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1451-0294c.png
民之归仁也 二节 汤显祖
大贤状民之归仁皆其不容己者也夫民之于仁固便
也加之以不仁之驱则民之归仁得已耶且夫至德之
世民居其国不相往来若鸟兽之不乱群而鱼水之相
忘也自世有仁人又有不仁人而天下之情势百出矣
欲而之焉之谓情迫而之焉之谓势欲之所在则归也
归之所在则仁也以仁为下民犹水也水之恶逆而好
顺也地道然矣以仁为圹民则其兽也兽之去隘而就
卷六 第 1b 页 WYG1451-0294d.png
宽也天性然矣此何待于驱乎而况又有以驱乎盖两
仁之国民各有所归也两不仁之国民亦无所归也惟
一仁一不仁形此令民轻背其主而人易去其乡矣故
兽走圹而爵走丛类也益之以鹯而丛之得爵愈疾而
愈多鹯为丛驱也水就下而鱼就渊类也益之以獭而
渊之得鱼愈疾而愈多獭为渊驱也鹯獭自厌其性不
知其为驱也是桀纣之行也渊丛能为庇依不能必其
驱也是汤武之资也吁知民之归仁情也国君宜为仁
卷六 第 2a 页 WYG1451-0295a.png
以接民之情知民之去不仁势也国君宜无为不仁以
成人之势何以为仁聚民欲尔何以去不仁无施民恶
尔得天下与失天下其道何莫不由兹耶
虽用巧法然大雅天成而不伤于纤佻由其书卷味
深而笔姿天授也
卷六 第 2b 页 WYG1451-0295b.png
卷六 第 3a 页 WYG1451-0295c.png
象日以杀舜为事 一章 徐日久
观虞舜之待弟而见仁之大焉夫舜之仁于弟一人耳
封之犹有不忍离者何至于放而况于甚焉者乎尝观
天下有至仁则足以当天下之异变何也变之异者无
过于舜之遇象而舜之为兄也后于其所以为子先于
其所以为君其处之裕如矣乃世之人执君道以求之
而疑放疑杀靡所不至夫将等之四凶之罪而拟以天
下咸服之诛岂仁人处弟之道哉亲爱者兄弟之性富
卷六 第 3b 页 WYG1451-0295d.png
贵者天子之权然舜之于兄弟也虽天子弗有加也舜
之为天子也于兄弟不以易也有藏怒乎宿怨乎舜不
知也知其为吾弟而已矣而有庳之封徒泥吏治之一
端以疑其放何量舜之薄哉即既富矣既贵矣舜犹弗
知也知其为吾弟而已矣而介弟之亲犹泥于岁时之
常事以疏其迹亦岂尽舜之心哉盖至观五玉之瑞与
群后同班而述职之期非以春秋为节而后知庙廊喜
起之歌此君臣期会之盛不如思君之一语为乐也治
卷六 第 4a 页 WYG1451-0296a.png
国之吏又君民一体之思要不如常常之见为亲也彼
蕞尔之封何足以废吾刑赏之正而后世之求于仁者
其度量不相远哉乃知象也者舜所以底豫之一机而
封象者即所以无为之大概盖以兄弟和乐而顺于父
母无不顺也以任人图治而统理天下又何为哉故曰
舜之所以为子为君与其为兄无二念也后之人亲爱
不足而且借天下之法以文之呜呼此真至不仁也已
题中义蕴无不醒豁更能于题外寻出波澜以鼓荡
卷六 第 4b 页 WYG1451-0296b.png
题情是谓妙远不测
卷六 第 5a 页 WYG1451-0296c.png
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 一节 顾天埈
观元臣始终为商而知其善承天意矣夫始终一节尹
之为商至矣然岂非天意在商而尹特承之者哉孟子
以此例夏事也盖曰天下之命悬于帝天固非盛德所
能让亦非衰德之所能留也子有疑于禹益乎胡不以
伊尹观之盖自成汤兴王阿衡作相功已服于天下矣
而况汤鼎之成也虽曰吾君有子而未立之太丁天意
不属焉虽曰大宗有后而二年之外丙四年之仲壬天
卷六 第 5b 页 WYG1451-0296d.png
意又不属焉意者臣民之望已归于元臣改姓之事复
见于今日乎而不然者则以太甲在也盖太甲天所属
也伊尹天所属之太甲者也有甲而后伊尹得以大权
而成大忠有尹而后太甲得易昏德而为明德故始焉
以颠覆坏典刑者太甲也继焉以怨艾迁仁义者亦太
甲也元祀以前则太甲者放桐之羁主也三年以后则
太甲者归亳之共主也乱而废之权莫重焉悔而复之
忠莫盛焉至此而嗣王之君道虔其始宰衡之臣节厚
卷六 第 6a 页 WYG1451-0297a.png
