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0443-007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臣经济录卷六
明 黄训 编
保治
题振肃风纪裨益治道事
臣切惟赞襄治道固在于百司紏正百司莫先于风纪
风纪振则百司自尔各尽其职百司尽职则庶绩咸熙
而治道隆矣自古君天下者未尝不以此为先务焉洪
卷六 第 1b 页 WYG0443-0079d.png
惟我朝稽古定制在内设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
史以司弹劾在外设提刑按察司以兼理都布二司军
民又设各道分巡以肃清一道巡按御史总监察焉良
法美意至详且密所以百馀年间相维相统内外肃然
近年以来风纪不振是以奸宄得以逞其邪谋群小得
以恣其欺罔贿赂公行纪纲日紊帑藏钱粮浪费空虚
贪官污吏肆无忌惮仰惟皇上嗣登宝位崇重台谏俾
之尽言所以奸邪败露群小屏逐风声颇振百司知警
卷六 第 2a 页 WYG0443-0080a.png
治道之隆端有望于今日矣臣猥以庸材荷蒙圣恩擢
总风纪受命以来夙夜兢惕扪心揣已无由仰荅知遇
之隆近言纳忠庶几少效涓埃之报谨以振扬风纪裨
益治道一十五事条陈伏望皇上留心采纳俯赐施行
臣不胜幸甚天下幸甚今将所言事件开坐谨题请旨
一选贤能以任风宪切惟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官任风
纪之重必须得人方称厥职我朝自洪武永乐宣德年
间不分进士知县教官皆得除授但选之甚精而授
卷六 第 2b 页 WYG0443-0080b.png
之不苟至正统年间朝廷颁降宪纲新进初仕不许
除授御史至正统八年进士复得除之成化六年仍
遵宪纲凡遇御史有缺止于进士出身知县并行人
内取中间多有不分贤否但资格相任皆得授任所
以未尽得人如蒙乞敕吏部行移各处巡抚都御史
并巡按御史并布按二司官各于所属进士举人除
授到任六年以上知县内从公推访廉慎公勤政绩
昭著民心爱戴实有声誉者明白具奏遇有御史
卷六 第 3a 页 WYG0443-0080c.png
员缺吏部据此并于考满行人博士内行取如果六
年以上知县员少于办事二年以上进士中选取仍
照例会同本院官考选具奏除授若所举不实事发
连坐以罪如此则御史皆得其人而风纪为之振肃
矣
一禁摭拾以戒赃官自古严赃吏之法所以为安养斯
民之计也盖赃吏之害民犹稂莠之害嘉榖稂莠不
除则嘉榖无以遂其生赃吏不去则良民何以安其
卷六 第 3b 页 WYG0443-0080d.png
所我朝于文职官吏受赃不分赃之多寡罪之重轻
俱罢职役不叙枉法满贯充军其所以定赃吏之法
可谓严且重矣比先年间巡按御史并按察司官拿
问贪赃官吏事无所枉俱不敢摭拾具奏其风宪官
员得以展布四体而有司官员不敢恣其贪酷十数
年来文武官员被人具告贪赃等项重情巡按御史
按察司官行提到官对證明白律该为民充军者往
往雠怨原问官员摭拾虚词朦胧妄奏辄将原问御
卷六 第 4a 页 WYG0443-0081a.png
史等官奏准差官提解来京或就彼与先问囚犯一
同对理纵辨无干受辱已甚稍有小疵多致降谪亏
损国体沮坏风宪莫甚于斯以此风宪官员互相效
尤各保职任坐视赃官不敢究问以致法度废弛贪
污恣肆而小民不得蒙至治之泽如蒙乞敕法司今
后凡贪赃等项官员被巡按御史按察司官提问明
白追有赃私律该为民充军不分巳未发落妄捏虚
词摭拾原问官员者或另行差官或备行巡抚等官
卷六 第 4b 页 WYG0443-0081b.png
先行提吊一干人卷勘问明白别无冤枉委系摭拾
该充军者发极边卫分充军该为民者发口外为民
若御史按察司官果有冤枉及违法情罪明白参奏
按察司官行巡按御史就彼提问御史罪重者行提
来京情轻者候巡按满日到京参送问罪不许辄便
