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辩录-明-杨爵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31-00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辩录卷三
             明 杨爵 撰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
 咸之义则感也兑柔在上艮刚在下与地天为泰之
 义相类是二气感应以相与也又艮以笃实感而兑
 以和说应又艮以少男下于兑之少女皆有感应之
卷三 第 1b 页 WYG0031-0069b.png
 义而卦以咸名者应由于感而感可以统乎应也感
 则应有亨通之理然必利于正不正则感之者非以
 道矣君臣朋友以义相与皆正也推类而观之凡巨
 细之举必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皆正也取女之
 道万化之原所由始于感之所系为尤重婚礼备而
 贞女行感以正也如是则吉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
 地之感之正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圣人之感
 之正也天地非有心于感也至理之流行而已圣人
卷三 第 2a 页 WYG0031-0070a.png
 非有心于感也顺至理而已故曰天地无心以成化
 圣人有心而无为盈天地间皆感也感则有应应又
 所以为感天地万物之情之可见者感以正也如寒
 暑往来动息荣悴之类何莫非正乎凡动止语默皆
 感之义也感之道二正邪而已出乎此则入乎彼是
 非得失治乱安危皆由于此水在山下出而为泽则
 在其上亦感应相与之义也心虚则无物广大无外
 之体全矣应酬万变此其本也用之以受人则尤为
卷三 第 2b 页 WYG0031-0070b.png
 切至而非智者不能用也咸以人身取象咸之时皆
 欲感人者也初六以阴居下在感之时为咸其拇之
 象感之者可谓下而微矣以其斗筲朴樕之质本自
 无正大光明之作用矣人品之卑下举动之琐细是
 咸卦中之贱丈夫也以此感人人将漠然无所有矣
 初六为咸其拇拇之上为腓六二当其处为咸其腓
 矣拇与腓皆所以行而易失之轻动者也初尚微小
 凶或可免二之轻动则显而大矣故感即有凶二有
卷三 第 3a 页 WYG0031-0070c.png
 中正之德又艮体有能止之义故又勉之以居则吉
 居谓安所遇也安其所遇非不动也乃动所当动而
 不妄动也既有中正能止之德曷又咸其腓而有失
 乎咸之时皆欲感人以求所欲也富贵利达之迷人
 或刚立者所不免而况于阴柔者乎坚其志趋审择
 所为而必以正乃守身之常道而圣贤之感人不外
 此矣是所谓居吉者也拇上为腓腓上为股九三当
 其处为咸其股之象股随足而动者足动则股动足
卷三 第 3b 页 WYG0031-0070d.png
 止则股止股之动止一由于足咸其股则不能自处
 其身而所执者惟有随人而已人之相与有当随者
 有当止者以道则随非道则止臣之于君子之于父
 朋友之交皆宜如此守之以有终刚不至于失巳失
 人矣若九三者事君则谄佞容悦长君之恶事父则
 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交友则亦便佞苟合虚文虚
 貌而无相规相益之实心焉以是而往可吝之甚也
 九三刚正艮体何以有此失乎以其不中而居止之
卷三 第 4a 页 WYG0031-0071a.png
 极不中则多过止极则不止矣况当咸之时而又以
 感人为心故不善变而至此极焉三本阳刚有才者
 也用其才以为善则善无不至用其才以为恶故恶
 亦无不至矣可戒哉贞者至极之善人心本然之理
 千圣感物之常道也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尽君道
 者此也皋夔稷契伊尹莱朱周召之所以尽臣道者
 此也孔子之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者亦此也非九四
 之所有也九四以阳居阴已失其贞而有悔矣所尚
卷三 第 4b 页 WYG0031-0071b.png
 者憧憧往来之敝习也圣人以其当心之处为咸之
 主故以人心所具之常理启之欲其反身而诚以尽
 感物之道也言能贞则吉而悔可亡若循其故习憧
 憧往来而蔽于私则但其朋类从尔矣安能有感必
 通而得人心之应乎六二之居亦欲其勉乎此也憧
 憧往来间以私昵而昧以公理乃黯昧邪小之心度
 故象言其未光大也脢背肉与心相背心能裁处万
 变脢则不动之物咸其脢则感之以无能为也五虽
卷三 第 5a 页 WYG0031-0071c.png
 阳爻然体本兑柔尚和说而少刚立不能以道自强
 者也又无忠贤夹辅以成德业故安于庸懦而自谓
 治道至此可矣如汉元帝唐文宗之类元凶阉宦窃
 其大柄不能尊贤任能奋然兴起而所尚者区区之
 节俭耳王凤秉政为国大蠹则九四以阳居阴之不
 正者也王章以刚直而死狱中九三过刚不中者似
 之谷永贡禹之徒知有权臣而不知有天子皆琐尾
 之匹夫而为初与二之类也引君当道使志于仁而
卷三 第 5b 页 WYG0031-0071d.png
 大有为谁其人哉五至此而不悟豪杰之士知有潜
 身远害而已矣既不能有为而苟于幸安则亦赖先
 哲以保其成业耳不至于妄动招灾而致悔矣咸以
 人身取象上六则辅颊舌之处也又兑为口舌故取
 此义以柔说而居咸之极则感人以言而无其实仪
 秦之流是也诗曰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上六有焉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卷三 第 6a 页 WYG0031-0072a.png
 恒久也有常则可久矣震刚在上巽柔在下刚柔各
 得其所雷迅则风烈为雷风相与又先天图雷与风
 对亦一义也巽而动动不以巽非可久之道也卦之
 六爻刚柔相应此四者皆理之常而可久者也故卦
 名恒人之所信所守久而不变则为有恒固可以致
 亨而无咎矣然必利于贞乃为久于其道不正则所
 恒者邪妄之小术而非道也固有恒而不贞者未有
 贞而不恒者也如杨墨之徒自守其术至于死而不
卷三 第 6b 页 WYG0031-0072b.png
 变岂不有恒而谓贞则未也岂久于其道者乎天地
 之道固恒久不已之道也人之恒久而有未贞焉则
 与天地之道不相似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者此事
 之有终而彼事又有始也事变无穷而所以应之之
 道亦无穷一恒久之理得而自足以周万变之应由
 其所恒者一于道也所恒者一于道则无不可为之
 时亦无不可为之事而利有攸往矣日月得天得其
 恒久不已之理也故能久照四时之变化亦得其恒
卷三 第 7a 页 WYG0031-0072c.png
 久不已之理也故能久成圣人与天地恒久之理吻
 合而为一者也故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天地恒久
 之理消息盈虚有常而已观所谓恒之义则天地万
 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万物之情恒之理足以尽之而
 无馀矣万物之形形色色愈出愈新亦得天地恒久
 之理也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也雷
 风有恒之象君子立不易方则恒在我矣方者其所
 当行之道也随其所遇道无不在君子立之而不以
卷三 第 7b 页 WYG0031-0072d.png
 死生患难易其节则体恒之义也初六与九四为正
 应四震体阳性上而不下无意于初初在下为交与
 之始未可深求乃巽顺而必欲入之深以常理求之
 之象也守此始求之深以为可常而不知变则凶而
 无所利矣汉文既疏于贾生矣谊以何为痛哭流涕
 而言之切犯于此爻之戒矣长沙之行几不能容矣
 何所利哉九二以阳居阴不得其正则有悔矣当恒
 之时处下卦之中所恒者中道也中者无过不及之
卷三 第 8a 页 WYG0031-0073a.png
 至理也守此至理久而不失至于死而后已则其悔
 可亡矣凡进身不正而能使作用合于至道造次颠
 沛而不少变则可以盖前愆焉其九二悔亡之义也