其终矣吾固曰太甲天所属也伊尹天属之太甲者也
夫由商论之则易世之馀国统三绝放桐之日天位不
守而犹得以几危之坠绪卜世而长由尹论之则佐命
之烈显于四世定策之勋著于三朝而犹得以震主之
功名奉身而退商不禅尹不王吾于此可以窥天心焉
何疑于益何衰于禹也
天生尹以为太甲放桐归亳总是成就继世擒定此
意脱手能穿七札
卷六 第 6b 页 WYG1451-0297b.png
义法亦人所共知而叙来嵚崎磊落非胸无书卷人
所能彷佛
卷六 第 7a 页 WYG1451-0297c.png
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合下节
田一俊
圣人自决其应聘之志而原其应天之心也甚矣伊尹
圣之任者也观其任行道之责于已而推觉民之意于
天则岂肯冒焉以求进哉时以割烹诬尹而孟子严为
之辨曰天下之道出处二者而已方尹之嚣然于汤聘
也固不轻于出矣及其幡然于三聘也遂不终于处焉
观其言曰我处畎亩之中固由是以乐尧舜之道矣然
卷六 第 7b 页 WYG1451-0297d.png
尧舜之道不惟可穷而亦可达乐尧舜之道特以独善
而非兼善吾岂若以此上致其君使是君为尧舜之君
哉吾岂若以此下泽其民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
若以此显设于上下于吾身亲见之哉盖自昔而言行
道似不如独善之为乐自今而言则躬耕实不如大行
之为公也然吾之所以必欲亲见是尧舜君民之道者
岂无故哉亦以天意所在不可得而辞耳今夫天之生
斯民也非不与之以知觉之性也而气禀不齐必使先
卷六 第 8a 页 WYG1451-0298a.png
知觉后知焉使先觉觉后觉焉责于圣贤者若此其重
也幸而予之生也虽同为天之民也而圣道在我以知
则先知焉以觉则先觉焉责于吾身者夫亦不偶也是
以予将推尧之道以觉斯民而措之于昭明之域推舜
之道以觉斯民而引之于风动之归向使非予以觉之
则举世皆后知后觉也将谁与任其责而予亦虚为先
知先觉也又无以应乎天矣然则吾虽不欲尧舜君民
而行其道也胡可得哉此畎亩之不如亲见者吾之所
卷六 第 8b 页 WYG1451-0298b.png
深谅而三聘之不可再却者吾之所必往也吁观尹之
言如此则尹盖以天道自处者割烹之事乌足为圣人
诬哉
于幡然时怀抱体会真切故能得心应手机关开阖
有云起风行之态
卷六 第 9a 页 WYG1451-0298c.png
圣人之行不同也 合下节 陶望龄
圣道归于洁身故要君不足以污元圣也夫行归于洁
身则无论异矣割烹至污而以诬乐道之尹哉且世俗
自好之士犹能以一节表见乃至圣如尹而割烹之说
纷纷焉则以论洁身于常人易知论洁身于圣人难知
也盖圣人之行不同矣机适逢世则不必远托山林以
逃之道足致君则不必尘视轩冕以避之或远而又或
近也或去而又或不去也身游于庙堂岩廊之中而心
卷六 第 9b 页 WYG1451-0298d.png
超于功名爵禄之外迹与王公大人伍而志与天地万
物游要归洁其身而已即伊尹一人俄而有莘俄而阿
衡抑何远近去就顿殊而操行洁白惟一哉盖尹惟遇
汤故尹不得不出是以三聘为招为天下而要尹者汤
也尹惟乐尧舜之道故汤不得不求是以二帝为招以
道而要汤者尹也以疏逖之士一朝而晋位师保非尹
近汤汤近之也亦道固致之耳易畎亩之乐一旦而立
人本期非尹就汤汤就之也亦道固来之耳吾所闻要
卷六 第 10a 页 WYG1451-0299a.png
汤者如此如曰割烹必非圣人而后可而尹圣人也洁
身之谓何而为之哉盖行无辙迹圣人所以成其大道
有要归圣人所以全其高徇迹则议生识归则论定此
可以知伊尹矣
鍊局甚𦂳运题甚活全于入胍处过渡处结束处著
精神
卷六 第 10b 页 WYG1451-0299b.png
卷六 第 11a 页 WYG1451-0299c.png
圣人之行不同也 合下节 董其昌
观圣人制行之极而知其进以道也夫圣人异行而同
洁者为道存也割烹非所以明洁矣而元圣为之哉且
夫出处之际立身之大节也贤者守之圣人达焉而谓
其节之可变则甚非知圣者夫伊尹而有割烹要君之
