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集-宋-魏了翁卷五十四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五
 序
   止止先生宇文公集序
予昔观书太史氏有𥙿陵实录始成书于元祐绍圣
中命曾布诸人重脩厥后进书旧本以墨增入以朱
删去以黄所书曲水令宇文某上书不报与致其事
而归且记司马公之言曰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
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某见之凡二千二百馀言
悉覆以黄无复有存曾布诸人亦谓是书必不复传
斯人亦遂泯泯矣而宣和间前史复出中兴以后正
论益著盖世之为欺者不畏天命不恤人言独于简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策犹知惮之然而终有不可得而掩者予尝读春
秋传载周定王事为之喟然且王私贿巩伯而使相告
之曰非礼也勿籍盖自知其非而不欲登之载籍宜
天下后世不及知之矣而传记所书至于今未泯且
并与王之私语皆识之夫诸侯之事德刑礼义无国
不记况王室乎人心之动隐微潜伏未有不形况史
册乎中允之位不过百里中允之年不逮六十其居
则远于中州也其仕则邻于羌夷也而慨然以斯世
为巳任言一不酬以强仕易嘉遁归而父师闾里十
有五年名震京师事光史策钜人元夫莫不嘉称而
乐道之然则彼绍圣史官亦起秽以自臭于中允无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毫发加损也中允之五世孙夬午尝编辑遗文属子
叙所以作既队言而卒后二十年夬午之从弟公谐
又增益之凡得诗八百二十馀首合杂著简启凡为
二十有二卷以申前请呜呼程大夫父子范忠文司
马文正杨宣献张宣公既言之矣予敢复措词姑以
得诸旧闻授公谐是亦遏人欲扶天理之一助云
   论语通释序
勉斋黄直卿合朱文公三书为论语通释吾友复斋
陈师宓叙所以作张敏则刻之潭之湘乡之涟溪予
首从萧定夫得善本以归里人赵心传请刻诸梓以
幸惠学士而属予申其义呜呼是书之有传士得之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以增益知虑而益邵所学士之幸也论说之益广士
窃之以绐取利禄而罔闻于行予之忧也呜呼学者
其亦知所择哉
   伊洛渊原录序
里人张寅臣既刋伊洛渊原录求予一言予方自靖
还邛未皇也会邵阳守李侯大谦以予昔岁为周程
诸儒请易谥及前后祠堂记稡为一编刻成见寄予
举而付之曰予所欲言者尽于是矣寅臣请其说予
慨然曰难言也士患书之不广也祠之不多也不知
书益广而废学者深湛之思祠益繁而非古人萃涣
之义然则是录也无乃非学士之幸与易之象曰天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学者
诚能玩天在山中之象而知多识言行者将以反观
内省蕴实含美为辉光日新之本非以资四寸之口
耳也则是录之行庶几其有益乎
   裴及卿史汉四纪序
予昔放靖临川裴及卿寓武冈以所注欧阳子诗属
予序篇既及卿溯江入蜀予亦会恩还里一日过予视
史汉四纪进楚隐尊义帝去逆吕纪二少帝而列孺
子婴于孝平光武之间予语之曰夫纪所以目一年
之事犹十二次之有岁二十八辰之有斗牛也秦未
讫祚天下犹为赵氏楚隐安得为纪汉高帝亲受軓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道之降其年项籍改宰侯王诸侯皆以是年纪元则
汉王元年之称不得而易矣若待义帝之终而后为
汉则汉不得以正其始及卿曰子之言善矣虽然秦
之亡也陈涉倡之鲁仲连不肯帝秦百世之下闻者
兴起而况涉乎高帝用董公一言项籍弑君之罪始暴
白于天下此汉得天下之张本也进楚尊义不亦可
乎乃若纪少帝孺子亦使后世知母后权臣之颛制
不可以劫天命之正虽以文帝之贤而寡恩于少帝
君子不与也是书之作其不庶几于扶天理正人心
乎予以其言之有益于世也识一时问荅为四纪序
   裴及卿汉注拾遗序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隋唐学士为班氏史者不一人今其可见惟颜注所
集三十五家如姚察沈遵李善颜游诸书皆泯灭无
传世儒未尝不是之恨临川裴及卿作汉注抬遗凡
史官纪载先后之失次字义衍阙之异文大而母右
立纪外戚封王必明辨详说以正人心至于人物表九
等之叙有不当律历志黍钧之数有不恊靡不搜索
以归于是邕虔康瓒诸人与先儒宋刘所注既为之
绳愆纠失下至一物之微如蛭虮蜩蝉蛫龟之辨弗
敢忽也及卿之于班氏可谓有劳矣及卿博览强识
善著书尝为欧阳子诗补史汉四纪皆属予叙其
