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经济录-明-黄训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444-04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录卷五十一
             明 黄训 编
 工部(都水下/)
  高邮州新开湖记(刘健/)
高邮州之西南湖曰新开与甓社湖通而天长以东诸
水尽汇于此其南北运道自杭家觜至张家沟凡三十
馀里飓风或起则巨浪掀天舟行遇之多致覆溺弘治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444-0447b.png
初户部左侍郎白公昂奉敕整理河道乃于湖东开夹
河一道曰康济河以通行舟往来便焉然湖之老岸岁
久激于西北风浪日就颓坏而康济之河难保无虞九
年都宪李公蕙适总督漕运尝委扬州府通判施君渊
董工修筑未几迁官去乃以通判韩君琚代之工未竟
而李公亦物故都宪张公敷华张公缙相继其任工部
郎中谢公缉张公玮刘公浩相继管理凡工力措置悉
委扬州府知府王君坦许君节王君恩而督励益至老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444-0448a.png
岸之下颓桩废石积久未除岸之不坚职此之故命夫
匠入水悉出之然后钉桩下石以次修筑迄十六年八
月也湖东夹河之间民田千馀顷困于积水乃于河底
作涵洞三以泄之岁久而湮塞河之新岸又日渐冲决
田没于水而税如故凡业田之民流亡殆尽诸君患之
仍委韩君等督工修理仅三阅月而完田既可乂民之
流亡者复业又自淮安至仪真一带河岸低者增之缺
者补之视旧有加故近年以来虽大水无所患而舟楫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444-0448b.png
经行者咸视为坦途焉
  高邮州新开康济河记(刘健/)
弘治二年秋河决汴溢于山东损运道山东守臣上其
状天子敕户部左侍郎白公昂乘传以往河既迄功乃
视运道自山东抵扬州议所以浚治时监察御史孙君
行工部郎中吴君瑞董河事与巡抚右副都御史李公
昂漕帅署都督佥事屠公胜署都指挥同知郭公鋐合
议高邮州运道九十里而三十里入新开湖湖东直南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444-0448c.png
北为堤舟行其下自国初以来障以桩木固以砖石决
而复修者不知其几其西北则与七里张良珍珠甓社
诸湖萦回数百里每西风大作波涛汹涌舟与沿堤故
桩石遇辄坏多沈溺前此董河事者尝议修湖东凿腹
河以避风涛便往来今欲举运河便利宜莫先于此者
白公议允遂相地兴工开凿起州北三里之杭家觜至
张家沟而止长竟湖广十丈深一丈有奇而两岸皆拥
土为堤桩木砖石之固如湖岸首尾有闸与湖通岸之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444-0448d.png
东又为闸四为涵洞一每湖水盛时便从减杀焉以三
年三月始事凡四阅月而成自是舟经高邮者人获康
济白公因采众议闻之上名曰康济河耆民葛璘等谓
当有纪郡守贰有尝识予者乃具事状来请记予惟国
朝贡赋之需东南过半自海运不行官舫客舟悉出于
此舳舻相衔昼夜无虚时而高邮当南北之要冲顾湖
水为险事诚有缺诸公于此能急先务易风涛为坦途
以康济往来且工以雇募费出帑藏使民不劳而事集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444-0449a.png
有足嘉者遂为之书
  乞趁时般运通州仓粮状(王恕/)
成化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总理河道刑部左侍郎王恕
题臣惟京储之充足固资乎漕运漕运之通塞亦由乎
天时若导泉浚渠筑堤捞浅之𩔖皆可以人力为也至
若雨泽之愆期泉脉之微细则由乎天时似非人力所
能为也臣以凡庸无用之才叨膺总理河防之寄夙夜
兢惕惟恐不胜凡人力之可为者臣固宜殚力为之至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444-0449b.png
于天时之不可为者以臣之愚固无如之何然亦不可
不早图而预为之计思得扬州一带河道别无泉源止
藉高邮邵伯等湖所积雨水接济去年因是彼处地方
久旱无雨湖水消耗所以河道浅涩阻滞运船幸赖朝
廷洪福上天眷佑偶然大江水溢横流过坝船只方得
疏通比及到于张家湾等处却值秋雨连绵路途泥泞
脚价高贵每银一两止装京粮八九石多亦不过十石
原领耗米雇脚不敷以致军士借债卖船凑补上纳至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444-0449c.png
十月终方得回还所以多在沿途守冻迄今尚未有到
卫者今年扬州地方仍前乾旱河道愈加浅涩虽巳设
法挑捞车水接济止可补其所耗岂能增其所无虑恐
今年粮运又似去年不无负累军士访得即今张家湾
等处脚价比之去年有雨时月颇贱所宜议处如蒙乞
敕户部公同总督粮储内外官员从长计议合无该部
出榜召募有车之家给与勘合趁今路乾之时令其支
运通州仓粮赴京仓交纳管粮主事等官躬亲监临平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444-0449d.png
斛出纳仍令巡仓御史禁革奸弊就于该仓支与粮米
准作脚价每十石比街市时价多加与米四五斗则人
得其利而乐为之运纳运彀京仓粮数而止待粮船到
日若遇天雨脚贵却令将该运京仓粮斛照数于通州
仓上纳每石仍照今次给过脚价米数令其抵斗稍加
斛面交纳则军得其便而愿为之出备合用垫仓芦席
等项就于该仓领用如此非惟京储不致迟误而军士
亦得以苏息矣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444-0450a.png
  议开河修塘状(王恕/)
成化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总理河道刑部左侍郎王恕
题臣看得扬州一带河道南临大江北抵长淮别无泉
源止藉高邮邵伯等湖所积雨水接济湖面虽与河面
相等而河身比之湖身颇高每遇乾旱湖水消耗则河
水辄为浅涩不能行舟若将河身比湖身浚深三尺则
湖水自来河水自深虽遇乾旱亦不阻船前项河道自
南至北四百五十馀里中间除深阔不用挑浚外其浅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444-0450b.png
窄可挑浚去处尚有二百馀里约用九万馀人六十工
可完每人日给口粮二升该用粮米一十万八千馀石
捲埽打坝共用桩木一万六千馀根草二十馀万束及
看得高邮湖自杭家觜至张家沟南北三十馀里俱系
砖砌堤岸每遇西风大作波涛汹涌损坏船只失落钱
粮人命不可胜纪况前项堤岸之外地势颇低若再浚
深三尺阔一二丈起土以为外堤就将内堤原有减水
闸三座改作通水桥洞接引湖水于内行舟仍于外堤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444-0450c.png
造减水闸三座以节水利虽遇风涛亦无前患若兴此
役约用二万三千馀人六十工可完每人日给口粮二
升该用粮米一万五千六百馀石合用筑堤桩木五万
四千馀根草二十七万馀束造减水闸并改造通水桥
洞约用桩木砖石等料并工价银二百馀两又看得扬
州湾头镇迤东河道内通通泰等四州县二千户所富
安等二十四盐场其间有鱼盐柴草之利在前河道疏
通之时二千户所运粮船只俱在本所修艌客商引盐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444-0450d.png
装至仪真每引船钱不过用银四五分扬州柴草止每
束卖铜钱二三文近年以来河道淤浅不曾挑浚加以
天旱雨少河水乾断舟楫不通鱼盐柴米等项通用旱
车装载二所运粮船只不得回还本所牛车脚贵柴米
价高以致客商失陷本钱军民难以遣日前项河道自
湾头起至通州白浦止三百四十馀里俱用挑阔八丈
深三尺约用八万五千六百馀人六十工可完每人日
