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377-03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编卷十七
明 唐顺之 编
论军中选将劄子
臣伏见国家自西鄙用兵累经败失京师劲卒多在征
行禁卫诸军全然寡少又无将帅以备爪牙方今为国
计者但务外忧夷狄专意边陲殊不思根本内虚朝廷
势弱万一有事无以枝梧今军帅暗懦非其人禁兵骄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377-0372b.png
惰不可用此朝廷自以为患不待臣言而可知也臣亦
历考前世有国之君多于无事之际恃安忘危备患不
谨使祸起仓卒而至败亡者有矣然未有于用兵之时
而反忘武备如今日者兵法曰将者民之司命国家安
危之主也今外以李昭亮王克基辈当契丹内以曹琮
李用和等卫天子如当今之事势而以民之司命国之
安危系此数人安得不取笑四夷遭其轻侮臣谓去岁
北敌忽兴干戈今年元昊妄有请求若使朝廷有一二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377-0373a.png
人中材之将叩头效死奋身请战誓雪君耻少增国威
则敌国未敢侵陵朝廷未至屈辱柰何自中及外都无
一人既无可恃以力争遂至甘心于自弱夫天下至广
遂无一人者非真无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臣伏思
自用兵以来朝廷求将之法不过命近臣举朝士换武
官及选试班行方略等人而已近臣所举不过俗吏材
干之士班行所选乃是弓马一夫之勇至于方略之人
尤为乖滥试中者仅堪借职县尉参军齐挽而已于此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377-0373b.png
求将而欲捍当今之患此所以困天下而败于敌人者
也臣不知朝廷以此数事为求将之术果是乎果非乎
以为是则所得何人知其非则盍思改革又不知朝廷
以将为易得乎为难得乎为易得则数岁未见一人知
其难得则当多方用意早思求择俟其临患何可得乎
伏望陛下特诏两府大臣别议求将之法尽去循常之
格以求非常之人苟非不次以用人难弭当今之大患
臣亦尝有愚见久欲条陈若必讲求庶可参用臣伏见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377-0373c.png
唐及五代至乎国朝征伐四方立功行阵其间名将多
出军卒只如西鄙用兵以来武将稍可称者往往出于
军中臣故谓只于军中自可求将试略言求将之法谨
条如左
凡求将之法先取近下禁军至厢军中年少有力
者不拘等级因其伎同者每百人团为一队而教
之较其伎精而最勇者百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
之以为队将此一人伎勇实能服其百人矣以为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377-0373d.png
百人之将可也合十队将而又教之较其伎精而
最勇者十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为裨将此
一人之伎勇实能服其千人矣以为千人之将可
也合十裨将而又教之夫伎勇出千人之上而难
为胜矣则当择其有识见知变通者十人之中必
有一人矣得之以为大将此一人之伎勇乃万人
之选而又粗知变通因择智谋之士以辅之以为
万人之将可也幸而有伎勇不足而材识出乎万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377-0374a.png
人之外者此不世之奇将非常格之所求也臣所
谓只于军中自可求将者此也诚能如此得五七
万兵随而又得万人之将五七人下至千人百人
之将皆自足然后别立军名而为阶级之制每万
人为一军以备宿卫有事则行师出征无事则坐
威天下比夫以丰衣厚禄养骄惰无用之卒而递
迁次补至于校帅皆是凡愚暗懦之人得失相万
矣若臣之说果可施行俟成一军则代旧禁兵万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377-0374b.png
人散出之使就食于外新置之兵便制其始稍增
旧给不使太优常役其力不令骄惰比及新兵成
立旧兵出尽则京师减冗费得精兵此之为利又
远矣
右臣所陈只是选勇将训卫兵之一法耳如捍边破贼
奇才异略之人不可谓无伏乞早赐留意精求谨具奏
闻伏候敕旨
论边将隐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劄子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377-0374c.png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四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苏
轼劄子奏臣近以目昏臂痛坚乞一郡盖亦自知受性
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伏蒙圣慈降诏不许两遣使
者存问慰安天恩深厚沦入骨髓臣谓此恩当以死报
不当更计身之安危故复起就职而职事清閒木知死
所每因进读之间事有切于今日者辄复尽言庶补万
一昨日所读宝训有云淳化二年上谓侍臣诸州牧监
马多瘦死盖养饲失时枉致病毙近令取十数槽寘殿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377-0374d.png
庭下视其刍秣教之养疗庶革此弊臣因进言马所以
病盖将吏不职致圉人盗减刍粟且不恤其饥饱劳逸
故也马不能言无由申诉故太宗至仁深哀怜之寘之
殿庭亲加督视民之于马轻重不同若官吏不得其人
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无异于马马之饥瘦劳
苦则有毙踣奔逸之忧民之困穷无聊则有沟壑盗贼
之患然而四海之众非如养马可以寘之殿庭惟当广
任忠贤以为耳目若忠贤疏远谄佞在傍则民之疾苦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377-0375a.png
无由上达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已屠三州杀李由而二
世不知陈后主时隋兵已渡江而后主不知此皆昏主
不足道如唐明皇亲致太平可谓明主而张九龄死李
林甫杨国忠用事鲜于仲通以二十万人没于云南不
奏一人反更告捷明皇不问以至上下相蒙禄山之乱
兵已过河而明皇不知也今朝廷虽无此事然臣闻去
岁夏贼犯镇戎所杀掠不可胜数或云至万馀人而边
将乃奏云野无所掠其后朝廷访闻委提刑司体量而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377-0375b.png
提刑孙路止奏十馀人乞朝廷先赐放罪然后体量实
数至今迁延二年终木结绝闻奏凡死事之家官所当
恤若隐而不奏则生死衔冤何以使人此岂小事而路
为耳目之司既不随事奏闻朝廷既行蒙蔽又乞放罪
迁延侮玩一至于此臣谓此风渐不可长驯致其患何
所不有此臣之所深忧也臣非不知陛下必已厌臣之
多言左右必已厌臣之多事然受恩深重不敢自同众
人若以此获罪亦无所憾取进止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377-0375c.png
乞放还蕃官胡继谔劄子
臣窃见朝廷前岁以延州蕃官胡继谔因为边臣所疑
移入内地见任亳州都监以子守清悉领父之诸部风
闻近为不服亳州水土死亡却家族身又疾病曾有奏
陈乞移一京西地凉之处臣谓方今西鄙用兵之际朝
廷宜广推恩信抚御蕃夷既欲守清尽死于边疆当厚
遇继谔保全其家族岂有既任其子又疑其父继谔求
迁内地其实异乡虽曰居官乃是囚系致其失所身病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377-0375d.png
家亡况彼初心又无显过在继谔之身已有幽囚冤枉
之叹于守清之分乂失驾驭豪杰之方万一继谔疾病
