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1a 页 WYG0064-04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日记卷九 明 王樵 撰
周书
周在今凤翔府岐山县岐山一名箭括岭山南有周原
周旧国也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始居其地传子季
历至孙文王昌三分天下有其二曾孙武王发胜商诛
纣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三十二篇其时列国皆
有书大学引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春秋
卷九 第 1b 页 WYG0064-0459b.png
传郑子产曰郑书有之曰安国家定社稷必大焉先此
与今周书费誓秦誓固皆列国之书也林氏谓窃意周
太史所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才至吕刑而止自时厥
后历幽厉之乱简编不接其间如宣王中兴会诸侯复
境土任贤使能南征北伐锡命韩侯申伯用张仲仲山
甫其时大诰命多矣必失亡于东迁之后也孔子既取
周太史所藏断自尧典至于吕刑而于列国复得文侯
之命费誓秦誓三篇因取而附益其后焉
卷九 第 2a 页 WYG0064-0460a.png
泰誓上
孔氏曰大会以示众○正义曰汤誓指汤为名此不言
武誓而别立名者以武誓非一故史推义作名泰誓见
大会也牧誓举战地时史意也此会中之大故称泰誓
上篇未次河朔时作故言十三年春中篇既次乃作故
言戊午之日下篇则明日乃作言时厥明各为首引故
文不同耳尚书遭秦而亡汉初不知篇数武帝时太常
孔臧者安国之从兄与安国书云时人惟闻尚书二十
卷九 第 2b 页 WYG0064-0460b.png
八篇不知其有百篇也然则汉初惟有二十八篇无泰
誓矣后得伪泰誓二篇诸儒多疑之马融曰春秋引泰
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语引泰誓曰朕梦协朕卜
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孟子引泰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
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孙卿引泰誓曰独夫
受礼记引泰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
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今文泰誓皆无此语
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弗复悉
卷九 第 3a 页 WYG0064-0460c.png
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王肃亦云泰誓近得非
其本经○蔡氏曰伏生二十八篇本无泰誓武帝时伪
泰誓出与伏生今文书合
为二十九篇孔壁书虽出而未传于世故汉人所引皆
用伪泰誓如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
太史公
周本纪亦载其语然伪泰誓虽知剽窃经传所有而古
书亦不能尽见故马融得疑其伪至晋孔壁古文书行
卷九 第 3b 页 WYG0064-0460d.png
而伪泰誓始废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陆氏曰惟十有三年春或
作十有一年后人因序文妄改○蔡氏曰十三年者武
王即位之十三年也孔氏言虞芮质成为文王受命改
元之年凡九年而文王崩武王立二年而观兵三年而
伐纣合为十有三年此皆惑于伪泰誓之文而误解九
年大统未集与观政于商之语也古者人君即位则称
元年以计其在位之久近常事也自秦惠文始改十四
卷九 第 4a 页 WYG0064-0461a.png
年为后元年而汉代因之文帝亦改十七年为后元年
自后说春秋者因以改元为重欧阳氏曰果重事与西
伯即位已改元年中间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王即
位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丧
称十一年及其伐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远矣而
又不改元由是言之谓文王受命改元武王冒文王之
元年者皆妄也欧阳氏之论极为明著但其曰十一年
者亦惑于书序之误也序言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继
卷九 第 4b 页 WYG0064-0461b.png
以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即记其年其月其日之事也夫
一月戊午既为十三年之事则上文十一年之误审矣
孔氏乃离而二之于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则释为观兵
之时于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则释为伐纣之时上文则
年无所系之月下文则月无所系之年又序言十一年
伐殷而孔言十一年观兵是乃谬中之谬程子曰此事
间不容发一日天命未绝则是君臣当日命绝则为独
夫武王观兵是臣胁君也一字之误使武王千馀年蒙
卷九 第 5a 页 WYG0064-0461c.png
胁君之恶是可以不辩哉○按春孔氏以为周之孟春
建子之月蔡氏以为建寅之月今以金縢秋大熟未穫
及洛诰十二月烝祭岁观之恐蔡说是月数之说详见
太甲○后武成篇书一月程子谓商历已绝周历未建
故用人正今之正月也不书商历见纣自绝于天矣此
说甚精当补入传中○大会于孟津以中篇考恐是丁
巳日○正义曰此三篇俱为誓师而发首异者此见大
会誓众故言大会于孟津中篇徇师而誓故言以师毕
卷九 第 5b 页 WYG0064-0461d.png
会下篇王更徇师故言大巡六师孟者河北地名春秋
所谓盟向是也于孟地置津谓之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金氏曰王
曰者多谓史官追称武王正名讨伐则称王举兵亦为
合义不必拘追称之说也详见汤誓○孔氏曰友邦亲
之冢君尊之也御治也及我治事众士大小无不皆明
听誓○按友邦从征之诸侯御事庶士则本国三卿亚
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是也观御事上有我字可见
卷九 第 6a 页 WYG0064-0462a.png
惟天地万物父母至元后作民父母孔氏曰生之谓父
母灵神也天地所生惟人为贵人诚聪明则为大君而
为众民父母○邵文庄公曰天地父母自然之道元后
父母天地作之也天地何心哉理之自然而已曰作则
有可继之道焉○陈氏经曰聪明亦灵也圣人先得我
心之所同然而为灵之灵者耳○按易言有天地然后
有万物自天父地母以有男女夫妇父子而君臣终焉
君臣之义亦归于父母何也盖天下各父其父各子其
卷九 第 6b 页 WYG0064-0462b.png
子非君臣孰能一之君臣者天下之大父子也故曰元
后作民父母○朱子曰气质之性古人虽不曾说着考
之经典却有此意如人惟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天
乃锡王勇智皆此意也汤武征伐皆先自说一段义理
○吕氏曰此虽誓师之辞乃六经之统摄百王之标准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至大勋未集孔氏曰沈
湎嗜酒冒乱女色敢行酷暴虐杀无辜一人有罪刑及
父母兄弟妻子言刑滥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所以
卷九 第 7a 页 WYG0064-0462c.png
政乱土高曰台有木曰榭泽障曰陂停水曰池侈谓服
饰过制言匮民财力为奢丽忠良无罪焚灸之怀子之
妇刳剔视之言暴虐天怒纣之恶命文王敬行天罚功
业未成而崩○受纣名也蔡氏意似以纣为受号然孔
氏曰受纣也音相乱马氏云受读曰纣郑氏云纣帝乙
之子帝乙爱而欲立之号曰受德时人转称为纣则受
纣皆名也音转耳○罪人以族孔氏曰一人有罪刑及
父母兄弟妻子正义曰秦政酷虐有三族之刑谓非止
卷九 第 7b 页 WYG0064-0462d.png
犯者之身乃更上及其父下及其子经言罪人以族故
以三族解之父母前世也兄弟及妻当世也子孙后世
也按经曰罚弗及嗣传曰罪人不孥皆为子耳子且弗
及况父母兄弟妻乎至此曰罪人以族始不止于妻子
见受滥刑之甚也孥且不可而况于族乎孔氏以父母
兄弟妻子解族字此即所谓三族也故正义又引秦三
族以證之考之史秦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罪张晏
曰父母兄弟妻子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如如淳之说
卷九 第 8a 页 WYG0064-0463a.png
父母兄弟妻子之外又有旁及者秦法为又酷于纣矣
实不然也刑法志曰汉除秦苛法兆民大悦然大辟尚
有三族之诛文帝诏除收孥相生律曰犯法者已论而
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生之及收朕甚弗取景帝诛
晁错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据父母妻子同产
之文则三族止如张晏之说耳如淳说非也呜呼纣变
古不孥之法武王举兵首以为讨而垂戒万世秦踵纣
法而加甚焉诽谤妖言又纣所无汉诛秦者也而不知
卷九 第 8b 页 WYG0064-0463b.png
革文帝虽尝除之而新垣平为逆复行三族之诛自此
遂为常法沿流及于后世岂不痛哉幸有武王之训昭
如也○文帝除肉刑而不果于除收孥相坐之律是不
忍其小而忍其大也○正义曰必有忠艮被焚炙孕妇
被刳剔者不知其为谁按皇甫谧谓纣剖比干妻视其
胎殆傅会也○朱子曰文武无伐纣之心而天与之人
归之其势必诛纣而后已故有肃将天威大勋未集之
语但纣罪未盈天命未绝故文王犹得以三分之二而
卷九 第 9a 页 WYG0064-0463c.png
服事纣若使文王未崩十二三年纣恶不悛天命已绝
则孟津之事文王亦岂得而辞哉以此见文武之心未
尝不同视天与人而已
肆予小子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至罔惩其侮肆故
也悛改也言故我小子以尔诸侯之向背观政之失得
于商惟受纵恶无改心平居无故废天地百神宗庙之
祀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尽于凶盗为所攘窃受之慢神
如此乃谓我有民人我有天命无惩创其罪侮之意○
卷九 第 9b 页 WYG0064-0463d.png
朱子曰伊川谓无观兵之事非深见文武之心不能及
此非为存名教而发也若有心要存名教而于事实有
所改易则天子之录泰誓其不存名教甚矣近世有存
名教之说大害事将圣人心迹都做两截看了殊不知
圣人所行便是名教若所行如此而所教如彼则非所
以为圣人矣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至
予曷敢有越厥志孔氏曰言天佑助下民为立君以治
之为立师以教之当能助天宠安天下○正义曰上数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64-0464a.png
纣之罪此言伐纣之意众民不能自治立君以治之治
民之谓君教民之谓师师谓君与民为师非别置师也
○朱子曰天只生得你付得这道理与你做与不做却
在你所以为之立君师既抚养之又教导之使无一夫
不遂其性如尧舜之时真个是宠绥四方只是世间不
好底人不定叠底事才遇尧舜都安帖平定了所以谓
之克相上帝盖助上帝之所不及也自秦汉以来讲学
