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志-宋-施宿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486-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会稽志卷一      宋 施宿等 撰
  越
越在唐虞时禹平水土制九州而越为扬州之域职方
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释云会稽在山阴旧经
云涂山在山阴县西北禹会万国之所在左传哀公七
年鲁大夫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
(云/)涂山在寿春东北说者遂疑涂山非会稽今涂山之
卷一 第 1b 页 WYG0486-0003d.png
名有四会稽寿春之外复有渝州之涂山杜子美赋禹
庙诗者文字音义云嵞(音/涂)山古国名夏禹娶之今之宣
州当涂县也杜预独指寿春之涂山为禹合诸侯之地
宜必有据然按史记夏本纪赞曰禹会诸侯江南计功
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裴骃注引皇览
曰禹冢在山阴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
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
功更名苗山曰会稽家语孔子曰昔禹致群臣于会稽
卷一 第 2a 页 WYG0486-0004a.png
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封禅书曰禹
封泰山禅会稽由是论之禹既合诸侯于会稽庸讵知
鲁大夫所谓涂山非会稽与至夏后氏少康封庶子于
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
馀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
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旧经云春秋贬之号为于越
按春秋定公五年书于越入吴杜预曰于发声也西汉
云太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勾吴颜师古云勾吴
卷一 第 2b 页 WYG0486-0004b.png
亦犹于越也太伯至德初无贬词特从其俗尔公羊云
于越者未能以名通也榖梁范氏注云春秋即其所以
自称者书之然窃有疑焉越于是时犹未预中国会盟
未尝与中国通也经书于越入吴非越自称明矣岂书
于经者乃吴王告同盟之词与哀公二十一年越人始
来二十三年鲁始使越据此可知且以勾践为君而种
蠡为臣果未能以名通者乎定公十四年吴伐越越子
勾践禦之陈于槜李勾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擒焉
卷一 第 3a 页 WYG0486-0004c.png
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
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师属
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
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槜李七里夫差使人立
于庭苟出入必谓已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
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哀公元年吴王夫差败越
于夫椒报槜李之役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会
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
卷一 第 3b 页 WYG0486-0004d.png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
为仇雠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
求霸必不行矣弗听三月越及吴平吴越春秋谓吴封
地百里于越国语曰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今诸暨有/句无亭)
北至于禦儿(今嘉兴有禦儿乡西汉功/臣表两粤传有语儿侯)东至于鄞西至
于姑蔑(今太末/地也)广运百里勾践乃与范蠡深谋二十馀
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
国以尊周室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卷一 第 4a 页 WYG0486-0005a.png
诸侯毕贺乃徙都琅邪汉书地理志云琅邪越王勾践
尝治此起观台有四时祠吴越春秋亦云越王于此起
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
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
翳逊国逃于巫山之穴越人薰而出之王翳逊国之贤
君盖吴太伯之俦也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
王无疆立按此勾践至无疆实六世旧经云五世者误
也王无疆时兴师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当楚威王
卷一 第 4b 页 WYG0486-0005b.png
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于是越遂释齐而伐
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
江北破齐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
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
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
后也
  会稽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前羽遂定荆江南地降越
