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墟集-明-冯从吾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93-019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少墟集卷十二
            明 冯从吾 撰
  语录
   关中书院语录
纲常伦理要尽道天地万物要一体仕止久速要当可
 喜怒哀乐要中节辞受取与要不苟视听言动要合
 礼存此谓之道心悖此谓之人心惟精精此者也惟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93-0199d.png
 一一此者也此之谓允执厥中此之谓尽性至命之
 实学(右书允/执堂屏)
圣贤之学总只在此心故虞廷人心道心之说乃千古
 圣学之原而解者多谓道心非人不丽而人心非道
 不宰不必屏去人心而别觅道心也举吾之人心一
 禀于道即云道矣余向来亦为此说所误不知人心
 道心不容并立如纲常伦理能尽道便是道心不能
 尽道便是人心喜怒哀乐能中节便是道心不能中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93-0200a.png
 节便是人心视听言动能合礼便是道心不能合礼
 便是人心极容易辨非以喜怒哀乐视听言动为人
 心以中节合礼为道心也今曰举吾之人心一禀于
 道即云道是举吾之喜怒哀乐一禀于节举吾之视
 听言动一禀于礼即云道是明以喜怒哀乐视听言
 动为人心而以中节合礼为道心矣以中节合礼为
 道心不差而以喜怒哀乐视听言动为人心不知喜
 怒哀乐视听言动可以屏而去之乎以必不能屏而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93-0200b.png
 去之者为人心是明白左袒人心回护人心也人心
 屏而去之犹恐不尽而以必不可去者当之何怪乎
 人心日炽道心日微令人猖狂而无忌也哉若以视
 听言动为人心则亦可以纲常伦理辞受取与仕止
 久速为人心矣可乎类而推之如好问好察是道心
 不好问好察便是人心隐恶扬善是道心不隐恶扬
 善便是人心执两端而用中是道心不执两端而用
 中便是人心益为明白若以视听言动为人心是以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93-0200c.png
 问察善恶两端皆为人心也愈无此理矣
吾儒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此声色就不好一边声色
 说非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之声色也而或
 者宗异端不即不离之旨倡为不离声色不溺声色
 不绝货利不染货利之说夫不离不绝人所易见自
 己已讳不去所以不得已只得说个不溺不染不知
 既不离不绝矣又乌知其溺不溺染不染哉且如理
 所不当离的惟恐其不即理所当离的只不离便不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93-0200d.png
 是又何论不即不即不离明白为当离而不离者讳
 而人多不及察何也
使人有两个心一个是人心一个是道心有何难精惟
 其只是一个心所以难于辨别难于分析所以异说
 得易于误人所以学者多易为异说所误这等去处
 关系不小此精一执中尧舜所以开万世道学之原
 也
学之一字创自说命而孔子揭之为万世鹄讲学者讲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93-0201a.png
 其纲常伦理如何能尽道仕止久速如何能当可能
 尽道能当可得处在何处不能尽道不能当可失处
 在何处这等去处不容不讲讲的明白痛快心上默
 默有透悟处默默有自得处然后能一一尽道一一
 当可尽道当可非可以袭取而卒办也孔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者学此者也习者习此者也说
 者说此者也乐者乐此者也我能尽道我能当可我
 心自说何论人之知不知又何愠此君子之学非孔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93-0201b.png
 子吾谁与归
有朋自远方来不是乐其人知若因其人知而乐便因
 其人不知而不乐矣安得不愠其何以为说其何以
 为君子朋来而乐者乐其纲常伦理大家俱能尽道
 乐其视听言动大家俱能合礼乐吾道之得人乐斯
 文之有托非专为人知我而乐著在自家一人身上
 论也
道心为善为君子人心为恶为小人左袒人心者又倡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93-0201c.png
 为有善之善有无善之善之说如周程张朱说他不
 好不得心欲退之而无其辞曰此有善之善如操莽
 温懿说他好不得心欲进之而无其辞曰此无善之
 善主意愈奇立论愈妙关系愈不小此人心道心辨
 之不容不严也
人心道心本自判然而或又借孟子仁人心也之说以
