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0699-00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近思录卷四 宋朱子吕祖谦同编
叶采集解
存养
此卷论存养盖穷格之虽至而涵养之不足则
其知将日昏而亦何以为力行之地哉故存养
之功实贯乎知行而此卷之编列乎二者之间
也
卷四 第 1b 页 WYG0699-0051b.png

或问圣可学乎濂溪先生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
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
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伊川先生曰阳始生甚微安静而后能长故复之象曰
先王以至日闭关
卷四 第 2a 页 WYG0699-0051c.png

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
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
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事之至近而所系
至大者莫过于言语饮食也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临大震惧能安而不自失者惟诚
敬而已此处震之道也
卷四 第 2b 页 WYG0699-0051d.png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牵于前而求其
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
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心而止
乃安
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我也无我则止矣
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
行其庭不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
卷四 第 3a 页 WYG0699-0052a.png

见谓不交于物也
外物不接内欲不
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于止为无咎也
明道先生曰若不能存养只是说话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
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卷四 第 3b 页 WYG0699-0052b.png

李龥问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无事时如何存养
得熟明道曰古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盘
盂几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废此独有理义
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久则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
养意
卷四 第 4a 页 WYG0699-0052c.png

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明道曰此正如破屋
中御寇东面一人来未逐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
后驱逐不暇盖其四面空疏盗固易入无缘作得主定
又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
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自然
无事
邢和叔言五曹常须爱养精力精力稍不足则倦所临
事皆勉强而无诚意接宾客语言尚可见况临大事乎
卷四 第 4b 页 WYG0699-0052d.png

明道先生曰学者全体此心学虽未尽若事物之来不
可不应但随分限应之虽不中不远矣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元无二
语
伊川先生曰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卷四 第 5a 页 WYG0699-0053a.png

涵泳于其间然后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只是私己终
不足以达道
明道先生曰思无邪毋不敬只此二句循而行之安得
有差有差者皆由不敬不正也
今学者敬而不自得又不安者只是心生
亦是太以敬来做事得重此恭而无礼
则劳也恭者私为恭之恭也礼者非体之礼是自然底
卷四 第 5b 页 WYG0699-0053b.png

道理也只恭而不为自然底道理故不自在也须是恭
而安
今容猊必端言语必
正者非是道独善其身要人道如何只是天理合如此
本无私意只是个循理而已
今志于义理而心不安乐者何也此则正是剩一个助
之长虽则心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然而持之太甚便是
卷四 第 6a 页 WYG0699-0053c.png

必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须且恁去
如此者只是德孤德不
孤必有邻到德盛后自无窒碍左右逢其原也
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敬不可谓中但
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
卷四 第 6b 页 WYG0699-0053d.png

伊川先生曰司马子微尝作坐忘论是所谓坐驰也
伯淳昔在长安仓中閒坐见长廊柱以意数之已尚不
疑再数之不合不免令人一一声言数之乃与初数者
无差则知越著心把捉越不定
明道先生曰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转动摇
无须臾停所感万端若不做一个主怎生奈何张天祺
卷四 第 7a 页 WYG0699-0054a.png

昔尝言自约数年自上著床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
后须强把他这心来制缚亦须寄寓在一个形象皆非
自然君实自谓吾得术矣只管念个中字此又为中所
系縳且中有何形象
有人胸中常若有
两人焉欲为善如有恶以为之间欲为不善又若有羞
恶之心者本无二人此正交战之验也持其志使气不
能乱此大可验要之圣贤必不害心疾
卷四 第 7b 页 WYG0699-0054b.png

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
伊川先生曰圣人不记事所以常记得今人忘事以其
记事不能记事处事不精皆出于养之不完固
明道先生在澶州日修桥少一长梁曾博求之民间后
因出入见林木之佳者必起计度之心因语以戒学者
卷四 第 8a 页 WYG0699-0054c.png

心不可有一事
伊川先生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
今人主心不定视心如寇贼而不
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当知天下无一物是合
少得者不可恶也
人只有一个天理却不能存得更做甚人也
人多思虑不能自宁只是做他心主不定要作得心主
卷四 第 8b 页 WYG0699-0054d.png

定惟是止于事为人君止于仁之类如舜之诛四凶四
凶已作恶舜从而诛之舜何与焉
人不
止于事只是揽他事不能使物各付物物各付物则是
役物为物所役则是役于物有物必有则须是止于事
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
卷四 第 9a 页 WYG0699-0055a.png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
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自然惟慎独便是守
之之法
圣人脩己以敬以安百姓笃
卷四 第 9b 页 WYG0699-0055b.png

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
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
聪明睿智皆由是出以
此事天飨帝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99-0055c.png

存养熟后泰然行将去便有进
不愧屋漏则心安而体舒
心要在腔子里
只外面有些隙罅便走了
人心常要活则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99-0055d.png

明道先生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
无间断
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
敬胜百邪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
若以敬直内则便不直矣必有事焉而勿
正则直也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99-0056a.png

涵养吾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书夜自汉以来儒者皆
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天德
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99-0056b.png

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已后虽向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
天下万物挠已已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
伊川先生曰学者患心虑纷乱不能宁静此则天下公
病学者只要立个心此上头尽有商量
闲邪则诚自存不是外面捉一个诚将来存著今人外
面役役于不善于不善中寻个善来存著如此则岂有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99-0056c.png

