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0572-06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八
昆山顾炎武撰
雒阳一
周
汉书地理曰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阳
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是其分也昔周公营雒邑以为
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
卷八 第 1b 页 WYG0572-0659b.png
师至幽王淫褒姒以灭宗周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
东西长
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坠小周人之失巧伪
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憙为商贾不好仕宦自柳三
度以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周之分也
汲冢周书作雒解曰周公俘殷献民迁于九毕
卷八 第 2a 页 WYG0572-0660a.png
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
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城方千七百二
十丈郛方七百里南系于雒水地因于郏山以
为天下之大凑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
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立城
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乃设丘兆于
南郊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
建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
卷八 第 2b 页 WYG0572-0660b.png
中央舋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苞以黄
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茅土于周室乃位五宫
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
咸有以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惷
常画
内阶元阶堤唐山廧
应门库台元阃
卷八 第 3a 页 WYG0572-0660c.png
后汉郡国志曰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
也春秋时谓之王城
东城门名鼎门
北城门名乾蔡
又有甘城有
蒯乡雒阳
周时
卷八 第 3b 页 WYG0572-0660d.png
号成周
有狄泉在城中
有唐聚
有上程聚
有士乡聚有褚氏聚
有荣锜涧有泉亭
卷八 第 4a 页 WYG0572-0661a.png
有圉乡
有大解城
汉
汉书高帝本纪曰五年帝乃都雒阳夏五月置酒雒阳
南宫
卷八 第 4b 页 WYG0572-0661b.png
六年冬十二月至雒阳居南宫
后汉
后汉书光武本纪曰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丑车驾入雒
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
二年春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雒阳立郊兆于城
南
卷八 第 5a 页 WYG0572-0661c.png
十四年春正月起南宫前殿
中元元年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
卷八 第 5b 页 WYG0572-0661d.png
二年春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祀后土
明帝本纪曰永平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
永平五年自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外名平
乐馆
晋书食货志曰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粟
斛直钱二十
卷八 第 6a 页 WYG0572-0662a.png
本纪又曰八年冬十月北宫成
和帝本纪曰永元五年春二月戊戌诏自京师离宫果
园上林广成圃悉以假贫民恣得采捕不收
其税
顺帝本纪曰阳嘉元年起西苑修饰宫殿
汉安元年秋七月始置承华厩
桓帝本纪曰延熹二年秋七月初造显阳苑
卷八 第 6b 页 WYG0572-0662b.png
蔡邕述行赋曰徐璜左悹五侯擅贵于其所处又起
显明苑于城西
桓帝本纪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
而考濯龙之宫
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
灵帝本纪曰光和三年作罼圭灵昆苑
卷八 第 7a 页 WYG0572-0662c.png
五年秋八月起四百尺观于阿亭道
中平二年造黄金堂于西园
三年春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一及