议乎乃吾以为岩廊之上不必皆失节之阶也清修之
操不必皆遗世之士也夫圣人者其行甚圆其天甚定
可远可近而不可使处不廉也可去可不去而不可使
卷六 第 11b 页 WYG1451-0299d.png
处不义也抱其道不忍私诸身间尝自试于时而爱吾
身所以重吾道未尝受浼于俗若此乎其唯洁之归者
是故以尹之左右乎厥辟而视诸萧然耕野之时于行
为近矣乃圣人之近有洁者在焉则奚事要君也以尹
之阿衡乎商室而视诸嚣然却聘之日于行为不去矣
乃圣人之不去有洁者在焉则奚至若他人之要也当
其时汤不得尹孰与沛天民之泽尹不乐尧之道孰自
畎亩而结明主之知汤不得尹孰与建伐夏之功尹不
卷六 第 12a 页 WYG1451-0300a.png
乐舜之道孰与匹夫而动师臣之想盖求其所以感汤
者而不可得谓之要也亦宜又求其所以要汤者而不
可得谓之以尧舜之道也亦宜而顾曰割烹焉则伊尹
非圣人而圣人固不洁者哉吾未之前闻矣吁如以行
则圣人之行非割烹之行也如以道则尧舜之道非割
烹之道也而重为尹诬非好事者不至此矣
绾结自然起伏回应融化无迹惟入手处不及元作
之浑成耳
卷六 第 12b 页 WYG1451-0300b.png
卷六 第 13a 页 WYG1451-0300c.png
周室班爵禄也 一章 徐日久
举王制之略而爵禄斯重矣夫爵禄者王者之所以重
天下也得其名斯得其等矣虽去籍何为哉尝观班爵
禄之法总之以天下为公而以公天下为天子之柄是
故其本末轻重盖甚详焉而不意故府之籍今不存也
则请言其略彼周之盛时天子非加尊也而要以定天
下之名享天下之实者谓是为天子之位其下乃有公
有侯有伯有子男以视天子皆臣也而为其国主亦君
卷六 第 13b 页 WYG1451-0300d.png
也是以有君之等以明主之尊有卿大夫士之等以陈
辅之谊当其时以亿万一心也故入仕王国出监侯邦
则曰此天子之臣即藩屏分治也而或命于天子或命
于其君总曰此天子之陪臣天下之爵亦有不班自天
子者哉夫爵由天降故为天之子其处尊自在一体之
中禄以地制而率土皆王则分方宜操群后之重我思
周之立国规土中以定鼎建丰镐以为都者岂非谓制
不下逮而势不移等哉如人臣之制不过公侯是天子
卷六 第 14a 页 WYG1451-0301a.png
之卿所视受地者也而制于百里其臣与食之不至有
馀公侯之次为伯子男是天子之大夫士所视受地者
也而制于七十里与五十里其臣亦等差以食之不虞
不足举九州之大分千八百国之君非不谓众而微之
附庸犹错处其间列五等之爵定以四以三以倍之禄
非不已详而极之农夫犹得食其力乃周之衰也其所
先侵削者庶人也继之所兼并者与国也终之所弁髦
者遂及天子矣天子之权轻而爵禄遂轻班爵禄者轻
卷六 第 14b 页 WYG1451-0301b.png
而窃爵禄者偏重彼诸侯之去籍也徒畏害己而害乃
愈滋吾欲著其略以为此天下万世之利也吁其鉴哉
题外一字不添设题中一字不漏落繁者简之散者
整之力大如身心细如发真长题老手
归重天子分爵禄为两扇而故错综之消纳剪裁用
意极细而行以浑古疏宕之气尤不易及
卷六 第 15a 页 WYG1451-0301c.png
敢问交际何心也 一章 顾宪成
大贤论交际始终以为不可却也夫君子未尝一日忘
情于天下也如是而欲绝诸侯之交际者过矣是故圣
人不为也且圣贤处世甚无乐为已甚之行也已甚则
天下欲有所以交于我而疑于我之不能容我欲有所
以用于天下而阻于天下之不敢近道之不行夫岂独
人之过哉孟子当战国而受诸侯之赐凡委曲以为行
道计耳胡万章之未谅乎夫所谓交际者何从而起也
卷六 第 15b 页 WYG1451-0301d.png
起于心之恭也以辞却之君子病其峻以心却之君子
病其伪无一可者也吾以为其交也协诸道焉虽以生
民未有之圣亦不得不为道而受其接也协诸礼焉虽
以大成时中之圣亦不得不为礼而受其不受者必禦
人于国门之外者也移此心以待诸侯是禦人之盗王
者不教而诛之取民之诸侯王者亦不教而诛之矣孰
知充之以义则天下无可交之人通之以权则天下皆
可仍之俗故鲁人猎较孔子亦随而猎较也非徇也始
卷六 第 16a 页 WYG1451-0302a.png
也以道革人而有簿书之正终也以道洁已而无三年