将御史等官一概奏提及就彼与原问囚犯一同取
问仍行各处按察司出榜于所属张挂晓谕如此则
贪官知所警惧而风宪不致沮坏矣
卷六 第 5a 页 WYG0443-0081c.png
一择人才以典刑狱切惟刑者国之重事死者不可复
生断者不可复续而司刑者不可不得其人也得其
人则刑罚适中而下无冤民不得其人则刑罚滥及
而上干和气故虽皋陶掌刑而帝舜有明允之命吕
侯司刑而穆王有敬明之戒是则司刑之官岂可不
慎择其人而任之哉我朝旧例凡各处按察司官有
缺吏部于两京法司御史郎中员外郎主事评事等
官内除授都布二司理问所断事理问及各府推官
卷六 第 5b 页 WYG0443-0081d.png
有缺俱于法司历事举人监生内除授尚不得人近
年以来吏部将各处知府除授副使府同知知州除
授佥事而推官断事等官一概以年老监生除授且
前项等官多有不识宪体不谙刑名问刑之际止凭
奸吏任情出入伤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灾未必不由
于此及各处巡抚按并三司官多有将推官理问断
事往往差遣赴京或别项公干经年半载不得回任
以致问刑缺人尤为误事如蒙乞敕吏部今后各处
卷六 第 6a 页 WYG0443-0082a.png
按察司不分问刑管屯整饰兵备等官有缺俱于法
司办事进士及历事年力精强举人监生内除授不
宜似前一概滥除仍乞敕内外问刑衙门以钦恤为
心以人命为重务求真情勿致亏枉仍行各处抚按
等官不许将推官理问断事违例擅便差遣有误问
刑如此则司刑者各得其人而刑不至于枉滥矣
一责成效以革奸弊洪惟我朝设按察司以总理各道
以肃清郡县无非欲振扬风纪彰明宪度俾官吏守
卷六 第 6b 页 WYG0443-0082b.png
法而小民之获安也其分巡官出巡往回月日亦有
定制洪武永乐年间各处分巡分管官常出在外遍
历所属接受词讼禁革奸弊宣布教条访察民隐所
以贪污知所警惧军民不被残虐近年以来多有顾
恋妻子罔肯出巡所过州县暮到朝行甚至偏僻去
处经年不至地方事情全不留意官吏贪酷若罔闻
知所以政令日隳而奸弊滋甚矣必须定与期限庶
可责其尽职如蒙乞敕各处抚按等官今后布按二
卷六 第 7a 页 WYG0443-0082c.png
司分巡分管官员每年春二月中出巡七月中回司
九月即出巡十二月中回司务要遍历所属每处所
住不拘日期凡贪官污吏蠹政害民及一切兴利除
害之事有益地方者务在举行每季终分巡官将问
过赃污官吏名数追过赃罚等项数目及完过勘合
词讼分管官将催完过钱粮抚安过人民并一应合
行事件各开报抚按处查考抚按回日仍具略节总
类开奏乞敕该部候三年六年考满之时据此黜陟
卷六 第 7b 页 WYG0443-0082d.png
若推奸避事旷职苟禄不依期限擅自回司者许巡
按御史指实参奏究问若有地方𦂳急事情应回与
抚按计议者不拘此例如此则官无瘝旷而奸弊为
少革矣
一申命令以修庶务洪惟我朝洪武永乐以来于各边
添设将官假以节钺之权以镇守其地各处设都布
按三司授以方面之寄以分理庶事无非欲振扬威
武修饰边备以防外侮之侵承流宣化激浊扬清以
卷六 第 8a 页 WYG0443-0083a.png
造生民之福彼时各官奉公守法仰副委托所以朝
廷无外顾之忧生民免流离之苦近年以来各边将
官中间多有指以进贡为名肆意科敛军士广置第
宅恣情燕乐军马凋弊而不整边备废弛而不修一
遇有警动辄请兵其各处三司官亦皆因循苟且惟
望升迁瘝旷逄迎罔思补报钱粮侵费词讼不清小
民控诉无门盗贼任其滋蔓此皆方今之弊而所当
痛革者也伏望皇上降敕切责各边镇守总兵并各
卷六 第 8b 页 WYG0443-0083b.png
处都布按三司各巡抚官员务要下思享禄位之荣
上念朝廷付托之重洗心涤虑改过自新为镇守总
兵者用心操练军马修饬边备务使军士精锐威武
振扬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巡抚三司者务使朝廷