端今又以见属呜呼嬴政率意变古而汉兴昧于有攸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往夙吉之训凡三代文献无所證于后世予尝读其
书而愤叹乃考之六经订之王法以识古今之变为一
书使后人溯流寻原尚有以见古人大经大法之所
自然规摹博大非岁月所能办于及卿之注也重有
感焉既书其篇首并识此以自儆厉云
   计子真训蒙正谬序
自师友道缺士忕(时制切/习也)于卑陋剿先民之遗言袭进世
之俚说苟以缀缉词章哗世攫荣则曰学如是可矣同
郡计子真应孙乃能勤学好问随事订正不肯浮沈
俗耆岁久纂辑命其书曰训蒙正谬将以传之子孙
厥子衮臣衣言惟恪暇日常以示予且属叙所以作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呜呼书始亡于秦季不遽复于汉初而又汨于中世
以降师异指殊存者仅十四五魏晋以后俗流士散
极于五胡之乱礼乐衣冠尽非先王之旧书之存者
十而二三矣然则读书于后世其亦难乎为读哉使
子真取友四方又以其所得与钜人元夫反覆商较
其所正之谬当不止此拊卷太息为识其首
   杨少逸不欺集序
人之言曰尚辞章者乏风骨尚气节者窘辞令某谓
不然辞虽未伎然根于性命于气发于情止于道非
无本者能之且孔明之忠忱元亮之静退不以文辞
自命也若 表若辞肆笔脱口无复雕缋之工人谓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可配训诰雅颂此可强而能哉唐之辞章称韩柳元
白而柳不如韩元不如白则皆于大节焉观之苏文忠
论近世辞章之浮靡无如杨大年而大年以文名
则以其忠清鲠亮大节可考不以末伎为文也眉山
自长苏公以辞章自成一家欧尹诸公赖之以变文
体后来作者相望人知苏氏为辞章之宗也孰知其
忠清鲠亮临死生利害而不易其守此苏氏之所以
为文也老圃杨公自盛年射策甲科直声劲气响撼
当世有文忠之遗风迨其观风作牧风裁清峻屡诏
不入老不待年相羊泉石几二十载蜀人高其风某
之生也后犹及拜公又辱与公之季子大理少卿叔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正为友叔正甚似其先人谔谔朝端言人所不敢叔
正既卒公之诸孙裒老圃遗文若干卷锓诸梓谓子
序所以作呜呼世衰俗隘矜利眩才言语以为华富
贵以为事求其脱然声利之表如公者既不可得今
观公退休以后之文尤多雍容自得之趣盖辞心声
也易曰脩辞立其诚辞非易能所以立诚也公所居
官以不欺名堂自号不欺子则其为辞之本既在此
是宜发越著见非浮夸纤丽者可同年语也后之览
者当于是考德焉公名虞仲字少逸眉青神人晚号
老圃出处颠末见诸不欺子自志
   侯氏少陵诗注序
卷五十四 第 6b 页
黄公鲁直尝谓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之意夫无意
而意巳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
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邪故使后生辈自求之
则得之深矣予每谓知子美诗莫如鲁直盖子美负
抱瑰特而生不逢世仅以诗文陶写情性非若词人
才士媲青配白以为工者往往辨方域书土实而居
者有不尽知讥时政品人物而主人习其读不能察
盖鲁直所谓闯乎骚雅者为得之而诗史不足以言
之也眉山侯伯修予尝与之为寮闻其雅善子美诗
为之笺释而未之见其子伯升始求予叙所以作阅
其书盖出乎诸家笺释之后而兼善并能蔽以巳见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子美至是若庶几无遗憾矣虽然读是诗者滞于笺
释而不知所以自求之自得之则鲁直耻之予亦耻
之侯名仲震绍熙元季进士仕至绵州太守云
   朱文公五书问荅序
某之生也后不及从游于朱文公先生之门而获交
其高弟尽得其书以诒同志凡今蜀本所传是也丹
棱史孟博守文比岁东游识赵季仁师恕于夔馆之
累月得未见之书乃易本义与论孟集注中庸大学
章句或问之外又裒当时答问之语为一编孟博将
刻诸梓乞言以识篇首予为先生序书多矣而大抵
不以喜而以忧予非固异于人也尝观苏文忠记李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云书
日传万𥿄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夫非书之罪
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
必深体笃践也多赀者广采兼畜可以缉文不必穷
