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繁露-宋-程大昌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52-00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演繁露卷三      宋 程大昌 撰
  诞马
宣和卤簿图有诞马其制用色帛周裹一方毡盖覆马
脊更不施鞍此其为制必有古传非意创矣然名以为
诞则其义莫究也蔡攸辈虽加辨释然不协当案通典
宋江夏王义恭为孝武所忌忧惧故奏革诸侯国制但
马不得过二其字则书为但不书为诞也但者徒也徒
卷三 第 1b 页 WYG0852-0087b.png
马者有马无鞍如人袒裼之袒也迹其义类则古谓徒
歌曰谣是其比也其所谓徒者但有歌声而无钟鼓以
将也然则谓之但马盖散马备用而不施鞍辔者也(通/典)
(三十/一)又王琼每见道俗乞丐无已道逢太保广平王怀
遽自言马瘦怀即以诞马并乘具与之案此书但为诞
误也所与者但马而无鞍勒故以乘具与之其理相贯
也又案酉阳杂俎一卷北齐迎南使使主副各乘车但
马在车后铁甲百馀人其所书曰但马而不曰诞马在
卷三 第 2a 页 WYG0852-0087c.png
车后而名但知无乘具以备阙也
  卜教
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杯珓者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
其俯仰以断休咎自有此制后后人不专用蛤壳矣或
以竹或以木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为二有仰有俯
故亦名杯珓杯者言蛤壳中空可以受盛其状如杯也
珓者本合为教言神所告教现于此之俯仰也后人见
其质之为木也则书以为校字义山杂纂曰殢神掷校
卷三 第 2b 页 WYG0852-0087d.png
是也校亦音珓也今野庙之荒凉无资者止破厚竹根
为之俗书竹下安教者是也至唐韵效部所收则为珓
其说曰珓者杯珓也以玉为之说文玉篇皆无珓字也
案许氏说文作于后汉顾野王玉篇作于梁世孙愐加
字则在上元间而广韵之成则在天宝十载然则自汉
至梁皆未有此珓字知必出于后世意撰也千禄书凡
名俗字者皆此类也至其谓以玉为之决非真玉玉虽
坚不可飏掷兼野庙之巫未必力能用玉也当是择蚌
卷三 第 3a 页 WYG0852-0088a.png
壳莹白者为之而人因附玉以为之名凡今珠玑琲珕
字虽从玉其实蚌属也夫惟珓校□既无明据又无理
致皆所未安予故独取宗懔之说也懔之荆楚岁时记
曰秋社拟教于神以占来岁丰俭其字无所附并乃独
书为教犹言神所告于飏掷乎见之也此说最为明径
也又岁时记注文曰教以桐为之形如小蛤言教教令
也其掷法则以半俯半仰者为吉也此其所以为教也
  流离
卷三 第 3b 页 WYG0852-0088b.png
汉西域传罽宾国有琥珀流离师古曰魏略云大秦国
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此盖自然之物
采泽光润踰于众玉今俗所用皆销冶石汁加以众药
灌而为之虚脆不耐实非真物案流离今书附玉旁为
琉璃字师古之记流离是矣而亦未得其详也穆天子
传曰天子东征有采石之山凡好石之器于是出天子
升山取采石焉使民铸以成器于采石山之上注云采
石文采之石也则铸石为器古有之矣颜氏谓为自然
卷三 第 4a 页 WYG0852-0088c.png
之物恐不详也北史大月氏传魏太武时月氏人商贩
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于山中即京
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者自是中国琉璃遂贱
用此言推之则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
若果出于生成则月氏之贾从何人而受此铸法也兼
外国奇产中国未始无之独不闻有所谓真琉璃也东
坡作药玉盏诗曰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东坡谓煮
即穆传之所谓铸颜氏之谓销冶者也然中国所铸有
卷三 第 4b 页 WYG0852-0088d.png
与西域异者铸之中国则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
热酒随手破裂至其来自海舶者制差朴钝而色亦微
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是
名番琉璃也番流离之异于中国流离其别盖如此而
未尝闻有以石琢者也如阶石之类古谓之珉又谓之
珷玞至瑛璁琇玟皆石之似玉者使此一种石而入用
自附名于玉不为流离矣故知师古之言为未审也
  阑出
卷三 第 5a 页 WYG0852-0089a.png