天禄虾蟆宦者传曰帝造黄金堂于西园
引司农金钱缯帛仞积其中明年使钩盾令宋典
缮修南宫玉堂又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于苍龙
元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于玉堂及
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入平门外桥东转水入
卷八 第 7b 页 WYG0572-0662d.png
宫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
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献帝本纪曰初平元年春二月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
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罼圭苑三月己酉董卓
焚雒阳宫庙及人家
董卓传曰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
盈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
之搜牢及何后
卷八 第 8a 页 WYG0572-0663a.png
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坏五铢钱更铸
小钱悉取雒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
充铸焉
百官志曰雒阳城十二门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
北宫门属卫尉其馀上西门
卷八 第 8b 页 WYG0572-0663b.png
雍门广阳门
津门小苑门开阳门
耗门中东门
上东门榖门夏门
凡十二门
又曰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
北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元武司马主
卷八 第 9a 页 WYG0572-0663c.png
元武门北屯司马主北宫朱雀司马主南掖门
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
门凡七门
潘岳怀旧赋云启开阳而朝迈济清洛以径渡
魏
魏志文帝本纪曰黄初元年冬十二月初营洛阳宫
卷八 第 9b 页 WYG0572-0663d.png
二年筑凌云台
世说曰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
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尝随风摇动而终无
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
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洛阳宫殿簿曰凌云台上壁方十三丈高九尺楼
方四丈高五丈栋去地十三丈五尺七寸五分也
卷八 第 10a 页 WYG0572-0664a.png
三年穿灵芝池
五年穿天渊池
七年春三月筑九华台
明帝本纪曰太和元年夏四月甲申初营宗庙
三年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
初洛阳宗庙未成神主在邺庙十一月庙成遣太常韩
暨持节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十二月
己丑至奉安神主于庙
卷八 第 10b 页 WYG0572-0664b.png
青龙三年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
百姓失农时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虽不能听
常优容之
魏略曰是年起太极诸殿筑总章观高十馀丈建翔
凤于其上又于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棹越歌又于列
殿之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序处其中通引榖水过
九龙前为玉井绮栏蟾蜍含受神龙吐出使博士马
均作司南车水转百戏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
卷八 第 11a 页 WYG0572-0664c.png
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筑阊阖诸门阙外罘罳
秋七月洛阳崇华殿灾八月命有司复筑崇华殿改名
九龙殿
高堂隆传曰青龙中大治殿舍西取长安大钟
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凿太行之石英采榖城之文
石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建昭阳殿于太极之北铸作
黄龙凤凰奇伟之兽饰金墉凌云台凌霄阙百役繁兴
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士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
卷八 第 11b 页 WYG0572-0664d.png
土以率之
魏略曰景初元年徙长安诸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
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
