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0122-01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大全卷五
明 胡广等 撰
王制第五
疏曰王制之作在秦汉之际卢植云文帝令博
士诸生作
卷五 第 1b 页 WYG0122-0150b.png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孟子言天子一位子男同一位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孟子言君一位凡六等○疏曰五等虞夏周同殷三
卷五 第 2a 页 WYG0122-0151a.png
等公侯伯也
卷五 第 2b 页 WYG0122-0151b.png
卷五 第 3a 页 WYG0122-0151c.png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此言天子诸侯田里之广狭不能犹不足也不合于
天子者不与王朝之聚会也民功曰庸其功劳附大
国而达于天子故曰附庸天子以下皆言田而不言
地者以地有山林川泽原隰险夷之不同若限以地
卷五 第 3b 页 WYG0122-0151d.png
里而不计田里则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矣里数有二
分田之里以方计如方里而井是也分服之里以袤
计如二十五家为里是也后章言方千里者为田九
万亩此以方计者也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此
以袤计者也分服则计道里远近以为朝贡之节分
田则计田亩多寡以为赋禄之制此所以为均平也
卷五 第 4a 页 WYG0122-0152a.png
卷五 第 4b 页 WYG0122-0152b.png
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
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此言王朝有位者之田亦与孟子不同○方氏曰三
公而下食采邑于畿内禄之多少以外诸侯为差元
卷五 第 5a 页 WYG0122-0152c.png
士上士也与元子元侯称元同不言中士下士则视
附庸惟上士也
卷五 第 5b 页 WYG0122-0152d.png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
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
禄以是为差也
此言庶人之田井田之制一夫百亩肥饶者为上农
硗瘠者为下农故所养有多寡也府史胥徒之属皆
庶人之在官者其禄以农之上下为差多者不得过
食九人之禄寡者不得下食五人之禄随其高下为
卷五 第 6a 页 WYG0122-0153a.png
五等之多寡也
卷五 第 6b 页 WYG0122-0153b.png
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
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
此言大国也视上农夫者得食九人之禄也
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
十卿禄
程子曰孟子之时去先王未远载籍未经秦火然而
班爵禄之制已不闻其详今之礼书皆掇拾于煨烬
卷五 第 7a 页 WYG0122-0153c.png
之馀而多出于汉儒一时之傅会奈何欲尽信而句
为之解乎然则其事固不可一一追复矣○朱子曰
孟子此章之说与周礼王制不同盖不可考阙之可
也○方氏曰次国小国不言大夫士者多寡同于大
国可知由卿而上三等之国所异由大夫而下三等
之国所同者盖卿而上其禄浸厚苟不为之杀则地
之所出不足以供大夫而下其禄浸薄苟亦为之杀
则臣之所养不能自给此所以多寡或同或异也
卷五 第 7b 页 WYG0122-0153d.png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
下大夫
此言三等之国其卿大夫頫聘并会之时尊卑之序
如此郑云爵位同则小国在下谓二人同是卿则小
卷五 第 8a 页 WYG0122-0154a.png
国卿在大国卿之下爵异固在上者谓若大国是大
夫小国是卿则位于大国大夫之上也
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郑氏曰谓其为介若特行而并会也居犹当也此据
大国而言大国之士为上次国之士为中小国之士
为下士之数国皆二十七人各三分之上九中九下
九○疏曰今大国之士既定在朝会若其有中国之
士小国之士者其行位之数各居其上国三分之二
卷五 第 8b 页 WYG0122-0154b.png
谓次国以大国为上而次国上九当大国中九次国
中九当大国下九是各当其大国三分之二小国以
次国为上小国上九当次国中九小国中九当次国
下九亦是居上三分之二也是各居上之三分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
卷五 第 9a 页 WYG0122-0154c.png
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
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
国
九州并王畿而言此但言每一州所可容者如此凡
八州馀以例推皆言畿外之制下文始言天子畿内
之制也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
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
卷五 第 9b 页 WYG0122-0154d.png
馀以禄士以为閒田
郑注畿内九大国者三为三公之田又三为三公致
仕者之田馀三待封王之子弟也次国二十一者六
为六卿之田又六为六卿致仕者之田又三为三孤
之田馀六亦待封王子弟也小国六十三者二十七
大夫之田并大夫致仕之田共五十四馀九亦待封
王子弟也三孤无职虽致仕犹可即而谋故不副愚
意此无明證皆郑氏臆说况周制六卿兼公孤则所
卷五 第 10a 页 WYG0122-0155a.png
馀之田尚多然如周召之支子在周者皆世爵禄则
累朝之王子弟未必能尽有所封也○疏曰畿外诸
侯有封建之义故云不以封畿内之臣不世位有朌
赐之义故云不以朌○朱子曰恐只是诸儒做个如
此算法其实不然建国必因山川形势无截然可方
之理又曰非惟施之当今有不可行求之昔时亦有
难晓○石梁王氏曰天子县内以封者或三分之一
或半之又除山川城郭涂巷沟渠则奉上者几何
卷五 第 10b 页 WYG0122-0155b.png
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
与
九州而千七百七十三国者内一州为王圻容九十
三国外八州容一千六百八十国并畿内为千七百
卷五 第 11a 页 WYG0122-0155c.png
七十三国也元士附庸不与者以上文所算止五十
里而元士附庸皆不能五十里故不与也○石梁王
氏曰注引千八百国之说谓夏制要服内七十里与
五服五千之言不合
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
共官谓供给王朝百官府文书之具泛用之需御谓
凡天子之服用盖皆取之租税也○方氏曰以百里
所出之少资百官之所共疑若不足然卑者所称不
卷五 第 11b 页 WYG0122-0155d.png
为不足以千里所出之多为一人之御疑若有馀然
尊者所称不为有馀且以其近者与人则欲其易给
而无劳以其远者奉己则欲其难致而有节百里之
内非不以为御也要之以共官为主耳千里之内非
不共官也要之以为御为主耳
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
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
卷五 第 12a 页 WYG0122-0156a.png
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
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
二伯
春秋传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此即天子之上公分主天下之侯国也八伯为八州
之伯二伯则天下之伯也
卷五 第 12b 页 WYG0122-0156b.png
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卷五 第 13a 页 WYG0122-0156c.png
方氏曰甸服四面五百里则为方千里矣王畿千里
之外莫近于侯服而采又侯服之最近者莫远于荒
服而流又荒服之最远者举其最远最近则绥要之
服在其中矣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石梁王氏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注独引
明堂位谓夏官百非也
