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总义-宋-易祓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17-04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总义卷六
             宋 易祓 撰
 上经

    兑 上  震 下
        
   (拘/系) (孚于丈/嘉 夫) (小/子) (小/子) (丈/夫)
卷六 第 1b 页 WYG0017-0438b.png
  随之成卦震动于兑说之下以说而动为随之象
  考卦爻之义而后见阴阳之情阳以健而行故三
  阳爻皆得所随初言交有功四言有孚在道五言
  孚于嘉吉以其有所随而无所系也阴以承阳为
  顺故三阴爻皆未免有所系二言系小子则有丈
  夫之失三言系丈夫则有小子之失上言拘系以
  穷而变以其有所系而后随者也知随之义时则
  不必其有系无系而惟在得所随之正上下皆惟
卷六 第 2a 页 WYG0017-0438c.png
  正之随是以六爻无贬辞其随道之至者欤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
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王肃本作天下随之又随之时义大矣哉
  随之卦体自否而变以上之阳刚而来居于初是
  谓刚而下柔合上下二体论之是谓此动而彼说
  大亨贞者所以释元亨利贞之义盖乾言四德纯
卷六 第 2b 页 WYG0017-0438d.png
  一不杂随言四德而继之以无咎则不能纯乎乾
  之德无咎而已所谓无咎者六爻之义有正有不
  正舍其不正而皆归于正所以无咎故随以义为
  主义以时为主此随之时义所以为大也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震为雷兑为泽兑正秋也正秋之时雷乃收声则
  息而入于泽中为蛰藏之始君子以之向晦入宴
  息随时之义也
卷六 第 3a 页 WYG0017-0439a.png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官守也渝变也初九当位何言乎变当随之世诸
  爻皆以从五为正而五远于初四非正应焉未可
  以随当自守而已然震动之始不可拘于自守苟
  从于正则无恶于变故曰官有渝贞吉所谓贞吉
  者四虽非应而居相应之地且与二三互艮为门
  二三阴柔非所当随惟四与五相孚而五能明其
卷六 第 3b 页 WYG0017-0439b.png
  功出门而交有功是则因四而达于五也是谓从
  正而不失其所随者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二与九五为正应各当其位随于五可也但二
  阴居阴位而柔之为道不利远未免以近比者为
  系矣既系乎三之阴必失乎初之阳以喜而随人
  者岂可以兼与乎盖阳为丈夫阴为小子是系小
卷六 第 4a 页 WYG0017-0439c.png
  子必失丈夫也惟其居中得正终应乎五是以虽
  失而不至于凶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六二之阴故言系小子则失初之丈夫三近于九
  四之阳故言系丈夫则失二之小子矣二犹阴柔
  中正而三则阴柔失位惟其在震体之上固巳离
  于二矣失二则志已舍下系四则有求有得所谓
卷六 第 4b 页 WYG0017-0439d.png
  得者如初之以从正为贞故言利居贞以贞处之
  亦以从五为正如是而得无恶于求也
九四随有𫉬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𫉬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下三爻上随而四居其前以阳刚乘之与五同德
  在随之义则为有𫉬然而五君也四臣也下之随
  乎上当使恩威出乎上则所𫉬为得其正四近君
  为多惧之地若使人心随已则有逼上之嫌虽以
卷六 第 5a 页 WYG0017-0440a.png
  正处之其义亦凶然则如之何盖履天下之至危
  而成天下之大功惟以道事者能之修吾胸中之
  诚而无一毫私意之累所以有𫉬者为吾君而𫉬
  也吾何有焉此所以动容周旋皆与道俱且有功
  而君不疑五能明其功则君臣之间至诚相与有
  孚在道以明何咎此所以为无咎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卷六 第 5b 页 WYG0017-0440b.png
  嘉者善也五言孚而不言随者上无随下之义也
  五与二相孚故曰孚于嘉先儒谓嘉耦曰配二五
  中正而应者□巳孚于嘉者亦惟善是从而已盖
  当随之世五之所孚者虽止于二然好善优于天
  下而五爻皆得所随使天下之人皆以善相孚此
  随道之至盛者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卷六 第 6a 页 WYG0017-0440c.png
  左氏传卜偃所言享字文公从其说谓古者享献
  之享皆作亨此当读亨为享
  随之上六随之穷者也凡易之言穷者皆谓其当
  变若其未变则拘系之乃从维之然而人心之变
  有不可禦者若当变而善九五正位有王用享于
  西山之象盖兑之上体为西方或谓西山为周之
  岐山王为周之太王皆非其义易言王用者皆非
  有所指之耳王用以享则礼行于变通之后此随
卷六 第 6b 页 WYG0017-0440d.png
  道之所以为不穷也