卷一 第 5a 页 WYG0486-0005c.png
君置会稽郡治吴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用廷尉李斯议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守掌治其郡有
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汉兴高皇帝
六年以其地封刘贾为荆王黥布反荆王贾死之无后
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孝景帝四年
吴王濞反诛乃复为会稽郡越绝外传曰汉孝景五年
会稽属汉属汉者始并之也旧经云后复属江都国江
都王建有罪国除乃更为郡按汉书地理志广陵国注
卷一 第 5b 页 WYG0486-0005d.png
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吴
刘贡父云然则会稽不得云属江都也吴朱育以强记
称且距汉未远仕本郡门下书佐太守濮阳兴问汉封
诸侯事而育所对亦止言刘贾为荆王濞为吴王濞诛
乃复为郡治于吴亦不及属江都事也前汉志领县二
十六后汉顺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东十四县为会稽
郡治山阴东晋为会稽国改太守为内史宋武帝永初
二年罢会稽郡府复为会稽郡齐梁陈因之隋为吴州
卷一 第 6a 页 WYG0486-0006a.png
改越州寻罢州为会稽郡依汉制置太守以司𨽻刺史
相统治唐武德四年为越州天宝元年复为会稽郡乾
元元年复改为越州
  越州
越州隋大业置古会稽郡也因国为名置刺史焉按汉
武帝纪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颜师古曰汉旧
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以秋分行部
所察六条秩六百石于是乃复禹贡九州之名而增以
卷一 第 6b 页 WYG0486-0006b.png
周之幽并与汉所开之朔方交趾以为十三州也会稽
自昔常𨽻扬州晋玉羲之为会稽内史王述为扬州牧
检校郡事羲之耻之求分会稽为越州不果遂称疾去
郡誓墓终身不仕其后至隋而会稽卒为越州盖本于
此宋齐梁陈会稽自为东扬州刺史不复受察于扬州
虽寖异古制然犹未至尽废刺史之职或以刺史行太
守事如曰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是也隋制旧有兵
处刺史带诸军事以统之如曰都督会稽等郡诸军事
卷一 第 7a 页 WYG0486-0006c.png
是也或加使持节隋唐而降支郡皆称刺史但领一州
而以州统县与他州等故又于此置总管府以统其
属州隋文帝初平江南改曰吴州大业中遂改为越州
寻罢州置郡以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诸州所察六条
略如汉制唐武德四年复为越州置总管领州如故未
久改总管为都督自是改更不常郡则曰太守州则曰
刺史其实一也至乾元元年遂为越州大抵越州其实
与会稽郡同非复如汉十三州之重刺史亦非复古之
卷一 第 7b 页 WYG0486-0006d.png
部刺史但以总管都督御制一道尔
  绍兴府
建炎三年十月庚申车驾自杭州巡幸御楼船渡浙江
壬辰幸越州四年四月癸未御舟自温台回驻跸越州
明年正月一日改元绍兴越州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
赐府额昔唐德宗以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
元府于是朝廷用兴元故事改越州为绍兴府初车驾
幸扬州驻跸逾年又尝经郊祀然未尝建为府则绍兴
卷一 第 8a 页 WYG0486-0007a.png
盖特恩也车驾既移跸临安首命前参知政事资政殿
学士张守知府事故守谢到任表曰矧是肇新府号久
驻跸声履勾践之故栖厉尝胆抗戈之志想神禹之遗
迹服卑宫菲食之劳又谢赐行宫充本府治所表曰广
厦千间已免震凌之患土阶三尺尚存简素之风皆言
上驻跸之久而宫室无所增葺也浙东提点刑狱曾㬇
旧为史官见日历所书绍兴二年正月车驾移跸临安
闰四月戊戌诏绍兴府行宫复作府治上曰时方艰难
卷一 第 8b 页 WYG0486-0007b.png
若不赐与则须别建赐之所以宽民力也州额初题越
州大都督府既赐府额当题云绍兴大都督府而右朝
奉大夫吴说乃题云大都督绍兴府议者或非之
  历代属郡
会稽郡自汉顺帝时还治山阴其所领山阴鄮乌伤馀
暨诸暨太末上虞剡馀姚句章鄞章安永宁东候官犹
十四县其地南踰闽越西限浙江东北至海而止提封
数千里粤自秦汉常为都会(晋渡江后三吴之豪请都/会稽虽不果亦足见当是)
卷一 第 9a 页 WYG0486-0007c.png
(时会稽最号富实常为本根之地故诸葛恢为会稽帝/谓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也宋书史臣曰江左以来根)
(本于扬越又云会土带海傍湖良畴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又袁宏汉纪许子将)
(曰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以此论之会稽自古以富实名/者徒以镜湖之利也今民盗湖为田湖废几尽按晋宋)
(间谓会稽为会土三国志谓吴郡会稽为吴会二郡张/纮谓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孙贲传云策巳平吴会二)
(郡朱桓传云部伍吴会二郡是也前辈有读会字为都/会之会或者以为不然今姑苏有吴会馆盖承其误)
后汉末孙策略平江左渡浙江自领会稽太守策卒曹
操又表其弟权为会稽太守以统江左诸郡(三国志云/策渡浙江)
(以其属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而策自领会稽太守是也孙)
卷一 第 9b 页 WYG0486-0007d.png
(权谓虞翻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兴平四年策乃分
章安永宁之地置松杨县(吴录云取松/杨木为名)又置始平县改
章安曰罗阳县至吴孙亮太平二年又置临海县立会
稽东部为临海郡以临海始平松杨罗阳四县属焉于
是会稽始有属郡初后汉建安中孙氏分东候官之地
立邑即以年号为名曰建安县(据续通典云孙策建安/十二年立按是时策已)
(死/)又置南平汉兴二县以属会稽南部都尉至孙休永
安三年遂割会稽南部为建安郡孙皓宝鼎元年又以
卷一 第 10a 页 WYG0486-0008a.png
汉末以来分乌伤太末之地所立新安丰安长山吴宁
遂昌永康定阳并乌伤太末凡九县置东阳郡至晋又
分临海郡之松杨罗阳东阳郡之遂昌凡三县立永
嘉郡(乃今/处州)晋既平吴立东候官为晋安郡分𨽻扬州东