汉法阑出谓以违禁之物越出边禁之地也无籍而冒
入宫殿则为阑入谓其人身窃入宫禁之内也阑有遮
拦之义古字多通用阑阑拦皆一也拦槛之版为兰子
虚赋云宛虹拖于楯轩注云楯轩轩之兰版也张平子
西都赋曰伏棂槛而俯听薛综曰棂台上栏也为轩槛
可以限隔高下故名之为栏是皆阑干之阑也兵器在
架曰兰张衡赋曰武库禁兵设在兰锜李善引刘逵魏
都赋注曰受它兵曰兰受弓弩曰锜盖以辖束兵器名
卷三 第 5b 页 WYG0852-0089b.png
之曰兰也井上四立干四出而相交亦名为兰言能遮
限井口也联木以邀遮禽兽为阑上林之赋校猎也颜
师古注曰校以木相贯穿总为阑校遮止禽兽而猎取
之也马牛闲厩为阑周官校人阑板以养马故命之为
阑也纳奴婢闲中而鬻卖之亦名为阑贾谊传卖僮纳
之闲中闲即阑也合数者而求其义则阑出阑入之理
皆昭昭矣后世财利所在官专其入则命之为𣙜𣙜者
水上独木之桥也言独专此水禁塞它路如一木桥然
卷三 第 6a 页 WYG0852-0089c.png
也夫以专取为𣙜则犯国禁而越出越入皆当为阑矣
  十数改用多画字
古书一为一二为二三为三盖以弋为母而一二三随
数附合以成其字特不知单书一画为一单书二画三
画为二为三起自何时今官府文书凡其记数皆取声
同而点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参肆之类本皆非数
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
耳本无义理可以与之相更也若夫十之用拾八之用
卷三 第 6b 页 WYG0852-0089d.png
捌九之用玖则全无附并也然亦有在疑似间者易之
参两天地左传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是尝以参
为三矣颜子不贰过士有贰宗国不堪贰为其与正为
副则贰之为二尚或可以傅会矣在颜师古时江充传
固已讹大台为太壹矣薛宣传本曰壹笑为乐而传本
乃作壹笑为壶矢则是此时一己为壹矣若元本不用
壹字则一字本止一画何缘转易为壶为矢也若曰唐
至明皇始尽以今文代去古文因尽归咎明皇则师古
卷三 第 7a 页 WYG0852-0090a.png
之时汉书传本何为已变大台以为太壹壹笑以为壶
矢耶又凡汉书一字皆以壹代则一变为壹久在明皇
之前矣然而古今经史凡书千百之字无有用阡陌之
阡公伯之伯者予故疑旧本不曾改少画以从多画也
然不能究其起自何时
  大衍虚一
正易新法之论大衍曰挂一之在四十九元不入用则
虽去之无欠也其意以为揲蓍之初此一既挂左指则
卷三 第 7b 页 WYG0852-0090b.png
自不预揲数(上/声)之数(去/声)矣及其四已定此一又归奇扐
则又不入七八九六之用故曰去之无欠也此盖以象
数言易于有爻之后而不知超象数以求易于未爻之
前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之生二是虚
一之能生天生地者也夫天地得此之生于太极也其
象在蓍则分一为二是其形容已然此之分二者从何
而来岂非从一握则四十九用皆藏一握之内及其分
一握以为两握则一已生二而一遂无见圣人于是即
卷三 第 8a 页 WYG0852-0090c.png
五十蓍中取其一蓍挂之左指者既不以揲又不循数
其意盖示四十九用之上此之一数处总无为而四十
九者各以七八九六听令而受数焉耳故此一虽虚而
天下之实莫不由之以出则安可知有用之用而不知
无用之用也故知此说不能求诸未爻之前也
  契丹于达鲁河钩鱼
燕北杂录载契丹兴宗重熙年间衣制仪卫打围射鹿
钩鱼等事于景祐五年十月撰进不书撰人姓名而著
卷三 第 8b 页 WYG0852-0090d.png
其所从闻曰思乡人武圭在辽十馀年以善歌𨽻帐下
故能习辽事详悉凡其所录皆圭语也达鲁河钩牛鱼
辽中盛礼意慕中国赏花钓鱼然非钓也钩也此之所
记于辽为道宗清宁四年其甲子则戊戌正月也达鲁
河东与海接岁正月方冻至四月而泮其钩是鱼也辽
主与其母皆设次冰上先使人于河上下十里间以毛
网截鱼令不得散逸又从而驱之使集辽帐其床前预
开冰窍四名为冰眼中眼透水旁三眼环之不透第斲
卷三 第 9a 页 WYG0852-0091a.png
减令薄而已薄者所以候鱼而透者将以施钩也鱼虽
水中之物若久闭于冰遇可出水之处亦必伸首吐气
故透水一眼必可以致鱼而薄不透水者将以伺视也
鱼之将至伺者以告辽主即遂于斲透眼中用绳钩掷
之无不中者既中遂纵绳令去久鱼倦即曳绳出之谓
之得头鱼头鱼既得遂相与出冰帐于别帐作乐上寿
  古用玉非纯玉
古礼用玉甚多而玉不乏或疑古玉多于后世是则然
卷三 第 9b 页 WYG0852-0091b.png
矣然而有说也说文玉部案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
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将玉石相半也然则瓒将
云者其质半玉半石而駹者五分其质而四分为玉一
分为石也然则古之礼玉惟天子所用通体是玉若其