不明世之人君固有因其才智做得功业然无人知得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64-0464b.png
明德新民之事君道间有得其一二而师之道则绝无
矣○按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意谓今纣无道使
四方不安不可不讨夫有罪当讨无罪当赦天实监之
予何敢有过用其心乎言一听于天而已○上文数纣
之罪即先以天地生圣人作民父母此下言己之事则
首以天佑下民作之君师父母君师四字是此篇之要
领也夫民生于三君也师也父母也而君实有师道焉
有父母之道焉君而不能父母乎民师乎民非君也非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64-0464c.png
天立君之意也纣无父母斯民之道不可不讨己任君
师宠绥之责不敢不讨三千一心德义与力在我有必
克之势天之所从者民予之所顺者天尔邦君将士之
所当赞者不可失之时一篇之旨不过如此
同力度德至惟一心又言伐商之必克度量也凡胜负
之理力钧则度德德优者胜德钧则度义义直者胜此
二语意古者兵志之辞度德者其君孰贤其国孰治法
令孰行度义者兵孰有名仗义孰正执言孰直受有臣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64-0464d.png
亿万惟亿万心是众叛亲离寡助之至力且不同况德
义乎若武王之德则仰之若父母者也武王之义则望
之若时雨者也三千一心所谓仁不可为众也○十万
曰亿○一心则三千可当亿万所谓和无寡也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贯盈孔氏曰
恶贯已满正义曰纣之为恶如物在绳索之贯其恶贯
已满天命我诛之今我不诛纣则是逆天之命是我与
纣同罪矣○按宣六年左传晋侯欲伐赤狄中行桓子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64-0465a.png
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可以證此二孔说是
蔡氏云贯通盈满也训贯字非
予小子夙夜祗惧至底天之罚祭社曰宜冢土大社也
底致也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受
命文考即造乎祢也王制以神尊卑为次此先言受命
文考者以天本命文考肃将天威武王卒其伐功故受
命文王之庙而后告于皇天后土○按不徒曰格于文
考而曰受命于文考疑卜于文考之庙以请其可否故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64-0465b.png
谓之受命观朕梦协朕卜之言则知必尝卜矣○天子
祭天地诸侯不得与也此云类于上帝则是出师之时
即以天子之礼行矣而儒者犹谓称王为追书是嫌圣
人之事而文之也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于一人永清四
海时哉弗可失矜悯也林氏曰天之立君专以为民故
武王于一篇之中三致意焉首言元后作民父母以见
纣之不能为民父母也次言作之君师以见己之当任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64-0465c.png
君师之责也孟子曰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真知
武王之心哉末言民之欲天必从之以见民欲亡纣而
伐之必克也去一纣则恶本除故永清四海孔氏曰天
人合同之时不可违失○按时哉不可失后世袭用其
言而不识其义将流于利害之私夫圣人之所谓时者
义理之所当然而已上顺天理下合人心故曰天人合
应所以欲其不失者畏违乎理也不知其他也违理是
违天也知予畏上帝之心则知时哉不可失之心矣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64-0465d.png
泰誓中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正
义曰次是止舍之名直取止舍之义非春秋三日之例
也商郊去河四百馀里戊
午渡河甲子杀纣相去才六日耳是戊午济讫而誓誓
讫而行不容三日止于河旁也○林氏曰汉律历志曰
周师初发以殷之十一月戊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
朔至戊午渡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日三十里凡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64-0466a.png
三十一日渡河三日三誓师上篇不言曰以中篇考当
是丁巳日在河南将渡孟津时誓而后渡河也中篇是
戊午日既渡而次河北所誓下篇戊午明日趋商都誓
而后行也三令五申谨之至也
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蔡氏曰周都丰镐其地
在西从征者皆西方诸侯故曰西土有众
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至秽德彰闻吉人一心在善
终日为之犹若不足凶人一心在恶亦终日为之犹若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64-0466b.png
不足善恶各无怠时所以吉凶不可相易使善有时而
怠则将入于恶矣使恶有时而怠则将改而入于善矣
○小人好忿天性之常纣既昏迷朝无纲纪奸宄之人
胁假在上之权以杀人者有之○朋私党也权威势也
立朋以相仇胁权以相灭圣言虽简而于后世之情状
无不包也○臣下化之化其淫酗故庶群自酒腥闻于
上化其肆虐故朋家作仇胁权相灭
惟天惠民至戎商必克浮过也去国为丧元良微子也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64-0466c.png
谏辅比干也孔氏曰言我梦与卜俱合于美善是以兵
讨纣必克之占○正义曰梦者事之祥人之精爽先见
者也吉凶或有其验圣王采而用之卜伐纣得吉又得
吉梦故云袭于休祥记称卜筮不相袭袭者重合之义
训戎为兵梦卜协吉是兵克之占○按言汤言桀此篇
之肯綮盖吊伐之公胜克之决一观之昔而可知○受
罪浮于桀己事光于汤正血脉照应处
受有亿兆夷人至不如仁人孔氏曰平人凡人也○正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64-0466d.png
义曰言智虑等耳服虔杜预以夷人为夷狄之人则受
率其旅若林曾无华人乎○治乱曰乱乱臣十人论语
引之而孔子论之有妇人焉先儒郑玄等皆以十人为
周公太公召公毕公荣公太颠闳天散宜生南官括其
一文母刘原父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决之
天意君莫大于奉天而受之罪浮于桀决之人事国莫
大于有人而受之众不可以当德亲不可以敌贤
天视自我民视至今朕必往惟天惠民三节以天意人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64-0467a.png
事知纣之必克此节以人心天命断己之必往必克必
往相关○天矜于民以天之心言天视天听以天之用
言天矜犹云天至仁也天视天听犹云天至聪明也民
之所欲天必从之见天无心而以民之心为心自我民
视听见天无为而以民之神为用天之从人予之从天
不可后也故时哉不可失百姓之过我皇天将罪我不
可疑也故今朕必往○过如汉书所谓责过然以论语
考之恐只如万方有罪之意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64-0467b.png
我武惟扬至于汤有光扬发也侵罙入也取彼凶残取
字重看孟子曰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徐洪
客言直指江都取独夫即此意朱子曰言威武奋扬侵
彼纣之疆界取其残贼而杀伐之功用以张大比于汤
之伐桀又有光焉正义曰汤惟放逐我能擒取是比于
汤又益有光明又曰取得纣则功多于汤○或曰如此
则武王之伐纣志于杀乎曰武王不云乎商罪贯盈天
命诛之虽成汤之于桀也亦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曰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64-0467c.png
殛曰诛正其天讨汤武岂敢私哉顾桀闻汤师之来不
拒而奔远窜南服駾喙一邑复何能为故汤兵不穷其
所至因而放焉义之尽仁之至也若纣则否闻武王之
来方率其如林之旅迎战于牧野其心不但已也胜则
谓己有天命而益逞其凶不胜犹将挟其徒党适所与
国为害未已故武王誓师犹有胜负之惧有除恶务本
之言特曰取彼凶残盖有欲遂其失前禽之义而不可
得者此汤武处桀处纣之不同也曰然则史记言斩以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64-0467d.png
黄钺县其头大白之旗先儒何以复非之曰纣既焚死
复戮之则太甚矣非圣人之心也○金氏曰于汤有光
谓吊民伐罪止商之乱亦汤之心乃所以为汤之光也
武王伐其子孙而谓于汤有光前后圣人公天下为心
于此可见按谓止商之乱亦汤之心最为得之昭烈谓
武侯曰嗣子如不可辅君其自取其勤劳一世盖不为
一已计岂为子孙计哉可以知汤之心矣
勖哉夫子罔或无畏至惟克永世金氏曰前言必克之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64-0468a.png
理又恐将士以忽心视之故曰罔或无畏宁执非敌谓
宁持我非彼敌之心○董氏鼎曰勖哉数语固不以至
仁伐不仁而萌倖胜轻敌之心亦不以群臣同心同德
而忘一德一心之戒圣人之重民命临事而惧也如此
○按大明之诗众心恐武王以众寡之不敌而有所疑
也则勉之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此篇武王恐众心以
戎商之必克而有所忽也则勉之曰乃一德一心立定
厥功惟克永世○林氏曰考之孟子疑此二篇必有所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64-0468b.png
增损润色其字大抵皆同其意旨则有不同者盖康诰
伏生所传泰誓孔璧续出孔氏为𨽻古定其间必有不
能晓而以意增损者今康诰泰誓与孟子不同者以此
泰誓下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孔氏曰是其戊午明
日众士百夫长以上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至恭行天罚君子称
将士也越王句践伐吴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卷九 第 19a 页 WYG0064-0468c.png
是士卒亦可称君子也天有显道指其昭然之体厥类
惟彰言其釐然之用有物有则釐然而不可紊是之曰
类此理呈露流行于日用之间如日星之示人岂有难
知者哉纣亦非不知但狎侮之耳五常即道之显而类
之彰者也纣狎侮弗信荒怠弗敬所以行于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之间者无复知有天理之可畏○斮斫也孔
氏曰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斫而视之史记曰
比干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
卷九 第 19b 页 WYG0064-0468d.png
心○痡病也四海言所及远奸回回邪也囚奴正士箕
子也○正义曰不修谓不扫治也言不修则不祀可知
○祝断也断绝其命下是丧亡之诛祝之训断乃断绝
之断音与短同非断决之断音与煅同也蔡传云断然
降是丧亡则是训为断决之断为煅音矣○膏铜柱下
加炭令有罪者行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此肆虐之事非
奇技淫巧之事传引此以例之耳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至不迪有显戮真氏曰抚则后
