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245-03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集解卷二十九
宋 裴骃 撰
史记二十九
河渠第七
夏书曰禹抑鸿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
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以别九州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245-0315d.png
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菑衍
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
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
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
乃厕二渠以引其河
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
于勃海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245-0316a.png
代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
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
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
凿离碓辟沬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舟行有馀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
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而韩闻秦之好兴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245-0316b.png
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
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
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
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閒然渠成亦秦之
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
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疆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汉兴三十九年孝
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其后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245-0316c.png
四十有馀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
钜野通于淮泗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
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鼢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
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邑收多鼢言于上曰江河之
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彊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
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是时郑
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
罢而漕水道九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245-0316d.png
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
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
之地得谷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
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
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其后河东守番系
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
亦颇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阪下
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245-0317a.png
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
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以为
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
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
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
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
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245-0317b.png
南汤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馀里以车转从斜
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
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
汤子邛为汉中守发数十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馀里道
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其后庄熊罴言临
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卤地诚得水可
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兵万馀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
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245-0317c.png
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
东至山岭十馀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
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馀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
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子
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葛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
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
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寘决河是时东流郡烧草以故薪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245-0317d.png
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
天子乃临河
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旴旴
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
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
柏冬日
延道弛兮离常流蛟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245-0318a.png
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
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
反兮水维缓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迂兮浚流难
搴长茭兮沈美玉
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禦水颓林竹兮
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245-0318b.png
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北行
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自是之后用
事者争言水利朔水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
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
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山下引汶水
皆穿渠为溉田各万馀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
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245-0318c.png
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
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
作河渠书
史记集解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245-0318d.png
史记集解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