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书文-清-方苞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451-0131c.png
  修道之谓教  致中和    陆树声

  论道成于教君子体而纯之也夫圣人修道亦以不可
离者教天下也然非能纯其功何以不离道哉且道裁
于圣心而其原根于人心以心论道则不离寂感不离
性情此在由教入道者纯其心而已矣自教之未立而
道始不明于天下自圣人有教而道始昭然于人心顾
道何以修也谓其原无偏倚原无乖戾而修之以建中
和之极也教何以设也恐人离道于静离道于动而教
卷四 第 1b 页 WYG1451-0131d.png
之以成中和之德也然则道安可离哉我观形声未起
之先以及于意念乍萌之始一瞬息间夫非道机之运
乎则道固非可以须臾离者君子密之睹闻之未交而
乂谨隐微之独觉一瞬息间夫非体道之时乎则其修
道也又何敢以须臾离者借曰道而可离此必无与于
吾之性情而后可乃吾心之喜怒哀乐非道乎此道就
存发而论是受中也是太和也何尝须臾不存于性情
分体用而论是大本也是达道也何尝须臾不通于寂
卷四 第 2a 页 WYG1451-0132a.png
感故君子戒惧慎独以修之也诚不离之也而未纯也
必也致中乎必也致和乎戒惧慎独修而益纯而静与
动之无间偏倚乖戾化而不有而命与性之俱全夫然
后不离道于睹闻之先而圣人教之以主静者始无负
矣夫然后不离道于隐微之境而圣人教人以慎动者
始无负矣然则所谓修道者亦修其不可离者耶

  前后将首句与末句相串即摄入中三节在内中间
以道不可离作线既能擒定题位又能联合题绪(原
卷四 第 2b 页 WYG1451-0132b.png
评)

  题虽割截而道理语气本自平正文之钩勒贯穿已
近隆万间蹊径存此以示文章随世而变必有其渐





卷四 第 3a 页 WYG1451-0132c.png
  道也者  二节       瞿景淳

  中庸言道不可离而因示人以体道之全功也夫道贯
动静而一之者也静知所存而动不知察焉亦难免乎
离道矣岂所以为体道之全功哉子思盖曰道原于天
而具于人则尽人以合天者人之责也而人多忽焉者
岂其无见于道乎今夫道之在人敛之一心则为存主
之实达之万变则极充周之神无物而不有也无时而
不然也盖有不可须臾离者焉使其可离则亦外物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1451-0132d.png
不能为有无而非所以谓之道矣君子盖知道之不可
离而所以存其天者则存乎此心之一也虽不睹矣而
亦戒慎焉此心之常明常觉者盖将内视以为明而忘
其无所睹也虽不闻矣而亦恐惧焉此心之常清常静
者盖将返听以为聪而忘其无所闻也退藏密而一物
之不容缉熙至而一息之匪懈盖自天人之几未判而
吾所以存之者已无不至矣使必待于耳目之交而后
谨之则失之或疏而安保其无须臾之离哉然犹未也
卷四 第 4a 页 WYG1451-0133a.png
道贯动静而人心之始动则道之离合所由分者也人
尝以其隐而忽之矣而自知之明无隐不烛则见孰甚
焉人尝以其微而忽之矣而自知之明无微不察则显
孰加焉善吾知也不善吾知也盖不可以隐微而忽焉
者使其可忽则吾心之神明有可欺而非所以语夫几
矣君子盖知几之不可掩而所以察其几者则存乎此
心之精也既尝戒慎矣而于此又加慎焉防乎其防而
谨于已之所独睹者盖甚于人之所共睹也既尝恐惧
卷四 第 4b 页 WYG1451-0133b.png
矣而于此又加惧焉惕乎其惕而谨于已之所独闻者
盖甚于人之所共闻也危微之辨识之必早而悔吝之
介反之必力盖自天人之几始判而吾所以察之者已
无不力矣使必待其事为之著而后图之则失之或晚
而宁免于离道之远哉吁知所存矣而继之以省察则
益精知所察矣而先之以存养则益密此君子心学之
要所以会道之全者与

  八股至此绵密已极过此不可复加故遂流而日下
卷四 第 5a 页 WYG1451-0133c.png
也 长至五六百字而不可增减可以知其体认之
精敦琢之纯矣(原评)

  戒慎恐惧是兼睹闻时说隐微是揭出几之初动说
体道之全在一以守之省几之要在精以察之以经
注经后有作者莫之或易



卷四 第 5b 页 WYG1451-0133d.png








卷四 第 6a 页 WYG1451-0134a.png
  喜怒哀乐之未发  二节   归有光

  中庸论人心体用之妙而推之以极功化之隆也夫人
之所为心者性情而已而天下之道在是焉则功化之
隆孰谓不由此以致之哉君子是以知心之为大而道
之不可离也且夫世之论道者多求之广博泛滥之地
而不知夫反已致约之功取之吾心而足也何则喜怒
哀乐此匹夫匹妇之所同而夫人之所必有者也道初
不外是矣故自其未发也外之所以感于吾者不至而
卷四 第 6b 页 WYG1451-0134b.png
中之所以应于外者未萌时则几藏于密而鉴空衡平
之体立于无感无形之先初未尝有倚于事物之偏者
而谓之中焉自其已发也外之所以感于吾者既至而
中之所以应乎外者遂形时则机动于有而物来顺应
之际得夫揆事宰物之宜初未尝或戾其性命之正而
谓之和焉惟中也则处于不偏之地而至虚以待天下
之实冲漠无眹之中而万象毕具取之不竭用之不穷
渊乎天下之大本也惟和也则循其大道之公而至正
卷四 第 7a 页 WYG1451-0134c.png
以通天下之志事物无穷之变而一理以贞放之四海
推之万世坦乎天下之达道也观于其大本可以见性
之无所不该而万事万化之所出矣观于其达道可以
见情之无所不通而万事万化之所行矣人惟自失其
本然之正斯有以阏其功用之全夫苟自戒惧而约之
致吾之所谓中者非有加也养其性使不至于凿而已
自谨独而精之致吾之所谓和者非有外也约其情使
不至于漓而已中既无所不尽由之可以昭格于宇宙
卷四 第 7b 页 WYG1451-0134d.png
而渊默之所潜孚天地亦此中也自有以顺其纪而成
其范围之功而覆载生成不失其常是大本之所包涵
者固如此也和既无所不尽由之可以丕冒乎群生而
忻欢之所变通万物亦此和也自有以若其生而普其
曲成之化而跂行喙息各得其所是达道之所充塞者
固如此也是知莫大于位天地育万物而不外乎喜怒
哀乐已发未发之间功如此其约也效如此其大也君
子之求道果在于远也乎而可以须臾离乎

