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588-049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关中胜迹图志卷二
陜西巡抚毕沅撰
名山
西安府南山在西安府城南五十里一统志西自凤翔
府郿县入境连亘盩厔鄠县及长安咸宁四县之南又
东抵蓝田县界一名终南尚书禹贡终南孔安国传山
名诗秦风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毛苌传终南周之名山
卷二 第 1b 页 WYG0588-0491d.png
一名中南左传昭公四年晋司马侯曰中南九州之隘
也潘岳关中记中南言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也括地
志中南一名太乙山一名周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
一名秦山三秦记终南一名地肺
卷二 第 2a 页 WYG0588-0492a.png
卷二 第 2b 页 WYG0588-0492b.png
卷二 第 3a 页 WYG0588-0492c.png
卷二 第 3b 页 WYG0588-0492d.png
谨按终南之名于书见诸禹贡于诗见诸秦风而
小雅之言南山则不一而足又有北山胡三省通鉴
注关中有南山北山自甘泉连延至于巀蘖九嵏为
北山自终南太白连延至于商颜为南山胡渭禹贡
锥指云古称终南止于盩厔自秦襄公取周地为诸
侯徙都于汧国人作诗美之以终南起兴说者遂谓
卷二 第 4a 页 WYG0588-0493a.png
终南远接汧岐并以蔽迤南连属之山矣故元和郡
县志自鄠郿武功以至长安万年每县皆著终南柳
宗元终南山祠堂记云终南西至于褒斜又西至于
陇首以迄于戎东至于商颜又东至于大华以距于
关程大昌雍录云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
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连绵峙踞其南者
皆此一山由是终南连属所及几至八百馀里而太
乙武功太白胥合为一山矣其以太乙为终南者孔
卷二 第 4b 页 WYG0588-0493b.png
安国书传终南一名太一山汉书地理志武功
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至郦道元水经注又云太一
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
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武功志复云太白山
一名太乙于是四山一实数名致成聚讼今考张衡
西京赋于前则终南太一薛综注二山名潘岳西征
赋面终南而背云阳又云太一巃嵷李善注太一与
终南别山王应麟地理通释亦云西京赋以终南太
卷二 第 5a 页 WYG0588-0493c.png
一并列唐六典又以终南太白并列明非一山至以
武功为太白则后人以郦注语相比附误合为一耳
备位斯土六稔于兹审视地形旁徵图籍窃谓关
中迤南一带自古统号南山而终南则止于盩厔太
乙当属今之南五台汉志之垂山则武功也禹贡之
惇物则太白也似此分属较为指掌瞭如至汉书西
域传云于阗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相属大宛传
又云南山即连终南山从京南东至华山过河东北
卷二 第 5b 页 WYG0588-0493d.png
连延至海从京南连接至葱岭万馀里则更荒渺不
可究诘矣
谨覆按终南一山绵亘甚远所属岩谷以其近者
而言自石鳖谷西南如长安之豹林子午诸谷鄠之
云际子房万花鸡头白云将军牛首诸山大顶凌霄
罗汉三阁圭峰诸峰神水高冠太平黄柏乌桑华阳
曲谷皂谷直谷栗谷马谷涝谷诸谷盩厔之清凉五
福石楼黑凤安乐耐山诸山太微诸峰五泉高山沈
卷二 第 6a 页 WYG0588-0494a.png
岭扫帚诸岭甘谷耿谷赤谷牛谷檀谷田谷就谷飞
