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a 页 WYG0016-02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十五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第十一
经上篇
䷖
剥
赞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杂卦曰剥烂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b 页 WYG0016-0273b.png
朱子曰五阴在下浸长一阳在上将尽阴盛长而
阳消落九月之卦也
案卦以五阴击一阳为义读如八月剥枣之剥正与
夬对也爻以阴之割刻为义言其消阳之渐以使
知戒惧也凡卦五阴一阳者一阳为之主而五阴
应之此孔子之例也至剥复二卦则此例变矣是
知易无达例与春秋同也乃若卦气比类六阴六
阳之消息盈虚则七月当否八月当观九月当剥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a 页 WYG0016-0274a.png
十月坤矣然天地之间初无纯阴无阳之理亦无
纯阳无阴之理以一阴一阳方生言之则气当为
遘复此建午建子之月也以三阴三阳适停言之
则气当为否泰此春分秋分之月也然则九月之
气为观十月之气为剥剥穷上反下则为复矣尝
试以是观之
朱子发曰柔剥乎刚下剥乎上回邪剥正道小人
剥君子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b 页 WYG0016-0274b.png
李子思曰太极肇判之初阴阳之气均布于天地
之间造物不能使两间无阴及阴阳之气钟而为
人而圣人亦不能使世间无小人圣人所以处君
子小人者特于气运阴长之时委曲为君子之谋
而使小人无得以肆害而已当群阴卦中独论一
阳作易者未尝一日而忘君子盖如此
都圣与曰君子之盛也欲化小人而使之改然中
人以下不可化也于是乎去之而有夬决之事焉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a 页 WYG0016-0274c.png
小人之盛也亦欲彊君子而使之从然中人以上
不可彊也于是乎挤之而有剥丧之事焉此盖治
乱之极也
右明卦义
象赞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案以上下厚薄取象而不以阴阳消长为义此圣人
用卦之微权也
右明卦用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b 页 WYG0016-0274d.png
序卦曰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
林黄中曰剥之成卦贲之变也自贲之剥上艮不
动离变为坤易其二刚而成剥也夫所以为贲者
离与艮也离为火艮为土火熄而为土则尽矣是
以谓之剥也
案剥非训尽卦止一阳剥去之则尽矣
林黄中又曰作易者爱君子之至忧小人之深爱
之至则畀以周身之防忧之深则开其为善之利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4a 页 WYG0016-0275a.png
至于转祸为福拨乱为治则圣人之本心也夫复
临泰壮夬者五阳之序也姤遁否观剥者五阴之
序也而易之序则不然阳先退而后进故自泰而
之临自临而之复然后继之以壮夬者所以成其
治也阴先进而后退故自否而之观自观而之剥
然后反之以遁姤者所以止其乱也以为治乱皆
任之自然则人事废矣是故六十四卦之辞吉多
而凶少至于否剥犹有吉亨无不利之辞焉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4b 页 WYG0016-0275b.png
案卦序似非自然之次而阴阳进退恐亦自然之数
圣人序易或亦有微旨焉林之说未可废也
右明卦序
不利有攸往
赞曰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
天行也
都圣与曰五柔而一刚于卦为剥而其事则柔变
刚也而未已君子仁足以救乱知足以全身使犯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5a 页 WYG0016-0275c.png
难而可救犹欲为也至于小人众多视君子十九
而势犹未艾则杀身不足以成仁尚可往乎哉
杨廷秀曰此君子处剥之道也然则其遂听天下
之自乱乎孔子固曰顺而止之止乱以顺止小人
以顺不逆而激之此君子治剥之道也
案阴长至五则人主柔懦不能自立而群小人得志
矣独上九君子密辅人主而无位无位则无权其
如众阴何往则杀身而已矣固不利也唯辅导君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5b 页 WYG0016-0275d.png
德变柔为刚变闇为明则上九密运帷幄不动声
色转危而安易乱而治而成大观之治也不然殆
矣
程可久曰坤道先迷至于剥而极故不利有攸往
袁氏曰易于复之刚长则言利有攸往则剥之小
人长不利有攸往固其理也
林黄中曰方贲之时小利有攸往而已况于剥乎