卷四 第 8a 页 WYG1451-0135a.png
  看得宋五子书融洽贯串故纵笔书之有水银泻地
无窍不入之妙惟致字功夫尚未写出全身耳






卷四 第 8b 页 WYG1451-0135b.png








卷四 第 9a 页 WYG1451-0135c.png
  舜其大知也与  一节    归有光

  中庸论圣人之所以为大智者以其能公天下之善而
已夫善在天下而不惮于取之则合天下以成其智矣
兹其所以为智之大而斯道之行亦与有赖焉者也且
夫道之不行也小智者隘之也道之行也大智者廓之
也古有聪明四达而不牿于闻见之心明哲无疆而同
运于天下之大者得之有虞氏焉盖常人以已之智为
智则拘而有所不及圣人以天下之智为智斯大而无
卷四 第 9b 页 WYG1451-0135d.png
所不通故浚哲之资不敢自谓曰予圣咨询之忱汲汲
于当宁而屈体以下问皆出于延访之虚怀都俞之馀
不敢自谓其已足体察之勤惓惓于迩言而博采之所
及不遗于刍荛之至贱至于言之恶而悖于吾心者吾
不能枉天下之非而亦无乐于暴扬其所短言之善而
当于吾心者吾不能枉天下之是而尤喜于宣播其所
长是又于问察之外有以见其广大光明之度圣人固
无意而为之然所以使天下敢言而不惮乐告而无隐
卷四 第 10a 页 WYG1451-0136a.png
者亦于斯焉在矣至是而天下之人无隐情而天下之
中无遗用观其会通而两端之执精以择之行其典礼
而用中之极一以守之凡所以辨其孰为过孰为不及
而孰为中犁然于圣人之心而沛然于天下之故者皆
自夫人有以启之也于此可见舜之所以为舜者非有
绝德卓行以立于天下之所异实能合并为公以得于
天下之所同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莫非有虞氏之
智也兹其所以为大也欤苟为自广狭人而欲以一已
卷四 第 10b 页 WYG1451-0136b.png
之见格天下者其愚孰甚焉

  不创奇格循题写去而法度之变化因之文境清粹
澹逸稿中上乘





卷四 第 11a 页 WYG1451-0136c.png
  素隐行怪  一章      唐顺之

  论中庸之难能而惟圣人为能尽之也甚矣至道之难
也或失则高或失则止而中庸之道鲜矣此其所以非
圣人不能也与夫子之意盖曰天下之道贞夫一而已
矣而学道者何其多岐矣乎是故中庸之道易知而简
能者也其或穷隐僻以为知务诡异以为行此则好为
苟难者之事未必不有述于后世矣吾宁无所成名也
而岂为是哉中庸之道恒久而不已者也其或知所择
卷四 第 11b 页 WYG1451-0136d.png
矣而限于期月之守得一善也而苦于服膺之难此则
力不足者之事未必不遂弃其前功矣吾惟学之不厌
也而岂能已哉夫素隐行怪者遂自以为能人之所不
能而中庸之不可能者则未之能依也遵道而废于半
途者虽无必求人知之心而人不见知则未必不悔焉
而自阻也是二者或始于择术之不审或病于信道之
不笃而于道均失之矣君子岂其然乎知不求之隐也
行不求之怪也则固不期述于后也而亦或不见知于
卷四 第 12a 页 WYG1451-0137a.png
当世矣知吾知也行吾行也则固自信乎其心也而一
无所悔于其外者矣若此者盖其天聪明之尽也故似
是之非自不能惑尽性命之极也故至诚之运自不容
息而勇乂非所论矣非圣人而能之乎夫圣则吾岂敢
也然不敢不以是为则而自勉也

  立定末节作案做上二节处处对针末节做末节处
处抱𦂳上文措意遣辞如天降地出一字不可增减

卷四 第 12b 页 WYG1451-0137b.png








卷四 第 13a 页 WYG1451-0137c.png
  夫妇之愚  八句      诸 燮

  体物而不尽于物君子之道之费也盖道之费者隐之
为也夫妇有在而圣人有所不在焉其斯以为费而隐
乎且造化以显仁而涵藏用之机君子由体道而合尽
性之妙故观于费也而道之隐也可知矣彼见天下之
道存乎知夫妇有知圣人亦有知也自局于明者观之
孰不曰圣人之知非夫妇所与知也然而良知之本体
则无分于圣愚焉何思何虑之地具明觉之真机而不
卷四 第 13b 页 WYG1451-0137d.png
假于外求不识不知之中涵明通之妙用而非由于外
铄盖夫妇之愚有可与知者矣乃若充夫妇之所知以
至于无所不知宜若圣人之易事也然而远近异迹而
耳目所逮或限于闻见之未周古今异时而载籍所稽
或苦于文献之未备则圣人亦有所不知焉是则夫妇
之所知者各具之明也圣人之所不知者全体之智也
惟其各具也夫妇之所以同于圣人惟其全体也道之
所以不尽于圣人也知至圣人而犹不足以尽道则天
卷四 第 14a 页 WYG1451-0138a.png
下无全知而斯道之妙盖有超乎知识之外者矣道之
费也而可以知尽哉体天下之道存乎行夫妇有行圣
人亦有行也自限于力者观之孰不曰圣人之能非夫
妇所与能也然而良能之本体初无间于物我焉利用
以出入者虽精微之未究而不失夫顺应之常日用以
终身者虽习察之未能而无适非天理之懿盖夫妇之
不肖有可与能者矣乃若充夫妇之所能以至于无所
不能宜若圣人之能事也然或分有所制则虽有受命
卷四 第 14b 页 WYG1451-0138b.png
之德而终无以成格天之功势有所阻则虽有兼济之
心而终无以弘博施之泽则圣人亦有所不能也是则
夫妇之所能者本原之同也圣人之所不能者大用之
备也惟其同也可以责道于夫妇惟其备也不可以责
备于圣人也行至圣人而犹不足以尽道则天下无全
能而斯道之神盖有出于形器之表者矣道之费也而
可以行尽哉

  极其宏博而一语不可删所谓满发而溢流与浮掇
卷四 第 15a 页 WYG1451-0138c.png
灏气者自别(原评)