升西观东观团标黄谷韩谷芒谷虎谷骆谷强谷车
谷韦谷诸谷又西南接郿之太白山自石鳖谷东南
如咸宁之郊谷土门羊谷小义大义白道诸谷蓝田
之七盘蒉山峣山全山王顺玉山诸山辋谷石门库
谷采谷悟真蓝谷倒回铜谷倾谷诸谷又东南接商
之秦岭其终南之阳自秦岭而西如镇安之梦谷平
顶长陵白崖石马天书车轮考山栗园旬山诸山西
卷二 第 6b 页 WYG0588-0494b.png
王都家圪陡赛秦诸岭蕴谷诸谷汉阴之六面石门
横山马蝗箭干诸山瘦驴龙会鱼洞诸岭石泉之五
攒云雾四方诸山天竹磨儿诸岭迤西亦与洋之太
白接合之皆终南也谨汇叙如右至诸岭谷中绵亘
瑰奇或有关于胜迹者仍详各州县卷中
太一山在西安府城西南八十里长安县界汉书地理
志作太壹山三秦记太一在骊山西山之秀者也咸宁
县志一名南五台延袤十里许道由石壁谷
卷二 第 7a 页 WYG0588-0494c.png
东南竹谷入
中有太乙谷
谷内有太乙
湫
山顶有金华洞
山西壁有八仙洞山麓
有日月岩龙泉
卷二 第 7b 页 WYG0588-0494d.png
谨按太一山自禹贡孔传而后汉地理志及括地
志并以终南当之今考马理陜西通志云太一者犹
云第一山也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县南五台为
最雍大记亦云五台山太乙谷中有太乙元君湫池
汉武帝元封二年祀太乙于此建太乙宫又山有太
乙峰太乙池证据确凿尝亲诣近郊省视田亩周
行南山北麓由留村入山登陟五台绝顶南望终南
卷二 第 8a 页 WYG0588-0495a.png
如翠屏环列芙蓉万仞插入青冥旁皆巨壑深肆无
景与终南不相峄属则太乙自当专属之五台不得
谓之为终南矣至禹贡锥指又谓太乙垂山皆禹贡
之惇物则又蒙汉志垂山古文以为惇物一语而误
更不足据
龙首山在长安县北十里接咸宁县界水经注萧何因
龙首山营未央宫山长六十馀里头入于渭尾连樊川
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李好文长
卷二 第 8b 页 WYG0588-0495b.png
安志图说山之馀尾城南皆已湮平陂陀北出东西横
亘迤逦而去名山记山西北高处为秦长乐汉未央稍
东南六坡象乾爻者为隋城唐西内其东为唐南内兴
庆龙池之所其北为唐东内大明宫含元宣政紫宸蓬
莱金銮诸殿南内东南引浐水入城为龙首渠入东苑
为龙首池一名龙首原咸宁县志龙首原起终南东义
谷径可数十武蟠曲西北行渐行渐阔杜陵鸿固凤栖
诸原皆其横冈宜春芙蓉曲江诸苑池皆其洼下东界
卷二 第 9a 页 WYG0588-0495c.png
浐水西界樊川延六七十里一称小儿原
高阳原在长安县西南二十里接咸阳县界又五里为
永安坡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冢坡北原上名皇子陂隋
文帝改曰永安
细柳原在长安县西南三十三里汉书孝文后六年周
亚夫为将军屯细柳一曰柳市游侠传万章长安人在
城西柳市一曰细柳观司马相如上林赋登龙台掩细
柳郭璞注观名一曰细柳聚后汉书郡国志长安有细
卷二 第 9b 页 WYG0588-0495d.png
柳聚
子午谷在长安县南百里长六百六十里战国策张仪
说赵曰秦一军塞午道鲍彪注长安有子午谷北山是
子南山是午午道秦南道也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秋
莽通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后汉书顺帝纪
延光四年罢子午道魏略建兴六年诸葛亮于南郑与
群下计议魏延曰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
不过十日可到长安玉海南山大谷凡六谓子午傥骆
卷二 第 10a 页 WYG0588-0496a.png
褒斜南北分列也雍大记一名蚀中南有豹林谷一统
志谷内有东蒙峰宋史种放隐此
秦岭一统志在咸宁蓝田二县南又东接商州界咸宁
县志岭在县南一百五十里属县界者东西约七十里
蓝田县志秦岭即南山别出之岭在县东南凡入商洛
者必越岭而后达东出即蓝田关
臣谨按史记秦岭天下之大阻也三秦记秦岭东起