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凰各一龙
高四丈凤高三丈馀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
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
其上捕山禽兽置其中
汉魏春秋曰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金人或泣因
卷八 第 12a 页 WYG0572-0665a.png
留于霸城
本纪曰景初元年冬一月乙卯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
丘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
魏书李业与传梁散骑常侍朱异问业兴曰魏洛中委
粟山是南郊耶业兴曰委粟是圜丘非南郊异曰比闻
郊丘异所是用郑义我此中用王义业兴曰然洛京郊
丘之处专用郑解
高堂隆传曰凌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
卷八 第 12b 页 WYG0572-0665b.png
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今兴起宫室未成将有他姓
制御之不可不深虑于是帝改容动色
宋书礼志曰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燕群臣
礼志曰太康六年蚕于西郊与籍田对其方也先蚕坛高
一丈方二丈为四出陛陛广五尺在皇后采桑坛东南
帷宫外门之外而东南去帷宫十丈在蚕室西南桑林
在其东
礼志曰汉仪季春上已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
卷八 第 13a 页 WYG0572-0665c.png
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恒用三日不以上已也晋
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赵王伦篡位
三日会天泉池诛张林怀帝亦会天泉池赋诗陆机云
天泉池南石沟引御沟水池西积石为禊堂本水流杯
饮酒亦不言曲水
晋
晋书武帝本纪曰泰始二年秋七月卒巳营太庙致荆
山之木采华山之石铸铜柱十二涂以黄金镂以百物
卷八 第 13b 页 WYG0572-0665d.png
缀以明珠
十年冬十一月立城东七里涧石桥
咸宁二年秋九月丁未起太仓于城东常平仓于东西
市
太康十年冬十一月含章殿鞠室火
五行志曰太康五年五月宣帝庙地陷梁折八年正月
太庙殿又陷改作庙筑基及泉其年九月遂更营新庙
远致名材杂以铜柱陈协为匠作者六万人至十年四
卷八 第 14a 页 WYG0572-0666a.png
月乃成十一月庚寅梁又折明年帝崩而王室遂乱
宋书礼志曰改筑太庙于宣阳门内穷极壮丽
晋书惠帝本纪曰永兴元年夏六月新作三城门
地理志曰河南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十一万四千四
百置尹
洛阳置尉五部三市东西七里南北九里东有建春东
阳清明三门南有开阳平昌宣阳建阳四门西有广阳
西明阊阖三门北有大夏广莫二门司𨽻校尉河南尹
卷八 第 14b 页 WYG0572-0666b.png
及百官列城内也
宋书礼志曰咸宁二年起国子学太康五年修作明堂
辟雍灵台
后魏
魏书高祖本纪曰太和十七年秋九月庚午幸洛阳周
巡故宫基址帝顾侍臣曰晋德不修早倾宗祀荒毁至
此用伤朕怀遂咏黍离之诗为之流涕
十九年秋八月金墉宫成冬十一月行幸委粟山议定
卷八 第 15a 页 WYG0572-0666c.png
圜丘甲申有事于圜丘
二十年夏五月丙戍初营方泽于河阴丁亥有事于方
泽
秋九月丁亥将通洛水入榖帝亲临观
任城王澄传曰车驾还洛引见王公侍臣于清徽堂
高祖曰此堂成来未与王公行宴乐之礼后东阁庑
堂粗复始就故今与诸贤欲无高而不升无小而不
入因之流化渠高祖曰此曲水者必有其义取乾道
卷八 第 15b 页 WYG0572-0666d.png
曲成万物无滞次之洗烦池高祖曰此池中亦有嘉
鱼澄曰此所谓鱼在在藻有颁其首高祖曰且取王
在灵沼于牣鱼跃次之观德殿高祖曰射以观德故
遂命之次之凝閒堂高祖曰此取夫子闲居之义不
可纵奢以忘俭自安以忘危故此堂后作茅茨堂谓
李冲曰此东曰步元庑西曰游凯庑此堂虽无唐尧
之君卿等当无愧于元凯冲对曰臣既遭唐尧之君
不敢辞元凯之誉
卷八 第 16a 页 WYG0572-0667a.png
郭祚传曰高祖幸华林园因观故景阳山祚曰山以
仁静水以智流陛下修之高祖曰魏明以奢失于前
朕何为袭之于后祚曰高山仰止高祖曰得非景行
之谓
李冲传曰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圜丘太庙及洛
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宫寝皆资于冲
世宗本纪曰景明二年秋九月丁酉发畿内夫五万五
千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罢
卷八 第 16b 页 WYG0572-0667b.png
广阳王嘉传曰嘉为司州牧表请于京四面筑坊三百
二十各周一千二百步乞发三正复丁以充兹役
虽有暂劳奸盗永止诏从之
本纪又曰冬十一月壬寅改筑圜丘于伊水之阳
三年冬十一月己卯诏曰京洛兵芜岁踰十纪先皇定
鼎旧都维新魏历剪扫榛荒创兹云构鸿功茂绩规模
长远今庙社乃建宫极斯崇便当以来月中旬蠲吉徙
御仰寻遗意感庆交衷既礼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汉
卷八 第 17a 页 WYG0572-0667c.png
祖壮丽之仪可依典故备兹考吉以称遐迩人臣之望
正始元年冬十一月戊午诏曰古之哲王创业垂统安
民立化莫不崇建胶序开训国胄昭宣三礼崇明四术
使道畅群邦风流万宇自皇基徙构光宅中区军国务