 九三当恒之时过刚不中是不能常守其德也刚而
 不中则流于刚恶任意使气无所不至于圣贤忠信
 义理之心胸作用相去远矣无所往而不失则无所
 往而不取羞其身至此不能容矣德者人心固有之
 善也三岂独无此善乎但不能恒以守之耳使能反
卷三 第 8b 页 WYG0031-0073b.png
 而求之以其刚正之根本而用之为善则何所不至
 哉九四当恒之时以阳居阴为非其位固能久矣然
 所久者非其道也是见其偏而未见其全流于私小
 而远于大中至正者也以修己则不能畜内圣之德
 以治人则不能成外王之化安得禽乎管仲得君如彼
 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管
 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复宗齐由仲之所久者非其道
 也六五以柔中之德而应九二之刚中可谓恒其德
卷三 第 9a 页 WYG0031-0073c.png
 而守其正矣然此乃妇人之道也妇人无非无仪维
 酒食是议有闺门之修无境外之志从一而终焉者
 也故妇人如此则吉夫子则因时顺理随事处宜如
 五之恒其德贞凶之道也圣人以六五处丈夫之位
 而从妇人之道故𤼵此义颜子禹稷忧乐不同而同
 于道曾子子思远害死难而易地则皆然非礼之礼
 非义之义固不屑矣此惟可与权者能之德未至而
 强欲为是小人之猖狂自恣假圣贤之言以遂其私
卷三 第 9b 页 WYG0031-0073d.png
 者也上六以阴柔之质居恒之极震之终震终则过
 于动恒极则反变而为不恒矣故为振恒之象以不
 常之心而过于动是小人之率意而妄为者也何能
 免于凶乎故象言其大无功大无功则凶即至矣若
 以君子处之则恒之上为恒之终震之极为过人之
 动而善莫大焉
 恒九三所久者非其德也非其德则肆意妄作而无
 所不至矣故象言其无所容也九四所久者非其位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31-0074a.png
 也非其位则牵制徇从而不能进于有为矣故象言
 安得禽也九三在三画巽卦为非中而居恒卦亦非
 中故以所守之德言九四在三画震卦为得正而居
 恒卦则非正故以所处之位言要之九三始终以非
 道自处者也九四为富贵所动而不能尽行其所学
 也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而自以为道则
 九三之谓也欲以道济天下而有枉尺直寻之意则
 九四之谓也四近于五位之所在则治乱安危系之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31-0074b.png
 天下而义固自重于三矣如魏相假许史以进则位
 之所得非其正矣宣帝少恩相不能济之以宽仁之
 道而治止于杂霸则田无禽也孔孟非不欲行道以
 济世也然待价而沽不见诸侯以枉已者不可以正
 人也恒六爻各有所恒初六以浚为恒九二以中为
 恒九三以非德为恒九四以苟得其位为恒六五以
 不知变通为恒上六以侮智躁动为恒惟九二善馀
 皆恶之类也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31-0074c.png
(艮下/乾上)
遁亨小利贞
 遁亨身遁而道亨也九五当位下有六二之应自浅
 见者观之谓时尚可以有为见几之君子则知其决
 不可以有为但当奉身而退于义乃为当耳故于斯
 时而遁谓之与时行也与时行则能以身殉道而未
 尝不亨也当是时小事可以利贞大事则不利于贞
 矣盖小人之势浸长而九五之当尊位者又与之为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31-0074d.png
 应则权柄已在其掌握而君子不能伸其志矣故小
 事利于贞则小有救济而已若进君子退小人振经
 国之要务端治化之本原则难乎其措手且将一败
 涂地而国势遂至于不可为矣小事利贞大事不利
 于贞君子岂能以小小之补塞者而苟容其身乎此
 所以知有遁而遁之可以得亨也姤一阴生则君子
 尚有处小人之道而可以回造化至于二阴生则但
 有遁而已盖势不得以不遁义不可以不遁也遁之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31-0075a.png
 时义可谓大矣非卓然之君子不能与于此也若孔
 子之去鲁迟迟去齐接淅而行乃仁之至义之尽也
 宋子哀不立危乱之邦而春秋美之亦庶几乎遁而
 亨也天下有山亦遁之象谓去之远也君子之远小
 人未尝形诸声色以绝之但引身而去则判乎其不
 相及矣何其严哉初六处卦之下为遁而在后尾之
 象也阴柔之才不能察之于微而致之以决至是而
 始遁则小人动心矣岂非危之道乎遁既在后而不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31-0075b.png
 可遁则勿用有攸往潜晦其德以免灾害俟其可遁
 之机而徐处之亦或一道也非终于不遁而已也圣
 人言勿用有攸往欲人之善处而免害也毫釐有差
 则为与世浮沈之小人矣六二当遁之时有中顺之
 德自谓于是时而必遁则所处得中而合于顺时之
 应矣二之所执者此理也其执之之固而人不能以
 言间之可谓知及之仁能守之矣皎皎白驹在彼空
 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终不以尔公尔侯之言易其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31-0075c.png
 心此爻似之九三刚而不中下比二阴与相亲昵又
 艮体为止勇退之节非其所长当遁之时有所系于
 心而不能即遁之象也三之有疾何疾也或恋恋于
 富贵之荣宠而不欲去乎惴惴于小人之气燄而不
 敢去乎有一于此皆足为害心之疾危厉之道也然
 是道也惟用之以畜臣妾则吉臣妾微贱者不必其
 贤而可畜矣天下之治乱系庶官之贤否岂于小人
 而可以昵近乎九三以畜臣妾之道而用之以畜庶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31-0075d.png
 官焉圣人所以斥贱之也九四与初六居相应之位
 四阳刚乾体上而不下绝初而不与之应有好遁之
 象焉人见其绝小人远利宠而决于必遁以为好遁
 而不知四非好遁者也有所沮挠道不行而势不得
 以不遁是君子之能事也小人之汲汲于求而恋恋
 不能去安能与于此九五当遁之时与六二居相应
 之位二之应非尊仰其道德之可以益世也特怵惕
 其责任尚可以有为而曲意以顺承之耳五心知其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31-0076a.png
 如此以其势之方盛未已而时不可以不遁于斯时
 而去之在巳既不失进退之道足以正其志又浑厚
 其迹而小人莫测其所以遁焉是可谓处之甚善遁
 之嘉美正而吉矣上九以刚阳居卦之上在事之外
 刚阳既有能遁之节在事之外又无小人相与以系
 累之为肥遁之象肥者宽裕自得之意言超然远遁
 而人莫之疑邈乎其不可近矣天子不得臣诸侯不
 得友免于是非之议利害之交无往而不利矣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31-0076b.png
(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
 大谓阳君子之类也大壮谓大者壮也以一卦之体
 言则四阳盛长而过中为大壮以二卦之德言则乾
 之德为刚震之德为动刚以动也刚以动亦为壮盛
 之势也以其壮而形诸作用则利于正正则为君子
 为以义理用事者也不正则为小人为以血气用事
 者也正则为王道不正则为霸术矣文武一怒而安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31-0076c.png
 天下之民大壮之正者也齐桓晋文威制诸夏亦可
 谓壮矣然假之而已非正也如言君子和而不流强
 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皆大壮之正也若暴虎冯
 河死而无悔失其正矣大者本所以为正正为大者
 所有之道非假于外求也特以不察而自失其正者
 有之天地之情正大而已生长收藏与时消息皆正
 大之道也此大壮之不可不利于正也正则尽人道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31-0076d.png
