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尚书详解-宋-陈经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059-02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二十四
             宋 陈经 撰
洪范(周书/)
 此篇乃武王屈己访道于箕子箕子既答武王之问
 于是退而具述成篇其书称十有三祀而不称十有
 三年则知此书述于箕子九畴乃道之大统他人所
 不能与也洪范者大法也天地有大法而不言寓于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059-0226b.png
 高卑散殊之间见于酬酢事为之际有等有差有程
 有度截然有准则不可踰越者皆洪范也特人未之
 察尔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此法也洛书出
 而九畴彰则大法又明以示人矣天有是法故九𩔖
 有是事非人为之私也有人焉弃常行怪灭礼废事
 淫荒颇僻是出乎范围者皆非法也尧舜三代非此
 不能以治天下孔孟非此不能以垂教后世秦人不
 知此法为焚书坑儒汉人不知此法为申商黄老晋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059-0227a.png
 以清谈亡梁以佛老亡皆不知此法所谓三纲沦九
 法斁人纪不立其不为夷狄禽兽者鲜矣圣人忧之
 畏之而众人懵然不之恤也纣为不道非法甚矣
 箕子佯狂为奴忧之畏之可知也周武克商释囚访
 道洛书啬于鲧而卑于禹厄于商纣而陈于武王故
 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武王既胜商杀受商家臣子视武王为君父之仇不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059-0227b.png
 与共载天者也忘君父之大仇而为人陈洪范箕子
 而非人则可箕子乃商家之元老曷为其如此也读
 孔子序书之言有以见箕子之深不得已也箕子之
 意若曰商家之宗庙社稷已亡臣痛心疾首特一时
 之事耳吾故不敢忘君父以事仇义不为周王屈以
 全人臣之节如是而已若夫洪范大法之不传则为
 天下后世之害吾其可以不传乎况是道也已沦稔
 纣之暴虐幸而有武王者出此而不传则是无时而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059-0227c.png
 可传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贵乎能恢弘
 此道者以有人焉而其人又不可以常得也吾岂可
 以一时之伤痛而遂废天下之大法乎此箕子不得
 已之意欲切于传道而忧于天下后世为甚深也夫
 子序书于数辞之间写出箕子之胸臆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甚矣箕子有不敢忘商不敢臣周之节也微子之篇
 箕子有言曰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武王既胜商亡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059-0227d.png
 商之后意其必立箕子箕子不肯必立微子微子又
 不肯乃立武庚及武王杀武庚乃立微子而箕子终
 不可得而立武王于是封之朝鲜之地在蕃畿之外
 所以遂其不肯臣周之心也其为武王陈洪范于一
 篇之首云十有三祀不肯用周之正朔呜呼此千万
 世臣子法也学者观王访箕子一句又有以见非箕
 子不能全人臣之大节非武王不能成箕子之志访
 者就而见不敢屈而至其尊德乐道之心如此盖亦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059-0228a.png
 不敢臣箕子故尔读此两言之间九畴大法虽未陈
 而九畴大法已见于此矣箕子盖深知道而武王亦
 深知道者也自箕子言之义不当屈自武王言之义
 当有所屈箕子之不屈者其守正不挠当如此也武
 王之有所屈者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使箕子于商亡之后亏臣子之节而臣武王武王于
 此以箕子既为臣而遂召见之则是与九畴大法已
 不相似何以陈洪范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059-0228b.png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
其彝伦攸叙
 王乃言曰鸣呼先叹而后问不敢轻于发问也骘升
 也相助也协者和合也居者其所安也彝常也伦理
 也天之与人以是理也盖阴有以升之而日用之间
 冬裘夏葛饥食渴饮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良知良能
 居之而各得其安者无非天有以相助而使之和合
 此即常理也人相与杂处于覆载之间者若无常然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059-0228c.png
 之理则何以能协厥居必至君臣如仇敌父子如豺
 狼长幼无伦夫妇无别反天之经贼民之行岂有次
 第哉惟其有是理自然有是叙以其非人之所能为
 也故归之天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
 是懿德物则即大法也彝即彝伦也天以是付之人
 日用而不能知武王亦以为我不知盖人主者叙此
 彝伦为人道立极者也苟不能知此理之所自来则
 何以理民物所以必问虽然道之正统自尧舜传之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059-0228d.png
 禹汤文王则武王传之久矣曷为而不知也曰此武
 王之所以圣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若武王自以为
 知则非武王矣吾于是知尧之兢兢业业者此心也
 大舜之克艰者此心也禹之孜孜文王之纯亦不已
 孔子之我无能焉者亦此心也不如是何以能传道
 哉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
怒不卑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059-0229a.png
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王乃言箕子乃言乃言者迟缓而不轻发之辞武王
 不敢轻问箕子不敢轻对与孟子难言之意同也天
 下之事惟顺其常理则治不顺其常理则乱顺则叙
 不顺则斁上而日月星辰得其叙雨𤾉寒燠得其节