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
卷二 第 10b 页 WYG0588-0496b.png
八百秦川通鉴地理通释秦岭北为秦山南为汉山
周六百二十里盖通指终南为秦岭也今由咸宁蓝
田而至商洛必经行秦岭是秦岭特南山东北一支
岭耳北控全秦南通荆楚古称扼隘之地是以史记
指为大阻三秦记诸书所言殊未确凿惟一统志云
终南山脊为秦岭方舆纪要云南山深处高而大者
曰秦岭于地理形势较为吻合
乐游原在咸宁县南八里龙首之横冈也汉书宣帝纪
卷二 第 11a 页 WYG0588-0496c.png
神爵三年起乐游苑关中记宣帝立庙宇曲池之北号
乐游长安志汉时立庙馀趾尚存长安中太平公主于
原上置亭游赏后赐宁申岐薛王地居京城之最高每
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赏
祓禊
勋荫坡在咸宁县南二十五里为韦杜故里宋张礼城
卷二 第 11b 页 WYG0588-0496d.png
南游记今牛头寺坡也西有龙堂坡地甚平衍中多植
杏谓之杏花坪
神禾原在咸宁县南三十里县志下临樊川其原南起
竹谷东西北行三十里入长安为潏水界断其南为御
宿川长安图说原上有莲花洞唐郑驸马所居杜甫诗
主家阴洞细烟雾即此
杜原在咸宁县东南十五里通志古杜伯国地以在秦
汉隋唐都城之东又名东原汉宣帝陵在其上又名杜
卷二 第 12a 页 WYG0588-0497a.png
陵原西即韦杜二曲
郊谷在咸宁县东南六十里县志在炭谷东谷口有遇
仙桥其上为仰天池又东为土门谷又东为羊谷又东
为锡谷又东为小义谷谷内有仙人潭又东为白道谷
谷内为五台山有苍鹰岭又东为大义谷长安志在县
东南八十里咸宁县志大义谷近蓝田县有路通兴安
龙首原发脉于此
卷二 第 12b 页 WYG0588-0497b.png
凤栖原在咸宁县乐游原东长安志少陵原西北三十
卷二 第 13a 页 WYG0588-0497c.png
里皆此原县志汉神爵四年凤皇十一集杜陵故名在
唐为安化里
少陵原在咸宁县凤栖原东太平寰宇记即汉鸿固原
也通典汉宣帝许后陵颜师古曰即今谓小陵者也去
杜陵十八里他书皆作少陵杜甫家焉故自称杜陵老
一曰少陵也通志少陵原乃樊川之北原自司马村起
至何将军山林而尽相
近为朱坡咸宁县志丞相朱博故里雍录坡瞰南山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0588-0497d.png
胜少保杜公池亭在焉
白鹿原在咸宁县东长安志自蓝田县界至浐水川尽
东西一十五里南接终南北至霸川尽南北四十里三
卷二 第 14a 页 WYG0588-0498a.png
秦记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得名雍录南
山之麓霸水行于原上至于霸陵皆此原也亦谓之霸
上史记王剪伐荆始皇自送至霸上汉元年十月
沛公自霸上遂西入咸阳还军霸上颜师古汉书注霸
上即今所谓霸头咸阳县志原高逾龙首居民凿井深
数百尺其西南二壑为荆谷神谷神谷中有涌泉味甘
冽唐时以神策军禁守日以骆驼运水大明宫酝造御
酒其西北为鹞子岭
卷二 第 14b 页 WYG0588-0498b.png
铜人原在咸宁县东北灞桥北关中记秦为金人十二
董卓坏以为钱馀二枚魏明帝欲徙诣洛阳到霸城重
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通志即蓟子训与老父摩挲
铜狄处
卷二 第 15a 页 WYG0588-0498c.png
长乐坡在咸宁县东北灞桥之西元和郡县志坡在浐
水西岸旧名浐阪隋文帝改为长乐坡方舆纪要旧有
长乐驿唐时为迎饯之所咸宁县志县北郭外又有三
棱坡西亘长安即长乐之支陇也一名金銮坡
高阳原在咸阳县东南二十里县志秦始皇作阿房宫
依此与长安县接界
鲜原通志在咸阳县东二十里诗大雅度其鲜原苏轼
卷二 第 15b 页 WYG0588-0498d.png
注文王既克密须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都所谓程邑也
毕原长安志在咸阳县北史记周本纪毕在镐东西杜
