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0577-00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敬止集卷四
明 陈应芳 撰
书
士夫公上院道书
节钺镇抚江淮某等均戴二天之庇山斗在望瞻谒无
由感颂之私日焚香告天愿江淮长有福星使家蒙恩
而户戴德世世不朽如周人之得召公则蚤夜所祷祠
卷四 第 1b 页 WYG0577-0066b.png

而求者也顷河工大议圣明穆然重本原之思然而运
道民生尚亦有兼利焉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近者淮南
永折之请守郡者鳃鳃为地方至计顾高泰二州宝兴
两邑事同一体乃高宝兴化得蒙浩荡之恩蕞尔泰州
独抱向隅之泣闾阎万姓奔走呼号至群走某等之门
而责其不一闻于当路词甚迫切某等谢不敏义不获
辞谨以公启上记室其颠末具在里旅呈词中伏惟留
神省览特赐采纳使日月无遗照雨露不偏施百万生
卷四 第 2a 页 WYG0577-0067a.png

灵免于不均之叹谅仁人君子所不忍拒辄敢披沥以
闻干冒威严某等谨北向九顿首而缄之不胜激切悚
息跂望之至
复褚爱翁抚台
往拜云函之辱方拟专使报谢不谓捧檄时程期则已
将违矣趋上丰芭未遑一介之遣此衷日夕耿耿何意
汪洋雅量无纤芥督过而岁籥方更复承垂念华缄再
临恳恳地方民瘼下询借听求明之盛意即古大臣风
卷四 第 2b 页 WYG0577-0067b.png

度寻常岂得望焉感服感服惟福星照临淮海穷檐蔀
屋凡幽潜闇曶得耀于光明盖吏勤其职闾阎奠于衽
席非一日矣连睹大疏翩翩然渐逵之想士民皇皇恐
失所天主上不遐遗东南岂忍夺其所怙恃而况台鼎
需调眷倚尤切肯令得遂贤达之高致哉幸为苍生自
爱淮南大水滔滔东注高泰兴宝田若釜底仰而受其
㳽漫之害故此四州县者未可以二视也所从来矣昨
所司陈情永折独言高宝兴化不及泰州岂以泰州州
卷四 第 3a 页 WYG0577-0067c.png

治尚在高阜而田亦有上下河之分耶不知州治之高
一隅耳钱粮五万五千有奇在上河者仅仅三千馀石
其五万二千尽坐湖堤以内与高宝兴化一也今以州
治一隅之高阜而掩四境滨湖之低下以三千零星之
上地而掩五万重大之正赋此百姓所为日夜拊心而
不得其平者也昨士民赴愬承老公祖洞鉴云疏已上
不可再疏俟更为图斯言传布不啻朽骨而肉之即今
献岁发春矣久晴水涸将来必有久阴水涨之患不知
卷四 第 3b 页 WYG0577-0067d.png

后当何状傥为地方建议乞老公祖详察俾泰州仍前
得列于高宝兴化同类而共议之地方幸甚谅仁人在
事小民自无向隅而泣者乃承清问下及辄敢布其区
区伏惟台慈鉴其恳悃而矜其所不逮临楮不胜瞻仰
感祈之至
与刘彬庵州守
岁腊承翰惠远贻潦草裁谢春日载阳福履绥之惟我
乐只君子有焉可不问而知也念间云缄再临读诸公
卷四 第 4a 页 WYG0577-0068a.png

移具见留心民瘼灶苦逋负民代赔貱不佞有慨于中
久矣昨敬止集中曾备悉其状今赖处分明妥得请于
当路报可黎民尚亦蒙休哉可为一快第文中犹有运
司再议一节恐为偏见者所梗须力持之使久而行可
也永折事部议已允三州县矣而敝州不与终为覆盆
之冤往抚台曾命候直指公到日士民诉之幸仁者力
为周旋不佞即绵力亦不敢自爱以负桑梓尽命叶政
口传矣春来善病率尔不次
卷四 第 4b 页 WYG0577-0068b.png

与郭一阳太守
惟明台天下钜品也不腆维扬获借而俨然辱临之使
戴有福曜其何幸厚焉期月以来德政覃被其沾濡而
润泽之也若嘉禾之得膏雨其起敝而登于理也若痼
疾之遇神医维士与民并受其赐舆人之颂盖十州邑
如一口矣明台何脩而得此声于士民间哉窃观真纯
恺悌可贯金石蚤夜孳孳无一念不在闾阎也者诚能
动物慈可使众有体有用固宜然尔此岂驩虞之小术
卷四 第 5a 页 WYG0577-0068c.png

簿书之俗吏可同日而道也不佞宇下一人也曩自闽
还渴拟抠趋慰仰止之思而往来䢴水玉体方静摄谢
客无能望见颜色独从闾巷得条议读之高宝比例兴
化请从永折词意恳恻一言一泪即夏禹由溺之思伊
尹若推之耻蔑以过矣而敝州小民若犹有不胜其云
霓之望者不佞晓以大义谓明台岂有意轩轾毋亦被
水曲折偶未得亲于目击而额赋捐减尤难并请于一
时次第而需之仁如明台必当不竟遗尔尔顷细民又
卷四 第 5b 页 WYG0577-0068d.png

渡江来言明台今以河道复有条议询其故则小民一
一口诵其词曰伍越潭等处冲决九口一时堵塞不及
滔天之水建瓴东注由卲伯镇高邮宝应至兴化盐城
一带方圆数百里俱成湖海庐舍桑田漂没殆尽本府
亲诣踏勘平地水深丈许男妇老幼巢居木处哭声动
天闻之不觉痛心泪下嗟嗟此小民之天数而亦付之
无可奈何也条议若此泰州不与焉不佞因复晓之曰
若辈不观议中由卲伯之文乎夫曰由卲伯则踏勘未
卷四 第 6a 页 WYG0577-0069a.png

