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 第 1a 页 WYG1378-03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编卷五十二
明 唐顺之 编
帝王世次图序
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可谓显人矣而后世犹失
其传者岂非以其远也哉是故君子之学不穷远以为
能而阙其不知慎所传以惑世也方孔子时周衰学废
先王之道不明而异端之说并起孔子患之乃修正诗
卷五十二 第 1b 页 WYG1378-0325b.png
书史记以止纷乱之说而欲其传之信也故略其远而
详其近于书断自唐虞以来著其大事可以为世法者
而已至于三皇五帝君臣世次皆未尝道者以其世远
而慎所不知也孔子既没异端之说复兴周室亦益衰
乱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先王之道中绝汉兴久之诗书
稍出而不完当王道中绝之际奇书异说方充斥而盛
行其言往往反自托于孔子之徒以取信于时学者既
不备见诗书之详而习传盛行之异说世无圣人以为
卷五十二 第 2a 页 WYG1378-0326a.png
质而不自知其取舍真伪至有博学好奇之士务多闻
以为胜者于是尽集诸说而论次初无所择而惟恐遗
之也如司马迁之史记是矣以孔子之学上述前世止
于尧舜著其大略而不道其前迁远出孔子之后而乃
上述黄帝以来又详悉其世次其不量力而务胜宜其
失之多也迁所作本纪出于大戴礼世本诸书今依其
说图而考之尧舜夏商周皆同出于黄帝尧之崩也下
传其四世孙舜舜之崩也复上传其四世祖禹而舜禹
卷五十二 第 2b 页 WYG1378-0326b.png
皆寿百岁稷契于高辛为子乃同父异母之兄弟今以
其世次而下之汤与王季同世汤下传十六世而为纣
王季下传一世而为文王二世而为武王是文王以十
五世祖臣事十五世孙纣而武王以十四世祖伐十四
世孙而代之王何其缪哉呜呼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百
王之取法也其盛德大业见于行事而后世所欲知者
孔子皆已论著之矣其久远难明之事后世不必知不
知不害为君子者孔子皆不道也夫孔子所以为圣人
卷五十二 第 3a 页 WYG1378-0326c.png
者其智知所取舍皆如此
后序
余既略论帝王世次而见本纪之失犹谓文武与纣相
去十五六世其缪较然不疑而尧舜禹之世相去不远
尚冀其理有可通乃复以尚书孟子孔安国皇甫谧诸
书参考其寿数长短而尤乖戾不能合也据书及诸说
云尧寿一百一十六岁舜寿一百一十二岁禹寿百岁
尧年十六即位在位七十年年八十六始得舜而试之
卷五十二 第 3b 页 WYG1378-0326d.png
二年乃使摄政时舜年三十居试摄通三十年而尧崩
舜服尧丧三年毕乃即位在位五十年而崩方舜在位
三十三年命禹摄政凡十七年而舜崩禹服舜丧三年
毕乃即位在位十年而崩由是言之当尧得舜之时尧
年八十六舜年三十以此推而上之是尧年五十七已
见四世之玄孙生一岁矣舜居试摄及在位通八十二
年而禹寿百岁以禹百年之间推而上之禹即位及居
舜丧通十二年又在舜朝八十二年通九十五年则当
卷五十二 第 4a 页 WYG1378-0327a.png
舜摄试之初年禹才六岁是舜为玄孙年三十时见四
世之高祖方生六岁矣至于舜娶尧二女据图为曾祖
姑虽古远世异与今容有不同然人伦之理乃万世之
常道必不错乱颠倒之如此然则诸家世次寿数长短
之说圣经之所不著者皆不足信也决矣
太祖皇帝总叙
盖唐之敝自天宝以后纪纲寖坏不能自振以至于失
天下五代兴起五十馀年之间更八姓十有四君危亡
卷五十二 第 4b 页 WYG1378-0327b.png
之变数矣其尤甚也契丹遂入中国擅立名号当是时
天地五行人事之理反易缪乱其所仅存者无几耳太
祖为天下所戴践尊位以生民为任故劝农桑薄赋敛
缓刑罚除旧政之不便民者诏令勉覈相属推其心无
一日不在百姓也知方镇之病民也故设通判之员使
敛以绳墨忧吏之不良也故数使在位举其所知患吏
或受赇或不奉法也故罪至死徙一无所贷原其意盖
以谓遭世大衰不如是吏不知禁不能救民于焚溺之
卷五十二 第 5a 页 WYG1378-0327c.png
中也征伐既下诸国必先已逋欠涤烦苛赒乏绝雪冤
滞惠农民拔人材申命郡邑反覆不倦或遇水旱辄蔬
食请祷欲移灾于已其于群臣有恩旧有劳能待之各
尽其分以位贵之以财富之有男使尚主有女使嫁宗
室其予人之周也如此即材可用虽雠不废不可用虽
光显矣不处以势其有罪多纵贷之或赐之使自愧及
至坚明约束以整齐天下者亦使之不能踰也强僣之
国皆接以恩礼商贾往来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乃为
卷五十二 第 5b 页 WYG1378-0327d.png
之置市边邑使两利有所乏少常振助之征伐所加必
其罪暴者师出未尝不以义也其君长已降及就俘执
道路劳问迎致使者相望既至罪不数辱之优假秩禄
及其宗亲吏属赐以田宅使子孙世守拥护保全皆得
以寿考终自晋既覆灭契丹寖大中国惴畏不敢当太
祖拔用材武护西北边宠以非常之恩任属专听信明
常遣戍卒戒之曰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有讼进者谓
曰进军政严此必犯进法送进使杀之关市租赋诸将
卷五十二 第 6a 页 WYG1378-0328a.png
得恣用不问出入以其故士附斗者尽力谍者尽情边
臣可诿者皆十馀年不易其任然位不过巡检使众不
过三五千人盖任专则势便位不极则士励兵少则用
约御将亦多术矣总其所长能兼用之故能省费息民
振新集之众屈凭陵之敌也盖太祖笃于孝友有天下
之行聪明智勇有天下之材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包
含遍覆有天下之量守之以勤俭恭慎虚心纳谏鉴于
越蜀以奢侈为戒思天下之重不复游畋封拜诸子务
卷五十二 第 6b 页 WYG1378-0328b.png
自约损不尽循故典收纳学士大夫用之不求其备或
守难进之节亦不夺也晚喜读书劝诸将以学曰欲使
之知治道也兼覆夷夏从容以德江南平览捷书而泣
曰师征不义而顾令吾民死兵彼何负哉秦州已入尚
波于之地却而不受钱俶来朝复归之越契丹愿听盟
约逡巡退抑不自矜伐天下大势连数十城之镇割其
故地以小其力易动难畜之兵敛置怀服以消其难至
于举贤良崇孝悌缀礼乐明考课虽宇内初辑然庶政
卷五十二 第 7a 页 WYG1378-0328c.png
大体弥纶备具遗文故事施于后世皆可为法民于是
时从死更生室家相保士农工贾各还其职鸟兽草木
亦莫不遂前世旧臣备将相处腹心爪牙之任者一旦
回心奉令北向如素委质天下广都通邑兼地千里德
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
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粤蜀吴楚瓯闽之君
分天下为八九曰帝与王传子若孙更数十岁者编名
属籍并聚阙下四海之内混齐为一海东之国高丽极