中又云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封之于毕通典初王季
都之后毕公高封焉汉书刘向传文武周公葬于毕亦
称毕原杜预左传注咸阳县北五里有毕原元和郡县
志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一名毕郢赵岐孟子
注近丰镐之地一名毕陌颜师古汉书注毕陌在长安
西北四十里又名咸阳原雍大记咸阳原在渭水北九
卷二 第 16a 页 WYG0588-0499a.png
嵏山南咸阳县志西起武功东尽高陵其上文武成康
周公太公及秦汉君臣陵墓多在焉一名咸阳北阪一
名渭城北阪一名长平坂其趾为洪渎原又名池阳原
又名石安原
黄麓山在兴平县西北一里雍胜略黄麓山东西五十
里南北八里东入咸阳北阪西至武功界武水东岸扬
雄甘泉赋序北绕黄山濒渭以东兴平县志即始平西
原也三秦记长安城北有始平原长数百里汉时谓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588-0499b.png
北芒岩
马嵬坡在兴平县西二十五里孙景安征途记马嵬人
名未详何代于此筑城以避难
骊山在临潼县南里许即蓝田北山绵亘而东五十馀
里汉书地理志新丰骊山在南故骊戎国三辅故事一
名丽戎之山水经注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
阳多玉一名会昌山一名昭应山长安志天宝元年更
骊山曰会昌七载又改曰昭应又名浮胏山水经注泠
卷二 第 17a 页 WYG0588-0499c.png
水出浮胏山山北有女娲氏谷路史女娲继兴于丽其
东为东绣岭雍大记在骊山右东为玉蕊峰又东为金
斧山金砂洞
石瓮谷
走马岭
又东为分水岭其西为西绣岭雍大记在
骊山左中有饮鹿槽丹霞泉
牡丹沟燕子龛
卷二 第 17b 页 WYG0588-0499d.png
又西为石骆驼峰硙子谷其别麓
为凤皇原鹦武
谷
卷二 第 18a 页 WYG0588-0500a.png
庆山在临潼县东南三十五里唐书五行志垂拱二年
新丰露台乡有山涌出武后名之曰庆山
鸿门坂在临潼县东十七里史记项羽本纪羽军在鸿
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从骊山下道芷阳间
行不过二十里水经注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阪长二
里馀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长安志
汉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即亭尉呵李广处
奉政原在高陵县南十一里县志原自泾阳来过
卷二 第 18b 页 WYG0588-0500b.png
境尽于临潼高者四五丈泾渭之不得北徙者此原障
之也长安志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三里一名降驾原
相传汉文帝自代来次高陵毗沙镇四日或云唐明皇
两幸之故名
鹿苑原在高陵县西南三十里三辅黄图安陵有果园
名鹿苑高陵县志原自咸阳县来当泾渭二水之间长
安志东西长一十五里南北阔一里省志一名鹿台
卷二 第 19a 页 WYG0588-0500c.png
终南山在鄠县东南二十里县志终南在县境随地异
名远者三十里近者二十里皆终南也
华阳谷在鄠县西南
牛首山在鄠县西南二十三里三辅黄图甘泉宫中有
牛首山元和郡县志山南接终南在上林苑中西京赋
绕黄山而款牛首是也
涝谷在鄠县西南二十里本作劳谷汉书郊祀志宣帝
时京师近县祠鄠则有劳谷鄠县志谷内有苦竹沟八
卷二 第 19b 页 WYG0588-0500d.png
里坪犁辕坪土田肥美
栗谷在鄠县西南二十里相近有马谷皂谷直谷
白云山在鄠县南二十里县志山与县治对其下有白
云观老子泉相近为檀谷曲谷
圭峰在鄠县南二十里一统志其形如圭相对有重云
寺寺东有小圭峰相近为子房山中有黄石洞相传为
张良辟谷处
鸡头山在鄠县东南三十里雍胜略俗呼为小武当山