尝至泰州矣踏勘未至则泰州之水安从见之所谓方
圆数百里泰州当十之三高宝兴盐共十之七以明台
仁心爱民于彼且云痛心且云泪下岂其独厚十之七
而薄视十之三者特见不见之分数耳使并见之则痛
心泪下泰州岂宜在高宝兴盐之后耶夫何成心之与
有细民闻斯言也至感动泣下乃又言曰昨者之议永
折也熟于耳闻今日之议河道也出于目觌以兹本原
之地耳目闻见泰州一不得与上而两台又上而庙堂
卷四 第 6b 页 WYG0577-0069b.png

将惟本原之地之言是徵是信泰州不终覆盆矣乎夫
前此未永折也犹与高宝兴盐无别也今永折而不及
也则迥然区以别矣前此治湖有公移也犹与高宝兴
盐并列也今公移而不及也则灾不列于湖内矣是日
月之容光不照而雨露之膏泽不被也日月雨露诚然
无心彼不照不被者一何不幸也与哉为今日计必得
吾使君遍下河之境尽数日之劳或由高宝登舟从兴
化至泰州登岸或由泰州登舟从兴化至高宝登岸一
卷四 第 7a 页 WYG0577-0069c.png

一咨诹览其连界被水之因考其田赋多寡之数庶日
月之明彻于蔀屋雨露之润均于枯槁子其谓何不佞
谢不敏信如细民之言傥亦有刍荛可采者乎不得已
备述以转闻于台下而佐以小刻夫老公祖之爱民甚
矣爱则仁仁则必善求隐瘼爱则虚虚则必能受尽言
辄敢披沥至此窃谓刻印销印总归无我开诚布公古
人懿节今日之事请明台如细民言亲举玉趾尽境内
遍寓目焉傥肯破拘挛之成议毅然为请于上以明前
卷四 第 7b 页 WYG0577-0069d.png

者得其概今日得其详概则未能不偏详则始无不被
无妨先后异同必使彼此画一此大公无我之度古豪
杰之盛举也即不然容细民具词于两台然后因而往
勘以复于上为言其状蕞尔泰州犹僵人也今则生之
又白骨也今则肉之庶几哉不朽之泽世世颂义惟均
矣干冒威尊皇惧无已伏惟矜察而贷其愚戆幸甚
简蒋元轩代巡
惟大江以北长淮以南台下甘棠遗爱存焉今承简命
卷四 第 8a 页 WYG0577-0070a.png

复持绣斧而临察之圣明重本原之地特畀以旧尝经
理之臣而东人怀衮衣之思于今得再见威仪之盛盖
观风问俗今昔虽殊而驾轻车就熟路有不烦咨诹询
度而具得其肯綮者吏鲜伏奸民无隐瘼岂不千载一
时哉顷闻维扬之境已奉有车辙马迹矣不佞栖迟旧
京无能随诸父老率子弟伏谒骢驷徒东望瞻恋有怀
靡及而已谨专人代布积悰其斋沐而请者则有一焉
漕堤内外年苦鸿水高泰二州宝兴盐三县利害无两
卷四 第 8b 页 WYG0577-0070b.png

此台下所夙知也四方耳食往往言水但知高宝兴化
不知泰州幸而地方报灾请蠲则前此未闻有为区别
者即四方不知庸何伤顷所司议永折则迥然区别甚
矣百姓皇皇谓自今以往泰州不得与高宝兴化同论
水也而反挤而列于江都通州等郡邑之间覆盆含冤
何日白之夫水患曲折不见知于四方岂亦不见察于
守土者耶守土者恳恳为地方诚亦无心顾未见其形
势曲折耳不佞概然有感绘图著论明五州县一体之
卷四 第 9a 页 WYG0577-0070c.png

义反覆其词说分别其门类代父老言详具剞劂中伏
惟留神省览焉昨抚台老公祖谕士民候台下按部时
更为详议盖永折之疏抚台先已具题今必待台下补
其缺略不致前后异同此事理之必然而亦抚台不得
已加惠地方之至意也惟台下之留意幸察他如改兑
之不均也泰州代赔于兴化水利之不治也兴起有待
于专官此皆大害大利万姓所日夜喁喁而望者傥蒙
采择不啻生死而肉骨也世世不朽干冒威尊临楮悚
卷四 第 9b 页 WYG0577-0070d.png

息
与曲带溪海道
曩者过里门辱台下眷礼优厚重九登高嘉树传觞意
烝烝如也迄今改岁心醉无已时十月入南畿欲脩咫
尺之书为谢而河上方严知旌旄日驻清江黄浦之间
远莫脩讯然而此心未尝不汎汎然与河流共长耳台
下久劳国事心烦于虑而身任其瘁此大禹由溺之思
所以三过其门而不入也顷闻平成就绪朝廷将有异
卷四 第 10a 页 WYG0577-0071a.png

等以旌殊庸峻陟可跂而俟矣明德不亦远乎直指巡
行闻台下近始归临海陵谨致一介之使上候起居向
者永折之议百姓皇皇尚无底止此不特不均之叹而
已盖聚族而言曰前乎此也高泰宝兴同有被水之实
幸无区别之名今则黜之使不与高宝兴化并列而乃
跻之使上与通州江都同科不幸而有被水之实矣又
不幸而蒙不水之名矣冤哉乎其区以别也若不及今
自明年复一年终覆盆不白矣是以如是其急也即如
卷四 第 10b 页 WYG0577-0071b.png

改兑一节当时在上者不明示以摊派之故在下者竟
莫知其摊派之由一生厉阶迄今为梗至容容无所告
愬前已误矣可再误耶信斯言也迫切之情无惑乎其
皇皇也不佞甚哀怜之为绘图著论以明一体之义详
在剞劂中专用驰献伏祈留意幸察廓大公无我之度
弘虚怀翕受之诚以塞百万生灵仰望功德无量世世
不朽今直指公按部千载一时昨抚台谕士民有候直
指公会议之说矣泰州固台下之畿甸也能无厚望乎
卷四 第 11a 页 WYG0577-0071c.png