 天之彝伦也下而山川鬼神永其宁飞走动植遂其
 生地之彝伦也中而三纲五常不差礼乐刑政不悖
 人之彝伦也人能参赞天地调燮阴阳岂有他哉亦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059-0229b.png
 顺其常而已反乎此者不为彝伦水万折必归东此
 水之常理也鲧不能顺以导之反有以堙塞之故水
 失其性而金木火土皆为之汨乱其陈列帝乃震怒
 帝即理也理之所不顺即帝之怒也故洪范九畴不
 与鲧而彝伦遂斁当尧舜之时彝伦未尝斁就鲧之
 汨陈言之彝伦斁于鲧者也以其不顺常理则斁也
 鲧亦殛死禹能顺其常理者也其行水也行其所无
 事水土既平而六府三事皆为允治天于是锡禹以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059-0229c.png
 洪范九畴其锡之也非有物以与之理之所顺者即
 天之锡也如天锡勇智同故彝伦攸叙以其顺常理
 故叙也然洪范有九畴而鲧之所汨者五行五行有
 五而鲧之所堙者特一水而已何以彝伦九畴遂至
 于斁哉盖九畴本于五行五行即一本也水苟不得
 其性则火不得以烹饪木不得以曲直金不得以镕
 冶土不得以稼穑而五行皆废五行既废则九畴皆
 乱禹之所导者亦一水而已然而六府三事无不治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059-0229d.png
 者亦此理也夫殛鲧者舜也而此书言帝乃震怒鲧
 则殛死禹乃嗣兴不言舜者可见舜之赏罚即天理
 而非舜也说者以为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
 列于背其数从一至于九禹见其文遂因而第之以
 九𩔖言禹第之者以天神言语必当简要不应曲有
 次第丁宁若此经无载图书之事惟孔子云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则知图书出于伏羲之世明矣古
 者结绳而治文字未作羲皇始画八卦以辨奇偶黄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059-0230a.png
 帝始作文字正名百物以此观之则洛书之出非在
 大禹之时天乃锡禹者如言天生圣德于禹能明洛
 书之旨因第而次之云尔天岂谆谆然命之乎其说
 未可信也
初一曰五行
 自此以下即九畴之𩔖也亦曰九章天下有无穷之
 事必曰九𩔖盖九为阳数之极天有九宫地有九野
 人有九畴理之自然自九畴而推之事出千万而其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059-0230b.png
 归不出九𩔖犹易之八卦而能事无不毕矣太极动
 而为阴阳布而为五行五行者行于天地之间故曰
 五行即易之四象也初一者以五者在天地之间实
 为初始九畴皆自是而出焉不言用者言五行散在
 九者之间所谓敬用农用以至念用威用向用无非
 五行之用也九畴之数乃神龟负文而出有此五十
 五数圣人探赜索𨼆于是因而次第之所以有次序
 者亦是自然有此理先儒或言六十五字皆洛书本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059-0230c.png
 文或以龟背先有总三十八字或以为龟文惟二十
 七字皆未可信洛书之数即天地之数易曰天一地
 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二
 十有五地数三十其为五十五数乃五行生成之数
 也损其五又虚其一则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
 有九损其十则为河图之数四十有五河图之所以
 损其十者盖天五生土以地十成之河图则存其成
 数而为四象八卦之位地十未出有其象而已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059-0230d.png
 未成形也至洛书以地出而与五为奇偶然后金木
 火土各有配合而成形故河图合四象之数可以定
 八卦之位洛书有五行之数可以备八卦之象是以
 象生其卦必俟洛书地十之成数而后成八卦洛书
 为五行而河图特言四象者盖四象皆以土为主太
 极生两仪五天五地两仪生四象一水二火三木四
 金五土五行生数天之四象也六水七火八木九金
 十土五行成数地之四象也合天地之四象而布之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059-0231a.png
 为八卦坎一离九震五兑七坤二巽四乾六艮八是
 也自天一至天五总十五数三其五者天之数圆而
 归于天之土也自地六至地十总四十数四其十者
 地之数方而归于地之土也圆数必三方数必四天
 土则五地土则十不可易也五行去土而言谓之四
 象土气冲也非去土也四象以土为命是故土居中
 央而贯四象五行有十位布于天地之间则有九宫
 土宗四象故五与十各居中位而主宰八维四象布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059-0231b.png
 于八维有四十数以河图言之则五居其中故其数
 四十五以洛书言之则五与十居其中故其数五十
 五阳数极于九而中于五五者造化之主也天地之
 至数三天两地而倚数者此也以五乘五为天数以
 五乘六为地数以五乘九为河图以五乘十为洛书
 皆以五为君自五行至六极计有五十盖五行共有
 十数互藏其一有生数则去成数有成数则去生数
 天五居中而十藏地十居中而五藏又况自一至五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059-0231c.png
 其数已定自五以往则并之一并五而为六二并五
 而为七三并五而为八四并五而为九五并五而为
 十五者小衍五十者大衍故大衍之数五十减于洛
 书之五数者以见五乃造化之主居中而不用者也
 存五则为洛书以显其体虚五则为河图以神其用
 存五则十其五而五偶虚五则九其五而五奇自初
 一至次九河图数也而五居中以总之自五行至六
 极洛书数也而皇极居中以君之河图洛书相经纬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059-0231d.png
 是者乾坤者三两之纯故其数九六六子者乾坤之
 爻三两之杂故其数七八九六十五也七八亦十五
 也天之土五地之土十是故十与五为两仪之根而
 两仪为八卦之祖八卦变六十四皆以二五为中九
 畴通五十五数而皆以皇极为中五行布九宫虚中
 宫则为八卦合中宫则为九宫去中以见体存中以
 见用体用相须八卦九章所以相表里也八卦触𩔖
 而天下之能事毕九畴触𩔖而天下之大法备五行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059-0232a.png
 共十数而变化鬼神不能逃则五行岂非洪范之本
 而彝伦之原乎故初一曰五行(阙/)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059-0232b.png
 
 