间杂之以石则不用也自上公以降则駹瓒将之质虽
不免杂之以石亦入用也则其礼用虽多凡半珉半玉
亦入用也绍兴十三四年间或于会稽禹庙三清殿前
发地得瘗玉官寺初未之知人多分取及县官知而录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52-0091c.png
之止馀四物其一苍璧也色带青一边有土黯处稍变
为土黄色不知在瘗几年矣其二苍璋也极小略可三
五寸许正为半圭之形此三者盖真玉也又有一物体
圆如璧而旁出两角角末即是圭头在礼所谓两圭有
邸者也色似玉带白而体质甚软观者多用指瓜掐试
已成深穴细视正是寒长解石辈耳亦恐未可名之为
珉也其器见藏禹庙县尉典之前后官递相付授防换
窃也吴民可帅越大兴工浚镜湖得小玉璧以藏公帑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52-0091d.png
中迹此数物而考之以古则皆得诸禹庙其在土中者
必为薶玉以祭者也得之水中者则其沈祭之玉也古
用玉如此之多也
  蓍以七为数
诸家多言蓍以七为数至其何以用七则莫有言者意
谓七七四十九正蓍之用耳历考诸易自数总以及数
变皆无以七为祖者独有七为少阳固在四策之一然
此之七也进之不得为阳数之极退之不能为阳变之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52-0092a.png
祖则七在四策中特其列数之一耳安能总摄它数也
顾独于末流取四十九以配七七而谓蓍数之祖何所
本也
  鸿毛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曰翼乎如鸿毛之遇顺风鸿毛非
指其羽中之最大者言如鸿鹄得风而顺其羽翰既大
风又借便故以为贤臣遇主之喻也
  河豚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52-0092b.png
类篇鱼部引博雅云鯸□(盈之/反)鲀也背青腹白触物即
怒其肝杀人正今人名为河豚者也然则豚当为鲀
  禹冢
汉地理志会稽郡山阴县注云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
禹井今绍兴府城东十许里有告成观观有禹庙相传
禹墓在庙东之小山山下又有窆石或云禹葬所用然
绝无信传又其地自在山阴县治之东与古传在南者
方乡不应若绍兴府府治则又在今山阴县之西而其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52-0092c.png
正南大山即秦望山也秦始皇父子皆登此山以祭禹
矣南史记秦碑至今尚在读二世碑是也然则禹墓在
秦望山上山阴县南而不在告成观甚明
  背子中襌
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背子者状如单襦袷袄特其
裾加长直垂至足焉耳其实古之中襌也襌之字或为
单皆音单也古之法服朝服其内必有中单中单之制
正如今人背子而两腋有交带横束其上今世之慕古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52-0092d.png
者两腋各垂双带以准襌之带即本此也江充传衣纱
縠襌衣师古曰襌衣若今之朝服中襌也汉官仪曰虎
贲中郎将衣纱縠襌衣事物纪原曰汉高帝与项羽战
汗透中单且曰中单即今汗衫非也
  躧(音屣/)
地理志赵地倡优女子弹弦跕(它颊/反)躧游媚富贵注蹑
跟为跕挂指为蹑师古曰屣谓小履之无跟者也跕谓
轻蹑之也案今人夏月以生帛为屧其三面稍隆起惟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52-0093a.png
当脚跟处正低即师古所指也
  湘素杂记
靖康间闽人黄朝俊所作也辨正世传名物音义多有
归宿而时有阙疑者至释宋子京刈麦诗以四月而曰
为麦秋案北史苏绰传麦秋在野其名远矣是未尝读
月令也以此见博记之难
  宿州虹县
虹县今宿州属邑也今读如绛孔光传光为虹县长注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52-0093b.png
虹沛之县也音贡与今呼不同
  舞马
梁天监四年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献赤龙驹能伏拜
善舞周兴嗣为赋(本传六/十二)案此时已有舞马不待开元
间矣唐中宗景龙文馆记已有舞马亦非明皇刱教也
  浑姓
刘禹锡集(二十/八)送浑大夫赴丰州其诗曰凤衔新诏降
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然则浑姓侧声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52-0093c.png
  怪石
禹贡青州贡品有铅松怪石说者疑怪石之为玩物不