 證人心之即道此其说愈精而其左袒人心愈甚不
 知虞廷之所谓人心人字对道字言是不好字眼如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93-0201d.png
 公私天人理欲之类孟子之所谓人心人字不对道
 字言是浑沦字眼犹云仁即我之心云耳虞廷之所
 谓道心道字对人字言是好字眼孟子之所谓道二仁
 与不仁而已矣道字不对人字言是浑沦字眼犹云
 世间只有此两条路云耳圣贤论学下字眼各有不
 同安得借孟子仁人心也之说而證人心之即道也
公私天人理欲之类分别人心道心极明白故程子谓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天理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93-0202a.png
 人欲四字乃程子破天荒语真得洙泗正脉唐虞真
 传而或者一则曰天理人欲之分论极有病二则曰
 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又曰若天是理人是欲则
 是天人不同矣果如此说是混天人理欲人心道心
 而一之也岂有此理人心道心其谬虽去千里其差
 止在毫釐尽去精一尚恐混淆而今曰天理人欲之
 分论极有病令人灭天理而纵人欲关系岂小
程子天理人欲分论既不是不知虞廷人心道心之分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93-0202b.png
 论是否
或曰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解者多指人心为人欲
 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自人而
 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
 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云云夫以人
 心为人欲以道心为天理说得极是而以为不是何
 也既曰心一也人安有二心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
 道而言则曰惟微自当云心一也自人欲而言则曰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93-0202c.png
 人心惟危自天理而言则曰道心惟微何等明妥而
 必于辟天理人欲之说何也惟危惟微都就本体说
 惟精惟一才就功夫说今以罔念作狂克念作圣解
 惟危何也异学误人虽贤者不免如此
又曰天理人欲之分论极有病自礼记有此言而后人
 袭之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
 也若是则动亦是静亦是岂有天理人欲之分若不
 是则静亦不是岂有动静之间哉其说如此余以为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93-0202d.png
 若是则便是天理若不是则便是人欲如何以分论
 为有病彼以是不是辟天理人欲之论余即以是不
 是破天理人欲之关
心之精神是谓圣出孔丛子而不载于论语此后人假
 借之言非孔子告子思语此句却有病不知心之精
 神是谓圣果道心之精神耶抑人心之精神耶如果
 道心之精神也则心之精神诚是圣如是人心之精
 神也则心之精神是谓狂岂得槩言圣哉盖精神二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93-0203a.png
 字在好处固说得在不好处亦说得在吾儒固说得
 在二氏亦说得岂可不辨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何
 也谓理也义也以理义言心才是道心不以理义言
 心便是人心必曰心之理义是谓圣方为无弊耳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都是混帐两可模棱话在人心
 道心上都说得必如易所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始
 无弊
问虞廷说人心道心而上蔡谓心本一支离而去者乃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93-0203b.png
 意尔何也曰心本一自念起而后有人与道之分故
 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上蔡之言从大学来盖心
 为意之主宰意为心之发动本只是一个心只因一
 念发动处遂名为意耳上蔡之所谓心与大学之所
 谓心对意而言也虞廷之所谓心兼意而言虽不言
 意而意与知自在其中也大学因虞廷言人心道心
 恐人无处觅心故说出个意字见此心一念发动才