卷二 第 20a 页 WYG0588-0501a.png
太平谷在鄠县东南一统志谷内有万花山长啸洞重
云阁诸胜
紫阁峰 白阁峰 黄阁峰 三峰俱在鄠县东南三
十里雍胜略紫阁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形上耸若
楼阁然白阁阴森积雪弗融通志峰东又有大顶凌霄
罗汉三峰
云际山在鄠县东南六十里东接长安界
卷二 第 20b 页 WYG0588-0501b.png
谨按以上诸山谷皆在鄠西南随地异名实皆终
南一山也又关中称谷多谓之峪尔雅释水注溪曰
谷顾炎武音学五书今人读谷为榖亦加山作峪乃
读为裕者盖音本相通也今并从旧作谷
终南山在蓝田县西南七十里与咸宁接界
库谷在蓝田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唐时有石门镇
通志谷有温泉唐初有异僧止此见雪融不积曰必温
卷二 第 21a 页 WYG0588-0501c.png
泉也掘之泉果涌出
采谷在蓝田县西南三十里长安志与辋谷并有细路
通商州上洛县
辋谷在蓝田县西南二十里雍大记商岭水流至蓝桥
复流至辋谷如车辋环凑落叠嶂入深潭有千圣洞细
水洞茶园栗岭唐右丞王维庄在焉所谓辋川也蓝田
县志辋川即峣山之口去县南八里两山夹峙川水从
此北流入灞其路则随山麓凿石为之计五里许甚险
卷二 第 21b 页 WYG0588-0501d.png
狭即所谓匾路也过此则豁然开朗此第一区也团转
而南凡十三区其胜渐加计三十里至鹿苑寺即王维
别墅
七盘山在蓝田县南二十里唐书地理志贞元七年刺
史李西华患此路之险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馀
里回山取涂人不病涉谓之偏路通典七盘十二䋫
蓝田之险路也蓝田县志七盘山延亘绵远西接
终南东通商洛险峻纡回一曰七盘岭
卷二 第 22a 页 WYG0588-0502a.png
峣山在蓝田县南二十里峣关盖自此而名亦谓之峣
岭汉书注山在上洛北蓝田南武关之西雍录峣山又
名青泥岭故水经曰峣柳城俗谓之青泥城
桓公堆在蓝田县南二十五里长安志晋书桓温伐苻
健健遣苻雄等拒温于愁思堆后因名桓公堆
秦岭在蓝田县东南接商州界方舆纪要即南山别出
之岭凡入商洛汉中者必越岭而后达东出即蓝田关
矣西为小秦岭
卷二 第 22b 页 WYG0588-0502b.png
倾谷在蓝田县东五十里西有同谷水经注蓝田谷西
北有铜谷次东有轻谷
蓝田山在蓝田县东南三十里一名覆车山郭缘生述
征记山形如覆车之象汉书地理志山出美玉一名玉
山风土记山巅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下有神祠甚严
灞水源出于此又西有华胥氏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
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括地志县西北有骊
山即此山之北阜一统志山有唐公主洞相传唐时有
卷二 第 23a 页 WYG0588-0502c.png
公主好道辟此居之下有玉浆井
横岭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长安志自临潼之骊山东
入县界横接华州界蓝田县志岭下有水名横河相近
有大金山小金山
白鹿原在蓝田县西二里许接咸宁界
石安原在泾阳县西南七里长安志高二十丈东西三
十八里南入咸阳界为咸阳原泾阳县志石安原即毕
原又谓之南原西自醴泉县来东讫高陵在泾渭之间
卷二 第 23b 页 WYG0588-0502d.png
绵亘二百馀里晋时石勒置石安县以此
其北陲傍泾者入县境东西三十八里
嵯峨山在泾阳县北五十里元和郡县志嵯峨山东西
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雍胜略山东北属三原西北属
淳化西南属泾阳一名巀嶭山汉书地理志池阳巀嶭
山在北水经注郑渠故渎东径巀嶭山
南一名慈峨山魏书地形志泥阳县有慈峨山王褒云
阳宫记慈峨山黄帝铸鼎于此泾阳县志山东抵清谷