卷九 第 20a 页 WYG0064-0469a.png
虐则雠武王举古人之言以明民之常情如此若君民
之分岂以虐我而遂雠之哉然君民之分不可恃而民
之常情不可不察○独夫孟子曰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言人心皆去其势位不复能系属于天下直一夫耳洪
惟作威言虐甚见其不君也雠谓之世者孤人之子寡
人之妻独人父母雠不一身而已也○树德务滋言培
其本又拥护之令其蕃殖也除恶务本言当绝其本根除
恶不除本如恶草遗种少焉复生矣言纣为恶本当殄
卷九 第 20b 页 WYG0064-0469b.png
歼之○迪蹈也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登成也成汝君之
功○金氏曰纣之恶固毒痡四海然自其忌恶文王则
所以施于周人者独虐此篇专誓周师故曰殄歼乃雠
其怨深曰登乃辟其分尊曰有显戮其辞严与上中二
誓不同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至惟予小子无艮上三
节详商受之恶为天人之所去见亡商之有由此节述
文王之德为天人之所归见造周之有本若日月之照
卷九 第 21a 页 WYG0064-0469c.png
临就德之发用上说光字广而浅显字狭而深皆于及
人上见之四方非文考所统之地谓之光者德之旁及
所谓厥邦时叙也西土乃文考所兴之地谓之显者德
之深入所谓西土怙冒也○文王之德宜受多方而大
勋未集今日之事所以承文考之德克则藉文考之诒
不克则予小子无良之咎○前篇末举汤此篇末举文
考盖以万古大义则武王于汤任再起之责者也以一
家世德则武王于文王任成终之责者也远则欲无愧
卷九 第 21b 页 WYG0064-0469d.png
于汤近则欲无忝于文考武王所以临事而惧也○天
有显道厥类惟彰而纣以狎侮荒怠而失之文王之德
所以光于四方显于西土者无他亦曰敬而已为人君
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敬德之实也治成于国中而化行于南国由西土而四
方敬德之效也纣惟狎侮荒怠故为君则作威杀戮放
黜师保囚奴正士而君臣之义绝为人嗣子则昏弃厥
肆祀弗荅昏弃厥遗王父母弟弗迪而孝友之恩亡以
卷九 第 22a 页 WYG0064-0470a.png
刑家则惟妇言是用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而夫妇之
道乖盖一念之敬肆既殊而圣狂理乱遂相悬绝可不
戒哉
牧誓
时甲子昧爽至逖矣西土之人甲子二月四日也昧爽
甲旦也朝即昧爽时也武成言癸亥陈于商郊盖癸
亥夜陈甲子朝至而誓焉钺以黄金饰斧杀戮用右手
左杖者示不用特以为仪耳旄旄牛尾军中指麾用之
卷九 第 22b 页 WYG0064-0470b.png
白取见远也曰武王之言也逖远也以其行役之远而
慰劳之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至予其誓孔氏曰治事三卿司徒
主民司马主兵司空主土指誓战者○正义曰孔以于
时已称王而有六师今呼治事惟三卿者司徒主民治
徒庶之政令司马主兵治军旅之誓戒司空主土治垒
壁以营军是指誓战者故不及太宰太宗司寇也其时
六卿具否不可知此御事指三卿不通于亚旅以下○
卷九 第 23a 页 WYG0064-0470c.png
金氏曰亚次旅众也亚者卿之贰大夫是也旅卿之属
士是也师氏以兵守王门王举则从者也千夫长统千
人之帅也百夫长一卒之正也庸濮在江汉之南左传
所谓庸与百濮伐楚者也羌西羌蜀髳微皆巴蜀之国
卢亦在江汉之间左传所谓卢戎也彭今彭州或云今
上庸蔡氏曰八国近周素所服役○戈柲六尺有六寸
戟长丈有六尺矛长二丈三者长短异而形制同干楯
所以捍敌言比则并列而密布也○正义曰戈短人执
卷九 第 23b 页 WYG0064-0470d.png
以举之故言称楯则并以捍敌故言比矛长立之于地
故言立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至以奸宄于商邑索尽也
言牝鸡无晨鸣之道喻妇人知外事妇妲己也列女传
云纣好酒淫乐不离妲己妲己所举者贵之所憎者诛
之王父母弟注疏以王父为祖之昆弟今按文势盖谓
王父弟与母弟耳王父弟即从兄弟也纣以昏乱弃其
所当陈之祭祀而不报弃先君之遗胤而不接之以道
卷九 第 24a 页 WYG0064-0471a.png
废宗庙之礼无宗族之义乃惟四方多罪逋逃之人是
崇长是信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使之为暴为奸于都邑
之中也崇尊之也长居人之上也信任而使令之是皆
左右便辟用事者又甚则使之有位而居大夫卿士之
任○孙氏曰泰誓言纣之恶终于悦妇人牧誓言纣之
恶始于用妇言岂非纣之终始出于此乎○按经文惟
妇言是用下连用两昏弃字显是纣之病根蔡传体贴
甚醒
卷九 第 24b 页 WYG0064-0471b.png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至其于尔躬有戮步进趋也齐
整也战法布陈然后相向故设其就敌之限不过六步
七步乃止而齐此坐作进退之法也伐击刺也少则四
五多则六七而齐此攻杀击刺之法也桓桓威武貌貔
执夷也虎属罴如熊黄白文欲将士如四兽之猛于商
郊迓迎也能奔来降者勿迎击之以劳役我西土之人
此勉其武勇而戒其杀降也○此篇与甘誓备见古人
用兵之节制陈法战法数言而尽其曲折明如画图真
卷九 第 25a 页 WYG0064-0471c.png
圣经之笔也大司马之法伍两卒旅各有其长使止齐
之者使其部伍之长各自止其止各自齐其齐故当战
时井然有序不失纪律三军如一人也深玩不愆于六
步七步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数语分明动中
有静故曰战如守行如战手法足法瞬息相顾此所以
为节制之妙也如是之兵虽猝然冲之岂可得而乱哉
六步七步不知此车法邪步法邪盖古者步卒夹车而
行动止相为用车不妄驰步不妄动步法即车法也至
卷九 第 25b 页 WYG0064-0471d.png
春秋时古法已乱如所谓舆曳柴而驰与视其辙乱望
其旂靡之类则古法之乱不在毁车崇卒之后矣古之
节制能为不败之师则岂有大崩之战至七国时史家
每书某战斩首几万则又春秋时所无也□王氏曰功
多厚赏前誓已言此不再言而独言有戮者军事以严
终亦威克厥爱之意
武成
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
卷九 第 26a 页 WYG0064-0472a.png
王朝步自周○戊午师渡孟津
二月癸亥陈于商郊
○甲子胜商杀纣
闰月
三月
卷九 第 26b 页 WYG0064-0472b.png
四月王来
自商○既生魄诸侯受命于周
○丁未祀于周庙
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孔氏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成于克商按前四篇自未
渡河至陈于牧野记其誓辞此篇则自往伐至天下
大定记其前后事辞也取篇中武成字以名篇
卷九 第 27a 页 WYG0064-0472c.png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
商正义曰此月辛卯朔朔是死魄故月二日近死魄朔
后明生而魄死望后明死而魄生律历志云死魄朔也
生魄望也顾命惟四月哉生魄传云始生魄月十六日
也月十六日为始生魄是一日为始死魄二日近死魄
也旁死魄无事而记之者与下日为发端犹今之将言
日必先言朔也○明日曰翌日辇行曰步凡云朝步皆
辇行也后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周
卷九 第 27b 页 WYG0064-0472d.png
镐京武王所都也于往也○孔氏曰此本说始伐纣时
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
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
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
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惟尔有神尚克
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孔氏曰致商之罪告天地山
川之神后土社也
名山华岳大川河大正以兵征之也暴殄天物言逆天
卷九 第 28a 页 WYG0064-0473a.png
也逆天害民所以为无道逋亡也天下罪人逃亡者纣
为魁主○微子言民窃攘神祇之牺牷牲而泰誓言夷
居弗事上帝神祗牺牲粢盛既于凶盗微子言凡有辜
罪乃罔恒获而武成言为天下逋逃主可互相明○杜
预曰萃集也天下逋逃悉以纣为渊薮集而归之按杜
解此三字佳宜入传○孔氏曰仁人谓太公周召之徒
略路也言诛纣敬承天意以绝乱路按蔡解略为谋○
正义曰将伐纣告天乃发故文在所过之上自周适商
卷九 第 28b 页 WYG0064-0473b.png
路过河华故知名山华岳大川河也山川大乃有名名
大互言之尔自称有道者圣人至公为民除害以纣无
道对言已有道所以告神求助不得饰以谦辞也称曾
孙者曲礼说诸侯自称之辞云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
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甫田诗曰曾孙不怒左哀二
年蒯瞆临战祷神亦称曾孙今蔡传谓有道指其父祖
而言并存之○声名文物曰华说文夏中国之人也又
大也四时之夏亦取大义
卷九 第 29a 页 WYG0064-0473c.png
既戊午师逾孟津至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项氏曰
自周至洛九百里凡三十日而后至人力不劳兵势不
急纣恃其兵力与大河之固安坐而未出也既戊午渡
河三誓师明日复誓遂行自孟津至朝歌四百馀里凡
五日而至○孔氏曰待天休命谓夜雨止毕陈正义曰
周语云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是雨止毕陈也
蔡氏元度曰诗云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盖谓雨止清明
也按孔传有所本而蔡元度證以诗语尤明但订传不
卷九 第 29b 页 WYG0064-0473d.png
用曰休命胜商之命也今并存之○商人离心离德久
矣特劫于纣威耳先驱盖商之平民陈后乃纣党至是
易向反攻血流漂杵后者为前徒所杀也周师弗迓克
奔则固未尝血刃也杵孔氏曰舂杵或作卤楯也戎衣
甲胄之属一者不再之辞○反商政谓尽除其苛虐紊
乱之事旧者商先王之旧服封益其土也商容商贤人
过其闾而式之钜桥鹿台纣私积处散发以赈贫民大
赉于四海谓施恩惠非一事论语曰周有大赉善人是
卷九 第 30a 页 WYG0064-0474a.png
富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示天下弗服孔氏曰始生
明月三日与死魄互言○正义曰生明死魄俱是月初
互言之○朱子曰哉生明旁死魄皆谓月二三日月初
生明时也凡言既生魄即谓月十六日月始阙时也魄
者月之有体而无光处也○蔡氏曰丰文王旧都在鄠
灵台沣水之上周先王庙在焉○乐记云武王克殷济
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
卷九 第 30b 页 WYG0064-0474b.png
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府
库倒载干戈包以虎皮天下知
武王之不复用兵也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孔氏曰魄生明死
十五日之后○正义曰月以望亏望是月半望在十六
日为多通率在十六日者四分之三其一在十五日耳
此言既生魄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也○此时天下始