之淹圣人之行权以济天下类如此也吾因是知圣人
有三仕焉其上则行可之仕矣其次则际可之仕矣乂
其次则公养之仕矣可以仕桓子而亦可以仕灵公非
区区之仪文果足以縻圣人而圣人自不忍示天下以
亢也谓夫人之所以礼貌我者其犹近于恭也可以仕
灵公而亦可以仕孝公非区区之馈养果足以羁圣人
而圣人自不忍待天下以刻也谓夫人之所以礼遇我
卷六 第 16b 页 WYG1451-0302b.png
者其犹近于恭也使必夷诸侯于禦人之盗而却天下
之交际焉天下虽有好贤好士之君将何因而得通于
君子之侧君子虽有获君行道之念将何因而得进于
人君之前吾见鲁卫之庭必无孔子之迹也可乎哉
因题成文不立间架而题之腠理曲折无不操纵入
化所谓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者
卷六 第 17a 页 WYG1451-0302c.png
敢问交际何心也 一章 许 獬
大贤之论交际不为已甚者也甚矣圣人无已甚之行
也通此于交际而何主于必却哉尝谓圣贤之辙环列
国无非欲行其道于天下也故天下而无重道之君则
不宜示以轻天下而有重道之君则不宜示以固也诸
侯之交际其犹有重道之心乎是可以观恭矣交之者
为恭则却之者为不恭却之者为不恭则却之以心与
却之以辞者皆不得以言恭也皆非中正之道而圣人
卷六 第 17b 页 WYG1451-0302d.png
所不为者也盖圣人之所却者必其非道之交而后可
也而交之以道则不可矣必其非礼之接而后可也而
接之以礼则不可矣亦必其禦人于国门之外而后可
也而非禦人于国门之外则不可矣禦人之盗不待教
而诛者也而移此于诸侯是已甚之法也王者之立法
不若是之峻也诸侯之于民非其有而取者耳而名之
为真盗是已甚之论也君子之立论不若是之刻也向
使已甚而可为焉则猎较弊俗也胡为而亦从祭器细
卷六 第 18a 页 WYG1451-0303a.png
事也胡为而亦正而若桓子若灵公若孝公皆非有为
之君相也又胡为而有行可之仕有际可公养之仕哉
亦曰彼其交以道接以礼礼均有致恭之心也我若却
以辞而却以心均非委曲之权也夫君子之欲行其道
于天下苟非委曲何以冀一遇哉故不为已甚者圣人
之行而孟子愿学也
不于题外自立一意不于题中提重一句只将题面
牵搭说去自成一片文字若绩麻之法根根相续更
卷六 第 18b 页 WYG1451-0303b.png
不另起一头者比之立一意重一句者更难也
所恶于钟斗之文者以其老鍊而近俗也此篇则气
颇清真平淡中自有变化特录之以示论文宜有灼
见不可偏执一端
卷六 第 19a 页 WYG1451-0303c.png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 三句 邹德溥
大贤历举圣人之仕无非道之所在也夫圣人进以道
者也而或以行可或以际可公养则道固变通也哉孟
子语万章曰圣人之为天下甚殷而其待天下甚恕故
尝委曲以冀道之行即或道之未可行而亦时就焉乃
其究卒归于道若孔子可睹已夫孔子之仕为道也宜
乎道可大行而后仕也然且有见行可之仕焉视其君
若足以建治视其相若足以佐理吾姑以其身周旋于
卷六 第 19b 页 WYG1451-0303d.png
君相之前盖天下方病吾以难而吾则时示以易固吾
委曲之微权也事道也然非必行可而后仕也则尝有
际可之仕焉彼其礼遇之隆也而能必其行吾道哉顾
其所为致敬于吾者抑犹知隆吾道也吾由此而仕其
或因晋接以启道合之机乎此固时事之未可知者即
不然亦鉴其诚焉已矣而鉴其诚者固道也是本乎事
道之心而权之者也又非必际可而后仕也则尝有公
养之仕焉彼其问馈之丰也而能必其行吾道哉顾其
卷六 第 20a 页 WYG1451-0304a.png
所为致养于吾者抑犹知重吾道也吾由此而仕其或
因鼎养以启道合之机乎此又时事之未可知者即不
然亦享其仪焉已矣而享其仪者固道也是因乎事道
之穷而通之者也然则以猎较为非道固非所以论孔
子而以交际为必却夫亦未以孔子权之与
三股蝉联而下清虚夷犹婉转可味
卷六 第 20b 页 WYG1451-0304b.png
卷六 第 21a 页 WYG1451-0304c.png