 有人与道之异不然一念未起鬼神莫知从何分辨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93-0203c.png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正欲人在此心一念发动处
 分辨人心道心即下精一之功耳惟精者精察人与
 道之分不使之支离而去也惟一者心本一而一之
 乎道不至于支离而去也上蔡与大学之言正是人
 心道心惟精惟一的注解解得何等痛快
问诗云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张子云大其心以体天下
 之物程子又谓心有主则实无主则虚何也曰不当
 在大小虚实上论只当分别人心道心如是道心则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93-0203d.png
 小也是大也是有主也是无主也是如是人心则小
 也不是大也不是有主也不是无主也不是诗与程
 张之言皆是在道心一边说所以无所不可
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便是人心一知便是道心
 一知则日用的便是故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也饮食只是一个饮食人心道心之分只在知味不
 知味耳纲常伦理视听言动众人与圣人都是一样
 只是尽道不尽道合礼不合礼便分人心道心便分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93-0204a.png
 圣人众人矣天下岂有两样纲常伦理两样视听言
 动耶或称为圣或流为狂只在一念操舍存亡饮食
 知味立跻虞唐勉旃同志慎此毫芒
世之点检于纲常伦理喜怒哀乐视听言动者固多点
 检于形迹而不知求之于此心求心者又多求之于
 虚无寂灭而不知求之于纲常伦理喜怒哀乐视听
 言动之际此心学所以愈晦若反观内照以心为主
 直从念头初起处提醒此心精之一之纲常伦理一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93-0204b.png
 一要尽道喜怒哀乐一一要中节视听言动一一要
 合礼时时察识时时体认造到心体澄澈本原得力
 处则随其所遇不必一一推勘而纲常伦理自然尽
 道喜怒哀乐自然中节视听言动自然合礼故曰从
 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不踰矩是论成功非论用
 功也余所云云是论用功非论成功也孔子十五志
 学不惟志不踰矩即志此从心所欲不踰矩第从心
 所欲不踰矩不能径造故孜孜一生惟知有此志此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93-0204c.png
 学纵学到从心所欲不踰矩地位而志学一念犹然
 十五之心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此孔子之心学
 所以上接虞廷之传也若心之不存而望视听言动
 之检固无是理若视听言动之不检而曰我能存心
 亦岂有是理哉言心而不言矩言成功而不言用功
 此心学所以愈晦而成功所以终不可几也
诗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
 之是以似之学者只当在维其有之上用功不当在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93-0204d.png
 是以似之上用功
学问之道全要在本原处透彻未发处得力本原处一
 透未发处得力则发皆中节取之左右自逢其原诸
 凡事为自是停当不然纵事事点检终有不凑泊处
 此吾儒提纲挈领之学自合如此而非谓日用常行
 一切俱是末节可以任意不必点检也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93-0205a.png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又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
 说约也可见学不到自得终是支离终不能取之左
 右逢其原若不深造以道而曰我能自得又无是理
 世之学者喜谈左右逢原自得之妙而厌深造以道
 博学详说之功是未尝有之而欲其似之也恐终无
 似之之日矣
学问功夫全要晓得头脑主意深造以道主意全为自
 得博学详说主意全为反约博学详说正是解深造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93-0205b.png
 以道反约正是解自得以自得为主意以深造以道
 为功夫以左右逢原为自得之妙此孟子生平学问
 大得力处
学问晓得主意才好用功夫用了功夫才得到妙处若
 只谈妙处而不用功夫则妙处终不能到若泛用功
 夫而不晓得主意则功夫亦徒用矣此空虚之学与
 支离之学皆圣道所不载也
问先立乎其大则小者不能夺也若只在喜怒哀乐上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93-0205c.png