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
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
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自五事以往皆五行之布散于八者之间曰敬曰农
 曰协曰建曰乂曰明曰念曰向曰威者皆人君之用
 所以尽裁成辅相之理也故五行为万物之本次以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059-0232c.png
 五事盖以人治物者也故五事则在乎敬敬则视听
 言猊思皆得其正正己者所以正人也故次以八政
其用则在乎农农者厚也政施于民不厌其深厚治人者
 不可以不知天故次以五纪其用则在乎协协即和
 也人事乖于下则天纪乱于上必以人而和合之欲
 顺乎天者必本于大中之道故次以皇极皇极居中
 所以叙九畴者也其用则在乎建建者人主执此中
 以应万事则事得其理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059-0232d.png
 人主建皇极则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皆得其中三德
 稽疑庶徵五福六极亦得其中矣然皇极者常也能
 体常必能尽变故次之以三德刚柔正直随时制宜
 其用则在乎义义者随其时而出治也以三德而出
 治天下之事若无可疑矣圣人至公之体不自以为
 无可疑必参之以人谋鬼谋以合幽明之理故次之
 以稽疑其用则在乎明明者明乎鬼神之理与人之
 理则吉凶可以无差而疑者可以决矣疑既决而又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059-0233a.png
 取證于天之休咎九畴皆得则天应以休皆失则天
 应以咎其用则在乎念凡五者之休根于一念之善
 五者之咎根于一念之差休咎之在天者可见矣而
 又考之在人天与人一理也九畴皆得则为五福皆
 失则为六极其用则在乎向与威向者使人知所为
 凡此九畴虽有九𩔖其实贯通为一会于皇极皇极
 得则九者皆得皇极失则九者皆失其曰次曰圣人
 因洛书之数演之而为次第之序也先儒谓皇极不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059-0233b.png
 言数者理兼万物非数所能尽稽疑之数七而不言
 数者以有卜有筮不得兼言之也庶徵之数五而不
 言数者以有咎有休不得兼言之也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
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传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阙一不可则五者行于天
 地之间人之所资以为用也数之所起起于阴阳往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059-0233c.png
 来在于日道十一月冬至日南极阳来而阴往冬水
 位也以一阳生为水数故曰天一生水五月夏至日
 北极阴进而阳退夏火位也以一阴生为火数阴次
 于阳故曰地二生火自冬至以及夏至当为阳来正
 月为春木位也阳进而中三阳以生三为木数故曰
 天三生木自夏至以及冬至当为阴进八月为秋金
 位也四阴已生阴进而中四为金数故曰地四生金
 三月春之委四委皆土位也五阳巳生五为土数故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059-0233d.png
 曰天五生土此洪范所言即五行生数必得地六天
 七地八天九地十成之然后阴阳各有匹耦然五行
 之生一二三四五亦未始无其叙盖有生于无著生
 于微自无而至有由微而至著五行之体水为至微
 自无而始入有者也火则渐著故以火次水木则形
 实故次于火金则体固故次于木土则质已大矣故
 次于金此言五行有自然之质也有自然之质则必
 有自然之性则必有自然之用自润下作咸至稼穑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059-0234a.png
 作甘即五行之用也水于卦为坎䷜以一阳居二阴
 之中阴趋于阳阳方在下而阴趋之故水性润下咸
 者水积而不已久浸其地故变而为卤而其味咸火
 于卦为离䷝以一阴居二阳之中阳悦于阴阴在下
 而阳悦之故火性炎上苦者积火所致火积不已其
 臭焦而其味苦木于卦为震䷲震动也阳动而进以
 散群阴故或升或郁而成曲直可以矫揉故木之性
 曲直酸者阴收于阳也阳进而阴散以成曲直之性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059-0234b.png
 及其极也则阴复收阳故曲直之结而为实其味则
 酸金于卦为兑䷹兑悦也阴悦而凝诸阳故可柔可
 刚而成从革顺其陶镕故金之性从革辛者阳散于
 阴也阴进而凝阳以成从革之性及其极也则阳复
 散阴故从革之性范而为器其味则辛阴阳聚而交
 会冲和之气以生土土无正性无定形无定位故不
 谓之曰而谓之爰爰于也以言其不可定名也取其
 养人者言之故以稼穑为土之性而稼穑不可以言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059-0234c.png
 土也甘者味之和也阴阳和而稼穑生故稼穑之实
 则甘自五行之性而言之则谓之曰自五行之用而
 言之则谓之作然不独五性五味也五声五色五方
 五脏五常十日十二辰皆五行之所化洪范举其性
 与味其他可以𩔖推故不尽言也
二五事一曰猊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猊曰恭
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
聪作谋睿作圣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059-0234d.png
 五事者即五行之在人者也人为万物之灵五行之
 秀气备焉猊即木也言即金也视即火也听即水也
 思即土也木有华叶之荣故猊属木言之决断如金
 之斩割故言属金火外光故视属火水内明故听属
 水土安静而万物生心思虑而万事成故虑属土五
 事者常从事于此也五者主人君而言人主以身为
 天下之表仪故一曰猊言所以接物𤼵号施令皆言
 也故次以言目以视远耳以听德又次之思者又所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059-0235a.png
 以主乎视听言猊者也故以思终焉五事以思为主
 犹五行以土为主土居中央心亦居中者也思以主
 乎五事然后不逐乎口体耳目之欲而皆适乎中矣
