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a 页 WYG0016-00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五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第一
经上篇
䷀
案旧注乾下乾上六十四卦皆然然三代以前用刀
刻方册无小字此后人所增也
说卦曰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又曰阳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b 页 WYG0016-0069b.png
卦奇阴卦耦 又曰圣人设卦观象 又曰八卦成
列象在其中矣 又曰八卦以象告 又曰成象之
谓乾
易纬曰卦者挂也正义曰言县挂物象以示人故
谓之卦但三画之体虽象阴阳之气未成万物之
象于万物变通之理犹未尽故重之而有六画备
万物之形象
程可久曰易起数以定画因画以生辞定辞以明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a 页 WYG0016-0070a.png
象立象以尽意
案自大造言之则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自
包牺言之则起数以定画因画以明象立象以尽
意而文王则因意以系辞者也盖大造自源而沿
流包牺自流而溯源尔程说谓文王之易也
朱子曰包牺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耦之数故画
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见一阴一阳各有生
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b 页 WYG0016-0070b.png
又曰包牺乃未有卦时画出成卦文王则就已
成之卦而衍爻非是画一画而又始思第二画也
方一画时画画皆具
冯当可曰观易于画可见一阴一阳之道易之画
不过奇耦奇耦进退而四时成八卦备八卦备而
六十四卦备天人事物之理变化消息之道尽于
此 又曰易之象在画易之道在用知所用则画
不徒设矣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a 页 WYG0016-0070c.png
此乾坤所以立用九用六之例也一阴一阳之
谓道可谓至论
麻衣曰无穷妙义尽在画中
陈图南曰牺皇卦画若今经书正文文王孔子之
辞乃是注疏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又四不立文字
使天下之人观其象而已能合象焉则吉凶应违
其象焉则吉凶反后世卦画不明易道
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谓易止于是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b 页 WYG0016-0070d.png
而不复知有画矣
案易有象谓奇耦之画杂居六位之象非止有物
之象也是故观画则知象观象则吉凶悔吝可知
矣抑闻之曰易有内象有外象内象理也外象物
也
杨中立曰读易必先识根本窃谓易之根本在阴
阳阴阳之象在画一奇一耦往来更代有无穷之
变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a 页 WYG0016-0071a.png
李子思曰方一阴之生于时为午于节为夏至阴
气之所激宜其为寒也而反热一阳之生于时为
子于节为冬至阳气之所激宜其为热也而反寒
盖一阴之气萌于地下推出阳气而发见于外故
热一阳之气萌于地下推出阴气而发见于外故
寒此阴阳之气自下而上而六画象之非圣人之
私意也
右论六画之位始终之序如此凡静则自上而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b 页 WYG0016-0071b.png
坠下死道也动则自下而升上生道也观植物
之生可见矣
正义曰王辅嗣等以为包牺既画八卦即重为六
十又四按重卦或以为神农或以为禹其非有不
待辨者独司马迁之徒以为文王夫八卦不足以
尽天下之变明矣使包牺之画止于八卦则亦大
疏矣况夏商之时卦已六十又四见于周官明甚
十三卦尚象制器亦有见于神农黄帝尧舜之时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a 页 WYG0016-0071c.png
者盖包牺画此八卦以具其体使筮者因而重之
以尽其变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无其辞文王则具
六十四卦之体而衍三百八十四爻之变各占其
动而系之以辞云尔彼盖误以文王衍卦之六爻
为重六爻而不深考也呜呼生蓍以衍七八九六
者文王也乃以为始于包牺以卦重卦者包牺也
乃以为始于文王衍爻而系之辞者文王也乃以
为周公至于易之名义亦错乱无据甚矣秦火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b 页 WYG0016-0071d.png
烈而诸儒之失其传也
说卦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案此言画卦之始一画之奇即已成象坤则画耦盖
效乾之画而法之者也
右明卦画
乾
程正叔曰乾坤古无此二字画卦者特立此二字
以明难明之道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a 页 WYG0016-0072a.png
按古文䷋乃立乾坤之画至于水火之文亦是
立坎离之画盖包牺画八卦之后文字始生乃象
卦之义以立名非先有此而后有卦画以象之也
程可久曰乾之为名八卦之一也乾阳物也为天
为君为父者皆其所告之象所类之情也
吴斗南曰筮易之法揲蓍求画画备为卦所画者
卦尔扬子云有言观易者见其卦而名之文王于
每卦为之彖辞故题卦名以系之焉盖所画之卦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b 页 WYG0016-0072b.png
即其名也左氏循文王之题既画卦而又名之正
义反谓左氏不画卦今画卦者后学私画以备忘
非也
右明卦名
象赞曰天行健
说卦曰乾阳物也 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
恒易以知险 又曰乾健也 又曰乾刚坤柔
陈图南曰凡天下之所谓健者皆乾也顺者皆坤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7a 页 WYG0016-0072c.png
也入者皆巽而动者皆震也陷者皆坎而丽者皆
离也止者皆艮而说者皆兑也仲尼特举八卦之
大者以为宗本尔
案乾纯阳故其德刚其行健
李季辨曰四德见性六爻见情
成之者性谓健也四德犹性之有仁义礼智故即
仁义礼智以见性
右明卦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7b 页 WYG0016-0072d.png
说卦曰乾天也 又曰乾为天
程正叔曰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
正义谓天与乾为体用程可久曰伦类不通如
艮兑不可为山泽之用也
李季辨曰乾天之理也未有天先有乾之理太极
既判天就易中禀得刚健中正之德故曰乾
兰惠卿曰天地者形也乾坤者所以法象天地者
也天德刚健地势卑顺故圣人画为乾坤以法象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8a 页 WYG0016-0073a.png
天地之健顺
案太极未判已有健顺之理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乃
有健顺之气积阳上浮成形而为天积阴下坠成
形而为地天地者盖禀乾坤之气以成形者也包
牺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即阳之
纯而刚健者法天行之健画卦而名之曰乾即阴
之纯而柔顺者法地势之顺画卦而名之曰坤是
天地禀乾坤之气以成形包牺法天地之象以画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8b 页 WYG0016-0073b.png
卦二说初不相悖也故曰法象莫大乎天地
说卦曰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
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赵氏曰古今说者往往直以乾坤为天地不复玩
味其辞以求消息盈虚之理胡不以未有十翼之
前观之乎二卦爻彖之辞凡百二十七字自飞龙
在天一字之外皆未尝以天地为言至孔子乃始
