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0323-007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纲目续麟卷四
宜春张自勋撰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
书法
星字羡○按汉书无星字杨慎云曷言如日光如日
也愚谓光既如日何得谓之星纲目因夜出遂指为
卷四 第 1b 页 WYG0323-0078d.png
星非是且既言星则夜出明矣又书夜出不更赘乎
书法以为纪星变特未详汉书耳
四年夏四月有风如血
考异
风下漏赤字○据汉书作有风赤如血提要赤在血
下非是盖惟其赤方谓之血血所以形其赤也今先
言血则赤已明又何赘乎
或谓虽不书赤亦可勋按风未有如血者不言赤
卷四 第 2a 页 WYG0323-0079a.png
安见其如血乎从汉书补赤字为是
元光六年冬初算商车
此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也分注不详其制非是今
据汉书食货志补之
补注
卷四 第 2b 页 WYG0323-0079b.png
元朔元年冬皇子据生
考證
皇字不可省○按子生书皇下奉上之辞犹立子称
皇太子也不得以文帝初例比文帝初例正为立子
立出上命故云不可自谓其子为皇子考證引立子
之例以例始生非是或曰春秋书子同生何
曰彼列国之君非一统之尊也正统子生不书皇则
卷四 第 3a 页 WYG0323-0079c.png
与无统书子生者无别此所以异也
四年夏匈奴入代郡定襄上郡
考异
考證
当从考證作寇○按凡例云中国无主则直书曰入
武帝举动虽非尽善未可谓无主况二年书入寇明
年书寇朔方尤昭然可据者一篇之中自为矛盾非
是
卷四 第 3b 页 WYG0323-0079d.png
五年夏六月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
当作置博士弟子五十人为字羡○按弟子虽属博
士然博士所以有弟子者人主置之也法当以上置
为文庶权不分而统归于一今书为博士置弟子而
不曰置博士弟子便似弟子专出于博士于人主无
与非所以大一统也
秋匈奴入代
考异
卷四 第 4a 页 WYG0323-0080a.png
当作入寇于代考异不必从
削淮南二县赐衡山王赐书不朝
削上漏诏字○按书诏命自上出也不书则
所称削者谁邪据后书削爵皆有诏字此不书漏也
元狩元年冬十月祠五畤获一角兽以燎始以天瑞
纪元
分注
卷四 第 4b 页 WYG0323-0080b.png
此帝祠也祠上漏帝字○按纲目凡君事不书帝者
必书亲非
是则书帝未有但言
所事而无主名者又况燎天纪元非人主孰当此哉
故当补书
三年得神马于渥洼水中
分注
卷四 第 5a 页 WYG0323-0080c.png
当作南阳献神马次以为歌○按李裴注云初南阳
新野人暴利长武帝时遭刑屯田郡界数于渥洼水
旁见群野马中有奇者来饮此水利长先使土人持
勒绊立水旁后马玩习久之乃代土人持勒绊收得
其马献之欲神异此马故云从水中出是马本非得
卷四 第 5b 页 WYG0323-0080d.png
于水中安得因其
饰辞而书之况文帝却千里马纲目美之则此宜为
讥辞讥则宜增次以为歌四字始足以见意若但书
得马于某水中何以录为○系之南阳明马本非神
特献马者以为神耳而次以为歌又以讥武帝之愚
也观分注所载汲黯之谏则所重尤在次歌故当补
书
四年方士文成将军少翁伏诛
卷四 第 6a 页 WYG0323-0081a.png
据元鼎四年以方士栾大为五利将军以方士公孙
卿为郎则此当先书以方士少翁为文成将军
后书少翁伏诛如栾大例按方士为
将军自翁始以栾大公孙卿犹特书况翁乎春秋谨
始翁宜特书不当因事而见也
五年以汲黯为淮阳太守
分注
卷四 第 6b 页 WYG0323-0081b.png
按张汤之败在黯既抵淮郡之后所
云抵息罪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者罪息不达黯
言嘉黯有先见故增黯以相秩是官虽太守而秩则
诸侯相也本傅于息不敢言下有黯居郡如故治淮
阳政清等字按治淮阳政清此黯郡绩实录也分注
删此五字竟接及汤败云云便似淮阳之迁仅与息
抵罪者同贬而武帝一段悔过之心与重黯加秩之
卷四 第 7a 页 WYG0323-0081c.png
意皆抹去矣将何以传信邪当仍史记补书居郡政
清二语庶事迹明而功罪昭也十岁本传作七当从
传