卷五十二 第 7b 页 WYG1378-0328d.png
南交趾西戎吐蕃回纥北敌契丹皆请吏奉贡天地所
养通途之属莫不内附当是时更立天下与民为始天
地五行人事之理乱而复正盖太祖之于受命非如前
世之君图众以智图柄以力其处心积虑非一夕一日
在于取天下也其在天者历数在人者群臣万民三军
之士不归周归太祖未有知其所以然者所谓天也及
其传天下也舍子属弟是则太祖之受天下与舜受之
尧禹受之舜其揆一也其传天下与尧传之舜舜传之
卷五十二 第 8a 页 WYG1378-0329a.png
禹其揆一也受天下及传天下视天与人而已非其心
未尝有天下岂能如是哉世以为太祖不世出之主与
汉高祖同盖太祖为人有大度意豁如也知人善任使
与汉高祖同固然也太祖承自天宝以后更五代二百
馀年极敝之天下汉祖承全盛之秦二世之末天下始
乱所因之势既殊太祖开建帝业作则垂宪后常可行
汉祖粗定海内而已不及一太祖立折杖法脱民榜笞
死祸定著常刑一本宽大汉祖虽约法三章然肉刑三
卷五十二 第 8b 页 WYG1378-0329b.png
族之诛至孝文始去不及二太祖功臣皆故等夷及位
定上下相安始终一意汉祖疑间诸将夷灭其家不及
三太祖削大弱强藩臣遵职汉祖封国过制反者更起
累世乃定不及四太祖征伐必克汉祖数战辄北不及
五太祖文武自出群臣莫及汉祖非得三杰之助不得
无失不及六开宝之初南海先下赵佗分越而帝汉祖
不能禁不及七太祖不用兵革契丹自附汉祖折厄白
登身仅免祸不及八太祖后宫二百问愿归者复去四
卷五十二 第 9a 页 WYG1378-0329c.png
之一汉祖溷于祍席女祸及宗不及九太祖明于大计
以属天下汉祖择嗣不审几坠厥世不及十也汉祖所
不能及其大者如此是自三代以来拨乱之主未有及
太祖也三代盛矣然禹之孙太康失国汤之孙太甲放
废文武之后世三四传昭王不返于楚繇汉以下变故
之密盖不可胜道也太祖经始大基流风馀泽所被者
远五圣遵业至今百有二十馀年上下和乐无变容动
色之虑接于耳目治安久长自三代以来所未有也维
卷五十二 第 9b 页 WYG1378-0329d.png
太祖创始传后比迹尧舜纲理天下轶于汉祖太平之
业施于无穷三代所不及成功盛德其至矣哉盖唐天
宝十四年天下户八百九十一万太祖元年户九十六
万末年天下既定户三百九万今上元丰二年户一千
三百九十一万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
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仁宗御集序
在昔君臣圣贤自相戒敕都俞吁咈于朝廷之上而天
卷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1378-0330a.png
下治者二帝之言语也号令征伐丁宁约束而其辞彬
彬笃厚纯雅者三代之文章也尧舜夏商周之盛邈乎
远出千载之上而昭然著见百世之下者以其书存焉
此典谟训诰之文所以为历代之宝也惟我仁考神文
圣武明孝皇帝之作二帝之言语而三代之文章也是
宜刋之六经而不朽示之万世而取法矧余小子获承
统业其所以继大而显扬之者方思勉焉其敢失坠乃
诏尚书刑部郎中知制诰邵必右谏议大夫天章阁待
卷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1378-0330b.png
制吕公著悉发宝文之旧藏而类次之以为百卷而必
公著勉朕以叙述之曰是不可阙也予惟圣考在位四
十有二载承三圣之鸿业享百年之盛隆而不敢暇逸
慎重祭祀以事天而飨亲齐庄洁精必以诚信故亲郊
而见上帝者九恭谢于天地大享于明堂者皆再耕于
籍田祫于太庙者皆一而不为劳苦夫游娱射猎前世
贤王明主之所不能免者则皆非所欲岁时临幸燕饫
臣下必问祖宗之故常阒然非时不闻舆马之音后苑
卷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1378-0330c.png
岁春一赏亦故事也中废者二十馀年而时畋于近郊
曲宴于便坐者廑才一二而已故叙禋祀享升歌乐章
藏于有司荐于郊庙者多矣而登临游赏之适割鲜献
获之乐前世之所誇者未始一及焉至于万几之暇泊
然凝神不见所好惟躬阅宝训陈经迩英究钟律之本
元训师兵之武略披图以鉴古铭物以自戒其从事于
清闲宴息之馀者不过此类呜呼大禹之勤俭也夫惟
一人劳于上则天下安其逸约于已则天下享其丰此
卷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1378-0330d.png
禹之所以圣勤俭之功也惟我圣考之在位也泽被生
民恩加内外宽刑罚息兵革容纳谏诤信任贤材措民
逸于治安跻俗丰于富庶使海内蒙德受赐涵濡鼓舞
而不知所以然者由勤与俭久而驯致之也是以功成
业茂立庙建号为宋仁宗噫仁之为言尧舜之盛德而
甚美之称也固已巍乎与天地而亡极矣永惟圣作刻
之玉版藏之金匮以耀后嗣而垂无穷庶俾知我圣考
仁宗之所以为仁者自勤俭始呜呼亦惟予小子是训
卷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1378-0331a.png
古史序
古之帝王皆圣人也其道以无为为宗万物莫能婴之
其于为善如水之必寒如火之必热其于不为不善如
驺虞之不杀如窃脂之不榖不学而成不勉而得其积
之中者有馀故其推之以治天下者有不可得而知也
孔氏之遗书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自三代之衰圣人不作世不知本而驰骋于喜
怒哀乐之馀故其发于事业日以鄙陋不足以晞圣人
卷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1378-0331b.png
之万一虽春秋之际王泽未竭士生其间习于礼义而
审于利病如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流皆不足以知之
至于孔子其知之者至矣而未尝言孟子知其一二时
以告人而天下亦莫能信也陵迟及于秦汉士益以功
利为急言圣人者皆以其所知臆之儒者流于度数而
知者溺于权利皆不知其非也太史公始易编年之法
为本纪世家列传记五帝三王以来后世莫能易之然
其为人浅近而不学疏略而轻信汉景武之间尚书古
卷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1378-0331c.png
文诗毛氏春秋左氏皆不列于学官世能读之者少故
其记尧舜三代之事皆不得圣人之意战国之际诸子
辨士各自著书或增损古事以自信一时之说迁一切
信之甚者或采世俗相传之语以易古文旧说及秦焚
书战国之史不传于民间秦恶其议己也焚之略尽幸
而野史一二存者迁亦未暇详也故其记战国有数年
不书一事者余窃悲之故因迁之旧上观诗书下考春
秋及秦汉杂录始伏羲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
卷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1378-0331d.png