死而不归守清父子之心岂得无恨反视中国乃为世
雠必与边陲别生患害其馀部族亦必离心国家自用
兵以来凡有计谋未闻胜算尤于招抚蕃夷之术常失
恩威致使离叛者多皆愿附贼在于继谔处置特乖臣
欲乞因其有请召至京师与雪前疑厚加礼遇放还本
族示以推诚守清得父子复完必思尽节继谔感国家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377-0376a.png
之遇必有所施若朝廷犹以为疑即乞先以此意诏问
守清计其必无弃父之理若彼自不欲其归则他日可
无后患取进止
论契丹求御容劄子
臣伏见契丹所遣汎使专为御容而来中外之议皆谓
前岁既已许之于理不可中止失于不早践言致彼非
时遣使及朝夕以来传闻颇异或云大臣共议欲遂拒
而不与若然则臣恐衅隙之端自此而始祸患之起未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377-0376b.png
易遽言大凡为国谋事者必先明信义重曲直酌人情
量事势四者皆得然后可以不疑苟一有未然尚恐败
事况四者俱失岂可不思契丹与中国通盟久矣而向
来宗真特于信好自表慇勤别有家书继以画像圣朝
纳其来意许以报之而乃迁延至今遂欲食言而中辍
是则彼以推诚结我我以不信待之失信伤义甚非中
国待远人之术而又其曲在我使彼易以为辞自南北
通和以来信问往复之际每于报答常从优厚假借既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377-0376c.png
久其心已骄况此画像之来特表慇勤之意是则于平
常之礼厚报以骄之慇勤之来则不报以沮之沮之彼
必怒不报彼必耻怀耻畜怒何所不为此人之常情也
许其父不许其子厚薄之际此亦人情之难处也臣窃
见契丹来书初无寒温候问之言直以践言孤约为说
其意在于必得若此时被沮势必更来事既再三岂能
坚执若待其失于逊顺已成衅隙然后与之则重为中
国之辱又使敌人谓中国难以恩意交惟可以势力胁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377-0376d.png
因之引惹别有他求则为后患何可涯哉今敌主虽弱
而中国边备未完庙谋未胜未可生事而欲执我曲彼
直之议以起戎而结祸夫察彼事势必不能中止量我
事势又未能必沮之臣故曰四者俱失也臣又闻敌使
入境之日地震星陨变异非常先事深防犹恐不及失
计招祸岂可自为臣愿圣慈出于独断勿沮其善意无
失我信言臣今欲乞回谕契丹告以如约直候今冬因
遣常使特与之则于事体稍便伏乞速下两府商议上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377-0377a.png
系国家利害臣不敢不言今取进止
论河北守备事宜劄子
臣伏见朝廷方遣使与西贼议通和之约近日窃闻边
臣频得北界文字来问西夏约和了与未了苟实如此
事深可忧臣以谓天下之患不在西戎而在北敌纵使
无此文字终须贻患朝廷契丹通好仅四十年无有纤
介之隙而辄萌奸计妄有请求窃以敌人贪惏难驯易
动遇强则伏见弱便欺见我无谋动皆屈就谓我为弱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377-0377b.png
知我可欺故添以金缯未满其志更邀名分抑使必从
无事而来尚犹如此若更因西事揽以为功别有过求
将何塞请此天下之人无愚与智共为朝廷寒心者也
今若果有文字来督通和之事则臣谓契丹狂计其迹
已萌不和则诘我违言既和则论功责报不出年岁恐
须动作苟难曲就必至交兵至于选将练师既难卒办
禦戎制胜当在机先臣窃怪在朝之臣尚偷安静自河
以北绝无处置因循弛慢谁复挂心岂可待敌使在庭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377-0377c.png
寇兵压境然后计无所出空务张皇而巳哉今国家必
谓两意虽乖尚牵盟誓边防处置未敢张皇以臣思之
莫若精选材臣付与边郡使其各图禦备密务修完此
最为得也况今边防处置百事乖方惟有择人最为首
务今北边要害州军不过十有馀处于文武臣寮中选
择十馀人不为难得各以一州付之使其各得便宜如
理家事完城垒训兵戎习山川蓄粮食凡百自办不烦
朝廷经度以兹预备尚可枝梧至如镇定一路最为要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377-0377d.png
害张存昔在延州以不了事罢去今乃委以镇府王克
基凡庸轻巧非将臣之材而任定州其馀州郡多匪其
人臣欲乞陛下特诏两府大臣取见在边郡守臣可以
禦敌捍城训兵待战者留之其馀中常之材不堪边任
者悉行换易若秋风渐劲敌衅有端陛下试思边鄙之
臣谁堪力战朝廷之将谁可出师当臣初授谏职之时
见朝廷进退大臣陛下锐意求治必谓群臣自此震慑
百事自此修举西北二事最为大者自当处置不待人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377-0378a.png
言及就职以来巳数十日而政令之出渐循旧弊惟言
事之臣拾遗补阙者勉强施行其一二至如讲大利害
正大纪纲外制四方内纾百姓凡庙堂帷幄之谋未有
一事施行于外者臣忝司谏诤岂敢不言伏望陛下不
忘社稷之深耻无使边境之交侵骏发天威督励臣下
仍乞询问两府大臣西鄙和与不和能保契丹别无辞
说否苟有所说能以庙谋奇算沮止之否苟无谋以止
之则练兵选将备边待契丹至而后图能不败事否臣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377-0378b.png
愿陛下勿谓去岁六符之来可以贿解今而有请则事
难从矣勿谓累年西贼为患习以为常若此事一动则
天下摇矣臣所言者社稷之大计也愿陛下留意而行
之取进止
论乞不遣张子奭使元昊劄子
臣窃闻昊贼来人议论数日全无逊顺之意朝廷又欲
遣张子奭复往贼中仍闻且只在延州伺候贼意待其
来迎方敢前进不知果有如此议否若实有之大为不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377-0378c.png
便臣谓方今两议未决正是各争名分之时尤不可自
亏事体元昊既见朝廷议论不合必料边防预为准备
其伪以好辞来迎子奭使我望和而少弛然后不意以
出攻子奭或被拘留或遭虐害以为中国万世之辱则
悔何及焉虽不如此使子奭端坐延州不来省问欲归
则又虑来迎久待则寂然无报进退不得何耻如之盖
元昊已与中国一次商量必知难合子奭之往又别无
议论未尽之事彼不急求相见则于臣二说虑有一焉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377-0378d.png
臣不知朝廷以昊贼为可臣乎不可乎若有可臣则自
当以重兵压境仍选忠厚智谋之士直入贼中说令臣
伏如其不可则何必遣人或但欲迁延岁月不拒绝之
则只当因如定之回赐以甘言许其厚赂谕以若能逊
顺则使通意边臣俟得其实然后定议乃是未绝其来
之意也不可令天子使臣待贼命而进退万一遭其拒
绝或被拘执则于事无益空损国威为今计者不若速
遣范仲淹严备边境徐放如定等还当自为谋以求胜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377-0379a.png
算取进止
论元昊来人不可令朝臣管伴劄子
臣风闻朝旨欲以殿中丞任颛管领元昊遣来一行人
等臣窃知元昊此来全无好意不肯称臣索物太多其
志不小乃是欲以强相迫胁尔朝廷既不能从则待其
来人凡事不可过分至于礼数厚薄赐与多少虽云小
事不足较量然于事体之间所系者大凡兵交之使来
入大国必须窥伺将相勇怯觇察国家强弱若见朝廷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377-0379b.png
威怒未息事势未削则必内忧斩戮次恐拘留使其偶
得生归自为大幸则我弱形未露壮论可持今若便损
国威过加厚礼先为自弱长彼骄心使其知我可欺则
议论愈难合矣必若成就其事尤须镇重为先况其议
必不成可惜空损事体前次元昊来人至少朝廷只差
一班行待之今来渐多遂差朝士若其后次来者渐盛
则必须差近侍矣是彼转自强我转自弱况闻邵良佐
昨来往彼仅免屈辱而还则彼虽戎狄不谓无谋今其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377-0379c.png
来人必须极骋强辞以图相胜若能先薄其礼以折之