 一一要中节视听言动上一一要合礼不几于舍本
 而务末乎曰不然先立乎其大不是悬空去先立乎
 其大悬空在心上求正是在喜怒哀乐视听言动间
 辨别人心道心精之一之务使道心为主而人心尽
 化讨得此中湛然虚明如云之定如水之止如镜之
 空如衡之平此之谓先立乎其大而喜怒哀乐自然
 中节视听言动自然合礼目耳口体小者自不能夺
 也若丢过此心不去精一而徒欲喜怒哀乐中节视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93-0205d.png
 听言动合礼此真舍本而务末若不于喜怒哀乐视
 听言动间精之一之而别求先立乎其大此又异端
 悬空之学恐大者终不能立而小者终不能不夺也
吾儒论心正在纲常伦理日用常行间精之一之未感
 寂然既感豁然无事廓然有事沛然此心之所以为
 妙若丢过纲常伦理日用常行而悬空求心未感无
 事之时似觉寂然似觉俗心已化而一有所感便觉
 茫然便觉俗态复生观于既感之茫然而知未感之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93-0206a.png
 寂然非真寂然也观于既感之俗态复生而知未感
 之俗心已化原非巳化也不过悬空想像暂暇片时
 而已欲根未拔而欲欲之不纵理根未培而欲理之
 不消其可得乎此所以今日悟道明日放恣小者任
 其所夺而犹曰我能先立乎其大也悲夫可为心学
 阳九一慨
问先正有云道心者率性之谓未杂于人人心则杂于
 人而危矣见孺子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内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93-0206b.png
 交于父母焉要誉于乡党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
 饮率性之道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
 则人心矣惟一者一之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
 不一而或二之于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乎道心而不
 息是谓允执厥中矣何如曰说得极是只饥而食渴
 而饮二句不是盖异端之所谓性正指饥食渴饮之
 类指欲而言所以告子有三品之疑吾儒之所谓性
 专指见孺子入井而恻隐之类指理而言所以孟子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93-0206c.png
 断然有性善之说今以内交要誉极滋味恣口腹说
 人心极是只是说道心率性兼理欲两项言不是耳
 如曰孩提知爱稍长知敬此良知也极是若曰饥之
 知食渴之知饮亦良知也便说不得矣一边属理一
 边属欲今把良知朦胧说此所以君子以循理为致
 良知而小人亦以纵欲为致良知耳况以欲为良知
 而以遏欲为致则功夫又不合本体矣本体源头处
 一不清楚此所以后来流弊无穷曰如何得清楚曰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93-0206d.png
 只消下一转语曰食之知味饮之知味此良知也便
 不差矣且知味岂是知滋味之美恶是知其当饮不
 当饮当食不当食知其当饮当食而饮食之知其不
 当饮不当食而不饮食之便是致良知率性良知都
 是就理一边说盖异端以甘食悦色欲字为率性为
 良知为自然而然而以吾儒爱亲敬长理字为矫揉
 为造作为勉然而然所以吾儒不得已直指本体曰
 吾儒这个理字是天命之性是率性之道是自然而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93-0207a.png
 然之良知非矫揉非造作非勉然而然也今以理欲
 混言率性混言良知又何怪纵欲无忌者之借口也
问致良知与精一之说同否曰纲常伦理尽道不尽道
 喜怒哀乐中节不中节视听言动合礼不合礼孰为
 道心孰为人心别人还看不透自家良知却一毫瞒
 昧不得于此精之一之便是致良知故曰慎独又曰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问虞廷言心而孔孟又言性何也曰性者心之生理非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93-0207b.png
 心之外别有性也如心是心心之仁义礼智是性故
 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如丢过仁义礼智之
 心言心是人心非道心矣孟子所谓性善盖直指虞
 廷之道心言也此理甚微故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者几希若佛氏以所以能知觉能运动的这个言性
 而不以所以能中节能合礼的这个言性是言气质
 之性嗜欲之性而非言义理之性也生之谓性食色