六世家三十七列传谓之古史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
示来世至于得失成败之际亦备论其故呜呼由数千
岁之后言数千岁之前其详不可得矣幸其犹有存者
而或又失之此古史之所为作也
张中丞传后序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
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远
卷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1378-0332a.png
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
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
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
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
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
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
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
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
卷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1378-0332b.png
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而
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谓远之贤而为
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
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
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
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
它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
卷五十二 第 15a 页 WYG1378-0332c.png
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它处何益及其无救而
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馀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
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
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
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彊兵坐而观
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
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
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
卷五十二 第 15b 页 WYG1378-0332d.png
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
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彊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
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独欲食义不忍虽食且不
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
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
卷五十二 第 16a 页 WYG1378-0333a.png
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
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
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
屈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馀矣以巡
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
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馀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
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
卷五十二 第 16b 页 WYG1378-0333b.png
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
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它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
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
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
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
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縳巡等数
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
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
卷五十二 第 17a 页 WYG1378-0333c.png
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
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
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
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删正黄庭经序
无仙子者不知为何人也无姓名无爵里世莫得而名
之其自号为无仙子者以警世人之学仙者也其为言
曰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其道而不得其道不
卷五十二 第 17b 页 WYG1378-0333d.png
知无仙而妄学仙此我之所哀也道者自然之道也生
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不自
戕贼夭阏而尽其天年此自古圣智之所同也禹走天
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而寿百年颜子萧然
卧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
乐矣而年不及三十斯二人者皆古之仁人也劳其形
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盖命有长短禀之于天非人力
之所能为也惟不自戕贼而各尽其天年则二人之所
卷五十二 第 18a 页 WYG1378-0334a.png
同也此所谓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后世贪生之徒
为养生之术者无所不至至茹草木服金石吸日月之
精光又有以谓此外物不足恃而反求诸内者于是息
虑绝欲鍊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其术虽本
于贪生及其至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犹愈于肆欲
称情以害其生者是谓养内之术故上智任之自然其
次养内以却疾最下妄意而贪生世传黄庭经者魏晋
间道士养生之书也其说专于养内多奇怪故其传之
卷五十二 第 18b 页 WYG1378-0334b.png
久则易为讹舛今家家异本莫可考正无仙子既甚好
古家多集录古书文字以为玩好之娱有黄庭经石本
者乃永和十三年晋人所书其文颇简以较今世俗所
传者独为有理疑得其真于是喟然叹曰吾欲晓世以
无仙而止人之学者吾力顾未能也吾视世人执奇怪
讹舛之书欲求生而反害其生者可不哀哉矧以我玩
好之馀拯世人之谬惑何惜而不为乃为删正诸家之
异一以永和石本为定其难晓之言略为注解庶几不
卷五十二 第 19a 页 WYG1378-0334c.png
为讹谬之说惑世以害生是亦不为无益若大雅君子
则岂取于此
孙子后序
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孙
子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注者尤多武之书本
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凡
人之用智有短长其施设各异故或胶其说于偏见然
无出所谓三家者三家之注皞最后其说时时攻牧之
卷五十二 第 19b 页 WYG1378-0334d.png
短牧亦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者其学能道春秋
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然前世言善用兵称曹公曹公尝
与董吕诸袁角其力而胜之遂与吴蜀分汉而王传言
魏之诸将出兵千里每坐计胜败授其成算诸将用之
十不失一一有违者兵辄败北故魏世用兵悉以新书
从事其精于兵也如此牧谓曹公于注孙子尤略盖借
其所得自为一书是曹公悉得武之术也然武尝以其
书干吴王阖闾阖闾用之西破楚北服齐晋而霸诸侯
卷五十二 第 20a 页 WYG1378-0335a.png
夫使武自用其书止于彊伯及曹公用之然亦终不能
灭吴蜀岂武之术尽于此乎抑用之不极其能也后之
学者徒见其书又各牵于己见是以注者虽多而少当
独吾友圣俞不然尝评武之书曰此战国相倾之说也
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武不及也然亦爱其文
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料敌制胜亦皆有法其言甚有
次序而注者汨之或失其意乃自为注凡胶于偏见者
皆抉去传以已意而发之然后武之说不汨而明吾知
卷五十二 第 20b 页 WYG1378-0335b.png
此书当与三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俞
多焉圣俞为人谨质温恭衣冠进趋眇然儒者也后世
之视其书者与太史公疑张子房为壮夫何异
古今家诫序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
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
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
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
卷五十二 第 21a 页 WYG1378-0335c.png
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
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
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彊也君之于臣也为
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
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
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
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
