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059-00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二
宋 陈经 撰
舜典
观舜典一篇自慎徽五典而下至巡狩考制度分州浚川
等事记之如此其详与尧典异者盖尧老舜摄位尧所
以行者舜申之尧之所欲行而未行者舜推广之臣道
也子道也故曰舜典一篇当知舜所以尽臣道者此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0059-0016b.png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聪明者君德之大仲虺曰惟天生聪明时乂傅说曰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武王曰亶聪明故序书者称舜
之德惟曰聪明侧微草野之中而聪明之德上达于
尧尧自信之矣而天下未之信尧自知之矣而天下
未之知以天下与人望实未孚而使人犹未之知未
之信则不惟人情有所不安虽舜亦不敢安故将使
嗣位则必历试诸难曰历试曰诸难则其所以试之
卷二 第 2a 页 WYG0059-0016c.png
者非一事也举诸难则足以该一篇之义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
德升闻乃命以位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此见明两作离圣人
继出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尧谓之勋舜谓之华圣人
表里如一勋华即其可见而言之也浚深也哲智也
文华也明达也温和也恭敬也允信也塞实也自内
而形之外则浚哲之𤼵固所以为文明由外而本乎
卷二 第 2b 页 WYG0059-0016d.png
内则温恭之实乃所以为允寒其实一德也而异名
也与尧之钦明文思允恭克让者初无以异特称之
之辞自不同玄幽隐也幽潜之德升闻于尧乃命之
以官位此二五大人交相见之时也有尧之钦明文
思自然光被四表有舜之浚哲文明自然升闻于尧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此以下皆历举舜之事常人之情得其一未得其二
卷二 第 3a 页 WYG0059-0017a.png
知于此不知于彼以舜之圣无所不能盖其浚哲文
明温恭允塞之德其功用如此慎敬也徽美也君臣
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人所常行谓之五典舜能敬五
典之美而五伦无不顺从左氏谓无违教也百揆者
揆度百官之事尧时宰相之职纳于百揆则百揆之
事井井有条而不紊左氏谓无废事也宾迎也四门
者四方诸侯来朝而舜宾迎之莫不穆穆而和左氏
谓无凶人也感化之速与帝尧之九族既睦百姓昭
卷二 第 3b 页 WYG0059-0017b.png
明同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纳于大麓按史记尧
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而弗迷观此则知事出
非常变起意外盖卒然临之而不惊不震者也险夷
一节自非诚之至者其孰能然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
让于德弗嗣
尧呼舜而来谓谋汝以事考汝之言既能致其功矣
帝尧虽号知人亦不以空言取士既询事以考言又
卷二 第 4a 页 WYG0059-0017c.png
因言以责其功则舜之所以言于尧者皆其胸中之
规画素定终身所行无一不合者韩信北取燕赵东
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范文正公上宰相书皆以一言
决定他日之所为而况舜犬圣人而言有不合于所
行者乎三载汝陟帝位唐虞考绩例以三考九载而
此云三载者盖九载常法也以舜之历试诸难随试
随效天与人归有不可已岂常法之所能拘哉舜让
于德弗嗣非备礼而为此谦让诚以神器之重而不
卷二 第 4b 页 WYG0059-0017d.png
敢以轻易而居而舜之度德亦不敢自以为足也德
冠一世而不自以为德能盖天下而不自以为能舜
之让于德者岂非诚之不已者乎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𩔖于
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
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尧既不听舜之逊舜亦不可得而辞矣正月上日犹
曰朔日也受终于文祖乃尧受终也终始之义甚重
卷二 第 5a 页 WYG0059-0018a.png
使帝尧在位政事有阙民物失所有私毫之愧心则
不足为善始善终今也由即位而至于今日无一不
尽其善帝尧之责塞矣文祖者尧之祖庙有文德故
谓之文祖尧于此而受终则舜于此而受始可知曰
受者如有所受然非己之所得专也璿玑玉衡正天
文之器如后世之浑仪玑可以运转衡如箫管之状
璿玉者天象尊严以珠玉为饰七政日月五星在天
之政也在察也璿玑玉衡观七政之运循其常度无
卷二 第 5b 页 WYG0059-0018b.png
有差错此所谓齐也人君为天地星辰之主君有阙
政则日月薄蚀星辰变动安得而齐其意与尧典钦
若历象同肆𩔖于上帝肆遂也𩔖者祀昊天上帝并
与五帝而祀之其牲其器各依其方之色故曰𩔖禋
于六宗者精意以享也六宗三昭三穆天子七庙祀
五帝时其祖已配天矣故只言六宗先儒之说不一
欧阳及大小夏侯云上不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
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孔光刘歆