一四方诸侯及百官皆来朝受命
卷九 第 31a 页 WYG0064-0474c.png
按此文汉志在丁未前则经之错简明甚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
柴望大告武成孔氏曰先祖后郊自近始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至予小子其承厥
志此以下武王告诸侯之辞也诸侯百工初受周命武
王诞诰告之如汤诰之意然其文亦不全矣尊祖故称
先王后稷教民稼穑有功生人始封于邰故曰建邦启
土公刘后稷之曾孙能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事见豳
卷九 第 31b 页 WYG0064-0474d.png
风七月及大雅笃公刘之诗古公亶父追称太王避狄
去邠居岐邠人从之者如归市事见绵之诗诗曰居岐
之阳实始剪商太王虽未始有剪商之志而王业之成
实基于此王季能勤以继其业至于文王克成厥功大
受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威而不敢肆小邦怀其德
而得自立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也○陈氏曰大邦以
力自强遇文王而力无所施故以文王为可畏而有以
畏其力小邦以德望人遇文王而获适所愿故以文王
卷九 第 32a 页 WYG0064-0475a.png
为可怀而有以怀其德文王初无心于德力之辨也○
所谓天命者亦卜之人心而已或曰纣十三祀赐西伯
弓矢鈇钺使专征伐此文王受命之实也天也非人之
所能为也先儒不识天道乃以改元称王为受命陋之
甚也文王得专征伐之柄九年而薨故曰大统未集既
曰未集安有改元称王之事安天下者文王之志武王
承之孟子曰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恭天成命至用附我大邑周成命只武王当日纣恶既
卷九 第 32b 页 WYG0064-0475b.png
稔天命已绝便是不带文王说孟子曰其君子实玄黄
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
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昭我周王盖执篚者之致
辞辞曰明我周王之救民于水火也孔氏曰天之美应
震动民心故用依附我
按此篇多错简幸日之甲乙可考语脉可寻惟其阙
文则不可知矣此节之后语意未终盖武王新受命
与诸侯正始当有交相儆戒之辞略如汤诰之意不
卷九 第 33a 页 WYG0064-0475c.png
应止自序其功而已也
列爵惟五至垂拱而天下治列爵惟五公侯伯子男也
分土惟三孟子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方百里伯
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之言武王之制也汉书地理
志亦云周爵五等其土三等说与孟子同乃若周礼王
制之不同则程子所谓传会难尽信者也爵土传世以
待功德官职任事以待贤能五教说见虞书民无教虽
有粟可得而食诸食者民之天而丧祭皆民德所关圣
卷九 第 33b 页 WYG0064-0475d.png
人重之夫列爵分土建官位事所以为民而其所重者
在此可以知先王之政矣惇信明义崇德报功皆王者
所以励世之道与任贤使能五教三事之意相维而不
可失者垂拱而天下治言武王所修皆是所任得人恭
已于上而天下自治矣○封建之来久矣其上世皆有
功德于民子孙世其土地圣人因而为之制列爵有等
分土有限而不可踰而又使之建官必以贤位事必以
能所谓建邦设都树以君公承以大夫师长者也其维
卷九 第 34a 页 WYG0064-0476a.png
持之意深矣自王纲解纽诸侯兼并土地踰制而大夫
世官于是争乱相寻至于战国而其祸极矣此非封建
之弊乃王制不行之咎也○建官惟贤位事惟能上自
王朝外则州牧侯伯下至侯国之卿大夫士皆官也非
贤能不任则安有败事位事就在建官中使能治赋者
治赋能治财者治财能治礼乐者治礼乐有此官则有
此事未有无事之官贤者之中因能而任故曰位事惟
能非谓官事不相通而贤能为二途也○民功曰庸五
卷九 第 34b 页 WYG0064-0476b.png
教修而三事举可谓庸矣意者三代课吏之条目与○
丧慎终祭报本古人以为重事世之衰也乃有忽略于
丧祭而背死忘生者多故曾子叹之曰慎终追远民德
归厚矣而孟子则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为王道之始
曾子之言为上者自知所重感化之本也孟子之言为
上者重民之所重处置之道也○信者人之所难守而
易渝故曰惇义者人之所难明而易昧故曰明惇之自
上使天下之不薄明之自上使天下之不昧信立于天
卷九 第 35a 页 WYG0064-0476c.png
下则无相欺相背义晢于天下则无苟得苟免故无不
励之俗○官赏所以劝善也崇德报功则无不劝之善
○吕氏曰武王至此夫何为哉无为而天下自治以见
武王能还唐虞风俗于千载之下武成与尧舜气象不
同矣终篇一语尧舜无为之治乃恍然若存焉
此篇事多而辞少体独异于诸篇
洪范
汉志曰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史记武
卷九 第 35b 页 WYG0064-0476d.png
王克殷访问箕子以天道箕子以洪范陈之○问洪范
诸事朱子曰此是个大纲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槩备
于此矣问皇极曰此是人君为治之心法如周官一书
只是个八政而已按人心惟危四语圣学传心之妙而
未及政事之详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数语善政养民之
要而未及心源事目之备洪范一篇性命政事大纲细
目兼该全备信乎唐虞以来授受之微言也以丹书四
言武王斋戒而受之则其受此于箕子也可知呜呼后
卷九 第 36a 页 WYG0064-0477a.png
之人其可以易而读之哉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十三祀即克殷之年曰祀者
箕子之辞也箕子尝言我罔为臣仆盖箕子不可臣武
王亦遂其志而不臣也访就而问之也箕国名子爵也
○苏氏曰箕子之不臣周也而曷为为武王陈洪范也
天以是道畀之禹传至于我不可使自我而无传以武
王而不传则无可传者矣为箕子之道者传道则可仕
则不可
卷九 第 36b 页 WYG0064-0477b.png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
其彝伦攸叙孔氏曰骘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助合
其居便有常生之道我不知其常道伦理所以次叙问
何由○正义曰言民是上天所生形神天之所授故天
不言而默定下民群生受气流形各有性灵下民不知
其然是天默定之也相助也协合也助合其居者言民
有其心言行是非得失衣食之用动止之宜无不禀诸
上天各有常理合道则安失道则危是助合其居使有
卷九 第 37a 页 WYG0064-0477c.png
常生之道九畴施之于民皆是天助之事也○许氏曰
王问天阴定下民而辅合其居止民之彝伦自然有叙
其所以然如何盖极本穷源之问也意武王惟知箕子
之有道未必豫知箕子有洪范之传也○按阴骘者生
人生物皆天地之动机一动一静皆不外乎气机当五
性感动之时而仁义中正之理隐然有不可移易者存
焉若天有以定之也有定之中事事物物莫不各有当
止之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即董子所谓人受命
卷九 第 37b 页 WYG0064-0477d.png
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
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
相接驩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生五榖以食
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
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此等与生俱生不可判离故曰保
合人事之当然即天理之自然故谓天之辅相而保合
之也夫阴骘相协是常伦有自然之叙自羲农以来所
以民彝物则各得其正秩然得其叙于天下者必有其
卷九 第 38a 页 WYG0064-0478a.png
道而非我所知愿子为我陈之焉○程子曰圣人能使
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止
之各于其所圣人所以叙彝伦也洪范九畴圣人使天
下顺治之道也非能为物作则惟止之各于其所顺乎
阴骘相协之妙而已阴骘相协彝伦天叙也洪范九畴
彝伦攸叙也自五行至五福六极天人相因天下事大
纲出不得此九者世间只顺了个阴骘相协之妙便常
伦常叙自古圣人只理会得此而已矣○访问箕子以
卷九 第 38b 页 WYG0064-0478b.png
天道彝伦之叙即天道也○天之于民也无物不体故
道之在人也无往非天○敬用农用之类凡君之所有
事者一天而已○常说以九畴与彝伦为一物非也九
畴乃人君治天下之大法所以叙彝伦者也彝伦乃生
民所具之常理乃九畴之所叙者也故蔡传云彝伦之
叙即九畴之所叙者也下文箕子之荅若何而彝伦攸
斁若何而彝伦攸叙三攸字正相唤应武王以不知起
问而箕子以洪范九畴之得失为斁叙之由则其意旨
卷九 第 39a 页 WYG0064-0478c.png
可见矣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至天乃锡禹洪范九
畴彝伦攸叙孔氏曰堙塞汩乱也治水失道乱陈其五
行畀与斁败也天动怒鲧不与大法九畴畴类也故常
道所以败放鲧至死不赦嗣继也废父兴子尧舜之道
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水者五行之
先五行者万事之本鲧逆水性而五行汩陈五行汩陈
卷九 第 39b 页 WYG0064-0478d.png
而九畴不畀盖此理既昧如万事何攸斁者自鲧言之
非自时言之○大禹谟帝美禹治水之功云地平天成
传云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水既治五行叙是治水
失道为乱五行也九类汉书谓之九章九类是天之常
道既不得故常道所以败也以鲧禹俱是治水父不得
而子得之所以彰禹之圣当于天心易系辞云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知天锡禹者即是洛书也禹既第之
当有成法可传应人尽知之而武王独问箕子者五行
卷九 第 40a 页 WYG0064-0479a.png
志云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之
位而典之周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已而问焉言箕
子典其事故武王特问之或当然也
初一曰五行至威用六极朱子曰初一次二此读也全
读是以一二为次第不见洛书本文又不见圣人法象
之义故后人至以此章总为洛书本文皆为句读不明
也○又曰五气运行而人禀之以成形于是有五事故
次二曰敬用五事者人所有事也凡用皆主人君而言
卷九 第 40b 页 WYG0064-0479b.png
○又曰洛书者大禹治水之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禹
则之而为畴也洛书本无文字但有奇耦之数自一至
九其数如此禹叙而次第之以其一居初而为五行以
其二居次而为五事三之为八政四之为五纪五之为
皇极六之为三德七之为稽疑八之为庶徵皆然九居
末而为五福六极自一至九洛书之本数初次者禹次
第之文五行以下即禹法则之事大抵九畴之序顺而
言之则五行为始故五行不言用不言用者乃众用之
卷九 第 41a 页 WYG0064-0479c.png
所自出错而言之则皇极为统故皇极不言数不言数