给口粮二升该用粮米十万二千七百九十馀石再看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444-0451a.png
得雷公上下塘句城塘陈公塘俱系汉唐以来古迹各
有放水减水闸座年久坍塌遗趾见存近年以来止是
打造土坝拦水随修随坍不能蓄积水利若每塘修造
板闸一座减水闸二座潦则减水不致冲决塘岸旱则
放水得以接济运河以上四塘共造放水板闸四座减
水闸八座除旧有砖石外约用新添砖石等料雇直并
匠作工价银二千馀两杂工止用各塘见在人夫不必
劳民动众臣虽无识询之于众咸以谓若将以上三件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444-0451b.png
河道依前整理庶几舟楫疏通永无浅阻风涛之患而
为往来军民无穷之便但缘前项工程浩大合用人力
钱粮数多况扬州府地方连年灾伤人民穷困仓库空
虚兼且迩来玄象示警强敌犯边人心惊疑如斯之役
未易轻举须候时和岁丰人力宽舒方可为之惟修理
陈公等塘闸座一事既不起倩人夫止用前项工价为
之颇易合无于本府收贮解京船料铜钱内委官支给
收买物料修造闸座亦可以蓄积水利接济运河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444-0451c.png
  扬州府重修白塔河记(王玙/)
维扬郡治东北两舍许宜陵镇侧有河名白塔盖古运
河支流以南属于江北达于淮者也皇明宣德壬子平
江伯陈公瑄酾浚旧道建新开大桥潘家江口四闸以
蓄泄水以便江南漕运历岁滋久中多壅阏舟既不通
闸亦随毁乃者成化癸巳冬巡河郎中郭君升以为言
上其事于总督漕运都御史李公裕以询于众得修河
事宜以属郭君而总其成焉郭君于是召集旁近兵民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444-0451d.png
二万人疏旧河二十里筑东西捍水堤四十里建通江
大同二闸其大桥新开闸之故存者咸修复之又增建
土坝三夏月潮涨则由闸冬月水涸则由坝又建减水
闸五以防泛滥浅铺五以备疏瀹至于莅事有厅享神
有祠保障有巡检司凡有益于河者无不为之经始于
丁酉三月以是年六月毕工通判鲍克宽具事颠末来
请记予尝考之吴城䢴沟访于左传渠通江湖载之迁
史唐漕江淮撒闸置堰宋至绍兴易堰以闸则漕河之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444-0452a.png
出于扬境者最为切要漕法之讲于儒先者最为详备
漕数之给于县官者最为丰溢大抵建国于西北为不
拔之基取材于东南供不赀之费由今视昔初无少异
兴事劝功有待于人此白塔河之所为浚理于今日也
虽然古人尝谓润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
败溺遂徙漕路由京口埭沿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
舟且减运钱数万今京口埭既淤浅不胜重载则由常
州孟渎河入江溯流而趋伊娄回远百八十里视六十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444-0452b.png
里既两倍之而大江风涛之险漂溺之患月所不免又
非但岁中见之而已也斯河既成则江南漕舟出孟渎
者可径投断腰洪入夹江三十里入河又四十里而达
扬境脱不测之渊以即安流忘盗窃之虞而游乐土蒸
徒欢呼无事转挽篙工柁师枕卧而至其为省费又奚
翅数万而已也使非李公之经略郭君之筹画而欲望
其力排群议茂缵成迹施加当时敷被后世如此役者
庸可得乎李公字咨德南昌人巡抚淮南焯有风烈郭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444-0452c.png
君字腾霄濠梁人治水徐淮之间亦累著奇效以不系
于兹河也皆略而不书而特书其兴利拯患充国惠民
之一事俾列之贞石以为后来者劝云
  仪真县复通济闸记(王夔/)
仪真县城东南自成化甲午提河工部郎中郭君升疏
言于朝置闸曰临江曰通济曰响水曰里河口而通济
当其中方其置闸也闾阎驵侩之家狃于坝利往往浮
言喧腾谓有泄水过盐之患若无事于置闸然者及闸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444-0452d.png
成仅于两纪而通济遂废盖置之既不协于其心则废
之适堕其计虽有吁谟远识知其不可废者亦漫无谏
正听其废焉而已矣夫通济之所以不可废者何也潮
之至也不踰时而遽退船之群次于闸也衔舻接舳无
虑二三百数以无虑二三百数之船而当倏退之潮苟
无通济纡汇猪蓄有以逗其势遏其冲将使跬步隔于
千里顷刻淹于旦暮前响水而弗及后临江而已远其
不贻浅涸损坏之患者几希癸亥之厄可监也故临江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444-0453a.png
诸闸不可无而通济尤不可无则尤不可废也废之者
私智也纵其废之者私意也夫事不更变曷见其的于
是南京工部分司署员外郎何君白于总督漕运兼巡
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公韪其议檄通判扬州府
事韩侯知仪真县事马侯协力起废而主簿唐侯暹义
官许晟夏麟耆民柳瓒夏傧盛清臧恕张纶共莅厥事
肇事于弘治乙丑正月朏四阅月讫工凡用物以株计
松杉榆木三百七以斤计黄白苘麻八百五十生熟铁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444-0453b.png
八百软篾油灰各二百炭千二百以石计秫米七十灰
千二百二十五总费白金二百四十二两有奇闸高一
丈五尺南北堤燕尾共长三十一丈甃石五百八十三
丈五尺衬石千七百四十九丈虽闸址仍旧而规制加
壮适提河工部郎中张君至涓吉启闸飞艘舞舰与潮
下上蒸徒称便无复浅涸损坏之溷其虑马侯以予县
人也请书前贤置闸之难后人废闸之易而复之者之
有光于置之者焉且俾嗣今修饬毋骛私效尤贻患于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444-0453c.png
无穷予谓柳子有言贤者之兴而愚者之废废而复之
为是习而循之为非恒人且犹知之不足列也然而复
其事必由乎贤者斯今之所以复通济之意乎欧阳子
有言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
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
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
斯今之所以镵石昭后之意乎张公名缙字朝用阳曲
人成化已丑进士历总台宪式惠淮土寻入为户部右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444-0453d.png
侍郎何君名垕建昌人张君名玮吴人韩侯名琚河南
人马侯名论辽阳人
  闸对记(黄瓒/)
予奉命督运艘于仪真与郑水部克明杨水部汝圭议
启闸省坝费有事闸司者皆安常袭故以为不可时克
明已去予与杨水部持议益坚乃集仪真卫指挥金镗
刘俸知仪真县事李文瀚仪真县学教谕卢绣训导吴
正叶逢春于舟举一木谕之曰以此椓平水尽所过舟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444-0454a.png
较泄水几何众皆曰诺既而视之减初则二分许予曰
水拔自近尔也再移时自远而集当不减毫发明旦视
之果然众议遂沮客有过予问所以予随答而责之以
质杨水部将以定浮议而开永利也水部览而颔之曰
此殆都宪黄公记修闸之意也时桐城张君履谦亦在
坐曰尝见邃庵先生亦言之于是遍览诸闸二公之外
复得先少宰钱公太宰王公之文于败垣荒壤中喜而
相谓曰闸之兴废公论其定于是矣然不利于鄙人弗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444-0454b.png
寿诸梓必相继埋没前人惠利之功虽复于今日安知
将来又不惑乱于浮议乎水部曰然请命之名曰举坠
录水部曰称情哉既而取前稿于水部将裂之水部曰