卷五 第 13b 页 WYG0122-0156d.png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
卷五 第 14a 页 WYG0122-0157a.png
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
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
二十七人
马氏曰天子六卿而二卿一公故有三公而六卿之
中又有三孤焉天子六卿而大国三卿乃其统之属
也至于大夫士则又三卿之属焉下大夫五人二卿
之下下大夫各二人一卿之下下大夫一人周官所
谓设其参即三卿也传其伍即下大夫五人也陈其
卷五 第 14b 页 WYG0122-0157b.png
殷即上士二十七人也有上中下之大夫而独言下
大夫者对卿而言也其实大夫有上中下之辨士亦
有上中下而独言上士者对府史而言也其实士又
有上中下之异
卷五 第 15a 页 WYG0122-0157c.png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
监者监临而督察之也自王朝出权亦尊矣一州三
人则二十四人也此大夫之在朝必无职守者使有
常职岂可遣乎不然则特命也
卷五 第 15b 页 WYG0122-0157d.png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畿内之地王朝百官食禄之邑在焉畿外乃以封建
使其子孙嗣守然内亦谓之诸侯者三公之田视公
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庸也
卷五 第 16a 页 WYG0122-0158a.png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
制者言三公命服之制也命数止于九天子之三公
八命著鷩冕若加一命则为上公与王者之后同而
著衮冕故云一命衮若为三公而有加衮者是出于
卷五 第 16b 页 WYG0122-0158b.png
特恩之赐非例当然故云若有加则赐也人臣无过
九命者大宗伯再命受服与此不同○马氏曰三公
衮服有降龙无升龙
次国之君不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大国之卿不
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方氏曰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之
卿再命一命也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则知三等
之国其大夫皆一命而已大国对下卿言卿指上中
卷五 第 17a 页 WYG0122-0158c.png
可知小国特言卿则兼三等之卿可知言下大夫而
不及上中者盖诸侯无中大夫而卿即上大夫故也
前言上中下之所当与此不同者位虽视其命不能
无详略之异也
卷五 第 17b 页 WYG0122-0158d.png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
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论谓考评其行艺之详也论辨则材之优劣审矣任
事则能胜其任矣于是爵之以一命之位而养之以
禄焉○疏曰爵人于朝殷法也周则天子假祖庙而
卷五 第 18a 页 WYG0122-0159a.png
拜授之刑人于市亦殷法谓贵贱皆刑于市周则有
爵者刑于甸师氏也
卷五 第 18b 页 WYG0122-0159b.png
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
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示弗故生也
公家不畜刑人旧说以为商制以周官墨者守门劓
者守关宫者守内刖者守囿髡者守积也唯其所之
者量其罪之所当往适之地而居之如虞书五流有
宅五宅三居是也不及以政赋役不与也示弗故生
卷五 第 19a 页 WYG0122-0159c.png
不授之田不赒其乏示不故欲其生也
卷五 第 19b 页 WYG0122-0159d.png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亲行
卷五 第 20a 页 WYG0122-0160a.png
天子五年一巡守
舜典曰五载一巡守周官大行人曰十有二岁王巡
守殷国孟子曰巡守者巡所守也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
年者就见之
卷五 第 20b 页 WYG0122-0160b.png
岁二月当巡守之年二月也岱泰山也宗尊也东方
之山莫高于此故祀以为东岳而称岱宗也柴本作
柴今通用燔燎以祭天而告至也东方山川之当祭
者皆于此望而祀之遂接见东方之诸侯问有百岁
之人则即其家而见之以其年高故不召见也
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
淫好辟
大师乐官之长诗以言志采录而观览之则风俗之
卷五 第 21a 页 WYG0122-0160c.png
美恶可见政令之得失可知矣物之供用者皆出于
市而价之贵贱则系于人之好恶好质则用物贵好
奢则侈物贵志流于奢淫则所好皆邪僻矣
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典礼掌礼之官也考时月定日即舜典所云协时月
正日也考校四时及月之大小时有节气早晚月有
弦望晦朔日有甲乙先后考之使各当其节法律礼
乐制度衣服皆王者所定天下一君不容有异异则
卷五 第 21b 页 WYG0122-0160d.png
非正矣故因巡守所至而正其不同者使皆同也
卷五 第 22a 页 WYG0122-0161a.png
卷五 第 22b 页 WYG0122-0161b.png
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
凡祭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故不举者为不敬山川地
之望也故削地焉
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
宗庙不顺如紊昭穆之次失祭祀之时皆不孝也爵
者祖宗所传故绌爵焉
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
卷五 第 23a 页 WYG0122-0161c.png
畔者君讨
不从违戾也流者窜之远方讨者声罪致戮孟子曰
天子讨而不伐此章四君字皆谓国君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应氏曰律者爵命之等加地而进之所以示劝也
卷五 第 23b 页 WYG0122-0161d.png
卷五 第 24a 页 WYG0122-0162a.png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
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
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祢用特
假至也归至京师即以特牛告至于祖祢之庙
卷五 第 24b 页 WYG0122-0162b.png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
造乎祢
类宜造皆祭名后章言天子将出征则此出为巡守
也诸侯则朝觐会同之出欤
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
卷五 第 25a 页 WYG0122-0162c.png
子
无事无死丧寇戎之事也考礼者稽考而是正之使
无违僭也正刑者行以公平使无偏枉也一德无贰
心也三者皆尊天子之事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
柷形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
底撞之令左右击所以合乐之始鼗如鼓而小有柄
持而摇之则旁耳自击所以节乐之终将之谓使者
卷五 第 25b 页 WYG0122-0162d.png
执此以将命也○疏曰柷节一曲之始其事宽故以
将诸侯之命鼗节一唱之终其事狭故以将伯子男
之命
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
鈇莝斫刀也钺斧也
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
圭瓒璋瓒皆酌鬯酒之爵以大圭为瓒之柄者曰圭
瓒酿秬鬯为酒芬香条鬯于上下故曰鬯祭酒灌地
卷五 第 26a 页 WYG0122-0163a.png
降神必用鬯故未赐圭瓒则求鬯于天子赐圭瓒然
后得自为也
卷五 第 26b 页 WYG0122-0163b.png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
疏曰百里之国国城居中面有五十里二十里置郊