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
卷五十二 第 21b 页 WYG1378-0335d.png
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
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
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
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
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
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
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
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
卷五十二 第 22a 页 WYG1378-0336a.png
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
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
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列女传目录序
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事具汉书向列传而隋书及
崇文总目皆称向列女传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颂义考
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
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盖
卷五十二 第 22b 页 WYG1378-0336b.png
向旧书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为
篇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隋
以颂义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义之文盖向
之自叙又艺文志有向列女传颂图明非歆作也自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唐志录列女传凡十六家至
大家注十五篇者亦无录然其书今在则古书之或有
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亦可惜哉今校雠其八
篇及十五篇者已定可缮写初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
卷五十二 第 23a 页 WYG1378-0336c.png
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
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致兴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
作之大意也其言大任之娠文王也目不视恶色耳不
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又以谓古之人胎教者皆如此夫
能正其视听言动者此大人之事而有道者之所畏也
顾令天下之女子能之何其盛也以臣所闻盖为之师
傅保姆之助诗书图史之戒珩璜琚瑀之节威仪动作
之度其教之者虽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
卷五十二 第 23b 页 WYG1378-0336d.png
也故家人之义归于反身二南之业本于文王夫岂自
外至哉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其所
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
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其推而及远则商辛
之昏俗江汉之小国兔罝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
此所谓身修故家国天下治者也后世自学问之士多
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
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恕顾利冒耻而不
卷五十二 第 24a 页 WYG1378-0337a.png
知反已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
妻子信哉如此人者非素处显也然去二南之风亦已
远矣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向之所述劝戒之意可谓
笃矣然向号博极群书而此传称诗芣苢柏舟大车之
类与今序诗者之说尤乖异盖不可考至于式微之一
篇又以谓二人之作岂其所取者博故不能无失欤其
曰象计谋杀舜及舜所以自脱者颇合于孟子然此传
或有之而孟子所不道者盖亦不足道也凡后世诸儒
卷五十二 第 24b 页 WYG1378-0337b.png
之言经传者固多如此览者采其有补而择其是非可
也故为之序论以发其端云
礼阁新仪目录序
礼阁新仪三十篇韦公肃撰记开元以后至元和之变
礼史馆秘阁及臣书皆三十篇集贤院书二十篇以参
相校雠史馆秘阁及臣书多复重其篇少者八集贤院
书独具然臣书有目录一篇以考其次序盖此书本三
十篇则集贤院书虽具然其篇次亦乱既正其脱缪因
卷五十二 第 25a 页 WYG1378-0337c.png
定著从目录而礼阁新仪三十篇复完夫礼者其本在
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间使人之言动
视听一于礼则安有放其邪心而穷于外物哉不放其
邪心不穷于外物则祸乱可息而财用可充其立意微
其为法远矣故设其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
有事者皆人之起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所谓其用在