 孟子曰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
 不能夺也自一曰猊而下言五事之体自猊曰恭而
 下言五事之德自恭作肃而下言五事之用亦犹五
 行之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同也猊之德本恭恭者不
 侮人以其有容仪之可观也言之德本从以其顺于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059-0235b.png
 理而不乖也视之德本明以其邪正不惑也听之德
 本聪以其受人之言而知其是非也思之德本睿以
 其心通万事也孟子所谓形色天性所谓口之于味
 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惟色有猊言视听思则自然有
 恭从明聪睿惟圣人为能践形惟率性故恭可以作
 肃肃敬也恭在猊而敬在心由恭以作肃则动容猊
 而远暴慢矣从可以作乂乂治也言当则乂无不顺
 治出辞气而远鄙倍矣明可以作哲哲智也由明而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059-0235c.png
 极于大智则可以与日月合其明聪可以作谋谋者
 善谋也由聪而至于善谋则与鬼神合其吉凶而天
 下之事随处而当矣睿可以作圣圣者事无不通也
 由睿而至于圣大而能化矣人之行莫大乎五事不
 敬则视听言猊思失其主宰而淫僻鄙诈无所不至
 天下之事乱矣夫子答颜渊之问亦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言与敬用五事同意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059-0235d.png
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政者正也知五行之情则知所以正人矣八者之政
 先后亦莫不各有自然之序人以食为天稼穑乃土
 之所生天地中和之气可以养人者也故一曰食天
 生五材民并用之五行气化而百物生百物生而百
 货聚货者民之所用不可缺也故二曰货五行之气
 互有消息一往一来则为四时一辟一阖则为鬼神
 明有礼乐所以行人事幽有鬼神所以行变化民之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059-0236a.png
 生既有食货以为养则知报本反始而祭乎鬼神矣
 故三曰祀风雨寒暑燥湿五行之气也人不安其居
 则气感于外而疾作于身司空度地以居民继于祀
 之后盖人生有以养死有以祭而人始得安其居矣
 故四曰司空有食货而又安其居矣无以教之则五
 气之偏七情之荡近于禽兽孰得而制之设为司徒
 以掌邦教教立则民知五典而人道正矣故五曰司
 徒人禀五行乃生七情情有中偏中者可教而偏者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059-0236b.png
 不可教七情难制则乖而为恶败而为贼董之不可
 以无威刑故六曰司寇归顺慕义者礼之所当绥也
 往来交通者礼之所当接也宾客者七情之顺也交
 接之美也故七曰宾有顺必有逆元恶大憝七情之
 逆刑不足以制则兵矣故八曰师乃圣人治外之政
 八政行而内外之治举此其所以贵乎农用也唐虞
 之世粒蒸民迁有无则稷官掌之掌三礼治神人则
 秩宗掌之平水土则司空掌邦教则司徒兼兵刑则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059-0236c.png
 士宾四宾虽不言官而内之四岳必掌之矣在周礼
 则食货掌于天官祀与宾掌于春官师则夏官刑则
 秋官教则地官司空则冬官莫不分治八政之事然
 或言其事而不言其官或言其官而不言其事者所
 以互见也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行运用融结于天地之间其见于岁月星辰历数
 者皆有程度晷刻不差寒暑不忒如国有纪纲如军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059-0236d.png
 有纪律故谓之五纪羲和废时乱日故俶扰天纪而
 仲康得以征之岁有春夏秋冬月有弦望晦朔百刻
 之晷分于昼夜而为日自角亢之二十八至于翼轸
 自訾娵之十二至于玄枵而为星辰莫不有数而作
 历所以步其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
 行迟一日行一度月行速一日行十二度有奇二十
 九日强半而月一周积其馀以成闰此历之所由起
 也既以岁月日星辰而作历历者所以步岁月日星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059-0237a.png
 辰之数也岂得与四者并而为五盖五纪之在天有
 人事存焉岁者所以总日月星辰而为之始历数所
 以步岁月日星辰而为之终不可阙一也此天人之
 所以相因而五纪贵乎协用也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
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
 五中数皇极中道也大法之中无非常伦常伦之中
 必有总要皇极乃三才之矩而彝伦之总要也五行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059-0237b.png
 以土为归五事以思为主五声以宫为纲五味以甘
 为和五色以黄为正五脏以胃为主此则知皇极之
 道矣四海一君天下一统九畴一于皇极知中知一
 天下之理尽矣尧之允执执此者也汤之建中建此
 者也夫子之一贯贯此者也皇言其大大则无外无
 外则公也极言其中中则无偏无偏则正也公正者
 三极之所贵万事之准则也天地非此不位万物非
 此不育人主体此是故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建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059-0237c.png
 大中以承天心开至公之途而偏颇反侧不得以容
 私立一王之制而淫朋颇僻不敢以乱俗协中有赏
 所以福之也而我无好违中有罚所以惩之也而我
 无恶用心如此天之道也故曰皇建其有极大公至
 正之理散在天下而聚于人心能者养之以取福是
 中即福也非中之外别有所谓福也不能者败之以
 取祸是不中即祸也非不中之外别有所谓祸也五
 福富寿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也曰建曰敛曰敷中之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059-0237d.png
 道也本无形体如之何而建如之何而敛又如之何
 而敷也大中之道圣人有此庶人亦有此圣人以先