水利专官一论不识有当事理否统惟采纳幸甚不佞
当入贺晋谒非遥临楮徙倚之至
再与刘彬庵州守
前叶政回具书以上寻闻民灶分徵之议格而不行昨
见原批有运司再议之文仆固已知其不可得如意矣
甚哉和衷共济之难也天下事往往如此亦无足异然
不知后当作何处分悬念无已闻直指公按部士民愬
永折事谅门下必已控之直指公此千载一时也然士
卷四 第 11b 页 WYG0577-0071d.png

民非苦苦必求永折乃其情则甚不得已焉盖前此高
宝兴化未奉永折则泰州虽与同其害而未有显然区
别之者今则形之章奏以泰州不列于高宝兴化之间
而跻之通州江都之列不知水之至也能免泰州使不
为害如通州江都否耶有水之实与高宝兴化同其害
而不水之名与通州江都同其利甚矣其不察也失今
不愬又如往年改兑故事矣百姓安得晏然而已乎势
穷数极改兑之事方且追怨不已前日已误今日岂容
卷四 第 12a 页 WYG0577-0072a.png

再误何怪乎百姓之日皇皇耶仆闻父老巷议不胜哀
怜故为著书其详具在刻中谨以奉览盖今日事不在
辨折与不折而在辨水与不水必请本府太守公亲诣
踏勘遍泰州兴化高邮宝应之境无一处不到而后知
五州县同界一体水不水之故可得而议矣即今久晴
水落而沉田独多且疆理辨识正在此时此第一义也
不然虽百喙无益尔仆已致书详言矣惟门下力赞之
地方幸甚入贺在即晤对非遥馀不琐琐多赘
卷四 第 12b 页 WYG0577-0072b.png

再与郭一阳太守
永折之举老公祖业已建议抚台业已具题士民岂不
知而必欲台下再请岂不强之以所难哉昨年泰州亦
从改折矣岂又不知台下之恩而必欲为此无厌之求
哉盖改折之恩在江都通州是偶灾也永折之议在高
宝兴化是常灾也此水不水之别也泰州之水常灾本
与高宝兴化同其实今日之论偶灾则与通州江都同
其名此名实不得辨百姓所为皇皇而不已也今春泰
卷四 第 13a 页 WYG0577-0072c.png

州水落高宝兴化亦未尝不落也高宝兴化伏秋水发
泰州亦未尝不发也其地势疆界一而无二者也其与
通州江都自是不同此非亲勘不可得其曲折亲勘有
一处不到亦不可得其颠末此百姓所以披沥而敢请
之台下也夫上之与下血脉贵相通也通则下喻上之
意上察下之情无壅阏而有贯彻一体之义也不相通
则上厌下之聒下怨上之偏有隔绝而无洞达交疑之
道也明台条议偶未及于泰州百姓未尝不信其无成
卷四 第 13b 页 WYG0577-0072d.png

心矣百姓皇皇而请自其不得已之情明台虚怀雅度
亦岂有不谅其民者哉即先后异同适足以见台下天
地父母不偏不倚之公耳若曰业有成议不信泰州之
同于高宝兴化也则百姓之情无以自达于上矣仆固
谅台下之必不尔尔也冒昧至此死罪死罪至水利专
官一节似今日对症之药台下若能采纳而行之则五
州县并受其福岂惟永折不烦再请即兴化改兑且可
复还旧额平成之利世世将永赖焉其详具在刻中伏
卷四 第 14a 页 WYG0577-0073a.png

惟留意省览入贺在即诸俟面布不宣
上杨后翁总河
惟国家大政凡几而其最艰钜者无如治河盖天人之
际难言哉他政专属之人惟治河则天人参焉其初也
天也而以人挽之其后也人也卒以人胜天矣然其挽
之也与其胜之也又非可役其私知臆见以与天角也
因天之道顺地之宜利之而已矣故曰禹之治水也行
其所无事也人之言曰禹之治水也易今之治水也难
卷四 第 14b 页 WYG0577-0073b.png

禹之治水也疏之瀹之决之排之任其入海而止故曰
易也今之治水也上陵园中漕运下民生缺一不可必
兼利而后为治故曰难也不佞窃不谓然禹之治水在
禹贡一篇矣不曰水而曰贡治水所以任贡也后稷教
民稼穑与禹并时而兴国计民生治水焉依兼利而治
所从来矣奈何曰徒任其入海而止耶故知禹之所以
兼利则知今之所以兼利矣知禹之所以为易则知今
之所以为难矣其挽天运而以人胜之也未可以古今
卷四 第 15a 页 WYG0577-0073c.png

难易两言之也禹之治河也主于分禹之治淮也达于
河则淮之从河入海也自禹时已然朱考亭谓孟子排
淮泗而注之江为记者之误一时牵于文势而不暇考
其实今人强为之解终是可笑吴临川谓禹时江淮未
通扬州入贡由江入海然后达于淮故曰沿于江海达
于淮泗由斯以言则淮之合于河也与其不能注之江
也地势自天而建谁可违之禹行所无事正谓此类故
以今淮南之地势考之而益信禹之治水也水之道也
卷四 第 15b 页 WYG0577-0073d.png

吴夫差始开䢴沟隋人广之不过通水于淮设立闸坝
以济舟楫若今之漕运是已未有可因而导淮强使入
于江者日河淮不靖震惊陵寝主上赫然下诏遣侍臣
勘议爰简命名德钜公使董振治之台台胸有全河首
事之初议分黄杀其势以利淮之出也譬之挈裘而提
其领操舟而握其柁虽神禹复生无以易此而一时群
口藉藉援孟子排淮注江之说必欲彻毁高堰纵淮东
下由是入江入海之议纷然矣信如其说则禹之治淮
卷四 第 16a 页 WYG0577-0074a.png