恩泽之下布郡邑贪污之敛迹仓廪充实军民安妥
凡百政令无不修举如仍蹈前非许巡按御史从公
紏举国典具存决不轻贷如此则命令申严而庶务
益修矣
卷六 第 9a 页 WYG0443-0083c.png
一逐术士以防扇惑切惟禁门不许擅入者所以防大
奸也左道邪术之有禁者所以惧乱正也故我太祖
高皇帝于大明律及皇明祖训皆惓惓以致意焉其
所以监前代之失而立万世之规者其虑深且远矣
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年间邪异之人不敢轻至京师
近年以来或扶鸾祷圣或书符咒水或烧炼丹药或
假称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往往来京潜住始则出入
大臣之家终则进入皇城之内妄言祸福扇惑人心
卷六 第 9b 页 WYG0443-0083d.png
如往年李子龙近来李孜省邓常思之辈夤缘妄为
人所共怒莫敢谁何幸而天厌其祸俱巳败露然虽
败于一时诚恐复于后日若不严立重禁何以警戒
将来如蒙乞敕各该衙门行令巡城御史及五城兵
马司并锦衣卫巡捕官校严督地方人等各于所管
地方逐一挨访除军匠旗校监生吏典承差知印天
文阴阳生医士上纳粮草之人外若系邪术之人不
分有无文引无故来京潜住妄言祸福者俱要赶逐
卷六 第 10a 页 WYG0443-0084a.png
出京若一月不出仍前在京潜住者捉送法司问拟
明白军发极边卫分充军民发口外为民仍乞敕守
皇城四门内外官员今后务要用心关防搜捡但有
前项之徒及不系内府工作人役擅入皇城者就便
捉获具奏送问如有故违事发一体治罪如此则邪
术有禁而人心不至于扇惑矣
一择守令以固邦本洪惟我朝设官分职各有体统上
下相维以臻治理即古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
卷六 第 10b 页 WYG0443-0084b.png
牧阜成兆民之意也今在外之官方面固重而守令
为尤重盖守令为亲民之官得其人则民受其福不
得其人则民受其殃自古愿治之君未尝不以守令
为重往年知州知县未尽得人该学士李贤奏准凡
遇朝觐之年吏部于听选监生举人内不分附选远
近考选铨除臣曾陜西巡抚之时亦曾具奏于进士
举人内选择除授以此大州巨邑民颇受惠近年以
来各处知州知县有一年不曾除授者甚至有二年
卷六 第 11a 页 WYG0443-0084c.png
除授不到者询其所以盖由吏部每选考试之时无
堪任守令之人以此正官既缺佐贰管事迟一日则
民受一日之害且堂堂天朝岂无其人盖因拘于附
选年月所以不得越期除授诚恐豪杰之才坐淹岁
月多致衰老不得实用臣实惜之如蒙乞敕吏部查
照大学士李贤奏准事例每年一次于听选举人监
生内考选年力精强堪任知州知县者若干人临时
于各衙门办事进士内相兼选用不许将杂行之人
卷六 第 11b 页 WYG0443-0084d.png
除补仍预访州县之烦简斟酌人才之高下除授其
四川云南广西福建路途遥远江水险恶所除官员
一年之上方得到任若候缺到方才除去不无太迟
亦须照缺预先一年除授前官纵有事故亦不至于一
年之久至于布按二司官各府知府乃守令之纲也
所系甚大尤宜慎选升用俾严考守令之贤否以报
抚按抚按覆考是实转达吏部吏部再加访察以凭
黜陟如此则守令庶得其人而政事修矣
卷六 第 12a 页 WYG0443-0085a.png
一严考覈以示劝惩洪惟我朝旧制凡在京各衙门属
官三年六年九年考满之时本衙门考覈后俱送都
察院考覈初任称职者朝廷给与诰敕封赠其亲不
称职者不得关给且有黜焉此乃劝善惩恶旌廉戒
贪即古三载考绩黜陟幽明之意也比先年间依此
考覈人无异言近年以来各衙门属官因见本堂上
官考称本院询访行止平常考作不称者辄便捏词
具奏或造谤言原考御史多被连累自此因循虚应