详陈天地之理特举其得健顺之大者以明之耳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9a 页 WYG0016-0073c.png
右明卦象
象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石守道曰乾下乾上纯刚至精之气无一阴以杂
之人君固当法乾使朝廷上下皆君子不可使一
小人乱之也
杨廷秀曰人君体乾之刚则必力于行道勇于进
德明于见善决于改过用贤必坚去邪必果建天
下之大公破天下之众私声色不能惑阴邪不能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9b 页 WYG0016-0073d.png
奸矣
右明卦用 等而下之随其分量皆当知所用
说卦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又曰乾知大始 又
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又曰
乾以君之 又曰乾天也故称乎父
李子思曰说易者谓无极之前以阴含阳阴为阳
母每以坤先乾此归藏学也诸儒论卦气所起从
坤而来大抵宗本此说夫无极之前未有兆眹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0a 页 WYG0016-0074a.png
而孰分其后先太极肇分坤体寂然之初乾阳之
气先动而坤从之乾之一阳交于坤而为震坤之
一阴于是乎感而从之交于乾而为巽则是乾之
一索实先乎坤故说卦之序曰万物出乎震齐乎
巽此乾之所以先坤而为文王之易之序也 又
曰孔子于乾坤二卦彖象文言训释旨义既已曲
尽而又论天尊地卑之位天一地二之数乾父坤
母之分乾刚坤柔之德天地君臣之序上下礼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0b 页 WYG0016-0074b.png
之错大率以乾先坤后为义遂使乾之道行乎天
下而天地位万物育至今训义之著于人心与春
秋书元书王书正之法相为表里则孔子之易学
于天地两间之功用岂曰小补之哉
右明卦序
元亨利贞
林黄中曰六十二卦彖辞以二体与刚柔杂居言
其性情乾坤纯体无刚柔之杂自初至上以始终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1a 页 WYG0016-0074c.png
为序故文王系之以元亨利贞之辞李子思谓文
言字字有位置噫岂唯文言哉易之一书皆然林
氏之论深得其旨元亨下乾之象利贞上乾之象
也
郭子和曰乾道也元亨利贞其德也
李子思曰此所谓和顺于道德
林慎微曰继道者善继乾者元
二说皆得其指以和顺于道德言之则乾道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1b 页 WYG0016-0074d.png
元亨利贞德也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继善成性
言之则乾道也元亨利贞善也健性也故曰元
者善之长亨利贞皆善也元乃其长耳
朱子曰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占筮而可以开物
成务之精意馀卦放此
或疑辞变象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今专以筮占
言易可乎曰人心皆有此易圣人先得此心之同
然者不待占而已知来物故其以言以动以制器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2a 页 WYG0016-0075a.png
无非易也然或有大疑则决之蓍龟舜有官占洪
范有稽疑周官大卜簭人初不废此况夫百姓日
用而不知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设教焉
可诬也
右明彖指即象占也
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
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2b 页 WYG0016-0075b.png
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杨廷秀曰彼异端者以空言性命为元其究窒于
亨之用以诡遇事功为利其究贼于贞之体
右以元亨为一义利贞为一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
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
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3a 页 WYG0016-0075c.png
都圣与曰在天为四时在地为四方在人为四端
程正叔曰读易必先识卦体四德阙一不成乾
又曰唯乾坤具此四德在他卦则随事
而变焉
李仲永曰他卦或具得之而孔子不言利者不足
以尽乾所利之大也
王氏逢曰始降气而造物者元也著明其分而达
之者亨也因所宜而成之者利也固其本而终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3b 页 WYG0016-0075d.png
者贞也
李季辨曰元胚腪也亨发达也利成遂也贞不变
也
李仲永曰元则始万物也亨则长万物也利则遂
万物也贞则成万物也非健而不息安能若是
又曰乾如斗焉斗指于东则为春指于南则为夏
指于西北则为秋冬四时行而不息所谓健也
李子思曰一人之身天地咸具以心言之元者一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4a 页 WYG0016-0076a.png
念之始生者也亨者出与物交者也利者举斯心
而加诸彼者也贞者人与物辨者也以气言之昧
爽之气即所谓元昼日之气即所谓亨与利而夜
气则反本而归正者也
右析为四德
程正叔曰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之则一事
专言之则包四者
郭立之曰元之在乾犹人之有首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4b 页 WYG0016-0076b.png
林黄中曰四者其本一一者何元之谓也元则亨
而利利则贞
耿睎道曰近取诸身乾元者元气也周流于身岂
非亨乎荣润其身岂非利乎邪气不受受则为疾
岂非贞乎
右主元
文言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
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5a 页 WYG0016-0076c.png
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李子思曰孔子于四德多言元而贞继之罕言利
也至此总归于利以见乾之为利如此之大也
右主利
李子思曰一阳之气运转于太虚之中健而无息
者也元亨利贞乾道之始终也乾之生出唯一元
字而乾之归宿唯一贞字若夫亨与利则其间之
功用也乾元一气之动唯其有所归宿之地是以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5b 页 WYG0016-0076d.png
周流今古运用不穷易之所以为易者此也 又
曰孔子论文王八卦始震终艮震者乾阳在下为
动之始艮者乾阳在上动极而止者也震之动即
乾之元而艮之止即乾之贞贞内伏元艮申起震
故曰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者也
右主贞
程可久曰德也者合而言之则大亨以正分而言
之则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析而言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6a 页 WYG0016-0077a.png
则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亦犹四时两而言之则曰阴阳一
而言之则曰岁或合或离各当其时物而已
案易道广大圣人之言亦广大纵衡曲直皆可推而
通凡彖象所系自正意之外皆可旁通曲畅故孔
子于文言说卦敷陈而推明之
毛伯玉曰易者象也不正言之而以象言盖无往
而不在也文王孔子各以己意互明之至于序卦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6b 页 WYG0016-0077b.png
杂卦又所谓旁通曲畅者然则易未尝有定说而
亦未尝定为一说也今之传解累数百家不胜其
异然短长乘除苟不至于穿凿无理安知不得其
旁通曲畅者哉
是说深得其指盖以三百八十四爻包括古今
万事之变非事之所能尽而举其象焉则以言
不尽意而立象以尽之也观左氏所载占辞出