晋以会稽郡为王国并𨽻扬州宋永初二年正月罢会
稽郡府遂复为郡孝建元年立为东扬州统会稽东阳
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大明三年以扬州所统六郡为王
畿而东扬州直为扬州以豫章王子尚为刺史加都督
卷一 第 10b 页 WYG0486-0008b.png
八年冬复以王畿诸郡为扬州而会稽还为东扬州统
郡如故永光元年秋八月始改是年为景和元年东扬
州并扬州梁普通六年复以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
五郡及建安晋安二郡立东扬州大宝二年湘东王绎
承制以陈霸先为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
诸军事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承圣三年以陈茜都
督会稽十郡诸军事会稽太守陈永定三年改永嘉郡
为缙州寻省东扬州并属扬州又分建安晋安二郡权
卷一 第 11a 页 WYG0486-0008c.png
立闽州天嘉元年以徐度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
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建安晋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
军会稽太守天嘉三年侯安都破留异东阳平六月以
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晋安建安八郡置东扬
州以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
光大二年割东扬州晋安郡为丰州隋开皇九年平陈
改东阳扬州曰吴州置总管府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废
诸州总管府寻改吴州为越州改东阳郡为婺州又改
卷一 第 11b 页 WYG0486-0008d.png
永嘉郡为处州寻改为栝州而废临海郡大业三年四
月壬辰改州为郡越州曰会稽郡婺州曰东阳郡栝州
曰永嘉郡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改会稽郡为越州置
总管府改东阳郡为婺州永嘉郡为栝州复故临海郡
为海州复故建安郡为建州又以剡县立嵊州并析置
剡城县析故句章县地置姚州鄞州以乌伤县地为纲
县置纲州并析置华川县析信安县置衢州以龙邱县
地置縠州并析置白石县以缙云县地置丽州以松杨
卷一 第 12a 页 WYG0486-0009a.png
县置松州以桐庐分水建德三县置严州五年以永嘉
县置东嘉州并析置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属焉是
岁改海州为台州七年改总管为都督府废姚州入馀
姚县来属废纲州入乌伤县更名义乌属婺州废严州
以桐庐县属睦州八年废鄞州以鄮县来属废縠州
以白石县入信安县废丽州为永康县属婺州废松州
为松杨县贞观元年废东嘉州省横阳永宁二县以永
嘉安固二县并𨽻栝州废嵊州以剡县来属是岁始命
卷一 第 12b 页 WYG0486-0009b.png
并省分天下为十道越州督越婺泉建台栝六州𨽻江
南道高宗上元二年又分栝州之永嘉安固两县置越
州垂拱二年又析婺州之常山信安龙邱复置衢州景
云二年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以统其属州越州所
督不满十州定为中都督府既而以其权重皆罢之开
元二十一年分𨽻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
浣奏割鄮县置明州天宝元年改越州为会稽郡温州
为永嘉郡而栝州为缙云郡台州为临海郡明州为馀
卷一 第 13a 页 WYG0486-0009c.png
姚郡建州为建安郡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复改会
稽郡为越州缙云郡为栝州信安郡为衢州永嘉郡为
温州馀姚郡为明州东阳郡为婺州临海郡为台州新
定郡为睦州领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治越州𨽻浙
江东道大历十四年废浙江东道建中元年复置二年
复废贞元三年复置浙江东道领越婺台明衢处温七
州而睦州𨽻浙江西道皇朝因之绍兴元年升为绍兴
府所领州如故
卷一 第 13b 页 WYG0486-0009d.png
  历代属县
前汉志会稽郡治吴领县二十六吴曲阿乌伤毗陵馀
暨阳羡诸暨无锡山阴丹徒馀姚娄上虞海盐剡由拳
太末乌程句章馀杭鄞钱塘鄮富春冶回浦旧经云光
武改回浦曰章安以冶立东候官分章安立永宁县通
典云永嘉本汉治县地后汉改为章安续通典云汉书
东瓯举国内徙乃以其地为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更名
章安又以章安之东瓯乡为永宁县隋为永嘉县初西
卷一 第 14a 页 WYG0486-0010a.png
汉以粤反覆险阻为后世患迁其民江淮遂虚其地后
有逃遁山谷者稍出立为冶县(颜师古注云越/王冶铸之地)后又名
为东冶县后汉光武时又曰东候官今闽县是也言东
以别其西如闽县居候官之东故曰东候官以此又知
候官之名已久治之地不一后因其名以为县也一云
秦立胡候之官于此故名通典云后汉分冶地为会稽
东南二部都尉此为南部都尉东部今临海是也大抵
南至晋安东至章安皆冶县地详而言之则闽越为冶
卷一 第 14b 页 WYG0486-0010b.png
而东瓯为回浦原其本皆粤地也顺帝永建四年阳羡
(一作阳/羡令)周嘉上书以吴越一国周旋一万一千里以
浙江山川险绝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以东
为会稽郡(三国志吴朱育云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以浙江之北为吴郡会稽还治山阴)旧经
云领山阴鄮乌伤馀暨诸暨太末上虞剡馀姚句章鄞
章安永宁东候官十四县治山阴又分上虞南乡为始
宁县初平三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分乌伤南乡为
长山县兴平二年分诸暨之大门村为汉宁县又分章
卷一 第 15a 页 WYG0486-0010c.png
安之南乡为松杨县建安四年孙氏分太末立丰安县
又分信安立定阳县建安二十三年分太末立平昌县
(晋志曰/遂昌)吴分永宁立南始平县(今之/天台)又分乌伤之上浦
为永康县分章安立临海县改章安为罗阳县馀暨曰
永兴县汉宁曰吴宁县吴少帝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