谓何曰凡吾所臆见者四碑尽之矣安用此赘词哉水
部曰诸老之文学士大夫所能解若夫亲履而尝试之
是非利害如示诸掌可以考实迹可以论众人则子之
言夫请续碑记之后因并刻之正德戊寅夏五月十日
予在仪真既启闸通运船客有过予问之曰往者闸司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444-0454c.png
惧泄水禁弗启子今启之水弗泄而舟获济何所见而
然耶曰见夫理而已客曰理安在曰夫闸首里河口中
通济罗泗尾阑潮阑潮距里河口五里许可容二千艘顷入
通济才十一鳞次以待闸下而启上水既平不费索挽
起未初终申而毕其所泄者长不过一里广不过十寻
深不过三尺以此之泄计淮南江北之潴如其长者几
四百如其广者何止二万倍以二因四为数八百万则
每一启闸八百万分才去其一耳何泄之足虑客曰尝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444-0454d.png
见夫闸司迫于不得巳而一启也既牵于闸之两翼复
绠引于西堤之绞关终日不尽二十船何也曰下不闭
而河启人力不足以胜水势也予故曰闸政之废绞关
为之也客曰绞关所以裨政而谓其废焉何也曰北河
之闸地势犹梯级闸于下而受水于其上舟非亟挽恐
上竭而不能入入而不能蘟乃倚力于绞也今通济闭
而里河启水平舟运帆举篙刺之力耳焉用彼为哉惟
无以遏奔放之势而强以人力水易浅而舟难进此浮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444-0455a.png
议乘而沮之也客曰天下水彼盈此亦盈彼缩此亦缩
也何清江之闸长启而不闭堤塘备涝之斗门又从而
减泄此则惟恐渗漏禁弗启岂水之性失其平消长盈
缩不相通泄于彼者则无与于此泄乎此者犹贻患于
彼耶曰人心之偏于水乎何尤谓彼之泄无与于此之
盈缩譬之盎贮醯酝漏于左而曰无与于其右孩提有
识者不如是之愚也宁减有馀于无用之地而不于此
利舟楫譬之厨有馀饭顾乞儿之哀求弗与举而覆诸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444-0455b.png
污渠中有人心者似不如是之忍也客曰彼不有大禁
胡执泥至此曰无也居货庸力之徒利于坝故闸一开
纳赂泄水之谤起而在耳目者多不察此自好者宁废
公道而弗任怨报谤奔走下吏醺其醲而舐其膏一唱
百和惟坝焉是附于是闸政日废前贤建置之盛举朝
廷济利之大惠遂为虚文焉客曰北闸之水源不息放
之则缩闭之则聚其常也若此盘盂之积值经月不雨
闭而不泄技穷矣则将何以益之乎曰潮有大小有定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444-0455c.png
候俟其至而启闸俾内灌既平闸而留之使乘潮之舟
不沮浅而里河之纳且不退如是再三可以变浅涸而
为盈溢顾谓泄水而不启何其谬哉客仰而笑之曰往
者大水里艰运而外艰入工部郎中吴君谕执役者以
借潮众窃笑之君令稍削坝已而潮至艰于外者乘势
而涌入内之不能运浮而前两厓之艰运船商船皆德
君之惠鼓掌踊跃以君为神明如子之论君殆有见于
闸而目之于坝焉耳岂真神明也哉曰然客起而叹曰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444-0455d.png
为政在人圣人之至论客乃揖谢而退
  仪真县新建烂潮闸记(杨一清/)
弘治辛酉春二月二十四日仪真县新建拦潮闸成便
漕也仪真为漕河自前代巳然我国家定都北方岁漕
东南粟以供京师多由此道盖喉襟最要地也顾漕河
之水至是当入江高卑势殊河易泄且涸宋嘉定间守
臣建白置三闸为蓄水计寻废再举再废国朝洪武辛
亥始即其地筑而坝之舟下之上必车坝乃达不尽剥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444-0456a.png
载则不敢以举力稍不齐舟辄坏由是仪真之地舸舰
云接贩鬻喧阗罔利之徒萍聚而蚁附居货食力惟坝
是便闸不复讲矣成化甲午巡河郎中郭君升建议置
闸四为东关为响水为中闸为罗四闸以通于江一时
称便独妨罔利者煽为泄水之说任耳者和之闸遂不
用弘治戊申朝廷用言者下工部檄郎中施君恕相所
宜复东关罗四二闸废响水中闸而新之舟复通利焉
然江滨无闸潮无所潴上闸启注不可遏于是复起泄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444-0456b.png
水之议漕运总戎郭公鋐尝欲增置滨江拦潮闸或谓
江滨多浮沙不果弘治已未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公
敷华奉敕为巡抚总漕事有以拦潮之策献者公询于
众扬州府同知叶君元进曰元尝承檄董浚河浚及江
滨深七尺土黄壤无沙闸必可置公曰然遂以闻即得
旨乃会郭公檄叶君任其事君受命惟谨会籍程物卜
以庚申十月八日始事度地势定造闸之规高一丈八
尺中广二尺八寸袤三丈翼而东西亘加袤之二爰琢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444-0456c.png
爰甃犬牙相入磨砻铲磢厓削砥平叠石数重以固其
涯松桩节比以固其底凡用物以段计者石八千七百
九十以株计者木五千四百七十以片计者板四百九
十以斤计者铁二千九百八十麻一千六百七十篾六
百十桐油一百以担计者石灰二千一百三十粳米四
百八十秫米三十三诸庸售所取直得先年浚河羡馀
银千两有奇不责办于有司故工钜而官不知费方役
之兴监察御史冯君允中行河至顾瞻称与为之指画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444-0456d.png
俾急图厥成巡河郎中刘君继至偕工部主事邹君亦
胥督劝群僚向风百工子来故事集而人不告劳距经
始之期才四阅月耳冯君谓闸启闭宜有定规乃会刘
君议视河盈缩及潮之长落启闭传檄有司遵行之是
岁江河会通舟无留行扬旗伐鼓通数十百艘于饮食
谈笑之顷视车坝之劳固有不待较者比秋霖潦浃旬
湖水大涨得以时泄不横决为堤堰害亦惟是闸赖焉
所省漕运之费岁当若何民船商舶所省又当若何以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444-0457a.png
岁继岁吁其不可量也于乎天下无难为之事顾为之
何如耳其始也存乎志而其成也存乎决书曰功崇惟
志惟克果断是也昔虞文靖公尝言善为政者当为其
所不可不为不敢擅为其所不得为与轻为其所不必
为斯可矣是闸为漕运计为天下计在公诚不可不为
者然非志之崇则曰曷仍旧贯非力之断则曰曷为敛
怨欲其果于有为难矣不然自有闸议以来凡历数政
终以异议者众莫适任责故亟举亟罢迄无成功公始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444-0457b.png
至而即图之谋定而身任之择人而委之虽群咻众鬨
屹不为变其志与断有过人者不于是乎徵耶然吾每
见世之仕者有所举动辄为异议所沮其同事者谓功
不已出从而媒孽之唯恐费甚焉况奉行其下又无良
有司虚文取办徒劳无益以增兹多口者皆是也坐是
以隳厥成者多矣公兴是役冯君诸贤既赞其决于上
又为之规议以图其永于正未尝有所沮挠而奉以周
旋又有若叶君心计目揣举无遗力经营结构无一弗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444-0457c.png
当意者暂费而大蠲百年来所当为而末及为者一旦
从容为之腾口之徒不敢复出一语是虽公之忠信所
孚风声所动而诸君协谋宣力其功顾可诬哉故并书
之石以告来者俾嗣守之勿复惑于浮言以隳前人之
功也
  东关闸记(庄昶/)
仪真东关闸工部主事夏公育才所建也公以上命来
督仪真谓仪真京师喉襟之地转输漕运之所必由朝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444-0457d.png
觐商贾之所必涉有京师不能无仪真也然仪真五坝
又非取给于东关不可五坝盈则蓄东关以待其涸五
坝涸则泄东关以济其急有五坝又不能无东关也是
五坝者用于仪真东关者用于五坝也公汲汲于此岂
为仪真计哉京师计也天下计也公之用心朝廷可谓
至矣公既闸人有谓公于某者曰仪真五坝之地一洼