 以合乎天道矣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尽其正大之作用而已矣一失其正则与天地不相
 似而非率性之道也雷在天上有大壮之象非礼弗
 履则真能用其壮矣颜子之非礼勿视听言动是也
 然必至明能察其几然后能以至健而致其决也知
 之不明则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安能自择趾在下而
 进壮于动者也初九阳刚当大壮之时固欲用其壮
 者也然位次最下以壮进动而欲大有所为则壮于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31-0077a.png
 趾之象也以是而行则凶可信有矣凡人臣之疏远
 未信者欲勇于去君侧之恶以天下事自任则动取
 穷极一蹶而仆此壮趾征凶之义也九二以阳居阴
 本非正也然所处得中则上应六五当大壮之时而
 承之以有为者率不失乎天下之至理是能以义理
 用事者也如此则以九居二者未为不可适见其为
 得正而吉矣凡居其位而能尽其所当为之事则其
 位为所宜居而为正矣居其位而不能尽其所当为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31-0077b.png
 之事则其位为非所宜居而为不正矣九二贞吉圣
 人言简而义精矣九三过刚不中当大壮之时在小
 人则为用壮焉狼瞫驰秦师而死是也在君子则为
 用罔焉君子固以义理用事者然或有忘其深远之
 虑而忽于祸机之防者矣张柬之谓武三思如几上
 肉而不足畏者是也以是为正道而守之则亦危矣
 如羝羊触藩而羸困其角则智竭力穷人得而制之
 矣五王以祸自及而唐之宗社几于危亡则用壮用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31-0077c.png
 罔所致也九四当大壮之时以阳居阴为不得其正
 是用壮而不以道者也圣人以其阳刚之才可以有
 为又时当大壮则易于振奋故勉其能贞则吉而以
 阳居阴之悔可以亡之贞者天下之达道也慎修而
 有得焉则为圣哲之作用矣何吉之不可致何悔之
 不能亡乎至是则裁处百为随感而应视天下之事
 皆有可乘之几伸缩变通之妙用在我而不穷矣藩
 决不羸之象也其才德足以任天下之至重焉壮于大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31-0077d.png
 舆之輹之象也至是则为体用全备之事业矣圣人
 之教九四亦不得中行而与狂狷之意也卦之体似
 兑有羊象焉故九三六五上六皆取其义羊则内刚
 外柔而喜触者也六五以柔居刚而得其中所持者
 平易之道也刚壮则或过于激烈而有抵触之失平
 易则不能抵触为丧羊于易矣他卦以柔居五者或
 为过于柔大壮之时则为得中矣况自四以下皆为
 五所用诸爻之刚即五之刚也众贤以刚德同奋而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31-0078a.png
 明作有功人主以柔中而制之而惇大成裕则何悔
 之有如光武之时寇恂贾复皆以刚壮用事者也世
 祖以柔道制之或息其忿争或戒其黩武卒皆得其
 用而成中兴之业此丧羊于易无悔之义也上六处
 壮之终动之极其过动用壮之馀习则固在也故触
 藩而不能退然壮之终则将失其壮动已极则动或
 不能继而有止矣况其质本柔弱故不能遂其进也
 由其用壮过动而失之轻易也亦何所利哉若能反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31-0078b.png
 其所为艰以处之则得吉大抵天下之事莫不成于
 难而败于易以为难则可以无难处之事以为易则
 忧即至矣艰之一言乃圣人示人以存诚之基本而
 转灾为祥之机也
 九三刚而得正君子之类也应上六上六居壮之极
 则用壮以制君子之小人当小人用壮以制君子谋
 隐交合而君子者其势固不能以自全矣故密其机
 慎其动犹惧不能免祸九三过刚不中则任气自裁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31-0078c.png
 而视之蔑如也是当小人用壮之时而君子如九三
 者则用罔也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非有小人用
 壮而犹不可用罔况小人用壮君子所当深虑也而
 顾可以用罔乎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晋进而上也世道之升于隆平道德之跻于高明人
 臣之以事觐君皆此义也日出地上有其时矣顺而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31-0078d.png
 丽乎大明有其德矣柔进而上行有其事矣康侯安
 国之侯也当此之时德备功成而进谒于君是以有
 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之宠赉也有其时而无其德有
 其德而无其事皆不足以与此诗曰君子来朝何锡
 与之虽无与之辂车乘马又何与之玄衮及黼其锡
 马蕃庶昼日三接之谓乎周襄王赐晋文公大辂戎
 辂之服出入三觐有类此义而文公不足以当康侯
 也明出地上明进而上有晋之象自昭明德日非不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31-0079a.png
 明也掩于地下则不明出于地上则明矣德非不明
 也蔽以巳私则不明克去其私则明矣自昭明德克
 已复礼之学也取明出地上之象日有上达则亦晋
 之义也当晋之时居下者孰不欲进而用世以行其
 志乎初六之所应者九四也九四不中不正居上之
 下是蔽贤之小人也安能汲引草茅之士尽其以人
 事君之道乎故初六进而为其摧折欲进而不能也
 但当隐居求志独行其正以待善为人信时可进而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31-0079b.png
 进之则吉矣如不为人所信而终不能进亦当处以
 宽裕则无咎若急迫求进则为欲所动而咎多矣盖
 初处最下既无官守又无言责可进可退其机在我
 固绰绰然有馀裕矣初之才德非能如此圣人但以
 出处之常道教之而欲其知所以自处也六二当晋
 之时上无应与欲进而愁如也非以区区荣遇之未
 遂而忧世之诚心不能已也二虽中正然阴柔之质
 恐其于废斥之际不能坚志于正道而终不变故言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31-0079c.png
 若能自处以正终始不移则吉而受兹介福于王母
 矣王母祖母谓六五以阴居尊之象也有离明得中
 之德离明则知贤之不可不用得中则任贤有常而
 不以小人间之贤如六二则自当见用于世而受大
 福矣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本有悔也然居下之
 上处顺之极居下之上有时事之责任者也处顺之
 极则能以顺处天下之事者也凡贤才在下而欲上
 进如二与初之类者已必与之同升而尽其以人事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31-0079d.png
 君之道一念为国之诚心众皆信之而乐为之用则
 三之志亦可以行于上矣如此则其初之所悔者至
 是亦可以亡矣九四以阳居阴不中不正处上之下
 位近于六五当晋之时是患得患失之小人履高位
 窃大柄以自私者也必阴窥潜探伺君心之所欲而
 蛊惑之以保其荣宠鼫鼠之象也是所谓逢君之恶
 者也以其窃据者为已所当得而固守之则危矣小
 人误人之国以基深祸而至于亡已亦安能独保其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31-0080a.png
 富贵哉六五以阴居阳非其正宜有悔矣然有离明
 之德以处尊位而下皆顺从则悔可以亡矣失得勿
 恤则存王道之大要而不屑于霸者功利之小术也
 如萧何劝高帝养民致贤收用巴蜀此计失得之私
 心也文王则诚心养民以尽君道而已失得所不恤
 也如是而往则吉而无不利圣人以六五明察而不
 足于君道故欲其远功利之小术而尊帝王之大道
 也上九晋其角以刚处上角之象也以刚处上已之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31-0080b.png