  体方而义备不复效先辈之含蓄已开胡思泉蹊径






卷四 第 15b 页 WYG1451-0138d.png








卷四 第 16a 页 WYG1451-0139a.png
  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归有光

  以圣人而有遗知可以见道之费也夫以圣人无所不
知而犹有遗知焉则道又出于圣人之外矣道不既费
矣乎何则语道而至于夫妇之所能知宜天下人人皆
知之也而又有圣人之所不知者何哉盖无不知者圣
人之心也故圣人以心冒天下之道于是乎道不能胜
圣人有不知者圣人之势也故道常包于圣人之外于
是乎圣人不能胜道聪明缘耳目而有也苟不著于耳
卷四 第 16b 页 WYG1451-0139b.png
目则聪明将无所寄虽穷神者或病于兼照之有遗睿
智由心思而得也苟不涉于心思则睿智将无所通虽
达化者尚阻于周知之不逮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
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其所知
者此耳至于宇宙之寥廓岂能一一尽履其地而穷其
变态之赜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无不同
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无不同也其所
知者此耳至于古今之辽邈岂能一一尽当其时而得
卷四 第 17a 页 WYG1451-0139c.png
其损益之故我观夏道杞不足徵也我观商道宋不足
徵也非不能徵也势也圣人亦无如之何也六合之外存
而不论也六合之内论而不议也非不能议也势也圣
人亦无如之何也盖自圣人观之其所不知者其不必
知者也其不必知者无伤于圣人之知也而天下不得
以圣人病道自道观之圣人之知者道固在也圣人之
不知者道乂在也而天下始得以道病圣人故曰圣人
而有遗知者可以见道之大也

卷四 第 17b 页 WYG1451-0139d.png
  从圣人无所不知处讲到不知既不贬损圣人而道
之费处益显并题中有所字虚神亦透






卷四 第 18a 页 WYG1451-0140a.png
  无忧者  一章       张 元

  中庸历举三圣之事见其尽中庸之道也甚矣惟圣人
为能尽道也由文王所处之盛而教化大行于武周孰
非道之所在哉中庸之意谓夫盛哉有周之兴也世历
二代人更三圣而治道备矣试以文王言之自古帝王
以身而任天下之重则必以心而劳天下之事未有无
忧者也乃若由气化而符人事享成功而全盛德无忧
者其惟文王乎盖其以王季为父则其勤王家而作之
卷四 第 18b 页 WYG1451-0140b.png
于前是文王之所当为者王季固先为之也以武王为
子则丕承武烈而述之于后是文王之所未为者武王
固必为之也仰成而无俟于纷更垂裕而不必于躬揽
斯则文王之无忧者时则为之也而其尽道可知矣由
文王而武王以太王王季也者周道之所由兴也因其
绪而缵之功成于殷命之革名全于残贼之取履帝位
而有天下崇高莫大乎富贵飨先王而启后人敬爱兼
及乎尊亲此则大统之既集而诸福之毕备皆武王之
卷四 第 19a 页 WYG1451-0140c.png
事也而非武王之所自为也要惟其绪之所自耳而其
所以能缵之者非尽道而然乎由武王而周公以礼法
也者文王之所有志而未逮者也因其德而成之近之
则太王王季有隆名之加远之则先公有大享之典又
制夫葬祭也而慈父孝子之心始安又制夫丧服也而
亲亲贵贵之义并行此则志意之推广而上下之各得
皆周公之事也而非周公之所自为也要惟其德之所
自耳而其所以能成之者非尽道而然乎是则非文王
卷四 第 19b 页 WYG1451-0140d.png
则无以应运而兴以当无忧之会非武王则累世之勋
未就文王犹有忧也非周公则文明之治不宣亦以重
文王之忧也三圣人者相继而作周欲弗兴得乎

  握定尽中庸之道按部选义周密无遗而时以精言
绾括非贪常嗜琐者所能学步也



卷四 第 20a 页 WYG1451-0141a.png
  武王缵太王  二节     唐顺之

  中庸详二圣之事有得征伐之时者有得制作之时者
盖道以得时为中也武王之征伐周公之制作一以时
而已矣夫岂无忌惮者哉中庸引孔子之言明费隐之
义至此谓夫武王周公之作也以事观之则为非常之
变以道观之则为庸行之常何则征伐天子之大柄也
然武王之时殷且亡周且昌使区区守此则三后之业
自我而隳万方之罪自我而任仁人固如是乎不得已
卷四 第 20b 页 WYG1451-0141b.png
而从事于征伐焉载旆秉钺而天讨以行吊民罚罪而
独夫以诛应天顺人而显名以遂是上帝宠之使尊惟
一人而右序莫加富有四海而万物毕献有商之命已
革也皇天眷之使享有七庙而宗祧绵长祚垂百世而
本支盘固祚周之命已成也是则武王之征伐以时如
此岂非中庸之道乎制作天子之大权也然周公之时
武王崩成王幼使区区守此则二后之德自我而斩一
代之治自我而陋仁人固如是乎不得已而有事于制
卷四 第 21a 页 WYG1451-0141c.png
作焉追王之礼及于古公上祀之礼及于后稷义起之
礼及于天下以为从死而不从生夏商葬祭之礼未善
也必其丧从死者祭从生者使父葬于子不论子爵而
论父子祭其父不论父爵而论子则礼无或僣而情无
不通矣降亲而不降贵夏商丧服之礼未善也必其亲
不敌贵贵不敌亲使期年之丧自庶人而达于大夫三
年之丧自庶人而达乎天子则贵有降杀而贱不加隆
矣是则周公之制作以时如此独非中庸之道乎吁因
卷四 第 21b 页 WYG1451-0141d.png
时之可为而大有所为此武周所以同一道与