为临海郡分临海南始平松杨罗阳四县属焉续通典
云孙策于建安十二年分东候官之地立邑即以年号
为名曰建安县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志云永安三年
卷一 第 15b 页 WYG0486-0010d.png
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而县为属孙皓宝鼎元年分会
稽为东阳郡以乌伤太末新安丰安长山吴宁平昌永
康定阳九县属焉而会稽领山阴永兴诸暨上虞馀姚
句章始宁郯鄞鄮十县晋地道志宋州郡志领县皆十
隋平陈废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并馀姚鄞鄮
入句章县及剡诸暨统县四唐武德四年以剡置嵊州
并析置剡城县析句章之馀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
州七年辅公祐平废姚州以馀姚县来属析会稽立山
卷一 第 16a 页 WYG0486-0011a.png
阴县八年废鄞州为鄮县嵊州为剡县并来属省山阴
县复入会稽凡统县五垂拱二年复置山阴县仪凤二
年复置永兴县开元二十六年割鄮县置明州天宝元
年改永兴为萧山县大历二年因刺史薛兼训之奏省
山阴县七年刺史陈少游复奏置焉贞元元年刺史王
密奏置上虞县元和十年又省山阴入会稽县十年复
置梁开平中钱镠析剡县立新昌县皇朝因之领会稽
山阴萧山诸暨上虞馀姚剡新昌八县宣和三年方腊
卷一 第 16b 页 WYG0486-0011b.png
既平七月丁卯诏越州剡县改名嵊县与睦州改严州
歙州改徽州及睦州清溪县改淳安衢州龙游县改盈
川皆同时也
  废州
会稽郡汉领县二十六至汉末六朝而降析会稽所𨽻
县为郡今为州军二十四会稽一郡独领汉故县馀暨
诸暨山阴馀姚上虞剡凡六亦可谓盛矣至唐初以州
境独大于它州故析剡县为剡城县立嵊州析馀姚县
卷一 第 17a 页 WYG0486-0011c.png
为姚州武德七年废姚州复以馀姚县来属贞观元年
废嵊州复以剡县来属
  废县
汉顺帝时分上虞南乡为始宁县隋平陈废兴平二年
分诸暨大门村为汉宁县吴改为吴宁县宝鼎元年割
𨽻东阳郡后复并入诸暨今县有大门里或云即其地
也唐武德四年析剡为剡城县武德七年废入剡县乾
道八年分诸暨之枫桥镇为义安县淳熙元年废入诸
卷一 第 17b 页 WYG0486-0011d.png
暨县初户部侍郎方公滋以吏事著一时典藩数十年
所至有声绩其置县虽承史蒋二公之后然卒成之者
方公也亦尝为客言析县之利它日当愈见不可复并
矣然曾未几时遂为后守所撤取官署等以建僧寺人
颇议之至或谓有大姓居邑中方为镇时擅事权握利
柄役服小民无敢与较故大不利于建县云
  分野
会稽禹贡扬州之域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卷一 第 18a 页 WYG0486-0012a.png
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星纪吴越也汉书地理
志曰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
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又云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
也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虞翻曰会稽上
应牵牛之宿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
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是也然左传哀公元
年吴伍员曰勾践与我同壤吴越春秋吴王夫差亦曰
越之与吴同土连域然则吴越同壤其来尚矣按晋书
卷一 第 18b 页 WYG0486-0012b.png
天文志曰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为
丑吴越分曰扬州而会稽入牛一度春秋元命苞曰牵
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越
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
受其凶汉永嘉中岁星荧惑太白聚牛女之间识者以
为吴越之分其后孙策孙权实有江左晋太元间苻坚
将入寇石越对曰今岁在吴分天道不顺已而坚果败
去及陈叔宝将亡有星孛于牵牛以此考之则斗牛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486-0012c.png
分吴越同之班固别而言之恐亦未然
  风俗
会稽自夏禹巡守会诸侯方是时会不于岳而于会稽
则会稽风俗之美固巳可见矣少康之子封于会稽
盖禹之五世孙也夏都平阳少康中兴盛王其封子不
于近甸而于会稽则会稽为当时重地美俗又愈可见
故其民至今勤于身俭于家奉祭祀力沟洫乃有禹之
遗风焉粤自汉晋奇伟光明硕大之士固已继出东晋
卷一 第 19b 页 WYG0486-0012d.png
都建康一时名胜自王谢诸人在会稽者为多以会稽
诸山为东山以渡涛江而东为入东居会稽为在东去
而复归为还东文物可谓盛矣宋兴杜正献赵清献继
起全名大节著在国史内相陆左丞与弟祠部以儒术
重姚待制以孝行著陈中书以忠节见于宣和靖康之
间而李参政傅给事以议论操守显于建炎绍兴以来
其他未易悉数故今之风俗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
之声比屋相闻不以殖赀货习奢靡相高士大夫之家
卷一 第 20a 页 WYG0486-0013a.png
占产皆其薄尤务俭约缩衣节食以足伏腊输赋以时
不扰官府后生亦皆习于孝弟廉逊刘宗向以官逊其
弟黄章以官逊其叔父至于士之居丧不为墨衰居处
饮食一用古制送终不惑释氏祭先不徇俚俗者已十
馀家往往相慕效以不及为耻其间或有事干谒自衒
鬻则其长老必严戒之无敢肆者
  州境并至京地里
东至庆元府慈溪县界一百五十七里西至临安府钱
卷一 第 20b 页 WYG0486-0013b.png
塘县界一百三十八里南至台州天台县界二百九十
五里北至海一百一里东西二百三十二里南北四百
四十七里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一西京二千八百七
十里
  城郭
筑城之法城身高四丈城阔五丈上敛二丈若城身高
三丈五尺则趾阔四丈三尺七寸上敛一丈七尺城外
筑瓮城去大城十五步(瓮城圆一面包城高厚/与大城之数相等也)瓮城外
卷一 第 21a 页 WYG0486-0013c.png
凿壕去大城三十步上施钓桥凡为三壕第一重阔二
十步深二丈水深四尺至七尺第二第三重递减五尺
壕之内岸筑养马城去大城五步高八尺址阔五尺上
