定以泺
卷二 第 24a 页 WYG0491-0721a.png
为济建济渎庙于泉上谬矣
巨合水水经注巨合水南出鸡山北径巨里故城耿弇
讨费敢处又北合武原水入济按巨里在历城东七
十里自宋为龙山镇巨合水出镇南五十里曰榆科
泉径巨里西武原水出镇南十馀里曰江水泉径巨
里东俗讹为东西巨冶河俱北流五里馀乃相合北
入小清河巨合之得名以此道元云巨里三面有城
西有深坑坑西即耿弇营盖二水环绕因崖以城为
卷二 第 24b 页 WYG0491-0721b.png
险固也
大清河 水经注济枯渠注巨野泽泽北则清水
巨野今梁山泊也北出为清河古自寿张县安民亭
合汶水汶出泰安莱芜县原山之阳水
经谓之北汶西南径徂徕山阴又西径泰山之阳汉
武明堂遗迹临水谓之石汶又西径汶上县北又西
径东平城南其西即安山闸闸下泥河口有亭子店
古安民亭遗趾清济与汶合处今闸清水南导任城
卷二 第 25a 页 WYG0491-0721c.png
则清济不入汶汶自行古清河矣汶水又北径渔山
东即瓠子歌之吾山在安山东有汉堤遗迹自西而
东属之麓山西曹子建冢山东汉黄河故渠又北径
阳榖县西流水合狼水入焉又东北径东阿县道元
云县东北有清亭春秋隐四年遇于清以河得名也
又东北径平阴县广里保古齐长城防门河道所由
春秋齐侯堑防是也广里见水经又名光里又北径
巫山齐侯登以望晋师者俗讹作无儿山山上有石
卷二 第 25b 页 WYG0491-0721d.png
室水经谓之孝子堂今曰郭巨庙清水过此古为湄
湖又东北径齐河县县南门外有梁跨水古朝阳桥
遗迹耿弇渡处沙沟水出山茌县南
来入焉又北径上泺桥北泺水分
响河入焉又东北径华不注山阴又东径下泺
堰泺水旧入济处堰南即小清河又北径临邑县又
东北径阳县又北径齐东县又东北径蒲
台县又东北径高苑县北又北径利津县城东又东
卷二 第 26a 页 WYG0491-0722a.png
北入于海
朱子韩文考异曰按水经河水至东阿
茌平等县东北流四渎津灌注之河水东分济水受
河盖荥口水断不通始自是出与清水合昔赵杀鸣
犊孔子临河而叹作歌曰狄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
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期按临济故狄也是济所
经得其通称详此则是济水自荥泽之下潜流至此
卷二 第 26b 页 WYG0491-0722b.png
四渎津口而复出河又东分一支与之合流以过临
济而为狄水然此皆齐地在今济郓之间史记以为
孔子自卫将西见赵简子则其道不当出此此又不
可晓者今姑阙之以俟深于地理者考焉钦按汉陈
留郡平丘县有临济亭故狄也盖济水出陶丘北南
渎被孟猪北渎注巨野亭临此渎故曰临济春秋时
狄人据此因以名焉此水夫子所歌至王莽时枯竭
水经所谓济枯渠注巨野者也其自巨野北出至四
卷二 第 27a 页 WYG0491-0722c.png
渎津与河合流者乃齐之清河水经所谓得其通称
者是也汉千乘别有狄县安帝更名临济唐又别以
汉东朝阳为临济今章丘之临济镇也文公盖疑于
此云
古河朱文公九歌注曰禹治河至兖州分为九道以
杀其溢其间相去二百馀里徒骇最北鬲津最南徒
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枝也胡氏大记曰大陆
泽北九河之地平延漫流易淤故禹多与之地使下
卷二 第 27b 页 WYG0491-0722d.png
流通旷齐桓擅一时之利适河行徒骇因以八河之
地充树艺立城邑下流始迫溢为患钦按河过大陆
趋海势大土平迁徙不常自播为九禹因而疏之非
河独行经流禹于旁近支凿以杀其溢也禹后历三
代至齐桓时千五百馀年矣支流渐绝经流独行亦
理势如此非齐桓冒曲防之禁故塞九河实九河自
为平陆可树艺耳至定王五年河遂南徙砱砾汉世
渐决而南元帝永光中决于清河分流入博州后又