  才思豪荡气魄磊落在稿中又另是一样文字(原评)
相题既真故纵笔所投无不合节其提掇眼目皆本
古文法脉而运以坚劲之骨雄锐之气读之可开拓
心胸增长智识



卷四 第 22a 页 WYG1451-0142a.png
  周公成文武之德  及士庶人 茅 坤

  圣人以世德亲其亲而及人之亲焉盖制礼以治天下
者先王之志也圣人尊亲而措诸四海焉非所以成世
德矣乎中庸述周公之制作以明道之费隐若曰德莫
大乎孝孝莫大乎尊亲是故文王从殷而不革者分也
武王受命而不为者时也使其尚在有不以尊尊亲亲
为周道者乎是故周公仰二后之在天而遹成夫配京
之业因革命以定礼而作述夫世德之隆尊古公曰太
卷四 第 22b 页 WYG1451-0142b.png
王尊季历曰王季而庙中之礼奉之以王爵焉盖推文
武之意自仁率亲矣祀后稷于太庙祀群公于夹室而
宗公之祀歆之以王礼焉盖推太王王季之意自义率
祖矣然此特行之王国耳祖以及祖而尊同宗以及宗
而敬同其能以独亲其亲乎于是类而推之达乎诸侯
焉使其有是心也则有是礼也降自天子而天下无不
行礼之国矣达乎大夫焉使其有是心也则有是礼也
降自诸侯而天下无不行礼之家矣及士庶人焉使其
卷四 第 23a 页 WYG1451-0142c.png
有是心也则有是礼也降自大夫而天下无不行礼之
人矣惟其位之崇卑而使之皆得因亲以致爱随其分
之大小而不至以法而废恩此之谓圣人因心广教也
是知追崇其先祖者子道之尽也下达乎庶人者君道
之立也其始也体文武以孝事先人之意其继也广文
武以孝治天下之心善继善述于兹见矣

  博大整饬中风神自见(原评)

  鹿门深得古文疏逸处涉笔便尔洒然如此典重题
卷四 第 23b 页 WYG1451-0142d.png
落落写意已领其体要







卷四 第 24a 页 WYG1451-0143a.png
  周公成文武之德  及士庶人 归有光

  圣人制礼于天下缘诸人情也夫礼者人情而已礼不
行则情不遂圣人所以曲为之制也欤今夫匡世善俗
制礼作乐道之行也成文武之德者周公其时矣周公
运量天下之心无所不至而根本节目之大尤先于孝
是故上为君思之下为民思之我为天子矣而使其亲
不得享天下一日之养我为天子而得以自遂矣而使
天下常有存殁无穷之憾思之于心必有大不安者心
卷四 第 24b 页 WYG1451-0143b.png
之不安礼之所由起也于是以祖宗之心为已之心王
号之崇王祀之隆近者备物而远者亦不失九鼎之荣
势有所穷而心固无所隔也又以已之心为天下之心
祭祀之制丧服之式尊者致隆而卑者亦得罄其一日
之情分有所限而心固无所不尽也盖天子躬行于上
而六服承式于下庙猊之新隐然仁人孝子之意而律
令之著油然慎终追远之心可谓极天理人情之至而
会本末源流于一矣此周公制礼之本也此圣人得志
卷四 第 25a 页 WYG1451-0143c.png
于时者之所为也

  古气磅礴光焰万丈只是于圣人制作精意实能探
其原本故任笔抒写以我驭题此归震川之绝调也





卷四 第 25b 页 WYG1451-0143d.png








卷四 第 26a 页 WYG1451-0144a.png
  春秋修其祖庙  一节    傅夏器

  圣人之于祭也因时而为之制可以见继述之大也夫
祭以交神礼之大节也圣人顺天之时而事无不尽不
亦见其继述之善耶中庸若曰圣人之孝通于神明之
德而见于神明之交欲知圣人之孝于祭祀观其深矣
夫祭之数而烦者不敬也疏而怠者不仁也圣人稽之
天时质之吾心而礼制行焉方其春也怵惕之心感于
雨露之濡而有禘祭以迎其来焉及其秋也悽怆之心
卷四 第 26b 页 WYG1451-0144b.png
感于霜露之降而有尝祭以送其往焉祭以时而行事
以情而尽祖庙所以本仁崇祀之地也欲以妥灵爽而
可不修乎是故太庙有常尊世室有常主奠丽于左昭
右穆之位以奉神灵之统者皆小宗伯职之也庙猊之
不易藉以为新祖考之精神萃之有地盖思其所居而
陟降之心慰矣宗器所以尊德世守之宝也欲以示子
孙而可不陈乎是故河图在东序大训在西序参错于
天球弘璧之间以为有国之光者皆天府职之也先德
卷四 第 27a 页 WYG1451-0144c.png
之致昭其不朽世泽之新保以永存盖思其所宝而善
守之义彰矣至若衣裳者先王尝垂之以治天下矣神
之所凭依将不在是乎是故于其祭也立尸以象神则
出遗衣以授之假有形之物寓精英之有在本一气之
通俨音容之如见观于守祧之所司者可知矣时食者
先王尝用之以享万方矣神之所歆享将不在兹乎是
故于其祭也随时以为享则辨其物而荐之将以明德
之馨见民力之普存取诸天地之产昭四时之不害观
卷四 第 27b 页 WYG1451-0144d.png
夫庖人之所司者可知已因天道不已之变而制为禘
尝之礼本诸吾心不容己之诚而修夫追祭之仪武王
周公制礼之善如此其斯以为善继善述乎

  情文该洽蔚然茂美前此多拙朴太过即涉浮靡斯
为雅宗矣 敬字及禘尝昭穆等犯字不犯意前人
不避也


卷四 第 28a 页 WYG1451-0145a.png
  宗庙之礼  二句      傅夏器

  观圣人制礼以明伦亲亲之义见矣夫昭穆之序不明
伦之所由淆也圣人宗庙之礼明乎是耳亲亲之义不
可以见乎哉中庸举武周之制作以明费隐若曰天秩
有礼所以广孝也所以合族也此义弗明而彝伦攸斁
是故先王宗庙之礼于是乎起焉夫宗庙之礼合群庙
之主而祀之于三年则合群庙之子孙而从之于宗庙
也翼翼庙猊左右列矣而骏奔于其间者由之以奠位
卷四 第 28b 页 WYG1451-0145b.png
彼此不得以相淆赫赫神灵南北分矣而祼将于其间者
循之以为规次序不容以或紊是以谓宗庙之礼然而
其义何如耶盖以族繁则易乱世远则易疏要其始也
分乖于统之不定昭混于穆穆混于昭而天亲既乱于
人为故其终也情拂于分之不明昭加于穆穆加于昭
而天性遂丧于物感兹所谓宗庙之礼者明准于幽而
后世嗣相传有所考而不乱列乎左者吾知其为昭也
列乎右者吾知其为穆也人准于神而后族属相维有
卷四 第 29a 页 WYG1451-0145c.png
所别而不淆昭与昭齿不乱之于穆也穆与穆齿不乱
之于昭也庙正于上族属于下而伦理由之以明宗昭
于上情洽于下而恩义由之以笃先王制宗庙之礼其
逮子孙也如是哉吁原宗庙之起本于治神而尊尊之
道章究宗庙之礼可以治人而亲亲之义显尽制以尽
伦其斯以为圣人之制作乎