乎言动视听之间者也然而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
习亦异则法制度数其久而不能无敝者势固然也故
卷五十二 第 25b 页 WYG1378-0337d.png
为礼者其始莫不宜于当世而其后多失而难遵亦其
理然也失则必改制以求其当故羲农以来至于三代
礼未尝同也后世去三代盖千有馀岁其所遭之变所
习之便不同固已远矣而议者不原圣人制作之方乃
谓设其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而为其
起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者当一一以追先王之迹然
后礼可得而兴也至其说之不可求其制之不可考或
不宜于人不合于用则宁至于漠然而不敢为使人言
卷五十二 第 26a 页 WYG1378-0338a.png
动视听之间荡然莫之为节至患夫为罪者之不止则
繁于为法以禦之故法至于不胜其繁而犯者亦至于
不胜其众岂不惑哉盖上世圣人有为耒耜者或不为
宫室为舟车者或不为棺椁岂其智不足为哉以谓人
之所未病者不必改也至于后圣有为宫室者不以土
处为不可变也为棺椁者不以葛沟为不可易也岂好
为相反哉以谓人之所既病者不可因也又至于后圣
则有设两观而更采椽之质攻文梓而易瓦棺之素岂
卷五十二 第 26b 页 WYG1378-0338b.png
不能从俭哉以谓人情之所好者能为之节而不能变
也由是观之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习亦异则亦屡
变其法以宜之何必一一以追先王之迹哉其要在于
养民之性防民之欲者本末先后能合乎先王之意而
已此制作之方也故元樽之尚而薄酒之用太羹之先
而庶羞之饱一以为贵本一以为亲用则知有圣人作
而为后世之礼者必贵俎豆而今之器用不废也先弁
冕而今之衣服不禁也其推之皆然然后其所改易更
卷五十二 第 27a 页 WYG1378-0338c.png
革不至乎拂天下之势骇天下之情而固已合乎先王
之意矣是以羲农以来至于三代礼未尝同而制作之
如此者亦未尝异也后世不推其如此而或至于不敢
为或为之者特出于其势之不得已故苟简而不能备
希阔而不常行又不过用之于上而未有加之于民者
也故其礼本在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
间者历千馀岁民未尝得接于其耳目况于服习而安
之者乎至其陷于罪戾则繁于为法以禦之其亦不仁
卷五十二 第 27b 页 WYG1378-0338d.png
也哉此书所纪虽其事已浅然凡世之记礼者亦皆有
所本而一时之得失具焉昔孔子于告朔爱其礼之存
况著于一代之典籍哉故其书不得不贵因为之定著
以俟夫论礼者考而择焉
内制集序
昔钱思公尝以谓朝廷之官虽宰相之重皆可杂以他
才处之惟翰林学士非文章不可思公自言为此语颇
取怒于达官然亦自负以为至论今学士所作文书多
卷五十二 第 28a 页 WYG1378-0339a.png
矣至于青词斋文必用老子浮图之说祈禳秘祝往往
近于家人里巷之事而制诏诰取便于宣读常拘以世俗
所谓四六之文其类多如此然则果可谓之文章者欤
予在翰林六年中间进拜二三大臣皆适不当直而天
下无事四方和好兵革不用凡朝廷之文所以指麾号
令训戒约束自非因事无以发明矧予中年早衰意思
零落以非工之作又无所遇以发焉其屑屑应用拘牵
常格卑弱不振宜可羞也然今文士尤以翰林为荣选
卷五十二 第 28b 页 WYG1378-0339b.png
予既罢职院吏取予直草以日次之得四百馀篇因不
忍弃况其上自朝廷内及宫禁下暨四方海外事无不
载而时政记日历与起居郎舍人有所略而不记未必
不有取于斯焉呜呼予且老矣方买田淮颍之间若夫
凉竹簟之暑风曝茅檐之冬日睡馀支枕念昔平生仕
宦出处顾瞻玉堂如在天上因览遗藁见其所载职官
名氏以较其人盛衰先后孰在孰亡足以知荣宠为虚
名而资笑谈之一噱也亦因以誇于田夫野老而已
卷五十二 第 29a 页 WYG1378-0339c.png
外制集序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不能朝上既更用大臣锐
意天下事始用谏官御史疏追还夏竦制书既而召韩
琦范仲淹于陜西叉除富弼枢密副使弼仲淹琦皆惶
恐顿首辞让至五六不已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
方且入求对以辞不得见遣中贵人趋送閤门使即受
命呜呼观琦等之所以让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谓圣
贤相遭万世一遇而君臣之际何其盛也于是时天下
卷五十二 第 29b 页 WYG1378-0339d.png
之士孰不愿为材邪顾予何人亦与其选夏四月召自
滑台入谏院冬十二月拜右正言知制诰是时夏人虽
数请命而西师尚未解严京东累岁盗贼最后王伦暴
起沂州转劫江淮之间而张海郭貌山等亦起商邓以
惊京西州县之吏多不称职而民弊矣天子方慨然劝
农桑兴学校破去前例以不次用人哀民之困而欲除
其蠹吏知磨勘法久之弊而思别材不肖以进贤能患
百职之不修而申行赏罚之信盖欲修法度矣予时虽
卷五十二 第 30a 页 WYG1378-0340a.png
掌诰命犹在谏职常得奏事殿中从容尽闻天子所以
更张庶事忧闵元元而劳心求治之意退得载于制书
以讽晓训敕在位者然予方与修祖宗故事又修起居
注又修编敕日与同舍论议治文书所省不一而除目
所下率不一二时已迫丞相出故不得专一思虑工文
字以尽导天子难谕之意而复诰命于三代之文嗟夫
学者文章见用于世鲜矣况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
致治之盛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犹恐不称而况不能专
卷五十二 第 30b 页 WYG1378-0340b.png
一其职此予所以常遗恨于斯文也明年秋予出为河
北转运使又明年春权知成德军事事少间发向所作
制草而阅之虽不能尽载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
一二足以章示后世盖王者之训在焉岂以予文之鄙
而废也于是录之为三卷予自直阁下儤直八十始满
不数日奉使河东还即以来河北故其所作才一百五
十馀篇云
田表圣奏议序
卷五十二 第 31a 页 WYG1378-0340c.png
故谏议大夫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呜呼田公古
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
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
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
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忧治