 私邑或有不服者则当伐之下卦为坤有邑之象六
 三居下之上与上为应而间于九四有不臣服之象
 上九刚明非柔暗又离为甲兵有征伐之象必举大
 众动征伐而后臣顺则厉而吉伐所当伐而非穷兵
 也故无咎兵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之者也以此征伐
 为正而不知修德以绥服之则吝之道也圣人抑扬
 予夺之微意欲上之人以德为化民之本而兵不可
 以轻用也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31-0080c.png
(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
 明而见伤展转困迫去死一间耳处之之道利艰贞
 心存戒惧若未尝戒惧视其窘辱若固有之而心若
 乐受者也时事得失心如未尝有知语言动作此心
 默默以操运用之准绳而外若愚人焉刚忿以重其
 困殒穫而丧其心则失之远矣离之象为日坤之象
 为地日之明为地掩明而见伤之象也内文明则所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31-0080d.png
 以察乎处难之理者至矣外柔顺则所以由于处难
 之道者尽矣微用其周身之智委曲于安土之诚文
 王所以蒙大难之道也故曰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
 明而未显见于外心固未尝晦也心晦则志不得为
 正矣遭家大难而处之以此道者箕子也故曰箕子
 以之然自众人视之则其明若晦而无所谓明矣自
 知微之君子观之则已光辉𤼵越而为明之至矣君
 子莅众固有当用晦之时亦有当用晦之事用晦若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31-0081a.png
 其心有未明者然要其所以而论之乃其至明也人
 之邪正有未可以尽知者事之是非有未可以尽辨
 者非不能知非不能辨也知之辨之为非宜也在智
 者默识之耳如世祖平王郎不省吏民交通之词此
 用晦也如此则反侧子之心安河此安而天下遂安
 矣非光武之明见万里不能如此处之也初九当明
 夷之初伤之尚浅为于飞垂其翼之象垂其翼尚可
 以飞君子虽有所伤尚可以行之但不能尽遂其所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31-0081b.png
 志耳始焉不能尽遂其志终则至于反其所为又甚
 则杀之矣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行之速而不暇食所
 以避杀身之祸也当是时则富贵宠利为丧生之鸩
 毒矣君子所以洁身而急远之也愚昧浅见之匹夫
 安知此义反以去为无故而议其所处之非矣君子
 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明夷乃上六之阴暗伤下五
 爻之君子也初九去之甚远阳刚有勇退之德故能
 超然远去六二与上六相去虽尚远比于初九则有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31-0081c.png
 间矣故当明夷之时伤其左股焉股所以行者也伤
 其股则不能行矣股之用右为切左为缓伤其左股
 则伤之未切虽不能行而尚可去二之救其所伤又
 有壮马则得吉矣二有柔顺中正之德为离之主见
 几之明应几之图皆所优为顺处而有则者也用此
 德以处之而免于伤则以壮马拯之而获吉之义也
 二之获吉有馀裕矣有德故也九三刚而得正居下
 之上有天吏之责者也正与上六为应为其所伤则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31-0081d.png
 顺天应人伐而去之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之象此
 汤武之事也此事间不容发一日之间天命未绝则
 为君臣当日命绝则为独夫此不可疾之义也有汤
 武之仁遇桀纣之暴则可不然是未免于篡弑之罪
 此不可贞之义也上六为大首则六四正当其腹之
 处古者尚右以右为尊六四柔而得正以其柔而同
 体则为腹心以其持正而行则非所尊右而入于左
 腹矣四虽获明夷之心而视其所右者则犹有间故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31-0082a.png
 于出门庭终得去矣此已陷暗中而仅得出之之象
 可谓百死中得一生矣象取门庭者以五在其上当
 其至暗至切之伤在其门庭之内而不能出矣四犹
 有可出之道焉六五为箕子之明夷箕子之伤可谓
 切矣箕子之处可谓尽矣贵戚之卿义同休戚去之
 则不可救之则不能处之之道贞而已于人事则咎
 之以己于大运则归之于天自靖其志献于先王此
 箕子之贞不息之明而后人之所当法也上六伤绝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31-0082b.png
 君子委用细邪下失人心上违天意此不明其德而
 至于晦也非无德也自不能明耳初登于天所处者
 照临四国之位也后入于地则有死亡而已矣人君
 失道求为匹夫而不可得安有肆恶已极而能保其
 身乎上六之恶虽已极矣若能瞿然省悟翻然迁改
 则有自怨自艾之太甲明德复全而为万世之瞻仰
 也
(离下/巽上)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31-0082c.png
家人利女贞
 卦名家人取一家中人之义也必利女贞闺门风化
 之原女贞则家可齐家齐则国治而天下平举而措
 之耳隐微之际所系甚大六二以柔得中正女正位
 乎内也九五以刚得中正男正位乎外也男女正合
 于天地之道故为天地之大义也自二五各有其德
 又以德相应而言则谓之男女自二五各尽其道又
 以道齐家而言则谓之父母以卦之六爻言上九以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31-0082d.png
 阳居上有父之象初九以阳居下为子之象九五居
 上之中为兄之象九三居下之上为弟之象五三又
 为夫之象二四又为妇之象四配五冢妇也二配三
 众妇也父子兄弟夫妇各尽其道则家道正矣家道
 正而天下不定者未之有也火家之所用以炊爨者
 也风化自此而出亦有家人之象言有物则顺理而
 言又不徒言而必行之也行有恒则要之以有终而
 不变也此脩身之要也家固国与天下之本而身又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31-0083a.png
 为家之本也立家之初习尚未定心志未变训之以
 正则正感之以邪则邪如影响之出形声断乎其不
 易矣初九阳刚得正当有家之始是能闲之者也闲
 之之道何如内外之分长幼之节宗法之严恩礼之
 周曲尽其道又能谨身教以率励之则家可齐而悔
 可亡矣六二以柔顺中正之德上应九五承之以有
 终而已无自遂焉妇人无遂事有之则为妇乘夫舍
 闺门之修而与境外之事矣在中而主馈食之事所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31-0083b.png
 谓精五饭幕酒浆事舅姑缝衣裳皆妇人之职也守此
 以为正则吉否则淫蠹之恶生而家之所以败也妇无
 公事休其蚕职与此正相反焉诗人所以深刺之也
 九三虽刚而得正然过于刚者也在家人中为嗃嗃
 然治家严厉之象比于仁让之化不言而信不怒而
 威者则有间矣过于严则人情或有所不堪者焉致
 悔而有厉矣三之心则欲防其恶而同归于善焉威
 之者乃所以爱之也若妇子嘻嘻然至于失家之节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31-0083c.png
 则由处之过于柔而人无所畏惮也安能相与群居
 而不乱乎故终吝爻无嘻嘻之象圣人举其与嗃嗃
 之相反者以戒之也阴主以利养万物而使遂其生
 者也六四居阴得正处上之下其位与才皆可致富
 故为富家而大吉矣四之能富其家不过生之者众
 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四者而已外此无所
 谓致富之道也小人剥民奉君务聚敛以充府库者