仕非为贫也 一章 郝 敬
君子为禄而仕亦不苟于仕也夫贫而仕非君子之得
已也犹必委曲以称职岂苟焉以得禄而已哉且君子
之仕行其言也行其道也是故居高位而不让受厚禄
而不辞者有言高之责而当大行之会也乃君子胡为
而有为贫之仕哉盖方其道与时违言不用道不行已
非仕可之日而朝不食夕不食不无免死之忧故君子
而有为贫之仕也非得已也亦犹娶妻者之为养耳然
卷六 第 21b 页 WYG1451-0304d.png
以其贫也而侈焉以縻君之禄乎不敢也一命之寄儋
石之需聊取之以自给以其仕于贫也而苟焉以旷已
之官乎不敢也抱关之役击柝之司必报之以微劳何
也食人之禄者敬人之事禄薄则事简居君之位者供
君之职职卑则易称故孔子一仕为委吏而会计之外
无馀事矣再仕为乘田而牛羊之外无馀职矣责之以
尽言则身未厕于高位之尊含默自守而不谓之固宠
望之以行道则身未立于朝廷之上醇谨无为而不谓
卷六 第 22a 页 WYG1451-0305a.png
之负君不然责委吏乘田之贱而谭君国子民之猷是
居下议上罪之招耳鄙抱关击柝之卑而希尊位重禄
之荣将道与时违耻之媒耳然则居卑贫者其免于罪
乎辞尊富者其免于耻乎此为贫而仕者所当知也不
然贫亦非君子之所去者而肯苟且以得君之禄哉
自首至尾浑然一片题之节㳄俱融理解更晰其营
度可谓尽善
卷六 第 22b 页 WYG1451-0305b.png
卷六 第 23a 页 WYG1451-0305c.png
生之谓性 一章 魏大中
论性于生当辨人于物已盖生非不可以论性第当有
所生以论生不然者人与物几无以辨也盖孟子之论
性也曰善告子之论性也曰无善无不善孟子以情表
性情者真吾性之生机也而告子于斯时亦复曰生之
谓性凡言生者皆指夫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言也如
主夫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者以为生知则诚良知能则
诚良能也生之谓性也人之所以为人者此也如主夫
卷六 第 23b 页 WYG1451-0305d.png
甘食悦色知觉运动者以为生知亦系良知能亦系良
能也生之不可谓性也物之所以为物者亦此也而告
子则曰无善无不善者也是非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之生而指甘食悦色知觉运动之生矣其驱人而与物
等诚祸之所必至也而骤以人与物辨未肯还而自验
也叩以白之谓白固逆料告子必以为然乎而告子果
曰然徐实以白羽白雪白王之白亦逆料告子必以为
然乎而告子又曰然于是急动之以犬之性牛之性人
卷六 第 24a 页 WYG1451-0306a.png
之性而告子亦遂若听其不得于言与不得于心也夫
告子闻言之下而不无少悚于心则即此是生即此是
性斯固犬之性所必无斯固牛之性所必无矣即告子
闻言之后仍自悍焉弗顾而天下之人万世之人必有
不安于为犬必有不安于为牛者矣此一辨也不直抉
告子之病根防其流毒而留几希于人心哉由是知论
性而得即形见性而圣人践之论性而失即生见性而
禽兽位之甚哉论性者必不可以离善也
卷六 第 24b 页 WYG1451-0306b.png
生之谓性未尝不是但当辨人物之生所以不同处
前幅融会程子之言及朱子圈外注意极为明快
文之清澈廉劲如刀割涂可谓生气见于笔端
卷六 第 25a 页 WYG1451-0306c.png
乃若其情 四节 郝 敬
因情以知性虽圣人不能易也夫情性之发也今人不
以情善观性而以不尽之才罪性亦异乎诗与圣言矣
孟子告公都子曰世之言性者亦各有据也以为不善
天下固未有生而无秉彝之人以为至善则天下又真
有济恶不才之人无惑乎众说之纷纷矣吾将安所折
衷而曰性善哉夫执杳然未动之体以探其存则隐而
难测据纷然已汩之用以观其外则杂而失真惟夫隐
卷六 第 25b 页 WYG1451-0306d.png
而初动是性方出而与物交之情也此其际虽不才之
人能有不善乎过此以往而为不善则非其人本不才
也陷之也动而未彰是情与性初离之境也此其际既
无不善之为又安得不谓性善乎过此以往而以不善