卷二 第 24a 页 WYG0588-0503a.png
西抵冶谷亘二十里上有三峰最东曰钵㿻台旱祷多
应中曰大台峰顶有仰天池西峰有石窟深五六里风
从内出
冶谷在泾阳县西北六十里一曰谷口一曰寒门汉书
郊祀志申公曰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
寒门者谷口也注颜师古曰谷口仲山之谷口也汉时
为县今呼为冶谷太平寰宇记其山出铁有冶铸之利
因以为名又东谷口与泾水所出之谷口东西相去二
卷二 第 24b 页 WYG0588-0503b.png
十馀里有岩曰郑岩泉曰郑泉
仲山在泾阳县西北七十里长安志云阳宫南三十里
有仲山俗谓高祖兄仲所居今山有仲子庙积旱祈之
围此射猎则风雨暴至庙有一泉未曾水竭一作中山
史记封禅书武帝获宝鼎于汾阴将荐之甘泉迎至中
山曣㬈有黄云盖焉河渠书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水
经注郑渠东径中山南俗谓之仲山方舆纪要山在北
接嵯峨西麓中隔冶谷西连九嵏山泾水径其中故曰
卷二 第 25a 页 WYG0588-0503c.png
中山或曰以山在冶水西泾水东也泾阳县志山半有
泉曰小师泉即仲子庙之泉也山麓有虎坪
白鹿原 清酆原 孟侯原俱在三原县北四十里县
志西连嵯峨东至断原连亘四十里白鹿在旧县东清
酆一名丰原在旧县北浊谷口东孟侯在旧县西
终县东西界故县以此名
嵯峨山在三原县西北四十里雍胜略嵯峨在天齐原
之上特出云表登其岭泾渭黄河皆
卷二 第 25b 页 WYG0588-0503d.png
在目前三原县志上有灵湫旱祷辄应
终南山在盩厔县南三十里县志东接鄠县西接郿县
界枝峰别岭随地异名
韦谷在盩厔县西南五十里县志俗讹为泥谷与郿县
接界又南三十里为扫帚岭北十里为仓谷
安乐山在盩厔县西南二十五里长安志其东文王庙
有玉女泉人传与岐山文王庙之水相为消长又东七
里为车谷车谷南十五里为翠峰巅有唐仙姑祠东三
卷二 第 26a 页 WYG0588-0504a.png
里为强弩谷又东五里为稻谷又东四里为耐山
又东四里即骆谷也
骆谷在盩厔县西南三十里县志其南八十里为十八
盘又南十里至河底为故骆谷关通洋县元和郡县志
骆谷道汉魏旧道也近代废塞武德七年复开续通典
自长安取骆谷路至兴元府六百五十二里通鉴地理
通释骆谷在长安西南二百里谷长四百二十里一统
志骆谷口明设巡司隆庆中盗贼窃发巡司不能禁遂
卷二 第 26b 页 WYG0588-0504b.png
塞谷之东五里为新口谷骆谷东有黑凤山
黑水谷在盩厔县南二十五里一名芒谷水经注芒水
出南山芒谷山侧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长安志玉女
洞在县南三十里洞门崇四尺阔三尺通志芒水色黑
因以芒谷为黑水谷其南三里仙游潭北有玉女洞又
潭傍罗汉洞东有马融石室又南一百八十里即秦岭
也又芒谷口内三里为韩谷口外稍东为黄谷又东四
里为团标谷有石笋卓立如塔可十丈许其顶有双柏
卷二 第 27a 页 WYG0588-0504c.png
树又东五里为马岔谷又东二里即龙谷也
东观谷在盩厔县东南三十里县志其东为卧牛池相
传老子入关驾车牛徐甲牧之曾卧此其西为化女泉
相传老子植杖化一女子以试徐甲拔杖泉涌故名泉
下有晒丹石
卷二 第 27b 页 WYG0588-0504d.png
就谷在盩厔县东南三十里县志其西有吾老洞石穴
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中有玉匣即老子墓洞上有
殿奉老子石像谷之东三里为飞升谷又东三里为西
观谷有佛塔俗呼为塔儿谷又东二里为东观谷又楼
子山去塔峪三十里唐大慧禅师为武功令武三思欲
交之因隐于此上有洞
太微峰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五里东观谷东一里县志
形势嵯峨直接太虚相传老子飞升于此其下有炼丹
卷二 第 28a 页 WYG0588-0505a.png
峰又有上善池在说经台之麓池上有元赵孟頫书碑
又东侧为闻仙谷其东崖为吕公洞相传为唐吕岩隐
处谷东二里即田谷