 觉觉后觉故建之于上躬行以表仪于四海即建而
 敛之也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天下咸会于准绳法则
 之中人纪立而天理顺礼乐行而王道兴君臣父子
 夫妇皆得以相安相养人祸不作而五福已敷锡于
 不言之中矣当天下未趋乎中也横政起而横民作
 人君虽欲保极不可得也今也庶民于君而取中则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059-0238a.png
 斯民之安即君之安也斯民之福即君之福也岂非
 锡人君而保极者乎敷锡者上锡下锡汝者下锡上
 言君民共守此道以相与者也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
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
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
之极
 自凡厥庶民无有淫朋至于惟皇作极此总言天下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059-0238b.png
 皆归中道也民指贱者言人指贵者言诗曰宜民宜
 人是也淫过之朋党与夫比私之德皆非中也庶民
 而无有淫朋人而无有比德则是以公正之道相与
 不肯交非其𩔖苟至于此则是大为中道矣故曰惟
 皇作极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是也
 自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而下至于时人斯其惟
 皇之极此言人君以皇极之道养成人才所谓中养
 不中者也庶民之中智足以有谋者才足以有为者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059-0238c.png
 正足以有守者如此等人在人君则当念而录用之
 不念之则是弃才者也绳之以中道则不合于中责
 之以恶则又未陷于罪如此等人可与为善可与为
 恶在人君则当大而受之兼收含容而汝也当康安
 其颜色以教之盖接以和气涵养之使成其才苟不
 受之是求备于人者也曰者发言也有能自言曰我
 之所好者在德则是有志乎为善矣如此等人在人
 君则当锡之福福即中也诱而教之以中苟不锡之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059-0238d.png
 福则是绝人向善之路也观皇极之道所以养人才
 者非一端而足或念之或受之或锡之如此其委曲
 天下安有不趋于中者哉时是也是人因此之故皆
 惟皇极之归矣舜之待庶顽成王之待商民皆以此
 道也
无虐煢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
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榖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
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059-0239a.png
 自此以下言人君以皇极之道见于用人也茕独者
 孤寒寡援之人也高明者势位之贵显者苟于孤寒
 寡援之人而虐之势位贵显而畏忌之如晋武帝四
 臣同罪刘友伏诛而山涛等不问避贵施贱则人主
 之心自失其中矣人之有材能敢于有为者何自而
 进其行乎惟人主之心得其中无有贵贱无有上下
 一以公正之道处之则有能者有为者自然得进其
 行贤人在朝则邦国日盛矣凡有正直之人内既克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059-0239b.png
 足方且进以为善则人君当有优待之接之以礼宠
 之以禄使其心有好于汝之国家则其心始安而天
 下亦莫不皆化而为正人矣苟不能使正人之心有
 乐于汝之国家则彼将逃遁远去时人无所激劝则
 皆陷于罪矣虽然有能者有为者羞之可也正人既
 富方榖者使有好于而家可也若夫无好德之人则
 是淫朋此德自弃于为善甘心于为不善者也汝若
 锡之福以中道而进用之则其过岂不在汝君乎由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059-0239c.png
 此观之人君之用人用其所当用则为中道用其所
 不可用则非中道矣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
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
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自此以下言大中之道在乎去私情而复天理也偏
 不正也陂不平也作好者好之以已而不以公也作
 恶者恶之以己私而不以公也党者蔽恶也反者背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059-0239d.png
 驰也侧者倾邪也凡此皆人欲之私为中之害也遵
 王义而合其宜遵王道遵王路而适其正荡荡而广
 大平平而辨治正直而公平凡此皆天理之公皇极
 之至也苟私情未去则中道晦而不彰窒而不通既
 去其私情之害则晦斯彰窒斯通矣箕子于此章反
 覆吟咏大中之道初无异义凿其说则过矣苟至于
 此则出而与物会者此中也出而会物则酬酢应变
 所过者化归而处己则寂然不动所存者神无适而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059-0240a.png
 非皇极矣
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
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
下王
 自此以下言皇极之道布而为言者也曰更端而言
 皇极之敷言凡人君发之为号布之为令出而为言
 为诰为命皆敷言也所以敷言者岂有异说高论以
 耸人之观听者哉即是常行之理以为训尔言则人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059-0240b.png
 也理则天也常理之外岂有天哉天下庶民因人君
 皇极敷言之训见于有行则凡君臣父子冬裘夏葛
 无非行皇极之道是虽贵贱异位尊卑殊势而天子
 之光明未尝不与之相接盖同乎此性亦同乎此理
 也君之为教也不能外乎天之理故民之从教亦不
 能外乎天之理此天人君民之所以相同而无间者
 皆此皇极也斯民之性皆与君同则自仰戴人君从
 而称颂之曰天子作民父母所以爱我者也以为天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059-0240c.png