亦挫贼之一端也其元昊来人欲乞更不差官管领送
置驿中不须急问至于监视馈犒传道语言一了事班
行足矣臣料今国家若不能曲从其意则虽尊宠来人
厚加礼遇元昊不免出兵攻寇逞彼忿心等是不和何
必自亏事体不若急脩边备以图胜算取进止
论乞与元昊约不攻置勒斯赉劄子
臣风闻鱼周询余靖孙抃等奉使契丹皆有事宜为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377-0379d.png
契丹中诘问元昊通和之意将来必须因此别与朝
廷生患又闻契丹已欲议移界至渐示相侵祸乱之萌
其端可见臣自去年春始蒙圣恩擢在谏列便值朝廷
与西贼初议和好臣当时首建不可通和之议前后具
奏状劄子十馀次论列皆言不和则害少和则害多利
害甚详恳切亦至然天下之士无一人助臣言朝廷之
臣无一人采臣说今和议垂就祸胎已成而韩琦自西
来方言和有不便之状余靖自北至始知彼利急和之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377-0380a.png
谋见事何迟虽悔无及当臣建议之际众人方欲急和
以臣一人诚难力夺众议今韩琦余靖亲见二国事宜
中外之人亦渐知通和为患臣之前说稍似可采但愿
大臣不执前议早肯回心则于后悔之中尚有可为之
理昨来许贼之物数已太多然尚有禁青盐还侵地等
事非贼所利幸其因此自绝不遣人来朝廷深戒前非
慎自持重因而罢议不落贼计则转祸为福后策可为
若贼志愈骄贪心未满复遣人使更有须求则假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377-0380b.png
此为名亦可拒绝今通和之事为中国之患大为敌人
之利深万一西贼贪深利而不惜侵地更无他求急来
就和则此时取舍便系安危陛下宜诏执议之臣定果
决之计认贼肯和之意知我害彼利之谋尤须多方以
事拒绝臣计西贼无故而请和者不止与北敌通谋共
困中国兼欲诈谋款我并力以吞置勒斯赉摩正辖戬之
类诸族地大力盛然后东向以攻中国耳今若未有他
计拒其来和则当赐以诏书言置勒斯赉等皆受朝廷官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377-0380c.png
爵父子为国蕃臣今若讲和则不得攻此数族且攻此
数族是贼本心所贪闻我此言必难听约用此为说亦
可解和臣所以区区惟愿未和者盖臣愚虑知不和患
轻易为处置和后患太不可枝梧臣前后奏章论列已
备此乃天下安危大计圣心日夜所忧臣为言事之官
见利害甚明若不极言罪当诛戮伏望圣慈特赐省览
取进止
论与西夏大斤茶劄子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377-0380d.png
臣伏睹昨者西贼来议通和朝廷许物数目不少内茶
一色元计五万斤缘中国茶法大斤小斤不同当初拟
议之时朝廷谋虑不审不曾明有指定斤数窃虑西贼
通和之后须要大斤若五万斤大斤是三十万小斤之
数如此则金帛二十万茶三十万乃是五十万物真宗
时契丹大举至澶州只用三十万物三十年后乘国家
用兵之际两国交争方添及五十万今元昊一隅之敌
一口便与五十万物臣请略言为国家大患一两事不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377-0381a.png
知为国计者何以处之三十万斤之茶自南方水陆二
三千里方至西界当今民力困乏陛下不耻屈志就和
本为休民息力若岁般辇不绝只此一物可使中国公
私俱困此大患一也计元昊境土人民岁得三十万茶
其用已足然则两𣙜场舍茶之外须至别将好物博易
贼中无用之物其大患二也契丹常与中国为敌国指
元昊为小邦若见元昊得物之数与彼同则须更要增
添何以应付不过云茶不比银绢本是粗物则彼必须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377-0381b.png
亦要十数万大斤中国大货利止于盐茶而已今西贼
一岁三十万斤北敌更要三二十万中国岂得不
困此其大患三也昨于西贼议和之初大臣急欲事就
不顾国家利害唯恐许物不多及和议将成契丹语泄
两府方有悔和之色然许物已多不可追改今天幸有
此一事尚可罢和臣乞陛下特召两府大臣共议保得
久远供给四夷中国不困则虽大斤不惜若其为患如
臣所说不至妄言即乞早议定计取进止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377-0381c.png
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劄子
臣近风闻狄青与刘沪争水洛城事枷禁沪等奏来窃
以边将不和用兵大患况狄青刘沪皆是可惜之人事
体须要两全利害最难处置臣闻水洛城自曹玮以来
心知其利患于难得未暇经营今沪能得之则于沪之
功不小于秦州之利极多昨韩琦等自西来闻有论奏
非以水洛为不便但虑难得而难成今沪能得之又有
成之之志正宜专委此事责其必成而狄青所见不同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377-0381d.png
遂成衅隙其间利害臣请详言国家近年边兵屡败常
患大将无权今若更沮狄青释放刘沪则不惟于狄青
之意不足兼沿边诸将皆挫其威此其不便一也臣闻
刘沪经营水洛城之初奋身展效不少先以力战取胜
然后诱而服从乃是党留诸族畏沪之威信今忽见沪
先得罪带枷入狱则新降生户岂不惊疑若使翻然复
叛则今后边臣以威信招诱诸族谁肯听从不惟
水洛城更无可成之期兼沿边生户永无可招之理此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377-0382a.png
其不便二也自用兵以来诸将为国立事者少此水洛
城不惟自曹玮以来未能得之亦闻韩琦近在秦州尝
欲经营而未暇今沪奋然力取其功垂就而中道获罪
遂无所成则今后边将谁肯为国家立事此其不便三
也臣又闻水洛之戍虽能救援秦州而须藉渭州应付
今刘沪既与狄青异议纵使水洛筑就他时万一缓急
狄青怒沪异已又欲遂其偏见稍不应付则水洛必须
复失其不便四也缘此之故遂移青于别路则是因一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377-0382b.png
小将移一部署此其不便五也此臣所谓利害甚多最
难处置者也臣谓今宜遣一中使处分鱼周询等速令
和解务要两全必先密谕狄青曰沪城水洛本有所禀
非是擅为役众筑城不比行师之际沪见利坚执意在
成功不可以违节制加罪沪宜释放朝廷不欲直放恐
挫卿之威卿自释之使感卿惠若他时出师临阵有违
进退之命者任卿自行军法然后密谕沪曰汝违大将
指挥自合有罪朝廷以汝于水洛展效望汝成功故谕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377-0382c.png
青使赦汝责尔卒事以自赎俟水洛功就则又戒青不
可因前曾异议坚执不修惟幸失之遂已偏见今后水
洛缓急尤须极力应付万一小有疏失则是汝挟情故
陷之必有重责如此则水洛之利可成蕃户之恩信不
失边将立事者不懈大将之威不挫苟不如此未见其
可盖罪沪既不可罢水洛城又不可沮狄青又不可事
关利害伏望圣虑深思取进止
再论水洛城事乞保全刘沪劄子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377-0382d.png
臣伏见朝廷近为修水洛城事虽已差鱼周询等就彼
相度风闻周询近有奏来为水洛蕃族见狄青枷取刘
沪等因致惊骚周询却乞将带沪等往彼以此足验刘
沪能以恩信服彼一方朝廷必知水洛为利而不欲废
之非沪守之不可然沪与狄青尹洙已立同异难使共
了此事臣谓必不得已宁移尹洙不可移沪尚虑议者
必谓不可因小将而动大将今若但移洙而不动狄青
即不是特移大将矣若却移路分更升差遣或召拜他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377-0383a.png
官苟不类前后因事移替之人即不是因沪被移矣如
此则于洙无损于沪获全其功于边防利便三者皆获
其利若曲为尹洙狄青却将立功将校轻沮则其害有
三大凡文武官常以类分武官常疑朝廷偏厚文臣假
有二人相争实是武人理曲然武人亦不肯服但谓执
政尽是文臣递相党护轻沮武士况今沪与洙争而沪
实有功效其理不曲若曲罪刘沪则沿边武臣尽鼓怨