者乃众数之所由该○按图书皆以五居中而一居下
一点在下者即五中之一点也万物发用在中而根荄
在下故九畴皇极居中而五行居一皇极统八畴发用
在中之义也五行诸事之本根荄在下之义也前四畴
皇极之所以建故配水火木金之生数后四畴皇极之
所以行故配水火木金之成薮九畴之所取于洛书者
不过如此谓九畴无预于洛书固不可谓五事必取象
卷九 第 41b 页 WYG0064-0479d.png
于二八政必取象于三五纪必取象于四以至六七八
九谓皆有其义欲逐为之说则胶矣○朱子曰洛书九
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五顺五行敬五事以
修其身厚八政协五纪而齐其政皇极之所以立也皇
极建则乂之以三德而威福玉食出于上否则移于下
矣皇极建则明之以稽疑而龟筮臣民从之而吉否则
逆之而凶矣皇极建则肃乂哲谋圣而卿士师尹举其
职庶民遂其生五气顺而四时和否则人事不修天道
卷九 第 42a 页 WYG0064-0480a.png
易常矣皇极建则敛五福以锡民为富寿康宁攸好德
考终命否则敛六极以厉民矣序其目于皇极之先者
皆皇极之本也序其目于皇极之后者皆皇极之验也
○愚按敬用协建乂明念向威各以一字该一畴之义
下文不过序其目而演之要无出此九字之中矣敬者
一心之主宰敬则五事皆得不敬则五事皆失敬之用
非在外也得其恭从明聪睿之则而已八政者所以厚
民也为之食以养生货以利用为之祭报为之居处为
卷九 第 42b 页 WYG0064-0480b.png
之教导为之交好所以厚之也至于斩伐劓刵陈于原
野肆之市朝亦无非所以厚之也期于胥匡以生而已
矣○舜命九官即八政之事尧命羲和即五纪之事四
时定岁功成允釐百工庶绩咸熙五纪之系乎政事也
大矣五纪不列于八政而别为一畴者以其为政之纲
也天时人事之所因尧先天时故命羲和在九官之先
此先人事故八政在五纪之先○八政与三德通五纪
与庶徵通八政乂之经而三德者因时之权也五纪历
卷九 第 43a 页 WYG0064-0480c.png
法庶徵灾祥五纪主常庶徵主变生数主常故八政五
纪在前成数主变故三德庶徵在后○治历明时随时
占候期于协而已矣○皇极自汉以来不得其训至朱
子而其训始明其义大明详本畴○有所疑而不明故
稽而明之事之明者无待于稽事之疑者圣人亦不能
不取决于神○人之于天其精气相感捷于影响况人
主为天地之心一念之善喜见于天而和气应之一念
之恶谪见于天而沴气应之故欲观己之善恶当观天
卷九 第 43b 页 WYG0064-0480d.png
之所以为应者以验之验之为言如孝子之事亲日候
其颜色以为忧喜此人主事天之诚也○问五福六极
朱子曰民之五福人君当向之民之六极人君当畏之
○正义曰福者人之所慕皆向望之极者人之所恶皆
畏惧之顾氏云前八事俱得五福归之前八事俱失六
极臻之故福极处末○孔氏曰此以上禹所第叙五行
以下箕子所陈
一五行至稼穑作甘一五行以下一二等字汉石经无
卷九 第 44a 页 WYG0064-0481a.png
之○朱子曰一五行者次第之辞与前章异后放此○
正义曰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此即是五行生成之数天一生水地二
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
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
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焉故
谓之成数也又万物之本有生于无著生于微及其成
形亦以微著为渐五行先后亦以微著为次五行之体
卷九 第 44b 页 WYG0064-0481b.png
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
质大为五大刘与顾氏皆以为水火木金得土数而成
故水成数六火成数七木成数八金成数九土成数十
义亦然也水纯阴故润下趋阴火纯阳故炎上趋阳木
金阴阳相杂故可曲直改更也稼穑共为治田之事分
为种敛二名土上所为故为土性上文润下炎上曲直
从革即是水火木金体有本性其稼穑以人事为名非
是土之本性生物是土之本性爰亦曰也变曰言爰以
卷九 第 45a 页 WYG0064-0481c.png
见此异也六府以土榖为二由其体异故也○王氏曰
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
者也是故谓之行自天一至于天五五行之生数也以
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其成之者皆五五者
天数之中也盖中者所以成物也○又曰水言润则火
熯土溽木敷金敛皆可知也火言炎则水冽土蒸木温
金清皆可知也水言下火言上则木左金右土中央皆
可知也推类而反之则曰后曰前曰西曰东曰北曰南
卷九 第 45b 页 WYG0064-0481d.png
皆可知也木言曲直则土圜金方火锐水平皆可知也
金言从革则木变土化水因火革皆可知也土言稼穑
则水之井洫火之㸑冶木金之为械器皆可知也所谓
木变者何灼之而为火烂之而为土此之谓变所谓土
化者何能熯能润能敷能敛此之谓化所谓水因者何
因甘而甘因苦而苦因苍而苍因白而白此之谓因所
谓火革者何革生以为熟革柔以为刚革刚以为柔此
之谓革金亦能化而命之曰从革者何可以圜可以锐
卷九 第 46a 页 WYG0064-0482a.png
可以曲直然非火革之则不能自化也是故命之曰从
革也金阴精之纯也是其所以不能自化也○朱子曰
金一从一革互相变而体不变且如银打一只盆便是
从更别要作一件家事便是革依旧只是这物事所以
云体不变又曰不是从人之革是一从一革与曲直稼
穑等皆成双字○曾氏曰润下者水也炎上者火也木
金亦然惟稼穑非土也故言其于是稼穑而已○蔡氏
曰咸苦酸辛甘者五行之味也五行有声色臭味而独
卷九 第 46b 页 WYG0064-0482b.png
言味者以其切于民用也○按正义曰水性本甘久浸
其地变而为卤卤味乃咸此说未是东坡天庆观乳泉
赋曰阴阳之相化天一为水六者其壮而一其稚也夫
物老死于坤而萌芽于复故水者物之终始也意水之
在人也如山川之出云草木之含滋漠然无形而为往
来之气也为气者水之生而有形者其死也死者咸而
生者甘甘者能往能来而咸者一出而不复反此阴阳
之理也吾何以知之盖尝求之于身而得其说凡水之
卷九 第 47a 页 WYG0064-0482c.png
在人者为汗为涕为洟为血为溲为泪为涎为沬此数
者皆水之去人而外骛然后肇形于有物皆咸而不能
返故咸者九而甘者一一者何也唯华池之真液下涌
于舌底而上流于牙颊甘而不坏白而不浊宜古之仙
者以是为金丹之祖长生不死之药也今夫水之在天
地之间者下则为江湖井泉上则为雨露霜雪皆同一
味之甘是以变化往来有逝而无竭故海洲之泉必甘
而海云之雨不咸者如泾渭之不相乱河泲之不相涉
卷九 第 47b 页 WYG0064-0482d.png
也若夫四海之水与凡出盐之泉皆天地之死气也故
能杀而不能生能槁而不能浃也岂不然哉东坡之赋
理到文雄可以知润下作咸之理矣○五行有声色臭
味子产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以气降生成质以味为
主故先言之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杜预云辛色白酸色
青咸色黑苦色赤甘色黄白声商青声角黑声羽赤声
徵黄声宫又月令咸之臭朽苦之臭焦酸之臭膻辛之
臭腥甘之臭香声色臭外见而味在中故以味为主上
卷九 第 48a 页 WYG0064-0483a.png
言曰者言其本性此言作者从其发见皆自然而然非
人使之也因水润下作咸故䰞海为盐盐成于人作咸
非人也○五行一节不言理而理在其中润下炎上等
即五行之理也在天为五气在地为五材在人为魂魄
五脏四肢百骸之身举一身而言为五事有物必有则
为五常其实一五行之理而已矣顺五行之理以五事
则敬以五纪则协以皇极则建以三德则乂明于稽疑
则有吉而无凶验于庶徵则得雨旸燠寒风之时向于
卷九 第 48b 页 WYG0064-0483b.png
五福则有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福故五行九畴
之本也五行不言用无适而非用也禹贡一篇不过水
曰润下之一语而箕子以为彝伦之攸叙者此也禹治
水而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非彝伦攸叙之实乎
二五事至睿作圣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秀气也故水
火木金土之气凝而为貌言视听思之质有物必有则
故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皆其德之本
然而恭之作肃从之作乂明之作哲聪之作谋睿之作
卷九 第 49a 页 WYG0064-0483c.png
圣亦其用之自然也恭庄敬也言顺曰从视远曰明言
以道接曰聪通乎微曰睿肃威仪也乂条理也哲照了
也谋足以出谋也圣无不通也听聪则别彼是非从其
是为谋必当故听聪则善谋也中庸曰聪明睿智又曰
聪明圣智睿圣俱以思之一德言与肃乂哲谋为朋皆
言其自然之用未言其造诣所至也○曾氏曰自外而
言之则貌外于言自内而言之则听内于视自貌言视
听而言之则思所以为主于内故曰貌曰言曰视曰听
卷九 第 49b 页 WYG0064-0483d.png
曰思此其序也五者思所以为主于内而用四事于外
者也至于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敬用五事者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思无邪是
也○朱子曰洪范五事以思为主盖不可见而行乎四
者之间然操存之渐必自其可见者而为之按曾子告
孟敬子曰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
气斯远鄙倍矣所谓操存之渐必自其可见者而为之
也○郑玄曰木神曰仁金神曰义火神曰礼水神曰智
卷九 第 50a 页 WYG0064-0484a.png
土神曰信五行之理为人之五性洪范不言而别言五
事何也周子曰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
谓纯仁义礼智五行之德也言貌视听五行之事也事
无违于德则五事即五常矣德不言信事不言思者欲
其不违则固以思为主而必求是四者之实矣○苏氏
曰人之生也形色具而声气继之形气具而视听继之
视听具而思生焉此五事之所以为先后也畜为五藏
发为五事以应五行故脾之发为貌而主土肺之发为
卷九 第 50b 页 WYG0064-0484b.png
言而主金肝之发为视而主木肾之发为听而主水心
之发为思而主火自黄帝以来知医者言之详矣舍此
则无以治病无以察脉而决人之死生汉儒之说以言
为金以听为水则可至其以貌为木以视为火以思为
土则不可按五事之序人肖䫉天地故䫉居其首人之
能言异于万物故言居其次自少而壮聪明日开智虑
日长故视听又次之而思终焉苏氏蔡氏皆以发用先
后为言但婴儿之能言有在视听之后者矣以声音为
卷九 第 51a 页 WYG0064-0484c.png
言殆又不可既生而声音发如之何其为从作乂邪至
于配属五行其说尤长汉儒必欲以五事之序合五行
之序固有所难通而苏氏又欲以洪范之说合医经之
说亦有所难合何也盖不知相配之与相属不同也洪
范以相配言者也人之一身精气之合也精为水气为
火精之凝为貌故曰貌泽水也气之出为言故曰言扬
火也视者神之发而其明在外故曰视散木也听者魄
之藏而其聪在内故曰听收金也土属脾脾主意土无
卷九 第 51b 页 WYG0064-0484d.png
定位意不可见而行乎四者之间故曰思通土也此洪
范五事配五行之序也医经以相属言者也木藏曰肝
而发窍于目故肝病见于目水藏曰肾而发窍于耳故
肾衰而重听金藏曰肺而发窍于口故肺病见于声耳
目口道家谓之三要以其为精气神之门户也而其为
要之要者又有二焉心为火藏用事于中百体之君也
而其官则思思得其正则心火不炎上火不用事则土
居中宫而木火金水皆禀其功故丹道以土为媒妁而
卷九 第 52a 页 WYG0064-0485a.png
谓脾主意者此也脾为土藏运化万物能毋养馀藏故
医家又名脾为黄婆于五事当属貌观佛家言四大以
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地即土也则