敛二尺自上三尺开箭窗外至壕垠留一步埋设鹿角
大城上每三十步置马面敌楼各一座女墙相去各十
步凡楼橹之法曰垂钟版曰拐子木曰伏兔子曰手把
腰楅曰鹰架曰踏空版曰叉柱版曰护柱版曰猢狲柱
曰鄣水版曰马面曰梯曰马垠踏道曰娥眉砖踏道曰
卷一 第 21b 页 WYG0486-0013d.png
笆曰草椁曰牛革曰毡曰大小索曰铁雁钩此其名数
之大略也并塞控扼之地人人习知故其筑城也易为
力而坚致可守内地既非临边又郡邑安固无寇盗之
虞者久虽兴版筑或出草创故略书梗槩欲在官者知
城池之不可忽如此(刘忠显以其久在兵间身履西陲/要害之地至于城壁制度尤其所)
(悉故在会稽修葺郡城虽用功不多而寇至可/以无恐使他人为之虽有才智亦未必能也)
 罗城周回一十四里步二百五十熙宁中郡守沈立
 为会稽图其叙如此而旧经云四十三里者非也厥
卷一 第 22a 页 WYG0486-0014a.png
 今州城以步计之八千八百二十有八按度地法步
 三百六十是为一里举今步数总归于里亦二十有
 四馀步百八十八较之图叙所损六十有二宣和初
 刘忠显治城禦方寇尝稍缩其西隅然则今所损步
 或者自是时也旧经有云城不为壕今城外故有壕
 但不甚深广耳皇祐中有诏浚湟太守王逵始治其
 事旧经成于祥符不及知也城之四面高厚之数则
 旧经大略如之(旧经城东面高二丈四尺其厚三丈/西面高一丈六尺其厚八尺南面高)
卷一 第 22b 页 WYG0486-0014b.png
 (二丈一尺其厚一丈八尺北面高二丈二尺其厚二/丈六尺故老云后虽间有堕圯寻复缮治旧北面在)
 (不能甚/加损也)城门九东曰都赐门(有都赐埭山门之名盖/久矣见南史何胤传)
 曰五云门东南曰东郭门(有东/郭埭)曰稽山门正南曰殖
 利门(有南/埭)西南曰西偏门(有陶/家埭)曰常喜门(州城至此/与子城会)
 (门在其上盖/九门之一也)正西曰迎恩门北曰三江门凡城东南
 门有埭皆以护湖水使不入河西门因渠漕属于江
 以达行在所北门引众水入于海
  子城
卷一 第 23a 页 WYG0486-0014c.png
旧经云子城周十里东面高二丈二尺厚四丈一尺南
面高二丈五尺厚三丈九尺西北二面皆因重山以为
城不为壕堑嘉祐中刁约守越奏修子城记云城成高
二十尺北因卧龙山环属于南西抵于堙尾凡长九千
八百尺城之门有五熙宁中沈立为越州图序云杨素
筑子城十里越绝书云越王臣于吴故城北向以东为
右西为左小城周三里七十步陆门四水门一吴越春
秋云小城周千一百二十步一员三方西北飞翼楼以
卷一 第 23b 页 WYG0486-0014d.png
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八风
又云城南近湖去湖百馀步会稽治山阴以来此城即
为郡城按今子城陵门亦四曰镇东军门曰秦望门曰
常喜子城门曰酒务桥门水门亦一即酒务桥北水门
是也其南秦望门去湖亦仅百步虽未必尽与古同然
其大略不相远矣由秦望门而入直北曰莲花桥又北
走即府治所也秦望门街之东曰雄节营曰五通庙曰
酒务坊曰夏麦仓曰都酒务街之西曰第七营曰第四
卷一 第 24a 页 WYG0486-0015a.png
营曰车水桥巷曰提举司干办公事厅循城而西曰念
三营繇酒务坊而东经丰宜馆(今为察/判厅)三圣庙之前东
走酒务桥门繇车水桥巷而西过桥之南有大池曰龙喷
池池正方可三十亩池北曰佥判厅池西曰社坛自此
西走踰大郎桥会于常喜门莲花桥北街之东曰司理
院西曰卧龙坊繇卧龙坊而西数百步西南走威果营
又数百步抵城隍庙路及西园南趋清泠桥出常喜门
府治之南左曰提刑司干办公事厅曰作院右曰通判
卷一 第 24b 页 WYG0486-0015b.png
南厅(旧为判官厅熙宁间张大山新建判官厅寿乐堂/东坡先生为赋诗者即此是也其后至淳熙间以)
(旧通判南厅为武提刑/治所故南厅遂徙于此)繇府治而右手诏亭下少西曰
府院曰下马院繇府治而左颁春亭下东走即镇东军
门街之北曰签厅少东曰通判北厅(南丰曾先生倅越/时有卧龙斋见于)
(元丰类藁宣和间禁臣称龙天君主等字或撤其扁堂/亦寻废桂堂在便厅之南吴兴施宿所建今绅袁尚书)
(起岩书其扁又有绿橘亭亭记颜鲁/公所书事见碑阴今亭与石皆不存)街南曰通判东厅
(此即旧所谓通判南/厅今为添差通判厅)
  学校
卷一 第 25a 页 WYG0486-0015c.png
宋兴学校之制皆因前代惟州郡自唐末五代丧乱学
宫尽废有司庙祭先圣而已犹有废而不举者仁宗皇
帝天圣初赐兖州学田又命藩郡皆得立学其后列郡
多亦有请悉可之稍增赐之田如兖州由是学校殆遍
天下然法制犹未具也庆历中范仲淹辅政议兴学校
本行实以取士于是宋祁等合议请士皆土著而教之
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乃下诏州
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三年而代官
卷一 第 25b 页 WYG0486-0015d.png
不足取于乡里有学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
赋凡隐匿丧服或尝犯刑或亏孝弟有状或两犯法经
赎或为乡里害或假户籍或父祖犯十恶或工商杂类
或尝为僧及道士皆不得与士齿有司方奉行会仲淹
罢于是学校之令皆弛然州郡多自置学聘名儒主之
若李觏孙复石介姜潜王令辈其尤著者也神宗熙宁
四年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
经兼论语孟子义而论策如故然亦未遑学校也终神
卷一 第 26a 页 WYG0486-0016a.png
宗一朝三舍之法止行于太学而已崇宁初始议颁太
学三舍之法于天下京师置辟雍诸路置提举学事州
并置教授提学岁中遍行诸路通判岁中遍行诸县贡
士皆给驿劵然犹止以科举三分之一为贡士大观末
始尽罢科举悉由学校升选辟雍备置长贰以下如太
学引惠民河以为璧水植木森茂为舍千八百间然当
时议者以谓学制太严士失私养故相张商英以为利
近不利远利富不利贫利少不利老又因诏有司讲求
卷一 第 26b 页 WYG0486-0016b.png
元丰学法中书舍人蔡肇言于众中曰既行元丰安用
辟雍肇虽以此被黜然议者皆然之至宣和三年始罢
辟雍省其司成以下官天下舍法皆罢复科举取士然
斋课以八日试经义十八日试论二十八日试策鼓之
节昕三昏四讲五食六升堂七还斋八集九学门以昕
鼓启昏鼓阖学之列职以学正举行学规学录佐正纠
不如规者斋谕佐长导谕诸生及学规斋规行罚各五
等今尚有遵行者若释奠之制则有六一曰时日(谓春/秋上)
卷一 第 27a 页 WYG0486-0016c.png
(下/日)二曰斋戒(谓散斋三日/致斋二日)三曰陈设(谓前三日设次前/一日坤阙之类)
四曰省馔五曰行事六曰乐(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诣罍洗门安之乐作诣)
(文宣王神位前明安之乐作洗/爵毕再诣神位前成安之乐作)今尚不废惟乐多阙矣
议者谓方三舍之法行士子无敢以秃巾短后之服行
道上者遇长上无敢不避道拱揖者茶肆酒垆无敢辄
游者市人不逞者醉者或凌嫚之士子皆避去无与较
者则亦不可以为无补于教养惟痛禁元祐学术凡曾