沼也以京师之大赖其力于此寻丈之济岂可深虑哉
然欲为京师计使仪真五坝不费馀力而国用自充岂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444-0458a.png
有难者昔虞文靖公送祠天妃二使者谓国家之东萑
苇之泽滨海而南者广袤相乘淤沮可稻之地何啻千
数百里使若东南之人堤圩而田之给牛种农具为之
屯种宽其赋之入可省江南漕运之半而仪真五坝之
力当亦不可废也今谓仪真距急水河之地高下不下
数丈使塞瓜埠决六合野浦桥之淤塞乃自急水河以
达于仪真长江大河风帆浪舶瞬息千里孰之能禦而
仪真五坝又将可以并省矣公之所以为朝廷计者乃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444-0458b.png
不于此而于彼何哉某曰不然子将以已之所涉者以
料公也公岂不知乎此哉某以病废所谓国家滨海而
南之地足迹未尝一至不知果可以屯田否也又不知
虞文靖公之说行于古者而亦可以行于今也使其可
行从前之说则屯田之入但可以省夫江南漕运之半
而其半又果能不藉夫五坝之力哉从后之说其策虽
无可议然水之高下亦未可遽以口舌而争使果如是
则江空水落之时而视夫夏潦沵漫之日又不知其能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444-0458c.png
同否也苟有不同而五坝又可废哉而东关之闸不可
废也盖公之学有本末故其政有缓急缓者效大而用
力常难急者效速而用力常易公知三者皆善故先其
易而后其难而若所谓以急水河达于仪真公之友夏
官主事娄君元善巳上闻矣元善之论公有不知者乎
知之公有不为之成乎以元善之论而公成之公之功
也至若文靖之说真不甚易非有回天倒海之力不可
以某观之公可辞乎使公不以为难而又极其力焉则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444-0458d.png
国用尚何不充之有公殆将以是三者次第行之而谓
公不知出乎此者不知公也不然则善与人同不求不
忮者又岂无一道乎知急河水之论仪真之水未可遽
达使并五坝而遽废之则往来京师者以求于目前闸
东关者急水河地也知屯田之说以天下之事能无龃
龉使急水河之举苟有不善则为迂谈何以取信于上
成急水河者屯田地也此裁成左右之精经纶造化之
妙人不及知而公独知之而某窃窥见之者必居其一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444-0459a.png
于此矣嗟乎天下之治使皆结绳使皆野鹿则巳如欲
酬酢乎其他则计之大者亦无以过于此也而若公者
尚可为之訾哉公名英育才其字世家吉水云(庄定山/集)
  京口运河疏浚记(倪谦/)
镇江为郡濒杨子江通江有河曰运河与江北瓜州相
直凡苏松江浙闽广之人舟出于江者率由是径而易
达然自京口闸至常郡奔牛坝一百六十馀里间地势
高隆河形浅狭止利小舟之行其漕运钜艘与夫官民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444-0459b.png
船舶俱从夏港涉大江经圌山始克有济水道迂远暗
沙险阻不时风涛发作轻则樯倾楫摧重则覆溺戕生
或遇寇盗动罹劫害且并河之田一遭旱暵则水脉枯
涸不能浸溉坐受饥毙公私病焉景泰间郡长吏欲事
疏浚具疏以闻诏巡抚工部尚书周忱相度事宜勘计
工费疏入而公以谢事去天顺间总督粮储都宪李公
秉继巡抚于斯诏下覆实以行公始图经费以举是役
寻召还朝后巡抚都宪崔公恭奉命踵至以为便国利
卷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444-0459c.png
民莫切于此遂与郡守林公鹗申度前议自新港至奔
牛旧河则疏浚深广京口吕城旧闸则修甃颓缺别于
郡城减度桥增置一闸用以潴水潮汐洪大则开闸放
舟微小则闭闸车坝庶水有所蓄舟楫通利田亩沾沃
永为民便所用众材则于浙江嘉湖二郡取之徒役匠
石则于苏松常镇四郡取之议定乃事兴创裒材用鸠
工徒严期约刻日咸集分官各司其役至于规画劝督
则身亲莅焉趋事惟勤并手偕作举锸如云斸土如山
卷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444-0459d.png
其河狭者拓之浅者凿之务底深广使多受水其闸旧
则培其崩颓补其刓缺完复前规新则下木为桩实甓
为基累以灰石固以铁键制度如式务底坚致以时蓄
泄常使水与闸平不致盈缩以某年月日兴役某月日
役止其为费木以株计若干石以方计若干铁以斤计
若干役以工计若干初役之兴也下民颇以为劳逮今
十数载间水常㳽漫非惟舟楫得涉安流赖免风涛寇
盗之虞而田亩得资浸溉大享丰穰之利益思前人之
卷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444-0460a.png
德不置咸欲刻石以纪其绩丹阳尹蔡侯实因民之情
乃具述疏浚设置颠末属言为记惟浚畎浍距川禹之
绩也自井牧沟洫之制废而后河渠之利兴古昔能浚河
导川者史不绝书则水之为利诚为政之先务也功之
钜者其费侈利之博者其劳多然不一劳者不永逸不
暂费者不永宁故于是役李公不恤其费志图兴举于
前而崔公不惮其劳力任其责于后则卒底于成者崔
公之功也不亦能急先务者欤故今遗惠在人岂惟起
卷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444-0460b.png
人无穷之思而伟迹在世其必郡乘载之国史书之与
古能浚导者同垂名于不朽矣遂书以畀之使刻焉(倪/文)
(僖公集/)
  常州府重建奔牛闸记(王玙/)
距毗陵城西三十里其地为奔牛堰溯堰水西行百八
十里历云阳达京口为餫河其地势东倾盖堰不足以
时蓄泄也古尝于京口吕城奔牛为三闸皆莫详其创
始玙尝观史记丹徒水道自六朝来通吴会隋初有诏
卷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444-0460c.png
浚治则是闸在齐梁前巳有之宋陆放翁所谓自创为
是运河三闸已具其说近是大业之役闸当与河相为
废兴而志不书至元符嘉泰始两书修复则上下数百
载间其缺而不书亦已多矣国朝洪武巳酉闸废更导
其支流东北出于堰为坝自是餫河不复通重载漕舟
多出孟渎河济江江行险远岁不能无覆溺之患天顺
巳卯今冢宰崔公克让为都御史巡抚江南因民之虞
患也为言于朝请复建闸营度适宜委畀得人曾无几
卷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444-0460d.png
何而五闸告成其在常境者奔牛下闸是也成化戊子
都御史邢公克宽来继谓奔牛犹有上闸其遗址尚存
盍亦修建俾互为启闭遂以其事付之常守卓君天锡
而以武进邑丞宋瑛董役事给费于公帑役民于农隙
其经画之良成功之速与下闸等矣夫自堰废为闸闸
废为坝言水利者时有訾病今闸与坝两存之春夏水
溢则由闸秋冬水涸则由坝坝可潴而闸无壅也根遗
迹筴成算以开永图夫岂乐因循而好自用者所能彷
卷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444-0461a.png
佛其一二哉闸成之明年同知谢君庭桂以属予记夫
国家自移都北京其材赋多取给东南正犹汉之山东
唐之江淮也引渭穿渠含嘉转漕当时最称便利然水
有底柱之险持异议者亦尝改作卒无成功是役于智
巧而不观形势之顺逆监古今之成败者也近议亦有
谓自七里港疏河越黄坟冈以受江水而崔公不用用
之几何不为褒斜取道而邢公继之理其未备无事更
迁其亦异于凿三门以重为梁栈者远矣二公扬历台
卷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444-0461b.png
省雅有才望其出殿南坼也威惠并行为国足用为输
将繇使脱险系斯举也馀可𩔖推卓君克承克引民不
厉而功自倍施之守官用成佳政皆不可以不书夫书
前人之迹以昭示后人俾嗣守之勿坠谢君之用心亦
良厚矣于是乎书
  漕船志(马廷用/)
予乡席君文同以进士出宰郯城入拜工部都水司主
事奉命分司清江船厂甫至兴利涤弊多所裨益逾年
卷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444-0461c.png