于文王系辞之后而不专用文王之辞而孔子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7a 页 WYG0016-0077c.png
十翼亦多出于辞之外盖文王之辞特举一隅
耳麻衣曰辞外见意方审易道斯言得之
或曰易以天道明人事者也他卦之彖言天道必
继之以人事而乾独不及之何也曰乾天也专以
天道明之故不及人事也此特例也自六十二卦
言之则乾坤特为一例自乾坤二卦言之则乾又
特例焉如六爻之备三才孔子大象之不言乾例
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7b 页 WYG0016-0077d.png
右推广彖义
初九
都圣与曰以时言之有初则有终以位言之有上
则有下以数言之有二三四五则有一六三者互
文以见也初不谓之下者一阳数而下之位卑非
所宜居也曰初则有克终之意上不谓之终者终
则穷矣曰上则有反下之意初以时言上以位言
各举其盛者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8a 页 WYG0016-0078a.png
李季辨曰一言初六言上始终不隶乎数所以相
循而无穷
林黄中曰不曰九初而曰九二盖以初摄九则始
终之义明以九摄二则体用之情著
右明位
先儒曰七八卦数九六爻数
吕与叔曰爻称九六而不称七八盖变者有占占
必有辞故系辞于爻之下以定吉凶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8b 页 WYG0016-0078b.png
程可久曰奇数一二三四策数七八九六五与十
不用变数九六卦数七八阳升而阴
降九六者易数之穷也
案蓍生百茎而圣人用其半以衍数虚其一以四
十九数分挂揲扐三变而成一爻其揲数之奇则
一二三四而扐之则不用也其扐之馀数则六七
八九盖以四乘之二十四策则六也二十八策则
七也三十二策则八也三十六策则九也圣人又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9a 页 WYG0016-0078c.png
以天地五行生数合之天数一三五参之则九也
地数二四两之则六也而七八不与焉况阳浮而
升阴沉而降自七而升九犹阳数也自八而降六
犹阴数也数未穷则静而不变故无眹无眹则不
占爻以占卦卦以彖名七八不用矣若夫阳升至
九则数穷而下变六阴降至六则数穷而上变九
此阴阳往来循环之运而不穷者也
故九六阴阳之数已穷则动而生变故用此占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19b 页 WYG0016-0078d.png
所以题九六于六位而系之辞
林黄中略知此说其馀阴阳饶乏盈缩进退诸
说皆似之而未真也唯阴阳老少一说转相传
袭莫有悟其非者夫谓七少九老可也谓八少
六老可乎唯胡翼之谓阳以老为尊阴以少为
贵差为有理而亦非易穷则变之义
右明爻
林黄中曰初二三四五上以为经六七八九以为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0a 页 WYG0016-0079a.png
纬而后易之义有所错矣
李子思曰九六爻错于六画周流于六位所以象
阴阳气数运行之所寓其或奇或耦或当或否或
中或不中或应或不应吉凶悔吝之事皆可推求
于爻位之间圣人因取其象以论情之爱恶数之
得失而托于辞以明其理之是非而占其事之吉
凶悔吝是则不爽而何必杂取后世阴阳推测数
术之说以混古圣人作易之指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0b 页 WYG0016-0079b.png
冯当可曰三百八十四爻非一时毕陈也方一爻
用事则易在此爻而馀爻俱废卦犹岁也爻则犹
月卦犹月也爻则犹日卦犹日也爻则犹时方有
是月日时也馀月日时之在前者则既往矣后乎
此则未至也
右总明爻位
潜龙勿用
赞曰阳在下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1a 页 WYG0016-0079c.png
文言曰下也
程正叔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龙之为物灵
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
兰惠卿曰不谓之阳不谓之圣人而独取于龙者
盖龙为阳类而善变化又可以象圣人此乃作易
者立象以尽意者也凡三百八十四爻之言象者
皆类此
王介甫曰龙行天之物也故以象乾马行地之物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1b 页 WYG0016-0079d.png
也故以象坤
李仁父曰龙之鳞八十一为九九之数亦以象乾
也
李子思曰六爻之象皆取于龙者阳体而健者也
其所以潜见惕跃飞亢者初终之序而变化之迹
也
陆农师曰乾为马而谓之龙盖马以行地言龙以
行天言也周官廋人八尺以上为龙六尺以上为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2a 页 WYG0016-0080a.png
马古者天子乘龙诸侯乘马马之称龙尚矣
案天子六马八尺以上取六龙之象也
文言曰阳气潜藏
李仲永曰龙当蛰而蛰不可见也
程可久曰水经注龙以秋日为夜埤雅龙秋分而降
则蛰寝于渊圣人拟诸形容象其物宜如此
李子思曰方龙之潜于深渊也涵养神气养其全
力异时见跃而飞者皆张本于此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2b 页 WYG0016-0080b.png
房乔曰阳气微勿可暴进暴进则为群阴所抑
冯当可曰居下位而欲为上祸斯及之矣时方潜
藏而欲发泄所谓反时为灾也
张舜文曰其爻为复其画为震其位为子阳动乎
水中其潜龙之象乎
此亦可以言象但以六爻配十二辰以月则一
阳之生配建子可也馀必有不通者以乾六爻
配六阳月则建丑不可为履霜以阳生子终已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3a 页 WYG0016-0080c.png
配乾阴生午终亥配坤则建午岂有霜乎
文言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
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
可拔潜龙也
朱子曰孔子以人事言之欲其用也
石守道曰龙潜于渊养其神也圣人潜于道养其
德也
李去非曰阳气始动于九地之下潜而勿用所以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3b 页 WYG0016-0080d.png
养阳也
程正叔曰当养晦以俟时
张舜元曰圣人君子岂无心于天下哉时未可用
宜隐以待时而已
右明象
文言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曰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
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都圣与曰止之所以勿用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4a 页 WYG0016-0081a.png
朱子曰取象各不同以告筮者或筮者非所当得
则谓他人矣 又曰六爻不必限定说人君且如
潜龙勿用庶人得之自当不用
程正叔曰若一爻当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当
得三百八十四事
右明占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赞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4b 页 WYG0016-0081b.png
文言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正义曰阳气发见故曰见龙
郭立之曰龙之潜也有必见之理
石守道曰六位下两画为地中两画为人上两画
为天
李去非曰二为地上故曰田
程可久曰坤已配地故抑坤而称田
案乾坤易之门类例尤严不称地别嫌乎偪下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5a 页 WYG0016-0081c.png
文言曰见龙在田时舍也
都圣与曰田以利养言也非龙之宜居犹圣人以
君德而居下位也
毛伯玉曰田非变化之地也虽然谓之龙矣非田
之所能留也
李子思曰田者喻圣人应世之迹尔龙岂真在是
哉
按易之有象盖以见天下之赜尔非必真有是物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5b 页 WYG0016-0081d.png
也如载鬼一车臀困于株木皆假象也龙之在田
以象阳气之见于地上耳龙岂在田之物哉
郭立之曰大人者其道大之人也乾德以大为主
故曰大人
李子思曰文言两称君德盖大人之德充实而有