 下王天下之所归往者也民有至理则有公言此岂
 人君违道以干誉所能致哉呜呼皇极之道大矣无
 所不统亦无所不寓五行非此则无以运行于天地
 之间五事非此不为敬八政非此不为农五纪非此
 不为协三德非此不为乂稽疑非此不为明五福六
 极非此则失其所以向与威矣故皇极居中所以叙
 此九畴也其用非一箕子特举其一二言之见于养
 人材见于用人见于敷言其馀可以𩔖推矣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059-0240d.png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彊弗
友刚克变友柔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
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
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德本一也何从而有三记曰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时
 中之义也皇极以体常三德以尽变正直刚柔之用
 皆有中焉五行之气春木夏火故春夏为温厚东南
 气也秋金冬水故秋冬为严凝西北气也土贯四象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059-0241a.png
 居中央有四时之气不偏于刚不偏于柔此天地中
 正平直之气人禀五行之气其发为柔也则与物为
 春其发为刚也则与物俱秋惟得二者之中则正直
 矣人之德当以正直为本至于一刚一柔则随时而
 施焉刚得其中则为刚中柔得其中则为柔中犹春
 夏而阳也则为阳之中秋冬而阴也则为阴之中所
 谓执两端而用其中者此也克者胜也治之之义正
 直则不刚不柔而无事于胜之也故一曰正直二曰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059-0241b.png
 刚克三曰柔克不无先后之次人君具此三德必因
 时而出焉时乎平康治安之世既不可以刚胜又不
 可以柔胜则以正直待之言不刚不柔行其所无事
 而已世不能平康而人主之德不必苟于正直也时
 乎彊梗不顺吾治者则必以刚克制之诘奸慝则有
 刑治元恶则有兵此刚克也时乎燮和而顺吾治者
 则必以柔克制之感之以温言宠之以赐予此柔克
 也若平康之世既无彊弗友亦无燮友者世降俗变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059-0241c.png
 有逆必有顺自然之理也圣人之德随时而用者如
 此然正直则自然无偏既曰刚曰柔则必有偏矣圣
 人之用刚柔当使之不偏盖刚之偏必至于暴厉必
 当沉潜之则刚得中而不失之暴厉矣柔之偏必至
 于怯懦必当高明之则柔得中而不失之怯懦矣然
 就三德而论之莫易于三德莫难于刚柔故刚柔必
 曰沉潜高明就刚柔而论之刚之失也其过为小柔
 之失也其过为大故又言威福玉食之柄必归之君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059-0241d.png
 惟恐失之过柔而权柄至于下移如汉之元成也箕
 子之论至此以见用刚柔之难也大抵皆欲适中有
 善而赏之出于君此惟辟之作福也有恶而罚之出
 于君此惟辟之作威也备四海九州之奉此惟辟之
 玉食也此岂非中乎威福之权与夫玉食之奉至使
 臣下而得以窃之僭之则是失其中而非三德所以
 用乂者矣害及于家凶于而国人臣既僭窃岂有国
 家得其宁者召天下之乱无疑矣在位之人因其臣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059-0242a.png
 下之僣窃也遂附下冈上用侧颇僻而失其正天下
 之人因其位之侧颇僻也遂皆僣差不信僣忒而不
 安其过皆由人主之德失其中故为害必至于此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
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
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圣人与鬼神合其吉凶何疑之有然圣人不自以为
 无可疑必参之人谋鬼谋以合幽明之见此以公天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059-0242b.png
 下为心也卜筮之中皆五行之所寓卜之法以兆之
 横者为土立者为木斜曲向径者为金背径者为火
 因兆而细曲者为水灼龟以五行为先揲蓍亦五行
 也然卜筮所以决疑苟不择其人而建立之则其信
 之也必不专矣所谓择人者必是人能明于天地之
 道与鬼神之情状而后疑可决不可轻也既择其人
 然后命之以卜筮之事凡卜龟灼而钻之视其兆之
 色与其气曰雨者如雨之下也曰霁者如雨止曰蒙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059-0242c.png
 者气之蒙暗也曰驿者言气之络驿不连属也曰克
 者气之相交错也此五者卜之法也曰贞者内卦曰
 贞曰悔者外卦曰悔此二者筮之法也不言一二三
 四者卜筮者随所寓而见非有次第也凡此七者卜
 则用五占则用二此其不变者以其有定体也忒者
 变也无定体必在卜筮之官推衍其差忒者而观之
 如卜则有五行之相尅如筮则有六爻之变动立时
 人作卜筮上文既言卜筮有此七者必立其知此卜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059-0242d.png
 筮之人而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古者卜筮
 必有三人周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
 三曰原兆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
 易其法各不同经曰乃卜三龟是也三人之吉与凶
其说皆同故决然无疑矣苟不能皆同则以多者为准
 必从二人之言卜所以决疑也若从违不定则反以
 生疑然至于所同者众则吉凶之大槩亦可见矣推
 此以观则下文三从而二逆者与乎三逆而二从者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059-0243a.png
 亦以从多为主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
彊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
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