卷二 第 6a 页 WYG0059-0018c.png
则云乾坤六子孔安国则云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
贾逵则云日月星河海岱马融则云天地春夏秋冬
郑康成则云星河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惟张髦则以
为三昭三穆今以文势考之舜即位之初上告天神
中告人鬼下告地祗则六宗当从张髦之说望于山
川者天子祭四望名山大川五岳四渎既远则望而
祭之遍于群神则不特以死勤事能禦大灾者祀之
虽祀典不载如祭法谓有天下者祭百神皆遍及之
卷二 第 6b 页 WYG0059-0018d.png
也曰𩔖曰禋曰望曰遍各随其宜也辑五瑞而下所
以觐诸侯之事也人君为神人之主即位之初既致
告于神矣故自此觐诸侯以理人事五等诸侯所执
之玉如桓圭信圭之𩔖曰五瑞辑敛也既月尽正月
也乃日觐四岳群牧日日朝觐四岳群诸侯欲其上
下情亲以观群诸侯之能否其果皆贤无所贬黜也
于是以五瑞复还之故曰班既辑之复班之予夺自
我故也此一段自在璿玑而下见舜之不敢自专也
卷二 第 7a 页 WYG0059-0019a.png
舜不自专一听命于天地鬼神诸侯不自专一听命
于君之辑瑞班瑞然后见有天下有一国者皆循天
理而无一毫之私矣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
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
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
巡狩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如西
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卷二 第 7b 页 WYG0059-0019b.png
自此以下舜巡狩四岳之事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
皆取四时之中正二月而东五月而南八月而西十
一月而北以其四方顺其四时以见圣人举动无一
而不则天与尧命羲和东作西成以殷仲春以正仲
夏同义巡狩东方至于岱山之下东岳岱山为众山
之所尊也故曰岱宗燔柴以告至若武成所谓柴望
告武成既燔柴告天乃望东方山川而祭之秩序也
五岳牲礼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馀视伯子男各
卷二 第 8a 页 WYG0059-0019c.png
有次序故曰秩肆觐东后柴望既毕乃见东方之诸
侯先神而后人也协时月正日而下皆所以正诸侯
之法度时月正日者正朔之所自出律度量衡者制
度之所自始五礼者名分上下之所由以正中庸曰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公羊春秋王正月为
大一统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道
无二致政无二门言致治者欲令政事皆出于一而
变礼易乐革制度国异政家殊俗者流放窜殛贬
卷二 第 8b 页 WYG0059-0019d.png
削之以刑随其后此国政之归于一也故舜之巡狩
时月必协之日必正之盖积日而成月积月而成时
日于时月为详故特言正度者分寸尺丈量者龠合
升斗衡者铢两斤钧度量衡皆本于律盖度起于黄
钟之长量起于黄钟之龠衡起于黄钟之重也律度
量衡皆欲其同五礼吉凶军宾嘉因而修之凡此皆
欲制度出于一则上下无异政而臣民无二心故也
五玉者即五等诸侯所执之玉三帛者诸侯世子公
卷二 第 9a 页 WYG0059-0020a.png
之孤附庸之君所执二生者卿执羔大夫执雁一死
者士执雉玉帛生死所以为贽五器即五玉礼毕复
还之其馀皆受之所以际其礼意五器复之所以昭
俭德也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即衡山也西巡至于
西岳即华山也北巡至于北岳即恒山也如岱礼如
初如西礼皆古人作文之法初无他义归格于艺祖
即文祖也归而告至则一出而必告可知矣用特一
牛也事神之礼贵简不贵繁观其事神如此则舜之
卷二 第 9b 页 WYG0059-0020b.png
道途所以供给者皆简易可知文中子曰舜一岁而
巡狩四岳国不费而民不劳何也仪卫少而徵求寡
也古之圣人以一岁之间而遍行四方其意欲以省
方观民考察风俗正其制度岂于以逞已之侈心哉
后世不明此意借指圣经以文其侈封泰山禅梁父
以是为告成功千乘万骑望蓬莱望太乙其失圣人
之意亦远矣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59-0020c.png
天子五年一巡守诸侯四年而各一朝唐虞分天下
为五服畿内甸服之诸侯执事于王庭朝夕见焉无
俟于朝至于侯服当朝一年绥服朝二年要服朝三
年荒服朝四年群后四朝之礼既毕而天子复出巡
守是五年之间天子与诸侯之相见者凡二然后君
臣上下之情得以交通浃洽无有间隔朝廷之德意
志虑下达而无𨼆情郡国之休戚利害上闻于朝廷
而无壅蔽所谓山东之祸二世不觉南诏之败明皇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59-0020d.png
不知者无有也然则巡守朝觐岂徒为是礼哉帝舜
于其中又有以使之敷奏以言而明试其功盖有言
者必有功亦有徒能言而无功者圣人责实之政不
使夫人以利口空言者𫉬进必因言以试其功焉言
在是而功在是然后锡之以车服以显其可用诗云
路车乘马又云玄衮及黼盖车服者彰著人之耳目
古之所以锡有功者皆以是读四牡之诗有以见成
周之臣所以展布四体尽心于国者抑有由矣其道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59-0021a.png