搜博考也今先生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吾之
忧讵不信夫虽然未可以槩斯世也请书诸卷首与
同志者交儆焉
   止堂训蒙序
天所以命于人人所以受于天帝王所以立极圣贤
所以相传画于易书于书咏于三百篇笔削于春秋
节文于三礼难疑答问于孔孟之遗编如风雨霜露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日星山川精义至教无隐乎人而秦汉以来世斁民
散指失言湮至我国朝钜人元夫迭相后先究极仁义
之奥发挥阴阳之赜而日用饮食之近宫庭屋漏之
实反观约取则不出乎家人父子之近日用饮食之
质若远而至近若殊而实一非若异端小道空言而
无实也朱张氏作师传友习讲贯加密然而散在方
册浩乎溟渎至彭公为训蒙之书诹经考传韵联辞
属以便于学士之习读子始得于公之子钦盖六学
之会百行之畜其季铉也以校本来耆之益笃玩之
益孰起家守泸念扶世而善俗取诸此书殆不翅足
乃刻梓干州府以俟世之知言知德者焉呜呼是乃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作圣之功母徒以训蒙目之也龙集执徐之岁辰会
大火之宿临邛魏某书于州庠之塾
   致堂先生胡公斐然集序
长沙吴德夫閒为子言胡仲明氏学业行谊为世楷
则出一编书名斐然集以授予曰其为我广诸蜀
予识之弗忘后守广汉将以刻诸梓或疑其议服一事
久未能决厥二十又七年予归自南迁起家渡泸叙
州守溤侯邦佐巳刊之州府求一言冠篇予又取而
孰复之盖公自游庠序巳深诋王氏专尚关洛诸儒
之学举宣和三年进士教授西京国子监与忠献张
公同被荐召入校中书靖康改元金狄入寇与张公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为当路策守禦甚悉京师围解始得省亲荆潭建炎
再造首以记注召还极陈半年三诏之不同次论七
事六条之利害娓娓数万言如必罢和议必用君子
必退小人必明赏罚必固本支必建藩辅必择守令
必讨盗贼大抵监耿李汪黄误国之不可再引谊
劘上往往有敌巳以下所不能堪者高皇帝虽
听奉祠而简注不忘既狩钱唐申命记注首论四
维不张惟利是从利在粘罕则欲释怨以悦其心
利在刘豫则欲友邦以通其好文定亟称其得敷
奏体张公以右相视师尝议遣使公辩遏坚恳至
谓堂堂天朝相率而为夷虏之陪臣盖视胡公邦
卷五十四 第 9b 页
衡后日之疏有过之贰春卿兼掌书命如追废王
安石配食孔庙追谪章蔡诬谤宣仁后及褒表
諌臣等事高文大笔大抵皆公发之暨赵张去
而桧再相则公远徙炎荒几陷五十三家罗织
之狱至桧死后得复官还里迹其平生任重道
远之死不渝实由文定为之父仁仲为之弟讲
之家庭者固如此至其𫐠崇正辨以辟异端纂
伊洛绪言以阐正学著论语说以明孔门传授之
心稡读史管见以抉资治通鉴数千百年褒贬之
实最后传诸葛武侯以寓其讨贼兴汉之初心
盖公自宣靖炎兴四十年间虽颠沛百罹而始终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一说所以扶持三纲者其不谓大有功于斯世矣乎
因公辅之请摘其关于世教者著于篇
   杨伯昌浩斋集序
主上初政诏近臣举贤能才识之士子时待罪柱
下史荅敡明命凡得五人焉曰杨伯昌子谟陈师
伏宓徐崇甫侨李敬子燔刘平国宰皆经德守道
行为世师权臣摈而不得伸者寻皆召用五人坚
卧不起然而人谓是举也极一时之选于是杨公
隐居几十年矣讲学党庠刑善表俗予继以言事
迁靖尚冀高庙神灵相予西还傥得从公游也其
孤仁举不远数千里忽以竁铭为请予惊悼累日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后数年起家守泸仁举又裒公论著请一言以叙篇端
予尝观衡山胡子所以告张宣公者谓颜子有不善
未尝不知至明也非格物者不能知之未当复行至
勇也非居仁者不能张子得之服行以终身今杨公
虽不及登张子之门而师友渊源实自之故知行互
发之论常常讽道出处进退卓然不移视世之富
贵利达一无足以动其心者呜呼公乎其庶几明且勇
乎学者称之曰浩斋先生而不名今其文集曰浩斋
退稿凡四十卷
   注黄诗外集序
邓公立注释黄公诗前刘后李既为识所以作厥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
子震龙又求予申其义予无所措辞矣予尝读三
礼于生子曰诗负于祝嘏曰诗怀乃知诗之为言
承也情动于中而言以承之故曰诗非有一豪造作
之工也而后世顾以纂言比事为能每字必谨所
出此诗注之所以不可巳姑识其说以明世道之
升降云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五
卷五十四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