卷六 第 12b 页 WYG0443-0085b.png
故事以致贤否不分廉贪无辨祖宗劝惩之典废弛
殆尽若不从公考覈无以儆戒百司如蒙乞敕六部
等衙门堂上官今后考覈属官务要察其平昔行止
斟酌出与考语若本院考覈不称职官员敢有似前
捏词妄奏原考御史者许十三道御史将夲官实绩
劾奏有赃者问罪罢黜平常者降调外任其本官委
系廉能而御史挟私考作不称者一体治罪如此庶
旧典不致废坠而官僚知所儆戒矣
卷六 第 13a 页 WYG0443-0085c.png
一禁公罚以励士风切惟科罚科敛法律所当最禁者
也迩来人心不古贪风愈盛天下府州县官员不才
犯此者固多中间有等曾经旌奖或上司礼待称为
贤能者往往假公营私罚取百端一年之间所罚银
不下数百馀两甚至千有馀两者诚恐议论欲掩人
之耳目或领支修理学校或给发盖造衙门官用者
百无一二入巳者十常八九其三司官指公用为由
亦各滥罚财物宪宗皇帝明见此弊之甚曾降戒谕
卷六 第 13b 页 WYG0443-0085d.png
之敕比之穿窬之盗今弊尤存尚不知改且两京为
天下之本四方之极源清则流洁表正则影直两京
各衙门属官中持正操莭者固多而滥罚财物亦有
及供送柴薪皂𨽻到京正数巳足纵容家人掯要银
两致民嗟怨有玷士风如蒙乞敕各处巡抚巡按并
布按二司各行分巡分守官员严加禁约所属不许
似前公罚财物虐害小民敢有不悛从公体访得实
不分有无原告就便拿问如律其三司官尤须律巳
卷六 第 14a 页 WYG0443-0086a.png
正人毋蹈前辙如有故违巡按御史即便紏劾仍乞
敕南京堂上官各戒所属以革前弊益敦廉耻之风
共助维新之治如此则庶官各知所儆而士风为不
偷矣
一广储积以足国用切惟自古君天下者莫不兢业自
持省财节用恒以国用之不足为忧洪惟我朝列圣
相承或能爱惜民财不肯妄费虽赏四夷不过䌽段
所以内帑金银常有数百万之积近年以来群小用
卷六 第 14b 页 WYG0443-0086b.png
事妄兴造作欺罔多端以致府库为之空虚天下为
之困惫皇上嗣登宝位赏赉未周而内藏巳萧然矣
况天下府州县仓廪俱无数月之粮而各边亦止有
二年之用万一边方有事或水旱灾伤将何以济兴
言至此深可寒心如蒙乞敕户部通查在京及天下
方面府州县卫所大小文武官员及各王府宗支一
应军士若干共该支本色俸禄粮若干折色银钞若
干通计天下岁收税粮金银若干钞贯若干有无勾
卷六 第 15a 页 WYG0443-0086c.png
用如果不足作何区画使不缺乏及内帑前项巳空
之数如何措置使之充盈或造钞贯或铸铜钱或清
理盐法或查勘屯田或闸办天下之税课或清查各
处之舡料凡理财之方足国之计无扰于民有益于
国者宜从计处具奏定夺如此则储积可广而国用
为之少足矣
一恤降人以防后患切惟思患预防有国之大事防微
杜渐保治之良图臣切见顺天府所属固安永清武
卷六 第 15b 页 WYG0443-0086d.png
清漷县及保定等州河间等处洪武永乐年间原安
插降人不下千户百十馀年生齿日繁虽同编氓终
系远人即今精壮男子恐有万馀为官止凭俸禄而
俸禄为有限在乡者全藉田土而田土为不增况其
官折俸银两比先年间按季关支近来过二三季或
一年不得关支者赖此养赡别无营生一有不足为
盗行劫势所不免万一边方有警不无乘机剽掠事
之可忧莫大于此必须使之得所庶可保无后患如
卷六 第 16a 页 WYG0443-0087a.png
蒙乞敕户兵二部计议将在京各卫其官折色俸粮
务要按季关与及将在外各处降人如果田土不足
者或将空间地土或将入官庄田分拨各人耕种使
足养其妻子不致失所以绝为盗之心以杜觊觎之
念或选立屯长使有统属或拘官操练得食口粮该
管官员加意存恤果有违犯治之以法凡可以立久
远之规弭后日之患者宜从计处具奏定夺如此则
抚恤有方而不贻患于后日矣
卷六 第 16b 页 WYG0443-0087b.png
一清僧道以杜游食切惟天下之事有当缓而所系急
者僧道是也盖所缓者僧道也所系急者民食也若