 性也皆是就气质嗜欲一边说若生生之理食色之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93-0207c.png
 理才是吾儒之所谓性故曰性善孟子道性善是就
 生生之理言而非直以生死之生为性是就食色之
 理言而非直以食色为性也若丢过理而专以生为
 性专以食色为性则人又何以异于禽兽哉孟子道
 性善是就气质中提此一点道心为千古辨几希之
 一脉也关系岂小
孔子言性相近至战国时又有三品之说有性恶之说
 孟子独言性善何也盖以天地观之天本大生然天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93-0207d.png
 不能无旱涝地本广生然地不能无肥硗孔子言近
 是兼旱涝肥硗说孟子言善是专就大生广生处说
 若三品性恶之言则是因天有旱涝而疑天之不能
 大生因地有肥硗而疑地之不能广生也误之甚矣
存心养性辞平而意串存是收放心养是养德性存如
 择种下地养是有了此种方可涵养盖心有道心人
 心之别能存则人心去而道心现矣养也者即勿忘
 勿助养此道心之谓也夭寿不贰即知之尽即知性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93-0208a.png
 也修身以俟只是存养无间立命合知天事天言之
 即易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至此则天
 人合一而造化在我矣
问唐虞之际洪水艰食天下正是多事而虞廷独揭人
 心道心更不及事功一语恰似迂阔而尧舜事功独
 卓越千古何也曰心者政事之源而精一执中正修
 政立事之根也源洁流清根深末茂此尧舜之事功
 所以独卓越千古耳三代以后讲心学者多见谓迂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93-0208b.png
 而君臣上下争驰骛于事功又何怪乎事功之反不
 及古人也心学不明关系千百年国家治乱不小故
 不容不讲
问心体本空空洞洞本一物不容而今纲常伦理又要
 尽道天地万物又要一体仕止久速又要当可喜怒
 哀乐又要中节辞受取与又要不苟视听言动又要
 合礼其功夫不几于支离繁难与一物不容之本体
 相左乎曰不然子徒知心体本空空洞洞一物不容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93-0208c.png
 而不知心体虽空空洞洞实万物咸备故曰万物皆
 备于我矣万物皆备于我可见我必如此一一尽道
 一一中节一一合礼才谓之反身而诚才得乐若反
 身不诚不惟理势上过不去即心上也过不去自不
 容不强恕而行反身不诚原是有物焉以间隔之原
 是有物焉以疑贰之以一物不容之本体而杂之以
 物所以反身不诚所以不能一一尽道一一中节一
 一合礼非本体之不能皆备也强恕而行不过去其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93-0208d.png
 所以间隔者而自无不通去其所以疑贰者而自无
 不一当下便一一能尽道一一能中节一一能合礼
 当下便合本体故曰求仁莫近焉如此用功何等易
 简直截而反以为支离繁难何也若以此为支离繁
 难将纲常伦理不论尽道否喜怒哀乐中节否视听
 言动合礼否而第曰心体本来无物以此为易简直
 截可乎且心体如何见得万物皆备曰如孩提知爱
 稍长知敬此便是纲常伦理本体原来尽道处如睹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93-0209a.png
 天清地宁而色喜睹山崩川竭而色忧此便是天地
 万物本体原来一体处如喜怒哀乐能中节心下便
 觉快乐不能中节则心下便觉愧悔此便是喜怒哀
 乐本体原来中节处推之仕止久速辞受取与视听
 言动莫不皆然可见心之本体虽一物不容实万物
 皆备也但以一物不容之体而间之以物贰之以物
 所以不能万物皆备耳精之一之不过辨别人心道
 心去此一物不容之物以复此万物皆备之物岂于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93-0209b.png
 本体上有所增加此正是功夫要合本体处安得谓
 之支离繁难也哉世之学者止知本体之一物不容
 而不知本体之万物皆备此所以多堕于虚无之病
 而无实地之可据令人猖狂而自恣也冲漠无眹万
 象森然万象森然复冲漠无眹此精一执中之学所
 以得统于天而万世学者之所不能违也
问一物不容万物皆备景象时书院新辟阶除洒扫花
 树森阴令人可爱因顾诸生谓之曰阶除洒扫此便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93-0209c.png
 是一物不容景象花树森阴此便是万物皆备景象
 若异端之一切俱无是无芜秽并无花树而一切俱
 无也世俗之无所不有是有花树并有芜秽而无所
 不有也于理通乎诸生闻之跃然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93-0209d.png
 
 
 
 
 
 
 
 少墟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