郊外仍有三十里七十里之国国城居中面有三十
卷五 第 27a 页 WYG0122-0163c.png
五里九里置郊郊外仍有二十六里五十里之国国
城居中面有二十五里三里置郊郊外仍有二十二
里此是殷制若周制则畿内千里百里为郊诸侯之
郊公五十里侯伯三十里子男十里近郊各半之天
子诸侯皆近郊半远郊此小学大学殷制周则大学
在国小学在西郊辟明也雍和也君则尊明雍和于
此学中习道艺使天下之人皆明达谐和也頖之言
班所以班政教也○张子曰辟雍古无此名盖始于
卷五 第 27b 页 WYG0122-0163d.png
周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学说文云頖宫诸侯乡
射之宫也○旧说辟雍水环如璧泮宫半之盖东西
门以南通水北无水也
卷五 第 28a 页 WYG0122-0164a.png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
受命于祖受成于学
祃行师之祭也受命于祖卜于庙也受成于学决其
谋也
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获罪人而反则释奠于先圣先师而告讯馘焉讯谓
其魁首当讯问者馘所截彼人之左耳告者告其多
卷五 第 28b 页 WYG0122-0164b.png
寡之数也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
君之庖
无事无征伐出行丧凶之事也岁三田者谓每岁田
猎皆是为此三者之用也乾豆腊之以为祭祀之豆
卷五 第 29a 页 WYG0122-0164c.png
实也○疏曰先宗庙次宾客者尊神敬宾之义
卷五 第 29b 页 WYG0122-0164d.png
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
诸侯不掩群
书曰暴殄天物合围四面围之也掩群者掩袭而举
群取之也
卷五 第 30a 页 WYG0122-0165a.png
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
佐车止则百姓田猎
杀获也获所驱之禽兽也绥旌旗之属也下偃仆之
也佐车即周礼驱逆之车驱者逐兽使趋于田之地
逆者要逆其走而不使之散亡也此言田猎之礼尊
卑贵贱之次序
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
卷五 第 30b 页 WYG0122-0165b.png
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
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
梁绝水取鱼者周礼注云水堰也堰水为关空以笱
承其空月令仲春鹰化为鸠此言鸠化为鹰必仲秋
也罻罗皆捕鸟之网麛兽子之通称夭断杀之也夭
禽兽之稚者此十者皆田之礼顺时序广仁意也
卷五 第 31a 页 WYG0122-0165c.png
卷五 第 31b 页 WYG0122-0165d.png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榖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
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以三十年之通者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
之馀也盖每岁所入均析为四而用其三每年馀一
则三年而馀三又足一岁之用矣此所以三十年而
有十年之馀也郑注以九年言之盖积三十年内闰
月当一岁也一说二十七年则有九年之馀言三十
者举成数耳
卷五 第 32a 页 WYG0122-0166a.png
祭用数之仂
郑注以仂为十一疏以为分散之名大槩是总计一
岁经用之数而用其十分之一以行常祭之礼也
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
之仂
丧凶事祭吉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故三年不祭唯
祭天地社稷者不敢以卑废尊也未葬以前常属绋
于輴车以备火灾丧在内而行祭于外是踰越丧绋
卷五 第 32b 页 WYG0122-0166b.png
而往也丧三年而除中间礼事繁难故总计三岁经
用之数而用其十之一也
丧祭用不足曰暴有馀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
暴者残败之义言不齐整也浩者汎滥之义所谓以
卷五 第 33a 页 WYG0122-0166c.png
美没礼也惟其制用有一定之则是以岁有丰凶而
礼无奢俭此记者之言杂记云凶年祀以下牲孔子
之言也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
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
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
天子食日举以乐
饥而食菜则色病故云菜色杀牲盛馔曰举周礼王
卷五 第 33b 页 WYG0122-0166d.png
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又云大荒则
不举者盖偶值凶年虽有备亦当贬损耳
卷五 第 34a 页 WYG0122-0167a.png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
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
诸侯降于天子而五月大夫降于诸侯而三月士庶
人又降于大夫故踰月也今总云大夫士庶人三日
而殡此固所同然皆三月而葬则非也其以上文降
杀俱两月在下可知故略言之欤孔氏引左传大夫
三月士踰月者谓大夫除死月为三月士数死月为
卷五 第 34b 页 WYG0122-0167b.png
三月是越踰一月故言踰月耳诚如此则是大夫四
月士三月谓大夫踰越一月犹可岂得谓士踰越一
月乎此不可通当从左氏说为正
卷五 第 35a 页 WYG0122-0167c.png
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
此言庶人之礼庶人无碑繂县绳下棺故云县窆也
不封不为丘垄也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庶人则
终丧无二事也
自天子达于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
中庸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
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盖葬用死者之爵祭用
卷五 第 35b 页 WYG0122-0167d.png
生者之禄与此意同
支子不祭
说见曲礼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
卷五 第 36a 页 WYG0122-0168a.png
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诸侯大祖始封之君也大夫太祖始爵者也士一庙侯
国中下士也上士二庙天子诸侯正寝谓之路寝卿大
夫士曰遇室亦谓之适寝庶人无庙故祭先于寝也
卷五 第 36b 页 WYG0122-0168b.png
卷五 第 37a 页 WYG0122-0168c.png
卷五 第 37b 页 WYG0122-0168d.png
卷五 第 38a 页 WYG0122-0169a.png
卷五 第 38b 页 WYG0122-0169b.png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郑氏曰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春曰祠夏曰礿以禘
为殷祭○疏曰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鲜薄也禘者
次第也夏时物虽未成宜依时次第而祭之尝者新
榖熟而尝也烝者众也冬时物成者众也郑疑为夏
卷五 第 39a 页 WYG0122-0169c.png
殷祭名者以其与周不同其夏殷之祭又无文故称
盖以疑之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
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
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视三公视诸侯谓视其饔饩牢礼之多寡以为牲器
之数也因国谓所建国之地因先代所都之故墟也
今无主祭之子孙则在王畿者天子祭之在侯邦者
卷五 第 39b 页 WYG0122-0169d.png
诸侯祭之以其昔尝有功德于民不宜绝其祀也○
周官制度云五祀见于周礼礼记仪礼杂出于史传