视僧道为缓而不严加清查则游食者日众而民食
恒不足矣我朝廷制每府僧道各不过四十名每州
各不过三十名每县各不过二十名今天下一百四
十七府二百七十七州一千一百四十五县共额设
僧三万七千九十馀名成化十二年度僧一十万成
化二十二年度僧二十万以前各年所度僧道不下
卷六 第 17a 页 WYG0443-0087c.png
二十馀万共该五十馀万以一僧一道一年食米六
石论之共该米二百六十馀万可足京师一年岁用
之数况又不耕不蚕赋役不加则食之众而为之者
少矣其军民壮丁私自披削而隐于寺观者又不知
其几何创修寺观遍于天下妄造经典多于儒书败
化灭伦蠹财惑众自京师达之四方公私之财用于
僧道者过半民食不足未必不由于此其势又不能
尽去若不通将严禁则将来游食者何有纪极如蒙
卷六 第 17b 页 WYG0443-0087d.png
乞敕礼部通查天下并在京寺观共若干处僧道共
各若干名除额度之数外多若干名如果数多既巳
关有度牒难巳追夺明白具奏不许额外再度僧道
直至额数不足之时方许各该有司具结照数起送
关给度牒敢有故违再言度僧者许科道官紏勘拿
问仍通行各处抚按等官督责官司严加查勘但系
新修私创寺观即便拆毁并于古刹大寺观其中但
有原无度牒行者道童即令还俗当差敢有私创庵
卷六 第 18a 页 WYG0443-0088a.png
观及容隐未度行者道童收为徒弟者各问发口外
为民寺观住持还俗为民僧道官罢软不举者罪同
所司官员容隐者亦治以罪仍通行天下抚按出榜
严加禁约仍令各寺观按月开报不致故违重甘结
状付所在官司查考如此则僧道无滥度之弊而民
食不致费矣
一敦怀柔以安四夷切惟四夷来贡者慕化之诚朝廷
优待者柔远之道此前代之所行亦我朝之故事也
卷六 第 18b 页 WYG0443-0088b.png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明命汛扫前元太宗文皇
帝神武雄略威振朔漠四夷八蛮罔不来贡赐以䌽
段衣服待以下程筵宴十分丰厚使之厌饫所以畏
威感恩蛮夷悦服自成化年间以来光禄寺官不行
用心局长作弊尤甚凡遇四夷朝贡到京朝廷赐以
筵宴与之酒饭大宴品物颇可而朔望见辞酒饭甚
为菲薄每楪肉不过数两而骨居其半饭皆生冷而
多不堪用酒多搀水而淡薄无味所以远人到席无
卷六 第 19a 页 WYG0443-0088c.png
可食用全不举箸在礼部光禄寺官以为廉远堂高
直置不为意而安南朝鲜知礼之邦岂不讥笑臣昔
往辽东整饬边备曾闻远人怨言亦尝具奏蒙宪宗
皇帝敕令礼部光禄寺凡遇宴待远人礼部该司官
并光禄寺堂上官各一员巡看一时颇可今犹如旧
臣若不再言年复一年益加苟且非惟结怨于外国
其实有玷于中国此事虽小关系甚重如蒙乞敕礼
部查照洪武永乐年间事例及钦奉累朝奏蒙诏旨
卷六 第 19b 页 WYG0443-0088d.png
行令光禄寺今后凡遇外夷朝贡到京或该筵宴或
朔望见辞酒饭务要照依先年定例差官看视下饭
斤数不许短少饮食菜蔬俱堪食用酒亦不许搀水
今后除筵宴外其午门外远人酒饭仍令每日侍班
御史巡看但有似前剋减酒肉十分菲薄者许将光
禄寺官并局长等参奏拿问如此庶使怀柔有道而
得外夷之欢心矣
一节财用以苏民困切惟为国莫先于爱民爱民必先
卷六 第 20a 页 WYG0443-0089a.png
于节用苟不节用必至于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虽
有爱民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仰惟皇上嗣登宝位
之初重下宽恤之诏示以悯念小民凡事减省之言
此即大禹克勤克俭文王视民如伤之盛心也天下
苍生无不欣戴且我朝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年间生