光辉著见于外为一世之所利见者孔子之意也
右明占
李季辨曰在他卦二五为君臣唯乾坤为纯卦乾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6a 页 WYG0016-0082a.png
六爻皆君德二不取臣坤六爻皆臣位五不取君
乾坤自为一例与屯蒙以下刚柔杂居之卦不同
故其所以垂世立教之义如此君臣之不可紊犹
天地之不相乱也若夫以占筮者则随其所筮之
人以为之断尔
程正叔曰或问乾坤之六爻圣人之事乎曰尽其
道者圣人也得失则有吉凶焉岂惟乾哉诸卦皆
然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6b 页 WYG0016-0082b.png
程可久曰唯二五得中圣人事也他爻失中非圣
人也
案二五中之位故其德为中非中之道也若当潜
而潜则潜为中当跃而跃则跃为中特处时之亢
则欲其无首尔无首亦中也善乎冯当可曰中犹
皇极也用于五事则皇极在五事用于八政则皇
极在八政二五中之位非中也所以机括初上三
四而成一卦亦犹皇极上总下贯而成九畴者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7a 页 WYG0016-0082c.png
当潜而潜则初得中矣知亢无首则上得中矣中
见于事为而用中者在君子之心
右明爻义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刘长民曰三四俱明人道故不称龙
程可久曰非龙德故称君子夫是之谓曲而中
朱子曰君子指筮者而言
杨中立曰其曰君子行此四德者盖乾之所谓君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7b 页 WYG0016-0082d.png
子也所以为君子者乃行此四德之人耳
案正义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乾坤者君臣之分
圣贤之德也然乾不言圣者作经立教使夫妇之
愚皆可与知与行若以圣人言之天下之望绝矣
故自二五大人之外止言君子使天下之为父为
夫为子者皆可勉而至也六十四卦之大象不言
圣人亦谓此耳
林黄中曰下卦为昼上卦为夜上下之交日之终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8a 页 WYG0016-0083a.png
夜之夕也
王景孟曰下三卦之终也故乾之三曰终日坤之
三曰有终
案日阳之象故于乾言之
都圣与曰乾乾者健之至也凡言谦谦蹇蹇之类
皆谓其至也
王景孟曰间乎二乾之间往来皆乾是能尽乾乾
之道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8b 页 WYG0016-0083b.png
朱子曰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
李子思曰此爻不言龙而取二乾字以系之以其
本真而易其似者则是圣人于此辞犹致意也要
之六爻皆龙其用皆乾而其德则皆君子也
赞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文言曰终日乾乾行事也又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耿睎道曰君子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自
朝至夕皆有所事之时也故以惕若言夕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9a 页 WYG0016-0083c.png
右明象
说卦曰无咎者善补过也
朱子曰凡言厉多于阳爻见之
王氏曰安其危则必危危其危则无危易之道也
王辅嗣曰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者也处得其道
故得无咎也
郭立之曰凡言吉凶悔吝者皆人道之辞
李仲永曰三四曰无咎者立人之道其要无咎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29b 页 WYG0016-0083d.png
右明占
文言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
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
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
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兰惠卿曰处下卦之极当上卦之下居嫌疑之地
祸福之机成败之决正在于此故乾乾惕若则虽
危厉而可免咎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0a 页 WYG0016-0084a.png
毛伯玉曰离乎二矣而未达乎四犹可止也故于
其未至于四也深危之夫潜也见也跃也飞也亢
也皆以一言尽其义九三之危非一言之所能尽
也故曰终日乾乾曰夕惕若曰厉而以君子当之
圣人之戒深矣其意深故其言微学者可以理晓
不可以辞尽也
文言曰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
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0b 页 WYG0016-0084b.png
扬子云曰过中则惕
李仲永曰居过中之位行过中之事夕者过中也
过中而惧惧而修德以补过故虽危无咎
李子思曰龙以不见为神重渊之下乃其栖神之
宅也自潜而见则未免涉世而有人道之患故作
易者易龙之名而寄之君子以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无咎戒之
程正叔曰君德已著天下将归之其危惧可知虽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1a 页 WYG0016-0084c.png
言圣人事苟不示戒则何以为教作易之义也
闻之曰易为天下作不为圣人作也唯其为天下
而作故虽天地圣人亦必设为警惧戒谨之辞所
以立教也
右明爻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程可久曰初与二皆称龙本爻即上文知其为龙
也亦犹大壮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而九四称藩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1b 页 WYG0016-0084d.png
决不羸是也
李去非曰六位三四为立人之道三言君子其人
可见也四称或则其人在有无之间或之者疑之
也乾之龙至于飞非天地之合岂易以人力而致
而四以人事为疑其唯四之多惧乎 又曰或跃
者阳使之也在渊者阴系之也
扬子云曰不及则跃
张子厚曰位非所安故曰或跃处阴故曰在渊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2a 页 WYG0016-0085a.png
都圣与曰阴善疑阳善断故有或跃之象
刘长民曰龙将出反诸渊
右明象占
赞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案然则九三之进或有咎矣
文言曰或跃在渊自试也
李子思曰龙之飞天一息不留也而可以试跃邪
作易者特借此以示飞龙变化之渐云尔乾龙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2b 页 WYG0016-0085b.png
健方其潜渊之初已有飞天之力不独今跃渊时
也至此气数将满或跃出而不自知其有自试之
象焉
文言又曰或跃在渊乾道乃草
耿睎道曰不言龙何也九三虽有可至之道然有
可终之义九四虽有或跃之势然有在渊之时故
不称龙就二者论之九四乾道革矣有必飞之势
无或终之义故以龙事言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3a 页 WYG0016-0085c.png
文言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李仲永曰畸于人而侔于天矣故进德修业以及
时为无咎
文言又曰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
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毛伯玉曰跃者飞之渐或者不必然之辞自四言
之则有必跃之势自三言之则有可终之理三可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3b 页 WYG0016-0085d.png
以终者理之常也而或有跃者焉以为凡至于三
者不必皆达于四也
