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集-宋-魏了翁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一
 记
   眉州威显庙记
眉之有威显庙故巴西郡太守邦人史侯某之作也
侯之孙宓崇曰神之夲初奠祀武康捍患禦菑功施
于时于禜(周礼地官/族师祭禜)于祷是飨是假有有司之牍有
内史之命郡有乘庙有纪赫赫厥灵可考不诬自我
王考世仕武康实昭事神既齐既稷歆时惟工祝传
词致告赉我王考王考亦德神之惠也自时厥后莅
官所至以民生之不易水旱疠疫之不时也有祈焉
有报焉罔有遐迩故于武康于峨眉于龙于万于阶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于巴西于丹棱率建祠事晚而居眉祠是以兴昉于
淳熙之 年迄今三十载矣而始克卒成惟祠之所
缘起与神之有绩于民不可以无书也属某记之某
循其颠未则为之喟然叹曰鬼神之说尚矣自圣贤
不作正涂壅厎士不知道民罔常心非置诸茫昧则
怵于奇邪(音/邪)或又诿曰夫子所不语也季路所弗知
也吁是难言也其果难言也而圣谟孔彰实理莫掩
其有独不可见者乎天有四时地载神气亘古今薄
宇宙荡摩而罔息者孰非鬼神之功用乎反之吾身
而嘘吸之屈信视听之往来浩乎博哉妙万物而无
不在也而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使人承祀而致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生之洋洋乎如在其上勿勿诸欲其飨之也此岂有
不可见者乎或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武康之祠也
于此乎何居曰古先圣人所以明命鬼神教民美报
者有功烈焉民瞻仰焉取财用焉春秋奉尝所不敢
后固也然而户灶门行之祀坊庸表畷之蜡祃侯祖
伯之祭马蚕猫虎之灵有施于人则无不宗也是仁
之至义之尽也而况兹乎抑侯之为是祠也繇繇然
若国之有社而无私福也其可谓先民而致力于神
矣夫记曰乡之然后能飨焉来庶或飨之当有发于
斯言
   眉州载英堂记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絪缊磅
礴而降材焉何其甚贵也罔然而生泯然而死寒暑
之运与俱草木之荂(音敷华/英也)同腐则人亦无以灵于
万物而天地亦无所赖于人矣士之生乎两间必知
所甚贵者而用力焉隐居求志足以承往绪启来哲
得时行道足以位天地蕃庶物不幸际乎艰难则鞠
躬致力引义尽分足以揭天理遏人欲欲其自靖自
献虽所遇各异而不失其所以为贵且灵是则不翅
符节之合是以生都显荣殁有精爽登于明堂祭于
大烝者既足以垂休无穷而展牲用币春秋以时列
于学官奠于有司从于先圣先师庶几为国之故者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犹足以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而兴起焉薄乎云尔析
圭儋爵睢盰闪睒(式冉切/暂视皃)以诩庸人孺子之听者之
为也自汉以来武阳为士大夫郡芳徽懿绩史不绝
书至于我 国家扫清氛祲陶以仁厚昭以伦理然
后道术浸明士知所以为贵自諌议田公始以直谅
闻朱公孙公石公后先以儒学显嘉祐治平之间则
有三苏父子出焉自时厥后世载其英在元祐时则
有若给事中吕公在建中靖国时则有若太常博士
孙公在靖康时则有若通判杜公建炎以来则忠悯
唐公忠介刘公忠悯孙公内翰王公给事刘公文安
杨公殿院杜公文简李公待制孙公司业刘公或以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节义或以事业或以学术或以辞章显庸于时仪法
在后生荣死哀盖列诸学官奠于有司咸谓无愧者
学故有祠析为二三判涣䔪离昭事靡肃亦有名绩
显著而象设俄空某至郡以令诣学顾视惕然订诸
耆艾萃为一祠访诸子孙审象惟肖于是属役于教
授赵某防禦判官杨某为堂东庑衡长四寻有五尺
从长视衡损寻之一涂塈竣役缋素精能乃命执事
载稽国史繇田公而下列图于堂者二十有六人序
考其世服视其秩经始于 月 日告成于月
  日躬率僚吏诸生而舍菜焉曰是役也不可以