卷二 第 28a 页 WYG0491-0723a.png
决于平原乃东入青齐二州之境遂由漯川与济并
行入海宋绍熙以后乃南连大野并泗入淮金初又
改由涡近岁复由泗入淮河浊淮泗俱清清淮势大
可以吞伏故下流无淤塞之患惟汴宋之郊盘屈平
壤溃决如故自定王以来又千五百馀年河自北而
南徙千馀里今按桑田之地讲求变迁之陵谷欲尽
合古书难矣汉世去古未远河堤都尉许商言九河
故道谓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
卷二 第 28b 页 WYG0491-0723b.png
鬲津在鬲县曰太史曰
马颊曰覆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曰简曰洁曰钩
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斯言简而近实后世图志
虽详反见淆乱钦尝往来燕齐西道河间东履清沧
熟访九河故道盖昔北流衡漳注之
河既东徙漳自入海安知北流之漳非
古徒骇河欤
踰漳而南清沧二
卷二 第 29a 页 WYG0491-0723c.png
州之间有古河堤岸数重地皆沮洳沙卤太史等河
当在其地沧州之南有大连淀
西踰东光东至海此非胡苏河欤淀南
至西无棣县百馀里间有曰大河曰沙河皆濒古堤
县北地名八会口县城南枕无棣沟兹非
简洁等河欤
卷二 第 29b 页 WYG0491-0723d.png
东无棣县北有陷河阔
数里西通德棣东至海兹非所谓钩盘河欤
滨州北有士伤河西踰德棣东至海兹非鬲津河欤
士伤河最南比他河差狭是为鬲津无疑也
蔡氏书传乃
曰自汉以来讲求九河皆无依据祖王横之言引碣
石为證谓九河已沦于海钦按禹贡文北过洚水至
卷二 第 30a 页 WYG0491-0724a.png
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大陆在邢
赵深三州之地尔雅之广河泽也去海岸已数百里
又东至海中始叙九
河则大陆与九河相离千里如是之远而绝无表志
不合禹贡之文其不可信一也王横谓海溢出浸数
百里而青兖营平郡邑不闻有漂没之处而独浸九
河其不可信二也今平原迤北清沧之间虽为树艺城
卷二 第 30b 页 WYG0491-0724b.png
邑相望而地形河势高隐曲折往往可寻但禹初为
九厥后或三或五迁变多寡不同必欲按名而索故
致后儒纷纷之论不得不辨
海 海岱惟青州谓东北跨海西南距岱跨小海也本
名渤海亦谓之渤澥海别枝名也盖太行恒岳北徼
之山循塞东入朝鲜海限塞山有此一曲北自
平州碣石南至登州沙门岛是谓渤海之口阔五百
里西入直沽几千里焉汉王横乃谓九河之地沦为
卷二 第 31a 页 WYG0491-0724c.png
小海然则唐虞之时青州跨海者跨何海邪且海溢
出浸数百里何自秦汉以来青兖营平郡县不闻有
漂没之者足證横失海溢者有之横言之过也近世
蔡氏书传金履祥通鉴前编皆祖横说又谓小海所
沦青兖北境悉非全壤岂二州北境有荒漠弃地为
海所渐而历代信史不之书邪无是理也盖因委九
河于海中指碣石在海外遂有此论今青境无缺兹
不必辨古兖之地自今济南以西北包滨棣沧瀛带
卷二 第 31b 页 WYG0491-0724d.png
雄鄚西襟深冀南绕曹濮东括鲁郓四至亦不狭矣
在春秋战国其地瓜分后世从而小之未详考也金
氏又云碣石有二在高丽者曰左碣石在平州者正
禹贡之右碣石也乃今沙门岛对岸之铁山正当渤
海之口果为右碣石则唐虞之时青兖东北直岸大
海无渤海矣此又可信邪今齐境东南则日照即墨
胶州正东则宁海登州皆岸大海东北则莱潍昌邑
正北则博兴寿光西北则滨棣二州皆岸渤海云
卷二 第 32a 页 WYG0491-0725a.png
卷二 第 32b 页 WYG0491-0725b.png
齐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