非欤台台屹不为动持论如金石此非秉神禹之智而
运补天之力者谁能洞悉至是乎不佞每从邸报中读
大疏未尝不举手加额为国议有人贺顷以淮南水利
久苦昏垫而临堤郡县道里曲折往往有不见知于当
路者不佞辄为感怀绘图著论曲畅其说此虽与治河
之议无涉然而河不治水利不兴水利不兴贡赋不均
此教稼穑平水土任职贡治沟洫古人所以相待而成
也盖台台疏词有曰淮南连岁灾伤非尽天为之由河
卷四 第 16b 页 WYG0577-0074b.png

不治耳深有味乎其言之矣辄敢以小刻驰献请教伏
惟留神省览焉乃若山斗仰止之怀寒暄问讯之语不
敢渎陈明有专也统希台鉴幸甚
上褚爱翁抚台
岁腊伏承宠问春初始得裁谢今忽入夏矣瞻依之怀
弥切起居之讯阙然向者奏记中有少选专遣之文得
无自食其言也乎台下即不督过下悰沈郁何以自宣
兹特驰一介上候台禧用抒积悃淮水安澜明德远矣
卷四 第 17a 页 WYG0577-0074c.png

万家尸祝世世当不朽即今圣明眷倚旦晚间简召秉
衡自是群望所属无庸侈谭乃仁人君子在上万姓之
仰之也若嘉谷之有膏雨一日在事江淮一日之润也
民生利病孳孳不厌诹询而地方隐瘼则何敢避再三
之渎不乘此时直陈于前乎昨永折一事业已上渎清
严数月以来百姓恤恤乎靡有底止此其情非敢隐国
计而病公家也则有故矣盖百姓之言曰连年苦水十
无一稔利害与高宝兴化共之即不蒙蠲恤顾未有驱
卷四 第 17b 页 WYG0577-0074d.png

远泰州而过为轩轾者今一旦摈其受水之实不使与
高宝兴化并论而且蒙以不水之名直令与通州江都
同科此于名实之间固已不辨矣自兹以往凡遇河伯
为殃将仍比于高宝兴化为请宽恤乎则永折之议业
先区以别之矣将遂比于通州江都无事渎请乎则剥
肤之灾必难比而同之矣失今不一自明将来无所告
愬有委其田而去之请总归兴化版图已尔信斯言也
迫切至情安得不皇皇也不佞甚哀怜之辄敢绘图著
卷四 第 18a 页 WYG0577-0075a.png

书以转闻于台下伏惟留神幸察焉今道府难于覆请
者大都以成议自限耳不佞窃谓事有定理议贵适宜
如成议而尽宜于事理也可无更议如成议而于事于
理未尽宜也即十易议庸何伤要惟大公无我计安民
生而已今日之计无如请勘必得刺史君亲诣下河尽
高泰宝兴盐五州县之境无一处不寓目为周览其形
势辨识其疆界而后被水曲折之故可得其详语具在
论著中以备采择夫泰州于兴化一体也泰州受累于
卷四 第 18b 页 WYG0577-0075b.png

兴化则若敌国然兴化往往不恤其邻灾欲使之去已
粮则推以与人集中所以有正改漕兑之说也蠲恤与
水利不可同日而语水利诚兴蠲折可无事矣水利不
兴日蠲折何济集中所以有农政专官之请也刍荛之
见顾诚不知何如然仰体台下虚怀求瘼之至仁辄敢
布其腹心如此惟台慈矜察而贷其狂愚幸甚入贺之
役当在夏仲晋谒台端宜于此际不远矣容面布区区
临缄不任徙倚恋慕之至
卷四 第 19a 页 WYG0577-0075c.png

与勘河张洛源掌科
惟门下关中间气宇内俊人典在諌垣侃侃风议一依
于正直忠厚不佞即未登龙门而御李然已倾雅望而
识世有韩荆州矣顷河淮弗顺于轨陵寝震惊主上简
于众得高明往任勘议当斯时也人谓门下秦产也于
东南非素习河与淮未涉历也群议嚣呶聚讼之章几
于山积四方倾耳听门下何以断之已而分导之疏几
上具见确论民业不失望矣而最后定志责成一疏缕
卷四 第 19b 页 WYG0577-0075d.png

缕数千言明淮必当合河入海高堰必当为淮南固守
纷纷之议始定抑何其慷慨中机宜也敛衽环读深为
国议有人贺独观昭旷之原良工心甚苦哉其尤所叹
服者凡门下所以来为奉命勘河则安陵寝当第一义
泗人讹传远近骇惧见稍不定谁能剖析其妄而略无
所眩惑摇动其间哉门下明目张胆直论极言皆人所
不敢出释主上之疑关横议之口裔是以还治河有定
论矣担当负荷异日重器再为朝廷有人贺惟是淮南
卷四 第 20a 页 WYG0577-0076a.png

昏垫漕堤频决州县患苦往往有不得尽达于当路者
则前日永折之举是已不佞以桑梓不胜哀怜留都多
暇日特为绘图著书以申其说此与治河之议似不相
关然而河渠水利两者实相表里善乎河台之疏有曰
淮南频岁灾伤非必尽出于天由河不治耳诚有味乎
其言之也今河治矣而水利不兴贡赋不均奈之何其
使斯民向隅而泣也辄敢以末议驰使而献之左右幸
一寓目焉傥有慨然感怀者乎门下谏官也车辙马迹
卷四 第 20b 页 WYG0577-0076b.png

所至地方利病凡有见闻得具以还报天子诹谋询度
诗人所为咏皇华也汉长孺奉使河内见饥民能以便
宜发赈活者数万家矧地方在勘议之内而转闻非便
宜之假门下名贤当过长孺远甚傥役墨卿一操牍淮
南百万生灵二天之庇也然而非所敢望也仆久怀向
往又天下事非一人家私事敢布腹心伏惟裁察
与杨华端盐法
惟鹾政大计两淮于天下为甲天子命骢马使监临之
卷四 第 21a 页 WYG0577-0076c.png