五为主而一阳为客小人盛而君子微矣故其卦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6a 页 WYG0016-0276a.png
为剥其彖曰不利有攸往凡此皆为君子言之也
案夬以阳决阴故主君子剥以阴剥阳故当主小
人今不利有攸往之辞与夬同则易为君子而作
可知矣
右明卦占 此彖无象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赞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林黄中曰床上实下虚有剥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6b 页 WYG0016-0276b.png
兰惠卿曰一阳在上五阴载之有床之象
李季辨曰君子在上处床也小人自下剥之渐而
毁也
毛伯玉曰天下之势犹床也古者席地而坐唯长
民者坐于床示不挠也今也初剥其足离其民也
二剥其辨黜其臣也小人亡人之国必先去其臣
与民而后及其君此五之所以受其剥也
张知常曰凡剥皆小人剥君子故每进而益凶终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7a 页 WYG0016-0276c.png
于自剥其庐焉
袁氏曰夫剥始于姤而终于剥始于一阴而成于
五阴故其卦以灭下为剥以厚下为无剥
案取象子床林说犹观之象亦一义也兰说则与上
九得车剥庐之象同及观爻义则又不然下卦三
阴为床犹坤之称舆也六四为肤六五君位即身
矣一阳在上犹庐也坤载于下而艮止于上床之
象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7b 页 WYG0016-0276d.png
右明象
耿睎道曰于是时上有以正之则不能驯致而为
剥矣唯上无阳应故凶由此而起
右明占
李子思曰阴爻凡五唯三舍群阴以应上九之阳
故无咎五以宫人之宠待群阴而杀其势故无不
利乃若初二与四则居剥之世而专以阴剥阳者
故皆因剥床而得凶则是圣人于阴类当长之时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8a 页 WYG0016-0277a.png
犹不许小人之害君子其戒益昭然也
右明爻义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赞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袁氏曰言剥床皆所以危之也而有远近之殊故
莫甚于剥床以肤远于肤者为足近于肤者为辨
剥床而至于辨其势已殆矣然犹可为也使有以
正之未必凶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8b 页 WYG0016-0277b.png
胡翼之曰初民之象故曰足四切近于君故曰肤
二居肤足之间是上下分辨之际则人臣之位也
始剥于民又剥于臣矣
右明象占
林黄中曰凡卦六二多吉者以中且正也然如剥
之为卦有与则为正无与则为邪今远无所应近
无所承陷于群阴之中是以为剥床之象也若有
应则为观矣有承则为艮矣何遽凶哉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9a 页 WYG0016-0277c.png
右明爻义
六三剥之无咎
赞曰失上下也
兰惠卿曰处群小之中而不与之为党以害君子
所以无咎然不言吉盖君子道消之时无咎足矣
胡翼之曰于小人中独不为小人之行虽在剥时
得无咎也
程可久曰失上下而无咎犹坤丧朋而乃终有庆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9b 页 WYG0016-0277d.png
程正叔曰不言吉何也三虽从正其势孤弱所应
在无位之地于斯时也难乎免矣安得吉言无咎
所以劝也
杨廷秀曰内则失上下群阴之心外亦未能为一
君子之助然许其无咎者劝之之辞也
李季辨曰圣人未尝不开小人为善之门
案卦体为剥其占为无咎不与群小人为党而志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0a 页 WYG0016-0278a.png
在君子一君子处世之穷虽不能独立于上要非
三之所能助然使在下者皆存心如三则君子虽
穷不至为群小所逐矣以阴剥阳本有凶也而不
为剥阳之事志在从善虽失群阴亦不得而咎之
也夫观之阴爻以近为贵故六二正应仅可窥观
剥之六三圣人乃取之何也观与剥之时物不同
也
右明占 此爻无象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0b 页 WYG0016-0278b.png
袁氏曰剥虽小人之事以近阳为善以有应于阳
次之近阳者六五是也故可以治剥有应者本爻
是也故不为剥
案初剥床以足二以辨本爻当以笫四乃以肤今
本爻不言笫而无象则以应上而不为剥故不言
也
右明爻义
六四剥床以肤凶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1a 页 WYG0016-0278c.png
赞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张舜元曰艮为肤噬嗑六二噬肤互体亦艮
毛伯玉曰四属上体故曰肤一阳与四同为艮体
初剥及艮阳之肤也五则祸及身矣圣人不言之
耳