路之勤苦人情之曲折无不周知有功者既悦于见
知则无功者愈知所愧有功者愈知所劝圣人砺世
磨钝之具盖在此观此一章又当知圣人处治安之
世人情怠惰之时其考察之精振励之严如此盖世
治无虞则天子养尊群臣养安人情既久而易玩玩
则弛弛则纪纲法度废而不举者多矣圣人忧其玩
而弛弛而不举也于是时时有以振作时时有以警
厉使人情不敢有所玩弛则治可以常治安可以常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59-0021b.png
安成周之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
度明黜陟至抚万邦巡侯甸征弗庭其与帝舜之制
一也泰之九二言治泰之道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朋亡得尚于中行当泰之时治泰之道若立志之不
勇而事有所遐遗则泰安可保哉观虞周之治则知
所以用冯河不遐遗者矣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
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59-0021c.png
钦哉惟刑之恤哉
九州之说其来已久至舜而始分十有二州此水土
既平之后也禹贡之书乃在尧时故以九州制贡至
舜时知冀青二州其境土阔远难以总摄故分冀为
幽为并分青为营封十有二山取其十二州之山至
大者以为封域若职方所载扬州其山镇曰会稽之
𩔖是也浚川谓深其十二州之川以通其流使无壅
塞之患如所谓涤源是也分州封山浚川皆圣人防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59-0021d.png
患之意为后世虑也象以典刑舜于此始轻刑也吕
刑曰刑罚世轻世重自尧至舜民尽于变俗皆可封
罔干予正不犯有司则刑可措矣于是制为轻刑以
待其有时而丽于法若下文所谓流鞭扑赎是也典
刑谓墨劓剕宫大辟之常刑也常刑既不用则象以
示乎民然则舜以流鞭扑赎而轻其五刑则五刑可
以去矣曷为象示乎民盖民习乎刑之重耳之所闻
目之所见者在是一旦而骤去之得无启奸人之心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59-0022a.png
而自去其堤防也哉于是象示乎民使知所畏而不
敢骤去于是尤见圣人思虑周密其爱民之至如此
刑之轻重盖无常时圣人因时以为政自舜轻刑之
后至于夏有乱政而作九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是
夏商之刑又重于唐虞也周公因之犹未之改至于
穆王享国百年始复唐虞之法而名训夏赎刑是夏
商之刑至穆王而始轻也流宥五刑者宥宽也设为
五流之法以宽其五刑随其情而为之远近也在官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59-0022b.png
者之刑以其罪未入于五刑则为鞭以警之教者之
刑以其罪未入于五刑则为之扑以警之情之可疑
者置之刑则不忍释之则不可于是乎有金以赎之
随其罪而为之轻重多寡吕刑所谓百锾千锾之𩔖
是也眚灾肆赦怙终贼刑此二句该括上面四五句
谓舜之所以用刑者大槩不出此眚灾肆赦宥过无
大也怙终贼刑者则刑故无小也无目曰眚天灾曰
灾凡有灾眚皆出于过故肆赦怙恃也恃其终于为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59-0022c.png
害者刑之可也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曰钦曰恤作
书者所以形容帝舜用刑之心谓舜之轻刑如此原
情以定罪如此而钦恤之念未尝忘钦者敬也以言
其不敢忽也恤者忧也以言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也吕刑曰朕敬于刑又曰朕言多惧皆此意也然则
刑之用岂圣人得己而不已也哉观此一章又当知
舜之于尧虽是袭其爵循其道重其华至于事有损
益可益则益之如尧时九州舜肇十二州可损则损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59-0022d.png
之如尧时五刑舜则轻之而为鞭扑流赎初非徇其
陈迹祖其故事而后谓循尧道袭尧爵重尧华也文
王耕者九一周公则更为彻文王关市讥而不征周
公则征之武王克商乃反商政政由旧至周公而制
礼作乐前日之政安在哉圣人观时会通以行典礼
前人之所以望于后人者亦欲其如此也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59-0023a.png
流放窜殛不必皆死刑也特置之远方使不与中国
齿也何以知之左氏曰投诸四裔而此经上文言象
以典刑钦哉惟刑之恤则知舜当轻刑之际犹怀钦
恤之念四凶虽剧恶岂遽致之死哉此四凶者左氏
所载甚详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即四裔也尧不能去
至舜而始去之以见帝尧圣明在上四凶之奸谋邪
心不敢𤼵露而才谋知略足以立功及舜以匹夫而
为天子四凶乃于此时忌嫉之心生而奸邪𤼵露不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59-0023b.png
能掩其恶故也四罪而天下咸服舜之心即天下之
心也舜以公天下为心而无所容其私可罪者在彼
而舜无与焉天下虽欲不服乌得而不服舜摄位之
初车服以庸则赏足以劝善四罪而天下咸服则罚
足以惩恶此舜所以为能用其权也或曰不赏而民
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圣人之极至也以舜之圣
固足以潜消奸宄而兴起斯人之善心又何以赏罚
为曾不思圣人之威天下本不以兵革也而弧矢之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59-0023c.png