多矣独祭法加为七左传家语以为重该修熙句龙
之五官月令以为门行户灶中霤然则所谓五祀者
名虽同而祭各有所主也郑氏以七祀为周制五祀
为商制然大宗伯亦云祭社稷五祀仪礼士疾病祷
五祀则五祀无尊卑隆杀之辨矣愚意郑氏已是臆
说祭法之言亦未可深信
卷五 第 40a 页 WYG0122-0170a.png
卷五 第 40b 页 WYG0122-0170b.png
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
祫合也其礼有二时祭之祫则群庙之主皆升而合
食于太祖之庙而毁庙之主不与三年大祫则毁庙
之主亦与焉天子之礼春礿则特祭者各于其庙也
禘尝烝皆合食○石梁王氏曰特礿者春物全未成
止一时祭而已于此时不祫也夏物稍成可于此时
而祫秋物大成冬物毕成皆可祫故曰祫禘祫尝祫
烝而礿则特也
卷五 第 41a 页 WYG0122-0170c.png
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
南方诸侯春祭毕则春来朝故阙禘祭西方诸侯夏
祭毕而秋来朝故阙尝祭四方皆然○石梁王氏曰
诸侯岁朝为废一时之祭王事重也
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
犆礿礿犆非有异也变文而已祫尝祫烝与尝祫烝
祫亦然诸侯所以降于天子者禘一犆一祫而已言
夏祭之禘今岁犆则来岁祫祫之明年又犆不如天
卷五 第 41b 页 WYG0122-0170d.png
子每岁三时皆祫也○石梁王氏曰物稍成未若大
成其成亦未可必故夏禘之时可祫可犆不可尝也
秋冬物成可必故此二时必可祫故不云犆而云尝祫烝
祫此一节专为祫祭发也愚按此章先儒以为夏殷
之制然禘王者之大祭也今以为四时常祭之名何
欤岂周更时祭之名而后禘专为大祭欤又周官制度
云先王制礼必象天道故月祭象月时享象时三
年之祫五年之禘象闰又云王制之言祫非三年之制也
卷五 第 42a 页 WYG0122-0171a.png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
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
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
祭有常礼有常时荐非正祭但遇时物即荐然亦
不过四时各一举而已注云祭以首时荐以仲月首
时者四时之孟月也
卷五 第 42b 页 WYG0122-0171b.png
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
如茧如栗犊也握谓长不过肤侧手为肤四指也宾
客之用则取其肥大而已
卷五 第 43a 页 WYG0122-0171c.png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庶人无故不食珍
烹牛羊豕必为鼎实鼎非常用之器有礼事则设所
以无故不杀也珍之名物见内则庶人无故亦以非
冠昏之礼欤
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寝不踰庙
卷五 第 43b 页 WYG0122-0171d.png
羞不踰牲者如牲是羊则不以牛肉为庶羞也此三
者皆言薄于奉己厚于事神也
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此一节旧在庶人耆老不徒食之后今考其序当移
在此大夫有田禄则不假借祭器于人无田禄者不
设祭器则假之可也凡家造祭器为先养器为后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卷五 第 44a 页 WYG0122-0172a.png
孟子曰殷人七十而助助者藉也但借民力以助耕
公田而不取其私田之税
市廛而不税
廛市宅也赋其市地之廛而不征其货也
关讥而不征
关之设但主于讥察异服异言之人而不征其往来
货物之税也
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卷五 第 44b 页 WYG0122-0172b.png
山泽采取之物其入也虽有时然与民共其利即孟
子所谓泽梁无禁也
夫圭田无征
圭田者禄外之田所以供祭祀不税所以厚贤也曰
圭者洁白之义也周官制度云圭田自卿至士皆五
十亩此专主祭祀故无征然王制言大夫士宗庙之
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孟子亦曰惟士无田则亦不
卷五 第 45a 页 WYG0122-0172c.png
祭既云皆有田何故又云无田则荐以此知赐圭田
亦似有功德则赐圭瓒耳
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
用民力如治城郭涂巷沟筑宫庙之类周礼丰年三
日中年二日无年则一日而已若师旅之事则不拘
此制
田里不粥墓地不请
田里公家所授不可得而粥墓地有族葬之序人不
卷五 第 45b 页 WYG0122-0172d.png
得而请求已亦不得以擅与故争墓地者墓大夫听
其讼焉
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
任力
卷五 第 46a 页 WYG0122-0173a.png
书曰司空掌邦土执度度地量地远近盖定邑井城
郭庐舍之区域也山川沮泽有燥湿寒暖之不同以
时候其四时知其气候早晚使居者不失寒暖之宜
也兴事任力亦谓公家力役之征也方氏曰小而
水所止曰沮大而水所钟曰泽
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
老者食少而功亦少壮者功多而食亦多今之使民
虽少壮但责以老者之功程虽老者亦食以少者之
卷五 第 46b 页 WYG0122-0173b.png
饮食宽厚之至也
卷五 第 47a 页 WYG0122-0173c.png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
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
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居谓储积以备用如懋迁有无化居之居材者夫人
日用所须之物如天生五材之材天地之气东南多
煖西北多寒地势高者必燥卑者必湿因其地之所
宜而为之备如毡裘可以备寒絺绤可以备暑车以
行陆舟以行水此皆因天地所宜也广谷大川自天
卷五 第 47b 页 WYG0122-0173d.png
地初分其形制已不同矣民生异俗理有固然其情
性之缓急亦气之所禀殊也饮食器械衣服之有异
圣王亦岂必强之使同哉惟修其三纲五典之教齐
其礼乐刑政之用而已所谓裁成辅相以左右民也
卷五 第 48a 页 WYG0122-0174a.png
卷五 第 48b 页 WYG0122-0174b.png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冯氏曰五方之民以气禀之不齐兼习俗之异尚是
以其性各随气禀之昏明习俗之薄厚而不可推移
焉若论其本然之性则一而已矣郑氏亦曰地气使
之然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
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卷五 第 49a 页 WYG0122-0174c.png
北方曰狄衣羽毛空居有不粒食者矣
雕刻也题额也刻其额以用青涅之交趾足拇指相
向也东南地气煖故有不火食者西北地寒少五谷
故有不粒食者
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
俗虽不同亦皆随地以资其生无不足也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
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卷五 第 49b 页 WYG0122-0174d.png
方氏曰以言语之不通也则必达其志以嗜欲之不
同也则必通其欲必欲达其志通其欲非寄象鞮译
则不可故先王设官以掌之寄言能寓风俗之异于
此象言能仿象风俗之异于彼鞮则欲别其服饰之
异译则欲辨其言语之异周官通谓之象胥而世俗
则通谓之译也○刘氏曰此四者皆主通远人言语
之官寄者寓也以其言之难通如寄托其意于事物
而后能通之象像也如以意仿像其形似而通之周
卷五 第 50a 页 WYG0122-0175a.png
官象胥是也狄犹逖也鞮戎狄屦名犹履也远履其
事而知其意意之所在而通之周官鞮屦氏亦以通
其声歌而以舞者所履为名译释也犹言誊也谓以
彼此言语相誊释而通之也越裳氏重九译而朝是
也
卷五 第 50b 页 WYG0122-0175b.png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
也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则无偏而
不举之弊地也邑也居也三者既相得则由小以推
之大而通天下皆相得矣此所谓井田之良法也
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
卷五 第 51a 页 WYG0122-0175c.png
亲上然后兴学