  他人多从祭礼昭穆制度上立论此独专就亲亲明
伦之义重发盖本之礼记大传(原评)

卷四 第 29b 页 WYG1451-0145d.png
  典制题不难于有根据难于开阐旧闻而自出精意
此文得之






卷四 第 30a 页 WYG1451-0146a.png
  郊社之礼  一节      归有光

  圣人制一代之祀典而通其义者达于天下无难也夫
天下之治不易言也而自飨帝飨亲者以达之其精也
非圣人莫之能为矣中庸论武王周公之道而赞之如
此若曰大哉圣人之制乎显之而为仪文之备至著之
象也天下之所可得而见也涵之而为性命之原至微
之理也天下之所不可得而知也是故两郊之建有所
谓郊而有所谓社圣人之为斯礼者固以为天覆地载
卷四 第 30b 页 WYG1451-0146b.png
吾成位乎其中而思所以事之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
以兆阳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泽以兆阴位我将我享
所以隆昭事之诚也七世之庙或事于禘而或事于尝
圣人之为斯礼者固以为祖功宗德吾承藉于其后而
思所以事之五年一禘而殷礼之肇称四时一尝而春
秋之匪懈致爱致悫凡以尽对越之忱也夫郊社而曰
事上帝则以吾之所以为人者合于其所以为天而其
礼必有以出于燔柴瘗埋之外宗庙而曰祀乎其先则
卷四 第 31a 页 WYG1451-0146c.png
以吾之所以为明者合于其所以为幽而其义必有以
超于祼献馈食之表故明其礼者则吾之心即圣人享
帝之心自此以得乎运量宇宙之机穷神知化通乎礼
乐上帝居歆者此心也黎民于变者亦此心也皇极敷
锡而相协亿兆之居不劳顾指而可致矣明其义者则
吾之心即圣人享亲之心自此以得乎经纶天下之具
尽性至命本于孝悌祖考来格者此心也群后德让者
亦此心也帝道可举而迈登三五之治不动声色而自
卷四 第 31b 页 WYG1451-0146d.png
裕矣要之以圣人之心思而弘为一代之制故达一制
之原而会本末源流于一者如此噫非天下之至精其
孰能与于此

  如何明得郊社之礼禘尝之义便治国如示诸掌每
苦鹘突文于圣人制作处写得深微早透治国消息
转落下三句自然清醒以能于所以二字拨动机关
也刋削肤词融洽精义题文如林此为岱华矣

卷四 第 32a 页 WYG1451-0147a.png
  明乎郊社之礼  三句    诸 燮

  知所以事神则知所以治人矣盖先王所制祭祀之礼
吾一本也仁人孝子明乎此则所以爱人者自不容已
而治天下不难矣且人物之分本无二致私心胜而人
与已判乎其不相属矣有能真见夫郊社之礼不徒为
感格之虚文而已天地者万物之父母而大君者父母
之宗子也天地有功于人物而宗子者不思所以崇其
德报其功焉则自绝乎所生而为悖德之人矣故祭天
卷四 第 32b 页 WYG1451-0147b.png
圜丘因阳之生而报其始祭地方泽因阴之生而报其
成此固仁人不自己之心而非私智之所出也禘尝之
义不徒为致生之虚名而已祖考者吾身之父母而吾
身者宗祀之所主也祖考流泽于后嗣而吾不思所以
报其本反其始焉则自弃其身而为不肖之子矣故五
年合食于太庙以明有尊四时即事于群庙以明有亲
此又孝子不自己之心而非私意之所为也夫明乎郊
社之礼则能事天如事亲明乎禘尝之义则能事亲如
卷四 第 33a 页 WYG1451-0147c.png
事天吾知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而天下
之民胞而物与者无一而非吾之所当仁吾之所当爱
而吾之所以仁而爱之者自不容已也虽曰天下之物
分不能以皆齐也然所殊者分也而所以一之者理也
推亲亲之厚以大无我之公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
之政则天下可运于掌而况于国乎于此益可见先王
制礼有关于天下之大而武王周公之为此者要亦不
过乎物而已斯道之费之大有如是夫

卷四 第 33b 页 WYG1451-0147d.png
  天地祖宗是自吾身推而上的天下民物是自吾身
推而广的上头高一层则下面阔一层如只推到父母
处则旁阔只是兄弟父母生兄弟者也推到祖宗处
则旁阔便有许多族姓祖宗生族姓者也如推到天
地处则旁阔便包得民物皆在其中天地生民物者
也人不孝于父母祖宗者安能爱兄弟族姓不孝于
天地者又安能仁民爱物乎若真能事天地祖宗父
母则必能以天地祖宗父母之心为心此治国所以
卷四 第 34a 页 WYG1451-0148a.png
如示诸掌虽王钱做此意思不出此却明目张胆言
(原评)

  从理一处打通则分殊处自贯镕先儒语如自己出
而无陈腐之气由其笔意高脱也




卷四 第 34b 页 WYG1451-0148b.png








卷四 第 35a 页 WYG1451-0148c.png
  人道敏政  一节      陈 栋(墨)

  圣人喻人存政举之易必拟物之易生者以见之也盖
为政不难惟得人之为贵也圣人既喻其易而又即易
生之物以见之所以歆动鲁君者至矣想其意谓文武
之政固后世之所当法者也然而或举或息由其人之
存亡者何与亦曰人乃立政之具云耳是故明良合德
人之谓也而其道则敏政焉有天下之治人斯有天下
之治法而以立以行自沛然其莫禦也犹夫刚柔成质
卷四 第 35b 页 WYG1451-0148d.png
地之谓也而其道则敏树焉有是广厚之体斯有是广
生之用而以滋以长自勃然其莫遏也盖上焉有文武
之君是有以培为政之本也而凫鹥既醉之治所以本
诸身徵诸民者固推之而即准矣下焉有文武之臣是
有以植为政之干也而咸和永清之烈所以颁于朝施
于国者固动之而即化矣其于地道之敏树何异哉然
槩以树拟之亦未足以见其速也夫政也者其犹树之
蒲卢矣乎莫非政也而文武之政则尽善而尽美苟有
卷四 第 36a 页 WYG1451-0149a.png
举之殆不疾而自速也犹夫均之树也而蒲卢之树又
易栽而易培苟有种之殆方涵而即达也盖昭代之制
本自足以宜民而苟其人既存又不病于推行之无地
则所以布濩流衍于天下者亦举措之间而已矣周官
之法本斯世所易从而苟人道既得又不阻于运用之
无自则所以充周洋溢于四方者特转移之际而已矣
其视蒲卢之易生诚何异哉吁物不自生得地而生也
使非地道之敏树则虽易生之物未有能生者矣政不
卷四 第 36b 页 WYG1451-0149b.png
易举得人而举也使非人道之敏政则虽易举之政未
有能举者矣君欲宪章文武而可不自厉哉