六年夏四月庙立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
王初作诰策
此条纲目无分注书初作诰策宜稍录策语
以著其意不应槩削也今据汉书武五子传补之
补注
卷四 第 7b 页 WYG0323-0081d.png
书法
书庙立讥也何讥尔帝于高祖约束纷更殆尽无复
率由之意立子为王常事尔特系于庙明帝以虚文
奉祖而意实背之也事有似美而实讥者考诸生平
则得矣书法以为志始则后当悉书何以皆略邪
秋九月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卒
考證
卷四 第 8a 页 WYG0323-0082a.png
书法
当书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卒
骠骑大将军五字宜删馀从考證○按春秋之
义明道不计功故桓文功虽高天子亦且致伯仲尼
于其卒也止以本爵称之未
卷四 第 8b 页 WYG0323-0082b.png
尝别为伯者之辞固知功不足以胜道也去病虽汉
贤将然恃彊黩武适足以增武帝好大喜功之病而
纲目累书不绝反有过于仁义忠节之士者岂春秋
明道不计功之义哉书官爵姓亦足以著其美奚必
若是之繁邪○勋尝谓人臣美恶当以人主为进退
主懦而臣强为之捍国服远其美视主强者加等乃
若武帝之雄刚为之臣者宜以仁义节俭之道渐而
摩之庶有以救其失今考去病有气敢往为帝所重
卷四 第 9a 页 WYG0323-0082c.png
是以火济火也恶得为贤且史称去病少贵不省士
其从军重车馀粱肉而士有饥者在塞外卒乏粮不
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然则去病卒书官爵姓亦大幸矣考證但
知景桓非虚美而不知去病亦未尽为贤将也
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
徙关重务也宜详其故纲目此条无分注今据汉纪
及应劭注补之
卷四 第 9b 页 WYG0323-0082d.png
补注
因一人而徙一关何重人而轻关也仆特窥帝好广
阔故为此举虽云以家财给用度所损于国多矣故
书以讥之
四年封周后姬嘉为子南君
考异
当从提要补周字○按系职于周示不臣也不书则
卷四 第 10a 页 WYG0323-0083a.png
疑于汉矣非所以尊先代也
夏六月汾阴得大鼎
当书得大鼎于汾阴○按汾阴地名也地从其主安
有得大鼎而系之其地者今惟先书得后书地以志
鼎所自出而已如纲目原文特汾阴得大鼎耳于帝
何与此汉编也顾可以地为主哉
以儿宽为左内史
分注
卷四 第 10b 页 WYG0323-0083b.png
内史下当补开六辅渠四字○按本传吏民爱之下
云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始云收租税
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然则裁阔狭与民假贷正为
开渠以溉田耳此租多不入之由分注略去开渠溉
田事遽云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便似宽以私惠结民
所谓大信爱者不过驩虞之陋耳曷足道哉今当据
卷四 第 11a 页 WYG0323-0083c.png
本传补入庶有以全其美也况凡例云凡兴作土功
必书按秦始皇元年书凿泾水为渠汉元光六年书
穿渭渠书法云凿渠必书重民力也则儿宽六辅例
应大书并不见分注尤谬
遣使谕南越入朝
分注
卷四 第 11b 页 WYG0323-0083d.png
书法
谕当作诱○按越之入朝特以太后与少季私通国
人不附使然然所称谕者果安在哉谕者上诏下之
名如陆贾谕尉佗陈其利害正以名义使之
屈服请朝所谓一纸书贤于百万师也今少季使越
既非其正
卷四 第 12a 页 WYG0323-0084a.png
而太后请朝又非出于公义则直谓之
遣使诱南越入朝可耳安得据一时文饰之辞而称
之曰谕哉书法槩以为讥不知一字褒贬必不可忽
三代而下慕德来臣者鲜矣能以口舌训服强夷不
至动天下之兵顾不愈乎如书法所云则陆贾使南
越亦不得为美书法又何以云嘉不辱邪易书曰诱
非苛求武帝也亦聊以示戒尔
五年南越相吕嘉杀使者及其王兴更立建德为王
卷四 第 12b 页 WYG0323-0084b.png
发兵反
考异
分注
书法
卷四 第 13a 页 WYG0323-0084c.png
使上漏汉字考异说不
必从○按春秋书及谓以此及彼无罪而见杀耳嘉