刘氏曰富而后教理势当然若救死恐不赡则必疾
视其上而欲与偕亡矣虽欲兴学其可得乎此篇自
分田制禄命官论材朝聘巡守行赏罚设国学为田
渔制国用广储蓄修葬祭定赋役安迩人来远人使
中国五方各得其所而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
也至此则君道既得而民德当新然后立乡学以教
民而兴其贤能下文司徒修六礼以下至庶人耆老
卷五 第 51b 页 WYG0122-0175d.png
不徒食皆化民成俗之事是王道之成也后段自方
一里者为田九百亩以下至篇终是王制传文
卷五 第 52a 页 WYG0122-0176a.png
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
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
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
卷五 第 52b 页 WYG0122-0176b.png
此乡学教民取士之法而大司徒则总其政令者也
六礼七教八政见篇末皆道德之用也道德则其体
也体既一则俗无不同矣
卷五 第 53a 页 WYG0122-0176c.png
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
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
此下言简不肖以绌恶之事乡畿内六乡也在远郊
之内每乡万二千五百家庠则乡之学也耆老乡中
致仕之卿大夫也元日所择之善也期日定则耆
老皆来会聚于是行射礼与乡饮酒之礼射以中为
上故曰上功乡饮则序年之高下故曰上齿大司徒
教官之长也率其俊秀者与执礼事盖欲使不帅教
卷五 第 53b 页 WYG0122-0176d.png
之人得于观感而改过以从善也
不变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
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
左右对移以易其藏修游息之所新其师友讲切之
方庶几其变也
不变移之郊如初礼不变移之遂如初礼不变屏之远
方终身不齿
四郊去国百里在乡界之外遂又在远郊之外盖示
卷五 第 54a 页 WYG0122-0177a.png
之以渐远之意也四次示之以礼教而犹不悛焉则
其人终不可与入德矣于是乃屏弃之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
卷五 第 54b 页 WYG0122-0177b.png
升之学曰俊士
此言上贤崇德之事○刘氏曰论者述其德艺而保
举之也苗之颖出曰秀大司徒命卿大夫论述乡学
之士才德颖出于同辈者而礼宾之升其人于司徒
司徒考试之量才而用之为乡遂之吏曰选士选者
择而用之也其有才德又颖出于选士不安于小成
而愿升国学者司徒论述其美而举升之于国学曰
俊士俊者才过千人之名也
卷五 第 55a 页 WYG0122-0177c.png
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
既升于司徒则免乡之徭役而犹给徭役于司徒也
及升国学则并免司徒之役矣造者成也言成就其
才德也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
卷五 第 55b 页 WYG0122-0177d.png
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此以下言国学教国子民俊及取贤才之法乐正掌
其教司马则掌选法也术者道路之名言诗书礼乐
四者之教乃入德之路故言术也文王世子言春诵
夏弦与此不同者古人之教虽曰四时各有所习其
实亦未必截然弃彼而习此恐亦互言耳非春秋不
可教诗书冬夏不可教礼乐也旧注阴阳之说似为
拘泥
卷五 第 56a 页 WYG0122-0178a.png
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
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
皆造皆来受教于乐正也惟次长幼之序不分贵贱
之等
卷五 第 56b 页 WYG0122-0178b.png
卷五 第 57a 页 WYG0122-0178c.png
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
大乐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
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举屏之远方西方曰棘东
方曰寄终身不齿
古之教者九年而大成出学九年之期也小胥大胥
皆乐官之属郑注以棘为𤏡又以𤏡训偪𤏡本西戎
卷五 第 57b 页 WYG0122-0178d.png
地名愚谓不若读如本字急也欲其迁善之速也寄
者寄也暂寓而终归之意盖虽屏之终身不齿然犹
为此名以示不忍终弃之意盖国子皆世族之亲与
庶人疏贱者异故亲亲而有望焉○方氏曰贱者至
于四不变然后屏之贵者止于二不变遂屏之者陈
氏谓先王以众庶之家为易治世禄之家为难化以
其易治也故乡遂之所考常在三年大比之时以其
难化也故国子之出学常在九年大成之后以三年
卷五 第 58a 页 WYG0122-0179a.png
之近而考焉故必四不变而后屏之以九年之远而
简焉则虽二不变屏之可也○疏曰周立四代之学
于国而以有虞氏之庠为乡学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疏曰司马掌爵禄但入仕者皆司马主之
卷五 第 58b 页 WYG0122-0179b.png
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
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刘氏曰古者乡学教庶人国学教国子及庶人之后
而其仕进有二道乡学秀者之升曰选士国学秀者
之升曰进士其选士者不过用为乡遂之吏而选用
之权在司徒也其进士则必命为朝廷之官而爵禄
之定其权皆在大司马此乡学国学教选之异所以
为世家编户之别然庶人仕进亦是二道故为选士
卷五 第 59a 页 WYG0122-0179c.png
者司徒试用之此其一也司徒升之国学则论选之
法与国子弟同矣此其二也
卷五 第 59b 页 WYG0122-0179d.png
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
废其事如战阵无勇而败国殄民或荒淫失行而悖
常乱俗生则摈弃死则贬降
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
发师旅之役也○方氏曰先王设官未尝不辨亦未
卷五 第 60a 页 WYG0122-0180a.png
尝不通司徒掌教司马掌政是分职而辨之也有发
则司徒教士以车甲造士则司马辨论官才是联事
而通之也
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
卷五 第 60b 页 WYG0122-0180b.png
射御之技四方惟所之然但论力之优劣而已所以
擐衣而出其股肱者欲以决胜负而示武勇也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
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不贰事则所业弥至于精不移官恐他职非其所长
以技名者贱为大夫之臣亦贱故不得与为士者齿
列然必出乡乃尔者于其夲乡有族人亲戚之为士
者或不忍卑之故也
卷五 第 61a 页 WYG0122-0180c.png
卷五 第 61b 页 WYG0122-0180d.png
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附从
轻赦从重
周礼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
群吏三曰讯万民刺杀也有罪当杀者先问之群臣
卷五 第 62a 页 WYG0122-0181a.png
次问之群吏又问之庶民然后决其轻重也若有发
露之旨意而无简覈之实迹则难于听断矣于是有
附有赦焉附而入之则施刑从轻赦而出之则宥罪
从重所谓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也
卷五 第 62b 页 WYG0122-0181b.png
凡制五刑必即天伦邮罚丽于事
制断也天伦天理也天之理至公而无私断狱者体
而用之亦至公而无私邮与尤同责也凡有罪责而
当诛罚者必使罚与事相附丽则至公无私而刑当
其罪矣
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
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
卷五 第 63a 页 WYG0122-0181c.png
爱以尽之疑狱泛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大小之比