利未尝废圣人之固国本不以山溪之险也而王公
设险以守国者未尝废圣人之化民本不以声色也
而三令五申者未尝废呜呼此圣人吉凶与民同患
难之心必如是而后道与法并行化与政并立不然
则亦徒善而已矣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
八音
舜历试三年而尧始逊位舜摄位二十八年而尧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59-0023d.png
崩百姓追慕尧之德如父母三年四海皆止绝八音
其情之伤痛于中至于如此一以见尧之德泽存人
为甚深一以见舜于二十八载之间其号令政事无
时而不禀命于尧亦无往而不称道尧之德意以达
于下所以尧虽退而自忘天下盖未始忘尧也尧自
即位以至于殂落其寿数之永先儒论之详矣故不
复叙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59-0024a.png
聪
此尧崩舜服丧三年已毕而即位者也月正元日即
正月之初一也国君踰年改元必于正月之初示谨
始之义或曰月正上日或曰月正元日或月正朔旦
其实一也作史者欲备众义作文之体自如此可见
其简古也格至也舜于是至文祖之庙而告即位观
书者当于自此以前识得尧之尽君道自此以后识
得舜之所以尽臣道盖君臣各有体自此以前尧犹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59-0024b.png
在上舜方摄位故其事不得不详自此以后舜己为
君故其事不得不简询于四岳者四岳朝之大臣故
有事则必先与之谋辟四门者四方之门所以来天
下之贤开众正之路也明四目者舜不以一己之明
为明而以四方之目为明达四聪者舜不以一己之
聪为聪而以四方之耳为聪此帝舜即位之初首通
下情其事有次第故必先谋之四岳而后辟四门以
至明目达聪也唐虞之世君臣上下已无𨼆情则下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59-0024c.png
情未尝不通舜亦不恃其既通而遽忘之也以舜之
聪明有馀智虑有馀四门四方之贤与夫四目四聪
必非有加乎舜也舜之意若曰吾自恃其聪明智虑
而使夫人不得以尽其情则门庭万里主势万钧天
下之利害休戚安危岂予一人所能周知遍览今也
退然自处于无所能无所闻见之地使在朝及四方
凡有所能所闻见焉者咸造焉则天下之利害休戚
安危可以灼见不出户而知天下坐于室而见四海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59-0024d.png
者用此道也窃尝观古之治天下者莫不以是为要
道盖使吾身立于无蔽之地如人之养生然关节脉
理必欲其无所凝滞一节不通则身受其病矣古之
王者所以使工执艺瞽诵诗士传言庶人谤商旅议
者亦欲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不得𨼆其情然后君臣
上下得以无壅以汉之武帝观之其征伐其重敛其
好大喜功不减于秦皇而得为七制之主所以与秦
皇异者徒以下情通故也观主父之徒上书者朝奏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59-0025a.png
暮召轮台之诏其所以败亡者无不悉之以此见通
下情乃治国家之要道也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
人蛮夷率服
舜之时在朝则有百官在外则有十二州之诸侯可
谓众矣舜于内则特询之四岳于外则咨十二牧而
百官诸侯无与焉盖四岳者百官之长而十二牧者
诸侯之长也吾从其长而责成委任则其长之属者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59-0025b.png
自举矣此见唐虞之制上下相维大小相制体统相
承人主之治至简至要而不繁者也国以民为本民
以食为天十二牧之职在于养民养民之急务莫先
于食故戒之以食惟时知所以重民之食则知所以
不夺民之时柔远能迩者五服诸侯自绥服之外有
要荒焉要荒之服盖与戎狄蛮夷相接者也故戒以
怀柔远人之道在于能迩远谓之柔则来者不拒去者
不追迩谓之能则无所不尽其力下云惇德允元而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59-0025c.png
难任人蛮夷率服即柔远能迩之道也有德者惇厚
之元善者允信之任佞之人则难拒之使不得进自
古蛮夷所以不服者常生于中国之不振小人乘间
得以邀功生事妄开边隙今也惟德之厚惟善之信
而任人不得进焉不惟示之以好恶使蛮夷知所趋
向则小人虽欲生事以开边衅者无之矣此蛮夷所
以率服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而幽王之世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谁谓中国安强无衅可乘而变夷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59-0025d.png
得以侵陵之哉观此数句而诸侯所以安民所以怀
远之道先后之序该括无遗矣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
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自此以下皆舜之命九官故言舜曰所以别尧奋起
也庸功也熙广也帝尧也载事也舜之事皆尧之事
以见顺天理之当然非有一毫之私意也虽是熙广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59-0026a.png
帝尧之事亦非阘茸委靡无志者之所能为必得奋
起治功者乃能为之故舜之意谓有能奋庸熙帝之
载者吾将使之宅百揆以亮采惠畴百揆者宰相之