并漕储河道吏治民生挈而畀之兼理焉厥任不称甚
重哉台下奉妙简而来也盖群望所归属云他可勿论
独民生待命于河道今时利病最切盖漕堤频年屡决
高泰宝兴盐五州县仰而受其沈溺之害于今三十年
矣理穷数极当事者不得已为永折之议以救之高宝
兴化业已奉题允而泰州云霓之望非止叹其不均而
已盖有被水之实而蒙以不水之名名实之际欲辨之
而无从也不佞因为绘图著论佐父老曲畅其义以告
卷四 第 21b 页 WYG0577-0076d.png

于当路仁人君子冀垂悯焉计台下东巡其道涂必出
安丰东台之间此时日当于夏杪秋初之候常年河伯为
殃此正其际矣傥命舟取道兴化以及泰州于时展览
图册按而询之当尽得其状有如徼藉福灵万一伏秋
之水天幸不作然阡陌多沈于沮洳疆界不异于昭阳
论中所谓不水之年犹水也不灾之年犹灾也益可知
其十无一稔之由矣敢预成书以请伏惟留神采纳地
方幸甚至如山斗之仰向往之诚积衷有素瞻谒无由
卷四 第 22a 页 WYG0577-0077a.png

有东向九顿首而已并乞崇鉴临缄不任瞻依延伫之
至
简陈楚石操台
淮南之有洪水也自隆庆三年始今且三十年矣决堤
沈田无岁不患苦之夫堤内州县可指数也乃有不尽
知于当路者因而蠲折之请不均百姓皇皇即有控告
不得尽其曲折不佞不胜哀怜为绘图著论以代父老
之口昨蒙枉重略面陈其槩矣书成辄敢呈览台下肃
卷四 第 22b 页 WYG0577-0077b.png

清江海鲸鲵远遁赤子不有宁宇乎然外享清平之福
而内迫沈溺之灾此一方者或亦台下所轸念不以越
俎而若为弗闻也伏惟留神省鉴幸甚
简段毅庵巡江
维扬一郡高泰宝兴台下久所经历之地也洪水为灾
此四州县者曾可轩轾乎使槩不蒙其蠲恤则已今蠲
恤而又过为轩轾也不平之鸣何能禁之台下昔父母
今王父母矣观风问俗无烦咨诹当具得其疾苦之状
卷四 第 23a 页 WYG0577-0077c.png

新刻奉览其中反覆之词虽似芜冗然其忧之也切故
其说之也详闾阎不得已之情伏惟垂意幸察
简黄同春屯马
骢车新简江北虽未奉有辙迹然照临所被即幽潜闇
曶庶几耀于光明之下矣维扬高泰宝兴均水国也连
年河伯为殃迄无宁止顷者三方业蒙永折之请而一
方偶不及也父老奚为后我之叹不能自达不佞谨代
为之言特以呈览地方利病小民疾苦谅观风者所乐
卷四 第 23b 页 WYG0577-0077d.png

闻也傥蒙采择当不以职事不相关而秦越之矣如何
如何
简马步庭仓院
惟广陵之赋漕粮与凤阳米兼重昨以地方苦水凤阳
米业蒙前院陈筠荷老公祖具题稍从宽恤矣地方久
而歌思比于南国甘棠近漕粮永折之议有所轩轾小
民病其不均语具在图刻中谨呈览异日行郡县执以
问父老当备悉其艰苦之情也观风者得无有痌瘝之
卷四 第 24a 页 WYG0577-0078a.png

念乎不尽
与陈耐庵侍御
往者读治河大疏于淮南利害明如烛照其列被水地
方未尝捐泰州不与也盖阅历久则其闻见也必真闻
见真则其称说也自悉顷永折之议泰州不列毋亦未
得于亲历耶百姓皇皇未已不佞为绘图著论佐父老
控于当路惟门下于旧赤子加意必切专用请教前疏
有之矣其词曰渠非衽席我者乎昔尝视由巳溺矣夫
卷四 第 24b 页 WYG0577-0078b.png

由溺之思衽席之庇岂以今昔有二心也傥蒙采择淮
南堤内一路均受其赐不特宝应一邑戴甘棠而已
再与蒋元轩代巡
前者著书上尘清览寻乡人有渡江来者传闻士民呈
词业已行道府覆勘矣夫父老之词不踰数行耳不惟
纸上有不尽之情即台下霁威延见问其疾苦顾片时
数语不啻若自其口出也昨付之剞劂拟于万言书以
佐其鸣甚非得已台下傥不屑越而寓目之乎不知有
卷四 第 25a 页 WYG0577-0078c.png

当采择否夫业蒙行勘当有定论道府两公祖为地方
至仁也然不能不疑于先后异同而为之踌躇也者不
佞窃计天下事顾揆之天理人情何如耳如其理与情
两无拂也即永永不变可也如其理与情未尽宜也即
十更之可也适以为虚适以为公适以见其无我先后
异同何病焉或谓一事两疏庙堂不相信乎则一在未
勘之前前者未详一在覆勘之后后者始确非比例而
请也或谓告非其时姑俟诸异日乎则此一时也既责
卷四 第 25b 页 WYG0577-0078d.png

其太急而不之听彼一时也又责其后期而不肯从将
奚适而可也若曰初失于议矣因是执有成心而遂终
谓泰州不与兴化高宝同也以实前言则非不佞所敢
闻矣然不佞固谅道府两君子必不尔尔今日之策必
得郡守公亲勘又必得尽下河五州县之境尽勘而后
曲折始无壅而不达之处涣然于先后异同之疑而慨
然于先后详略之故则一方幸收于桑榆而三方不偏
于雨露斯大道之公已况自台下为之地方本其所夙
卷四 第 26a 页 WYG0577-0079a.png