 无以藉口九五王假有家假至也以是道而理其家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31-0083d.png
 为至其家也五之道何道也已以阳刚中正刑其家
 而为男正位乎外六二以柔顺中正助之而为女正
 位乎内此皆五所有之道也以是道而齐家者得天
 地之大义也勿忧而吉可得矣言九五之道而有及
 于六二何也妻道无成而代有终六二之道即九五
 之道也二固不得而专之矣故象言交相爱则二在
 中矣上九以刚阳之德居上而处终居上则有尊于
 一家之象处终则能要之以有终也为一家之尊用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31-0084a.png
 刚阳之道以治其家而要之以有终则人见其有孚
 威如而不可犯也有孚威如犹言信哉其威如也如
 语辞凡与与如也恂恂如也皆此人视之以为然也
 上九非有意于作威也知有反己自治而已反己自
 治则持身不苟动作威仪自然有则俨然人望而畏
 之矣如此则终吉终吉言吉可以有终也吉之有终
 由德之有终也其正大服人之气象宛乎可见矣
(兑下/离上)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31-0084b.png
睽小事吉
 睽乖异也火则动而上泽则动而下动辄相反言无
 往而不相异也二女同居而其志不同行不同居而
 不同行固其所也同居矣而志不同行见其乖戾之
 甚也卦之名睽以此睽之时小事可以得吉而大事
 不可为以时方甚难而卦之才德又不足以济睽也
 济一时之睽非有刚明之德者不足以任其事说而
 丽乎明比于其德刚健而文明者则不同矣柔进上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31-0084c.png
 行得中而应乎刚比于应乎天而时行者则不同矣
 以此才德用之于内外安静之时则无不可以有为
 者若内叛外抗动相乖戾非此才此德所能办也如
 周室东迁之后内则王室乖离外则诸侯背叛当此
 之时非有上圣之才不能为也晋睿宗委任王导君
 臣同心而仅足以保江左谢安桓冲刘裕檀道济之
 辈终不能平一中原则小事吉之义也天地异位暌
 也然天道下济地道上升以成化育之功其事同也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31-0084d.png
 男女异质睽也然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而交相
 愿焉则其志通也万物之形象有万其不同也然以
 类相聚于不同之中而各有同焉则其事类也天地
 万物之形皆有自然之睽睽之相与则皆有自然之
 道圣王之治天下使各正于自然之道而已此则睽
 之时用也盈天地间满眼皆暌之象亦满眼皆睽之
 时用也在默而识之君子之相与则同而异同而异
 不害其为同乃所以为大同也同而异则为公君子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31-0085a.png
 相与之道也同而不异则为私小人相与之道也初
 九居下无应宜有悔者也然当睽之时志在有为或
 以才德相与而即为所应者亦有之故初九之与九
 四虽皆阳刚而亦相应焉则初之悔可以亡之而为
 丧马勿逐自得之象马人所乘以行者也初之遇四
 则可资之以行其道矣然必见恶人则可以无咎时
 之睽率以恶人致之而使至于睽也或权柄在其掌
 握者亦有之豪杰之士欲起而救之不一见焉则有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31-0085b.png
 山林独善而已矣往而见之藉其力以有为而处以
 善处之道则伸缩运用转移变化之机操之在我而
 可以有济矣如孔子欲讨陈恒则往见三子三子者
 非所谓恶人者乎使当时能用孔子之言则圣人作
 用之微权因是得以举行变春秋之衰晚以复文武
 成康之盛治亦未可知也然初九之道德亦必有大
 过人者而可以见恶人故圣人与其见之观九四目
 之为元夫则亦不世出之才也非初九之类而欲见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31-0085c.png
 之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矣下此则又为鞠躬权
 门之匹夫而不足道者也九二上应六五五离性躁
 而过察上而不下易于猜忌者也二刚中而说体有
 遇主于巷之象巷取委曲之义言委曲以行其志而
 不失臣道之正也程子所谓至诚以感动之尽力以
 扶持之明理义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诚其意者也如
 此则无咎矣大抵睽之时温厚明辩者志或可伸而
 刚直自遂者率皆见忤而速祸矣孟子于齐王即其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31-0085d.png
 好勇好货之类而引之使归于王道亦遇主于巷之
 义也六三见舆曳舆三也三阴爻自坤而来坤为大
 舆三亦可以取舆之象矣曳为二所曳也牛谓四离
 畜牝牛则四可以取牛象矣三居二阳之间处位不
 当二阳皆以非道而相求焉上九六三之正应当睽
 之时猜狠方甚三往应之不惟拒绝而且有髡劓之
 伤未有以正相求而终不相得者暌之极亦可合焉
 故无初有终九四当睽之时下无应与则睽孤矣得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31-0086a.png
 初九之阳与之同德相应而且相信焉则为遇元夫
 交孚矣其初以孤立处不得正之阳当睽时而居上
 之下又有时事之责任者不亦危乎既而得人共济
 相与有为可以行其志矣故无咎六五以阴居阳本
 有悔然为离之主所处得中则可以亡其悔矣厥宗
 谓九二六五赖其辅弼以成治则二为五所宗依者
 也五有明中之德能听于二而行其道故二之道得
 行于五而易合焉为厥宗噬肤之象五能如此则君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31-0086b.png
 道得而可以济睽矣以是而往何咎之有上九疑六
 三而不与之应为睽孤六三处不得正而居二阳之
 间其迹固可疑矣上以刚居明极睽极之时明极则
 过察而多疑睽极则猜甚而难合故有见豕负涂载
 鬼一车张弧欲射之象然睽巳极矣时极则当变事
 久则自明故又有后说之弧匪寇婚媾之象惟往遇
 雨则阴阳相合应六三以成济睽之功则吉上九以
 刚明之才又当可济之时处之以道则可以成功矣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31-0086c.png
(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循平易不行险见大人尚贞正不特处蹇当然治平
 之世亦宜如此但卦有此象义故圣人系以此辞彖
 赞其时用之大此道理即时中也即尧傅之舜舜傅
 之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圣人因卦象义以𤼵胸中
 之理耳卦之象义即胸中所具之理也见险而止谓
 之仁亦可也谓之义与礼亦可也然曰知矣哉以知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31-0086d.png
 之明而守之固于知为切知对愚而言险在前而不
 见与见之不能止迷于欲而妄动昏愚之流也反身
 修德处蹇之时固当如此而待时以济蹇亦必本于
 此不能反身修德安有西南不东北见大人贞之作
 用乎往蹇来誉初六可谓能谅其时与巳之才矣六
 二居其位而有应足以行其志矣不能济蹇者才弱
 也故圣人许其忠节而惜其不能成功耳若以圣人
 处此则期月而巳可也六二谨厚君子也拨乱世而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31-0087a.png
 反之正非其事也九三刚正之才迫近于险而忧方
 甚大所应所喜又阴柔之才而远出巳下者也安能
 有济故圣人但言其为人所喜与而未许其成功诸
 葛孔明似之六四居阴得正才不足以济蹇连于九
 三之实得处之之道也阨于时势之难而未见有成
 功之机子家子于鲁昭公有类此爻而子家无可连
 之人耳九五之蹇非一身之蹇也四海九州之涂炭
 皆巳之责也故谓之大蹇有位有德故诸贤合力以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31-0087b.png