  体平势侧两对中各藏对偶因板生活寓圆于方机
轴之工妙若天成




卷四 第 37a 页 WYG1451-0149c.png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一节 王 樵

  圣人于君身之修而历推其当务焉盖仁能事亲而智
足以知天知人皆身之所以修也圣人历推而言之君
子可以知务矣且为政有本修身有要由所谓道与仁
亲与贤而观之则君子之所事可知矣故君子者政之
自出孰不曰得善政而行之足以致治矣又孰不曰得
贤臣而任之足以善政矣而不知有其君则有其臣是
得之于身者得之于人也有其人则有其政是得之于
卷四 第 37b 页 WYG1451-0149d.png
身者得之于政也未有君子而不以修身为本者也然
身修于道而亲亲之仁又所以修道者也爱隆于一本
以为事吾亲也而即所以仁吾身孝尽于因心以为亲
亲之仁也而即所以尽人道未有思修身而可以不事
亲者也然道修于仁而尊贤之义又所以辅仁者也知
大贤而吾师之则观法有资而修身之道进知小贤而
吾友之则讲习有赖而亲亲之理明未有思事亲而可
以不知人者也然亲亲之杀尊贤之等又皆天理之自
卷四 第 38a 页 WYG1451-0150a.png
然而知不及于此非知之至也故思知人者又必学穷
乎人事之则皆有以知其所自来而不容已心通乎性
命之原皆有以见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语知而至于知
天斯其至矣乎语修身之事而至于知天斯其尽矣乎
是则非知人先于事亲也以为事亲而不知人不可也
非知天先于知人也以为知人而不知天不可也圣人
之意其欲人以智为入道之门仁为体道之要也欤

  此是承上引下语脉文家易生轇轕得此篇而题解
卷四 第 38b 页 WYG1451-0150b.png
始透 会通上下数节清出题绪而以实理融贯其
间可谓善发注意






卷四 第 39a 页 WYG1451-0150c.png
  见乎蓍龟  二句      唐顺之

  论至诚之几而两有所验焉甚矣诚之不可掩也稽之
蓍龟观之四体而几之微者著矣今夫至诚所以能前
知者岂出于意想测度之私哉亦以实理之在天地间
者自有不容掩焉耳且以蓍龟言之方其数之未定古
凶固无形也及问焉以言而用动用静自贞胜而不穷
有蓍龟袭吉者矣有蓍龟共违者矣亦有筮从而龟逆
筮逆而龟从者矣藏于寂然不动之中而呈于受命如
卷四 第 39b 页 WYG1451-0150d.png
响之后其吉者非有心于福之其凶者非有心于祸之
在蓍龟固不自知也是盖天载无声无臭而蓍龟神物
为能绍天之明故道非器不显而象数之间若有鼓其
机而不能自已耳以四体言之方其迹之未涉得失固
无兆也及性术所行而履祥履错各从类而不爽有俯
仰皆宜者矣有俯仰皆悖者矣亦有始敬而继之以怠
始怠而继之以敬者矣隐于卒然有感之馀而萌于介
然有觉之顷其得者本不期于矜持其失者本不期于
卷四 第 40a 页 WYG1451-0151a.png
暴弃在四体固不自知也是盖帝则至微至幽而人之
精神与造化相为流通故天非人不因而周旋之际若
有牖其衷而不能自己耳夫见乎蓍龟则百姓可与能
也而非鬼神合其吉凶者固不能极深而研几也动乎
四体则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也而非清明在躬者固不
能定取舍之极也至诚前知之道断可识矣

  见处动处莫非几也几由诚发故至诚便可前知原
属一串事此实能道其所以然使见乎动乎字与下
卷四 第 40b 页 WYG1451-0151b.png
文两必先字早有贯注之势 启祯诸家文更觉惊
迈而入理精深处究不能出其范围






卷四 第 41a 页 WYG1451-0151c.png
  善必先知之  三句     唐顺之

  惟至诚之知几所以合德于神也夫几也者神之所为
也而至诚知之亦神矣哉且天地之间明则有至诚幽
则有鬼神若将判然二物矣而孰知有合一者存乎何
则祯祥妖孽与夫蓍龟四体之伦所以徵夫福之将至
者不必皆同而均谓之善也所以徵夫祸之将至者不
必皆同而均谓之不善也苟见其几而知之不早固不
可以言至诚矣苟有所知而有所不知亦不可以言至
卷四 第 41b 页 WYG1451-0151d.png
诚之如神也今也有一善焉几动于彼而诚动于此固
无幽深远近而凡为福之徵者随其所见而无不知之
矣有一不善焉几动于彼而诚动于此亦无幽深远近
而凡为祸之徵者随其所见而无不知之矣至诚若此
而不可谓之神乎盖善之先见与不善之先见皆鬼神
气机之微露也而吾独能先知之故鬼神涵天地之实
理而泄其机于朕兆之间吾亦全天地之实理而炳其
几于著见之始神以知来人皆知鬼神之不测如此也
卷四 第 42a 页 WYG1451-0152a.png
而不知至诚先知之哲所以占事而知来者实与鬼神
而合其吉凶神以体物人皆知鬼神之不测如此也而
不知至诚周物之知所以探赜而索隐者实能质诸鬼
神而无疑方祸福之未至与至诚与鬼神同一寂然不
动之体也乃祸福之将至与至诚与鬼神同一感而遂
通之妙也在鬼神也诚而形在至诚也诚而明谓至诚
之不如神也哉

  贯穿经传于所以必先知之理洞然于心故能清空
卷四 第 42b 页 WYG1451-0152b.png
如话







卷四 第 43a 页 WYG1451-0152c.png
  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  一节 王 樵