右明象
朱子曰阴祸切身故不复言蔑贞而直言凶也
朱子发曰剥阳至四而乾毁其凶可知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1b 页 WYG0016-0278d.png
张舜文曰治生于君子而小人蒙其利乱生于小
人而君子被其害
林黄中曰譬之于床先剥其足次剥其辨又及其
肤然且熟寐而不之觉此其所以凶也所谓厝火
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者也
右明占
李子思曰进而伤体此君子之身受剥者也唯六
五之主不以大权假之其祸仅至于肤而止比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2a 页 WYG0016-0279a.png
大过诸卦自足止至顶耳者有间也
案以卦之序言岂无顶耳之象特圣人示天下以
转祸为福之道故不言尔
右明爻义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赞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朱子曰五为众阴之长当率其类受制于一阳故
有此象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2b 页 WYG0016-0279b.png
程可久曰贯鱼者众阴次序之象以顺承上而不
剥上也
林黄中曰一阳贯鱼之象也
右明象
张舜元曰柔得尊位而众阴以次相传有后以宫
人备数进御于君之象
冯当可曰五阴剥阳意极不善至是乃肯为宫人
之宠何也以五也阴本柔顺而五得中以率其下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3a 页 WYG0016-0279c.png
必能不为剥灭之道夫时非自剥人事使然也乾
亢矣用九乃吉坤战矣用六乃吉顾在人者如何
耳时则剥矣而下有为善之道上有取吉之理下
可为善本爻是也上可取吉上九是也
此以虚象言也
杨中立曰先王之时六宫各帅其属以时御于王
所九嫔掌之御叙于王之燕寝女御掌之而嫔御
之职皆列于天官大宰涖之则燕好嬖昵之私不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3b 页 WYG0016-0279d.png
得干其上矣贯鱼之象也夫女子与小人之难养
一也先王所以处之无二道焉以宫人宠之则无
不利矣是亦顺而止之之道也若夫付之以心膂
之寄借之以威福之重而遽绝之则肘腋之变不
可测矣可不戒哉
都圣与曰天下之乱多生乎小人女子易故深探
剥之所由生而为人君言之也
毛伯玉曰四剥肤则及于五矣五能御之则为观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4a 页 WYG0016-0280a.png
不能御则为剥五之受其剥也其祸已成故置而
不论独原所以致剥者盖五实使之也小人而不
得君何剥之有是故嬖宠之家不及以政使令之
人不出房闼如是则未尝无小人而天下不知有
小人也
右明占
郑舜举曰五君位也不当例以小人之进为言故
告以处小人之道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4b 页 WYG0016-0280b.png
袁氏曰上承一阳而下据四阴治剥而不为剥者
也
赵氏曰居剥之极而不言剥者以剥及君位难于
有言故但言人主所以待群阴之道
此以君位言之亦或可取以为义也
张敬夫曰五虽君位而卦有阴为主者不取君义
坤也剥也遁也明夷也归妹也旅也非人君所处
故亦无君义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5a 页 WYG0016-0280c.png
此不以君义言之
张子厚曰异于六三者以居尊制裁为卦之主故
不云剥也阴阳近必相比本爻能上傅于阳反制
群阴不使进偪方得处剥之善下无剥之之过上
得阳功之庇故曰无不利
刘长民曰居君位故不言剥然体未异群阴总凑
于己故称贯鱼
程正叔曰剥及君位其凶可知故不言剥而别设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5b 页 WYG0016-0280d.png
义以开小人迁善之门圣人之意深切之至也
林黄中曰剥至五凶之极也圣人谓其无应而承
于上九故别设义以救之五阴贯鱼以承上九以
宫人之宠宠之斯为善矣非柔变刚之义也故曰
无不利本爻之不言剥以居君位隐之也然为剥
之主群阴宗焉如贯鱼以进于上本爻但以宫人
宠之则群阴受蓄而上九无剥庐之患矣无不利
云者施之四阴则四阴有受蓄之利施之一阳则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6a 页 WYG0016-0281a.png
一阳有得车之利也五有其位又有其权故作易
者教之如此一君子无位而在外何自而激其变
耶
右明爻义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车小人剥庐
赞曰君子得车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张舜元曰艮为果蓏此卦自乾而变木果乾也下
应六三之坤不为所剥故不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6b 页 WYG0016-0281b.png