无𫐠则为之言曰德之不脩学之不讲处无所逾于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人出无所裨于世死生浮湛若有若亡此士之所当
发愤忘食尽心力而求之者而声名之有无利禄之
得丧固不当以一发滓吾之至灵至贵也夫二十有
六人者之得升于斯堂也岂尽以人爵之贵云乎哉
有盟府之藏有太史氏之牒有天下之清议二三子
诵其诗读其书夷考其行事反而求之可也诗云诚
不以富亦祗以异佥曰然请镵诸石而事斯语
   汉州房公楼记
成都宇文侯镇广汉之明年威行惠孚侯度聿修乃
作楼于郡之西湖名以房公将以申怀贤尚德之意
楼故金龟亭绿陂翠潋横陈夹翼而亭宅于虹桥之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左有楼其上实据要会然亭址卑湿楼居狭隘虽聚
足拾级如不容比岁又因陋弗葺甚者为庸保涤器
之地余昔守郡尝欲更之未皇也今侯撤而大之且
为诗以遗余曰作新此地诚为杰观品题尚欠如椽
笔余谢弗敢亡何侯以书来曰二年于兹矣弭艰恤
隐罔末弗图幸斯人之我安也不忍以垂去忘之以
岁之不时民生之不易也既以少府斥币籴万石米
且筑四敖于旧庾之阴以赢之名郡储仓实巩实密
缓急是赖又捐钱五千万有奇为民代输布缕之征
是庶几可以去矣而斯楼之记昔者尝以属子党忘
之乎某瞿然曰恶是焉可以无记也自郡县以来守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襄阳者多矣而羊叔子杜元凯独传至欧阳公记岘
山亭则惟及叔子羊杜相若也人之爱元凯巳不如
其爱叔子矣是恶可强也自唐长寿以汔中和广汉
刺史之真除者凡八十有三人其粗知名可传后者
惟贾至崔宁薛元赏及公尔而三人之誉巳不迨公
虽于钓游寝休之所琴石竹木之旧邦之人至于今
惟曰房公而不及它人噫是乌可量也然尝出入史
牒于公美事类多疏略独于治郡称其多有遗爱而
词人羁客尝适是湖者兴怀于俯仰之异置议于去
取之歧殆亦不可胜数盖尝夷考其事而未有所折
衷于此也且旧史所书陈涛斜之败在前贺兰进明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之谮在后而新史反此公自去国讫不复用岂以败
故邪抑进明之谮启之也方公之建遣三王分领节
度也是固谓吾国中有人将以禠禄山之气也然既
为之前必虑其后方至德元载七月丁卯上用公计
分封三王琦珙未出閤惟璘赴镇而后五月璘以江
淮叛然则分封之策其然邪其不然邪当时如高适
且盛言其不可则后日贺兰之谮固有所入矣而当
时大儒如韩退之柳子厚诸人每以宿德重望归公
极所尊礼则固不以成败论也赵郡李华之词至谓
元宗季年逆将持兵天锡房公言正其倾群凶害直
事乃不行既以见禄山未叛之前莫敢有言者而公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独有所论建乃弗果纳杜子美之词又谓及公入相
纪纲巳失公实康救忘餐奋发每挫直词空闻泣血
则又以见朝廷多故之后公独奋然以天下为已任
而孤立寡与动辄得咎呜呼公亦可谓处时之所甚
难者矣虽卒于无成晚益落落而脩名令节人期于
未用信于既用勤王于蜀而蜀守以安作训于歧而
歧京以重此岂无其素而能尔邪世降俗薄是非瞀
于好恶名实殽于毁誉向背变于死生者何独于房
公然哉迨夫岁月浩阔情伪寂寥而著乎斯人之心
独隐然与所寓俱存者斯其人之贤不问可知也公
尝守袁为需宴亭更刺史数十至王涯增饰栋宇而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州人大悦公为是州有旧竹亭鸣琴其上公去巳久
而李文饶刘梦得过其地亦思之不置形于咏歌公
微权势人微交誉是卷卷者果何为哉宇文侯既有
德于邦人又作斯楼寄怀曩哲安知后人之思侯不
如今人之思房公也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敢并
以复于侯以房姓湖自文定张公始以公名堂自参
知政事眉山李公始以公名楼自宇文侯始侯名某
字信臣尝为司农卿兼权地官侍郎今以右文殿修
撰自京口移镇云
   书鹤山书院始末
开禧二年秋八月临邛魏了翁请郡西还既又三辞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聘召遂得迁延岁月丘园之乐者累年先庐枕山与
古白鹤冈阜属连山之颠则脩竹缘坡循坡而上草
木胶葛又上焉则荆棘之所于也有烽燧故基相传
为李唐时西南夷数大入是为望敌之所盖居一县
之最高峰故县人亦罕至其地一日与家人穷隮颇