右明爻义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文言曰飞龙在天上治也 又曰飞龙在天乃位乎
天德
正义曰阳气盛至于天犹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
天位为万物所瞻睹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4a 页 WYG0016-0086a.png
赞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
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又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
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
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
人乎况于鬼神乎
李子思曰潜见跃飞其迹不同同此一龙耳向以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4b 页 WYG0016-0086b.png
大人之德为一世之所利见今以大人之德居大
人之位为天下之所利见所谓圣人作而万物睹
也
李季辨曰人心利见已在二矣况正九五之位乎
文言大人正谓九五程正叔又曰圣人既得天位
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
右明象占
毛伯玉曰五为君位他卦皆然唯乾之九五卦与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5a 页 WYG0016-0086c.png
爻德与位皆为君道之正故以飞龙在天象之利
见大人言之
林慎微曰飞以下为顺五称飞言不宜复上上则
亢矣
此说亦通
右明爻义
上九
耿睎道曰上不言终何也曰终者时之穷易之所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5b 页 WYG0016-0086d.png
贵变通而不穷故不言也
亢龙有悔
赞曰盈不可久也
文言曰与时偕极 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
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毛伯玉曰龙非有亢也托于龙云尔
右明象
文言曰穷之灾也 又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6a 页 WYG0016-0087a.png
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李季辨曰五居中位过中则亢六阳已极物极必
反故亢则有悔
都圣与曰凡言有者不宜有也乾圣人之象不宜
有悔以其盈也是以有悔焉
正义曰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故凡悔之为文必
以馀字配之其悔若在则言有悔谓必有此悔也
其悔若无则言悔亡言其悔亡也其悔虽亡或更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6b 页 WYG0016-0087b.png
取他文结之若不远复无祗悔之类也
程可久曰不言凶者在驯致之后
案当悔而不悔则凶当悔而知悔则吉圣人于吉凶
之外复有曰悔吝云者盖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
自吉而之凶夫理有是非则事有得失有得失则
有吉凶知其非而欲改则有悔知其非而不改则
为吝此爻之有悔者以其失在亢也若处
此而不亢则悔亡矣所谓无首是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7a 页 WYG0016-0087c.png
右明占
李子思曰乾元之运不免于亢则何以为乾其曰
亢龙云者盖虑人主龙飞之后以满亢自居而或
至招悔故记乾之上九以垂戒云耳天为刚德犹
不干时则乾元一气之运安有至于亢者若夫物
极则亢亢则悔此气数之常而游于气数之内徇
溺而不知变者每每蹈之
耿睎道曰阴阳之运积息而成盈盈则反消积消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7b 页 WYG0016-0087d.png
而成虚虚则反息此自然之机天且弗违而上知
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是乃
所以有悔吝小疵也有悔可变而趋吉也是用九
也
张舜元曰天地之道以六阳递相往来生成万物
而无穷也阳气至此而盛极阴气将生而推之苟
不能穷上反下以知变是之谓亢非久而不穷之
道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8a 页 WYG0016-0088a.png
案乾坤六阳六阴之气一寒一暑万古不忒寒往则
暑来暑往则寒来此理之常安有亢而悔者圣人
为天下而作易推造化以明人事使知者观之而
知监愚者筮之而知戒也
右明爻义
用九
李子思曰乾纯于九坤纯于六故可以用九六他
卦则阴阳之杂不可以指名也易穷则变变则通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8b 页 WYG0016-0088b.png
者也易以用为主用者变而通之之谓
游定夫曰揲蓍之法数遇九六则变乾以纯阳阳
极而亢坤以纯阴阴极而战如其不变则亢而灾
战而伤不能免也乾以用九则阳知险而变故无
首而吉坤以用六则阴知阻而变故永贞而利
案用九之说又有四焉一谓六十四卦阳爻之通例
然蔡墨曰乾之坤止谓乾一卦也二谓并于上九
然曰群龙则六爻并陈也三谓即纯坤牝马先迷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9a 页 WYG0016-0088c.png
后得之义然曰群龙则非指坤也四谓用九而不
用十为无首之义然则坤当用六不用五为永贞
之义也
见群龙无首吉
赞曰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又曰乾元用九乃见
天则
都圣与曰阳为首而阴为之后者爻之常也上为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39b 页 WYG0016-0088d.png
首而下为之后者位之常也其所以不可为首者
变也于穷而能变变则通矣
李氏曰处其穷则亢用其变则通唯变而通则潜
见飞跃适时而为故曰见群龙不居于亢故曰无
首
李去非曰不敢为天下先此箕子沈潜之义
右明象
李季辨曰天道功成者退阳至上则亢故退不为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0a 页 WYG0016-0089a.png
首则吉盖天道盈虚消息自如此
程可久曰易以道义配祸福故为圣人之书阴阳
家独言祸福而不配以道义故为伎术如以诡遇
获禽则曰吉得其正而毙则曰凶故王仲淹曰京
房郭璞古之乱常人也
右明占
李去非曰阳动而进故以七阴动而退故以八一
阴一阳合而为十五阳自七之九阴自八之六亦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0b 页 WYG0016-0089b.png
合于十五此数之祖也
案河图数纵横十又五参天两地之数亦十又五
此五行之生数也以五行之生数分配阴阳为七
八九六之成数而用之此圣人揲蓍生爻起例之
义也
石守道曰卦本三画上一为天中一为人下一为
地三才之象备矣变而动三才之道也一不能动
动必须两何也盖相偶然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1a 页 WYG0016-0089c.png
此所谓兼三才而两之
李去非曰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
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
于天之上
案此内卦三爻与外卦三爻为应也盖动于内则
必应于外虽有刚柔之殊閒阂之异而大槩如此
若八卦之纯虽无刚柔之应而爻义亦未尝有不
应者初潜则四跃二见则五飞三惕则上亢盖各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1b 页 WYG0016-0089d.png
有升降显晦之异也
程正叔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分三而又两
之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
能事毕矣
张舜元曰圣人重卦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
