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699-01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近思录卷十一 宋朱子吕祖谦同编
叶采集解
教学
此卷论教人之道盖君子进则推斯道以觉天
下退则明斯道以淑其徒所谓得英才而教育
之即新民之事也
濂溪先生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699-0106b.png

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
为邪佞
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
事也
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
矣
伊川先生曰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699-0107a.png

大学之法以豫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
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虽未晓知且当薰聒
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
入也若为之不豫及
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完
不可得也
观之上九曰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699-0107b.png

伊川易传曰君子虽不在位然以人观其德用为仪法
故当自慎省观其所生常不失于君子则人不失所望
而化之矣
不可以不在于
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
圣人之道如天然与众人之识甚殊邈也门人弟子既
亲炙而后益知其高远既若不可及则趋望之心怠矣
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699-0107c.png

事上临丧不敢不勉君子之常行不困于
酒尤其近也而以己处之者不独使夫资之下者勉思
企及而才之高者亦不敢易乎近矣
明道先生曰忧子弟之轻俊者只教以经学念书不得
令作文字
子弟凡百玩好皆夺志至于书札于儒者事
最近然一向好著亦自丧志如王虞颜柳辈诚为好人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699-0107d.png

则有之曾见有善书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于此非
惟徒废时日于道便有妨处足知丧志也
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有欲明治道者讲之于
中如治民治兵水利算数之类尝言刘彝善治水利后
累为政皆兴水利有功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699-0108a.png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如古诗三百
篇皆古人作之如关雎之类正家之始故用之乡人用
之邦国日使人闻之此等诗其言简奥今人未易晓欲
别作诗略言教童子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
似当有助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699-0108b.png

语学者以所见未到之理不惟所闻不深彻反将理低
看了
舞射便见人诚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已
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
自幼子常视母诳以上便是教人以圣人事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699-0108c.png

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
大者远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
伊川先生曰说书必非古意转使人薄学者须是潜心
积虑优游涵养使之自得今一日说尽只是教得薄至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699-0108d.png

如汉时说下帷讲诵犹未必说书
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择其才可教者聚之不
肖者复之农亩盖士农不易业既入学则不治农然后
士农判
在学之养若士大夫之子则不虑
无养虽庶人之子既入学则亦必有养古之士者自十
五入学至四十方仕中间自有二十五年学又无利可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699-0109a.png

趋则所志可知须去趋善便自此成德后之人自童稚
间已有汲汲趋利之意何由得向善故古人必使四十
而仕然后志定只营衣食却无害惟利禄之诱最害人
天下有多少才只为道不明于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
且古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今人怎生会得古人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699-0109b.png

于诗如今人歌曲一般虽闾巷童稚皆习闻其说而晓
其义故能兴起于诗后世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怎
生责得学者是不得兴于诗也
古礼既废人伦不明以至治家皆无
法度是不得立于礼也
古人有歌咏以养其性情声音以养其耳目舞蹈以
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699-0109c.png

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
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
而不得然后为他说便好
初学者须是且为他
说不然非独他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699-0109d.png

横渠先生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
极也
己不勉明则人无从倡道
无从弘教无从成矣
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699-0110a.png

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
教人至难
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明
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馀地无全牛矣
人之才足以
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材若曰勉率而为之
则岂有由诚哉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699-0110b.png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
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
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
君心之非非唯君心至于朋游学者之际彼虽议论异
同未欲深较惟整理其心使归之正岂小补哉
近思录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