养休息军民富足故虽外征北敌内营宫殿乐于趋
事未尝告劳自正统十四年以后天下多事民始觉
困自成化年间各处镇守等官争相进贡科取百端
卷六 第 20b 页 WYG0443-0089b.png
民愈凋惫加以山西河南陜西连年荒旱不收有司
素无储积民之死亡过半田土荒芜而税粮如故北
直𨽻山东之民养马供柴而征徭尤重江南各省人
民轮纳京储及供两京物料民困财竭未有甚于此
时者也若非节财之用生养休息十数馀年岂能苏
其困惫然节用之道必自内府减省始如蒙乞敕户
礼工三部各查内府衙门自洪武永乐洪熙宣德正
统年间一应供用之物如油蜡猪羊鸡鹅及抬柴夫
卷六 第 21a 页 WYG0443-0089c.png
工价银两等类某年用若干某年添若干通查明白
逐一上陈御览断自宸衷量加减省一分则民受一
分之惠就为定例不许各衙门再行具奏增添尤望
皇上自今凡百用度赏赐更加撙节罢不急之修造
裁冗食之人员则帝王克俭之盛德复见于今日而
民困为少苏矣
一足兵戎以禦外侮切惟为国之道足兵为先兵有不
足外侮何禦书曰张皇六师兵法曰忘战必危是知
卷六 第 21b 页 WYG0443-0089d.png
自古莫不以兵戎为重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创制之
初设卫籍兵天下之军共有数百馀万即今百十馀
年而逃亡死绝者过半盖由里老埋没而无籍册之
可查卫所作弊而无文卷之可凭虽有清军御史而
清出者百无二三虽解到卫所而随逃者十常八九
若再加百年绝故愈多此军士消耗之弊如此也其
见存之军江南者俱各守边备倭攒运粮储江北者
俱赴京边轮班操备而在卫守城不过老幼数百人
卷六 第 22a 页 WYG0443-0090a.png
都司操练止有馀丁一二千名居重驭轻京师军士
虽有二十馀万南京官军虽有五万之上然多有名
无实况骑射之未精什物之未备加以连年做工疲
困巳极轮班往返艰难尤甚此军士见存之弊如此
也消耗之军既不能复见在之数又不堪用兵戎诚
为不足遇警将何调用况今北寇猖獗于甘凉出没
于西北强贼又哨聚于江右此皆腹心之患而大有
可忧者如蒙乞敕兵部通行天下都布二司各行所
卷六 第 22b 页 WYG0443-0090b.png
属卫所州县有司将所管各里军户充军卫所官旗
姓名逐一查理明白卫所各将所管军人姓名籍贯
充军来历年月审勘无差各备造文册江南者送南
京兵部江北者送在京兵部各将洪武以来旧册查
对如有差讹即便改正仍收备照务要磨勘明白除
年远尽绝外将宣德以逃故之数每省各抄誊一本
该部照例通行各清军御史严督所属用心清理不
许视常虚应故事庶奸诈之徒不敢作弊埋没其京
卷六 第 23a 页 WYG0443-0090c.png
营官军候营造宪宗皇帝山陵毕日乞敕兵部径自
具奏请命本部堂上官一员会同各营总兵官将见
操军马逐一查理先尽团营务足原额之数其南京
各营官军乞敕南京内外守备官员会同南京兵部
堂上官一体清查仍各禁约管军官员不许私占役
使及擅拨做工等项致累逃亡后清查完日各另回
奏仍造册送兵部查考其见在军士务要著实操练
精其骑射养其锐气一遇征调俾克成功如此则兵
卷六 第 23b 页 WYG0443-0090d.png
戎不致消耗而战守为有备矣弘治元年 月 日
题奉钦依这本所言多切时弊该衙门便看了来说
钦此
题赦言官以光圣德疏
臣等窃见都给事中庞泮等监察御史刘绅等顷因上
言免差官校提解武冈州知州刘逊皇上震怒俱下之
锦衣卫狱数日以来内而臣工外而军民莫不私忧窃
叹以为庞泮等不谙事体触忤圣心即其所言不为无
卷六 第 24a 页 WYG0443-0091a.png
罪所可惜者皇上之盛德国家之大体不可因此一事
而有所损尔仰惟皇上即位以来明目达聪用言听谏
狂直者每赐优容抵牾者未尝斥逐虚心从善以义断
恩有古帝王所不及者圣德昭彰巳十年矣今乃因其
言事一有不当举六科十三道尽下之狱此虽泮等有
以自取然以皇上十年纳谏之美而遽然有此传之四