职亮明也采事也惠顺也畴类也明其事谓掌治典
者掌教典者掌礼典者吾能明之顺其𩔖谓使率其
属治官有治官之属教典礼亦有教典礼之属宰相
之职无所不统故曰亮采惠畴论相本人主之职故
舜于此咨四岳以求夫宅百揆之人是论一相也佥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59-0026b.png
曰伯禹作司空众人同辞而对曰伯禹在尧时已为
司空主平水土已有功矣其人则可以宅百揆禹之
治水也随山浚川行其无事以之宅百揆固所优为
虽然禹之贤圣舜岂不知而必问焉何也盖舜于此
不敢以一己之意用人必欲询之于众采之公论所
谓天命有德者也帝曰俞然其所举之人于是咨禹
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循前功以命之也汝既有平水
土之功今使汝宅百揆汝犹当加勉懋哉之言舜所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59-0026c.png
以勉禹也使禹自恃其平水土之功无自勉之志则
前功尽废后患未已何足以为禹又何足以居百揆
之任尧舜皆以司空居百揆亦犹周制以六卿兼三
公然禹拜手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此见更相汲引
济济相让不矜己以忌人不抑人以扬己人之有善
若己有之安有稷契皋陶之贤而禹不让之哉帝曰
俞汝往哉然其所逊不许其所辞谓汝当宅百揆之
任哉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59-0026d.png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
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
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
宅三居惟明克允
舜因禹荐此三人遂称前功而申命之弃者名也后
稷官也黎民当洪水未平其险阻艰难者在于饥故
曰阻饥汝后稷为能教民稼穑使之得其粒食百姓
所以不相亲睦为其五品不逊故也君臣父子兄弟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59-0027a.png
夫妇朋友其品有五谓之五品五品不逊顺谓为父
子者不知有父子之理而至于相残为兄弟者不知
有兄弟之理而至于相贼此皆不逊也汝契为司徒
之官教以人伦处己者敬不敢怠忽其事教人者宽
优游而不迫也盖不敬则诚不足以感人不宽则急
迫而使人难从敬于己宽于人而敷教之道尽矣蛮
夷猾乱中国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在外曰奸在
内曰宄此皆蛮夷乱华之恶汝皋陶为士师之官掌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59-0027b.png
刑以治之五刑有服服从也犯某罪者服某刑故曰
有服五服三就就其所在也大罪于原野大夫于朝
士于市故曰三就五流有宅宅处也五刑之流各有
以处之故曰五流有宅五宅三居谓五流之宅各有
三居大罪四裔其次九州之外其次千里之外故曰
三居观圣人制为五刑之外既有五宅又有三就三
居如是纤悉者皆所以曲尽人情未尝执一定之法
以律人之罪也惟明克允汝皋陶之用刑也惟明为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59-0027c.png
能允当人之罪盖不明则轻重大小颠倒错谬安足
以允当人情易之卦言用刑如噬嗑如贲如旅或言
明慎用刑或曰折狱致刑或曰无敢折狱其象皆有
取于离则用刑者惟明为要可知矣此三段虽是因
禹之荐而申命之亦有先后次序富而后教仓廪实
而知礼节使民救死不赡奚暇治礼义故先教民播
百谷而后敷五教天下不能从吾教而有强梗不服
者焉教之不从圣人不如是而止也必有刑以辅教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59-0027d.png
然后斯民见所畏而知所爱见所当避而知所当趋
故先敷五教而后明五刑此为治之序也余考此三
段见古之圣人不以法之已至者为乐常以治之未
至者为忧不以其常事为可喜而以非常之变为可
虑尧舜之时既曰民于变如民可封者今也有所谓
阻饥者焉有所谓五品不逊者焉有所谓猾夏为寇
为贼为奸为宄者焉虽大无道之世亦不过于此也
何为尧舜之时乃有此非常之变也曰尧舜之时如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59-0028a.png
于变如可封者特常事耳于其常事之中而忽有此
等之变故舜以为虑遗其常事以为不足喜举其非
常者以为可虑圣人曷常以是为讳哉后世之君嘉
祥美瑞则喜称乐道之以为非常之事惟恐群臣之
不称赞已至于水旱逆贼之变讳而不言作史者亦
记其嘉祥美瑞以为治世之盛事又岂知后世之所
谓非常者乃尧舜之所谓常事也哉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其工垂拜稽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59-0028b.png
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上
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
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舜于此问其谁能顺我百工之事者盖一人之身
百工之所为备宫室城郭各有其制车服器械各有
其度顺之者循其制谨其度是也其有不顺是者或
至于奇技淫巧以荡上心者有之漆器不止以金玉