怒其害一也自有西事以来朝廷擢用边将极多能立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377-0383b.png
功效者绝少惟范仲淹筑大顺城种世衡筑青涧城沪
筑水洛耳臣亦闻三者惟沪尤为艰辛是功不在二人
之下今若曲加轻沮则今后武臣不肯为朝廷作事其
害二也沪若不在水洛则蕃族恐他人不能绥抚别致
生事则今后边防永不能招缉蕃部其害三也今三利
三害其理甚明但得大臣公心不于尹洙曲有党庇则
不与边防生患此系国家利害甚大伏望圣意断而行
之取进止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377-0383c.png
因擒果庄论西羌夏人事宜劄子
元祐二年九月八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
苏轼劄子奏臣窃见近者熙河路奏生擒果庄百官称
贺中外同庆臣愚无知窃谓安危之机正在今日若应
之有道处之有术则安边息民必自是始不然将骄卒
惰以胜为灾亦不足怪故臣区区欲乞陈前后致寇之
由次论当今待敌之要虽狂愚无取亦臣子之常分昔
先帝用兵累年虽中国靡弊然夏人困折亦几于亡横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377-0383d.png
山之地沿边七八百里不敢耕者至二百馀里岁赐既
罢和市亦绝虏中疋帛至五十馀千其馀老弱转徙牛
羊堕坏所失盖不可胜数饥羸之馀乃始款塞当时执
政大臣谋之不深因中国厌兵遂纳其使每一使赐予
贸易无虑得绢五万馀匹归鬻之其民疋五六千民大
悦一使所获率不下二千万缗使五六至而累年所罢
岁赐可以坐复既使虏因吾资以德其民且饱而思奋
又使其窥我厌兵欲和之意以为欲战欲和权皆在我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377-0384a.png
以故轻犯边陲利则进否则复求和无不可者若当时
大臣因虏之请受其词不纳其使且诏边臣与之往返啇
议所获新疆取舍在我俟其词意屈服约束坚明然后纳
之则虏虽背恩反覆亦不至如今日之速也虏虽有易我
意然不得西蕃解仇结好亦未敢动夫鄂特凌古栋戬
之贼臣也挟契丹公主以杀其君之二妻栋戬死匿丧不发逾
年众定乃诈称嗣子伪书果庄温锡沁等名以请于朝
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果庄等以鄂特凌古当立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377-0384b.png
不立若朝廷从汝请遂授节钺鄂特凌古真汝主矣
汝能臣之如栋戬乎若此等无词则是诸𦍑心服既
立之后必能统一都部吾又何求若其不服则衅自彼
爵命未下曲不在吾彼既一国三公则吾分其恩礼各
以一近上使额命之果庄等各得所欲宜亦无患当时
执政不深虑此专以省事为安因其妄请便授节钺鄂
特凌古自知不当立而忧果庄之讨也故欲借力于西
夏以自重于是始有解仇结好之谋而果庄亦不平朝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377-0384c.png
廷之以贼臣君我也故怒而盗边夏人知诸羌之叛也
故起而和之此臣所谓前后致寇之由明主不可不知
者也虽既往不咎然可以为方来之鉴元昊本怀大志
长于用兵亮祚天付凶狂轻用其众故其为边患皆历
年而后定今梁氏专国素与人多不协方内自相图其
能以创残呻吟之馀久与中国敌乎料其奸谋盖非元
昊亮祚之比矣意谓二圣在位恭默守成仁恕之心著
于远迩必无用武之意可肆无厌之求兰会诸城鄜延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377-0384d.png
五寨好请不获势胁必从猖狂之后求无不获计不过
此耳今者窃闻朝廷降诏诸路敕励战守深明逆顺曲
直之理此固当今之急务而诏书之中亦许夏人之自
新臣窃以为开之太急纳之太速曾未一战而厌兵欲
和之意己见乎外此复蹈前日之失矣臣甚惜之今若
闻果庄之捷或渐有款塞之谋必将为恭狠相半之词
而继之以无厌之请若朝廷复纳其使则是欲战欲和
权皆在虏有求必获不获必叛虽媮一时之安必起无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377-0385a.png
穷之衅故臣愿明主断之于中深诏大臣密敕诸将若
夏人款塞当受其词而却其使然后明敕边臣以夏人
受恩不赀无故犯顺今虽款塞反覆难保若实改心向
化当且与边臣商议苟词意未甚屈服约束未甚坚明
则且却之以示吾虽不逆其善意亦不汲汲求和也彼
若心服而来吾虽未纳其使必不于往返商议之间遽
复盗边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
不叛乎今岁泾原之入岂吾待之不至邪但使吾兵练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377-0385b.png
士饱斥候精明虏无大获不过数年必自折困今虽小
劳后必坚定此臣所谓当今待敌之要亦明主不可以
不知者也今朝廷意在息民不惮屈已而臣献言乃欲
艰难其请不急于和似与圣意异者然古之圣贤欲行
其意必有以曲成之未尝直情而径行也将欲翕之必
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夫直情而径行未有获其
意者也若权其利害究其所至则臣之愚计于安边息
民必久而固与圣意初无小异然臣窃度朝廷之间似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377-0385c.png
欲以畏事为无事者臣窃以为过矣夫为国不可以生
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
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
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鄂特凌古之请人人
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
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
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臣于侍从之中受恩至
深其于委曲保全与众独异故敢出位先事而言不胜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377-0385d.png
恐悚待罪之至取进止
乞召还边吏无进取及论果庄事宜劄子
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
侍读苏轼劄子奏臣闻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
则兵易解而功易成若不服其心惟力是恃则战胜而
寇愈深况不胜乎功成而兵不解况不成乎顷者西方
用兵累年先帝之意全在吊伐而贪功生事之臣惟务
杀人争地得尺寸之土不问利害先筑城堡置州县使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377-0386a.png
四夷争畏中国以为朝廷专欲得地非尽灭我族类不
止是以并力致死莫有服者今虽朝廷好生恶杀不务
远略而此心未信憎畏未衰心既不服惟有斗力力屈
情见胜负未可知也今日新获果庄威震边境边臣贾
勇争欲立功以为河南之地指顾可得正使得之不免
筑城堡屯兵置吏积粟而守之则中国何时息肩乎乃
者王韶取熙河全师独克使韶有远虑诛其叛者乃以
忠顺即用其豪酋而已则今复何事其所以兵连祸结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377-0386b.png
罢敝中国者以郡县其地故也往者既不可悔而来者
又不以为戒今又欲取讲武城曰此要害地不可不取
方唐盛时安西都护去长安万里若论要害自此以西
无不可取者使诸羌知中国有进取不已之意则寇愈
深而兵不解其祸岂可量哉臣愿陛下深诏边吏叛则
讨之服则安之自今已往无取尺寸之地无焚庐舍无