 应而乐为之用惜皆中才而不足以称任使已又在
 险中故至此尚不能成功耳上六之才不及九三六
 二而成功反过之者以处将济之时知九五可以有
 为而能从也圣人于蹇之卦爻至此始以吉与之信
 乎处世之有难易而知几之君子可尚也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利西南与来复吉夙吉亦是卦有此象义而西南来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31-0087c.png
 复夙皆处解之道也西南来复夙皆中道也看至此
 则圣人系易可一笑只是此理逐卦逐爻因时与事
 而𤼵之耳中庸可以尽之三往居四而入坤体利西
 南之象也二居其所而得中来复之象也卦无有攸
 往夙吉之象圣人以义言之大抵解之后或有未解
 而尚当解之者贵于夙耳不夙则为害不细也既解
 便当平易安静来复其所汉高入关约法三章光武
 烧弃文书令反侧子得以自安裴度入蔡州言蔡人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31-0087d.png
 则吾人皆平易来复之义也若既解之后无中生有
 过求细小久为烦琐则难复生矣天地解而雷雨作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天地亦解之义也天地
 闭塞贤人隐则反乎解矣赦过宥罪体解之义法天
 地好生之德也天地间一治一乱一善一恶一得一
 失皆解之义也君子省之使有治无乱有得无失有
 善无恶则善于用解者矣初六之应九四可也阴阳
 相应未得其正故言善于补过而未有美词以与之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31-0088a.png
 也九二上应六五当解之任者也难之未解以小人
 害之也有以去之即得中直之道矣二可谓无愧于
 委任者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寇之至也三之致也
 天乎人也亦何尤也九四解去小人则能反正而有
 君子之志向矣朋不至而相孚者未之有也六五之
 君子惟有解则吉也所当解者信小人而用之也圣
 人惧五为群小所惑而任九二之不专故特戒之于
 九二则以去群阴而许其得中直于六五则欲去群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31-0088b.png
 阴之惑乱可谓丁宁切至矣五柔暗之主难于任君
 子而易于信小人若阳刚则无事于戒矣上六处卦
 之终备解之道也当解之极则解之易也可谓藏其
 用而以时𤼵之也据上六之才德未能如此盖其处
 终则养之有素当害之将解而众皆欲解之故成功
 之易也
(兑下/艮上)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31-0088c.png
 损而有孚如茅茨土阶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损之
 事也忘势礼贤役己利物亦损之义也损所当损而
 皆出于诚心则盛德至善可大可久施之天下国家
 无所往而不当矣二簋用享以祭之一事当损者而
 言亦凶年用下牲之义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乃上
 自伐其本根不自知其为损而反以为益矣鹿台之
 财钜桥之粟乃所以速其亡也损何大焉犹曰其道
 上行在下者不可谓非事上之道焉此君民之义也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31-0088d.png
 圣人一系词而警戒之切名义之严尽之矣然悦而
 止则自足自怠亦损之义也卦之得名以上下之体
 相遇而言词则直言损之义也二簋应有时损刚益
 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有孚也君子损益非有
 意也循天理而已矣惩忿窒欲谓之损可也谓之益
 亦可也圣人特以克己而言则理之复者非益乎消
 一分人欲则长一分天理初九所当益者六四也已
 事遄往尽巳之诚以益之也然有上下之分阴阳之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31-0089a.png
 别说止之体焉故戒以酌损之此处己处人之道也
 九二所不足者贞也又说体而易有过动之失故利
 贞而戒其征凶固守其贞即可以成人之善若失已
 徇人则相率而陷于恶矣六三之损所以为益免于
 杂乱而成其相应之专在人事固有如此者六四之
 疾多矣初九乃已疾之药石也圣人于初九微示以
 不可则止之意于六四则欲其虚心求善痛自迁改
 而与道同归矣君之所当宝者善也当损下益上之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31-0089b.png
 时人固欲以善进矣而五又虚中以应之则进善无
 穷而其益无方矣上九弗损益之得居上益下之体
 也非小补之益而人之应之者众矣故象曰大得志
 也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之道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以
 此大光之道而得民说之无疆何所往而不利何险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31-0089c.png
 之不可济乎二五中正之道固可以有庆矣中正之
 道大光之道也木道乃行程子作益道理或然也动
 而不以巽躁于动者也有损而已动而巽所以日进
 于无疆也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上之益下亦犹是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则益之所施当其可矣先王益
 下井田学校封建肉刑举一世而甄陶之功业之盛
 上下与天地同流岂小补之哉见善则迁进善无穷
 有过则改可至于无过此作圣之功也初九当益下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31-0089d.png
 之时受上之益厚矣不为大作不足以报之上之益
 初亦欲其大作也故曰利用阳刚之才亦足以为大
 作而致元吉矣六二居中而有应上之益下必自益
 贤以及之共天位治天职食天禄而及于二者自不
 能已而二亦弗克辞之也爻位皆阴或不能固守而
 少诚实也故戒以永贞吉守正而不为富贵所淫则
 吉也曰王用享于帝吉尽诚心以事上而不有其身
 则吉也六三不中不正当益下之时受上之益者凶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31-0090a.png
 事也上之益下穷乏者周给之贤能者任使之不肖
 者惩戒之圣人无弃物王者重绝人岂可遽弃六三
 而不求其迁改乎若三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矣
 三处动体之极非止于恶而不进者也故得无咎又
 期以有孚中行望其所得者深矣告公必用圭公始
 信之三之所以告公而得其信在有孚中行而已六
 四居上之下所不足者亦中行也行未得中而能尽
 益下之道未之有也故戒以中行则告公以益下之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31-0090b.png
 志而公从之矣卦爻之义有因其所不能而戒之者
 有据其所巳能而与之者有虑其所必至而防之者
 有即其所可至而勉之者国依于民者也中行益下
 得民之心而用以迁国则民无不从大王迁岐而民
 从之如归市即其事也国未必皆迁特即得民心而
 可以有为言之耳九五以有孚惠下则下以有孚而
 惠上以德矣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五之益
 下有德有位有时矣戴之为元后亲之如父母其生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31-0090c.png
 也荣其死也哀皆有乎惠我德之义也初与二三受