虽攻杀王王太后然后及汉使而纲目书杀必先使
者而后及其王明兴之见杀凡皆为使者之故耳
所以恶汉也
兴本年少未与国政嘉何
忌焉特以后与季通擅国内属屡谏弗听至于见
卷四 第 13b 页 WYG0323-0084d.png
逼计不得不出此其杀王非其本心也而兴之见杀
亦非其罪故书及以异之至太后之死则削而不书
论者观纲目
不书太后之死则知本文书杀之意矣乃若吕嘉擅
置其君称兵予雄其罪固无可逭所谓不待贬绝而
自见者书法仅谓不以诸侯加王人泥空文而泯实
义惜哉
六年帝如缑氏观大人迹
卷四 第 14a 页 WYG0323-0085a.png
是年本纪不载还宫纲目不书考异考證亦不言固
知其无所考也○按本纪云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
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至汲新中乡得吕嘉首以为
获嘉县其非朝夕可知史不书还阙文也
春始立乐府
纲目不书疑漏○按郊祀志云其春既灭南越嬖臣
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
舞乐今郊祀无乐岂称乎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
卷四 第 14b 页 WYG0323-0085b.png
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
及空侯瑟自此起是乐府自武帝
始也纲目于成帝绥和二年书罢乐府
而此不书立非是
帝自制封禅仪
分注
卷四 第 15a 页 WYG0323-0085c.png
按诸儒草封禅仪数年不成其间必有以为非者儿
宽贤内史也乃劝帝封禅何邪观其言曰惟天子建
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甚矣帝之愚也
穷兵黩武反者数起内则府库空虚外则百姓愁怨
何中和之有哉然则宽之言所谓讽谏者是也
而帝不悟卒自制仪不知
宽之言实有以成之也后世皆归过于帝
卷四 第 15b 页 WYG0323-0085d.png
宽则得矣然人臣善则归君安有以非礼之举
不力争之徒依违两可以谢己愆而使人主独任其
咎邪议者无严诛帝而薄恕宽可也
元封元年东越杀王馀善以降徙其民江淮间
当作诏徙其民于江淮间纲目无诏于字非是○按
分注诏诸将悉徙其民于江淮间遂虚其地则汉命
也不书诏则若东越自为者非其实矣故补书
二年作蜚廉桂观通天茎台
卷四 第 16a 页 WYG0323-0086a.png
茎字羡○按三辅黄图云台在甘泉宫高百
馀丈若与天通故名通天台据此则茎字诚衍宜删
甘泉房中产芝九茎○赦
赦上圈羡○按是年之
赦为产芝也本属一事正宜合书以见肆赦之非纲
目误以圈隔则发明所谓夸张侈耀书以著其怪诞
之失者不可见矣故当删去
五年冬帝南巡江汉望祀虞舜于九疑射蛟获之春
卷四 第 16b 页 WYG0323-0086b.png
三月至泰山增封祀上帝于明堂配以高祖因朝受计
考异
此条考异不必从○按章武祫祭书高皇帝以下以
下皆帝也故称帝以统之此书高祖祖一也明非他
帝所得与耳义各有当何嫌于殊或曰孝景既尊高
帝庙为太祖则此当书太祖勋谓配天者固以帝岂
徒以庙乎称高祖者系庙于人也
卷四 第 17a 页 WYG0323-0086c.png
太初元年夏五月造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
分注
当书始用夏正
○按以正月为岁首夏正也孔子
欲行而不能得之时君者儿宽得之汉武
固当大书以著其美今但曰以
正月为岁首若汉自为之者非其实矣
卷四 第 17b 页 WYG0323-0086d.png
筑受降城
分注
书法
书筑受降城讥也降者彼困而归我我因而受之恶
有兵刃未接胜败未形而先筑城以待者哉况君虽
不君非臣下所可杀也使儿单于果不道汉兴兵讨
卷四 第 18a 页 WYG0323-0087a.png
之可矣以中国礼义之区乃利其臣之叛主自以为
功乎及遣赵破奴往击卒以败没所称降者又
安在哉比事以观其为讥义甚明书法徒指为关要
非是
三年春帝东巡海上
考异
卷四 第 18b 页 WYG0323-0087b.png
当补书夏四月还宫○按汉书是年帝还自夏四月
其事则封泰山禅石闾封禅在帝为常事不书书还
而已考异知其误漏不为补
正岂不考汉书与
四年秋起明光宫
书法
明光书起特因旧史耳若以为峻宇莫峻于
卷四 第 19a 页 WYG0323-0087c.png