者有之此百工之事所以贵于顺而舜所以深致意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59-0028c.png
焉者也众人同辞而举以垂可以胜其任帝于是咨
垂汝当共谨百工之事垂不敢当让于殳斨暨伯与
三臣帝然其所逊不与其辞曰往哉汝谐谓百工之
事惟汝之所宜谐和也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谁能顺我山泽草木鸟兽之事上者山也下者泽也
草木鸟兽自有草木鸟兽之性何与于圣人今也命
官而顺之盖王者之政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
污池断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以见草木鸟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59-0028d.png
兽一视同仁无所不爱然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
焚之禽兽逃匿是得为顺其性乎曰此所以顺其性
也使鸟兽与草木为中国生民之害益乌可不驱之
焚之哉众人同辞而举伯益以为能胜其任帝咨益
汝作朕之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四臣帝曰俞
往哉汝谐朕虞之职惟汝能谐之或曰工之与虞至
微至贱之事圣人若不必加之意也殊不知精粗本
末初无二致圣人以天下为一体岂有身外之事其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59-0029a.png
为精者本也其为粗者末也哉不然则工曰予工是
天下无一事非君之事草木鸟兽曰予上下草木鸟
兽是天下无一物非君之物也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而百官之大者莫如九官至简要也工虞之职至与
百揆三礼者同其命则知自古圣人未始以是为微
贱而忽略之也后世百工之官犹或知之朕虞之官
盖视之以为不切废而不举者多矣余考虞廷诸臣
自禹而下皆全才备德非寻常之流盖亦无施而不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59-0029b.png
可者也舜之命礼乐刑教与夫予工朕虞终身而不
易其业后之人才不逮古间有一能一节之可取者
其君喜而用之今日俾之掌礼未几而更命以刑今
日俾之掌刑未几而更命以教前之职方习之而未
精后之官又龃龉而不熟求如古之命官鲜矣自舜
之命垂以共工也而竹矢之巧至成周千有馀年而
犹且传宝之则其法度之巧妙可知天下之事一则
精否则杂吾于舜命九官而见之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59-0029c.png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
俞往钦哉
舜之命九官或咨四岳或不咨四岳盖事有轻重故
也百揆之任宰相之职也秩宗之任三礼之所系也
其事不可以为与工虞并故必咨四岳之大臣稷契
皋陶夔龙之所掌者亦不轻也何以不咨四岳曰稷
契皋陶既出于禹之所荐夔龙既出于伯夷之所荐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59-0029d.png
则其人已可信矣于此苟复咨焉则禹与伯夷之所
荐不足信而君臣之间未免疑猜也舜岂其然三礼
者即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舜问四岳有典主朕之
三礼佥举伯夷帝曰咨伯汝作秩宗秩宗官名也宗
尊也三礼者人之所尊秩者祭之有次序也如周官
谓之宗伯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戒之之词也寅者敬
而不敢慢直者敬而无所曲清者简洁以致其诚如
清心简事之清三礼之重典祭祀之大事以一言戒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59-0030a.png
为未足又以一言戒之所以谓之寅又谓之直谓之
直足矣又谓之清夙夜者或早或暮无时而不寅无
时而不直不清也古之祭者器用陶匏牲用特牲蘋
蘩可荐也潢潦之水可用也无非所以荐其诚而已
岂徒为繁文末节多仪备物之为贵哉观夙夜惟寅
直哉惟清想其精神端正简洁纯一不变此时之心
即天神地祗人鬼之心也其于典三礼也岂不足以
感格鬼神而教民敬哉观吕刑称伯益降典折民惟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59-0030b.png
刑则知伯益之典礼足以起民之敬心而使不犯于
刑矣伯拜稽首让于夔龙二臣帝曰俞往钦哉伯夷
当往敬其事无他辞可也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
唐虞三代之世仕于朝者皆天子之族与世臣巨室
之家孔氏曰胄长也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周官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59-0030c.png
大司乐掌教国子以中和孝友祗庸以见古人掌乐
之官皆兼于教国子盖乐者广大和易𤼵扬蹈厉以感
人也深孔子曰兴于诗是也然乐之大要本于中和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德之中和也将
教人以中和之德而必导人以中和之乐人之气质
有刚柔缓急之不同舜命夔教胄子使导达其气质
一归于中和直宽刚简四者气质之自然直而教之
温则不失之直情径行好讦以为直宽而教之栗则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59-0030d.png