 上之益者也四五益下者也上九居卦之上处益之
 极而未有益下之任乃自益者也若以道义自益则
 安贫乐道之逸民也圣人用以戒贪人故以为求自
 丰殖之贱夫而斥之也立心勿恒丧其所守其义凶
 也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31-0090d.png
 扬于王庭孚号告自邑不即戎有攸往皆夬之用也
 健而说决而和夬之德也柔乘五刚治乱安危基于
 此矣安得不扬于王庭乎斯时也君子不特以去就
 决之如贵戚之臣与国同休戚者虽死生以之亦不
 为过孚号有厉必尽吾决之诚与决之道也成败不
 必论而其道可谓光明矣不告自邑而徒即戎小人
 得以藉口而君子反为所制自速其穷而已矣刚长
 乃终时则可决而几不可以自失也唐之五王昧于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31-0091a.png
 此义相继就死而宗社之危几不救可为鉴也陈蕃
 窦武则又下于此者施禄及下当赏而赏无所吝也
 取其流通润泽之义居德则忌取其渊深广大之义
 忌敬之意也敬德之舆不敬则德不可居矣初九壮
 于前趾往不胜咎也在下不当进者而进又先之以
 疏远未信之小臣欲去君侧之恶而又先焉躁动之
 甚也安能有济九二有能决之才有能决之德终日
 乾乾夕惕若之心也谨慎周密之至而真可以当决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31-0091b.png
 之任矣意外之患不足虑也九三过刚不中以决小
 人是用壮而见于頄凶之义而非君子决所当决之
 道也君子夬夬决其所当决而已行其所无事而吾
 无加恶焉健而说决而和是也三若得此道焉则善
 用其决矣虽合于上六之小人如独行遇雨若濡终
 则知其可愠而愠之亦无咎矣此因其所不足而戒
 之也臀无肤不决则不安行次且往决则不进持两
 端以观望公私交战之机也何以至此以九居四而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31-0091c.png
 处说体失其阳刚之德致悔之道也若牵挽众阳合
 力以决则可以亡其悔而又不以为然焉处天下事
 智仁勇三德缺一不可四之所以卒失也九五切近
 上六乃其所亲昵者也若但知小人之当去忘私顺
 道决其所当决不以私昵之故而失其果断之德则
 合于中行而无咎矣下而众阳处之各尽其道则上
 六无号终有凶矣若知其穷极变为君子而以国与
 民为心则圣人未尝不与也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31-0091d.png
(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
 以一小人敢于犯天下之公议与众君子敌则壮之
 甚也君子宜谨于防虑而求所以远之焉一阴犹可
 制之故言勿用取女若至二阴生则有遁而巳矣一
 阴生为姤一阳生为复主客之义也三阴生则成否
 始于用娶也四阴生则为观变其名义以抑扬之剥
 之君子得舆亦此义也虽世运之常亦有可回之理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31-0092a.png
 而转移之机在我矣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天地之常道
 遇而已刚遇中正天下大行圣人德与位遇而化行于
 天下矣盈天地间皆遇之义也而圣人制以相遇之
 礼焉如五品人伦之相与一事一物之裁制君子遇
 之以道小人遇之以非道富贵贫贱死生患难之在
 人亦遇也而亦有遇之之道焉非其道则妄而巳矣
 遇之之道所以巳天下之乱也施命诰四方取其风
 行天下之义也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所往见凶圣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31-0092b.png
 人不以小人不可变而绝望于善焉故启反正之机
 在君子不可以恶未著而易之故警之以羸豕孚蹢
 躅张柬之以武三思为几上肉而卒为其所害昧于
 羸豕蹢躅之训也二处初之上初之恶尚微二犹可
 以制之而使不得以肆其毒二刚而得中善于处初
 者也而初在其所处之下故圣人深以制初之恶望
 之焉九三过刚不中下无所遇故臀无肤上无所遇
 故其行次且孤立无助故厉远于污邪故无大咎言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31-0092c.png
 无大咎则小出入有之由于过刚不中也若以刚中
 而无所遇则为幽人之贞矣自九二视初六则为害
 治之邪而欲其远之自九四视初六则为所御之民
 而欲其近之易惟变所适而不可为典要如此若取
 名卦之义则四近五而居不得正下应柔邪罪莫大
 焉不取此者居上位而泽不下究使民转而望救于
 他人亦足以为世戒矣九五有德有位治初六之柔
 邪若甚易也而圣人特慎之而欲含章焉盖小人变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31-0092d.png
 诈百出而易以惑众浅谋躁动为所窥见则乘间抵
 隙眩人之耳目乱人之心志而使莫知适从矣惟时
 其动勿使有妄密其机勿使或露则处得其道而治
 可以常保矣上九过刚而居卦之上角之象也知刚
 而不知柔视中和之德远矣而莫与群焉吝之道也
 然刚善也终不为欲所动故无咎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31-0093a.png
 此顺而彼说刚中而有应皆聚之义也若未顺而得
 说非刚中而致应则聚不以道矣王假有庙王者聚
 道之大而亦所以聚天下也利见大人亨非有君长
 临之则不能相正以生矣而何以致亨通聚不以正
 则苟合而岂聚之道哉聚之时用大牲有所往皆理
 之正故为顺天命也丰年用上牲得其所聚仁之爱
 之之道不可已也天地万物之情聚而已天施地生
 乾坤交泰聚之义也五品人伦恩义相笃亦聚之义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31-0093b.png
 也飞潜动植类聚群分亦聚之义也盈天地之间者
 聚而已但以道则得非道则失升降消长治乱安危
 胥此焉基膺宰治之责者默识而操之以道可也除
 戎器戒不虞乃处聚之一道而致其常聚也兵非圣
 人之得已而为德化之辅不可废也处萃之道知仁
 勇三德缺一不可初六知及之而仁不能守故有孚
 不终乃乱乃萃初之本心不自昧而萃非其所在初
 终不能以自安也故又号呼而为众所笑惟勿恤流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31-0093c.png
 俗往从正应则无咎大抵聚之时易至于苟聚或以
 远近或以难易或制于强力而不能自振君子审于
 逆顺公私而已矣马援舍公孙而就光武萃之正也
 张瑛从宦官而攻陈窦其失甚矣臧洪不惮杀身而
 应张超得往无咎之义矣六二应九五而杂于二阴
 必引吉乃得无咎引谓心悬于五而有以感招之也
 感招之道诚而已矣故又曰孚乃利用礿礿祭之俭
 薄之义尽其诚则虽仪物不足而可以通其志于五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31-0093d.png
 矣人臣有孤忠为谗慝所间而君或未谅者惟积诚
 以感之而已矣三所乘者二而二则萃于五矣所比
 者四而四则萃于初矣已以不中不正人莫与萃求
 萃不得则嗟如而已亦何所利哉惟往从上六求与
 之萃则无咎上虽非阳当萃之时固有以类相聚者
 所应之义可略也虽与上六两阴相聚亦无大益差
 胜于无所与聚而已故小吝三惟不中正故嗟如若
 以刚阳之德处斯时则为独立不惧而五与二之外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31-0094a.png
 皆不屑与之相萃也九四处位不当必大吉始得无
 咎非大吉不足以补过人臣有进不以正而位非所
 当得者必摅忠诚以大建明始可以掩前愆矣九五
 以刚阳当萃之时而居尊位德可以称其位固无咎
 矣或有未孚则亦脩其元之德而已元为四德之首
 君德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元之德至于常永贞固
 则君德备而万邦作孚悔可以亡矣悔谓德未盛而