兰惠卿曰居无位之地不为时君所任有硕果不
食之象亦犹井九三之井渫不食鼎九三之雉膏
不食也然在剥之时小人亦不能尽剥君子犹有
在上者亦硕果不食之象
李季辨曰人之食果必留其硕大者以为种子生
意已存于不食之中矣
案凡众小人击一君子其道浸盛而君子犹得以
安其身者亦必有阴为之助不深击者也在它卦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7a 页 WYG0016-0281c.png
五阴一阳则五阴皆归之矣在剥复夬遘则论阴
阳消息盈虚之理然阴阳之情岂能泯灭剥之上
九六三正应故失上下六五近而相得故无不利
盖六三居群阴之中而为之解六五握群阴之权
而为之平则硕果不食于时固硕果之不得位而
硕果不食于群阴亦硕果之得所助也阳为大故
果为硕果之不食以其硕也夫有一大阳在上则
天下未至于纯阴生意有望焉有一大人在上则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7b 页 WYG0016-0281d.png
天下未至于全乱生民有望焉此易之旨也
右明象
李去非曰君子以小人为车小人以君子为庐上
所以庇下下所以载上也
杨廷秀曰五阴载一阳车之象一阳庇五阴庐之
象也
兰惠卿曰自上观之譬之君子之乘车则下为庶
民之所载自下观之譬之小人之剥庐则将无以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8a 页 WYG0016-0282a.png
自庇其身矣
程子曰九非小人但言剥极之时小人如是也
案圣人设卦观象立象尽意原无所不通初不可
以一说定也剥之时一阳在上危如累卯不能以
一日安也明矣易乃取硕果不食之象又取君子
得车之象正犹观之四阴而有取于门阙观瞻也
然剥之终终归于剥于是乃言剥庐之象以晓之
使小人知世无君子则将无以庇其身矣然九君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8b 页 WYG0016-0282b.png
子之象非小人之象若使六处此位则剥纯阴耳
使九常居之则庐亦不可剥也车庐皆因床生象
众阴承载之义坤之为大车亦以此也
右明占
石守道曰床足至肤独有屋庐可以庇也若更为
小人上进并庐而剥去之民何所安卦存此一爻
所以庇民也
王景孟曰君子存则小人安君子去则小人祸然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9a 页 WYG0016-0282c.png
则君子亦何负于小人而小人亦何利于剥君子
也
都圣与曰五阳为夬五阴为剥夬之终犹欲进君
子剥之终己欲退小人则以君子之道宜进小人
之道宜退乃天下之常理人情之公愿而自然之
分故也
李季辨曰小人极盛然后知君子为民所属望祸
乱既极然后知小人之不可用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19b 页 WYG0016-0282d.png
李去非曰天下未有必无君子之理亦无尽绝小
人之理硕果之不食蔓草之难图此天理也
李氏曰立卦之义在于柔变刚则受剥正在上九
而乃言硕果不食者圣人探消息之理有剥必有
复存阳也
胡翼之曰君子守正执节明哲保身不为小人所
害至此将复其位而得行其道也
毛伯玉曰三阴为否四阴为观犹可及也有九五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0a 页 WYG0016-0283a.png
以为阳之主也故否之大人则休否观之君子则
无咎至于剥则遂无君矣势穷理尽必将有一人
焉徐起而妆之甚矣爻象之微且密也天生圣人
将以靖乱孰得而灭之故汤文不死于桀纣乃硕
果不食之象也
冯当可曰观此一爻得车剥庐之异象则剥与不
剥岂不在人圣人明言君子小人于一爻之中其
义著矣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0b 页 WYG0016-0283b.png
朱子曰取象既明而君子小人其占不同圣人之
情益可见矣
右明爻义
都圣与曰否与剥皆主阴长成卦而六爻所言皆
主君子者彖言成卦之本爻效天下之动圣人作
易与民同患则欲为君子者可以预知小人之情
状也小人何与焉传曰易不可占险盖谓是也
袁氏曰以阳化阴其势甚易诗之雨雪瀌瀌见晛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1a 页 WYG0016-0283c.png
曰消此剥之诸爻以近阳有应为善也
案六位以床之象言则初足二辨三笫四肤五身
体也而三不言笫以有应于上不剥之也五不言
身者五剥之主治剥者也而笫与身之序默藏乎
其中矣
右明六爻
䷗
复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1b 页 WYG0016-0283d.png
杂卦曰复反也
说卦曰复德之本也 又曰复小而辨于物 又曰
复以自知
王辅嗣曰复者反本之谓也
郭立之曰易以乾坤言形以天地言气以阴阳言
故乾坤之理天地之运阴阳之会无不反其始而
后行故乾之初九复于甲子岁功之出起于冬至
之夜半七政之行复于牵牛之初以至律历之纪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2a 页 WYG0016-0284a.png