䫉当属土矣而洪范不然者洪范与医经不同也此医
经五脏属五行之序也相配相属各自为序今作一图
自见
苏 貌 脾 土
氏 言 肺 金
卷九 第 52b 页 WYG0064-0485b.png
原 视 肝 木
定 听 肾 水
思 心 火
洪 貌 水 素 肝 木
范 言 火 问 心 火
相 视 木 相 脾 土
配 听 金 属 肺 金
思 土 肾 水
卷九 第 53a 页 WYG0064-0485c.png
古今所定也各有攸当不可强合而为一然洪范先
天之五事也其配五行则水火木金土此五行以质
而语其生之序也素问后天之五事也其属五行则
木火土金水此五行以气而语其行之序也如此看
不必牵合而自合也
三八政一曰食至八曰师正义曰八政于民以缓急为
次食货祀宾师指事为名三卿举官为民者三官所主
事多若以一字为名则所掌不尽故举官名以见义○
卷九 第 53b 页 WYG0064-0485d.png
王氏曰自食货至于宾师莫不有官以治之而独曰司
徒司空司寇者言官则以知物之有官言物则以知官
之有物也○按汉书张晏注曰农食之本食为八政首
故以农为名师古曰此说非也农厚也敬用义例皆同
非田农之农也○八政曰厚生以厚生兼三事也○八
政唐虞则属之九官成周则谓之六典而在禹则谓之
六府三事者也治内之政六而司寇最后治外之政二
而师居末盖养之居之教之而后丽于刑则刑之可以
卷九 第 54a 页 WYG0064-0486a.png
无憾邦交之礼不失诸侯远人怀之而后张皇六师以
征不庭则武不为黩○项氏曰司徒教之也司寇刑其
不服教者也内治至此毕矣服则宾之不服则师之皆
外治也
四五纪一曰岁至五曰历数正义曰五纪者五事为天
时之经纪也一曰岁从冬至以及明年冬至为一岁所
以纪四时也二曰月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
九日所以纪一月也三曰日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
卷九 第 54b 页 WYG0064-0486b.png
十二辰为一日所以纪一日也四曰星辰星谓二十八
宿昏明迭见辰谓日月别行会于宿度从子至丑为十
二辰星以纪节气早晚辰以纪日月所会处也五曰历
数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
历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故谓之五纪也五纪不言
时者以岁月气节正而四时自正时随月变非历所推
故不言时也○又曰日月行于星辰乃为天之历数○
五纪之次岁统月月统日日月行于星辰历数总四者
卷九 第 55a 页 WYG0064-0486c.png
故岁为始历为终也○月令孟春昏参中旦尾中之类
皆所以叙气节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也○
王氏曰岁月日星辰者经也历数者推步岁月日星辰
之数以为历者也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纬也○五
纪曰协其要在合天而已纪与政对政以治人纪以合
天治历明时亦政之一而不列于政尊天也
五皇极至锡汝保极朱子曰皇极只是前面五行五事
八政五纪是已却都载在人君之身包括尽了五行是
卷九 第 55b 页 WYG0064-0486d.png
发源处五事是操持处八政是修人事五纪是顺天道
就中以五事为主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无不睿便是
建极三德只是就这道理上权衡或放高或捺下是人
事尽了稽疑又以卜筮参之若能建极则推之于人使
天下皆享五福验之于天则为休徵若是不能建极则
其在人事便为六极在天亦为咎徵其实都在人君身
上又不过敬用五事而已此即笃恭而天下平之意以
是观之人君之所任者岂不重哉如此九畴方贯通为
卷九 第 56a 页 WYG0064-0487a.png
一○皇极辩曰自孔氏训皇极为大中而诸儒皆祖其
说予独尝以经之文义语脉求之而有以知其必不然
也盖皇者君之称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常在物
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极为在中之
准的则可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若北辰之为天极脊
栋之为屋极其义皆然而礼所谓民极诗所谓四方之
极者于皇极之义为尤近顾今之说者既误于此而并
失于彼是以其说展转迷谬而终不能以自明也即如
卷九 第 56b 页 WYG0064-0487b.png
旧说姑亦无问其他但即经文而读皇为大读极为中
则夫所谓惟大作中大则受之为何等语乎今以予说
推之则人君以眇然之身履至尊之位四方辐辏面内
而环观之此天下之至中也既居天下之至中则必有
天下之纯德而后可以立至极之标准卓然有以立乎
天下之至中使夫面内而环观者莫不于是而取则焉
是则所谓皇极者也由是而权之以三德审之以卜筮
验其休咎于天考其祸福于人如挈裘领岂有一毫之
卷九 第 57a 页 WYG0064-0487c.png
不顺哉此洛书之数所以虽始于一终于九而必以五
居其中洪范之畴所以虽本于五行究于福极而必以
皇极为之主也○问标准之义如何曰此是圣人正身
以作民之准则问何以能敛五福曰当就五行五事上
推究人君修身使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即身自正
五者得其正则五行得其序以之稽疑则龟从筮从卿
士从庶民从在庶徵则有休徵而无咎徵和气致祥有
仁寿而无鄙夭便是五福○又曰敛福锡民圣人亦岂
卷九 第 57b 页 WYG0064-0487d.png
别有福以锡之只取则于此各正其身顺理而行则为
福也○又曰人君能建其极则为五福之所聚而又有
以使民观感而化焉则是又能布此福而与其民也○
按敛时五福以理言又言福不但敛之已也必有以敷
锡于民焉盖能使民皆从化则福亦随之若有以锡之
矣又言福不但与其民也民亦荅君之锡焉盖教化既
行风俗既定父慈子孝之俗千百年如一日是君之极
还赖民以保之若亦有以锡乎君矣亦谓之锡者重其
卷九 第 58a 页 WYG0064-0488a.png
辞与锡福为对也○以尧舜之时而有共驩苗民君虽
建极锡福于上而彼则自弃焉吾且如彼何哉此锡汝
保极所以为君民相与之盛也○有锡则有受民之为
善即所以受君之锡也有受则有荅民保君极即所以荅
君之锡也○项氏曰此六句皇极一章之纲领下分为
两大段以演说此节之事○按念之受之是彝是训等
皆说敷锡之事会极归极是训是行皆说保极之事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人谓学士
卷九 第 58b 页 WYG0064-0488b.png
大夫别于民者也作极犹作则作式之作谓君与之为
准望使不差耳陈雅言鼓舞作兴之说谬也
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至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此下
言锡福与民之道也朱子曰言人君建此表仪又须知
天下有许多名色人须逐一做道理区处之始得按此
以庶民言有猷有为有守是一项人不协于极不罹于
咎是一项人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是一项人三项人
所谓气禀有清浊纯驳观感有浅深迟速不可一律齐
卷九 第 59a 页 WYG0064-0488c.png
者也念之受之锡之福则随材造就所谓逐一做道理
区处者也有猷如子贡有为如子路有守如原宪此等
人可与进取故当念之念谓加意使有成就也不协于
极未合于善也不罹于咎不陷于恶也此中人之资可
导而上下焉者此等人进之则亦足用为善故当受之
谓不拒而与其进也康安和之意不可以伪为者色也
自夫养深而见于外则有而康而色其人焉由中而发
者言也自夫笃好而发于中则有予攸好德之言焉有
卷九 第 59b 页 WYG0064-0488d.png
人如此汝则锡之福则是人斯其惟皇之极矣此福字
以下文考之是指爵禄而言敷锡者福之全体以理言
也锡之福者福之一端以事言也当知敛福锡福作福
这几个福字都只一般盖五福六极天之威福也爵赏
刑罚君之威福也五福本天而君之爵赏亦谓之福者
以其一理也天有寿夭而君能生杀短长之天有贫富
贵贱而君能予夺废置之达于上下此相协厥居在天
而彝伦之攸叙所以其道在君也知此则知三德之刚
卷九 第 60a 页 WYG0064-0489a.png
柔福极之威向皇极之敷锡只为一事而天之未始不
为人人之未始不为天矣
无虐煢独而畏高明庶民有善则不可遗而煢独又庶
民之至微者无虐谓有当念当受者亦念之受之为上
章结也臣有不善则不可不惩而高明又有位之尊显
者人君或重于恩礼而难罪责之无畏谓有淫朋比德
之类则罚必行有材智施为之长又使进其行不宽假
以坏其材为下章结也细玩皇极一畴人君于天下人
卷九 第 60b 页 WYG0064-0489b.png
材如慈父严师其心无所不尽也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至其作汝用咎此以有位言
有能有为必使羞其行者羞进也行实行也材智施为
得于天资涵养践履成于学力人之常情实行易于不
足有以进之则皆为全材官使皆贤材而邦国昌○天
下未尝无材而鲜全材患在人君无以养而进之尔有
以进之皆可用也人材众多而邦国昌由于人君成就
之有术人材少非天生材之少也成就之不至也○使
卷九 第 61a 页 WYG0064-0489c.png
羞其行非一端而已传曰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凡厥
正人既富方谷亦所以进其行也正人正官之人富谓禄
之榖善也禄足以恤其家而后可以责其善弗能使好
于而家北门之诗所谓室人交遍谪我也则是人斯其
辜矣谓将陷于罪戾虽斯人之辜亦吾待士之未至也
夫爵禄以待贤者而于其所加又无往而非劝善励行
之微意则在位者孰不惟皇之极哉若实行不羞于其
非好德之人而福亦加焉则为汝用咎而已甚言以戒
卷九 第 61b 页 WYG0064-0489d.png
其轻予也因上言既富方谷恐因而有过宽之弊富或
及于非德则无望于方谷适为汝用咎恶之人尔○攸
好德此两章凡再言之诚以人君敷锡之微机不过发
其攸好德之心而已人而无攸好德之心则虽欲锡之
福而彼不受也故念之受之或动而启之于先曰锡之
福曰羞其行曰既富方谷或掖而成之于后归于成其
攸好德而已攸好德者人之良心天之相协厥居皇之
建其有极皆本于此故人君作成一世之人材在于开
卷九 第 62a 页 WYG0064-0490a.png
其攸好德之心攸好德之福锡而五福皆锡也此箕子
引而不发之要旨也○许鲁斋曰传记中人材杰然可
观以道理观之只是偏材圣人则圆融浑全百理皆具
古今人材多是血气用事故多偏圣人纯是德性用事
便自能圆成不偏按皋陶言九德正所谓德性用事圆
成不偏者也故不言猷为与能而专言德以德足以包
之也皋陶是论成德洪范论作成人材故每言有猷有
能有为欲有以进之
卷九 第 62b 页 WYG0064-0490b.png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至归其有极此章盖诗之体使人
讽咏而自得之者也无者戒之也偏陂好恶心之偏也
偏党反侧事之偏也偏不中也陂不平也党不公也反
侧皆不正反如物之有正反侧如位之有正侧正反犹
云面背面者为常背则反常故训反为倍常也偏之与
侧偏不中侧不正也中如中间对四旁正如四正对四
隅中则必正正不必中也党如君子不党之党作好作
恶好恶不能顺应而加之意也夫有偏陂好恶之心则
卷九 第 63a 页 WYG0064-0490c.png
有偏党反侧之事而王之义与道路即其荡荡平平正
直者也特反覆言之以戒其私而勉以是理之公尔是
理之公即所谓有极也极建于君然皆人心之所自有
也会合也极虽人心之所自有而私欲间之则不能合
而来无偏陂作好恶之私而一于王义王道王路是不
为私心所间隔则合而来矣归至也人有虽无私心而
事未必尽当理者未为至也无偏党反侧之为而一于
荡荡平平正直是事事由乎天理之公则来而至矣二
卷九 第 63b 页 WYG0064-0490d.png
句虽平而意不平会如四方辐辏向京师指此为底止
之地归是已至了○陂音秘古文作颇唐玄宗以此句
韵独不协因周易泰卦无平不陂释文陂字亦有颇音