焉天道贵乎下覆故上言亢五言在天人道尊天
而亲地故三言君子四言中不在人地道贵乎上
承故初言勿用二言在田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2a 页 WYG0016-0090a.png
扬子云曰龙之潜亢不获其中矣过中则惕不及
则跃二五其中乎故有利见之吉
李氏曰乾阳物也消息盈虚必有时龙阳类也潜
见飞跃亦有时圣人龙德也升降进退亦有时六
爻之序可考而知也
右明六爻
䷁
李子思曰包牺画卦之初乾中连而坤中断何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2b 页 WYG0016-0090b.png
曰阳盈而阴阙乃自然之象非作意而为之也天
地阴阳之气一盈而一阙故月之生也亦然乾坤
之画象之坤之画则纯阴窍阙之象也
闻之曰天一地二故乾画奇坤画耦乾一而圆其
精为日坤二而阙其精为月故于文日圆而一月
阙而二日月为易阴阳相代之义也
坤
说卦曰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3a 页 WYG0016-0090c.png
杂卦曰乾刚坤柔
李季辨曰未有阴先有坤之理大极判阴就易中
禀得柔顺之理故曰坤
右明卦义
说卦曰坤地也故称乎母 又曰坤也者地也万物
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程正叔曰今所指地者乃土也土特天中一物耳
不可言地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3b 页 WYG0016-0090d.png
石守道曰不谓之地谓之坤者取顺义也坤地道
也阴道也臣道子道妻道也地必承顺于天阴顺
于阳臣顺于君子顺于父妻顺于夫天下之大顺
也
说卦曰坤道成女 又曰坤作成物 又曰坤以简
能 又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又曰效法之谓坤 又曰阖户谓之坤 又曰坤阴
物也 又曰坤以藏之 又曰坤为牛 又曰坤为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4a 页 WYG0016-0091a.png
腹 又曰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
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右明卦象
象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右明卦用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
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4b 页 WYG0016-0091b.png
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
利贞
李子思曰一元之气乾坤同得之然而乾元之气
禀阳之刚健出入动息之间无能挠之者故文王
卦下之辞直曰元亨利贞而已无他语也若乃坤
之阴其体寂然待阳而应阳先动而坤后随之将
以其所得于太极一元之气者而申乾以成元亨
之德苟非柔顺后天而行则失其所以承乾故曰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5a 页 WYG0016-0091c.png
元亨利牝马之贞
程正叔曰坤乾之对也四德同而贞体异乾以刚
固为贞坤则柔顺而贞也
正义曰牝对牡为柔马对龙为顺不云牛而云马
者牛虽柔顺不能行地无疆无以见坤广生之德
李仲永曰行地莫如马而又牝马柔顺之至也
李季辨曰乾为马坤为牛不言牛而言牝马象乾
之配也牝马能载而又能生育所以为坤之贞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5b 页 WYG0016-0091d.png
李氏曰别其阴之匹于阳也
案元者坤之元盖太极动极而静阴所自生也以
顺承乾同此亨利也乾刚坤柔其贞则异也乾称
龙坤称马行天行地之辨也马称牝别嫌乎乾且
明其为乾之配也周制天子乘龙诸侯乘马君臣
之义也乾之称龙者六坤之称马者一详乾略坤
也乾称龙矣而又称马坤称马矣而又称牛此易
之取象所以象其物宜不可以一说定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6a 页 WYG0016-0092a.png
右明卦象
赞又曰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
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
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郭子和曰自君子有攸往以下皆人道也凡言吉
凶皆人道之辞
张舜元曰坤者乾之配君子体之不为事先盖先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6b 页 WYG0016-0092b.png
则迷而失为坤之道后则得主有为臣为子之利
阴之所主者阳也
陆希声曰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
李季辨曰君子体之而有行为先则迷为后则得
主而利以阴道不为倡也
龙氏曰巽离坤兑阴之朋也乾坎艮震阳之朋也
杨廷秀曰乾之彖止言其体自坤以下并与
用言之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皆欲以阴从阳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7a 页 WYG0016-0092c.png
不欲以阴从阴阴从阴则造化消阴从阳则造化
息
案坤之六阴其朋盛矣易乃欲其丧朋复之一阳无
朋矣易乃欲其朋来圣人抑小人之朋而进君子
之朋如此
李子思曰利贞之间加牝马二字天下唯刚者为
能贞而柔顺者一失其守则往往溺而为邪是以
彖言君子体坤之事反复告戒归于安贞而后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7b 页 WYG0016-0092d.png
其亦谨乾坤上下之位著君臣先后之戒而使天
下凡居坤位者一守之以正邪
案此卦于君子之体坤复言利贞盖前言利贞者
坤之德也后言利贞者君子之体坤也元亨属阳
利贞属阴坤阴物也故于利贞再致意焉
右明卦占
案乾坤一阴一阳之配也坤之四德同乎乾坤顺
与乾健合也然阳道常饶阴道常乏故阳得兼阴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8a 页 WYG0016-0093a.png
阴不得兼阳此坤之所以异于乾也且以成形之
大者言之天形如鸡子地如其黄则天盖包地也
天包地者阳饶而阴乏也则其气数何独不然是
以文王合乾六爻之德一言而足至于坤则分而
为二下卦言其德上卦言其事则以人道观地也
德止于三画者阴乏故也言人事者备三才也元
初也亨二也利牝马之贞三也君子有攸往自内
卦而往外也先迷上在五前也后得主利四在五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8b 页 WYG0016-0093b.png
后也西南言下卦也阴在下故得朋东北言五也
五君位故丧朋安贞吉上也观于孔子之赞昭然
明甚而世儒未之察也卦有两利贞谓此也
右明彖义
初六履霜坚冰至
赞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9a 页 WYG0016-0093c.png
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朱子发曰震为足自下而进履也此爻下卦震之
变也
张舜元曰方夏至之初一阴初生于地下露气方
凝未结为霜也而言履霜坚冰者知微知彰之意
李去非曰乾之初言潜龙而戒之以勿用其爱养
微阳之生如此坤之初言履霜而戒之以坚冰至
其逆防盛阴之极又如此乾为冰以气而结坤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49b 页 WYG0016-0093d.png
形也人见坤之为冰也岂知其中有乾
哉阴之始凝为霜其微易散也驯致坚冰则阴阳
难判矣
毛伯玉曰坚冰至者积而至于无君也
林慎微曰初之阴有阳在上以止之则无坚冰之
事上无阳则有驯而无止至坚冰也孰禦哉
朱子曰阴阳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长有常
亦非人所能增益也然阳主生阴主杀则其类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0a 页 WYG0016-0094a.png
淑慝之分焉故圣人于易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