上书直言在籍者皆入自讼斋非自陈改过不许预舍
卷一 第 27b 页 WYG0486-0016d.png
选贤者至耻于入学又学规以讪谤朝政为第一等罚
之首非古者不毁乡校之义天下至今叹息云
 学在府南五里三十六步
 教授直舍在学之东
   县学
县学昔者所在或有之至庆历兴学始议州县皆立学
而不果行崇宁中乃著为令凡县学以时选试取其尤
者升州学为外舍生凡县学设学长一人视州学教授
卷一 第 28a 页 WYG0486-0017a.png
谕一人直学一人斋长斋谕各一人长诸生选特奏名
进士无则选老成有经行者充生员大县五十人次县
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其教养选试之法同州学至宣和
二年与州学舍法俱罢然至今天下县亦多有学而会
稽诸邑为盛
   会稽县
 学在县南竹园巷
   山阴县
卷一 第 28b 页 WYG0486-0017b.png
 学在县南柴场坊
   嵊县
 学在县西一百步旧经云至圣文宣王庙在县东南
  一百步学始创于县令晋陵丁(宝臣/)实庆历八年
  也临川王平甫(安国/)为记今不存独宝臣所撰碑
  及兴学五言尚在宣和中盗起焚毁建炎元年县
  令应(彬/)建孔子殿后三年蜀郡范(仲将/)始置廊庑
  又明年淄川姜(仲开/)始大之汝阴王性之(铚/)为之
卷一 第 29a 页 WYG0486-0017c.png
  记乾道癸已今丞相谢公(深甫/)尉剡时与主簿栝
  仓江(涛/)增葺仍立诸生课试之法甚备有邑人周
  (汝士/)
   诸暨县
 学在县西淳熙六年知县李(文铸/)建旧县西有夫子
  庙唐天宝中令郭(密之/)迁于长山下晋天福庚子
  令赵湜移县东一里皇朝景祐四年尉刘述重建
  庆历四年始诏州县立学明年令寇(仲温/)增造颇
卷一 第 29b 页 WYG0486-0017d.png
  为全备李君以其地岁有水患故迁焉
   萧山县
 学在县南门外二十步(旧经在县/西三十步)
   馀姚县
 学在县东一里五十步元丰元年知县事黄(铸/)立建
  炎兵燬惟学独全余(端礼/)(子肃/)(公豫/)相继新
  之庆元五年施(宿/)创直舍为致斋考试之地筑墙
  垣作外门买田置书甚备有尚书楼公(钥/)
卷一 第 30a 页 WYG0486-0018a.png
   上虞县
 学在县东南六十五步
   新昌县
 学在县东南
  社稷
社以勾龙配稷以后稷配自京师达于郡邑岁再祭春
以春社秋以秋社前一月检举关所属前祭三日散斋
(宿于正寝不吊丧不问疾不作/乐不行刑不书狱不与秽恶)致斋一日(质明赴祠所/凡祭外皆禁)
卷一 第 30b 页 WYG0486-0018b.png
前祭二日设行事执事官次牵牲诣祠所祭日丒前五
刻设神位于坛上席以莞陈币篚笾豆俎簠簋罍洗牺
尊象尊太尊山尊著尊壶尊皆加幂前祭一夕晡后省
馔祭日丒前五刻行事官等各就次掌馔者实馔赞礼
者引初献省视陈设乃各就次易祭服以次行二献行
礼礼毕引初献饮福受胙还次亚献以下皆受胙再拜
送神瘗币乃退此其大略也其详有司存焉方政和间
颁大成乐于天下祭社稷皆有乐赞者请初献行礼则
卷一 第 31a 页 WYG0486-0018c.png
宁安之乐作八成止引诣坛盥洗则正安之乐作诣神
位前则嘉安之乐作送神则宁安之乐复作一成止自
建炎绍兴以后乐器多亡工亦不敢习矣三代之社所
谓以松以柏以栗先儒以为立社各以所宜木按齐有
栎社楚有枌榆社正与先儒之说合今会稽惟樟杨(杨/木)
(种多此一/种名松杨)二木最寿且茂神祠梵字及民庐往往有之
或至数百年庇地数亩窃意社稷坛壝之傍皆当种艺
以合所宜木之意
卷一 第 31b 页 WYG0486-0018d.png
 社在府城南二百九十步
  诸县社稷
古者诸侯建国各有社稷虽曹滕邾莒五十里之国皆
与齐晋符不独诸侯也有民人则有社稷矣故一邑之
小亦有之鲁之费楚之丰皆邑之有社者也而国朝之
制县社稷祠祭与郡等会稽八邑皆有社稷焉
   会稽县
 社在县南礼禋坊庆元二年知县事王(时会/)重修有
卷一 第 32a 页 WYG0486-0019a.png
  记
   山阴县
 社在县南柴场
   嵊县
 社在县北一百一十五步(旧经云在县西/南一十五步)
   诸暨县
 社在县北旧社稷坛在县南三里政和间令陈(瑞礼/)
  依新式增筑坛五风云雷雨师附焉淳熙丙申令
卷一 第 32b 页 WYG0486-0019b.png
  熊(克/)别筑五坛于县西墉之外庆元四年令赵(彦/)
  (权/)始迁于此
   萧山县
 社在县西一百步(旧经在县/南二百步)
   馀姚县
 社在县西二里旧在县南一里
   上虞县
 社在县西一里二十五步(旧在县南/四十步)
卷一 第 33a 页 WYG0486-0019c.png
   新昌县
 社在县西南一里
  贡院
贡院在城西锦鳞坊卧龙之阴郡治之西北会稽东南
会府而试士旧无定处太师史公(浩/)得地于爽垲丞相
蒋公芾继之锐欲鸠僝会奉祠去乾道九年资政殿学
士钱公(端礼/)始克成之东西重庑为屋百楹考阅有厅
宴止有房誊书糊名两舍对峙中门外门规制屹然选
卷一 第 33b 页 WYG0486-0019d.png
举盛观此邦自承平时所未见也既成乃合在官在泮
之士赋诗宴饮以落之而礼部尚书胡公(沂/)又为之记
距今三十年矣闻之耆旧住舍法时郡学西北隅是为
试所迨复科举更寓诸暨大雄寺城东延庆寺最后寓
光相寺亡虑十数自贡院之新士皆乐其宏敞然近岁
桉几犹栉比盖会稽儒学日盛而试者日寖多矣每举
以名上礼部一十有九又用近制别取可补上庠者在
岁辛酉所取至一百四十有八人云
卷一 第 34a 页 WYG0486-0020a.png
  教场
教阅之法有二一曰营法二曰阵法所谓营法者六军
营索四十有八前军赤后军黑左军青右军白左虞候
黄右虞候绿经索五百尺围索二百尺街索五十尺定
营工二十四人内十二人掌经索围索各一又十二人
掌经索街索各一并以木杙自随子壕砦六人执随营
索色旗一木椎一都壕砦一人掌营盘一椎一杙一黄
天王旗一据营地中然后子壕砦乃分执其事设幕布
卷一 第 34b 页 WYG0486-0020b.png
车浚壕立栅所谓阵法者其别有六一曰方阵四鼓举
白旗则为之二曰圜阵五鼓举黄旗则为之三曰曲阵
一鼓举黑旗则为之四曰直阵三鼓举青旗则为之五
曰锐阵一鼓举赤旗则为之六曰互阵互变视大将黄
旗周麾则为之此教阅之大略也大将之誓辞则曰今
与将士同习战阵明视旗麾审听金鼓出入分合坐作
进退不如令者军有常刑自承平以来帅守入教场多
帽带皂衫如古轻裘缓带之意亦或巾帻战袍犀玉束
卷一 第 35a 页 WYG0486-0020c.png
带略与将士同服以示临戎与常日不同各一说也然
自副总管以下名位虽高皆持梃趋庭以军礼见尹龙
图洙守平凉狄枢密(青/)时为副部署平日相与甚厚惟
教阅及出边则狄公一切以偏裨自处尹公或辞之狄
公则曰今法所云一阶一级全归服事之仪十字自祖
宗以来著之孰敢忽哉苏端明(轼/)守中山有王光祖者
为副总管春大阅苏公常服坐帐中将吏则皆戎服奔
走执事光祖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苏公召书吏将