杀老弱未及期年诸羌可传檄而定然朝廷至意亦自
难知将帅未必从也虽日行文书终恐无益宜驿召陜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377-0386c.png
西转运使一员赴阙面敕戒之使归以安将帅而察其
不如诏者臣又窃闻朝论谓果庄犯顺罪当诛死然譬
之鸟兽不足深责其子孙部族犹足以陆梁于边全其
首领以累其心以为重质庶获其用此实当今之良策
然臣窃料果庄凶豪素贵老病垂死必不能甘于困辱
为久生之计自知生存终不得归徒使其臣子首鼠顾
忌不敢复雠必将不食求死以发其众之怒就使不然
老病愁愤自非久生之道果庄若死则其臣子专意复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377-0386d.png
雠必与鄂特凌古合而北交于夏人此正吴越同舟遇
顺风之势其交必坚而温锡沁介于鄂特凌古夏人之
间地狭力弱其势必危若见并而吾不能救使二寇合
三面以窥熙河则其患未可以一二数也如臣愚计可
诏边臣与果庄约若能使其部族讨鄂特凌古而纳赵
纯忠者当放汝生还质之天地示以必信果庄若从则
稍富贵之使其信臣而喻至意焉果庄既有生还之望
不为求死之计其众必从以果庄之众与温锡沁合而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377-0387a.png
讨鄂特凌古其势必克既克而纳纯忠虽放还果庄可
以无患此必然之势也西羌本与夏人世仇而果庄本
与鄂特凌古不协若许以生还其众必相攻纵未能诛
鄂特凌古亦足以使二盗相疑而不合也昔太史慈与
孙策战几杀策策后得慈释不诛放还豫章卒立奇功
李愬得吴元济将李祐解缚用之与同卧起卒擒元济
非豪杰名将不能行此度外事也议者或谓果庄之获
兼用近界酋豪力战而得之仇怨已深若放生还此等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377-0387b.png
必无全理臣以谓不然若果庄死于中国其众雠此等
必深若其生还其雠之亦浅此等依中国为援足以自
全自古西羌之患惟恐解仇结盟若所在为雠敌正中国
之利无可疑者臣出位言事不胜恐悚待罪之至取进止
乞约果庄讨鄂特凌古劄子
元祐二年十月七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
轼劄子奏臣近者窃见刘舜卿贺表具言鄂特凌古罪状
又窃闻舜卿乞削鄂特凌古官爵又窃闻鄂特凌古上章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377-0387c.png
请命议者或欲许其自新以臣愚虑二者之说皆未为
得何者鄂特凌古凶狡反覆必无革面洗心之理今闻其
女巳嫁梁沁布之子度其久远必须协力致死共为边
患今来上章请命盖是部族新破众叛亲离恐吾乘胜
致讨力不能支故匿情忍垢以就大事若得休息数年
蓄力养锐假吾爵命以威胁诸羌诛不附己者羽翼既
成西北相应必为中原之忧非独一方之病也且夏贼
逆天犯顺本因轻料朝廷以为必不能讨已今若便从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377-0387d.png
鄂特凌古之请则其所料良不为过西蕃小丑朝为叛逆
暮许通和则夏国之请理无不许二寇滔天自若欲战
欲和无不可者则西方之忧无时而止矣然遂从舜卿
之请削夺官爵即须发兵深入致讨彼新丧大首领举
国戒惧我师深入苟无他奇恐难以得志臣愚以谓当
使边将发厚币遣辩士以离其腹心坏其羽翼今闻温
锡沁等诸族已为所质势未能动而森摩凌戬在其肘
腋迹同而心异若用臣前计使边臣与果庄约若能使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377-0388a.png
其部族与温锡沁凌戬等合而讨鄂特凌古纳赵纯忠即
许以生还此正所谓以盗贼攻盗贼计无出此者若朝
廷便许鄂特凌古通和即须推示赤心待之如旧不可复
用计谋以图此贼数年之后必自飞扬此所谓养虎自
遗患者也故臣愿朝廷既不纳其通和之请又不削夺
其官爵存而勿论置之度外阴使边臣以计图之似为
得策臣屡渎天听罪当诛死取进止
论沂州军贼王伦事宜劄子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377-0388b.png
臣近闻沂州军贼王伦等杀却忠佐朱进打劫沂密海
杨泗楚等州邀呼官吏公取器甲横行淮海如履无人
比至高邮军已及二三百人皆面刺天降圣捷指挥字
号其王伦仍衣黄衫据其所为岂是常贼骤闻可骇深
思可忧臣窃见自古国家祸乱皆因兵革先兴而盗贼
继起遂至横流后汉隋唐之事可以为鉴国家自初兵
兴必知须有盗贼便合先事为备而谋国之臣昧于先
见致近年盗贼纵横不能扑灭未形之事虽或有所不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1377-0388c.png
及已兆之患岂可因循不为臣遍思天下州军无一处
有备假令王伦等周游江海之上驱集罪人徒众渐多
南越闽广而断大岭西走巴峡以窥两蜀所在空虚谁
能禦之若不多为方略窃恐未可剪除而朝廷之臣尚
若常事不过差一两人使臣领兵捕捉此外更无处置
窃以去患宜速防祸在微伏望陛下深惧祸端督责宰
辅早为擘画务速剪除臣亦有短见数事谨具条列以
裨万一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1377-0388d.png
一乞访寻被杀朱进或有儿男便与一官令其捕贼
以复父雠仍许令乘驿随逐指射兵士随行
一窃知王伦在沂密间只有四五十人及至高邮已
二三百人皆是平民被其驱胁欲乞除军贼不赦
外特赦驱胁之人先与安慰其家各令家人以书
招谕有能杀军贼脱身自归者等第重与酬赏可
使自相疑贰坏散凶徒
一窃虑江淮诸处先有贼盗渐与王伦合势则凶徒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1377-0389a.png
转炽卒难剪灭欲乞指挥募诸处未获盗贼有能
谋杀军贼者亦等第重行酬奖可使贼心自疑徒
党难集
一乞出榜招募诸处下第举人及山林隐士负犯流
落之人有能以身入贼算杀首领及设计误贼陷
于可败之地者重与酬奖所贵凶党怀疑不肯招
延无赖之人以为谋主
一窃见朝廷虽差使臣领兵追捕而凶贼已遍劫江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1377-0389b.png
淮深虑赶趁不及徒党渐多欲乞特差中使驰骑
先计会沿江淮诸路州军会合巡检县尉预先等
截续发禁兵随后追逐所贵不至走透
右臣所陈五事伏乞详择施行外有先被王伦胁从人
等首告者百馀人其中有当与酬赏及合行分配者乞
早赐施行用安反侧谨具状奏闻
论盗贼事宜劄子
臣近因军贼王伦等事累有论奏为见天下空虚全无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1377-0389c.png
武备指陈后汉隋唐亡国之鉴皆因兵革先兴而盗贼
继起不能扑灭遂至横流又见国家纲纪隳颓法令宽
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欲乞朝廷
讲求禦盗之术峻行责下之法兼闻搢绅之内忧国者
多日有封章皆论贼事臣但谓朝廷见已形之患闻众
多之言必动于心略知恐惧及闻枢密院戒励进奏官
不使外人知事方认两府厌苦献言之人又见自和州
奏破王伦之后更不讲求禦贼之策又认上下已有偷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1377-0389d.png
安之意殊不知前贼虽灭后贼更多今建昌军一火四
百人桂阳监一火七十人草贼一火百人其馀池州解
州邓州南京等处各有强贼不少皆建旗鸣鼓白日入
城官吏逢迎饮食宴乐其敢如此者盖为朝廷无赏罚
都不足畏盗贼有生杀时下须从臣恐上下因循日过
一日国家政令转弱盗贼威势转强使畏贼者多向国
者少天下之势从兹去矣臣窃闻京西提点刑狱张师
锡为部内使臣与贼同坐吃酒及巡检县尉不肯用心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1377-0390a.png
曾有论奏其言甚切臣旧识师锡其人恬静长者迟缓
优柔不肯生事今尚有此奏则臣谓天下无贤愚皆为
国家忧之独不忧者朝廷尔嗟夫古之智士能虑未形