稍暇即于厂旁及分司左右皆树大匾以标识之又通
年代考据漕船沿革次第走使过南京属予为之记文
同为政知所重矣清江船厂在清河县之南距淮安三
十馀里因临于淮水故名清江云其地平衍弥望旷然
盖南北一要冲也我太祖高皇帝混一区宇定鼎金陵
九州百夷任土作贡肆我太宗文皇帝中靖家邦益隆
继述于顺天肇建北京爰命文武大臣各一员浚闸河
通舟楫以有海运转输之半行之未久海运遂罢今所
卷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444-0461d.png
谓清江卫河二提举司皆当时成议于为便宜可久者
累朝相承略加损益至英庙时江南江北始限为船一
万一千七百有奇清江十九卫河十一后清江运船之
数复析浙江南直𨽻等卫俾归自成造𨽻于清江者惟
南京镇江江北直𨽻诸卫所而已每船价银一百二十
两所徵船料初取诸江西湖广四川福建直𨽻徽州诸
郡县民苦解纳往返经年破产荡家公私俱困军士亦
往往有支料不敷展转陪补之患殆有缘此而鬻子出
卷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444-0462a.png
息转相逋逃者有司具实以闻朝廷采群议湖广荆州
府浙江杭州府直𨽻太平府委部官抽分以充清江卫
河造船之用淮安抽分则令本司自领之通计每岁例
该银二万六百七十两苏杭淮三府人匠银三千三十
两每岁额造五百二十三只江南诸省府不例数内迄
今遵守以为定规顷者总督漕运右都御史安福张公
总兵官都督同知合淝郭公奉诏入朝会同本部尚书
曾公等首建大议复增入官银二千三百七十两总计
卷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444-0462b.png
官给银二万六千七十馀两并各军士原额自办银二
万三千七百馀两总得每岁共用银五万馀两疲兵困
卒顿觉少苏此晁大夫所谓节其力而不尽邵夫子所
谓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者也夫论大计者不惜小
费图远效者不屑近功今计费而给之虽锱铢必较计
艘而督之虽沈覆不恤加以罗织多事之吏争衒虚名
远谤避嫌之人仅守成案数运之后为弊日滋吾恐军
民皆惫上下匮乏不知何拯救之方通融之术可以处
卷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444-0462c.png
此而后得耶嗟乎天地间财货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
官孔子曰节以制度曾子曰用之者舒正使刘晏诸人
复用于世千岐万径徒尔纷更吾圣贤之语足矣理财
之道要不过此庸系此于末简为清江船厂志且以告
夫将来从事者万一吾君吾相有问焉当执此以对此
予日夜所有事而愧未能也亦文同所以刻石之意也
于是乎书
  清议篇(唐龙/)
卷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444-0462d.png
漕运钱谷之府乃露积于舟而持之者又动戾约束故
奸利易滋狱讼烦兴而不息焉特置理刑主事以掌其
案厥职专矣其他不领于漕运若吏之掊剋有词民之
争斗有词商之逋债有词则一听犯于有司而主事不
与焉此不易之制也迩年理刑者不惟于漕运之牒而
听断焉诸例所不与者一切傍侵兼受广捕逮密罗织
繁案牍日弊弊然越俎代庖官之僭也十羊九牧民之
残也清议咸不直之而[言*翕][言*翕]訾訾腾于道路达于京师
卷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444-0463a.png
减职禠衔者凡几人于是当代者咸惧其来来者欲去
去者欲速若不可一日居也嘉靖戊子春获拜董漕之
命都下士夫语以是故而忧之少宰中峰曰而今理刑
者乃李子尚絅志明行洁达于政体毋用为忧四月涉
淮之境上问之父老曰贤哉理刑问之齐民曰贤哉理
刑既而夷考之吏之词至辞民之词至辞曰自有主者
若商人争猥琐之利益弗屑以淆其政乃喜曰辨治哉
慎度哉于是尽检漕运诸刑牍次第授之则曰是乃攸
卷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444-0463b.png
司敢不审克之奸则诘蠹则剪贪则絷侵渔则割正一
允以常刑而无所于贷令斯昭昭然至于疑者辨其诬
冤者伸其理困者疏其滞哀矜恻怛又若不可以已繁
词不连于庭私谒不迹于户政有常经民弗扰矣由是
清议秩然以定沨沨然兴焉然则岂有不可居之不善
斯不善尔居之善斯善尔李子方得代父老齐民赴予
留之而不可得也乃著清议篇以彰之且欲其慎之终
身云(渔石文集/)
卷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444-0463c.png
  河议(宋濂/)
宋潜溪曰比岁河决不治上深忧之既遣平章政事嵬某
御史中丞李某礼部尚书台哈布哈沈两圭及白马致祀
又置行都水监专治河事而绩用未之著乃下丞相会廷
臣议其言人人殊濂则以为河源起自西北去中国为甚
远其势湍悍难制非多为之委以杀其流未可以力胜也
何也河源自吐番朵甘思西鄙方七八十里有泉百馀泓
若天之列宿然曰鄂端诺尔译云星宿海也自海之西又
卷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444-0463d.png
汇为阿拉克诺尔二泽又东流为齐宾河而齐尔绰克
之水由西合呼喇之水从南会雅尔楚之水复至自东
南于是其流渐大曰托喀尼译云黄河也河水东行又
岐为九𣲖曰伊逊鄂罗木译云九渡也水尚清浅可涉
又东约行五百里始寖浑浊而其流益大朵甘思东北
鄙有大山四时皆积雪曰伊拉玛博啰又曰腾格哩哈
达译曰昆崙也自九渡东行可三千里乃至昆崙之南
又东流过库济库德二地至哈喇博勒齐尔与纳琳哈
卷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444-0464a.png
喇河合又合奇尔穆苏二水乃折流转西至昆崙北既
复折而东北流至贵德州其地名博勒齐尔自昆崙至此
不啻三千里之远又约行三百里至积石从积石上距
星宿海盖六千七百有馀里矣其来也既远其注也必
怒故神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南到华阴东下底柱及
孟津洛汭至于大伾大伾而下酾为二渠北载之高地
过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趋碣石入于渤海然自禹
之后无水患者七百七十馀年此无他河之流分而其
卷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444-0464b.png
势自平也周定王时河徙砱砾始改其故道九河之迹
渐至湮塞至汉文时决酸枣东溃金堤孝武时决瓠子
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汎郡十六害及梁楚此无他河
之流不分而其势益横也逮乎宣房之筑道河北行二
渠复禹旧迹其后又疏为屯氏诸河河且入于千乘县
德棣之河复播为八而八十年又无水患矣及成帝时
屯氏河塞又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滥兖豫入平原
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由是而观则河之分不
卷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444-0464c.png
分而其利害昭然又可睹已自汉至唐平决不常难以
悉议至于宋时河又南决南渡之后遂由彭城合汴泗
东南以入淮而向之故道又失矣夫以数千里湍悍难
制之河而欲使一淮以疏其怒势万万无此理也方今河
破金堤输漕郓地几千里悉为巨浸民生垫溺比古为
尤甚莫若浚入旧淮河使其水南流复于故道然后导
入新济河分其半水使之北流以杀其力则河之患可
平矣譬犹百人为一队则其力全莫敢与争锋若以百
卷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444-0464d.png