四时之序无不反于此者所以黄钟为万事根本
此之谓也
袁氏曰复以五阴乘一阳阳位乎下阴位乎上疑
若处非其所然而阳体动以居内阴体顺以居外
阳方升而进乎上阴方降而退乎下由是而复其
所矣此卦之所以为复也
朱子曰剥尽则为纯坤十月之卦而阳气已生于
下矣积之踰月然后一阳之体始成而来复故十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2b 页 WYG0016-0284b.png
一月卦为复
此以阴阳言之
程正叔曰阳君子之道阳消极而复生君子之道
消极而复长故为反善之义
程可久曰不极其往而还曰复春秋书公孙敖如
京师不至而复公如晋至河乃复迁善欲蚤故以
不极其往者言之
此以人道言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3a 页 WYG0016-0284c.png
案复有二义有往复之复有复其所之复易以内为
主外为客夫阳向也往于外而今复于内此以往
复为义泰之无往不复是也上者阳之所下者阴
之所阳今在下自此日复于上此以复其所为义
小畜之复自道牵复是也卦之彖以复其所为义
而爻以复于内为义是各一道也
李子思曰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以静为复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3b 页 WYG0016-0284d.png
也老氏盖知易之体而不知易之用
案老氏归根复命之复天地之贞也易言一阳来
复之复天地之元也意各有在不可以一说律之
也
右明卦义
象赞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
不省方
案此以冬至应卦气彼历家谓六日七分以应七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4a 页 WYG0016-0285a.png
日来复之义冬至起中孚者傅会之说非易之旨
也
右明卦用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程正叔曰物无剥尽之理故剥极则复来阴极则
阳生阳剥于上而复生于下复所以次剥也
右明卦序
亨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4b 页 WYG0016-0285b.png
赞曰刚反
程可久曰阳复于内有应在外故亨
李子思曰阳反而复生生之气自此萌动故曰复
亨
都圣与曰阳宜主乎内阴宜宾乎外阳宜进而上
阴宜退而下此理分之常也而内外上下之不常
者时也时方在午则阴主乎内而阴乃往焉阴进
乎上而阳退下焉其渐至于闭塞而成冬则非所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5a 页 WYG0016-0285c.png
以亨也至于时运乎子则阴极而阳萌于是为主
于内而渐进乎上复其理分之当然而亨矣
王景孟曰剥之上九虽居五阴之上其势往而屈
也此一阳之穷也复之初九虽居五阴之下其势
来而信也此一阳之亨也
右明卦象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赞曰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5b 页 WYG0016-0285d.png
杨中立曰动而以顺行故出入无疾出入无疾故
朋来无咎夫四时之变浸而为寒暑固非一日之
积也天且不能暴为之而况于人乎
朱子发曰复本坤而乾交之剥极成坤阳降而入
坤极而动阳升而出群阴莫能害之之谓无疾言
刚反而得位也
李氏曰无疾者莫为之害也无咎者适当其可也
李子思曰震初动而坤顺从之阴阳不相攻害故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6a 页 WYG0016-0286a.png
曰无疾
李氏曰一阳方动众阳从之以类而升何咎之有
郭子和曰疾犹不疾而速之疾阴阳消长有渐
此说亦通
赞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侯氏曰七日七月也豳诗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
四之日皆月也
袁氏曰或曰年或曰岁或曰日或曰月盖年与岁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6b 页 WYG0016-0286b.png
则有久近之意月与日则有阴阳之殊唯其当而
已
朱子曰七日者所占来复之期也
都圣与曰反以其道原其始也复以其道要其终
也
李子思曰历剥之六爻至复之初爻凡七爻而一
阳来复阴阳之数自午至子数不过七一辰是为
一日自剥至复爻亦如之一变而为七岁月日时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7a 页 WYG0016-0286c.png
之运皆然而易爻象之故画六而止至七则变此
古圣人作易之成说也
林黄中曰日阳物也月阴物也七阳数也八阴数
也举日称七故于一阳言之举月称八故于二阴
言之圣人因象以寓辞因辞以寓意八月有凶七
日来复盖有喜惧之辞焉
案天地之道有反则有复阳道之来复盖历七日