按而真知万万与耳食者有间疏补抚台之所未备又
于异同之嫌更浑然其无迹也哉机不易投时难再遘
士民是以如是其急也至农政专官之议其利有十漕
兑正改之说其害独偏此理数已极穷则变变则通之
时也统惟详察宽其再三之渎谅其迫切之情不佞幸
甚地方幸甚续有书启一卷请教并希鉴之临楮悚仄
与刘豫川郡丞
惟河上之借重也有年矣躬自胼胝蒙被霜露劳苦而
卷四 第 26b 页 WYG0577-0079b.png

功高平成永赖之绩烂焉其为明德不已远乎殊旌以
酬异等寻当有不次之擢矣日者兴化永折建议始于
欧阳寻又以高宝类议业奉题允浩荡之恩三方民歌
舞之然不有向隅而泣者乎盖高泰宝兴一体也驱远
泰州列于不水之乡自今日永折始譬诸鲁卫兄弟之
国也譬诸秦越仇雠之邦也以鲁卫而等于秦越以兄
弟而剪为仇雠利害同而肥瘠两视之欲其无咨不可
得已语具在集中谨献以备河上清览焉不佞又谓漕
卷四 第 27a 页 WYG0577-0079c.png

堤以外得门下治之矣漕堤以内水利农政更得有专
治之如门下者则民生两利之道也由前之说则一州
属望于桑榆由后之说则一路均受其荫庇惟高明力
赞于当路以慰万姓云霓之望功德不朽临楮不任瞻
企
与徐跃玉司李
日法星莅郡谒监司于海陵时不佞在里中亟拟抠趍
登贺比报竣谒刻己在申质明则马首西矣掉臂失此
卷四 第 27b 页 WYG0577-0079d.png

良晤有怀歉然寻经䢴水之上值车辙有事淮阴无由
望见颜色岂喜御而登龙门固自有数耶门下清标邃
学筮仕而提三尺侧闻莅政恪而用法平然犹加意民
瘼不厌咨诹盖蔀屋之下无不仰日月而彻于照临者
曾亦闻年来河伯为殃之故也乎广陵为州邑者十而
独高泰兴宝居湖以东赋税出于水中其利与害实相
唇齿顷蠲折之议遍及三方泰州不与焉百姓皇皇四
走诉哀时直指公未入境需之至今不啻枯旱之望雨
卷四 第 28a 页 WYG0577-0080a.png

也昨父老陈情而命不佞佐其说谨驰上记室惟仁人
君子重哀怜之今郡守公化成心为太虚直指公闻疾
苦若痌瘝必俱从门下问政一言赞助重于九鼎百万
生灵戴若二天谨因献书之便附八行为介绍先通姓
名于左右若其问起居而抒向往则少选赍捧之役当
过里门伏谒且有日矣兹不赘陈统希崇鉴
与翁周野大尹
日承枉重衡茅一聆謦欬匆匆遄发攀从者一夕之淹
卷四 第 28b 页 WYG0577-0080b.png

未能也无何趋上丰芭矣亦不即脩咫尺之书相问耿
耿如何门下雄文粹学筮仕昭阳虽百里非栖凤之所
而一方烱福星之照讵谓不徼有天幸哉侧闻口碑推
心保赤惟日孳孳斯其精神措注固已非簿书俗吏可
同日语已顷得水利图说环而观之厚矣哉仁人之用
意也闾阎疾苦前有欧疏今有翁图一时比两公于召
杜良非虚誉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昭阳之民何幸焉
泰州邻封也以门下仁心为质泰人即兴人何问邻封
卷四 第 29a 页 WYG0577-0080c.png

乃彩鹢从凌亭阁入泰州境见其沈溺之状于兴化有
两否周环数百里于兴化多寡分数若何窃谓借寇地
方宜无如门下日往来其间见之真切顾泰州不幸有
上河或亦门下所未察辄敢以近所著书奉尘清览试
以上下河赋税一相提而较泰州兴化利害可分而两
耶夫高泰宝兴盐五州县一体也其在堤以内如人之
有五内也五内有一经受病未有各经不因而病者亦
未有调养四经而一经独捐弃以为不须调养者今驱
卷四 第 29b 页 WYG0577-0080d.png

远泰州不与于水是五内独遗其一则何以成身而谓
人乎语具在集中惟门下弘一体之义赞助当路毋若
敌国之有曲防秦人视越人之肥瘠则幸矣临楮不胜
大愿
报里中士大夫
惟先达长者乡邦蓍蔡里人之困于水也与蠲折之不
均也赴愬当路情固宜然惟老先生一言不啻重矣若
不佞小子何能为役顾辱明命以桑梓之谊相勖即有
卷四 第 30a 页 WYG0577-0081a.png

胸无心忍以绵薄自外高义陪京多暇日特著为书藉
手以告之当路或万有一之垂念焉谨具请正盖当路
非有意为轩轾毋亦以上河之故掩而未察耳今图以
别之矣论以畅之矣使上下截然不相混也开当路之
疑代小民之口庶几有转移之望乎区区管见如此并
以报命惟我先达长者不吝颖削而教之
报里中上舍及通学诸文
日在里中诸文聚族而及不佞之门也以蠲折不均责
卷四 第 30b 页 WYG0577-0081b.png

之使言具见公举昨父老渡江而来又辱手书谆谆恳
恳若不能一日安焉者夫国学乡校公论所自出诸丈
秉大义为乡党而又以大义责不佞夫不佞生于斯长
于斯将焉避之叨从荐绅之后所不与诸文同心者有
如日顷闻直指公按部凡厥冠裳亦既有呈矣不佞谨
摭拾诸丈之绪论著为一书以上专使奉览且以报命
其中论改兑亦甚详盖与永折虽两事然其关地方利
病则一前诸丈言向者改兑已误今再误是又蹈覆辙
卷四 第 31a 页 WYG0577-0081c.png