分而为十则顿损又以十各分为一则全屈矣治河之
要孰踰于此然而开辟之初洪水泛滥于天下禹出而
治之水始由地中行耳盖裁成天地之化必资人功而
后就或者不知遂以河决归于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
此迂儒之曲说最能偾事者也濂窃愤之因备著河源
以见河势之深且远不分其流决不可治者如此傥有以
闻于上则河之患庶几其有瘳乎虽然此非濂一人之
言也天下之公言也(潜溪集/)
卷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444-0465a.png
 按景濂此议作于至正间予尝闻前辈云禹贡曰导
 河自积石未穷其源也汉张骞云河有两源一出于
 阗一出于葱岭唐薛元鼎云得河源于昆崙盖皆传
 闻耳迨元起沙漠太祖征西夏至黄河九渡盖在昆
 崙西南宪宗命锡里征西域六年拓地四万里而河
 则在域内所谓星宿海得之目睹也景濂引援示人
 详矣若夫治河多分其流亦确论也
  河源辨(王鏊/)
卷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444-0465b.png
客有问河源者王子曰是非予所及也虽然予以为必
出于昆崙曰子何以知之曰予以理知之山与水同原
天下之山起于昆崙天下之水出于昆崙无疑也曰子
不闻乎昔元世祖欲穷河源遣使行四五干里至吐番
朵甘思西部有曰鄂端诺尔者华言星宿海也有水百
泓望之如列星此河源也踰昆崙二十馀日矣予曰西
域之迹发自张骞骞所历诸国甚久且远东汉之世大
秦条之安息至于海滨四万里外重译贡献班超遣掾
卷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444-0465c.png
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未睹所谓昆崙也何元使得之
易乎禹本纪言河出昆崙去嵩高五万里外国图云从
大晋西七万里得昆崙之墟今元使行不及五千里云
已踰之何昆崙之近乎自昔言昆崙者皆在西北元使
所图乃在西南何也兹则元使所谓昆崙者果昆崙乎
所谓星宿海者果河源乎未可知也尔雅云河出昆崙
墟色白并于七百川色黄山海经云昆崙之丘河水出
焉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丑涂
卷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444-0465d.png
之水黑水出焉西流注于大杅淮南子云昆崙之墟河
水出其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佛
经阿耨山顶有大池水分流为四大水入中国者为黄
河入东海其三入南海北海西海为弱水黑水之属穆
天子传云阿耨达山出六大水西南有水名遥奴小东
有水名萨罕又东有水名恒伽三水同出一山俱入恒
水阿耨即昆崙也康泰扶南传曰恒水之源出昆崙有
五大源分流为诸水洛书曰河自昆崙出于重野径积
卷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444-0466a.png
石为中国之河古书所纪先后一辙岂皆不可信而元
使独可信乎是为其得之亲见也曰古之至人夫独非
亲见凿空以欺后世乎释氏生于天竺穆王宴于瑶池
夫岂非亲见乎而疑之也然则元使其诬乎曰吾尝考
之河有两源一出于寘一出昆崙之墟且汉使亦尝穷
河源矣谓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
其山为昆崙然非古所谓昆崙也元使所见其殆是乎
若昆崙之墟彼固未之睹也且天竺诸国有身热头痛
卷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444-0466b.png
之坂县度之阨热风夏雪毒龙恶鬼猛虎狮子之害元
使亦尝历此乎淮南子载昆崙之上有木禾珠树玉树
悬圃阆风十洲记谓弱水绕之上有金台玉阙之类元
使亦尝睹此乎虽其神怪恍惚不可尽信而河源之出
于是不可诬也近有佛图调者谓钟山西六百里有昆
崙郭璞谓别自有小昆崙也则昆崙固非一乎曰昆崙
之远近不一然则河源恶乎定曰水经云昆崙之西北
河水出其东北陬东南流入渤海其源一出于寘之南
卷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444-0466c.png
山北流与葱岭合东注蒲昌海郭璞云河出昆崙潜行
地下至于寘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注盐泽复行积石
为中国河此定论也予见近世之论河源者每以一夫
之目废千古之论故为之辨(山居杂著/)
  除民之害(丘浚/)
臣按天地间为民害者在天有旱潦之灾在地有河海
之患然雨𤾉之为旱潦也有时而人犹可以先事为之
备若夫河海之患则有非人力所能为者矣虽非人力
卷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444-0466d.png
所能为而人君有志于为民者其忍坐视而付之无可
奈何哉中国之水非一而黄河为大其源远而高其流
大而疾其质浑而浊其为于中国也视诸水为甚焉自
禹疏九河之后迁史河渠书述之详矣臣请探厥本源
自张骞使西域之后说者咸谓河出昆崙至元世祖始
命其臣笃实者西穷河源得其源于吐蕃朵思甘之南
曰星宿海四山之间有泉近百泓汇而为泽登高望之
若星宿然胡言所谓鄂端诺尔也其地在中国西南直
卷五十一 第 40a 页 WYG0444-0467a.png
四川马湖府之正西三千馀里云南丽江府之西北一
千五百里较之昆崙殆为近焉自西而东合诸河水其
流寖大东北流分为九渡行二十日至大雪山名腾格哩
哈达即昆崙也绕昆崙之南折而东而北而西复绕昆
崙之北又转而东北行约二十馀日始入中国自贵德
西宁之境至积石经河州东北绕朔方上郡又东出境
外经三受降城东胜等州又折东南出龙门过河中抵
潼关东出三门析津为孟津过虎牢而后奔放平壤吞
卷五十一 第 40b 页 WYG0444-0467b.png
纳小水以百数势益雄放无崇山巨矶以防闲之旁激
奔溃不遵禹迹故虎牢以东距海口二三千里俱被其
害方禹之导河其河盖自西而东又转而北之东以入
海焉周定王五年河徙已非禹之故道汉元光三年河
徙东郡东注勃海继决瓠子又决馆陶遂分为屯氏河
二河相并而行元帝永光中河水始分流于博州屯氏
河始塞后二年又决于平原则东入齐入青以达于海
下流与漯川为一宋熙宁十年河又分为二派一合南
卷五十一 第 41a 页 WYG0444-0467c.png
清河入淮一合北清河入海是时淮仅受河之少半耳
金之亡也河始自开封北卫州决入涡河以合于淮旧
河在开封城北四十里东至虞城下达济宁州界本朝
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之黑阳山东经开封城北五
里又南行至项城经颍州颍上东至寿州正阳镇全入
于淮而故道遂淤永乐九年复疏入故道正统十三年
又决荥阳东过开封城之西南自是汴城在河之北矣
又东南经陈留自亳入涡口又经蒙城至怀远东北而
卷五十一 第 41b 页 WYG0444-0467d.png
入于淮焉抑通论之周以前河之势自西而东而北汉
以后河之势自西而北而东宋以后迄于今则自西而
东而又之南矣河之所至害亦随之恤民患者乌可不
随其所在而除之哉礼曰四渎视诸侯谓之渎者独也
以其独入于海故江河淮济皆名以渎焉今以一淮而
受大黄河之全盖合二渎而为一也自宋以前河自入
海尚能为并河州郡之害况今河淮合一而清口又合
沁泗沂三水以同归于淮也哉曩时河水犹有所潴如
卷五十一 第 42a 页 WYG0444-0468a.png
钜野梁山等处犹有所分如屯氏赤河之类虽以元人
排河入淮而东北入海之道犹微有存焉者今则以一
准而受众水之归而无涓滴之渗漏矣且我朝建国幽
燕漕东南之粟以实京师必由济博之境则河决不可
使之东行一决而东则漕渠乾涸岁运不至其害非独
在民生且移之国计矣今日河南之境自荥阳原武由
西迤东历睢阳亳颍以迄于濠淮之境民之受害而不
聊生也甚矣坐视而不顾欤则河患日大民生日困失
卷五十一 第 42b 页 WYG0444-0468b.png
今不理则日甚一日或至于生他变设欲兴工动众疏