爱面前隈支一峰欲即之而不得则除剪其荆棘蒙
犯虺蜴聚足而上则其地平袤衡广二百尺纵数里
无复侧峻凹凸殆天閟而地藏者隈支中峰复屹立
其前如有钜人端士色授面承欲遂卜室贮书其上
与朋友共焉会居心制未即功嘉定三年春诏郡国
聘士邛之预宾贡者比屋相望未有讲肄之所会鹤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山书院落成乃授之馆其秋试于有司士自首选而
下拔十而得八书室俄空焉人竞传为美谈了翁曰
是不过务记览为文词以规取利禄云尔学云学云
记览文词云乎哉则又取友于四方与之共学负笈
而至者襁属不绝乃增广前后各为一堂二内廊庑
门墉以次毕具旁为小室曰立斋永嘉叶公为之铭
介二堂曰书舫舫之左右为南北窗堂之后为阁家
故有书某又得秘书之副而传录焉与访寻于公私
所板行者凡得十万卷以附益而尊阁之取六经阁
记中语榜以尊经则阳安刘公为之记阁之下又为
一堂二内堂曰事心取邵子语阁之阴辟小圃凿池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筑室艺卉木为游息之所圃之后凭高瞰虚一川风
物之秀皆在目中又为亭其上于以仰观日星风露
之变俯察鸟兽草木之宜又若有以荡开灵襟助发
神观者自惟穷乡晚进学未能信而荐叨烦使轻涉
世纷将败绩厥官是惧方表乞祠官之禄若得请焉
退而聚友于斯藏脩息游于斯相与诵先王之遗言
随事省察万有一不队厥初以为朋友羞尚不虚筑
室贮书之意也
   潼川签判厅绿筠堂记
陵阳李成之性传为东川佥书判官考其廨之绿筠
堂而移书临邛魏了翁曰廨本廉访使所治堂之由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来旧矣始坏于宣和末刘君轸复之再圯于乾道间
李君枋复之后四十九年我又复之堂之坏凡三而
旧址不移绿筠之所阅凡几而故名犹在昔者之再
易也皆有记今不可以独亡子其为我书之余曰吁
异哉童子寺之竹久存以卫公重公安祠之竹不剪
以莱公重今绿筠不知其谁植也阅变而不能易此
君固自有以取重于人也虽然不曰竹而曰筠则有
以也竹其体也筠其发见于外者也故记曰礼之在
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
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释者曰端本
也四物者之于天下最得气之本然则受命之正何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独松柏惟竹箭亦然其曰筠者皆其端本之所发见
也其在人焉独非受命之正而得气之本者乎苟瞬
存息养无所袭夺则生色晬然见面盎背施诸四体
将有不言而喻者或者不得其养而消不慊于心而
馁消且馁矣况望其形于外者之泽乎卫武公之始
年传诬其赂士夺国以共伯之年考之此殆不然独
观其自为止酒悔过之诗则公盖勇于改过迁善者
也至其切磋以讲学琢磨以自脩则又非昔之武公
者矣瑟僩赫咺其德容表里之盛巳宣著而不可掩
及盛德至善昭明较著则又使人自有终不可谖者
焉诗人无可以称其德者而作诗曰瞻彼淇奥绿竹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猗猗既以兴其容止之美又以青青而形其生色之
睟又以如箦而称其发见之盛呜呼是所谓竹之有
筠者与非无本而能然也及年益老德益邵自信益
笃则其诗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又曰温温恭人维
德之基皆言夫积中而发外占外以知中而其用力
又在于不愧屋漏时殆若与淇奥之诗互为发明然
则学其可以已乎成之之属记于余也岂徒使之识
堂之废兴竹之盛衰例为骚工墨客婵娟檀栾之语
抑欲相与切磋琢磨于义理之会故余敢以诗礼之
说复之岂惟于成之是望亦将以自警焉耳成之息
游于绿筠之下也党有会于心焉其试以复于余也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玉台极堂柱识
东川漕廨之东故即城为榭名以玉台城圯台荒有
亭蔽其前嘉定八年冬临邛魏某由祥刑摄漕治潼
明年春坏城葺台暨秋为真徙治遂首撤亭更为堂
东向距台之仞旧址加辟会以周颐氏请易名报
可乃取太极图易通与朱熹氏义勒寘堂壁名极堂
将俟考功奉常议下嗣刻焉又明年秋台以雨坏其
冬更筑屋仍为台其前以无废旧名徙道城址堂容