    艮 上  巽 下
        
   (高/尚) (用/誉) (裕父干父干母干父/蛊 蛊 蛊 蛊)
  蛊之成卦巽顺于下而艮止乎上上下蛊弊为蛊
  之象蛊非一日之积也是以饬蛊之道贵乎刚柔
  之相济初六干父之蛊六五干蛊用誉阴居阳位
卷六 第 7a 页 WYG0017-0441a.png
  以柔而济乎刚者也九二干母之蛊上九不言蛊
  而言高尚其事阳居阴位以刚而济乎柔者也必
  不得已而去则宁过于刚而不可过于柔九三晦
  而无咎则过刚犹足以干蛊六四以往而见吝则
  过柔反以裕其蛊也必有二五之中德而后刚柔
  相济皆得其正君子之饬蛊亦必有道矣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卷六 第 7b 页 WYG0017-0441b.png
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

  蛊自泰变以初九之刚而往为上九以上六之柔
  而来为初六刚上而柔下以成艮巽之体巽顺也
  艮止也下巽则不立上止则不为治生安安生媮
  而后蠹弊之端起此所以饬蛊者必有取乎元亨
  之义元亨者于元处亨也如器虽蠹坏而其朴犹
  存取器之朴而更新之是谓元亨蛊元亨而天下
卷六 第 8a 页 WYG0017-0441c.png
  治盖取诸此考之卦体下乘巽木有利涉之象上
  为艮体有成终成始之义甲者旬之首先甲三日
  以谨其始后甲三日以图其终始而终终而始天
  行也体天行以治蛊则蛊复于泰矣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在上而生养万物育德也风在下而鼓动万物
  振民也育德者长之使不穷振民者作之使不媮
  是二者皆治蛊之道也先振民后育德者卦体之
卷六 第 8b 页 WYG0017-0441d.png
  序有然也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蛊者盖非一日之积也君臣父子皆有饬蛊之道
  惟非一日之积必以世而后见故诸爻以父子𤼵
  其义初在下为人之子则言干父之蛊蛊卦本泰
  卦之变泰之下卦乾体为父初之刚上则父已往
  矣父往为考而前日蠹坏之弊犹有存者初能干
卷六 第 9a 页 WYG0017-0442a.png
  父之蛊是为有子所谓意承考者革前人之蠹弊
  不能无所损益损其过者益其不及者亦前人之
  意初能承其意而不承其事其弊既革考亦可以
  无咎然初以柔体未必能尽保终之道若能以敬
  惕自处所以厉而终得吉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诸爻言父而此独言母者蛊本泰体上卦之坤为
卷六 第 9b 页 WYG0017-0442b.png
  母五以柔居尊位而二为正应故言干母之蛊凡
  事之道贵乎巽而顺二以阳刚应五故戒之以不
  可贞贞则矫拂而不安其伤恩实多矣惟六五与
  九二两爻刚柔相济皆得中道刚不强柔不懦此
  恩义所以为两全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九三阳居阳位过于刚者也事父之道过刚则非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17-0442c.png
  顺惟刚而得正乃父之诤子夫子论争子则曰故
  当不义则诤之其义以正救为先然正而不中亦
  未尽善故干蛊之时以过刚行之虽未免于小有
  悔而亦可以无大咎故又曰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四阴柔不中非干蛊之才而过于顺从父之令
  安得为孝故为裕父之蛊裕者益也当是时不能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17-0442d.png
  干而又从增益之何往而有成六五亦阴柔在上
  往必见吝故其戒如此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六五干蛊之主当蛊之世以柔顺在上其才若不
  足而爻言干父之蛊者是不以才干而以德干者
  也盖六五柔中之德资九二刚中之应刚柔相济
  成德益著是能以令德之誉而承前人之蛊如高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17-0443a.png
  宗致嘉靖之治宣王成修攘之烈凡前人所未备
  者无非承之以德而增益其美所以得用誉之道
  誉者德之宾也在乎善用之而已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前五爻皆言蛊上独不言蛊者蛊道已饬无事乎
  干也上焉伊尹周公下焉范蠡张良能保成功于
  不当事之时故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高尚者往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17-0443b.png
  往失于索𨼆行怪不可为则于天下惟上九艮体
  得止于其可止之义其志可则正为臣之道前四
  爻亦臣道也不言臣者臣子一而已