  中庸论诚能及物而因发其蕴也盖性本一原故成已
成物一理也诚则自然及物也又何疑哉今夫君子知
不诚之无物而诚之之自贵也夫固欲有以自成耳然
既诚矣则岂自成已而已耶吾知随吾身之所接而加
以吾所固有之心诚之无息于此者物之各得于彼者
也而物亦有以成其所以自成矣听凡物之自来而处
以物所自有之理所以使之顺治者不待为之作则也
卷四 第 43b 页 WYG1451-0152d.png
而彼即有以道其所当自道矣是何也盖成已非他也
天理流行之际吾心本有大公之体而不容有一私之
累者谓之仁而已于是乎成焉是其体之存也而未有
无用之体成物非他也万事万物之宜吾心自有素定
之则而不容有一毫之差者谓之智而物于是乎成焉
是其用之发也而未有无体之用在已在物虽有内外
之殊曰仁曰智则皆吾性之德性无内外则安有处已
一道而处物又一道耶有外非性而无物非内则安有
卷四 第 44a 页 WYG1451-0153a.png
成已一时而成物又一时耶故君子患未诚耳诚则仁
智具而内外合体之立而用以行时而措之未有得于
已而失于物者也得必俱得则成不独成也岂不信夫

  成已仁也五句总是发明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二句
之故此文当看其上接诚之为贵下接成已仁也五
句处然后此节文势如首尾具而成身矣(原评)
老洁无支蔓

卷四 第 44b 页 WYG1451-0153b.png








卷四 第 45a 页 WYG1451-0153c.png
  待其人而后行  二节    王世贞(程)

  中庸以行道属诸人而必申言其不虚行也盖德者凝
道之本也苟无其德何以行之哉中庸明人道也意曰
大哉圣人之道无外无内斯其至矣然岂无所待而行
哉涵于大虚其体不能有为也而以人为体恒待人以
成其能原于天命其用不能自显也而以人为用恒待
人而运其化合之而天地万物孰统体是必有致中和
者出焉而后位育之效行于两间也析之而礼仪威仪
卷四 第 45b 页 WYG1451-0153d.png
孰推行是必有观会通者出焉而后经纬之章敷于群
动也是行道之必待于人如此而道其可以虚行哉故
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盖道与德一也得此之谓德
道之所待以行者也苟非其人则中之所存未能完性
命之真而知之所格不能达神明之蕴虽洋洋者固流
动而未尝息也而无德以统体之则其极于天而淆于
物者亦象焉而已矣而与吾心固自为二也其何能凝
斯道之全体而赞其化育哉虽优优者固充足而未尝
卷四 第 46a 页 WYG1451-0154a.png
间也而无德以推行之则其经而等曲而杀者亦迹焉
而已矣而与吾身固自有间也其何以会斯道之妙用
而行其典礼哉信乎道不能自行而亦不可以虚行也
修德凝道之功其可缓乎

  其周折皆王唐旧法也而沈酿之厚遂极铿锵要𦕈
备文章之能事(原评)

  层接递卸虚实相参不凌驾而局自𦂳不矜嚣而气
自昌 作者于古文未免务为炳炳烺烺而制义则
卷四 第 46b 页 WYG1451-0154b.png
清真健拔绝无矜张之气







卷四 第 47a 页 WYG1451-0154c.png
  仲尼祖述尧舜  一章    潘仲骖

  中庸详圣德而拟诸天地因明天地之道焉夫小大合
德天地之道大矣而圣人之德能与之准自生民以来
孰有如夫子也耶尝谓仲尼未生道在帝王帝王未生
道在天地是故尧舜文武道之会也仲尼祖述而宪章
则一贯之授有以执其中而先进之从有以识其大斯
道不在帝王而在仲尼矣天时水土道之原也仲尼上
律而下袭则时中之运配天以行健而安贞之吉应地
卷四 第 47b 页 WYG1451-0154d.png
以无疆斯道不在天地而在仲尼矣参三才以立极而
会万善以成身以言乎统体则广大而不禦也以言乎
流行则变通而不穷也拟诸其形容则吾知其覆也如
天其载也如地而高明博厚之业与上下而同流者见
其统会之大焉其序也配四时其明也配日月而悠久
无疆之运准造化而合德者见其流行之神焉则仲尼
与天地为徒矣而天地之道果何如耶天地之覆载皆
物也错行代明皆道也物并育矣育之并者或疑于害
卷四 第 48a 页 WYG1451-0155a.png
而性命各正何害之有道并行矣行之并者或疑于悖
而循环无端何悖之有所以然者有小德以显天下之
仁而流而不息为物之辨为道之伦焉其斯以为不害
不悖也有大德以藏天下之用而合同而化为物之命
为道之本焉其斯以为并育并行也易简妙动静之机
而一神两化以尽其利乾坤备性情之德而日新富有
以成其能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观乎天地而在圣人
者可知矣

卷四 第 48b 页 WYG1451-0155b.png
  实诠细疏一字不架漏而气脉复极融畅







卷四 第 49a 页 WYG1451-0155c.png
  小德川流  二句      归有光

  道之在造化者有万殊一本之妙焉夫盈天地之间莫
非道也而万殊一本于此见之矣斯造化之妙而非圣
人莫之与配也中庸以仲尼之德言天道及此谓夫不
观天地无以见圣人之德而不观天地之德无以见天
地之大是故万物之生日月之运四时之纪均之为德
之所在也夫苟因其相轧之迹而至于害且悖焉则疏
略而无条理而天地之化穷矣今而不害不悖有如此
卷四 第 49b 页 WYG1451-0155d.png
者斯不谓之小德而如川之流者乎道固无所谓小也
而自其万者而观之斯则有见于分而谓之小德焉盖
大化运行之中无一物而不取足于天地之性则其分
布散殊之际亦无一物而不各涵其天地之全虽其理
未尝不一而其变盖有不可胜纪者矣支分派别大与
之为大小与之为小莫不犁然各得以昭其不齐之用
而衍其不息之机道在一物一物一道也道在万物万
物各一道也道在日月四时日月四时又一道也三者
卷四 第 50a 页 WYG1451-0156a.png
同出而异用此造化之所以为万殊而不可和也夫苟
任其区类之别而不能并育并行则小者散漫而无统
纪而天地之化又穷矣今而并育并行有如此者斯不
为之大德而敦厚其化者乎道固无所谓大也而自其
一者而观之斯则有见于合而谓之大德焉盖交错于
宇宙之间而散之在物者则有万殊根柢于于穆之命
而本之在物者则无二致虽其变至于不可胜纪而其
理有未尝分者矣浑沦磅礴统之有宗会之有原固有
卷四 第 50b 页 WYG1451-0156b.png
大而无外以运其合同之机而敦其淳庞之化一物之
道即万物之道也万物之道即日月之道也日月之道
即四时之道也万象异形而同体此造化之所以为一
本而不可漓也是知小德者一之所以分而为万也而
仲尼之泛应曲当者以之大德者万之所以统于一也
而仲尼之一理浑然者以之此仲尼之所以同天地欤