三仞崇杀半袤加容三之一缭以周庑广视容三杀
二台之容崇视堂袤加二尺凡二役费钱六十万计
粟六百兵丁之庸二千日俱榜以秦篆是为识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参议胡君一祠堂记
唐安胡君台苻自吾州以书抵余于武信曰昔我祖
参议府君自乾道之末汔淳熙之初尝倅是州今五
十馀载矣而风猷荡如越兹承嗣惧忝厥官乃即治
寺之东偏肖绘而奉尝之子其为我记诸了翁州人
也闻长老言君自脱巾即三为教官惟果山未及上
而在襄阳荆门最久凡襄汉閒事皆以身履目击裒
稡成编亡虑数万言最后在夔漕为介邛为贰大宁
为守利东帅司为议幕盖今之所谓四蜀者辙迹殆
遍焉自临遣至归觐赐对者凡再如建择诸边守漕
复黎雅土丁口田发义仓蠲盐课率见纳用大抵更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事久而阅理多故能动中事会非若单见謏闻之人
孤陋于一隅者其墓道之碑又谓其自筮仕远游动
百舍无出乡戚戚意行湖海万里敛裳径游初不作
难呜呼为男子者不当若是邪前辈践历虽进士高
等亦有试吏即入远者如自沼而潭如自京而吉自
曹而衡自梓而升自华而归自魏而岳自濮而鄂动
踰数千里不以为远也 仁庙用人亦先自远路渐
擢至京东西淮南迨其绩望章章则擢任陜西河东
北三路及成都路自三路成都然后召寘省府故郡
国之虚实风俗之美恶人物之否臧山川之险易彼
皆得以周度而究详之缓急须才则随取随有不愆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于素自熙宁大臣始用资浅新进之人仐以奖謏激
佞而因循既久遂废祖宗入远之法士大夫生长习
见乐近惮远便文自私往往终其身而仕不出数百
里之地者坎蛙瓮蠛汔于今而尤甚亦岂无不出户
庭而若合符节者然自非豪杰之士鲜能焉因台符
之请之勤乃具以所见闻复之俾并刻于牲石党有
以识世变之降续文献之坠云
   石源计义甫 川上楼说
安仁计义甫并川筑楼余友郭方叔榜以川上而属
了翁书之或谓义甫曰子知川上之义乎人非山立
俯仰而过临川兴怀 慨然此江熙之言也川流不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舍年逝不停时已晏矣道犹不兴此孙绰之言也今
以子之年盛气强而为是昔日叹老之语也何居义
甫以告了翁曰嘻圣人之叹果若是之卑卑邪历千
有馀年而经生学士谩不省此为何事以熙绰也而
犹不免是可叹矣夫今夫太极本然之妙动静所乘
之机荡摩屈信为春秋冬夏升降上下为日月星辰
感遇结聚为风雨霜露接人之耳目切人之肌骨所
以告晓于人亦不翅口教而面命者矣然而流行著
见至近而易知则宜莫如水盖一者有生之最先而
水根焉阳实在中而为物不贰斯能行尚往功以无
一息之閒故圣人于此又慨然有感于逝者如斯之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义其所以发明天德之健圣心之纯亦无复斯蕴矣
徐子谓仲尼亟称于水者盖以此然亟云者窃意圣
人以此义最大又尝不一言之而门人仅载其一焉
家语荀卿戴德诸书记孔子子贡荅问之语亦谓君
子见水■必观使其不过论死生昼夜之理而于道
体之运因无所发也则胡为其必观也自孔子而后
惟孟子独能推明此义为源泉观水之说而秦汉而
下则无传焉吕不韦谓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为天道
之圜似不为无见者然语焉而不详至晋人张景阳
为诗则曰川上之叹逝前脩以自勖盖词人之近理
者然其意固谓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则亦熙绰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之流耳近世苏长公又谓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其
说则巳卓出诸儒之上然传鲁论也乃犹以死生昼
夜为说则不知所谓未尝往者果为何说此非晚学
之所能谕焉惟二程先生以后乃始一洗而空之其
说曰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巳乃天德也又曰此道
体也天运而不巳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呜呼自