终则非其才独尔殊也溺之也世不皆居仁由义之君
子而皆有恻隐羞恶之情乃所谓性之有仁义也世不
皆守礼崇智之君子而皆有恭敬是非之情乃所谓性
之有礼智也人不思其所固有而指已性为外铄吾故
卷六 第 26a 页 WYG1451-0307a.png
以为今之言性者愚也人不求充其所能为而以不齐
罪其才吾又以为今之论性者偏也何也世未有情善
而性不善者验诸既感之后而天下皆有好德之情世
未有性不善而情自善者原诸有生之初而天下孰非
秉彝之性谓有是生而无是生生之理非上天生物之
心也此虽不必徵诸情而性善可知也谓无是秉彝而
乃有是懿德之好非由中达外之常也此尤占诸情而
性善益信也一质诸诗人而其说有徵今人信诗词不
卷六 第 26b 页 WYG1451-0307b.png
如信人言则惑矣再质诸孔子而其说不能改今人信
孔子不如信三说则悖矣然则吾子宜何信哉
不但文章镕成一片读之竟似题目亦止有一句二
句者及细按书之脉络文之层次又丝毫不乱洵熟
极生巧之候
卷六 第 27a 页 WYG1451-0307c.png
尽其心者 一节 顾宪成
君子致知之学一知性焉尽之矣盖天下无性外之理
也知性则可以尽心可以知天矣其机岂有二乎哉且
天与人以心而性寓焉是性也藏于方寸而不为近原
于冲漠而不为远一以贯之者也善学者其求端于性
乎今夫心不可以不尽也恐其有以隘乎心之量也心
不可以易尽也必其有以悉乎性之蕴也惟心至虚足
以具众理而所为理者何也性之浑然于心者也尽其
卷六 第 27b 页 WYG1451-0307d.png
心则亦以知其浑然于心者而已矣惟心至灵足以应
万事而所为事者何也性之灿然于心者也尽其心则
亦以知其灿然于心者而已矣至于知性而知天不在
是哉盖性者自天而畀于人者也知性则知其所畀之
自而见彻于于穆之中性者自人而受诸天者也知性
则知其所受之自而识超于形气之表明乎性之浑然
而可与穷神非夫神之易以穷也所谓神者即于穆之
体受于天而浑然者也借曰天有未知则吾之知性亦
卷六 第 28a 页 WYG1451-0308a.png
揣摩臆度之知耳于心不相涉也其奚以尽心也耶明
乎性之灿然而可与达化非夫化之易以达也所谓化
者即物则之宜付于天而灿然者也借曰天有未知则
吾之知性亦意言象数之知耳于心不相关也其奚以
尽心也耶是则心之所以为心不以郛郭言以其中之
包涵者言故知性而心由此尽也天之所以为天不以
形气言以其中之主宰者言故知性而天由此知也性
学之不可不讲也如是夫
卷六 第 28b 页 WYG1451-0308b.png
于心性天三字分合处看得划然便能于者也则矣
四字关生处写得宛然此题仅见文字
嘉隆浑重体质至此一变而清莹空明毫无障碍可
为腐滞之药
卷六 第 29a 页 WYG1451-0308c.png
无欲其所不欲 李继贞
全其不欲之心善事心者也夫不欲吾心也无以欲害
之于心独无慊乎且人心惟欲不欲两端已耳人不欲
于本有中求可欲之善当先于本无中完不欲之倪盖
人心有所为不欲者是从可以陷溺之处现其不为陷
溺之端者也必此心销除既尽然后同然之欲见而直
顺其欲可以日休若此心遏抑既久将并不欲之良亦
泯而尽化为欲遂以莫挽吾愿学者于夜气中偶得一
卷六 第 29b 页 WYG1451-0308d.png
不欲贪昧之实则不但视为人心之退直当视为道心
之复而坚意就之无至旦昼而又欲之不欲一念犹属
夜气而无欲一念即属操存也吾愿学者于乍见时偶
怀一不欲隐忍之机则不止视为几希之绪直当视为
全体之呈而迎机导之无至物交而又欲之不欲一念
犹属乍见而无欲一念即属扩充也思不欲从何生必
吾心先有一欲与本来之天拂而后不欲之心始出也
不欲已居后矣常人之良每俟妄穷而见则辨真妄之
卷六 第 30a 页 WYG1451-0309a.png
关者必以后念为真思不欲从何转必吾心复有一欲
与先起之念争而后不欲之心始改也不欲已居前矣
常人之心以遂初心而快则权顺逆之数者必以前念
为顺等心耳欲者便于形不欲便于性奈何矫性以适
形乎欲者是吾情不欲亦吾情奈何屈情以伸情乎吾
观今之人心必无有以不欲误人者故请自无欲其不
欲始
同是羞恶之心却须切不欲才不混上句贪昧隐忍