 人未孚也谓其志未光也盖兑体柔说而非纯粹于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31-0094b.png
 刚阳中正者也上六无应处萃之终众之萃皆已定
 矣而已无所萃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之时也故始焉
 赍咨而终至于涕洟不能一朝自安也其求萃之心
 切矣故无咎杕杜之诗近之故曰彼君子兮逝肯适
 我求之可谓诚矣君欲得臣以用其道臣欲资君而
 行其义朋友之以道德相须皆此义也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31-0094c.png
 柔以时升升也地中生木亦升也巽而顺亦升也巽
 而顺则德尊业广日进未已亦升之义也若自贤自
 用过于高亢日下而已安能升升之时向治之时也
 巽顺于理以制事变则所以应天下之故而图于几
 微者亦精且密矣有刚中之臣而得柔中之君以应
 之皆致元亨之道也六五应九二有见大人之象如
 卦之才以见大人相与大有为则何处不遂何行不
 得故南征吉成汤三聘伊尹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31-0094d.png
 先主三顾孔明而成霸业用此道也顺修其德而积
 小以成高大士希贤贤希圣亦升之义也初六居二
 阳之下九二上应六五刚而得中九三居下之上刚
 而得正其心皆欲以人事君也初六有巽德而与同
 体其志相合故允升大吉九二辅六五以致升者也
 九三刚而得正六四柔而得正一时之贤俊而履已
 之上二虽刚中然以阳居阴而得善犹有可议焉若
 疑忌之心生则于开诚心广忠益之道有未尽而五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31-0095a.png
 亦疏之矣故尽其诚心则虽仪物不足而可以达其
 志于五矣九三以刚正之才居下之上前临于坤无
 所疑碍得升而行其志可谓才与时合矣六四坤体
 而有顺德王用亨于岐山用其诚而已用其诚以辅
 君顺人臣之道以为其所事也不言升者六四近君
 位已高矣患于尸位而无以报称故勉之以诚六五
 以阴居尊所不足者贞也故言能贞则吉而如升阶
 之易五之所升世底于极治也惇典庸礼命德讨罪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31-0095b.png
 本于天命人心之正而已无与焉贞之义也能如此
 则世臻隆平而君道尽矣故大得志上六冥升孜孜
 于为恶而惟日不足也圣人设言以诱其入善言以
 此惟日不足之心而用之于贞则为君子矣其启人
 迁善之意至矣以阴柔居升极驯习为苟贱流为污
 秽患得患失无所不至于君德民生则忘之久矣才
 一也用之以为恶则恶无不至用之以为善则善亦
 无不至矣上六得至于升之极非无才者也用其才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31-0095c.png
 于为恶而已故圣人勉以不息之贞
 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
 也王大王也六四居上卦之下坤为土为有土诸侯之象
 正大王之谓也坤之德为顺上顺天命下顺人心邠人从
 迁于岐山国势亨通而日升于强大王业肇基正大
 王之事业也故吉而且无咎事固有吉而不免于咎
 者亦有无咎而未能吉者王业肇基国势昌大吉也
 顺天命人心而非有觊觎之私则无咎也孔子恐人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31-0095d.png
 疑大王亨于岐山有侥倖苟得之心故𤼵明其义曰
 顺事也顺之一字足以破千古之惑与随上六相类
 彼为文王之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随道之
 极也出羑里之囚则诞受天命享于西山也象言上
 穷者穷极而后亨也西山尽周西土而言气象故大
 于岐山矣本义之误自见
(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31-0096a.png
 困亨险以说困而不丧其所守是身困而道则亨处
 困之正理君子之能事固可以得吉而无咎若陨穫
 于困阨侥倖以求免则失其所以处之之道而咎多
 矣含蓄晦默静以待之不可尚口益取困穷方在困
 中一身一心不为所信而况于言乎有言适所以招
 尤取辱也兑为口舌巧言求免以冀苟脱岂处困之
 道哉故又以尚口为戒困之时非实有所见实有所
 得不能处也圣人安土敦仁而皆自得贤者决于义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31-0096b.png
 命而可泰然实有所见实有所得则言语动止死生
 处之如一尽言语之道则能尽动止之道尽动止之
 道则能尽死生之道言语动止死生皆理之常事有
 大小道无二致见其为一则能与天地万物同流而
 无所谓困矣致命遂志则不但处困能亨处死亦亨
 矣初六当困之时上无所庇下不能以自安臀困于
 株木之象也昧所以自处之道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之象也不能自安人品之卑也昧自处之道识见之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31-0096c.png
 暗也如初六者未足与之处困也酒食人之所欲九
 二有刚中之德可欲之善也当困之时反以此可欲
 之善而自困焉大凡有德之君子必以国与民为心
 而忧时慨世之心为独切欲转移之则又势方殷盛
 力所未能而心不能以自已适见其困而已矣蕴仁
 义之道怀经济之术跻一世于平康者舍斯人无与
 归上之人方委以拯困之责任而朱绂方来矣惟尽
 我之诚一念忠贞可以感神明而无间察其机会而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31-0096d.png
 徐处之乃为利也若遽欲征行则时方甚难而反凶
 矣九五为困之主未能出困而有劓刖之伤在九二
 则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之时也故虽凶而于义则无
 咎矣当困之时君子固为小人所困而亦思所以去
 小人矣六三不中不正处九四之下而不能动乎四
 困于石也履九二之上而不能自安据于蒺藜也上
 有难动之人下无自安之地则死亡无日矣故入于
 其宫不见其妻凶初六九四之正应初六方困于下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31-0097a.png
 九四处位不当不能济物又为九二所间而济之缓
 在九四亦可吝矣春秋之法救而书次则为贬畏于
 强梗而为义不果来徐徐吝之道也齐桓公一为阳
 谷之会楚人灭黄而不能救处位不当不能济物之
 义也九四说体恤小事大睦以与人之意多虽履险
 之上而已出于险之外故终有济于初六惜齐桓不
 能自强而无终也九五上为柔所掩下为刚所挟是
 上下俱伤矣赤绂赏德之服也以赤绂赏柔说之邪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31-0097b.png
 而使履已之上赏不中正之刚而使之迫近于巳赏
 之未当故上下俱伤困于赤绂也善恶在人未有久
 而不定者也况五有中直之德故久则得其道而可
 以济天下之困而志遂矣乃徐有说之义赏善去恶
 以拯一世之困诚而已未有诚而不动者也未有诚
 而弗能成功也故利用祭祀则可以获福矣人君之
 福在天下免于困阨而跻于康泰也五何以未尽道
 待勉乎亦萃有位未光之义也上六困于葛藟缠绵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31-0097c.png
 不能脱之义也于臲卼则动辄颠危而不可动也处说
 之上暗之甚而又当困极之时也妄说昏暗困其所
 失而固拯则有可济之几曰更端之辞故更端而告
 之曰若于动而有悔之时即能悔其既往之失而勉
 于善则行合于道而得吉矣悔自凶而向吉故有获
 吉之理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31-0097d.png
 
 
 
 
 
 
 
 周易辩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