此天道然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复曰七日临曰八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7b 页 WYG0016-0286d.png
月阴阳之义也故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赞又曰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案刚浸长故自一阳之复以往二阳为临三阳为
泰以至于大壮与夬无不利也易之诸卦占辞未
有详于复者喜之也
右明卦占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赞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8a 页 WYG0016-0287a.png
说卦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
案六二赞曰下仁而此又引颜子窃谓孔门告颜
子以克己复礼为仁应此爻之义也
朱子发曰外为远内为近九自外来内不远也失
而后复不失而无复矣
李子思曰承剥之后而一阳来复乃生生之本也
天地之运一息不留剥终复始不容少缓若少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8b 页 WYG0016-0287b.png
不反则生理息矣
李季辨曰一阳在内天地之心性善之端也故六
爻以复善为义初复之始始而知复不至于悔
案一阳来复于内而以复名卦至爻则自内而之
外每爻以至此始复为义初言复于初也一步之
始即知其非而亟反如所谓违道不远施诸己而
不愿则勿施诸人者也故无适悔而大善而吉也
六二休复吉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9a 页 WYG0016-0287c.png
赞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张敬夫曰上无系应能休泰而复
林黄中曰是以其心休休然无入而不自得也
案需二曰衍在中二位乎内卦之中宽裕和平去
阳最近其复也易故为休复之吉
右明象占
诸说纡浅皆不足据
石守道曰六爻唯初九是阳六二以其近之六四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29b 页 WYG0016-0287d.png
以其应之故二休复吉而四中行独复
右明爻义
六三频复厉无咎
赞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朱子发曰厥初妄动自厓而反则频复也频者危
道故曰厉
袁氏曰动而过中则其初失于不能复矣处下体
之穷则其终不可以不复唯初不能复故厉唯不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0a 页 WYG0016-0288a.png
可以不复故无咎
杨廷秀曰圣人危其频过故曰厉以儆之开其频
复故曰无咎以劝之易于三每以下卦之终为义
巽至三则滨上体矣故曰频巽复至三则滨坤矣
故曰频复频于外而能复者以众阴皆趣于初其
势可复也复贵蚤不贵迟贵于内不贵于外故复
于初则过形于心而即复也此复之至善者也故
曰元吉复于二则平居豫暇之时有过则复不待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0b 页 WYG0016-0288b.png
事作物交而有过然后复也此复之次者也故亦
曰吉至于三则已频于外卦矣过形于外则不可
妆矣故频于外而不得不复此危道也此迫而后
复者也故曰厉无咎盖庶几于补过云尔圣人开
天下之复于善如此
右明象占
李子思曰复之所以为复者初九一爻也而诸爻
皆以复称盖因托之人事以尽复之义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1a 页 WYG0016-0288c.png
右明爻义
六四中行独复
赞曰以从道也
王辅嗣曰上下各有二阴而处厥中履得其位而
应于初独得所复
张子厚曰柔危之世以中道合正应故不与群爻
同
朱子发曰五阴冥行去道日远四行于五阴之中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1b 页 WYG0016-0288d.png
独反而复下从于初
郭子和曰舍其类而独行其志者也
虞仲翔曰四在外体不在二五何得称中夫中无
一定之中自初至三以二为中自四至上以五为
中复卦五阴自二至上则四为中康成谓爻处五
阴之中是也
程可久曰本爻当位初未有失故不言吉
朱子曰当此之时阳气甚微未足以有为故不言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2a 页 WYG0016-0289a.png
吉理所当然吉凶非所论也
右明象占
冯当可曰犹夬之九三于众阳中独应上六为独
行遇雨
郭子和曰剥之六三与复之六四反对其义相类
故在剥取于失上下以应乎阳在复则取其独复
以从道
王景孟曰此二爻者其可以阴柔少之乎君子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2b 页 WYG0016-0289b.png