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
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事之常者必无可疑无疑则不卜事之大者则有疑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059-0243b.png
 如迁国出师之𩔖事之有疑必先谋之乃心吾心以
 为可以为否而可否之未决则必谋之在朝之卿士
 言卿士则自大夫而下亦与焉又谋之庶人古者国
 有利害小司寇掌外朝之政致万民而询焉谋至于
 庶人则人谋尽矣犹以为未决也必谋之鬼神卜筮
 者所以考鬼神之吉凶也此四句亦有次第若吾心
 未有所主而先谋之卿士庶人可乎卿士庶人人谋
 未尽而先谋之鬼神可乎此与舜所谓朕志先定询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059-0243c.png
 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同意幽明本一理也事
 有必至理有固然岂有圣人所见一定而人鬼之谋
 尚有违之者乎但圣人以公天下为心不欲专任一
 己之见故如此尔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
 从顺也五者皆顺则神人上下彼此无一而不合是
 之谓大同也不惟𫉬吉于一时又且𫉬吉于后世不
 惟𫉬吉于吾身又且𫉬吉于子孙身享其安子孙得
 其吉以见福之无穷如此若舜传位于禹神人皆协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059-0243d.png
 也然则谋之考则先卿士庶人而后卜筮及其从之
 也则先龟筮而后卿士庶人何也孔颖达曰尊神物
 故先言之不在汝则从之上者卜当有主故以汝则
 从为先箕子又言一等吉凶大同之吉不可常得也
 或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庶民二者逆则吉或卿士
 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亦吉上之所谓吉者如
 盘庚迁都盘庚心以为可卜稽曰其如台则卜筮又
 以为可惟是卿士与庶民怀土不迁下之所谓吉如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059-0244a.png
 武王之伐商周公必以为可予得吉卜则卜筮又以
 为可惟武王心有疑及御事皆以为艰大或庶民从
 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亦吉大抵人谋互有不同
 而鬼神无心故必以龟筮为主吾心与卿士庶民所
 见或有偏不可以为决所可以决其吉凶者在于鬼
 神故此三者皆欲龟筮之从也若夫汝则从龟从筮
 逆卿士逆庶民逆是从者少而逆者多又况龟筮二
 者一从而一逆则鬼神之意未定而吉凶亦未可知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059-0244b.png
 也故作内而冠昏丧祭之事则吉作外而用征伐迁
 国则凶龟筮共违于人谓人谋虽从而鬼神皆不从
 则其所为必有未当故静而止其谋则吉作而遂其
 谋则凶盖人之见或有私而鬼神决无私者也然则
 圣人之谋何必惟枯茎朽骨之是徇哉古人之卜筮
 与后人卜筮异矣圣人之心至诚无我故以交鬼神
 若与之相接然苟在已者既不诚则虽卜筮亦不能
 信矣晋献公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者以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059-0244c.png
 见鬼神之不以实告也此则当以诚为主
八庶徵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
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徵曰肃时雨
若曰乂时𤾉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僣恒𤾉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
寒若曰蒙恒风若
 善言人者必有考于天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庶徵
 者五事之验也在人有肃乂哲谋圣故在天必应之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059-0244d.png
 以雨𤾉燠寒风盖天人本无二理人主所以裁成辅
 相天地之道者亦在于敬用五事而已人备四时之
 气则谓之全人以全人而治天下则阴阳无不调以
 天地之心理天地则天地无不顺夫四时之气与天
 地之心何如也亦曰中而已中则和不中则乖致中
 和天地位万物育心之所通政之所感达于上下人
 主喜不敢过赏怒不敢过罚视听言动有礼饮食起
 居有度礼乐文物有数如此则五事中正而顺气应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059-0245a.png
 之故雨以润物𤾉以乾物燠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
 动物五者无不顺其时是谓来备来备者欲雨则雨
 应欲𤾉则𤾉应以至燠也寒也风也欲则应之各有
 次序五气有叙则物不伤生庶草尚且不伤生而蕃
 庑丰盛则五榖熟而万物盛多可知矣举其细微者
 以见物之大者若乃心无主宰𤼵而不中节事失其
 理物违其分乖气所感民怨神怒则五气之应或有
 馀而极备或不足而极无有一者极备则必有一者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059-0245b.png
 极无如雨多则无𤾉𤾉多则无雨极备极无则常雨
 常𤾉常燠常寒常风而阴阳失其序矣宁无凶乎曰
 休徵而下又分别休咎之徵休美也谓五者以其时
 也郑康成云雨木气也春始施生故木气为雨𤾉金
 气也秋成物而坚固故金气为𤾉燠火气也寒水气
 也风土气也凡气非风不行犹金木水火非土不处
 故土为风人之容色威仪若春木之𤼵生故猊为木
 而可以治雨猊恭而作肃则雨以时而顺之人之有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059-0245c.png
 言如金之有声故言为金而可以治𤾉言从而作乂
 则𤾉以时而顺之目之视如火之外景故视为火而
 可以治燠视明而作哲则燠以时而顺之耳之听如
 水之内景故听为水而可以治寒听聪而作谋则寒
 以时而顺之人心之无所不在如土行于四时金木
 水火得之而后成故思为土而思可以治风思睿而
 作圣则风以时而顺之圣人以此五者之事交天人