之机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
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玩寇之意见言事者众而
听之已熟遂有忽人之心臣近曾求对便殿伏蒙陛下
语及贼事忧形于色及退见宰辅閒暇从容天下之事
深可忧矣今建昌桂阳贼数不少想其为害尤甚王伦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1377-0390b.png
在于远处更合留意今自京发兵则道远不及外处就
拨则处处无兵欲乞严敕大臣鉴此已成难救之患速
讲定禦盗之法颁行天下使四方渐为备禦及早擘画
剪扑诸处见在贼数自有贼已来群臣上言者皆为自
来宽法致得不肯用心捉贼皆乞峻行法令近见池州
官吏各只罚铜五斤乃知言者皆不蒙听纳臣谓大臣
为国计者宁厌忠言之多不厌盗贼之多乃如此行事
尔臣前后上言贼事文字不少仍乞类聚择其长者讲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1377-0390c.png
定法制陛下欲知大臣不肯峻国法以绳官吏盖由陛
下不以威刑责大臣此乃社稷安危所系陛下之事也
伏望留意而行之取进止
论江淮官吏劄子
臣闻江淮官吏等各为王伦事奏案已到多时而尚未
闻断遣仍闻议者犹欲宽贷臣闻昨来江淮官吏或敛
物献送或望贼奔迎或献纳兵甲或同饮宴臣谓伦一
叛卒偶肆猖狂而官吏敢如此者盖知贼可畏而朝廷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1377-0390d.png
不足畏也今若更行宽贷则纪纲隳坏盗贼纵横天下
大乱从此始矣何以知之昨王伦事起江淮官吏未行
遣之间京西官吏又已弃城而走望贼而迎若江淮官
吏不重行遣则京西官吏亦须轻恕京西官吏见江淮
官吏已如此则天下诸路亦指此两路为法在处官吏
皆迎贼弃城献兵纳物矣则天下何由不大乱也臣伏
思祖宗艰难创造基图陛下忧勤嗣守先业而一旦四
境外叛盗贼内攻其坏之者谁哉皆由前后迂缪之臣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1377-0391a.png
因循宽弛使朝威不振纲纪遂隳今巳坏之至此而犹
不革前非以宽济宽何以救弊如晁仲约等情法至重
俱合深行议者无由曲解或闻以谓自是朝廷素不为
备不可全罪外官假如有杀父与兄者岂可只言自是
朝廷素无教化而不罪杀亲之人又如有人掠夺生人
男女金帛不可只言自是朝廷素无礼让而不罪劫人
之贼迂儒不可用可笑如此李熙古岂独是朝廷素有
备之州傅永吉岂独是朝廷素练之兵盖用命则破贼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1377-0391b.png
矣今朝廷素无禦备为大臣者又不责之守州县者合
有罪又宽之天下之事何人任责窃缘韩纲是大臣之
家父子兄弟并在朝廷权要之臣皆是相识多方营救
故先于江淮官吏宽之只要韩纲行遣不重今大臣不
思国体但树私恩惟陛下以天下安危为计出于圣断
以励群下则庶几国威粗振赏罚有伦其晁仲约等乞
重行朝典乞不宽恕取进止
论讨蛮贼任人不一劄子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1377-0391c.png
臣尝患朝廷虑事不早及其临事草草便行应急仓皇
常多失误昨湖南蛮贼初起自升州差刘沆知潭州授
龙图阁学士令专了蛮事沆未到湖南乂差杨畋作提
刑又令专了蛮事畋未到续后又差周陵为转运使令
专了蛮事周陵差敕未到又自朝廷遣王丝安抚令专
了蛮事王丝方在路又自淮南遣徐的往彼令专了蛮
事不惟任人不一难责成功兼此数人一时到彼不相
统制凡于事体见各不同使彼一方从谁则可若所遣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1377-0391d.png
皆是才者则用才不在人多若遣不才虽多适足为害
此臣所谓临事仓皇应急草草之失也今刘沆自守方
面不可动杨畋周陵自是本路不可动徐的于数人中
最才又是朝廷最后差去可以专委责成其间惟有王
丝一人在彼无用可先抽回近闻丝有奏请欲尽驱荆
南土丁往彼捉杀臣曾谪官荆楚备知土丁子细若果
如此则必与国家生患朝廷已不从之然丝处事可见
矣若丝到彼默然端坐并无所为一任徐的等擘画则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1377-0392a.png
丝在彼何用自可召还若以其身是台官出禀朝命耻
以不才默坐于中强有施为窃虑的等不能制丝又州
县畏丝是朝廷差去从其所见误事必多尚恐大臣有
主张丝者遂非偏执曲庇于丝不欲中道召回彰已知
人之失护其不才之耻未肯抽回即乞谕徐的专了贼
事只令丝至一路州军遍行安慰讫即速还庶不败事
取进止
论湖南蛮贼可招不可杀劄子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1377-0392b.png
臣风闻杨畋近与蛮贼斗敌杀得七八十人首级仍闻
入彼巢穴夺其粮储挫贼之锋增我士气畋之勇略固
亦可嘉然朝廷谋虑事机宜思久远窃恐上下之心急
于平贼闻此小捷便形虚喜不能镇静外示轻脱其间
二事尤合深思一曰不待成功便行厚赏二曰谓其可
杀更不肯招苟或如此则计之大失而事之深害也今
湖南捕贼者杀一人头赏钱十千官军利赏见平人皆
杀平人惊惧尽起为盗除邓和尚李花脚等数十头项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1377-0392c.png
外其馀随大小成火者不可胜数今畋所击只一洞所
聚已二千馀人于二千人中杀七八十人是二十分之
一其馀时暂鸟散必须复集臣见自古蛮蜑为害者不
闻尽杀须是招降昨缘邵饰等失信于黄捉鬼遂恐更
难招诱今若因畋小胜示以恩威正是天与招服之机
不可失也若令畋自作意度招取大头项者因此小胜
传布捷声其馀诸处结集者分行招诱藉此声势必可
尽降旬日之间湖南定矣若失此时渐向夏热以我所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1377-0392d.png
病之兵当彼惯习水土之贼小有败衄则彼势复
坚不惟为害湖南必虑自此贻朝廷忧患今于未了之
间便行厚赏则诸处巡检捕贼官等见畋获赏争杀平
人而畋等自恃因战得功坚执不招之议朝廷亦恃畋
小胜更无招辑之心上下失谋必成大患其杨畋等伏
乞且降敕书奖谕授与事宜俟彼招安便行厚赏今湖
南贼数虽多然首恶与本贼绝少其馀尽是枉遭杀戮
逼胁为盗之徒在于人情岂忍尽杀惟能全活人命多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1377-0393a.png
者则其功更大仍乞明说此意谕与杨畋其赏典乞少
迟留庶合事体取进止
再论湖南蛮贼宜早招降劄子
臣风闻湖南蛮贼近日渐炽杀戮官吏锋不可当新差
杨畋锐于讨击与郭辅之异议不肯招降又王丝去时
朝廷亦别无处分虑丝到彼与畋同谋盖蛮贼止可招
携卒难剪扑而畋等急于展效恐失事机今深入而攻
则山林险恶巢穴深远议者皆知其不可若以兵外守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1377-0393b.png
待其出而击之则又未见其利也盖以蛮所依山在衡
州永州道州桂阳监之间四面皆可出寇若官兵守于
东则彼出于西官兵守于南则彼出于北四面尽守则
用兵太多分兵而邀之则兵寡易败此进退未有可击
之便也今盘氏正蛮已为邓和尚黄捉鬼兄弟所诱其
馀山民莫徭之类亦皆自起而为盗窃闻常宁一县殆
无平民大小之盗一二百火推其致此之因云莫徭之
俗衣服言语一类正蛮黄邓初出之时捕盗官吏急于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1377-0393c.png
讨击逢蛮便杀屡杀平人遂致莫徭惊惶至此以此而
言则本无为盗之心固有可招之理然欲诸盗肯降必
须先得黄邓昨邵饰等初招黄捉鬼之时失于恩信致
彼惊逃寻捕获之断其脚筋因而致死今邓和尚等若
指前事为戒计其必未轻降如云且招终恐难得必须
示以可信之事推以感动之恩若得黄邓先降其馀指
麾可定今深入而攻既不可待其出而击之又不可且