塞并举则又恐费用不赀功未必成而坐受困弊然则
为今之计奈何孟子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又曰禹之
治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古今治水者要当大禹为法禹
之导河既分为九以分杀其汹涌之势复合九为一以
迎合其奔放之冲万世治水之法此其准则也后世言
治河者莫备于贾让之三策然历代所用者不出其下
策而于上中二策盖罕用焉往往违水之性逆水之势
卷五十一 第 43a 页 WYG0444-0468c.png
而与水争利其欲行也强而塞之其欲止也强而通之
惜微眇之费而忘其所捐之大护已成之业而兴夫难
就之功捐民力于无用糜民财于不赀苟顾目前遑恤
其后非徒无利而反有以致其害因之以召祸乱亦或
有之顾又不如听其自然而不治之为愈也臣愚以为
今日河势与前代不同前代只是治河今则兼治淮矣
前代只是欲除其害今则兼资其用矣况今河流所经
之处根本之所在财赋之所出声名文物之所会所谓
卷五十一 第 43b 页 WYG0444-0468d.png
中国之脊者也有非偏方僻邑之可比乌可置之度外
而不预有以讲究其利害哉臣愿明诏有司博求能浚
川疏河者徵赴公车使各陈所见详加考验预见计定
必须十全然后用之夫计策虽出于众而刚断则在于
独择之审信之笃而用之专然后能成功耳不然作舍
道傍甲是乙非又岂能有所成就哉臣因朱氏之言而
求大禹之故深信贾让上中二策以为可行盖今日河
流所以泛溢以为河南淮右无穷之害者良以两渎之
卷五十一 第 44a 页 WYG0444-0469a.png
水既合为一众山之水又并以归加以连年霖潦岁岁
增益去冬之沮洳未乾嗣岁之潢潦继至疏之则无所
于归塞之则未易防遏遂使平原汇为巨浸桑麻菽粟
之场变为波浪鱼鳖之区可叹也已伊欲得上流之消
泄必先使下流之疏通国家诚能不惜弃地不惜动民
舍小以成其大弃少以就夫多权度其得失之孰急乘
除其利害之孰甚毅然必不惑于浮议择任心膂之臣
委以便宜之权俾其治河流相地势于其下流迤东之
卷五十一 第 44b 页 WYG0444-0469b.png
地择其便利之所就其污下之处条为数河以分水势
又于所条支河之旁地堪种稻之处依江南法创为圩
田多作水门引水以资灌溉分疏之后水势自然消减
然后从下流而上于河身之中去其淤沙或推而荡涤
之或挑而开通之使河身并深足以容水如是则中有
所受不至于溢出而河之波不及于陆下有所纳不至
于束隘而河之委易达于海如是而又委任得人规置
有法积以岁月因时制宜随见长智则害日除而利日
卷五十一 第 45a 页 WYG0444-0469c.png
兴河南淮右之民庶其有瘳乎或曰若行此策是无故
捐数百里膏腴之地其间破民庐舍坏民田囿发人坟
墓不止一处其如人怨何呜呼天子以天下为家一视
同仁在此犹在彼也普天之下何者而非王土顾其利
害之乘除孰多孰寡尔为万世计不顾一时为天下计
不徇一方为万民计不恤一人贾让有言濒河十郡治
堤岁费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如出数年治河之费
以业其所徙之民大汉方制万里岂与河争咫尺之利
卷五十一 第 45b 页 WYG0444-0469d.png
哉臣亦谓开封以南至于凤阳每岁河水渰没中原膏
腴之田何止数十万顷今纵于迤东之地开为数河所
费近海斥卤之地多不过数万顷而已两相比论果孰
少哉请于所开之河偶值民居则官给以地而偿其室
庐偶损民业则官陪其偿而免其租税或与之价值或
助之工作或徙之宽闲之乡或拨与新垦之田民知上
之所以劳动乎我者非为私亦何怨之有哉矧今凤阳
帝乡园陵所在其所关系尤大伏惟圣明留意万一臣
卷五十一 第 46a 页 WYG0444-0470a.png
言可采或见之施行不胜幸甚
  治河论上(邵宝/)
万世言治水者必曰禹治水而不法禹可乎孟子曰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水之所以为水禹之所以为治无出
此矣河也者天下之水之大者也禹之治水其详见于
禹贡其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
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
大陆乂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者皆顺道之法
卷五十一 第 46b 页 WYG0444-0470b.png
初无障逆之说故能成府事之功而天下称神其极至
于地平天成焉由今观之其所空之地甚广所处之势
甚易所求之效甚小是故其成功也如此今之治水者
其去禹也远矣而所空之地乃狭于禹所处之势乃难
于禹所求之效乃大于禹欲其成功不亦难乎何谓所
空之地狭于禹盖禹之导河自大伾以下分播合同随
其所之而疏之不与争利故水得其性而无冲决之患
非无冲决也彼自冲决而非吾之所得与也今夫一杯
卷五十一 第 47a 页 WYG0444-0470c.png
之水举而注之地必得方尺乃能容之其势然也河自
大伾以上水之在杯者也大伾以下水之在地者也以
在地之水而欲拘束周旋如在杯之时大禹不能而况
他人乎今河南山东郡县棋布星列官亭民舍相比而
居凡禹之所空以与水者今皆为吾有盖吾无容水之
地而非水据吾之地也固宜其有冲决之患也故曰所
空之地狭于禹何谓所处之势难于禹盖尝观禹之治
矣随处施功初无窒碍亦无拘限今北有临清中有济
卷五十一 第 47b 页 WYG0444-0470d.png
宁南有徐州皆转漕要路而汴省在西南又为宗藩所
在左盼右顾前瞻后望动则肘掣使水有知尚不能使
之必随吾意况水无情物也其能逶迤曲折以济吾之
事哉故曰所处之势难于禹何谓所求之效大于禹盖
禹之所以为治去其垫溺之害而已此外无求焉今则
赖之以漕不及汴矣又恐坏临清也不及临清矣又恐
坏济宁也不及济宁矣又恐坏徐州也使皆无坏又恐
漕渠不足于运也了是数者而后谓之治故曰所求之
卷五十一 第 48a 页 WYG0444-0471a.png
效大于禹以若地处若势求若效虽禹复生恐其难矣
而或者犹哓哓然曰某为上策某为下策某为中策则
惑之甚也然则奈何奈何哉苏子曰夷狄不可以中国
之治治也求其大治必至于大乱先王知其然是故以
不治治之治之以不治者乃所以深治之也某于河亦

  治河论下(邵宝/)
夫所谓治之以不治者非不欲治之也盖难于其治也
卷五十一 第 48b 页 WYG0444-0471b.png
难于其治而遂不之治则其患有不可胜言者君子顾
忍坐视吾无辜之百姓受兹酷烈哉今夫人有病其势
笃且死也将求医以治之欤抑亦委之于不医欤委之
于不医是待死而已矣是故谓河之不必治者待死而
委之于不医者也苟知求医矣而谓其可恃以必不死
且至千百年之寿此所谓不惟无益而又害之今之治
河者何以异是是故亦治之以不治而巳矣盖河自周
定王时北徙汉氏而下决东郡决瓠子决魏之馆陶分
卷五十一 第 49a 页 WYG0444-0471c.png
屯氏决清河灵乌渎口其变非一议者或欲疏禹之故
道或欲塞所决之口或欲分流以杀其冲决之势或欲
筑堤以障其泛滥之虞或又有望气用数而谓人力强
塞未必可以应天者载考前史历历可见亦今日治河
者之所熟讲而饫闻者也虽成败得失不能无辨然譬
之医者其皆一方乎苟不问其缓急先后执一方而求
病之愈不愈则归咎于方岂方之罪哉用方者之罪也
取古之方随其缓急先后而用之此所谓治之以不治
卷五十一 第 49b 页 WYG0444-0471d.png
者也故如漕渠急则张秋等坝所当先筑而疏故道塞
决口分流诸派次焉然故道若高则不必于必疏新流
若下则不必于必塞其间泛出旁溢或用疏法或用塞
法以水治水吾无容心故曰取古之方随其缓急先后
而用之此之谓也今河之为患如一人之身而具百病
者也朝轻而夕重表减而里加虽有卢扁不能使之全
愈也故必得良医师坐守其侧切脉观色听其声音察
其寒热究其病之所由起尽心力救之如前所谓取古
卷五十一 第 50a 页 WYG0444-0472a.png
之方随其缓急先后而用之者幸而愈则调理如故不
幸而复发于此则改图而治之是故有求医无遗医药
饵常备攻治常施而不必其成功要于不死而已矣故
曰治之以不治今治河之大臣良医师也工与料药饵
也凡所谓疏塞分筑之类攻治之法也为今之计宜常
设总理大臣更置其属频巡视谨调护任满则代或加