卷六 第 30b 页 WYG1451-0309b.png
二义亲切后幅笔意更为豫章诸家开先
卷六 第 31a 页 WYG1451-0309c.png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归子慕
观国计之所系则政事要矣夫财用国之大计也乃以
无政事则不足而政事顾可忽与且夫善为国者未有
不言政事者矣政事非所以割制天下乃所以均调其
有馀不足使天下饶裕相安乐者也何以言之盖天地
之生财任其自然赖人事为之蓄泄国家之制用因乎
物力有常道使之流通则政事即不为财用设也而财
用亦政事之所经理也朝廷之区画得宜则一举一动
卷六 第 31b 页 WYG1451-0309d.png
皆樽节爱养之道庙廊之调度失策则一出一入皆滥
觞虚耗之端末作之交骛淫巧之并售而禁不行徒使
穷极工力无益于用非所以浚泉货之源者也膏脂之
浚削溪壑之填委而法不立虽使计析秋毫何补于事
非所以塞江河之流者也恣其出不量其入丰其予不
顾其取蔑经常之制竞锥刀之末其于大体伤而国计
亦已匮矣缺于前支吾于后亏于此取盈于彼先王之
道废言利之臣进其于民生病而财力亦已殚矣盖政
卷六 第 32a 页 WYG1451-0310a.png
事修举不独其理财用财用乃足也彼天下大势烦简
疏密相均相制无非财用之腠理政事废弛不待其费
财用财用乃不足也彼天下大势烦简疏密偏重偏轻
无非财用之漏卮则政事之系于人国也有如是矣
上溯周官之法制下极汉唐之末流穷尽事理恰与
题之窾却相入兼成化至嘉靖作者之能事而有之
卷六 第 32b 页 WYG1451-0310b.png
卷六 第 33a 页 WYG1451-0310c.png
圣人之于天道也 胡友信
论至极之人各属乎至极之道也盖既为圣人孰非天
道然其所以属之者亦岂能尽同哉于此可以观命矣
今夫道原于天圣人出于天形神固相为倚着者然世
有升降遇有污隆而相从于气化者未能尽如圣人之
心时有常变气有厚薄而辗转于时事者未能尽协惟
皇之极精一执中揖让而治尧舜之于天道则然也降
而如汤如武则天道同而与尧舜不尽同也兼三王之
卷六 第 33b 页 WYG1451-0310d.png
四事集群圣之大成周孔之于天道则然也下而如夷
如惠则天道同而与周孔不尽同也出焉而为纲常之
主均之有助于天也而不能无先天后天之异入焉而
完性命之真均之无负于天也而不能无全体一体之
殊其仁之至皆合乎天之元也其义之尽皆合乎天之
利也至于处君臣父子之际则各一其道也其礼之卑
皆合乎天之亨也其智之崇皆合乎天之贞也至于处
宾主贤否之间则各一其道也圣人之于天道盖如此
卷六 第 34a 页 WYG1451-0311a.png
吁合者其性也不合者其命也尽性以至命非圣人其
孰能之
股法次第相承虚实相生题理尽而文事亦毕稿中
极朴老之作
卷六 第 34b 页 WYG1451-0311b.png
卷六 第 35a 页 WYG1451-0311c.png
有布缕之征 缓其二 李维桢
国有常征君子用之以时焉夫国以民为本也赋其财
役其力而皆以时行之君子之仁民如此哉孟子之意
若曰人情莫不欲富亦莫不欲安而在上者每过用之
以富强其国盖未闻君子之道也君子尝教民以蚕桑
而不自织是故布缕必征诸民焉尝授民以恒产而不
并耕是故粟米必征诸民焉尝劳心以治人而不劳力
是故力役必征诸民焉以下奉上谓之大义以上用下
卷六 第 35b 页 WYG1451-0311d.png
谓之定制自帝王经国以来未之有改者也义所当征
即并征孰敢不从君子则曰三者民所资以生也不能
无取于民矣而可以多取乎制所当用即兼用未为不
可君子则曰三者非一时所办也能不失时足矣而可
以违时乎故时至则用之用者特其一耳事有不容己
取给于今而力有不得兼徐待于后其心惟恐用之或
骤也非时则缓之缓者凡有二焉酌国之经费事不繁
兴而养民之财力求为可继其心若以为缓为未足也
卷六 第 36a 页 WYG1451-0312a.png
用不后期缓不陵节民方以缓为恩而不以用为厉一
常在官二常在民民欢乐以从其一而从容以供其二
夫是以国无废事民有馀力而上下交相为助也斯其