杀且招又不可以臣思之莫若罢兵曲赦示信推恩庶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1377-0393d.png
几招之可使听命臣亦广询南方来者云我若推信彼
不难招邓和尚等大则希一班行其次不过殿侍足矣
正蛮叛者得一团主之名亦足矣莫徭之类使安耕织
而岁输皮粟得为平民乃彼大幸不徒足志而已今若
击之不已则其为害愈深渐近夏暑南方燀湿士卒不
习水土须虑死伤仍恐追之太急则潭彬全邵诸寨向
化之蛮皆诱胁而起则湖南一路可为国家之忧臣欲
乞速令两府大臣深究招杀之利害共思长策决定庙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1377-0394a.png
谋若迁延后时致彼猖炽不幸官吏频遭杀害则朝廷
之体难为屈法而招彼以其罪既多必恐不能自信则
兵久不解害未有涯伏望圣明断之在早取进止
论监牧劄子
臣所领群牧司近准宣差吴中复王安石王陶等同共
相度监牧利害事窃以国马之制置自祖宗岁月既深
官司失守积习成弊匪止一时前后因循重于改作今
者幸蒙朝廷因言事之官有所陈述选差臣寮相度更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1377-0394b.png
改臣以谓监牧之设法制具存条目既繁弊病亦众若
祗坐案文籍就加增损恐不足以深革弊源如欲大为
更张创立制度则凡于利害难以遥度必须目见心晓
熟于其事然后可以审详裁制果决不疑盖谋于始也
不精则行于后也难久况此是臣本职岂敢辞劳欲乞
权暂差臣仍于吴中复等三人内更差一人与臣同诣
左右厢监牧地头躬亲按视至于土地广狭水草善恶
岁时孳牧吏卒勤惰以至牝牡种类各随所宜棚井温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1377-0394c.png
凉亦有更否向何以致马之耗减今何以得马之蕃滋
既群究其根源兼旁采于众议如此不三数月间可以
周遍然后更将前后臣寮起请与众官参详审处与其
坐而遥度仓卒改更其为得失不可同日而论也臣又
窃思今之马政皆因唐制而今马多少与唐不同者其
利病甚多不可悉举至于唐世牧地皆与马性相宜西
起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内则岐幽泾宁
东接银夏又东至于楼烦皆唐养马之地也以今考之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1377-0394d.png
或陷没夷狄或巳为民田皆不可复得惟闻今河东岚
石之间山荒甚多及汾河之侧草地亦广其间草软水
甘最宜牧养往时河东军马常在此处牧放今马数全
少閒地极多此乃唐楼烦监地也可以兴置一监臣以
谓推迹而求之则天池元池三监之地尚冀可得又臣
往年因奉使河东尝行威胜以东及辽州平定军见其
不耕之地甚多而河东一路山川深峻水草甚佳其地
高寒必宜马性及京西唐汝之间久荒之地其数甚广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1377-0395a.png
欲乞更下河东京西转运司差官就近于辖下访求草
地有可以兴置监牧处如稍见次第即乞朝廷差官与
群牧司官员同共往彼踏行擘画若可以兴置新监则
河北诸监内有地不宜马处却可议行废罢惟估马一
司利害最为易见若国家广捐金帛则劵马利厚来者
必多于其多中时得好马若有司惜费则蕃部利薄马
来渐少兼亦好马不来然而招诱之方事非一体亦须
知其委曲欲乞特差群牧司或礼宾院官一员直至秦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1377-0395b.png
州以来体问蕃部劵马利害凡此三者虽暂差官比及
吴中复等检阅本司文字讲求商议未就之间已各来
复可以参酌相度庶不仓卒轻为改更如允臣所请乞
赐施行取进止
相度牧马所举薛向劄子
臣等窃观自古国马盛衰皆以所任得人失人而已汧
渭之间未尝无牧而非子独能蕃息于周河陇之间未
尝无牧而张万岁独能蕃息于唐此前世得人之明效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1377-0395c.png
也使得人而不久其官久其官而不使得专其事使得
专其事而不临之以赏罚亦不可以成功今臣等相度
陜西一路买马监牧利害大纲已具奏闻伏见权陜西
转运副使薛向有力强果达于政事河北使籴陜西𣙜
盐皆有已试之效今来相度陜西马事尤为详悉臣等
前奏已乞就委薛向提举陜西买马及监牧公事今欲
一降指挥许令久任缘今来马价多出于解池盐利三
司所支银䌷绢等又许令于陜西转运司兑换见钱今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1377-0395d.png
薛向既掌解盐又领陜西财赋则通融变转于事为便
兼臣等访问得薛向陜西有官空地可以兴置监牧处
甚多若将来稍成次第即可以渐兴置盖得西戎之马
牧之于西方不失其土性一利也因未尝耕垦之地无
伤于民二利也因向之材而就令经始三利也又河北
有河防塘泊之患而土多舄卤不毛戎马所屯地利不
足诸监牧多在此路所占草地多是肥饶而马又不堪
未尝大致孳息若陜西兴置监牧渐成次第河北诸监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1377-0396a.png
有可有者悉以陜西良马易其恶种有可无者悉以肥
饶之地赋民于地不足而马所不宜之处以肥饶之地
赋民而收其课租以助戎马之费于地有馀而马所宜
之处以未尝耕垦之地牧马而无伤于民此又利之大
者也如允臣等所奏即乞薛向自举官员及论改旧弊
朝廷一切应付成功则无爱赏败事则无惮罚如此则
臣等保任薛向必能上副朝廷改法之意如将来败事
臣等各甘同罪取进止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1377-0396b.png
论大理寺断冤狱不当劄子
臣风闻大理寺近奏断德州公案一道为一班行王守
度谋杀妻事止断杖六十私罪其守度所犯情理极恶
本因踰滥欲诱一求食妇人为妻自持刃杖恐逼正妻
阿马令其诬以奸事髡截头发又自以绳索付与阿马
守度持刀在旁逼令自缢其命垂尽只为未有棺器却
且解下其后又与绳索令自缢阿马偶得生逃臣略闻
此大槩其他守度凶恶之状备于案牍人不忍闻阿马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1377-0396c.png
幽苦冤枉如此而法吏止断诬奸降以杖罪窃以刑在
禁恶法本原情今阿马之冤于情可悯守度所犯其恶
难容若以法家断罪举重而论则守度诬奸不实之罪
轻迫人以死之情重原其用意合从谋杀凡谋杀之罪
其类甚多或有两相争恨理直之人因发忿心杀害理
曲之人者死与未死须被谋杀之刑岂比守度曲在自
身阿马本无所争备极凌辱迫以自裁虐害之情深于
谋杀远矣臣尝伏读真宗皇帝赐谏臣之诏曰冤枉未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1377-0396d.png
申赏刑踰度者皆许论列今之冤妇臣职当言者也岂
有圣主在上国法方行而令强暴之男而敢逼人以死
臣恐守度不诛则自今强者凌弱疏者害亲国法遂隳
人伦败矣其王守度一宗公案伏望圣慈特令中书细
详情理果如臣之所闻即乞行刑法以止奸凶取进止
论开孙村河劄子
臣为户部右曹兼领金仓二部任居天下财赋之半适
当中外匮竭不继之时日夜忧惶常恐败事窃见左藏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1377-0397a.png
见缗一月出纳之数大抵皆五十馀万略无赢馀其他
金帛诸物虽小有羡数亦不足赖臣之愚怯常恐天灾
流行水旱作沴西羌旅距边鄙绎骚河议失当赋役横
起三事有一大计不支虽使桑羊刘晏复生计无从出
矣而况于臣之驽下乎今者幸赖二圣慈仁恭俭天地
垂贶诸道秋稼稍复成熟虽京西陜西灾旱相接而一
方之患未为深忧羌人困穷旋闻款塞惟有黄河西流
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人蓄聚梢椿等物三千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1377-0397b.png
馀万方河朔灾伤困敝之馀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