不失之纵放刚而教之无虐则不至于暴简而教之
无傲则不至于忽此德之中和也然德之中和何自
而𤼵哉以资乎乐之中和故诗言志歌永言者所以
本之性情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者所以稽之度
数本之性情乐所由生稽之度数乐所由成关睢之
叙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𤼵言为诗情动于
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由性情之正𤼵而为诗故曰诗言志由是诗而见于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59-0031a.png
歌咏故曰歌永言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古
之作乐者先歌于堂上故五声各依其永言盖人声
之𤼵有洪纤高下则有宫商角徵羽故乐器亦依之
而作声有洪纤高下苟无以为之准则五声或失之
过而乐不和矣故以十二律和之律有常数数有常
度声之洪纤高下咸取则于此此谓之律和声八音
克谐者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单出者为声杂比者为
音八音之谐无至以夺其伦理则纯如皦如绎如而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59-0031b.png
乐成矣神人安得而不和盖天下同此一和也神有
此人有此物亦有此今以乐之和遂足以感人之和
与神之和乐之功如此胄子之德安得不归于中和
哉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此夔极言作乐之效舜谓神人以和而夔言乐之至
不但和神人而已盖八音之中惟石为难和诗云依
我磬声特言磬者以石磬之难和也万物之中亦惟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59-0031c.png
兽为难格今也和其所难和则亦能格其所难格鼓
琴而马仰秣鼓瑟而鱼出听端有此理此一段说者
以为益稷之文脱简在此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堲恶也谗说者巧言憸佞之人绝君子之行者惟此
等人为能以无为有以是为非震恐朕之师众故命
龙作纳言之官出纳朕命所以通上下之情防壅蔽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59-0031d.png
之患使谗说者不得乘间纳言者纳下之言于上使
在上者有以知臣民之情如歌讴风刺之类无不周
知之也出纳朕命者出上之言于下使在下者有以
知君之情如德意志虑无不下达之也纳下之言既
谓之纳矣出上之命而亦谓之纳盖君之命有是非
故民有从违纳言之官复以民之从违者而纳之上
故亦谓之纳而其官则以纳言为主然或出或纳非
信不可也使出纳之人非信则托诸民言以诬其上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59-0032a.png
者有之诈称君命以罔其下者有之出纳之人既不
足信则何以使君民之相信哉大抵谗说之人无世无
之虽以唐虞之极治君子在位而巧言令色孔任者
犹在所可畏岂可谓唐虞之世遂无此辈第观圣人
所以处之如何耳苟君民之情一有壅而不通则谗
说者得以投其隙今也既有纳言之臣以通上下君
民相信无间可乘无隙可投虽有谗说殄行将安所
施舜命九官惟禹与伯夷与益则相逊馀人则不相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59-0032b.png
逊者何也稷契皋陶则前已任此职矣固无俟于逊
若夔龙则新命以官何以不相逊耶盖知其人而不
逊固不可也未知其人而强逊特以备礼而非其真
情在廷之臣如垂益如稷契皋陶既举而在位而殳
斨伯与朱虎熊罴之流其姓名已达于上矣其他人
才或有未尽善者夔龙岂得而强逊之哉尧舜之君
臣惟其真情而已至若伯禹伯夷所荐之人舜既从
其言而命之垂益所荐之人舜则不命之何也曰此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59-0032c.png
当以职之小大而观人才之小大也伯禹所宅者百
揆之任伯夷所典者三礼之职此其事大而体重者
其所荐之人才岂寻常之才故因其所荐而随以命
之可也垂之共工益之朕虞此其事之小者其所荐
之人虽有可用之才而舜未暇命之也乃若命之之
辞如曰汝往哉如曰往钦哉如曰往哉汝谐此特其
辞之异同初无他义不必过为穿凿可也观舜典一
篇当与尧典相参而观之放齐之举朱驩兜之举其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59-0032d.png
工四岳之举鲧尧皆曰吁四岳之举禹佥之举垂举
益举伯夷舜皆曰俞岂尧之朝皆小人而舜之朝皆
君子岂尧朝之臣皆党恶附奸而舜朝之臣皆推贤
扬善也耶盖此二篇皆记圣人知人之事智愚贤否
皆不逃二圣之所见有尧之吁然后有舜之俞四凶
在尧朝奸恶之大者自尧之吁而小人不得志及舜
摄位取夫向之所吁者而流放窜殛之至此则小人
退而君子进众贤和于朝其所逊者皆贤所俞者亦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59-0033a.png
无一而非贤观书者当于舜之俞知其原则自于尧
则知君子小人消长进退可得而见矣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
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舜前既分命之此又合而告之如尧典命羲和既曰
分命申命又曰咨汝羲暨和二十二人即禹垂益伯
夷夔龙六人新命有职者合四岳十二牧为二十二