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
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
之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谊之
卷五十二 第 31b 页 WYG1378-0340d.png
言曰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
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
遇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
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常建言使诸侯
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
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
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
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卷五十二 第 32a 页 WYG1378-0341a.png
范贯之奏议后序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
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余序之盖自至和以后十馀
年间公尝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
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
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
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馀上事有阴争独陈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尝虚心采纳为之变
卷五十二 第 32b 页 WYG1378-0341b.png
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
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
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净休养元元至于是非予夺
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
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
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
不果行至于奇袤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
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缺失群臣奉法遵职
卷五十二 第 33a 页 WYG1378-0341c.png
海内乂安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
如天至于享国四十馀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已
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世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
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
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
也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
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
大官而公独早卒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
卷五十二 第 33b 页 WYG1378-0341d.png
今资政殿学士赵公抃为公之墓志云
徐干中论目录序
臣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干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
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干中论复三年丧篇而
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干著中论二十馀
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干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
干字伟长北海人生于汉魏之间魏文帝称干怀文抱
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而先贤行状亦称干笃行体
卷五十二 第 34a 页 WYG1378-0342a.png
道不耽世荣魏太祖特旌命之辞疾不就后以为上艾
长又以疾不行盖汉承周衰及秦灭学之馀百氏杂家
与圣人之道并传学者罕能独观于道德之要而不牵
于俗儒之说至于治心养性去就语默之际能不悖于
理者固希矣况至于魏之浊世哉干独能考六艺推仲
尼孟轲之旨述而论之求其辞时若有小失者要其归
不合于道者少矣其所得于内者文能信而充之逡巡
浊世有去就显晦之大节臣始读其书察其意而贤之
卷五十二 第 34b 页 WYG1378-0342b.png
因其书以求其为人又知其行之可贤也惜其有补于
世而识之者少盖迹其言行之所至而以世俗好恶观
之彼恶足以知其意哉顾臣之力岂足以重其书使学
者尊而信之因校其脱谬而序其大略盖所以致臣之
意焉
文编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