  玩注中全体之分万殊之本八字则大德小德原不
是直分两截敦化敦字即易传藏诸用藏字意川流
卷四 第 51a 页 WYG1451-0156c.png
二字即显诸仁显字意无心成化天地之功用即在
其中文能细贴注意发挥曲畅






卷四 第 51b 页 WYG1451-0156d.png








卷四 第 52a 页 WYG1451-0157a.png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  一节 归有光

  中庸赞至德之远被而与天为一焉盖德至于圣则化
之溥也同天矣天亦乌能独为其大哉且夫中和位育
之道可以合天地万物者圣人禀其全焉若是而可以
一世之事业论之耶是故溥博渊泉吾之德也敬信而
悦民之心也以是心而观于天下则天下无异心圣人
作而万物睹光被于礼乐之区而四海九州近天子之
光而诵盛德者何限也而圣人之德在中国矣以是心
卷四 第 52b 页 WYG1451-0157b.png
而观于蛮夷则蛮夷无异心中国治而四夷服混一于
华夷之界而九夷八蛮知中国之有圣人而致宾贡者
何限也而圣人之德在夷狄矣然此犹可以道里疆界
求之也至于舟车之可以至人力之可以通八荒之外
明主所以不宾者则固累译不能通而非独风气之殊
而已推之又其远者至于天地之所覆载日月霜露之
所照坠六合之内圣人所以不议者则固人迹所不至
而非特嗜好之异而已然在含生之类莫不有血气心
卷四 第 53a 页 WYG1451-0157c.png
知之性则德化之充塞而自极鼓舞感通之速亶聪明
作元后其尊之之心同也元后作民父母其亲之之心
同也盖德以存神神无体固莫知其方业以致化化无
迹故莫究其所穷若是而不谓之配天乎哉天之广大
谓其无遗化也物未有出于天之外者也圣人之广大
谓其无遗泽也物未有出于圣人之外者也彼德不若
圣人而强世以就我者十室之邑教且不行而可以语
是也哉

卷四 第 53b 页 WYG1451-0157d.png
  题句一气贯注用法驱驾则神理易隔似此依次顺
叙浑然天成无有畔岸化工元气之笔也






卷四 第 54a 页 WYG1451-0158a.png
  惟天下至诚  夫焉有所倚  项 乔(墨)

  中庸历言至诚之功用皆自然所以发明天道也夫至
诚之道天道也其功用之所就孰有不出于自然者乎
中庸三十二章发明天道而言此若谓德之不诚者虽
一事不可以倖成诚之未极者虽有功亦由于强致夫
惟极诚无妄盖于天下而莫能加是之谓天下至诚也
故于五品之人伦辨其等而小大有定比其类而彼此
相亲曰亲曰义曰序曰别曰信道敦于天叙天秩之馀
卷四 第 54b 页 WYG1451-0158b.png
极建于天下后世之远也谓不能经纶天下之大经乎
大经所从出是谓天下之大本也无一毫之人伪以杂
之仁义之全体以具可以立天下之爱与宜也礼智之
全体以其可以立天下之敬与别也谓至诚而不能立
本可乎大本所从出是谓天地之化育也无一毫之人
伪以隔之元亨鼓万物之出机吾以吾心之仁礼知之
也利贞鼓万物之入机吾以吾心之义智知之也谓至
诚而不能知化可乎夫至诚之一身甚微而功用之所
卷四 第 55a 页 WYG1451-0158c.png
就甚大疑其有倚于物而后能矣殊不知惟其至诚也
则此心流行于人伦之间而道无不尽即所谓经纶也
岂待倚著于物而后能经纶之乎惟其至诚也则此性
从此心而具而取之逢原即所谓立本也岂待倚著于
物而后能立之乎此心之诚与天为一即所谓知化而
非但闻见之知也岂待倚著于物而后能知化乎是则
以一心而妙天下之诚以一诚而妙天下之用至诚之
道一天而已矣所谓诚者天之道不其然哉

卷四 第 55b 页 WYG1451-0158d.png
  毫无障翳制义之极则(原评)

  经纶立本知化育各到尽头处为能与无倚𦂳相贯
注文句句从至诚心体上说无一浮散语明粹之至
不觉其朴直也




卷四 第 56a 页 WYG1451-0159a.png
  肫肫其仁          许孚远

  至诚之经纶也可以观天下之至仁焉盖修道以仁也
而非至诚尽经纶之实何以称肫肫其仁乎盖尝论之
一诚之理自其显设于人道之常而万世不易者为大
经自其贯彻于伦类之间而浑然同体者为仁仁者人
也大经之所以行于天下者也彼其诚有未至不可语
仁仁有未至不可语于经纶惟天下之至诚为能经纶
天下之大经吾于斯而知其肫肫乎一仁矣未有经纶
卷四 第 56b 页 WYG1451-0159b.png
之先一真无妄仁之所以立其体迨于经纶之际恻怛
流行仁之所以裕其施谓夫人之浑然而处于天地之
间不有以别之则乱乱吾不忍也故经乃所以为仁不
相凌夺不相侵害生民之类于是乎可以长久盖举天
下而在圣人涵育之中谓夫人之纷然而各一其血气
之性不有以合之则离离吾不忍也故纶乃所以为仁
上下相安大小相得有生之徒于是乎可与同群盖举
斯世而在圣人覆帱之内有一人之伦即有一人之仁
卷四 第 57a 页 WYG1451-0159c.png
圣人不能分所有以与诸人而为之联属为之维持以
通天下为一身者圣心之仁流衍而不息也向非至诚
则仁之戕贼者众矣有一世之伦即有一世之仁圣人
非能强所无以行于世而需之匡济需之曲成以合万
物为一体者至诚之仁沦洽而无间也苟非圣人则仁
之能存者寡矣故曰肫肫其仁谓至诚之经纶即仁而
仁之至也乃所以为经纶之盛也

  其仁实从经纶指出清切纯懿中边俱彻 题境深
卷四 第 57b 页 WYG1451-0159d.png
微虽奥思曲笔追取意义终想像语耳理熟则词自
快可于此文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