人钦哉惟时亮天功功事也亮明也时者不失其宜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59-0033b.png
之谓各因时而明天之事盖非人私意所能为者皆
天也典天叙也礼天秩也刑天罚也服天命也即此
以观则凡其工朕虞无非天之事也既谓之天功则
不可以人参焉苟一事之不得其时而怠心生焉是
人欲也非天理也一事之不敬而慢心生焉是人欲
也非天理也惟致其敬又得其时循乎天之理以明
夫天之事汝二十二人者职掌虽不同而钦哉惟时
亮天功之意则一而已此舜告戒在廷之臣如成王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59-0033c.png
作周官之书以告有官君子然舜之命官曰咨禹汝
平水土曰咨益汝作朕虞曰咨伯汝作秩宗以至命
汝典乐汝作纳言皆以一言而命一官至成周之世
戒有官君子则有周官一篇之书又何其详复也观
此亦可以见唐虞之简古而成周之庶事大备风俗
之变圣人不得不因时而为之也三载考绩三考黜
陟幽明此唐虞考绩之法以三年之久而后一考其
功及九年三考然后按其功罪而黜陟之明者或举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59-0033d.png
而加之上位或赐之车服以显其功此明也幽者或
黜之幽𨼆之地使不得以显扬者此幽也然则三年
亦足矣又何必更加九年盖事以久而后定法以久
而后精如使人主求治太速责效太早则奸人得勉
强矫拂以肆其欺而善人以积久而见功者不幸而
见黜矣事何自而定法亦何从而精哉今也既宽之
以三年又持之以九载则奸人虽欲勉强矫拂以肆
其欺者能欺人于暂而终不能掩其恶于久安之日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59-0034a.png
善人以积久而见功者虽不能责办于一时而终必
能成功于后至此而黜陟则善恶得其实矣周官岁
终则冢宰受会三岁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亦此
意也考周官之法受其会者冢宰而三岁诏王以诛
赏者亦冢宰也窃意唐虞考课之法亦必宅百揆者
为之虽此篇不可考然舜以无为而治内之事责之
百揆外之事责之十二牧岂以考课之法而重烦人
主之所为也以成周之法观唐虞之法意其必如此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59-0034b.png
后世如汉之上计亦其遗意然郡国每岁上计则其
久近视虞周之法已远矣又况天子亲受计甘泉避
课欺慢至颁诏书督责以一人之聪明又安足以周
知群有司之事哉庶绩咸熙可见舜朝皆君子矣分
北三苗者自考绩黜陟之后庶绩皆熙咸广而明惟
三苗之恶不悛故从而分北之始也窜于三危窜其
君也今也分北者分北其党也说者以谓圣人南面
听天下分而北之使之知所向化密迩清光如成周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59-0034c.png
之迁顽民于洛邑然分别淑慝之类分其善恶使不
得杂处也圣人感移变化之机端有深意存焉视天
下之人均在所爱而其不率教者亦悯之而已何尝
有忿疾之心哉故凡有贤而用之有善而褒之爱也
有罪而刑之有恶而黜之亦爱也自非大奸及巨恶
怙终不改者然后诛杀之然杀一人而千万人畏杀
之者不一二而生之者众矣皆所以为圣人之爱心
也然则分北三苗者岂直为是摈弃诛绝之哉亦以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59-0034d.png
使之为善趋于有生之路而已圣人之用心其仁矣
乎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舜生三十是在侧微时也徵庸三十谓历试三年摄
位二十八年在位五十载谓尧崩服丧三年其一年
已在三十之数又在位为天子者五十年是为舜寿
其一百一十二岁也陟方乃死先儒以为升道南方
谓舜在苍梧之野或又疑东南不可谓之升盖升遐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59-0035a.png
曰陟如惟新陟王是也乃死者作书者以是而释陟
方二字姑阙其疑大槩则作书者述舜之始终谓自
侧微而至徵庸至在位为天子始终之间一无所憾
无有亏缺不足之玷陟方乃死此春秋书公薨于路
寝之意也不然则放勋殂落与陟方乃死者何为而
悉记之耶人情莫不以死为讳而不知君子以是为
谨其终曾子启手足而后知免又曰吾得正而毙斯
已矣呜呼斯以为顺受其正欤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59-0035b.png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𩔖作汨作九共九篇槁饫
方设居方别生分𩔖此帝所以理天下之道也釐理
也方设居方则随其方而设其居方之法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
故居方之法所以居民如礼记所谓量地制邑度地
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是也别生分𩔖者天子建
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别其生使知所以
尊祖分其𩔖使知所以合族此圣人经理天下各随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59-0035c.png
其宜者若此其事则载于汨作与九共九篇与槁饫
之书此三句即此数篇之序也其书既亡其义不可
得而强通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59-0035d.png
尚书详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