    坤 上  兑 下
        
   (孰/临) (知/临) (至/临) (甘/临) (咸/临) (咸/临)
  临之成卦兑在下坤在上卦以二阳为主而二阳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17-0443c.png
  在四阴之下何取乎临而谓之咸也咸者感也感
  乎正应以为临而已盖临卦继乎复卦之后初阳
  方复未可遽进志于行正所以咸临贞吉也二阳
  方进而四阴犹未委顺以中而应所以咸临吉无
  不利也三则不中不正而居兑体以甘言为说二
  阳因之而进所以甘临无咎也阳进于三则卦为
  泰体四应初而得坤体之至故曰至临也五应二
  而为中行之君故曰知临也上居终而为坤体之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17-0443d.png
  成故曰敦临也此临终为泰势所必至然泰至上
  而吝临至上而吉者临方进而未极故也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临卦之二阳在下君子道长之渐也刚浸而长指
  初九九二言也说而顺指内外二卦言也刚中而
  应指九二六五言也大亨以正者所以释元亨利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17-0444a.png
  贞之义盖乾言四德纯一不杂临言四德而继之
  以八月有凶则不能纯乎乾之德大亨以正天之
  道而已所谓天之道者乃阴阳消长一往一来循
  环不穷也二阳为临以正而亨未至于凶乃著八
  月有凶之戒此天道之必然者何谓八月周之八
  月为遁卦又自临卦至否卦几有八月二者皆阳
  消阴长之渐夫刚长之时而谓之消不久者是圣
  人为君子虑盖甚深且切也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17-0444b.png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以临水地又临泽为临之象也盖下卦兑体以
  朋友讲习为教而教思无穷者则兑泽之无穷也
  上卦坤体以厚德载物为容而容保民无疆则坤
  载之无疆也教而思之容而保之以此临民其无
  所不临者哉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17-0444c.png
  咸感也以阳感阴故曰咸临夫当临之时四阴在
  上而初以阳刚进于下正咸感之义也然阳刚之
  德其实兑体上行之始岂遽以兑说感人哉位在
  阳先感之亦必有道初九之位既正而六四之应
  亦正志于行正可也圣人为君子虑惧其或进而
  所感非其道必使之固守其正故曰贞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无不利未顺命也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17-0444d.png
  二爻与初爻皆以阳感阴故皆曰咸临也初主于
  贞未可有行二主于中善用临者也盖二阳浸长
  而四阴在上其𫝑方盛未能委顺故曰未顺命也
  所谓未顺命者临终为泰势所必至特未恃之而
  已惟与六五之柔中为正应上下以中相与不特
  有致吉之道推而行之天下无所不利也此二阳
  之所以浸长而不已者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17-0445a.png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三为下卦兑体之主位既不当而二阳上进乃以
  兑说之体甘言以说乎下君子说之不以道不说
  也如之何而以甘言说人哉即上下互卦求之兼
  震动坤顺之体以顺为说故甘临无攸利以动而
  恐故既忧之无咎象赞之曰咎不长也至是而为
  乾体则二阳为之偕进矣
六四至临无咎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17-0445b.png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三为兑体至四为泰而四即泰之坤位坤以至哉
  为元故曰至临者六四以阴柔在上而得其正初
  九以阳刚在下而亦得其正初以正而感四以正
  而应此至临所以无咎四与三皆言无咎而难易
  不同者三不当位而四当位故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17-0445c.png
  夫五爻以柔中在上而爻曰知临大君之宜象曰
  行中何谓也中者五之德也五者大君之谓也此
  六五全为泰体泰体之六五以中德居尊位与九
  二之刚中相应故二爻以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
  亡而得尚于中行之君此六五亦以柔中主之九
  二亦以刚中应之其终至于二阳上行四与上亦
  皆以正而近比于五是能兼众人之知以为知而
  其知足以有临此知临所以为大君之宜宜其吉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17-0445d.png
  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上六居临之极地而无应于下非能临之者而亦
  谓敦临何也盖敦者厚也坤之德至上而益厚故
  也夫上三爻皆泰体然泰卦至上何以为否上行
  之极则否而巳临卦之上六得坤体之厚以从阳
  为庆而志在于内是以不为否而为泰考六爻之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17-0446a.png
  义初与二五皆言吉二与四皆言无咎惟上六志
  在于内言其阴柔者则得六三之无咎言其从阳
  者则得初与二之吉爻辞兼是二义而象独以为
  敦临之吉则其从阳可知也