田谷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五里水经注田溪水出南山
田谷县志谷南五里为仰天池在山顶广二亩馀水深
数尺旱祷有应又南五里有十老洞洞中有石像十故
名
楼观山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七里山形重叠如楼一名
卷二 第 28b 页 WYG0588-0505b.png
石楼山方舆纪要就水东北经大陵世谓之老子陵是
也唐开元末得元元像于楼观山即此说经台在其南
又东南三里为五福山一统志五峰耸峙自此而南鸟
道萦纡可通洋县
赤谷在盩厔县东南五十里水经注漏水出南山赤谷
县志谷南五里曰迎阳洞相传为钟离权修炼之所又
东过岭为牛谷又东三里为檀谷
谷之南有红石洞檀谷之东三里为耿谷
卷二 第 29a 页 WYG0588-0505c.png
耿谷在盩厔县东南六十里水经注耿谷水出南
山耿谷县志又南为高山岭有池周五里又耿谷东十
里为甘谷水经注甘水出南山甘谷其东南为望仙坪
石镜谷在盩厔县东南七十四里岭半有石方丈馀明
莹如镜远照长安谷南十里为五泉岭西为佛骨堆又
东过清净山四里为涝谷接鄠县界
分水岭在渭南县西南五十里县志岭东北麓之水入
于湭岭西南麓之水入蓝田故名其西北曰牛思岭其
卷二 第 29b 页 WYG0588-0505d.png
东北麓曰严坡有严谷俗传汉严光隐处
石鼓山在渭南县西南五十里一名石楼山元和郡县
志湭水出县西南石楼山西北为驹儿岭
黄狗峪在渭南县南六十里县志峪西为小峪又西为
大峪大小两峪之间有山为南月圆北月圆清水河经
其中南月圆山四面悬崖仅通一径山上有仰天池池
旁有田千馀亩其西南为马鞍岭
元象山在渭南县南七十里一名倒虎山水经注首水
卷二 第 30a 页 WYG0588-0506a.png
出倒虎山一名倒兽山元和郡县志倒兽山
王子年隐处
龙尾坡在渭南县南五里县志上有朝元洞又上有秦
女峰西当湭川口曰风门三秦记风门两阜相对其中
多风
大秦岭在渭南县南七十里县志自县东青冈坪至东
西川之南曰大秦岭其东南曰小秦岭岭南属商州界
云台山在渭南县东南六十里通志山顶高而平四面
卷二 第 30b 页 WYG0588-0506b.png
方整一名七星山雍胜略山上有七星塔其西南曰曹
峪
荆山在富平县西南十里书禹贡导汧及岐至于荆山
史记黄帝铸鼎于荆山下汉书地理志怀德县禹贡北
条荆山在南下有疆梁原括地志荆山今
名掘陵原
万斛山在富平县东北九十里县志石如斗斛者数万
其西为大水峪又西为石叠山通志一名楼子山又西
卷二 第 31a 页 WYG0588-0506c.png
北为十二盘岭
金粟山在富平县东北九十五里通志一名紫金山县
志一名菩萨山山有龙泉每岁清明人多取其水以祈
年又谓之灵泉山其巅有高禖祠又山之东有刘仙洞
人题之曰碧云岛又西曰揣天山又西曰玉镜山一名
金丝山
频山在富平县东北七十里水经注频阳城北有频山
一名土门山元和郡县志山有二土阙状似门后魏以
卷二 第 31b 页 WYG0588-0506d.png
此名县一名明月山县志中有高阜九山环抱若拱向
然其西北麓一小山陡出曰堡子山其北麓曰千尺崖
壁立百仞鸟道可通下有千尺泉耀州志山南有频阳
故城与同官鳌背山相接其下有勾谷涧
老君山在富平县北七十里县志山南有铁牛洞故一
名铁牛山又北三里为左眼山山之右有老君洞又东
二里为石窝山又东二里为底店山下有三泉峪又东
二里为龙眼山下有药泉峪
卷二 第 32a 页 WYG0588-0507a.png
锦屏山在富平县西北三十五里省志其下为锦川山
上有王剪庙一名将军山其傍为高阳峰一名走马岭
其东南十里为蟠桃山上有三泉
月窟山在富平县北四十里省志有泉深数仞旱祷必
应县志其南有王石洞世传为王仙隐处右有玉女洞
左有仙人洞深俱不测前为唐中宗定陵录异记陵后
通关乡入谷二十馀里有二洞一名东女学一名西女
学东女学洞崖壁悬绝跻攀不及夜往往闻读书声相
卷二 第 32b 页 WYG0588-0507b.png
传山前有神雕常护洞门人或犯者击之西女学洞有
一石室秉炬可行一二十里近闭不通又山顶有天井
直下深二丈许傍有崖龛梯磴而上屈曲甚广龛内有
道经置柏床上有石人俯首凭案而坐形如生
龙泉山在富平县北三十里一名凤皇山县志后周太