入善之理只是闲邪则诚自存
故孟子言性善皆由内出只为诚便存闲
邪更著甚工夫但惟是动容猊整思虑则自然生敬
敬只是主
一也主一则既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
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存此则自然天理明学
者须是将敬以直内涵养此意直内是本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99-0056d.png

闲邪则固一矣然主一则不消言闲邪
有以一为难见不可下工夫如何一
者无他只是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是无非僻之
干此意但涵养久之则天理自然明
有言未感时知何所寓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99-0057a.png

知其乡更怎生寻所寓只是有操而已操之之道敬以
直内也
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唤做敬
学者先务固在心志然有谓欲屏去闻见知思则是绝
圣弃智有欲屏去思虑患其纷乱则须坐禅入定如明
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之常难为使之不照人心不能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99-0057b.png

不交感万物难为使之不思虑
若欲免此惟是心有主如何
为主敬而已矣有主则虚虚谓邪不能入无主则实实
谓物来夺之
大凡人心不可二用用于一事则
他事更不能入者事为之主也事为之主尚无思虑纷
扰之患若主于敬又焉有此患乎所谓敬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99-0057c.png

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
之义不一则二三矣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
漏皆是敬之事也
严威俨恪非敬之道但致敬须自此入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99-0057d.png

舜孳孳为善若未接物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
善也以此观之圣人之道不是但默然无言
问人之燕居形体怠惰心不慢者可否曰安有箕踞而
心不慢者昔吕与叔六月中来缑氏閒居中某尝窥之
必见其俨然危坐可谓敦笃矣学者须恭敬但不可令
拘迫拘迫则难久也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99-0058a.png

思虑虽多果出于正亦无害否曰且如在宗庙则主敬
朝廷主庄军旅主严此是也如发不以时纷然无度虽
正亦邪
苏季明问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可否曰不可既思
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之又却是思也既思即是已
发才发便谓之和不可谓之中也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99-0058b.png

又问吕学士言当求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
如何曰若言存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可若言求
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不可
又问学者于喜怒哀乐发时固当
勉强裁抑于未发之前当如何用功曰于喜怒哀乐未
发之前更怎生求只平日涵养便是涵养久则喜怒哀
乐发自中节曰当中之时耳无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99-0058c.png

闻目无见否曰虽耳无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
贤且说静时如何曰谓之无物则不可然自有知觉处
曰既有知觉却是动也怎生言静人说
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为至静能见天地之心非也复
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
或曰莫是于动上求静否曰固是然最难释氏多
言定圣人便言止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99-0058d.png

类是也易之艮言止之义曰艮其止止其所也人多不
能止盖人万物皆备遇事时各因其心之所重者更互
而出才见得这事重便有这事出若能物各付物便自
不出来也
或问先生
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下动字下静字曰谓之静则可
然静中须有物始得这里便是难处学者莫若且先理
会得敬能敬则知此矣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99-0059a.png

或曰敬何以用功曰莫若主一季
明曰炳尝患思虑不定或思一事未了他事如麻又生
如何曰不可此不诚之本也须是习习能专一时便好
不拘思虑与应事皆要求一
人于梦寐间亦可以卜自家所学之浅深如梦寐颠倒
即是心志不定操存不固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99-0059b.png

问人心所系著之事果善夜梦见之莫不害否曰虽是
善事心亦是动凡事有眹兆入梦者却无害舍此皆是
妄动人心须
要定使他思时方思乃是今人都由心曰心谁使之曰
以心使心则可人心自由便放去也
持其志无暴其气内外交相养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99-0059c.png

问出辞气莫是于言语上用工夫否曰须是养乎中自
然言语顺理若是慎言语不妄发此却可著力
先生语绎曰吾受气甚薄三十而浸盛四十五十而后
完今生七十二年矣校其筋骨于盛年无损也绎曰先
生岂以受气之薄而厚为保生耶夫子默然曰吾以忘
生徇欲为深耻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99-0059d.png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
伊川先生曰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字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明道先生曰人有四百四病皆不由自家则是心须教
由自家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99-0060a.png

谢显道从明道先生于扶沟明道一日谓之曰尔辈在
此相从只是学颢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盍若行之
请问焉曰且静坐伊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横渠先生曰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
外宾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几非在
我者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99-0060b.png

心清时少乱时常多其清时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
而自然恭谨其乱时反是如此何也盖用心未熟客虑
多而常心少也习俗之心未去而实心未完也
人又要得刚太柔则入于不立亦有人生无喜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99-0060c.png

怒者则又要得刚刚则守得定不回进道勇敢载则比
他人自是勇处多
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
端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如此
一二年守得牢固则自然心正矣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99-0060d.png

定然后始有光明若常移易不定何求光明易大抵以
艮为止止乃光明故大学定而至于能虑人心多则无
由光明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学者必时其动静则其道乃
不蔽昧而明白今人从学之久不见进长正以莫识动
静见他人扰扰非关己事而所修亦废由圣学观之冥
冥悠悠以是终身谓之光明可乎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99-0061a.png

敦笃虚静者仁之本不轻妄则是敦厚也无所系阂昏
塞则是虚静也此难以顿悟苟知之须久于道实体之
方知其味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99-0061b.png
近思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