叹劳苦已甚而莫大之役尚在来岁天启圣意均知民
心特召河北转运司官吏访以得失近闻回河大议巳
寝不行臣平日过忧顿然释去然尚闻议者固执开河
分水之策虽权罢大役而兵功小役竟未肯休如此则
河北来年之忧亦与今年何异今者小吴决口入地巳
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
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1377-0397c.png
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哉纵使两河并行不免各立堤
防其为费耗又倍今日矣臣闻自古圣人不能无过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故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
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朝廷举动义当如此今议河失当
知其害人中道而复本何所愧虽使天下知之亦足以
明二圣忧民之深为之改过不吝今乃顾惜前议未肯
旷然更张果于遂非难于迁善臣实为朝廷惜之然臣
闻议者初建开分水之策其说有三其一曰御河堙灭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1377-0397d.png
失馈运之利其二曰恩冀已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其
三曰河徙无常万一自北界入海边防失备凡有所以
荧惑圣聪沮难公议皆以三说藉口矣夫河决西流势
如登屋虽使三说可信亦莫如之何矣况此三说皆未
必然臣请得具言之昔大河在东御河自怀卫经北京
渐历边郡馈运既便商贾通行今河既西流御河堙灭
失此大利谁则不知天实使然人力何及然议者能复
澶渊故道则御河有可复之理今河自小吴北行占压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1377-0398a.png
御河故地虽使如议者之意自北京以南折而东行则
御河堙灭已一二百里亦无由复见矣此御河之说不
足听一也河之所行利害相半夏潦涨溢浸败秋田滨
河数十里为之破税此其害也涨水既去淤厚累尺粟
麦之利比之他田其收十倍寄居丘冢以避淫潦民习
其事不甚告劳此其利也今河水在西势亦如此远为
堤防不与之争正得汉贾逊治河之意比之故道岁省
兵夫稍芟其数甚广而故道已退之地桑麻千里赋税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1377-0398b.png
完复为利不赀安用逆天地之性移西流之忧为东流
之患哉此恩冀以北涨水为害之说不足听二也河昔
在东自河以西郡县与敌接境无山河之限边臣建为
塘水以捍戎马之冲今河既西行则西山一带戎马可
行之地已无几矣其为边防之利不言可知然议者尚
恐河复北徙则海口出敌界中造舟为梁便于南牧臣
闻敌中诸河自北南注以入于海盖地形北高河无北
徙之道而海口深浚势无徙移臣虽非目见而习北方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1377-0398c.png
之事者为臣言之大略如此可以遣使按视图画而知
此河界边防失备之说不足听三也臣愿以此说质之
议者则开河分水之说诚不足复为矣又臣访闻今岁
四五月间河上役兵劳苦无告尝有数百人持板筑之
械访求都水使者意极不善赖防逻之卒拥拒而散盛
夏苦疫病死者相继使者恐朝廷知之皆于垂死放归
本郡毙于道路者不知其数若今冬放冻来岁春暖复
调就役则意外之患复当如前臣不知朝廷何苦而不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1377-0398d.png
罢此役哉今建议之臣耻于不效而坚持之于上小臣
急于利禄不顾可否随而和之于下上下胶固以罔朝
廷其间正言不避权要才一二人耳然事非本职亦不
敢尽言臣以户部休戚计在此河若复缄默谁当言者
惟断自圣心尽罢其议则天下不胜幸甚
再论回河劄子
臣顷闻朝廷议罢回河来年当用役兵开河分水臣以
为天下财赋匮竭河朔灾伤之后民力未复未堪此役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1377-0399a.png
辄奏言不便既而采察众议闻河北转运使谢卿材到
阙倡言于朝曰黄河自小吴决口乘高注下水势奔快
上流堤防无复决怒之患而下流湍驶行于地中日益
深浚朝廷若以河事付臣臣请不役一夫不费一金十
年之间保无河患大臣以其异已罢归本任而使王孝
先俞瑾张景先三人重画回河之计三人利在回河虽
言其便而亦知其难成故于议状之末复言若将来河
势变移乞免修河官吏责罚都下汹汹传笑以为口实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1377-0399b.png
盖回河之非断可知矣然近日复闻内批降付三省如
云若河流不复故道终为河朔之患外廷疏远不知此
说信否然众心忧惧深恐群臣由此观望不敢正言得
失臣职在财赋忧责至深不敢畏避诛戮愿毕陈其说
方今回河之策中外讲之熟矣虽大臣固执亦心知其
非无以藉口矣独有边防一说事系安危可以竦动上
下伸其曲说陛下深居九重群言不得尽达是以迟迟
不决耳昔真宗皇帝亲征澶渊拒破契丹因其败亡与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1377-0399c.png
结欢好自是以来河朔不见兵革几百年矣陛下试思
之此岂独黄河之功哉昔石晋之败黄河非不在东而
祥符以来非独河南无边患河北亦自无兵患由此观
之交接外国顾德政何如耳未闻逆天地之性引趋下
之河升积高之地兴莫大之役冀不可成之功以为设
险之计者也昔李垂孙氏等号知河事尝建言乞导河
西行复禹旧迹以为河水自西山北流东赴海口河北
诸州尽在河南平日契丹之忧宋可无虑今因天祚中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1377-0399d.png
国不因人力河自西流行正合昔人之策自今以往北
岸决溢渐及敌境虽使异日河复北徙则敌地日蹙吾
土日纾其为忧患正在契丹耳而大臣过计以为中国
之惧遂欲罄竭民力导河东流其为契丹谋则多为朝
廷虑则疏矣议者或谓河入敌境彼或造舟为梁长驱
南牧非国之利臣闻契丹长技在鞍马舟楫之利固非
所能且跨河系桥当先两岸进筑马头及伐木为船其
功不细契丹物力寡弱势必不能就使能之今两界修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1377-0400a.png
筑城栅比旧小增辄移文诘问必毁而后已岂有坐视
大役而不能出力止之乎假设契丹遂成此桥黄河上流
尽在吾地若沿河州郡多作战舰养兵聚粮顺流而下
则长艘巨缆可以一炬而尽形格势禁彼将自止矣臣
窃怪元老大臣久更事任而力陈此说意其谋已出口
重于改过而假此不测之忧以取必于朝廷耳不然岂
肯于天下困敝河朔灾伤之后兴数十万夫费数千万
物料而为万无一成之功哉夫大役既兴势不中止预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1377-0400b.png
约功料有少无多官不独办必行科配官出其一民出
数倍公私费耗必有不可胜言者矣苟民力穷竭事变
之出不可复知饥饿相逼必为盗贼昔秦筑长城以备
边城既成而民叛今欲回大河以设险臣恐河不可回
而民劳变生其计又出秦下异日虽欲悔之不可得也
陛下数年以来休养民力如恐伤之今河以安流契丹
无变而强生疮痏以扰之非计之得也故臣愿陛下断
之于心罢此夫役留神察之自河决小吴于今九年不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1377-0400c.png
为不久然虏情恭顺与事祖宗无异陛下诚重违大臣
姑复以三年观之事久情见大臣之言与天下公议可
以坐而察也
卷十七 第 57b 页 WYG1377-0400d.png
文编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