殷未遑经建靖言思之有惭古烈可敕有司依汉魏旧
章营缮国学
四年夏六月己丑朔诏曰高祖德格两仪明并日月播
文教以怀远人调礼学以旌俊造徙县中区光宅天邑
卷八 第 17b 页 WYG0572-0667d.png
总霜露之所均一姬卜于洛涘戎缮兼兴未遑儒教朕
纂承鸿绪君临宝历思模圣规述遵先志今天平地宁
方隅无事可敕有司准访前武置国子立太学树小学
于四门
闰九月甲午禁大司马门不得车马出入
永平二年秋九月壬午诏定诸门闼名
四年夏五月己亥迁代京铜龙置天渊池
茹皓传曰皓性微工巧多所兴立为山于天渊池西
卷八 第 18a 页 WYG0572-0668a.png
采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颍罗莳其间经构楼
观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世宗心悦以时临
幸
延昌元年夏四月丁卯诏曰迁京嵩县年将二纪虎闱
缺唱演之音四门绝讲诵之业博士端然虚禄岁祀贵
游之胄叹司子衿静言思之有兼愧慨可严敕有司国
子学孟冬使成太学四门明年暮春令就
三年冬十二月庚寅诏立明堂
卷八 第 18b 页 WYG0572-0668b.png
礼志曰初世宗永平延昌中欲建明堂而议者或云
五室或云九室频属年饥遂寝熙平中复议之诏从
五室及元乂执政遂改营九室值世乱不成宗配之
礼迄无所设
任城王澄传曰灵太后锐于缮兴在京师则起永宁
太上公等佛寺外州各造五级浮图
源子恭传曰正光初为起部郎明堂辟雍并未建就
子恭上书曰臣闻辟台望气轨物之德既高方堂布
卷八 第 19a 页 WYG0572-0668c.png
政范世之道斯远是以书契之重理冠于造化推尊
之美事绝于生民至如郊天飨帝盖以对越上灵宗
祀配天是用酬膺下土大孝莫之能加严父以兹为
大乃皇王之休业有国之盛典窃惟皇魏居震统极
总宙驭宇革制土中垂式无外自北徂南同卜维于
洛食定鼎迁民均气候于寒暑高祖所以始基世宗
于是恢构案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乃访遗文修废典
建明堂立学校兴一代之茂矩标千载之英规永平
卷八 第 19b 页 WYG0572-0668d.png
之中始创雉构基址草昧迄无成功故尚书令任城
王臣澄案故司空臣冲所图明堂样并连表诏答两
京模式奏求营起缘期发旨即加葺缮侍中领军臣
又物动作官宣赞授令自兹厥后方配兵人或给一
千或与数百进退节缩曾无定准欲望速了理在难
克若专役此功长得营造委成责办容有就期但所
给之夫本自寡少诸处竞借动即千计虽有缮作之
名终无就功之实爽垲荒茫淹积年载结架崇构指
卷八 第 20a 页 WYG0572-0669a.png
就无兆仍令肄胄之礼掩抑而不进养老之仪寂寥
而不返构厦止于尺土为山顿于一篑良可惜与愚
谓召民经始必有子来之歌兴造勿亟将致不日之
美况本兵不多兼之牵役废此兴彼循环无极便是
辍创礼之重资不急之费废经国之功供寺馆之役
求之远图不亦阙矣今诸寺大作稍以粗举并可彻
减专事经综严勒工匠务令克成使祖宗有荐配之
期苍生睹礼乐之富书奏从之
卷八 第 20b 页 WYG0572-0669b.png
刘芳传曰芳表曰夫为国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敩
为先诚复政有质文兹范不易良由万端资始众务
禀法故也唐虞已往典籍无据隆周以降任居虎门
周礼大司乐云师氏掌以𡠾诏王居虎门之左司王
朝掌国中之事以教国子弟蔡氏劝学篇云周之师
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周师
氏洛阳记国子学宫与天子宫对大学在开阳门外
案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亲民教学为先郑氏注云
卷八 第 21a 页 WYG0572-0669c.png
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
官由斯而言国学在内太学在外明矣案如洛阳记
犹有仿像臣愚谓今既徙县嵩瀍皇居伊洛宫阙府
寺佥复故址至于国学岂可舛替校量旧事应在宫
门之左至如太学基所炳在仍旧营构又云太和二
十年发敕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臣案自周以上
学惟以二或尚西或尚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爰暨
周室学盖有六师氏居内太学在国四小在郊礼记
卷八 第 21b 页 WYG0572-0669d.png
云周人养庶老于虞庠在国之西郊礼又云天子设
四学当入学而太子齿注云四学周四郊之虞庠也
案大戴保傅篇云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
尚齿而贵信帝入西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
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
案郑注学记周则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
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此其證也
汉魏以降无复四郊谨寻先旨宜在四门案王肃注
卷八 第 22a 页 WYG0572-0670a.png
云天子四郊有学去王都五十里考之郑氏不云远
近今太学故坊基址宽旷四郊别置相去辽阔检督
难周计大学坊并作四门犹为太广以臣愚量同处
无嫌且今时制置多循中代未审四学应从古不求
集名儒礼官议其定所从之
隋书经籍志曰迁洛以后置道场于南郊之旁方二
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有道士歌人百六人拜而
祠焉
卷八 第 22b 页 WYG0572-0670b.png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