命使仍其职而不必其功之成备工与料而惟其所用
焉可也然大臣之任其事在朝廷疏塞分筑之类其事
卷五十一 第 50b 页 WYG0444-0472b.png
在大臣而所谓工与料者则在民矣民可使之困乎故
治河非难也备工与料之为难也(容春堂集/)
  总理河道题名记(于湛/)
王者宅中图治必挽天下财赋以给经费我朝始由海
运继由陆运凡三变乃改今河运然地势中高南北迤
逦就下乏水以济济水伏流齐鲁随地溢出为泉泉在
东郡凡二百八十有奇各以近入汶泗洸沂诸水东流
赴海文皇帝命工部尚书宋公礼修复会通河伐石起
卷五十一 第 51a 页 WYG0444-0472c.png
堰东遏诸水西注漕渠南北分流北流者会漳会卫上
接白河南流者会河会淮下接宝应高邮诸湖漕渠遂
亘南北浚泉以广其源建闸以节其流筑堤以防其溃
决列铺舍以通其淤浅辟湖潴以时其蓄泄引水灌洪
以平其险阻备夫以供其役铨官以司其事董之以主
事八各有专职临之以郎中三各有分地监司守令亦
与有责焉又以地广事剧役众费繁宗统不可以无人
乃敕差大臣一人总理于上爰集众思以举群策岁挽
卷五十一 第 51b 页 WYG0444-0472d.png
东南四百万石万艘鳞次而进时当盛夏维扬迤北乘
风扬帆南旺迤北顺流放舟既脱海运之险亦无陆挽
之劳四方万国五材百货罔不毕集民命获全国计斯
裕文皇开济之功同于天地诸臣弼成之迹要亦不可
泯也禹贡一书纪神禹治水之迹与典谟训诰并列为
经昭示罔极我朝前此效劳诸臣水部分司各有题名
而总理大臣漫无所考岂非缺典耶嘉靖丁酉予承乏
是任深用嘅惜乃搆亭公宇之东偏爰披往籍录宋礼
卷五十一 第 52a 页 WYG0444-0473a.png
以下若干人立石题名而各疏履历其下仍虚左方以
俟递书庶后来者有考焉或曰漕河之尽制以帝都之
在燕也前代都平阳都关中都洛阳都大梁并以黄河
为运道宁有此劳费哉曰是不然夫东南以海为险西
北以山为险溯海肆逆为难而乘高犯顺为易故西北
世有边塞之患自辽左至甘凉六镇皆守山外去中原
千有馀里惟幽蓟一镇独守山内中原内地与敌仅隔
一山而山复中缺为敌所窥安史之盗唐契丹之盗晋
卷五十一 第 52b 页 WYG0444-0473b.png
金元之弊宋率由此首难自昔有天下而以此地属人
未有能久宁者窃谓扼强敌而障中原据上游而制六
合孔子复生必从文皇帝之见矣曰都燕之利则既闻
命矣海运由浙西不旬日可达都下较之河运费省而
功倍丘文庄衍义补言之详矣近年言者亦多厌河运
之劳而欲举文庄之策子顾极言河运之利而欲侈诸
臣之功示诸久远何也曰海运之法作俑于秦效尤于
元祖宗已弃之策三代以前未闻也文庄计漂溺之米
卷五十一 第 53a 页 WYG0444-0473c.png
而不计漂溺之人故以海运为便不知米漂而载米之
舟驾舟之卒管卒之官能独免乎考之元史至元二十
八年海运漂米二十四万五千六百有奇至大二年漂
米二十万九千六百有奇即如文庄言每舟载米千石
用卒二十人则岁溺而死者殆五六千人此元人海运
之弊之明验也若之何乃尤人而效之哉河运之费费
于人所谓人亡人得者损上益下者王者以天下为家
又奚恤哉曰海运诚不可复矣今之河运筑堤建闸并
卷五十一 第 53b 页 WYG0444-0473d.png
以人胜时不常泰人不皆良能保无意外之变乎曰变
不可保也海胡可蹈哉今之黄河经行河南之祥符者
去卫河仅七十里凿而通之万夫一月之力也议者徒
以冲决为难窃以为黄河之难不难于海也二道并设
而各从其便常可也变亦可也是则可为也曰此尤不
可之大者先朝河决张秋运道梗塞罄数省之力捐不
赀之费再历寒暑乃克底宁众方幸其南子欲引之北
吾不知其何说也如子之言且将为运道忧矣曰今之
卷五十一 第 54a 页 WYG0444-0474a.png
黄河固古之运道也昔固北行而今始南迁也民间舟
楫往来如织未尝一日废也在古则宜在今则否在南
则利在北则否在民则可在公则否在海则易在河则
难吾亦不知其何说也此不榖之见也谨并志之
  漕河图志叙
予观漕河图志未尝不敬叹我祖宗之圣谟神烈之宏
远也夫汉唐皆当王关中矣宋尝都汴矣而漕挽有三
门七津之险有海运难其故道犹存见者罔弗腾骇惟
卷五十一 第 54b 页 WYG0444-0474b.png
我国家则不然跨江入淮由河达济四渎毕涉舳舻相
望者三千里虽有吕梁徐州二洪之险又皆疏凿之命
水部臣监临之舟航利涉惟汶济泉源或遇阳亢时出
微细则疏沂泗诸水以益助之筑闸置吏以启闭之分
命水部臣以辖之总命大臣以督之浅深惟均漕舟往
来弗滞官军乐于用命吴艭越艘燕商楚贾珍奇重货
岁出而时至言笑自若视为坦途于乎其视汉唐宋之
险且难者奚翅霄壤哉虽然漕挽者官军之劳输纳者
卷五十一 第 55a 页 WYG0444-0474c.png
百姓之力也古者什而赋今则不然计亩输粮徵逋索
贡半归官府百姓所食羡馀秕稗耳官军兑运罔知寒
暑牵䉡捩柁百倍其劳既入太仓固皆充军国之用而
冗食者蜂攒而蚁聚甚至锦衣玉食大半皆游手狡滑
之徒是皆小人之所当必去者也读圣贤书食天子禄
如吾辈其亦有伐檀之风否乎
漕河军卫有司 府三 州十一 县四十 卫二十
 二 所一
卷五十一 第 55b 页 WYG0444-0474d.png
  宛平县 大兴县 通州  通州左卫
  通州右卫 定边卫 神武中卫 漷县
  香河县 营州前屯卫武清县 武清卫
  天津卫 天津左卫 天津右卫 静海县
  霸州  青县  兴济县 沧州
  交河县 南皮县 东光县 吴桥县
  景州  德州  德州卫 德州左卫
  故城县 武城县 恩县  夏津县
卷五十一 第 56a 页 WYG0444-0475a.png
  清河县 临清州 堂邑县 博平县
  东昌府 聊城县 东昌卫 平山卫
  阳榖县 东阿县 寿张县 东平州
  东平(守禦千/户所)汶上县 嘉祥县 钜野县
  济宁州 济宁卫 邹县  鱼台县
  砀山县 萧县  丰县  沛县
  徐州卫 徐州卫 徐州左  邳州
  邳州卫 睢宁县 宿迁县 桃源县
卷五十一 第 56b 页 WYG0444-0475b.png
  清河县 淮安府 山阳县 淮安卫
  大河卫 宝应县 高邮州 高邮卫
  扬州府 江都县 扬州卫 仪真县
  仪真卫
漕河水程自通州至仪真水路三千里凡为驿四十有
 二
  通州路河水马驿至本州和合驿一百里
  和合驿至武清县河西驿九十里
卷五十一 第 57a 页 WYG0444-0475c.png
  河西驿至本县杨村驿九十里
  杨村驿至本县阳青驿八十里
  阳青驿至静海县奉新驿一百里
  奉新驿至青县流河驿七十里
  流河驿至兴济县乾宁驿七十里
  乾宁驿至沧州砖河驿七十里
  砖河驿至交河县新桥驿七十里
  新桥驿至吴桥县连窝驿七十里
卷五十一 第 57b 页 WYG0444-0475d.png
  连窝驿至德州良店驿七十里
  良店驿至本州安德驿七十里
  安德驿至本州梁家庄驿七十里
  梁家庄驿至武城县甲马营驿一百十五里
  甲马营驿至临清州渡口驿七十里
  渡口驿至本州清源驿七十里
  清源驿至清平县清阳驿六十里
  清阳驿至东昌府崇武驿七十里
卷五十一 第 58a 页 WYG0444-0476a.png
  崇武驿至阳榖县荆门驿八十五里
  荆门驿至东平州安山驿六十里
  安山驿至汶上县开河驿七十里
  开河驿至济宁州南城驿一百十里
  南城驿至本州鲁桥驿五十五里
  鲁桥驿至兖州府沙河驿六十五里
  沙河驿至沛县泗亭驿六十里
  泗亭驿至徐州夹沟驿七十五里
卷五十一 第 58b 页 WYG0444-0476b.png
  夹沟驿至本州彭城驿九十里
  彭城驿至本州房村驿六十里
  房村驿至邳州新安驿六十里
  新安驿至本州下邳驿六十里
  下邳驿至本州宜河驿六十里
  宜河驿至宿迁县钟吾驿六十里
  钟吾驿至桃源县古城驿六十里
  古城驿至本县桃源驿六十里
卷五十一 第 59a 页 WYG0444-0476c.png
  桃源驿至清河县清口驿六十里
  清口驿至淮安府淮阴驿六十里
  淮阴驿至宝应县安平驿八十里
  安平驿至高邮州界首驿六十里
  界首驿至本州盂城驿六十里
  盂城驿至扬州府邵伯驿六十五里
  邵伯驿至本府广陵驿四十五里
  广陵驿至仪真县仪真驿七十五里
卷五十一 第 59b 页 WYG0444-0476d.png
 
 
 
 
 
 
 
 名臣经济录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