以成之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直在其中者以其有父子之
亲也刑乱国用重典以其无君臣之义也推类可以
通其馀顾所以权之何如耳父子君臣人伦之重者
故特举以言之亦承上文天伦之意所犯虽同而有
轻重浅深之殊者不可概议也故别之所谓权也明
视聪听而察之于词色之间忠爱恻怛而体之于言
卷五 第 63b 页 WYG0122-0181d.png
意之表庶可以尽得其情也汎犹广也其或在所可
疑则泛然而广询之众见焉众人共谓可疑则宥之
矣比犹例也小者有小罪之比大者有大罪之比察
而成之无往非公也
卷五 第 64a 页 WYG0122-0182a.png
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
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
卷五 第 64b 页 WYG0122-0182b.png
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命然后制
刑
成狱词者谓治狱者责取犯者之言辞已成定也史
掌文书者正士师之属听察也棘木外朝之卿位也
又当作宥周礼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
忘谓行刑之时天子犹欲以此三者免其罪也自下
而上咸无异说而天子犹必三宥而后有司行刑者
在君为爱下之仁在臣有守法之义也
卷五 第 65a 页 WYG0122-0182c.png
凡作刑罚轻无赦
冯氏曰此言立法制刑之意虽轻无赦所以使人难
犯也惟其当刑必刑轻且不赦而况于重者乎故君
卷五 第 65b 页 WYG0122-0182d.png
子不容不尽心焉
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疏曰侀是刑体○马氏曰刑之所以为刑者犹人之
有侀也一辞不具不足以为刑一体不备不足以为
成人辞之所成则刑有所加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
焉君子无所不尽其心至于用刑则尤慎焉者也
卷五 第 66a 页 WYG0122-0183a.png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剖析言辞破坏法律所谓舞文弄法者也变乱名物
更改制度或挟异端邪道以罔惑于人皆足以乱政
故在所当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辨
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
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淫声非先王之乐也异服非先王之服也奇技奇器
卷五 第 66b 页 WYG0122-0183b.png
如偃师舞木之类书云纣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所
行虽伪而坚不可攻所言虽伪而辨不可屈如白马
非马之类所学虽非正道而涉猎甚广则亦难于穷
诘顺非文过也所行虽非而善于文饰其言滑泽无
滞众皆疑其为是也至于假托鬼神之祸福时日之
吉凶卜筮之休咎皆足以使人惑于见闻而违悖礼
法故乱政者一疑众者三皆决然杀之不复审听亦
为其害大而辞不可明也
卷五 第 67a 页 WYG0122-0183c.png
凡执禁以齐众不赦过
立法有典司刑有官虽过失不赦所以齐众人之不
齐也若先示之以赦过之令则人将轻于犯禁矣岂
能齐之乎
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宗庙之器
不粥于市牺牲不粥于市戎器不粥于市
卷五 第 67b 页 WYG0122-0183d.png
方氏曰此所以禁民之不敬金璋以金饰之考工记
大璋中璋黄金勺青金外者是矣
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
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
于市
此所以禁民之不法用器人生日用之大器也数升
缕多寡之数也布幅广二尺二寸帛广二尺四寸
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
卷五 第 68a 页 WYG0122-0184a.png
此所以禁民之不俭
五榖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
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此所以禁民之不仁凡十有四事皆所以齐其众而
使风俗之同也
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
刘氏曰凡上文所当禁戒之事虽有司刑司市之属
以治之然不有以讥察之则犯者众而获者寡矣故
卷五 第 68b 页 WYG0122-0184b.png
令司关者执禁戒之令以讥察之见异服则禁之闻
异言则识之衣服异见故直曰禁言语难知故必曰
识关境上门举关则郊门城门亦在其中矣司徒之
属有司门司关者皆其识之大略也
卷五 第 69a 页 WYG0122-0184c.png
太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齐戒受谏
周官太史典历代礼仪之籍国有礼事则豫执简策
记载所当行之礼仪及所当知之讳恶如庙讳忌日
之类奉而进之天子天子重其事故齐戒以受其所
教诏谏犹教诏也不言大宗伯者体貌尊惟诏相大
礼于临时耳
卷五 第 69b 页 WYG0122-0184d.png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齐戒受质
司会冢宰之属掌治法之财用会计及王与冢宰废
置等事故岁之将终也质平其一岁之计要于天子
而先之冢宰冢宰重其事而齐戒以受其质质者质
于上而考正其当否也
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
司马大司空齐戒受质
卷五 第 70a 页 WYG0122-0185a.png
市司市也周官司市下大夫二人司会所质冢宰既
受之矣此三官各以其计要之成从司会而质于天
子则司徒司马司空亦齐戒而受之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
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质然后休老劳农成岁
事制国用
百官位卑不敢专达故但质于三官三官达于司徒
司马司空而为之质于天子天子与六卿受而平断
卷五 第 70b 页 WYG0122-0185b.png
毕则还报其平于下故百官齐戒以受上之平报焉
君臣上下莫不齐戒以致其敬者以天功天职不敢
忽也六官独不言大宗伯者宗伯礼乐事行则天子
六卿皆在无可岁会者惟大乐正教国子及一岁礼
乐之费用当质正之尔然虽不言宿伯而先言太史
典礼于前则其尊重礼乐之意可见矣已上并刘氏
说○石梁王氏曰太史典礼以下至制国用此一节
与周制异与夏殷无考
卷五 第 71a 页 WYG0122-0185c.png
卷五 第 71b 页 WYG0122-0185d.png
卷五 第 72a 页 WYG0122-0186a.png
凡养老
养老之礼其目有四养三老五更一也子孙死
于国事则养其父祖二也养致仕之老三也养
庶人之老四也一岁之间凡七行之饮养阳气
则用春夏食养阴气则用秋冬四时各一也凡
大合乐必遂养老谓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
卷五 第 72b 页 WYG0122-0186b.png
合声则通前为六又季春大合乐天子视学
亦养老凡七也
有虞氏以燕礼
燕礼者一献之礼既毕皆坐而饮酒以至于
醉其牲用狗其礼亦有二一是燕同姓二是
燕异姓也
夏后氏以飨礼
飨礼者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立而不坐依尊卑
卷五 第 73a 页 WYG0122-0186c.png
为献数毕而止然亦有四焉诸侯来朝一也王亲戚
及诸侯之臣来聘二也戎狄之君使来三也享宿卫
及耆老孤子四也惟宿卫及耆老孤子则以酒醉为
度酒正云
殷人以食礼
食礼者有饭有殽虽设酒而不饮其礼以饭为主故
曰食也然亦有二焉大行人云食礼九举及公食大
夫之类谓之礼食其臣下自与宾客旦夕共食则谓
卷五 第 73b 页 WYG0122-0186d.png
之燕食也飨食礼之正故行之于庙燕以示慈惠故
行之于寝也
周人脩而兼用之
春夏则用虞之燕夏之飨秋冬则用殷之食周尚文
故兼用三代之礼也
卷五 第 74a 页 WYG0122-0187a.png
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乡乡学也国国中小学也学大学也达于诸侯者天
子养老之礼诸侯通得行之无降杀也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
人君有命人臣拜受礼也惟八十之老与无目之人
为难备礼故其拜也足一跪而首再至地以备再拜
卷五 第 74b 页 WYG0122-0187b.png
之数九十则又不必亲拜特使人代受此言君致享