当责贡予曰非也其所谓怪非今世所玩如灵璧太湖
之石嵌空玲珑可为戏玩也质状色泽似石而非石故
以怪名也怪者异也说文瑀璅(音/缫)(音/于)𤫉(音/燮)诗之贻我
佩玖有苍璁衡以至系壁之琫充耳之琇与夫瑎之黑
也珊瑚之赤也碧鸡之碧也许氏以及汉儒皆尝枚列
其物而命之名曰此石之次玉者也此石之能比乎玉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52-0093d.png
者也以此之石而比璠玙璿瓘瑾瑜琳球则不能齐及
然能超出常石之上得与真玉为比岂非石类之卓然
秀异者乎则其命为之怪非抑之也所以高之也且古
之用玉比后世特多不止六器五瑞而已也刀剑衣佩
曰用之具皆用玉也用玉既多则所须必倍其势不得
不以似玉者充代足用也故玖璁琫琇固已明用美石
而夫駹瓒将之类则玉而杂石亦兼用之然则兼列怪
石以期足用事之必然者也则怪石之贡以用而不以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52-0094a.png
玩亦已明矣
  荇(婕妤/)
诗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许氏曰菨馀也左右者后妃左
右所谓淑女也言左右淑女如河洲之有菨馀也予于
是疑汉之婕妤取此义以名也字或加女则为婕妤或
加人则为倢伃皆本诗之荇菜而增偏旁也汉世名所
采良家女为采名或亦本此矣
  富贵昌宜侯王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52-0094b.png
淳熙乙巳予以大飨恩封新安郡侯时寺丞(佐/)善小篆
予问何人能刻铜当呼之使刻时因引予入一书室四
壁尽是古器皆有款识其中一盆铸写特精而格制差
浅四旁皆隐起水波中有两鱼其间不为水纹处有篆
文六字曰富贵昌宜侯王予时大病更生乐见昌宜二
字意益欣然不暇究其为何种制度也丁未三月二十
八日在建宁阅唐会要见上元间高宗即洛北营建阴
殿韦洪机掘地得古铜器如盆而浅中有蹙起双鲤之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52-0094c.png
状鱼间有四篆字曰长宜子孙以较时公所藏则盆与
样制皆与之合其中字语则随人意向故两语不同耳
然则此制唐已前既有之矣
  桔槔水车
水车古无见庄子曰汉阴丈人凿隧而入井抱瓮而灌
则直提瓮汲井汲满即出而灌之未有机巧也子贡于
是语以桔槔之制其说曰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沃
汤案此意制是就有水处立木其上交午如十字一头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52-0094d.png
系瓮一头虚垂汲者制其低昂故其挈水若抽数如沃
汤也沃汤者汤之沸腾而涌起者也此其为械比之抱
瓮则事半而功加倍矣然而自此时至汉皆未有今世
捲水之车也不独未有捲水之车也虽水䃺水碓亦无
载焉故知智未及知也魏略曰马钧居京都有地可为
园患无水以灌乃作翻车令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出
更入其巧百倍于常此方是今之水车也矣(出魏略载/在御览八)
(百十/四)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52-0095a.png
  东堂桂
晋郤诜试东堂得第自言犹桂林一枝东堂者晋宫之
正殿也山谦丹阳记曰前殿正殿也东西堂魏制也在
周为小寝也(御览三百/七十五)
  含章梅妆
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梅花飘著其额因模仿之以为妆
样山谦之丹阳记曰皇后正殿曰显阳东曰含章西曰
徽音皆洛阳宫旧名也名起后汉(御览三百/七十五)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52-0095b.png
  太守黄堂
郡国志曰鸡坡之侧即春申君之子假居之地也后有
守居之以数失火故涂以雄黄遂名黄堂(御览/堂门)
  赤米
国语曰越大夫种谋曰今吴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
米注曰米之恶者也(御览三/十五)案赤米今有之俗称红霞
米田之高卬者乃以种之以其早熟且耐旱也然则越
时已有此米矣南史任昉传昉解新安太守去惟载桃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52-0095c.png
花米即赤米是也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52-0095d.png
 
 
 
 
 
 
 
 演繁露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