为君子之道乎
词语虽尚琢鍊而气体自与俗殊以言外尚有书卷
之味也
卷六 第 36b 页 WYG1451-0312b.png
卷六 第 37a 页 WYG1451-0312c.png
人皆有所不忍 仁也 左光斗
大贤论仁惟全其不忍之真而已夫不忍之真即当所
忍而见也求仁者亦务所以达之矣孟子盖谓千古指
仁体者莫真于不忍则以不忍一念于造化为生理于
人心为生机而无奈不忍者不能不乘于所忍也则君
子必何如而合仁体哉我以为人之证不忍也每于不
忍之人而吾之证不忍也即于所忍之人则以不忍与
所忍无两人也人之证皆有不忍也每以无所忍之心
卷六 第 37b 页 WYG1451-0312d.png
而吾之证皆有不忍也即以有所忍之心则以不忍与
所忍无两心也惟其无两人故一人而忍不忍异状可
当体而达也惟其无两心故一心而忍不忍同宅可当
念而达也达非执不忍以塞忍也有可塞者必有源而
当其不忍忍何因而生及其有忍不忍何因而灭则所
忍之原非有源也无源者还之妄而不忍之真有沛然
其流鬯者矣达亦非破忍以疏不忍也有可疏者必有
阏而当其忍时不忍何所往及其忍灭不忍何所来则
卷六 第 38a 页 WYG1451-0313a.png
不忍之原非有阏也无阏者浚其真而所忍之妄有索
然其立竭者矣是以验恻怛之良者每不于习见而于
乍见乍见之不忍即习见之所忍也但使时时如乍见
而仁人之运天下保四海者岂更烦转念焉验几希之
统者每不于旦昼而于平旦平旦之不忍即旦昼之所
忍也但使在在如平旦而仁人之弘胞与大立达者岂
更烦易念焉故曰仁也夫惟知不忍之为仁而于日生
见大德人知所忍之未始不可为仁而于来复见天心
卷六 第 38b 页 WYG1451-0313b.png
斯深于仁者矣
孟子示人只就当下指点令人豁然有警发处此篇
恰与本文相似良由仁义根心故直达胸中所欲言
而与圣贤之词气自比附也
卷六 第 39a 页 WYG1451-0313c.png
由孔子而来 一节 董其昌
大贤任圣道而深有感于继统之人焉盖无见知则无
闻知孔子之道当不若是之遽绝也非大贤其谁任之
且夫道之由传则赖见知之圣矣不幸无圣人而有圣
人之徒以维之则其统亦不中绝吾兹有慨于孔子之
道焉何也凡道之所谓见而知者其精神心术之默契
诚不在时与地之间其遗风馀韵之渐濡亦乐于世与
居之近故苟在五世以内犹同时也苟非千里而遥犹
卷六 第 39b 页 WYG1451-0313d.png
一堂也于此而有心圣人之心者必举而属之曰见知
其人矣乃孔子以及于予其时何时而其地何地哉感
哲人而兴怀则遗泽未艾矣天苟无意于见知必不虚
当此世也凭中国而仰止则宫墙可即矣天果不欲生
见知必不虚近此居也谓宜有私淑之士为孔子之禹
皋者出焉而今且谁与归乎岂其莫为之前而亦莫为
之后乎谓宜有愿学之选为孔子之伊莱者出焉而今
且谁其人乎岂其当年无人而旷世尚有人乎孔子之
卷六 第 40a 页 WYG1451-0314a.png
道与世无终与天无极其必有闻于五百岁之后也吾
诚可以预信惟求所以见知者而不得也则渊源丧而
后来之考信者安承孔子之道或闻以君或闻以师其
必不泯于五百岁之远也吾固可以预算唯求所谓见
知者而无其人也则羽翼孤而后贤之继述者奚据盖
稽之往事闻见之相待若彼而何独限于孔子验之今
日时地之相近若此而何独啬于见知则予何敢让焉
提起见知斡入时地题前数语极有精采中后循次
卷六 第 40b 页 WYG1451-0314b.png
顿折亦兴往而情来
卷六 第 41a 页 WYG1451-03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启祯四书文总目
卷一
大学
卷二
论语上之上
卷三
论语上之下
卷六 第 41b 页 WYG1451-0315b.png
卷四
论语下之上
卷五
论语下之下
卷六
中庸
卷七
孟子上
卷六 第 42a 页 WYG1451-0316a.png
卷八
孟子下之上
卷九
孟子下之下
卷六 第 42b 页 WYG1451-0316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