卷一 第 35b 页 WYG0486-0020d.png
奏劾之光祖震恐立出窃谓凡为元帅者当法苏公而
亚将虽贵亦当以狄公为法以光祖为戒也
 教场在府南五里一百五十步
  古城
 古城在会稽南三里馀地理志云越王勾践自吴还
  范蠡所筑既臣于吴故城北向街衢市邑悉在城
  北吴越春秋曰吴封地百里于越东至炭渎西止
  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越王曰寡人欲筑城立
卷一 第 36a 页 WYG0486-0021a.png
  郭分设里闾欲委属于相国于是范蠡乃观天文
  拟法于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步一员二
  方西北立为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
  以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四(一作/八)风外郭筑城而
  缺西北示服事吴也越绝云山阴大城者范蠡所
  治也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筑北面灭吴以
  后徙治姑胥台外传云蠡筑陆门三水门三缺西
  北图经云城南近湖百许步会稽治山阴以来此
卷一 第 36b 页 WYG0486-0021b.png
  城即为郡城其斋厅廊省门閤相传是范蠡遗制
  有五官廨东斋督护开黄阁双木阙夹道阙楼内
  有筑土传云汉时载长安土所为阙北有雷门勾
  践旧门也重阙二层
 勾践小城越绝云山阴城也周二百二十三步陆(一/作)
  (木/)门四水门一今仓库是宫台(一作/室)处也周六百
  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图经作三/丈高三尺)霤高丈六
  (图经作二/丈七尺)宫有百尸高丈二尺五寸寰宇记故城
卷一 第 37a 页 WYG0486-0021c.png
  勾践小城山阴是也
 东郭外南小城越绝云勾践冰室去县三里(此下言/县凡皆)
  (山/阴)勾践食于冰厨一曰冰室者所以备终也
 阳里城越绝云范蠡城也西至水路水门一陆门二
  北阳里城越绝云大夫种城也取土西山以筑之
  径百九十四步名为南安
 会稽山上城越绝云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因以
  下为牧鱼池其利不租旧经越王城在县东南一
卷一 第 37b 页 WYG0486-0021d.png
  十里勾践为夫差所败以甲楯五千保于此城也
  十道志云城天门也天门当闭开必致虎尝观吴
  之胜越越虽大败犹以甲楯五千保险拒之故得
  不亡此与汉伐宛无异宛以得存者亦以中城不
  下故也岂独以纳赂请盟而得存哉及吴之亡也
  乃束手请如越之事吴者事越岂可得哉夫差非
  能存亡国勾践亦非忍于灭吴各因其势而已故
  表出之为后世守国者之戒
卷一 第 38a 页 WYG0486-0022a.png
 会稽山北城越绝云子胥浮兵以守城是也旧经吴
  王城在会稽县东一十里夫差围勾践于会稽山
  伍员筑此城以屯兵
 苦竹城越绝云勾践伐吴还以封范蠡子其僻居径
  六十步因为民治田塘长千五百三十三步其冢
  名土山范蠡苦勤功笃故封其子于是去县十八
  里旧经在山阴县西南二十九里
 侯城旧经云在会稽县东五十八里史记云夏后氏
卷一 第 38b 页 WYG0486-0022b.png
  少康封子无馀于越所都即此城也
 越王城旧经云在县西南四十七里旧经越王墓有
  古城村今城虽不可考然地名犹曰古城也
 故剡城在嵊县四十五里唐武德四年置嵊州及剡
  城县八年废
 萧山越王城在县西九里夏侯曾先地志云吴王伐
  越次查浦越立城以守查吴筑城于浦东以守越
  以越在山绝水乃赠之以盐越山顶有井深不可
卷一 第 39a 页 WYG0486-0022c.png
  测广二丈馀中多鱼乃取鲤一双以报吴吴知城
  中有水遂解军而去其山四旁皆高隐然有城堑
  遗址其中坦平井泉湛然
 西陵城在萧山县西一十二里皮光业吴越武肃王
  庙碑云渔浦鼋石翼张下营萧山西陵鳞次列砦
  则西陵即王屯兵之所今城基在明化寺之南居
  民犹有得其断砖遗甓者初武肃王既都钱塘僭
  名西都以为西陵非吉语遂改曰西兴云
卷一 第 39b 页 WYG0486-0022d.png
 嵩城在上虞县西北六十里其城断绝横亘数里乃
  古垒也晋史载安帝隆安间孙恩自海攻上虞朝
  廷遣刘牢之袁崧筑扈渎垒沿海备恩嵩城之名
  当始于此
   签厅
签厅旧名都厅在仪门东南都厅盖幕职官联事合治
之地帅藩则通判亦在焉在祖宗时郡有签署(嘉祐末/以英宗)
(嫌名改/为签书)判官公事判官掌书记推官支使是为幕职日
卷一 第 40a 页 WYG0486-0023a.png
集于都厅录事司户司法司理参军是为曹官各有职
业自国初以来虽小有增损大槩不越此崇宁四年始
命州县仿尚书省六部为六案曰士案户案仪案兵案
刑案工案而常平免役案知杂案开折司皆如故政和
三年因之遂行分曹建掾之法三京司录事一员司士
曹事司户曹事司仪曹事司兵曹事司刑曹事司工曹
事各一员五曹各置掾一员惟刑曹三员二员推鞫一
员议法大藩至小郡军监以次减省凡十等最下六曹
卷一 第 40b 页 WYG0486-0023b.png
共止三员而司录及掾皆不置然天下增阙犹五百有
奇吏额增三之一建炎元年始悉罢曹掾而幕职以下
悉如祖宗旧制吏额亦汰省复其故先是宣和二年怀
安军奏今尚书省公相厅改作都厅内外都厅并行禁
止欲将本军都厅以签厅为名诏从之且命诸路依此
此签厅得名之始也
  府廨
 府治据卧龙山之东麓是为镇东军节度(唐制越州/旧号义胜)
卷一 第 41a 页 WYG0486-0023c.png
  (军后改为威胜军乾/宁三年曰镇东军)即子城之东以为军门榜曰
  镇东军(吴郎中说书参政王公绹立居府治之/东东向大河即旧经所谓簟胶河也)
  曰府桥桥之北曰惠风亭(今为公/库酒肆)直惠风亭北曰
  东亭今曰蓬莱馆(古以为饯客之地唐人如宋考/功辈有东亭诗史魏公改筑因)
  (更名然邦人犹/谓之府库亭)由军门而西百二十三步折而北
  曰谯门(榜赐大都督绍兴府阙吴郎中说书王文/公皇祐中于此题东望诗云越山长青水)
  (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建炎二/年翟公巽始制漏器篆铭其上)直谯门曰仪门(或/云)
  (其下即谢夷吾墓夷吾知/时将乱戒子弟悬棺葬焉)直仪门曰设厅(绍兴元/年九月)
卷一 第 41b 页 WYG0486-0023d.png
  (高宗驻跸会稽以州治为行宫会当郊祀之岁乃/行明堂大礼即以设厅为明堂前期下诏有曰朕)
  (将来宗祀明堂遵用皇祐二年四月诏书合祭天/地并配祖宗盖以太祖太宗配上帝一时绵蕝之)
  (仪实在此地焉旧经云晋太元中谢輶为郡守掘/郡厅柱下深八尺得古铜罍可容数斗封题作越)
  (王字甚分明是今𨽻书輶以范蠡厌胜之术遂埋/之今不识处厅西壁有颜鲁公书康希铣断碑王)