祖成陵在凤皇山南一名龙泉山耀州志山有五泉涌
出故名
九嵏山在醴泉县东北五十里汉书地理志谷口县九
卷二 第 33a 页 WYG0588-0507c.png
嵏山在西唐六典关内道名山曰九嵏
四夷郡县志九嵏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高六百五十
丈周回十五里广一里县志山有九峰耸峻其南麓即
咸阳北阪少东为青峰山又东为覆甑山与九嵏冈陇
相接旁有烟霞洞又东北十里为芳山
凤皇山在醴泉县东北四十里县志附丽九嵏相传周
时凤翔于此西为豆卢谷
五将山在醴泉县北三十里唐书地理志醴泉县有武
卷二 第 33b 页 WYG0588-0507d.png
将山一名冯山雍胜略即汉辛孟隐处
无劳山在醴泉县北五十里县志相近有敬德洞又西
为承阳山长安志承阳山西有两水谷县志一名石泉
谷又西北为五峰山一名温宿岭长安志汉时温宿国
人内附令居此地田牧故名县志山与永寿接界上有
灵湫旱祷辄应
飞仙山在同官县南三十里县志有飞仙洞俗传为葛
洪升仙处相近为兔窝岭通志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
卷二 第 34a 页 WYG0588-0508a.png
猎兔于此石上有兔矢遗迹其南为金牛岭县志昔有
牧儿遇虎一黄牛与斗得免会秦王擒刘黑闼归亲射
其虎于岭上获之因名其东为凤皇原
龙蟠山在同官县东门外县志蜿蜒如龙与县治西北
虎头山对峙
女回山在同官县北四十里通志俗传秦筑长城孟姜
女负其夫骸经此而返故曰女回县志女回山横遮无
路忽道从峡口出其东为神水峡两山峻削险阻并于
卷二 第 34b 页 WYG0588-0508b.png
石门东北通榆林西北通宁夏甘肃魏收志同官县有
关山疑即此
文王山在同官县西北四十里又西为武王山又西八
里为白马山南接耀州界
金山在同官县西北三里通志山西麓有济众泉自石
罅中涌出旱祷有应
虎头山在同官县西北县志状如虎踞县城依于其麓
亦名虎踞山下有石泉清涌不竭引流入县治中
卷二 第 35a 页 WYG0588-0508c.png
济阳山在同官县西南县志上有寨下有芳泉甘冽异
常相近有嶂山皆为县城所附
五台山在耀州东三里康乃心五台山记自唐简陵折
而西北一峰特起曰鉴山鉴山之下有五峰绝漆沮俯
郡城是为五台唐徵士孙思邈隐居地望之如在云际
蹑其巅又坦然如台东曰瑞应南曰起云西曰升仙北
曰显化中曰齐天北台有石洞曰太元洞深不可测或
曰真人曾疗龙龙愈后穿此达同官可四五十里其下
卷二 第 35b 页 WYG0588-0508d.png
有聚虎坪即真人伏虎处自南庵西桥而北崖畔大石
臼二水渍柏叶成碧绿色饮之可愈痼疾洗药池也又
山石可为磬叩之铿然有玉声故一名磬玉山东有巨
穴每风从穴出名风洞山乔世宁五台山记山东至骆
驼堰西至漆水南至沟岩北至尹师涧又太元洞东北
八里相传为孙真人故宅昔有掘地得铁钵药瓢诸物
者又洞之东下有仙姑洞耀州志五台山石洞南三里
有山自东而西为东乳山亦名落星原自西而东南为
卷二 第 36a 页 WYG0588-0509a.png
西乳山两山环抱州城漆沮水会于山下从山隙中出
又名鹳鹊谷出谷口为富平界即土门山矣又
安君山在州东五里磬石山东又东为将军山有王剪
祠又东为宝鉴山年丰则山有光如鉴州之得名以此
耙楼山在耀州北四十五里西为树子山又西为石皋
山又西为笠子山又西为九龙寨州志山有九峰又有
九泉故名又西为神水岭又西为石觜山又西为三石
山通志山麓有奇峰洞滴水成泉谓之天浆又西为锥
卷二 第 36b 页 WYG0588-0509b.png
子山皆自东北以至西北者也
朩门山在耀州北六十里州志有上中下三朩门相去
各三里西为照金山又西为箭杆山又西为分水岭在
故宁谷镇西北筑有岸门又西为石门山通志有石如
门最为西北要害
凤翼山在耀州西北六十里一名车盖山西接淳化界
又西北十里为金圭山其北为棋盘岭相近为负高原
禹贡锥指耀州有负高原故县名华原又西北为大唐
卷二 第 37a 页 WYG0588-0509c.png
山
卷二 第 37b 页 WYG0588-0509d.png
关中胜迹图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