方不能无议书之史策不能无疑因一事以掩前功以
小故而妨大德此臣等所以窃为皇上惜也且泮等建
卷六 第 24b 页 WYG0443-0091b.png
言亦其职业但今次所论刘逊之事意伤于急遽词失
于婉曲然原其心盖仰赖圣明在上素有以听用其言
是以随事纳忠不避烦数则其情固可矜而罪亦可略
也况科道官乃朝廷之耳目凡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
戚时政之得失百官之邪正皆得言之是以古之帝王
及我祖宗建是言官必选天下直谅敢言之士以充厥
职有一言之善者即赐施行虽多言不当者亦不加罪
所以奖异而优容者惟以养其敢言之气使之森然立
卷六 第 25a 页 WYG0443-0091c.png
于殿陛之前于以扶持正论消沮邪谋为庙社之福若
摧折之囚系之中人之资守道徇义者少趋利避害者
多彼惟知缄默观望持禄保位而巳他日脱有大事谁
复为皇上言哉由是论之摧辱言官盖非人主之利也
自泮等下狱科道一空摄事署印尽委之人紏仪侍班
皆旷其职惟此异常之事岂宜清明之朝皇上临御之
时视瞻所及及燕閒之处思虑所经未必不恻然有动
于宸衷也昔唐太宗尝谓侍臣曰比见人来奏事多有
卷六 第 25b 页 WYG0443-0091d.png
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諌诤必
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
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更肯言贞观六年陜县
丞皇甫德参上书忤旨太宗以为讪谤侍中魏徵进言
曰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
激切即似讪谤惟详其可否太宗曰非公无能道此者
令赐德参帛二十段故臣等尝论唐太宗非惟能容人
之谏又导人而使之諌非惟不怒人之谏又赏人而使
卷六 第 26a 页 WYG0443-0092a.png
之谏故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实其屈己纳谏所致也钦
惟我朝列圣尤喜谏诤臣等不能悉举谨具一二事以
言洪武初年朝臣有上疏万馀言者太祖厌其迂衍怒
欲罪之群臣有阿意者指其疏曰此不敬此诋谤罪当
诛上怒未解宋濂对曰彼应诏上疏其心为朝廷耳乌
可深罪乎上览疏中有足采者召阿意者骂曰吾怒时
若等不能谏乃激吾诛之何异以膏沃火向非宋濂之
言几不误罪言者耶洪熙初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有
卷六 第 26b 页 WYG0443-0092b.png
言其卖直沽名者杨士奇对曰主圣则臣直惟陛下容
之不然进言者将惧矣仁宗虽不罪谦然免其朝参令
专坐司视事自是一月馀言事者少仁宗谕士奇曰自
免弋谦朝言者不至岂果无事可言遂令士奇就前草
敕引过命弋谦如旧朝参令百官言毋以谦为戒此祖
宗之圣德明训皇上所当祖述宪章者也今庞泮等不
识事体缧绁下狱已示之罚矣伏望皇上廓天地之量
霁雷霆之威沛发明诏不日而赦之则不惟泮等心怀
卷六 第 27a 页 WYG0443-0092c.png
感愧益图报称而内外大小之臣六军万姓之众莫不
歌咏圣德欢忻交通四方传之以为盛事史策书之以
为美谈德业之盛名誉之美真可以匹休祖宗而贞观
之治有不足言矣然此岂高远难行哉惟在圣心独断
一转移之间尔臣等待罪大臣义同休戚是以昧死以
尽惓惓之愚忠惟皇上赦臣等之罪而采纳焉
卷六 第 27b 页 WYG0443-0092d.png
名臣经济录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