矣不容绶也是以并论著之惟诸丈所裁订焉
报里中诸父老
留京去里门虽不遥然长江天堑何可劳众父老远涉
而来耶昨承群然而顾我邸舍也责不肖以桑梓大义
不肖甚皇恐愧绵薄何能仰承诸父老之命然诸父老
里中斑白不肯即安于家而奔走道涂跋涉江表其爱
乡里甚厚而望不肖最殷也则何敢辞惟不肖之受父
书也廪于庠父老输之幸而一第也两有坊父老又为
卷四 第 31b 页 WYG0577-0081d.png

我助喜而迎之此纤毫皆朝廷之恩抑纤毫皆父老之
赐也其何敢忘今日之事使隐正赋而损公家徒徇父
老之请上欺朝廷下要誉于乡党朋友义之所不敢出
也不幸而频年重灾流离转徙迄无宁止其状乃不得
尽知于当路叹覆盆而泣向隅父老之情亦孔棘矣使
主上闻之恐亦动念以吾从大夫之后不体朝廷爱民
之意而徒退托以拒父老之请心之所不忍恝也苟可
裨于桑梓曾何爱于发肤念父老控于当路词或不能
卷四 第 32a 页 WYG0577-0082a.png

达意而又怵于威严口逡逡不能道词谨述父老之旨
而著之书以代父老宣言今特传览夫以一州百万生
灵当路岂有意弃置之天诱其衷豁然兴泰一体之谊
为拯民而出于陷溺犹反手耳惟父老其安意待命焉
毋徒自苦为也
再与郭一阳太守
前者著书上尘记室书发之二日乡人有至留都者传
言直指公按部时台下正临泰州士民以永折事具告
卷四 第 32b 页 WYG0577-0082b.png

台下谓此非告灾之时也士民何急急乃尔此岂台下
有意拒士民之请哉谓非其时则诚然矣非其时而欲
官府再议则诚难矣士民亦岂不谅台下之心而体其
难处之情哉第所谓非其时则似犹谓偶灾者言耳是
台下终不信泰州同于高宝兴化而列于常灾之地方
也以爱民恳切如台下千载一遇而泰州独不见信于
台下也则岂非泰州万民之命致然哉夫永折之议原
起于兴化欧阳尹彼一县之主专为一县则然台下一
卷四 第 33a 页 WYG0577-0082c.png

郡之主也不可同日语矣但度台下之意先后异同难
于覆请不无费踌躇者不佞终夜思之不若以高泰宝
兴遇水则改折遇不水则仍旧而后各得其平无不均
之叹也何也盖大水之年同灾矣高宝兴化独蒙蠲恤
之恩泰州将曰彼灾则恤也我灾则厉也欲无怨焉不
可得已不水之年同熟矣高宝兴化犹然享蠲折之利
泰州将曰彼今熟也尚尔蒙恤我昔灾也何乃为厉欲
不追怨焉亦不可得已则何如以高宝兴化熟年之蠲
卷四 第 33b 页 WYG0577-0082d.png

折而移为泰州灾年之蠲折也岂不两平而无憾也哉
由斯以言不若槩不永折之为平也此后仍视水与不
水之年临时酌量具题则灾有宽政熟无损国两利之
道无便于此矣此一策也不然者请以泰州近代兴化
正兑一万五千改还而相与易焉盖正兑折也改兑亦
折也兴化业永折矣何必分正改稍为泰州苏倒悬之
苦亦自公平此一策也又不然者请以一府改兑见存
七千石为泰州易正兑而通融之此自漕司酌派无烦
卷四 第 34a 页 WYG0577-0083a.png

题请一转移之间而粮无失额民获昭苏无不可者此
又一策也以此三者更议傥无先后异同之嫌否乎窃
谓同其害者亦当同其利此两州两县不可岐而二也
管窥之见如此惟台下幸熟察之不佞千户所籍也于
州民无相干涉先人遗有薄田强半在上河其在下河
者止七顷二十七亩坐秋米十一石四斗有奇年该纳
银十一两四钱有奇三十年来曾无颗粒之入赔过粮
银通计三百五十两有奇以不佞一人如此则编户一
卷四 第 34b 页 WYG0577-0083b.png

百五十二里者可知矣以七顷有奇如此则三万四千
馀顷者可知矣以十一石四斗如此则五万二千三百
者又可知矣以不佞叨有禄食纳不耕之税自量此生
尚能堪之其他细民惟见流离转徙日不聊生而已惟
是不佞亲尝其甘苦故言之亲切而有味耳昔坐中有
谭虎者一人怡然一人色变则遭与不遭之殊也不佞
固谭虎而色变者也以此深知细民之痛毒不啻倒悬
故因父老之请敢布腹心若曰以此七顷之田而自为
卷四 第 35a 页 WYG0577-0083c.png

求恤之计则惟天日共鉴此心不敢欺也若曰避此七
顷之嫌而不恤桑梓之急则亦惟天日共鉴此心不忍
恝也放笔无伦狂愚已甚幸台慈曲贷而谅其心焉昔
韩愈有言惟阁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阁下可以此言
进盖进言之道视其人何如耳窃观台下具大公之度
而有咸虚之量好善如不及从善如转圜不佞仰止有
日矣何可当世而失诸侯自不佞之进此言也虽为泰
州一隅然而实非一家私事也自台下之闻此言也虽
卷四 第 35b 页 WYG0577-0083d.png

止泰州一事然而实系一郡政体也且也非特一家一
郡而已天下为公之道亦若斯矣夫立人达人不佞学
而未能万物一体台下扩而愈大异日即当轴秉衡自
无难处之事不佞宇下赤子谓于台下无一言之益不
可也惟仁人君子迁思回虑是究是图即不然亦听憖
寘之若狂愚之罪容日负荆九顿首请谢不宣
通学告兑粮呈
泰州儒学廪增附生员刘岩张爱郑浙等具呈为兑粮
卷四 第 36a 页 WYG0577-0084a.png