食之礼于其家而受之之礼如此然他命则亦必然
矣
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
卷五 第 75a 页 WYG0122-0187c.png
离寝膳饮从于游可也
粻粮也异者精粗与少者殊也宿肉谓恒隔日备之
不使求而不得也膳食之善者每有副贰不使阙乏
也常珍常食皆珍味也不离寝言寝处之所恒有庋
阁之饮食也美善之膳水酱之饮随其常游之处而
为之备具可也
卷五 第 75b 页 WYG0122-0187d.png
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紟衾冒
死而后制
此言渐老则渐近死期当豫为送终之备也岁制谓
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衣物之难得者须三月可办
故云时制衣物之易得者则一月可就故云月制至
九十则棺衣皆具无事于制作但每日修理之恐或
有不完整也绞所以收束衣服为坚急者也紟单被
卷五 第 76a 页 WYG0122-0188a.png
也绞与紟皆用十五升布为之凡衾皆五幅士小敛
缁衾赪里大敛则二衾冒所以韬尸制如直裳上曰
质下曰杀其用之先以杀韬足而上次以质韬首而
下齐于手士缁冒赪杀象生时玄衣纁裳也此四物
须死乃制以其易成故也
卷五 第 76b 页 WYG0122-0188b.png
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煖八十非人不
煖九十虽得人不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
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
以珍从
杖所以扶衰弱五十始衰故杖未五十者不得执也
巡守而就见百年者泛言众庶之老也此就见九十
者专指有爵者也祭义又言八十君问则就之者亦
异礼也珍与常珍之珍同从之以往致尊养之义也
卷五 第 77a 页 WYG0122-0188c.png
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
不俟朝者谓朝君之时入至朝位君出揖即退不待
卷五 第 77b 页 WYG0122-0188d.png
朝事毕也此谓当致仕之年而不得谢者告犹问也
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也秩常也日使人以常
膳致也
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
十齐丧之事弗及也
方氏曰力政力役之政也服戎兵戎之事也力政事
卷五 第 78a 页 WYG0122-0189a.png
之常者故五十已不从矣服戎则事之变者必六十
然后不与焉从谓行其事也与则与之而已及则旁
有所加之谓以其老甚非特不能从与于事而事固
不当及于我矣
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五十而爵命为大夫也不亲学以其不能备弟子之
礼也致政事以其不能胜职任之劳也或有死丧之
卷五 第 78b 页 WYG0122-0189b.png
事惟备衰麻之服而已其他礼节皆在所不责也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行养老之礼必于学以其为讲明孝弟礼义之所也
国老有爵有德之老庶老庶人及死事者之父祖也
国老尊故于大学庶老卑故于小学上庠大学在西
卷五 第 79a 页 WYG0122-0189c.png
郊下庠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东序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序小学在西郊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东胶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虞庠小学在西郊
卷五 第 79b 页 WYG0122-0189d.png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
皇收冔皆冠冕之名然制度详悉则不可考矣深衣
白布衣也
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
卷五 第 80a 页 WYG0122-0190a.png
燕衣黑衣也夏后氏尚黑君与群臣燕饮之服即诸
侯日视朝之服也其冠则玄冠而缁带素韠白舄也
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
缟生绢亦名素此缟衣则谓白布深衣也
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玄衣亦朝服也缁衣素裳十五升布为之六八为玄
七八为缁故缁衣亦名玄衣也又按夏氏尚黑衣裳
皆黑殷尚白则衣裳皆白周兼用之故玄衣而素裳
卷五 第 80b 页 WYG0122-0190b.png
凡诸侯朝服即天子燕服而诸侯之行燕礼亦此服
也
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四海之内老者众矣安得人人而养之待国老庶老
卷五 第 81a 页 WYG0122-0190c.png
之礼毕即行引户校年之令而恩赐老者焉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
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
丧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
家期不从政
从政谓给公家之力役也○方氏曰将徙欲去者来
徙已来者夫人莫衰于老莫苦于疾莫忧于丧莫劳
于徙此王政之所宜恤者故皆不使之从政焉○旧
卷五 第 81b 页 WYG0122-0190d.png
说将徙于诸侯者谓大夫采地之民徙于诸侯为民
自诸侯来徙者谓诸侯之民来徙于大夫之邑以其
新徙当复除诸侯地宽役少故惟二月不从政大夫
役多地狭欲令人贪慕故期不从政一说谓从大夫
家出仕诸侯从诸侯退仕大夫未知孰是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
卷五 第 82a 页 WYG0122-0191a.png
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
者也皆有常饩
左传崔杼生成及彊而寡是无妻者亦可言寡也皆
有常饩谓君上养以饩廪有常制也
瘖聋跛躄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瘖者不能言聋者不能听跛者一足废躄者两足俱
废断者支节脱绝侏儒身体短小者也百工众杂技
卷五 第 82b 页 WYG0122-0191b.png
艺也器犹能也此六类者因其各有技艺之能足以
供官之役使故遂因其能而以廪给食养之疏引国
语戚施植鏄等六者为證
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卷五 第 83a 页 WYG0122-0191c.png
凡男子妇人同出一涂者则男子常由妇人之右妇
人常由男子之左为远别也
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
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
随其后也雁行并行而稍后也朋友年相若则彼此
不可相踰越而有先后言并行而齐也
卷五 第 83b 页 WYG0122-0191d.png
轻任并重任分班白者不提挈
并已独任之也分析而二之也
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
方氏曰徒行谓无乘而行也徒食谓无羞而食也○
应氏曰非人皆好德而士不失职安能使在路无徒
行之贤非人各有养而俗尚孝敬安能使在家无徒
食之老
卷五 第 84a 页 WYG0122-0192a.png
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
步百为亩是长一百步阔一步亩百为夫是一顷长
阔一百步夫三为屋是三顷阔三百步长一百步屋
三为井则九百亩也长阔一里孟子曰方里而井井
九百亩
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
卷五 第 84b 页 WYG0122-0192b.png
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
一个十里之方既为田九万亩则十个十里之方为
田九十万亩一百个十里之方为田九百万亩今云
九十亿亩是一亿有十万十亿有一百万九十亿乃
九百万亩也
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
计千里之方为方百里者百一个百里之方既为九
十亿亩则十个百里之方为九百亿亩百个百里之
卷五 第 85a 页 WYG0122-0192c.png
方为九千亿亩今乃云九万亿亩与数不同者若以
亿言之当云九千亿亩若以万言之当云九万万亩