    巽 上  坤 下
        
   (观其观/生 民) (观国观我窥/光 生 观) (童/观)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17-0446b.png
  观之成卦坤卦居下巽卦居上与临卦为反对临
  之二阳在下进于三则成泰卦观之四阴在下进
  于五则成剥卦惟九五以中正观天下下观而化
  也则天下皆为君子之归故四阴以近于阳爻而
  有善不善存焉初以小人之道为童观是则冥然
  无所见也二以利女贞为窥观是则有所见而未
  大也三观我生而有进退之义也至四观国光而
  全用宾之道也至五以观民为大观之主也上以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17-0446c.png
  观其生而验观民之效也然后四阴得以观感而
  化故二爻言君子无咎而天下皆君子则亦奚至
  于剥此有孚颙若下观而化大观之世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前四观字去声后两观字平声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17-0446d.png
  观卦之二阳在上下之所观仰所以为观也大观
  在上指二阳爻言之也巽而顺指内外二卦言之
  也中正以观天下指九五爻居中正之位下观四
  阴而言之也有孚颙若下观而化即盥而不荐之
  义也盖圣人非轻荐而重盥也盥者祭之始方其
  郁鬯祼地盥手于洗则祭事为未举荐者祭之盛
  祝延尸于堂朝荐献腥馈食献熟则祭事为已备
  所谓下观而化者盖不孚于已事之后而孚于未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17-0447a.png
  事之始者也不言而信不令而威云行雨施而天
  下平上下皆不期其然而自孚之所以谓之神道
  是非于神道之外而别有所谓观也故曰观天之
  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此圣人之教无非天道观之所以为观也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风行地上则地之长养万物鼓之以风者则天也
  故天之动物以风而圣人之动民则以言方与民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17-0447b.png
  则以坤之地而言设教则以巽之风而言省方观
  民则以风行地上而言民俗之刚柔缓急不同而
  其设教以动民则一而已古之三载一巡狩而观
  风考礼一本诸此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朱文公曰观以观示为义据九五为主也爻以观
  瞻为义皆观乎九五也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17-0447c.png
  观之所以为观者二阳在上下观而化也初最在
  下以六居之实远于阳以是为观盖童子之观者
  也故曰童观小人道也小人当大观之世不知帝
  力之何有于我耕田凿井而已故无咎君子处之
  而不著不察则可小矣所以为吝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二正处内卦为坤体有阖户之象乂三互艮卦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17-0447d.png
  在门阙之内故曰窥观然大观之世上有九五而
  二为之应实中正以观天下之助而乃有窥观利
  女贞之戒者何也盖观之为义以去阳之远近为
  善否二虽阴柔得位而去五为尚远不能见刚中
  之道是女子之贞而已矣故以女子居之则为利
  以君子居之则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17-0448a.png
  盖大观之世诸爻皆观乎阳者也初与二去阳为
  甚远所观皆未大至于三爻则渐近于阳若非小
  人之观矣然而位不中不正在下卦之上上卦之
  下进退莫适所主未尽下观而化之道故曰观我
  生进退也谓或进或退观我之生而已矣吾者指
  五也生者即五之施为动作也凡易之称我者若
  需卦若解卦若井卦若鼎卦若旅卦固以本爻为
  主至论其全卦之义则以主爻为我蒙卦之九二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17-0448b.png
  小畜卦之六四颐卦之上九是也是知观卦之六
  三爻言我者即全卦所主之九五爻也盖观之为
  卦本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之渐若使四阴并进其
  终必至于剥而后已耳惟九五之爻阳刚中正未
  为失道四阴皆下观而化之为大观之主此六三
  爻之观我生进退亦所观之正者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17-0448c.png
  观至于四四阴方盛𫝑与五敌进退不已其终必
  至于剥惟九五之主大观在上以中正观天下未
  失君道四最近而居正又为巽之体以巽体居近
  君之地是以得君为最亲故言观国之光利用宾
  于王盖古之人重宾礼坐宾于西北之方主人接
  以仁厚之气故坐于东南以行答宾之礼四以巽
  体居东南之位而言利用宾者以主人言之故象
  辞以为尚宾尚者上也言为王所尚也观至六四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17-0448d.png
  为全美其大观之君子欤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九五以阳刚居尊位中正以观天下为四阴之主
  故四阴进退于下其利害休戚皆系于吾身故曰
  观我生则以本爻之所主者言之故象释之以观
  我生观民也民谓自四以下皆是也且观民何与
  于观我乎中庸王天下之章有曰本诸身徵诸庶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17-0449a.png
  民盖观民以察已之道使其在我者施为动作无
  一不善然后可以言君子无咎则亦先观乎我而
  已此九五之颙然在上而四阴皆相孚于下有孚
  颙若谓之大观然欤非欤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者五之终也五之观我者所以观民至上而后
  可以验观道之成于是复观其生夫观其生者观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17-0449b.png
  彼之生而使在彼者皆为君子皆由中正之道则
  在我足以遂其志苟有一之未善则在我不能遽
  忘乎天下是以其志有所未平然则何以处之也
  必以中正之道率先天下至于人人皆有士君子
  之行则九五观民之效于此可见此九五与上九
  所以皆言君子无咎
 
 周易总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