在天下无往而不可贵剥之上九处一卦之外宜
若失位也复之初九在一卦之下宜若甚微也而
六三六四应之诚以道之所在可从不可违如此
右明爻义
六五敦复无悔
赞曰中以自考也
林黄中曰敦厚也益也艮之九三既为艮矣故上
九谓之敦艮又从而益之也临之六五正应九二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3a 页 WYG0016-0289c.png
则上六为敦临复之六四正应初九则六五为敦
复
案敦之为言厚之至也下有一艮山矣而上又为艮
故曰敦艮三阴为坤厚矣而积为四阴故临之上
复之五皆曰敦谓此象也
右明象
闾丘逄辰曰五远于初而下又无应但能无悔而
已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3b 页 WYG0016-0289d.png
右明占
李子思曰阳长之卦凡遇阴柔之主则未尝不顺
之无所于逆故复临泰壮六五之爻皆以下顺阳
刚而得居上之体作易者以此垂训要所以为君
子之地也
郑舜举曰六五未必皆善唯坤体则无不善此黄
中之理唯知易者识之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4a 页 WYG0016-0290a.png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赞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左氏子太叔曰楚子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
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
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
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复上六变而得颐
吕与叔曰处卦之终最远于阳迷而不反者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4b 页 WYG0016-0290b.png
冯当可曰至是而不复可谓迷矣
郭子和曰或谓迷而后复非也苟能复矣虽迷何
凶太甲是也
张舜元曰以坤居上先迷者也
王辅嗣曰比复好先而坤曰先迷何也顺爻之序
以观之则初先而上后也故复好先谓不远而复
也衡爻之序以观之则上在前初在后也先迷谓
先人以行前则迷也上六是也阴昏闇去阳明最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5a 页 WYG0016-0290c.png
远故迷于所复犹蒙之困也
右明象
朱子发曰上穷矣不可动动则降初成坎坎灾眚
也卦成师用行师也
林黄中曰谓之灾则有人为之咎焉谓之眚则有
天降之罚焉虽有圣贤不能为之谋矣
杨廷秀曰国君者六五也
李去非曰尽坤土之数而尤不克征也盖迷而求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5b 页 WYG0016-0290d.png
复之为难如此
毛伯玉曰十年不克征绝之之辞也
李子思曰以天理论人事亦可以为从物流转久
而不复以致颠沛流离者之戒
案复次剥者也五阴剥一阳极则上反而下成复
以此例之则一阳上复至五成夬其极则上反而
下成师而下卦则坎也易穷则变迷复而不知所
以变则穷上而反下如此故灾眚之象则坎也用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6a 页 WYG0016-0291a.png
行师之象则师也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者上反
下则六五上穷矣反下为坎大败之象也六五上
穷则以其国君凶之象也十年坤土之数上反下
而六五犹为四阴则历坤之三阴犹未能变不克
征之象也然而圣人序卦则坤全变而为乾然后
无迷复之祸此圣人静观造化之运变而通之之
神也
右明占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6b 页 WYG0016-0291b.png
张敬夫曰易之爻辞鲜有如是之详其凶鲜有如
是之极者而独于复之上六言之盖自古亡家覆
国反道败德无所不至者其源尽起于一念之微
不能制遏之耳夫以阴柔之材去本之远所谓人
欲肆而天理蔑者故有大败终凶之义
右明爻义
案初复不远至四则为独复以应初也二复休裕至
五则为敦复以得中也三频厓而复至上则迷以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7a 页 WYG0016-0291c.png
不蚤辨也
右明六爻
䷘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初九无妄往吉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九四可贞无咎
厚斋易学 卷十五 易辑传第十一 第 37b 页 WYG0016-0291d.png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