经文误也○应氏曰自此至篇末皆覆解篇首及中
间井田封建地里之界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卷五 第 85b 页 WYG0122-0192d.png
方氏曰不足谓之近有馀谓之遥○应氏曰此独言
东海者东海在中国封疆之内而西南北则夷徼之
外也南以江与衡山为限百越未尽开也河举东西
南北者河流萦带周绕虽流沙分际亦与河接也自
秦而上西北袤而东南蹙秦而下东南展而西北缩
先王盛时四方各有不尽之地不劳中国以事外也
禹贡东渐西被朔南咸暨特声教所及非贡赋所限
也
卷五 第 86a 页 WYG0122-0193a.png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
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馀六十亿亩
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者以一州方千里九州方
三千里三三为九为方千里者九一个千里有九万
亿亩九个千里九九八十一故有八十一万亿亩于
八十整之下云万亿是八十个万亿又云一万亿言
八十个万亿之外更有一万亿是共为八十一万亿
卷五 第 86b 页 WYG0122-0193b.png
亩先儒以万亿二字为衍非也此并疏义然愚按方百
里为田九十亿亩则方三千里当云八万一千亿亩
如疏义亦承误释之也
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
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
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疏曰古者八寸为尺以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有六
卷五 第 87a 页 WYG0122-0193c.png
尺四寸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则一步有五十二
寸是今步比古步每步剩出一十二寸以此计之则
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五十二亩七十一步有馀与
此百四十六亩三十步不相应又今步每步剩古步
十二寸以此计之则古之百里当今百二十三里一
百一十五步二十寸与此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
二寸二分又不相应经文错乱不可用也○愚按疏
义所算亦误当云古者八十为尺以周尺八尺为步
卷五 第 87b 页 WYG0122-0193d.png
则一步有六尺四寸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则一
步有五尺一寸二分是今步比古步每步剩出一尺
二寸八分以此计之则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五十
六亩二十五步一寸六分千分寸之四与此百四十
六亩三十步不相应里亦仿此推之○方氏曰东田
者即诗言南东其亩也言南则以庐在其北而向南
言东则以庐在其西而向东○严氏说南东其亩云
或南其亩或东其亩顺地势及水之所趋也
卷五 第 88a 页 WYG0122-0194a.png
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
天下九州王畿居中外八州每州各方千里是一百
个百里以开方之法推之合万里也
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馀方百里者七十
公侯皆方百里封三十个百里剩七十个百里
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
四十
伯七十里封六十个七十里是占二十九个百里四
卷五 第 88b 页 WYG0122-0194b.png
十个十里于三十个百里内剩六十个十里
其馀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又封方五十里者
百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其馀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
六十
除上封二等国共占六十个百里外止剩四十个百
里及六十个十里于此地内封子男五十里之国者
百二十个每一百里封四个实占三十个百里通三
等封止剩十个百里六十个十里○伯国方七十里
卷五 第 89a 页 WYG0122-0194c.png
七七四十九是四十九个十里○子男方五十里五
五二十五是二十五个十里
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诸侯之有功者
取于閒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閒田
除名山大泽之外皆为附庸之国及閒田
天子之县内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九
卷五 第 89b 页 WYG0122-0194d.png
其馀方百里者九十一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为
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馀方百里者八十
方十里者七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为方百里
者十五方十里者七十五○其馀方百里者六十四方
十里者九十六
此仿上章畿外之法推之可见畿外封国多而馀地
少广封建之制于天下也畿内封国少而馀地多备
采邑之分于王朝也
卷五 第 90a 页 WYG0122-0195a.png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
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
百八十人
此言大国之数
次国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
次国大夫亦食七十二人卿三大夫禄故食二百一
十六人
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
卷五 第 90b 页 WYG0122-0195b.png
小国大夫亦食七十二人卿倍大夫禄故食百四十
四人
次国之卿命于其君者如小国之卿
降于天子所命也
卷五 第 91a 页 WYG0122-0195c.png
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
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
禄视诸侯之卿可食二百八十八人者也
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
谓之汤沐者言入至畿内即暂止顿于此齐洁而往
也春秋传谓之朝宿之邑惟方伯有之其馀否许慎
卷五 第 91b 页 WYG0122-0195d.png
云周千八百诸侯若皆有之则尽京师地亦不能容
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未赐爵视
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
世子世国畿外之制也天子大夫不世爵而世禄先
王使人爵人必取其有德有功者列国之君薨其子
未得爵赐则其衣服礼数视天子之元士赐爵而后
卷五 第 92a 页 WYG0122-0196a.png
得如先君之旧也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而有大功
德者亦世之左传言官有世功则有官族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今所存者士冠士昏士丧特牲少牢馈食乡饮酒士
相见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
服事为异别量数制
六礼七教八政皆司徒所掌礼节民性教兴民德修
卷五 第 92b 页 WYG0122-0196b.png
则不坏明则不渝然非齐八政以防淫则亦礼教之
害也事为者百工之技艺有正有邪异别者五方之
械器有同有异度量则不使有长短小大之殊数制
则不使有多寡广狭之异若夫饮食衣服尤民生日
用之不可阙者所以居八政之首齐之则不使有僣
儗诡异之端矣此篇先儒谓杂举历代之典虽一一
分别而不能皆有明證又且多祖纬书岂可泱然无
疑哉朱子有言汉儒说制度有不合者多推从殷礼
卷五 第 93a 页 WYG0122-0196c.png
去此亦疑其无徵矣然只据大纲而言兴学以上修
六礼以下其坦明者亦可为后王之法也
卷五 第 93b 页 WYG0122-0196d.png
礼记大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