是说之行也天下学士始知死生昼夜之说为知形
而下者之一端而叹川取水放海观澜凡皆孔孟氏
所以示人之切近者人惟由于动中为大化密移而
莫之觉有能于此观象得意而有诸巳焉瞬存息养
毫积累推隐微之不欺而参倚之必见则循是以往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亹亹无间殆将有月异而岁不同者引而至于与天
地相似无难也了翁非曰能之而粗有闻于此傥义
甫以为然则试为大书而附此说于其后以谂同志
相与共学焉
   眉山孙氏书楼记
孙氏居眉以姓著自唐汔今人物之懿史不绝书而
为楼以储书则由长孙始楼建于唐之开成至光启
元年僖宗御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今石本尚存
自伪蜀燬于灾乃迁鱼 其居为佛氏所庐今所谓
传灯院是也若里巷则固以书楼名长孙之五世孙
降衷常游河洛识 艺祖皇帝于龙潜建隆初召至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便殿赐衣带圭田特授眉州别驾因市监书万卷以
还然楼犹未复也别驾之孙辟乃入都传东壁西雍
之副与官本市书稛载而归即所居复建重楼藏之
鱼 之有楼则昉乎此又尝除塾为师徒讲肄之所
号山学于是士负笈景从而书楼山学之名闻于时
矣方楼之再建也在天圣初辟之从兄直讲君堪尝
为作记钱内翰希白宋景文子京皆赋诗辟性倜傥
不耐衣冠衣方士服其卒也从弟文懿公为识其竁
有不儒其身而儒其心之语故里人又以儒心名之
比岁楼又燬于灾书仅有存者儒心之六世孙曰某
惧忝厥世乃更诸爽垲以唐僖宗所书楼刻揭之楼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视旧增拓焉且病所储之未广走行阙下传抄贸易
以补阙遗竭其馀力复兴山学以余二十年雅故尝
以谒请曰仆之用力于斯也亦既廑勚公盍为我书
之以诏罔极则序其事以告余因惟昔人藏书之盛
鲜有久而弗厄者梁隋之盛或坏于火或覆于砥柱
唐太元文昭之盛或毁于盗或散于迁徙本朝之初
如江元叔所藏合江南及吴越之书凡数万卷而子
孙不能有之为臧仆盗去与市人裂之以藉物者不
可胜数余尝偶过安陆亦得其吴越省中所藏晋史
则佚于它人者可知安陆张氏得江书最多其贫也
一箧之富仅供一炊王文康初相周世宗多得唐旧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书李文正所藏亦为一时之冠而子孙皆不克守也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可敌中秘之
藏而元符中荡为烟埃晁文元累世之蓄校雠是正
视诸家为精自中原无事时巳有火厄至政和甲午
之灾尺素不存刘壮舆家于庐山之阳所储亦博今
其子孙无闻焉南阳开氏之书凡五十箧则尽归诸
晁氏呜呼斯非天地神人之所靳者与而孙氏之传
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不亦可尚矣夫
矧自文懿以来进士鼎甲者凡三人而与宾荐取科
第登显官者又不知其几今某又以上书言天下事
尝诏免举径试南宫某之子午之亦与乡举今仕为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虽一名一级未足为人物轻重而世其诗
书以不队基菑之训则有昔人之所弗逮者是恶可
以无纪焉虽然余尝闻长老言书之未有印本也士
得一书则口诵而手抄惟恐失之其传之艰盖若此
惟传之艰故诵之精思之切辨之审信之笃行之果
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于近世而闽浙庸蜀
之锓梓遍天下加以传说日繁粹类益广大纲小目
彪列分后生晚学开卷瞭然苟有小慧纤能则皆
能袭而取之噫是不过出入口耳四寸间尔若圣贤
所以迭相授受若合符节者果为何事而学之于人
果为何用则谩不加省然则虽充厨牣几于我何加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焉可不甚惧矣夫余既以复于孙君遂并书此说为
书楼记俾刻之以儆来者且以自儆云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四十一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