顺仁义之属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长之际淑
慝之分则未尝不致其扶阳抑阴之意焉所以赞
化育而参天地者其旨微矣
案初九乾潜龙勿用而此称履霜坚冰至何也曰
阳主发见故称潜龙以明其未见也阴主隐伏故
称履霜以彰其已至也戒之以勿用所以爱之戒
之以坚冰所以忧之也是又圣人扶阳抑阴之意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0b 页 WYG0016-0094b.png
兰惠卿曰下卦内也坤之时一小人居内引至朋
类终至于尽去君子而为剥为坤故圣人于一阴
之始生知其生至于坚冰也故曰国之治不治于
已治之日国之乱不乱于已乱之时其所由来者
渐也
杨廷秀曰阳始萌则曰勿用阴始生则曰坚冰至
可以知君子之难进而小人之易盛矣有国者其
亦思所以求君子于隐而防小人于早也哉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1a 页 WYG0016-0094c.png
右明象占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赞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正义曰得其位极地之质
程可久曰四方不易者直也四维有所者方也不
可以中绳中矩者大也
郭子和曰居无不当之位而上无异道之应故可
以直可以方不疑其所行凡以顺道故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1b 页 WYG0016-0094d.png
张舜元曰地道贵乎上承二居地上地道之正也
履中居正故全于坤之直方大之德也虽居坎位
异于坎之待习而后行也
案六二坎之变坎险则习险变而顺则不习矣
此以地道言之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
所行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2a 页 WYG0016-0095a.png
兰惠卿曰居中履正所以为直阳为仁仁则其德
圆阴为义义则其德方直而不方与方而不直皆
孤也孤则德不大
司马君实曰不孤则大也
此以人道言之
右明象占
程子曰二与六地道之精纯者若六与五则异矣
兰惠卿曰乾之六爻唯九五为中正坤之六爻唯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2b 页 WYG0016-0095b.png
六二为中正
李子思曰居中守正故爻辞以直方形容之直方
者中正之别名也文言又以敬义形容之敬义者
又直方之别名也推本而言六二之德无出乎中
正
案乾之六爻莫盛于五坤之六爻莫盛于二何也中
而且正乾尊而坤卑各尽其道也然德成于二而
发挥于五二卦则同也文王于此故以与乾合德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3a 页 WYG0016-0095c.png
者言之直方而大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之配也夫
直方则多碍碍则必习而后行唯其大故不习而
无不利也虽然乾坤者圣贤之辨也大矣而未化
利矣而未至于安圣人论六二之德视乾犹有等
也
右明爻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赞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3b 页 WYG0016-0095d.png
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
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九家曰以六居三下有伏阳坤阴含藏不显待乾
之命不敢自成也
程伯淳曰章外见之物
郭子和曰含则不茹终于必吐待时之义也故或
有王事则从之
刘氏曰三阴生则文明者皆敛藏之故有含章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4a 页 WYG0016-0096a.png
辞
朱子曰位有阳所以言含章若无阳何由有章为
有阳故半动半静
兰惠卿曰姤九五无所发行其明亦云含章
案章辨也下体与上体分辨之际位阳显著或含
藏之不自止于下而有从上之志也文言明阳盛
则包阴阴盛则含阳自重卦言之三阴浸盛阳明
敛藏含章之象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4b 页 WYG0016-0096b.png
右明象
程正叔曰可贞固守之常久而无悔咎非含藏终
不为也
兰惠卿曰贞者事之干在他卦以六居三则为不
当位而招悔咎在坤则五无阳明之君苟又以阳
居三则或为权首而致凶咎今刚柔相济可以贞
干王事或者未必然之辞从者自我从人非先倡
也王事云者明其上有君父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5a 页 WYG0016-0096c.png
刘氏曰阴以敛藏为事故含章可贞又当应阳而
发之应阳犹臣之从王事也
朱子曰居下之上不终含藏故时出而从上之事
始虽无成后必有终
邵尧夫曰阳知其始而图其成阴效其法而终其
劳
冯当可曰乾成之坤从而终之犹乾始之坤从而
生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5b 页 WYG0016-0096d.png
林黄中曰岁功出乎震劳乎坎成乎艮非阴之所
敢成也
案居内卦之终可贞有终之象也夫下卦终则上
卦继焉此筮易之定序也而易每于下卦之三若
欲终之何也易以六爻明始终之序而以二体严
上下之分盖欲上下各安其分而不相陵躐此圣
人作易设教之微意也是故孔子于乾之三言知
至知终之两端而文王于坤之三言可贞从事之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6a 页 WYG0016-0097a.png
二说乾阳也性趋上而健进三有君德而未正君
位故多恐惧之辞坤阴也性趋下而顺止是以从
阳为善故有劝勉之语阳以进为惧阴以退为安
也
右明占
程可久曰乾九三动以趋中者也本爻静以守正
者也
林黄中曰乾之九四坤之六三皆阴阳之杂也是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6b 页 WYG0016-0097b.png
以或之
李子思曰三与五其阳功则同而上下之位则异
是以乾坤唯九三六三之辞最费盖处此地之难
也
右明爻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赞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7a 页 WYG0016-0097c.png
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林黄中曰坤为囊三在内为含四至外括
之矣
案象下卦之坤为囊群阴在上闭塞其路四当囊
之口故有括之之象抑下卦之阴不使上进乃得
无咎无誉盖不能辨之于早是以仅能如此
右明象
朱子曰重阴不中故其象占如此或事当谨密或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7b 页 WYG0016-0097d.png
时当隐遁也
林黄中曰阴当其位是以无咎嫌无阳焉是以无
誉
李子思曰誉者咎之招六四之所以无咎者以其
无誉也阴晦之世其法当隐身将隐焉用名世之
托隐以求名者皆不能无意于世者也名之一出
而辞之不可则人世吉凶之患将迫逐而不去为
君子者不可以不谨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8a 页 WYG0016-0098a.png
案此说亦通
右明占
刘长民曰夫坤其静也翕应四之位其动也辟应
二之德
毛伯玉曰方其初也辨之于早以绝其害及其盛
也深晦其迹以避其祸
冯当可曰坤宜在下而反居上非括囊谨密其能
免于祸哉圣人首乾坤以定君臣之分使乾常不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8b 页 WYG0016-0098b.png
失在上而坤常不失在下则君臣之分定而祸乱
不作矣
此义亦通阳贵上进故至四而或跃阴恶上行
故至四而括囊
石守道曰阴之为道圣人恶之故彖欲其丧朋而
六爻并不言群阴恶其党盛而类滋也
阳为君子阴为小人乾言君子则坤宜言小人也
今六爻无小人之辞何也曰易不为小人作也初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9a 页 WYG0016-0098c.png
言坚冰上言龙战以见小人之情状而中爻每每
为君子虑焉
右明爻义
六五黄常元吉
赞曰文在中也
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