遂下诏改无颇为无陂今按颇陂二字皆从皮古字多
通用但须改音不必改字
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曰者箕子更端以
赞上文之事言皇极之敷言是天下之常理是天下之
大训自九畴锡而阴骘相协之妙呈于有象自敷言作
卷九 第 64a 页 WYG0064-0491a.png
而阴骘相协之妙显于有言是皇之所敷者帝之理而
所代者帝之言非帝之训而何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至以为天下玉在君也
是彝是训在民也当是训是行近天子之光者此理之
同初无上下之间则践行之至自然心德之孚矣曰者
为民之言也天子作民父母言其教之有父母之恩以
为天下王言其教之得天下王之义盖主师道而言其
恩义兼尽如此也言庶民而不言有位者庶民如此有
卷九 第 64b 页 WYG0064-0491b.png
位可知矣○泰誓主君道而言作民父母作之师言君
为民之父母民之师也洪范主师道而言作民父母为
天下王言建皇极者恩则父母而义则信哉其天下王
也○读皇极一畴师道曲尽○君固天下王矣称之而
又称者言父母不足以尽之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
之不能教也此天下王之义也
六三德至民用僭忒皇极立本三德因时盖圣人抚世
酬物之权也正直待人圣人本心刚柔治人非圣人之
卷九 第 65a 页 WYG0064-0491c.png
得已故其序如此平康世平而安宁也以正待正以直
待直无所事乎矫拂故但言正直大舜苗格之后成周
刑措之时也克治友顺燮和也刚柔皆有所事故曰克
盖因习俗之偏气禀之过而异施焉彊弗顺刚克者以
刚而克刚如周公之毖殷是也和顺柔克者以柔而克
柔如君陈之和中是也沈潜者柔而克以刚如求也退
故进之是也高明者刚而克以柔如由也兼人故退之
是也正直之用一而刚柔之用四圣人用乂之道因时
卷九 第 65b 页 WYG0064-0491d.png
制宜如此所以能纳天下民俗于皇极也○习俗之不
齐则政刑所治也故或以刚克刚或以柔克柔此二者
刚柔之因俗而异施者也气禀之不齐则当有教以变
化之而不可专任乎政刑故或以柔而克刚或以刚而
克柔此二者刚柔之因人而相济者也○威福玉食为
人主之三柄刚柔正直为人主之三德君建极则威福
玉食一于上而国不异政家不殊俗大权之所在即三
德之所在也君不建极则威非德威福非德赏玉食非
卷九 第 66a 页 WYG0064-0492a.png
德奉三德既亡三柄亦岂能保其常有于我哉利势之
所在人思得而窃之惟无喜怒也有喜怒则有赞其喜
以市恩鼓其怒以张势者惟无爱憎也有爱憎则有假
其爱以济私藉其憎以复怨者此臣之所以有作福作
威也本言权不可下移必并玉食言之者有其权必有
礼以章其别玉食者王礼也上下之分也下之与上异
名而同爱故服布素者爱士之簪组服士之簪组者爱
公卿之剑佩服公卿之剑佩者爱王者之冕旒王者居
卷九 第 66b 页 WYG0064-0492b.png
人可爱之地惟有德以下其心有礼以定其志故人相
安于分义而莫敢踰越不然谁无出分之慕哉故为人
上者不可不谨其始必端本必建极以不二之权行兼
三之德则天下受其造就之福矣○项氏曰以政言之
彊者御之以刚弱者抚之以柔此于五行属太刚太柔
也以教言之高者抑之使柔卑者振之使刚此于五行
属少刚少柔也正直则中德也虽曰三德而五在其中
礼家以一为三以三为五以五为九其理皆出于此盖
卷九 第 67a 页 WYG0064-0492c.png
一本不动而二自为四四自为八故谓之九八卦九畴
其义一也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孔氏曰建立其人命
以其职○苏氏曰孔氏谓择知卜筮人而立之夫知卜
筮人天下不为少矣岂区区以择此为事谓择贤也○
蔡季通曰择建立卜筮人非其人则不可非其职则不
专曰择者择其人曰建立者专其官也
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孔氏曰龟兆形有似雨者蒙
卷九 第 67b 页 WYG0064-0492d.png
阴闇驿气落驿不连属克兆相交错○正义曰灼龟为
兆其璺坼形状有五种说文霁雨止也霁似雨止则
雨似雨下蒙雺也落驿希疏之意雨霁既相对则蒙驿
亦相对故驿为落驿气不连属则蒙为气连蒙闇也克
谓兆相交错王肃云兆相侵入盖兆为二坼其兆相交
也五兆不言一曰二曰者灼龟所遇无先后也今之用
龟其兆横者为土立者为木斜向径者为金背径者为
火因兆而曲细者为水不知与此五者同异如何○项
卷九 第 68a 页 WYG0064-0493a.png
氏曰雨水霁火蒙土驿木克金蔡传谓蒙木克土而驿
金按落驿希疏之意气不连属之貌与络绎字不同络
绎则是连属不绝也
曰贞曰悔孔氏曰内卦为贞外卦为悔○正义曰筮法
爻从下起故以下体为内上体为外下体为本因而重
之故以下卦为贞贞正也按因而重之故一贞八悔○
程子曰圣人之道如河图洛书其始止于画上便出义
朱子曰自伏羲而上只有卦画未有文字可传到文王
卷九 第 68b 页 WYG0064-0493b.png
周公乃系之以辞项氏曰窃意夏商占法止用贞悔至
文王之易以变爻为占六爻皆不变者乃占贞悔则不
止用二矣○揲蓍占法凡卦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彖
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占
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占仍以上爻
为主三爻变则占本之卦辞及卦
体以卦体平分故也仍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主在本
卷九 第 69a 页 WYG0064-0493c.png
卦四爻变则占之卦
二不变爻仍以下爻为主
五爻变则占之卦一不变爻
六爻尽变则新成旧毁惟以之卦内外
两体占右皆周易占法不知箕子所谓
贞悔者何如尔○项氏曰人但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不知其何说也王介甫谓静为贞动为悔亦臆之而已
此占家之事惟京氏易谓发为贞静为悔则合于筮法
卷九 第 69b 页 WYG0064-0493d.png
盖占家以内卦为用事谓问者之来意也外卦为直事
谓祸福之决也来意方发专一之至故谓之贞外卦既
成祸福始定故有悔焉盖卦有元亨利贞故取贞字为
主爻有吉凶悔吝故取悔字为决也
凡七至二人之言凡七总上文也卜五占用二明五兆
之为卜用贞悔之为占用也衍忒言皆主于推人事之
过差也曰稽疑则似乎有疑皆可问也曰衍忒则事主
于不过差非正之疑不在所荅可知矣时人即上所择
卷九 第 70a 页 WYG0064-0494a.png
立之人也此只是重提上句以起下意非是再立卜筮
也三人占谓卜必三人筮必三人非总是三人也金縢
乃卜三龟一习吉大诰朕卜并吉士丧礼卜葬占者三
人古者卜筮必用三人以相参考时或不能与神明会
故详以求之三人从二人之言善钧从众也○孔氏曰
卜筮各三人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至用作凶正义曰将举事有疑
则当卜筮人君必尽己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人
卷九 第 70b 页 WYG0064-0494b.png
谋犹不能定然后问卜筮以决之郑玄云卿士六卿掌
事者然则谋及卿士以卿为首耳其大夫士亦在焉周
礼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又曰以叙进
而问焉是有大疑而询众谋及之也○朱子曰心者人
之神明其虚灵知觉无异于鬼神虽龟筮之灵不至踰
于人故自此以下必以人谋为首然鬼神无心而人有
欲人之谋虑未必尽能无适莫之私故自此以下皆以
龟筮为主人虽不尽从不害为吉若龟筮而逆则凶咎
卷九 第 71a 页 WYG0064-0494c.png
必矣○理本大同但人有私见则人谋己不能同况可
望于鬼神之同乎今无不同是以谓之大同○高氏曰
舜之禅禹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龟筮协从是大同也故
历数在躬启能敬承成王宅洛周召营相四方和会卜
惟洛食此大同也故卜世卜年卒过其历○金氏曰皆
从则龟筮在卿士庶民之上重神也龟筮无心之物故
其吉凶与天地神明同体○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
庶民逆吉如盘庚迁殷君谋己协卜而臣民怀居何妨
卷九 第 71b 页 WYG0064-0494d.png
于吉○金氏曰三从二逆者皆吉然或汝或卿士或庶
民各以其一在龟筮之上其要亦以人谋为主○吕氏
曰五者之中三从二逆从之理多吉之所在也然三从
之中必龟筮之从乃可盖龟筮无心既已皆从卿士庶
民或别有私心未可知也○正义曰不言四从一逆吉
可知不待言也○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
如周公东征上则王疑下则民曰艰大惟在朝元老民
献十夫与公同心而卜陈又合故亦吉○庶民从龟从
卷九 第 72a 页 WYG0064-0495a.png
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正义曰民人之贱得与卿士敌
者贵者虽贵未必谋虑长故通以民为一令与君卿等
也又曰庶民既众以众情可否亦得上敌于圣人老子
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按正义以人与龟筮平
言故曰三从二逆蔡氏以发谋之人配龟筮言故曰人
一从而龟筮不违○汝则从龟从筮逆一条朱子曰此
条龟筮一从一违本不可以举事但筮短龟长又尊者
之谋配合故内事则可外事则凶○金氏曰内外犹记
卷九 第 72b 页 WYG0064-0495b.png
言内事外事内谓祭祀之事外谓征伐之事二从三逆
吉凶如此○正义曰此二从三逆以汝与龟为二从耳
卿士庶民谋有一从亦是二从凶吉亦同故不复设文
同可知也若然汝卿士庶民皆逆龟筮并从亦是二从
三逆而经无文者若君与臣民皆逆本自不问卜矣○
龟筮共违于人曾氏曰龟从筮逆可以作内而已龟筮
共违皆不可以有作也○金氏曰人谋能料其事之可
否尔若气数推移之变有出于意料之外者此则非人
卷九 第 73a 页 WYG0064-0495c.png
谋所能逆知惟龟筮知之尔故龟筮共违虽人谋皆从
而未可为也然箕子以龟先筮又言龟从筮逆而无筮
从龟逆者龟尤古人所重故礼大事卜小事筮传谓筮
短龟长皆此意也○正义曰僖四年左传云筮短龟长
者于时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既不吉更令筮之
神灵之所不荅筮之得吉必欲用之卜人欲令公舍筮
从卜故曰筮短龟长乃有为言尔按正义以长短之说
乃有为之言得卜人之意然卜人亦必有所传恐古有
卷九 第 73b 页 WYG0064-0495d.png
其语龟筮虽皆无心但龟兆一灼便成而蓍假扐揲是
二者之中龟尤自然故谓龟长○正义曰曲礼云卜筮
不相袭郑云卜不吉则又筮筮不吉则又卜是谓渎龟
筮周礼太卜小事筮大事卜应筮而又用卜应卜而又
用筮及国之大事先筮后卜不吉之后更作卜筮如此
之等是为相袭皆据吉凶分明不可重为卜筮○蔡氏
曰义之所当为而不为者非数之所能知也义之所不
当为而为者亦非数之所能知也非义不占非疑不占
卷九 第 74a 页 WYG0064-0496a.png
非疑而占谓之侮非义而占谓之欺按此稽疑之大旨
八庶徵至一极无凶孔氏曰雨以润物𤾉以乾物煖以
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其时所以为众验
五者备至各以次序则众草蕃滋庑丰也一者极备过
甚则凶一者极无不至亦凶谓不时失叙○正义曰五
者行于天地之间人物所以得生成也又曰五气所以
生成万物正可时来时去不可常有常无故言五者备
至各以次序须至则来须止则去则众草百物蕃滋庑
卷九 第 74b 页 WYG0064-0496b.png
丰也一者极备谓来而不去也一者极无谓去而不来
也即下云恒雨恒风之谓有无相刑去来正反恒雨则
无𤾉恒寒则无燠如此则草不茂榖不成也○又曰所
以言时者谓当至则来当止则去无常时也冬寒夏燠
虽有定时或夏须渐热冬当渐寒雨足则思𤾉𤾉久则
思雨草木春则待风而长秋则待风而落皆是无定时
也不言一曰二曰者为其来无先后也○王氏曰时字