 之际治阴阳之变孰谓天人之果有二理哉曰咎徵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059-0245d.png
 咎者恶也五者失其叙极备极无也狂妄也肃之反
 也人君之猊不恭而至于妄心生故恒雨应之雨不
 润物而反以害物也僣差也乂之反也人君之言不
 顺理而至于政事差而不治则恒𤾉应之𤾉不以乾
 物而反以为亢旱也豫逸也哲之反也人君之视不
 能及远而徒贪目前之逸游则恒燠应之燠不以长
 物而反以暴物也急躁也谋之反也人主之听不能
 详察其理之久近而徒欲急迫于近效则恒寒应之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059-0246a.png
 而寒不足以成物蒙阍也圣之反也人主之思不能
 通乎万事而至于闇而昧则恒风应之而风不足以
 动物此五者皆五事之反而乖气之应也五事得其
 中是五行得其性故五气应之以时五事失其中是
 五行失其性而五气应之以常然则人主欲求之天
 者不必求之天求之已而已矣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
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059-0246b.png
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
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
以风雨
 说者以此为五纪之文非也若以为有岁月日星五
 纪之文则谓之五纪庶徵何以有五事皇极何以有
 五福此亦人事之可验者也不惟五事可以感雨𤾉
 燠寒风至于上下定位易与不易而感亦如之四时
 二十四气三百六旬皆岁之所统也王者无为居尊
卷二十四 第 41a 页 WYG0059-0246c.png
 兼总万事而加省察焉亦如岁然若周官太宰岁终
 令百官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政事而诏王废置在
 乎王则王省惟岁也月一月一周天故一月三十日
 而月则治一月之事也卿士分居列位以治其详亦
 如月然周官小宰赞冢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
 吏之要此卿士惟月也日一岁一周天故一日百刻
 十二辰而日则治乎一日之事也师尹众正官之吏
 各治其职亦如日然若周官宰夫旬终则令正日成
卷二十四 第 41b 页 WYG0059-0246d.png
 此师尹惟日也上下相维大小相属为王者不丛脞
 以失体为卿士师尹者不侵官以失职此岁月日时
 之无易也顺其常则治故年丰而榖得其成事治而
乂得其明天下有道贤者出而用章贤者既用则国家
 无有不宁天下之治无不举矣若君失其所以为君
 臣失其所以为臣上下易位而反天之经而日月岁
时为之变易则乖气乘而天下乱故岁饥而榖不成政
 昏而乂不明天地闭塞贤者𨼆遁而国家不安矣卿
卷二十四 第 42a 页 WYG0059-0247a.png
 士则月也师尹则日也庶民微而在下犹星之布在
 天也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其好恶无常亦
 犹星之好风好雨然箕星好风以箕东方木宿也风
 中央土气木尅土故从土之所好而好风毕星好雨
 以毕西方金宿也雨西方木气金克木故从木之所
 好而好雨星之所好虽不同而日月之行则有常度
 民之所好虽不同而卿士师尹之治则自有常分日
 之行也春分行赤道夏至而北秋分行青道冬至而
卷二十四 第 42b 页 WYG0059-0247b.png
 南月之行也与日道相近交路而过言冬夏则春秋
 为可知此日月之常度不徇乎星之所好也亦犹卿
 士师尹之职自有常分不徇乎民之所好也日月虽
 不徇乎星之所好亦未始违其星之所好月经于箕
 其风扬沙月离于毕其雨滂沱亦犹卿士师尹虽不
 徇乎民之所欲而亦未尝违乎民之所欲也通天下
 一气也一理也君臣上下理之在人者即其岁月日
 星之在天者人主知此则可以知天道而立极人臣
卷二十四 第 43a 页 WYG0059-0247c.png
 知此则能赞万机而调燮阴阳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
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
六曰弱
 庶徵者应之在天也就人身而论之亦有应焉傅曰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能者养之以取福不能者败之
 以取祸五福者得中之应六极者失中之应皆非外
 至也在人当知五福之可慕而向之当知六极之可
卷二十四 第 43b 页 WYG0059-0247d.png
 畏而威之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此也寿者年一百
 二十也古者父不哭子兄不哭弟尽其天年也富者
 财之克足非必能钜万而后谓之富古者一夫受田
 百亩家给人足无饥寒之患是也康宁者无疾病气
 和而疾疫不作也攸好德者知德之可好机巧之心
 不生而不蹈小人之习也考终命者各成其长短之
 数死于正寝死于牖下而不死于非命也各以人意
 之重轻而为之次第此五福也极者穷也苦也动不
卷二十四 第 44a 页 WYG0059-0248a.png
 遇吉为凶未六十为短未三十为折此则考终命与
 寿之反也疾者有恶疾忧者多忧即康宁之反也贫
 者困于财即富之反也恶者丑陋弱者用心不刚不
 能强于为善即攸好德之反也六极也凡福与极皆
 人之所自取虽然颜之夭蹠之寿伯牛之疾亦其自
 取焉哉此又理之不可为常者在颜子伯牛则谓君
 子之不幸在蹠则为小人之幸幸与不幸岂常理哉
 天地有大法本乎五行在人则为五事九畴皆五行
卷二十四 第 44b 页 WYG0059-0248b.png
 五事所感化也惟皇极则为之主宰而裁节之皇极
 建则五事自敬五事敬则天人之理皆顺皇极之不
 建则五事自不敬五事不敬则天人之理皆乖汉儒
 五行傅配以五福六极五事其说非不足取也至于
 弱之一极无所系则以皇之不极系之未免牵合附
 会恐非圣经之本意也
武王既胜殷鬼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此孔子序分器一篇之书也其书亡矣而序存武王
卷二十四 第 45a 页 WYG0059-0248c.png
 胜商之后封建诸侯之有功者故曰邦诸侯邦即封
 也班以宗庙彝尊之器以为有国之重器也左传曰
 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天下有道礼乐自天
 子出也班宗彝与舜之班瑞同分器者诸侯尊卑各
 有其分
 
 
 
卷二十四 第 45b 页 WYG0059-0248d.png
 
 
 
 
 
 
 
 尚书详解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