  (荆公集吴长文新得颜鲁公坏碑诗云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时所珍王平甫诗云吴卿获此)
  (喜惊座朝昏把/玩过明珠是也)设厅之后曰蓬莱阁(元微之州宅/诗云我是玉)
  (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蓬莱之名取此故钱/公辅诗云蓬莱谪居香案吏此语昔自微之始后)
  (人慷慨慕前修高阁雄名由是起程给事公辟为/守时秦少游犹未第来客焉数登蓬莱赋诗有次)
卷一 第 42a 页 WYG0486-0024a.png
  (公辟韵云林声槭槭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湖吞碧落诗争)
  (发塔涌青冥画几重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张伯玉州宅诗序云越守王工部至和中)
  (新葺蓬莱阁成画图来/乞诗工部乃王逵也)设厅之东为便厅(元微之/夸州宅)
  (诗云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又云绕阁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便厅之
  后曰使宅(建炎四年车驾再幸越州以州宅充行/宫绍兴元年移跸临安赐行宫充本府)
  (治/所)使宅之前曰清思堂(张伯玉清思堂昼坐诗云/白云无事不肯去幽鸟有)
  (时还自来熙宁间赵清献公亦有题清思堂诗今/堂乃献公便厅重屋之后略无所见以前人题咏)
  (考之恐/非今处)便厅之东曰青隐轩(政和间王/公仲岩作)直青隐轩
卷一 第 42b 页 WYG0486-0024b.png
  之北曰招山阁阁之下曰棣萼堂(洪内翰迈所名/且自为记初内)
  (翰兄文惠公尝守越/取纶诰中语名之)阁之东为复道以陟山麓曰
  采菊少北有亭曰晚对便厅之东少下为府签厅
  (唐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云越号中府连帅监六/郡督诸军设官之制剧曹皆二人纪纲之职亦分)
  (为两以统其事食堂之制陋而不称太子少师皇/甫公来临是邦始更而广之后二岁御史大夫崔)
  (公又为之备食器增食物云按题名越帅/皇甫温崔昭也盖大历九年至十一年)仪门之
  外两廊为吏舍仪门之西南向列署五为安抚司
  签厅(唐吴蜕镇东军监军使院记曰元帅彭城王/平难帝命兼而镇之上将军汝南周公监护)
卷一 第 43a 页 WYG0486-0024c.png
  (之乃命军吏揆日经始累月工毕重门列楹显敞/丰博东厢西序窈窕深邃越城之中称为一绝时)
  (天复元/年辛酉)为设厨为省马院为甲仗库为公使钱库
  公使钱库之西北为公使酒库厅之两廊为复屋
  曰走马阁东廊为使宅之便门西廊曰架阁库西
  廊之西曰军资库直军资库北曰清白堂(范文正/公清白)
  (堂记府治据卧龙山南之北上有蓬莱阁阁之西/有凉堂堂之西有岩岩之下获废井泉清而色白)
  (渊然丈馀引不可竭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建亭/其侧曰清白亭时康定元年二月也绍兴初高宗)
  (回跸越州昭慈圣献皇后崩/于西殿西殿即今清白堂也)清白堂之西曰贤牧
卷一 第 43b 页 WYG0486-0024d.png
  堂(以记考之当是清白堂之故址越人即以建范/文正公祠堂者也其后史文惠公以赵清献公)
  (并祀至方侍郎滋又以丞相朱忠靖公赵/忠简公参政张公守内翰翟公汝文配焉)贤牧堂
  之西北曰极览亭(淳熙七年参政/李公彦颖建)极览亭西南曰
  白凉馆白凉馆西南曰城隍庙由蓬莱阁而北少
  西焉经井仪堂故址(钱公辅有/井仪堂记)登卧龙山绝顶曰
  望海亭(沈立越州图序云刺史之居蓬莱阁望海/亭东斋西园皆宴乐之最者旧经飞翼楼)
  (在州西三里高一十五丈范蠡所筑以压强吴也/今望海亭即其遗址飞翼一作龙翼舆地志云种)
  (山有大夫种墓后潮水穴山失其尸今山西缺处/是也故元微之望海亭诗云嵌空古墓失文种□)
卷一 第 44a 页 WYG0486-0025a.png
  (兀怪石疑防风是也刁约记云祥符末州将高公/绅植五桂于亭前易其名曰五桂后四十五年予)
  (假守访旧迹亭与桂俱废乃广故基纵横增四丈/馀而亭始葺以元微之尝有此亭诗复名曰望海)
  (时嘉祐辛丑/仲冬既望)由蓬莱阁而西曰崇善王庙(卧龙山/神祠也)
  (梁贞明三年吴/越武肃王奏立)直使宅之北曰望仙亭(绍熙甲寅/赵侍郎不)
  (流所建南依岩石北望梅山及海际/诸山望仙者以梅福尝隐故名之)使宅之东北
  曰观风堂(曹徽猷/泳所建)由观风堂而北少东焉曰观德
  亭(王尚书希吕所建习射于此始曰堵如王给事/信为守书今额改焉或云即越王台故址旧经)
  (云越王台在种山东北唐李垂诗云越王/台上少晴烟窦巩诗云鹧鸪飞上越王台)由观德
卷一 第 44b 页 WYG0486-0025b.png
  亭而西历桃蹊梅坞出使宅之北南走城隍庙下
  为西园便门
  西园
 府西园之新盖自乐安公蒋(堂/)初景祐三年冬公实
  始来数月政成郡以无事乃辟金山神祠作正俗
  亭(以淫祀斥其神/即其祠以建亭)既又为曲水阁(凿渠引湖水入/屈折萦纡激为)
  (湍流䦜/临其上)有流觞亭茂林亭(并取永和/兰亭故事)后六年而向
  公(传式/)来 时有绿波亭(此亭前所未见/始见于向公诗)又于城
卷一 第 45a 页 WYG0486-0025c.png
  上起望湖楼(按向公渌波亭诗云城上兴崇构林/端露半梯注云园枕郡城予因建楼)
  (其上以望/湖山也)间又有清旷亭(见郡人齐唐诗/耆旧云在城隍)自是以
  后扁榜位置更易不常莫得尽考而西园如故也
  今西园有飞盖堂(不详其始旧榜云宣/和书学博士徐兢书)堂后有池
  曰王公池(池繇太守王逵而名园故有池方钱氏/有国时分守子弟穷极僣假有后庭棹)
  (讴凫雁之乐实起于池中其后稍堙于是王公之/来因浚城隍始复辟之泓渟澄涵皎若坠镜自是)
  (为奇/观矣)池北有亭曰漾月堂之前四亭对峙史文惠
  公所建者(冬瑞春荣/秋芳夏荫)直堂之南为桥桥外有亭曰
卷一 第 45b 页 WYG0486-0025d.png
  水竹循桥而西有数径诘屈相通于竹丛乱石间
  得立石如里堠者二及其上所纪亭宇亦皆史公
  所建者茂林乡兰亭里东流杯岩西右军祠南脩
  竹坞北敷荣门佳山乡鹅池里东清真轩西崇峻
  庵南骋怀亭北曲水曲水之东栏楯相接若阁道
  者曰惠风阁繇惠风历清真西南登城亭曰列翠
  列翠以北曰华星亦城上亭多无扁不俱载盖今
  园燕休则飞盖堂最胜觞咏曲水最胜登览之胜
卷一 第 46a 页 WYG0486-0026a.png
  则列翠矣
 
 
 
 
 
 
 
卷一 第 46b 页 WYG0486-0026b.png
 
 
 
 
 
 
 
 会稽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