坐派不均贻累乞速改正以除积弊以苏民困事窃照
扬州一府所属高邮等十州县原额秋粮米共计二十
一万八千九百有零每年额设起运正兑米六万石改
兑米三万七千石本府每遇徵收之时各照州县之原
额分派正改之多寡历越既久未闻变更如泰州原额
秋粮五万六千三百石以数计之当一府总粮四分之
一以兑运言之该派正兑一万五千之多比之邻境独
为加重苦于定额不敢告辞先年本府分粮俱照旧例
卷四 第 36b 页 WYG0577-0084b.png

公派或岁凶而为之量减或岁丰而为之量加虽有通
融之时不致偏累之甚百年奉例输纳见存由票可查
近自嘉靖三十年后骤加本州正兑米二万九千六十
一石不知何故派单到州百姓惊骇即时具告有案在
房不意此后连岁倭警地方有事之秋因仍不改岁为
定例迄今一十馀年受尽万分困楚才一通查始知为
兴化尽行改兑苦泰州尽坐正兑各州县正兑仍照旧
额不为兴化而代赔各州县改兑因得通减反借兴化
卷四 第 37a 页 WYG0577-0084c.png

以攘利独厚一县偏累一州切思一府正兑不过六万
石本州一处独当其半八州县共分其半一府改兑不
过三万七千石兴化独得三万九州县共得七千其偏
重不均之弊不应什百千万之殊若三十年以前原此
额派则亦何辞今不系原额一旦加徵彼八州县种轻
粮之田乃夤缘以减改兑之轻税泰州同兴化之水反
额外代彼正兑之重粮有天无日不均之恨何自而平
也况连年大水颗粒无收人户艰难逃移过半私虑本
卷四 第 37b 页 WYG0577-0084d.png

分之粮尚恐输纳不前再加额外之派岂能须臾可活
岩等久抱向隅之悲深切呼天之痛激切陈情万不获
已伏乞轸念疲敝之极大开荡平之涂查算州县额例
国初迄于嘉靖之年原无偏重一旦变更万民贻害恳
复原额务使公平各守成规永无紊乱庶常赋之供人
心悦服于无偏而垂死之民性命稍全于旦夕矣嘉靖
四十年二月日
槩州告永折呈
卷四 第 38a 页 WYG0577-0085a.png

泰州里老细民叶政丁滨等告为一方极天冤枉匍匐
控吁恳乞垂恩急救百万生灵事窃照泰州田粮坐派
秋米五万有零尽属下河在高宝卲伯湖堤之内地形
如釜每遇堤决并减闸水灌尽行渰没与兴化一望共
成汪洋譬之人身高宝为入水之喉兴泰为灌水之腹
自隆庆三年以来堤无岁不决闸无岁不减田沈水底
民穷刻骨死亡逃窜十室九空节蒙上司怜悯凡遇捐
赈与高宝兴化一视同仁节年成案历历可查今年洪
卷四 第 38b 页 WYG0577-0085b.png

水泛溢十分灾伤已经委官踏勘申报在卷日望恩恻
如农望岁近蒙天台轸念湖内地方将高宝兴化议改
永折独遗泰州万户闻之惊惶号泣俱不欲生日月遗
照覆盆含冤雨露独偏向隅抱痛三方何幸一方何辜
若谓州治高阜与兴化不同则钱粮出产原坐湖内不
在州治若谓地坐偏僻与高宝有异则钱粮输纳原出
田土不在冲繁况一府漕粮泰州独居其半比之高宝
兴化更属繁苦今反不得与彼三州县地方同议永折
卷四 第 39a 页 WYG0577-0085c.png

此万姓汹汹腐骨痛心极天冤枉死不瞑目若不冒昧
陈情下民迫切上天何知恳乞大开恻隐通查受害地
方事同一体暂停疏议特委府县廉能官员亲诣踏勘
是否田坐湖内壤接三方使覆盆之冤得睹天日同光
向隅之悲获蒙雨露齐润半词涉虚寸斩甘戮为此万
分激切拚死匍匐连名哀哀上告万历二十三年八月
日
书两呈词后
卷四 第 39b 页 WYG0577-0085d.png

右两事两呈俱泰州民瘼最钜者当时士民呈词不能
尽录录此两者以互见云夫泰州为兴化代正兑至不
均也兴化以正兑移泰州尽从改兑而改兑复从永折
并高宝亦比例焉泰州独见摈弃至不均之中又不均
也当路念兴化厚矣然苦泰州特甚竟不知前时题奏
改兑之疏何以措词而议之士民至今以不得一见为
恨因窃意漕粮正兑改兑之派原系漕司临期调剂或
其时在事者专厚兴化暂为那移未经题请因泰州不
卷四 第 40a 页 WYG0577-0086a.png

知其故为可欺遂年年照派不复变耶迨士民觉之则
已官更时改后事者置之不问矣蚩蚩之民则如之何
今理数已极传曰天道十年则亦周矣人事十年则亦
变矣况三十年为一世又况今重以永折之议乎士民
呈中叹极天冤枉欲相忘于无言不可得也纵士民不
言当路独不一念乎何可曰久则难变而置之秦越也
藉令今日士民终不言积而多年则又将曰久则难变
矣嗟乎当其时而言之也则曰业已成矣姑俟后议不
卷四 第 40b 页 WYG0577-0086b.png

听后其时而言之也则曰前事久矣何不早议又不听
呼天而天听则高叫阍而阍路则远如之何可也泰州
将终于覆盆不睹日月而见青天矣此今日士民之所
以皇皇不佞之所以捐俸而灾木以代为之说也不得
已也诗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夫不
佞诚忧之则何求
敬止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