是总言下分两股来备各以其叙之谓时极备极无之
卷九 第 75a 页 WYG0064-0496c.png
谓不时
曰休徵至曰蒙恒风若朱子曰自五行以下得其道则
有众休之徵失其道则有众咎之徵得失在于身休咎
应于天匹夫尚然况人主乎○正义曰休徵皆言若者
言其所致者皆顺其所行故言若也○金氏曰时若即
所谓五者来备各以其叙也恒若即极备之凶也一极
备则一极无可知○庶徵专以五事言者在天惟五行
在人惟五事五事之得失而八政之属凡事皆在其中
卷九 第 75b 页 WYG0064-0496d.png
矣皇极之建不建其要在是而敬之一言又五事之枢
而建其有极之本也人之五事与天之雨𤾉燠寒风俱
出于五行故相为感应庶徵一畴古人燮理阴阳之实
事也汉人流为灾异之学失其本也察事物之几先以
应乎外也贵乎速故豫为哲之反收群言之是非以审
乎内也欲其详故急为谋之反水火木金成于土貌言
视听本于思○正义曰心无谋虑则行必急躁故急对
谋○苏氏曰验之肃乂哲谋圣一出于五事事之貌言
卷九 第 76a 页 WYG0064-0497a.png
视听思一出于五行此理之自然可不条而入之乎其
他八政五纪三德稽疑福极其大归虽无越于五行五
事非可条而入之者也又曰今指人而谓之曰尔为某
事明日必有某福尔为某事明日必有某极是巫觋卜
相之事也而圣人何由知之故吾以为皇极之建五事
皆得而五福皆应不曰应某事者必某福也皇极不建
五事皆失而六极皆应不曰应某事者必某极也然则
夏侯胜之言何以必应曰事固有幸而中者公孙卿以
卷九 第 76b 页 WYG0064-0497b.png
汉为土德而黄龙当见黄龙则见矣而汉乃火德也可
以一黄龙而必谓汉为土德邪○朱子曰人主之行事
与天地相为流通故行有善恶则气各以类而应然感
应之理非谓行此一事即有此应统而言之一德修则
凡德必修一气和则凡气必和固不必曰肃自致雨无
与于𤾉乂自致𤾉无与于雨也分而言之则德各有方
气各有象肃者雨之类乂者𤾉之类求其所以然之故
固各有所当也咎徵亦然按肃静属阴故为雨类乂播
卷九 第 77a 页 WYG0064-0497c.png
属阳故为𤾉类哲谋相对哲外照属阳故为燠类谋内
明属阴故为寒类此等象类不过大意不可深求○雨
𤾉之为水火自明木东方少阳之气属燠亦当为寒风
之属金土蔡氏引狐突金寒之语固是一證然金寒与
玦决语意一类果足以證此乎不如以阴阳大意相对
则燠为木而寒属金亦自无可疑尔思为四事之主风
行四气之间土王四时之季此自相符或引庄子风生
土囊之口为风土之證谬也○稽疑庶徵古者天人之
卷九 第 77b 页 WYG0064-0497d.png
际流通如此问焉而以言受命如响稽疑如此至诚以
格天应天以实亦如响斯荅庶徵如此汉儒于天人之
际其言之庶几者董仲舒然未足以语此也
曰王省惟岁至惟日上言休咎之理此下言念用之意
省即念也○朱子曰言王之所当省者一岁之事卿士
所当省者一月之事以下皆然又曰有以岁而论其时
与不时者有以月而论其时与不时者有以日而论其
时与不时者○孔氏曰王所省职兼所总群吏如岁兼
卷九 第 78a 页 WYG0064-0498a.png
四时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众正官之长分治其
职如日之有岁月○曾氏曰休咎之徵各象其事任其
事者王也与王共其任者卿士师尹也则庶徵之来王
与卿士师尹当省其所以致之者所谓念用庶徵也王
计一岁之徵而省之卿士计一月之徵而省之师尹计
一日之徵而省之所省多者其任责重所省少者其任
责轻所处之分然也
岁月日时无易至家用不宁言王与卿士师尹所省者
卷九 第 78b 页 WYG0064-0498b.png
得而五者之时无易其常则百榖用成而民可富也乂
用明而政教行也俊民用章而攸好德者多也家用平
康而寿考康宁者众也是人君致休徵于天而五福之
在民如此所谓敷锡厥庶民也若王与卿士师尹失其
职而五者之时尽失其常则百榖用不成民饥而贫矣
乂用昏不明政紊而乱矣俊民用微人不好善矣家用
不宁夭札者多矣是人君致咎徵于天而六极之在民
如此可不畏哉乂者凡政治之务如经财用治兵戎之
卷九 第 79a 页 WYG0064-0498c.png
属是也年谷顺成乂得修明如徭赋易供讼狱减少之
类俊民贤人也其章与微卜时之治乱百谷者民生之
本故每先言之百谷不成之忧人皆知之俊民之章与
微人知以为重而以为忧者寡矣俊民用微所谓贤人
隐也家用平康则治不宁则乱安危在民也后世之说
不然财足兵强稽古礼文润色太平以为事其所谓治
乱者惟计目前而何暇周及于天下之家平康与否也
积日成月散月于日而月不见积月成岁散岁于月而
卷九 第 79b 页 WYG0064-0498d.png
岁不见成功统归于上故无易先言岁月废坠多起于
微故既易先言日月
庶民惟星至则以风雨孔氏曰星民象○前汉五行志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
○王卿士师尹以职言庶民之可言者情也如星有好
风好雨有所好者庶民之情也庶民不能自致而卿士
师尹固有常职如日月之行冬夏有常度月之从星风
雨有常候愆则为灾政之得失系乎民之休戚亦如是
卷九 第 80a 页 WYG0064-0499a.png
也○王与卿士师尹则能自省而民则不能自省者也
民不能自省则王与卿士师尹当省民之安不安而知
己之所以致之者也○二十八宿环绕日月行道之侧
日月行经历之月经于箕则多风历于毕则多雨故谓
箕好风毕好雨其实星非有好但气类相感月非有从
但行度所次耳行度所次顺时当候则阴阳和而风雨
时应○旧言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月行
随日日失中道则月亦变行故去中道移而东北入于
卷九 第 80b 页 WYG0064-0499b.png
箕则多风为旱移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为水五事得
而三德之用宜则无行缓行急之过所以日月之行不
偏于迟疾而风雨无不时也○蔡氏以卿士师尹各有
常职如日月之行有常度此最得经意但月之从星顺
时当候则为风雨之时不顺则为不时此庶徵一畴之
宗旨而蔡氏未之及○月之从星从即经历之意古人
凡用从字皆然非顺从之从也○箕子但言星有好风
好雨而无箕毕之说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纬书云
卷九 第 81a 页 WYG0064-0499c.png
月离于箕则风扬沙此虽出纬书然孔注在纬书之前
已有其语则古有所传也○日月之行四时皆有常经
文举冬夏以见春秋耳日之行处谓之黄道又曰中道
北至东井南至牵牛东至角西至娄日阳也阳用事则
日进而北昼进而长为温为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
退而短为凉为寒故日在牵牛为冬至而阳生日在娄
为春分而阳中日在东井为夏至而阴生日在角为秋
分而阴中此日月之行即寒暑之往来也月行之道与
卷九 第 81b 页 WYG0064-0499d.png
日道相近交络而过半在日道之里半在日道之表青
白赤黑之道各二出黄道之东西南北以为名而春秋
夏冬以为候此月行之有冬有夏然也○三德用则天
下皆囿于皇极矣休徵应则天下皆享有五福矣所谓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者其作用实在八畴须合而
观之
九五福至六曰弱寿孔氏曰百二十年短未六十折未
三十富与贫对康宁与疾忧对不康故疾不宁故忧攸
卷九 第 82a 页 WYG0064-0500a.png
好德孔氏曰所好者德福之道此与恶弱对人禀刚柔
之性而遇其善者为难刚善柔善则为好德不善则为
恶弱王介甫曰恶者小人之刚也弱者小人之柔也考
终命孔氏曰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不横夭此与凶
对横夭谓死非其道寿与考终命为二事考成也终尽
也命者所得于天也尧舜百年孔子七十颜子三十二
均为尽其所得于天也○朱子曰休咎徵于天则祸福
加于人福极通天下人民而言盖人君不以一身为福
卷九 第 82b 页 WYG0064-0500b.png
极而以天下为福极民皆仁寿尧舜之福也民皆鄙天
桀纣之极也五福以人所尤好者为先六极以人所尤
恶者为先○曾氏曰民能保极则不为外物戕其生理
故寿食货足故富无疾忧故康宁于汝极故攸好德无
不得其死者故考终命人君之道失则反是此人君所
以考己之得失于民者也或曰福极之言如此而不及
贵贱何也曰九畴者皆人君之道也福极者人君所以
考己之得失于民福之在于民则人君之所当向极之
卷九 第 83a 页 WYG0064-0500c.png
在于民则人君之所当畏福言攸好德则致民于善可
知也极言恶弱则致民于不善可知也视此以向畏者
人君之事也未有攸好德而非可贵者也未有恶弱而
非可贱者也故攸好德则锡之福谓贵之也已见之皇
极矣○王氏曰福极不言贵贱何也五福者自天子至
于庶人皆可使慕而欲其至若夫贵贱则有常分矣使
自公侯至于庶人皆慕贵欲其至而不欲贱之在己则
上下莫安其命矣诗曰寔命不犹盖王者之世欲贱者
卷九 第 83b 页 WYG0064-0500d.png
之安其贱如此或曰贵未必为福贱未必为极若曰不
言贵欲人之安于贱则独不欲使人安于贫乎按富可
以通乎上下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富庶人之福也士大夫而上由是而推若贵
则天所设以理天职而治天民天下不能皆贵也安得
列而为福邪此五福之所以有富而无贵也○富贵寿
考出于天攸好德由于人乃并列而为五福何也此五
福之主也有此而后其四者可谓之福民之蚩蚩知德
卷九 第 84a 页 WYG0064-0501a.png
者实鲜矣则好德非福而何自求多福人也而亦天也
○归有光曰福极天之所命而人主制其权故养之而
可以使之寿厚之而可以使之富节其力而可以使之
康宁教之而可以使之攸好德不伤之而可以使之考
终命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
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者此所以为位育之极功
而居九畴之终也
项氏曰五行天之纲也五事人之纲也八政人之纪也
卷九 第 84b 页 WYG0064-0501b.png
五纪天之纪也四者皆道之体治之所由出也三德决
于人也稽疑决于天也庶徵验于天也福极验于人也
四者皆道之用治之所以成也就两节言之又以前四
者为纲后四者为纪也合而言之皇极为纲八者又皆
为纪盖皇不立极则八者孰举之哉
蔡氏曰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
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
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
卷九 第 85a 页 WYG0064-0501c.png
数之始也是故以数为象则奇零而难用以
象为数则多偶而难通阴阳五行固非二
体八卦九畴亦非二致理一用殊非深于造化者孰
能识之○又曰象以偶为用者也有应则吉数以奇
为用者也有对则凶上下相应之位也阴阳相求之
理也中五特立而当时者独盛也是故天地定位山
泽通气木盛而金衰水寒而火囚理有相须而物不
两大也数者动而之乎静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动者
卷九 第 85b 页 WYG0064-0501d.png
也动者用之所以行静者体之所以立清浊未判用
实先焉天地已位体斯立焉用既为体体复为用体
用相仍此天地万物所以生化而无穷也○又曰中
者天下之大本乎自一而九自九而一虽历万变而
五常中焉○又曰天下之数九而究矣十者一之变
也百者十之变也千者百之变也万者千之变也十
百千万皆一也○又曰五行在天则为五气雨𤾉燠
寒风也在地则为五质水火木金土也天之五气雨
卷九 第 86a 页 WYG0064-0502a.png
𤾉质也地之五质水火气也天交于地而雨𤾉为质
地交于天而水火为气二变而三不变者二得阴阳
之正而三得阴阳之杂也故二能变而三不能变也
○又曰数者彝伦之叙也无叙则彝伦斁矣其如礼
乐何哉○右蔡仲默洪范皇极篇中语也多至理之
言其所演之数亦有用欲为发明而未暇也因读洪
范附其一二于此
卷九 第 86b 页 WYG0064-0502b.png
尚书日记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