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李子思曰居坤位之中得地之正色故谓之黄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59b 页 WYG0016-0098d.png
林黄中曰乾为衣坤为裳五虽尊
配乾为下矣
案乾纯阳坤纯阴两卦对立为两仪六十二卦之
父母也故乾配天坤配地曰黄以明其为地之色
曰裳以明其配乾之衣嫌其为君位而正其名分
也或谓坤妻道也臣道也五君位也以妻与臣居
君位犹女娲王莽之流李子思曰此最系名教之
大者不可以不辨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0a 页 WYG0016-0099a.png
右明象
朱子曰春秋传南蒯将叛筮得此爻以为大吉子
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
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
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
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且夫易不可以占险
三者有阙筮虽当未也后蒯果败此可以见占法
矣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0b 页 WYG0016-0099b.png
案古之占者辞吉而事反之则凶辞凶而事反之
则吉不专以辞之吉凶悔吝断也惠伯之意以忠
中释黄以信共下饰释裳以善释元配为三德曰
吾尝学此必有所授也至孔子则变其说以为大
臣之美
张舜元曰凡元吉者以元为吉贞吉者以贞为吉
也亦有以元训大者如元亨之为大亨是也
右明占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1a 页 WYG0016-0099c.png
石守道曰乾九五君位之盛坤六五臣位之盛
案以德言之乾九五得阳之精纯坤六二得阴之精
纯也以位言之则乾坤之位皆以五为盛
李子思曰辞但言其吉之元文之显而不言其德
者盖六二之德即六五之德也大凡位之盛者不
以德称盖曰居此位而获吉则其德可知矣
李季辨曰人臣之极位可以有为矣故辞但赞其
美由直方大之德蕴蓄于中者素备故能如此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1b 页 WYG0016-0099d.png
程可久曰坤臣道五君位有臣道达于君所之象
案此说亦通
张舜元曰周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六六三百六十
职盖本诸坤与天官冢宰其当六五与
冯当可曰天下之变无常社稷有缀旒之危莫不
赖腹心大臣从权制变而社稷以安君薨百官总
己以听于冢宰三代之常制然则人臣而行君事
无世无之坤之六爻于初戒之四戒之上又申戒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2a 页 WYG0016-0100a.png
之而五复为戒惧之辞世不幸而至大变则为臣
者不敢犯难而任事为君者终疑其臣于下谁与
寄社稷之计不可之大者也亦唯忠诚纯至临大
节而不可夺如黄裳者是赖焉而后成社稷之功
矣
案易道广大无所不通程张说理象亦然况以盛
德居尊位守人臣之常分大节焉当平世以为经
纶之纯懿当祸变则为方正之节操要不外乎黄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2b 页 WYG0016-0100b.png
裳之象也
右明爻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赞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文言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
玄而地黄
正义曰说卦战乎乾是也战于卦外故曰于野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3a 页 WYG0016-0100c.png
九家曰坤行至亥下有伏乾
李去非曰乾位西北而阴穷以薄阳而战焉曰龙
战则是乾来战不以坤敌乾也春秋书王师败绩
于茅戎以自败为文龙战之义深矣
王介甫曰阴盛于阳故与阳俱称龙阳衰于阴故
与阴俱称血
林黄中曰乾为马坤称马者牝也龙战于野是龙
与龙斗也坤之龙其牝矣乎 又曰外卦之外故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3b 页 WYG0016-0100d.png
称野野者天地之际而战者阴阳之敌也阴阳有
敌故虽坤而称龙阴阳俱伤故虽乾而称血主阳
而言战故曰龙主阴而言伤故曰血乾为赤坤为
黑天地之正色也震为玄黄天地之始交也赤变
于黑为玄黑变于赤为黄坤终而阳出乎震故其
象为龙其色玄黄也
卢氏曰云战者盖罪阳之失于防渐至无阳之嫌
云野者又罪阴不能退避非所处之位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4a 页 WYG0016-0101a.png
案主龙而言则知阴不可亢亢则阳必伐之戒阴也
以战而言则知阴不可长长则与阳敌矣戒阳也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正应此象
右明象占
郭立之曰坤道之穷而不知变亡其所谓坤顺者
也由是言之六爻之顺者时焉而已凡易贵阳而
贱阴非贱之也阳知进退之义阴无过亢之悔是
以非克之不去也始也履霜则难与之进终也龙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4b 页 WYG0016-0101b.png
战则难与之退不知进退存亡是以贱之也
案阳亢则知反求诸已而有悔阴穷则不知自反而
有战此君子小人之情状也
李子思曰圣人寓坚冰之戒于初盖所以救其终
龙战之祸
案龙战即所谓坚冰之至也初六之爻义可见矣
孙氏曰乾之上九阳之亢极不言阴战之者所以
抑臣僣也坤之上六阴之过极则与阳战者所以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5a 页 WYG0016-0101c.png
警君防也指其微乎
案以八卦配方位言之乾居西北其辰则亥也以阴
阳配十二辰言之阴终于亥其位则坤也阴阳之
气行乎天方位之气钟乎地以天气之坤乘地气
之乾其势不顺其气相薄故乾阳激而上战坤阴
此万物蛰藏所以待阴阳之定也夫
乾君也坤臣也王者有征无战战者两相敌之谓
也不曰与龙战而曰龙战于野以乾为主犹曰君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5b 页 WYG0016-0101d.png
之讨臣云尔抑又闻之乾变至上则为坤故用九
谓乾之坤是也易乃曰见群龙存阳也坤变至上
则为乾故龙战当于用六言之易乃言于上而至
用六则戒之以利永贞抑阴也
右明爻义
用六利永贞
赞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刘氏曰易之道穷则变变则通上六不知通其变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6a 页 WYG0016-0102a.png
使阴道已穷故至于与阳战而受伤苟能通变以
用六而知永贞于柔顺之为利则无战伤矣
林黄中曰上阴位六柔德以柔居阴永以为贞配
乎纯乾斯为利矣
冯当可曰乾极矣九将变而为六能用九则不失
其为君之道坤极矣六将变而为九能用六则不
失其为臣之节用九在无首用六在永贞永贞所
以用六者也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6b 页 WYG0016-0102b.png
或谓乾用九不用七坤用六不用八是则然矣而
于文王系辞未有义也当可之说与系辞之旨合
李子思曰乾不丧其乾体者要在用九坤不丧其
坤体者要在用六用六之辞曰利永贞则是虑其
侵阳而欲永守其牝马之贞以保其柔顺之利也
程可久曰乾以元为本所以资始故曰乾元用九
坤以贞为主所以代终
朱子曰自坤而用六故不足于元亨云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7a 页 WYG0016-0102c.png
右明象
李季辨曰中四爻坤之德也初戒履霜终戒龙战
本末之义也
赵氏曰初与四有履霜括囊之戒以不得中也三
与上有无成龙战之戒以过中也唯二五居中故
无不利而元吉由是观之乾坤之画虽纯要必相
济而后可一失其中圣人必为之虑也
林黄中曰乾之六爻皆以龙言而坤之六爻杂举
厚斋易学 卷五 易辑传第一 第 67b 页 WYG0016-0102d.png
其物者阴阳之情也
郭立之曰乾一以健坤一以顺而六爻之义不齐
非异也时物之不同也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