五十丈之神明台而建章不书起又何说
焉
据元封二年蜚廉观通天台纲目
书作不书起则书法谓台观书起亦非○按建章宫
注云越巫勇之谓帝曰越俗有火灾即复大起宫室
以厌胜之故帝作建章宫
然则或作或起初无异义书法从此立
说徒以纲目为据非定论也
卷四 第 19b 页 WYG0323-0087d.png
天汉二年遣绣衣直指使者发兵击东方盗贼
考异
分注
卷四 第 20a 页 WYG0323-0088a.png
𤼵明
当书东方盗起遣使者𤼵兵分捕之作沈命法
○书东方盗起则知起者非一处书发兵
分捕则知使者非一人
书作沈命法又以见武帝贪
外虚内盗一发而难制不得已而为至极无加之法
卷四 第 20b 页 WYG0323-0088b.png
卒不能胜盗而反以得欺何益焉且此法汉所未有
自武帝始故当特书考异但知击当作讨发明徒以
书击示讥而不知宜变文起义未可以恒辞书也
三年春三月帝东巡还祠常山
考异
分注
修封禅祀明堂古殊礼也在武帝则常事矣故太初
三年封泰山禅石闾不书天汉二年郊泰畤祠后土
卷四 第 21a 页 WYG0323-0088c.png
不书征和四年修封禅祀明堂不书以为不足书也
故略之此书祠常山而不曰修封禅祀明
堂亦是意尔如考异所云则元封五年书因朝受计
此条分注亦曰因受计而纲目提要不书不尤为脱
漏邪考异不必从
四年春正月遣李广利等击匈奴不利族诛李陵家
分注
卷四 第 21b 页 WYG0323-0088d.png
书法
发明
当书遂族李陵家诛字非是
卷四 第 22a 页 WYG0323-0089a.png
○按陵降书战败是亦不得已耳
帝既悔预诏彊弩
迎军遣使赐劳陵馀军得还者
复遣公孙敖
迎陵未尝不欲陵之生还也时敖因汉军不利
不敢深入遂诡辞以对帝族陵
卷四 第 22b 页 WYG0323-0089b.png
家非为陵降也为汉军不利也使广利等穷追大获
安知帝不以赐劳馀军者赐劳陵家哉又况陵未尝
教单于为兵其族已误而正其为诛
是纵人主以疑
罪杀人之过而不知畜之以义也且广利不利而族
陵家虽能正降蕃之罚而有罪者以利爱倖免
岂称物平施之道乎勋故推本春秋诛
意之法书遂以著其意而削不称诛又以见陵家之
卷四 第 23a 页 WYG0323-0089c.png
族非其罪也春秋之义大臣虽有罪君杀之不以其
罪犹不得以其罪罪之况陵不得已而降未尝教单
于为兵而族而得正名其为诛乎发明不察谓陵用
事于蕃诛家所以诛陵是未知陵之用事盖在族家
之后也
摭未然之罪以甚当境之罚恶可哉
太始元年春正月徙豪杰于茂陵
卷四 第 23b 页 WYG0323-0089d.png
此再徙也宜书复○按武帝即位二年置茂陵邑
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于茂陵至是再见帝之惓
惓于陵邑甚矣故当书复讥私也
征和元年冬十月大搜长安十日
分注
日下当补巫蛊起三字
○按巫蛊汉一大变明年
卷四 第 24a 页 WYG0323-0090a.png
公主皇后太子皆以巫蛊死而其实则武帝疑妄之
所致由平时不能清心寡欲徒为方士神巫摇夺其
精神故若或见之耳义当大书以志蛊祸之始庶见
春秋端本澄源之意倘此条仅存分注不惟无以著
武帝之失将明年坐巫蛊死者
皆无据矣当以鄙书为正
二年帝如甘泉秋七月皇太子据杀使者江充白
皇后发兵反诏丞相屈氂讨之据败走湖皇后卫氏及
卷四 第 24b 页 WYG0323-0090b.png
据皆自杀
分注
卷四 第 25a 页 WYG0323-0090c.png
卷四 第 25b 页 WYG0323-0090d.png
书法
据分注当书帝如甘泉遣使者江充治巫蛊狱
秋七月太子据杀充
发兵反诏丞相屈氂讨之据败走湖及皇后卫氏皆
自杀○或曰何以不书白皇后后无罪也无罪而书
曰白皇后发兵反则是与闻乎故矣
卷四 第 26a 页 WYG0323-0091a.png
夫母为子死已为不幸又以其罪罪之非权衡之
均平者故削之书法据此以断斯狱不知义在于杀
使者发兵反不系乎皇后之白与否也或曰纲目书
皇后及据皆自杀子独反其辞何与曰及者此累彼
之名祸由太子而称后及可乎曰皇后之死在太子
未亡之前纲目书于走湖之下已失其实子尤以据
及后后先不益戾与曰此春秋书与夷孔父之义也
卷四 第 26b 页 WYG0323-0091b.png
孔父之死在与夷之前春秋先书弑其君与
夷而后云及其大夫孔父明于春秋之义则可以治
纲目矣
○是役也帝与江充其罪首与若不书
遣使者江充治巫蛊狱则太子之罪益甚而帝与江
充之罪隐矣故特书之
○据分注充见上年老恐晏驾
后为太子所诛因言上疾祟在巫蛊然则巫蛊之狱
卷四 第 27a 页 WYG0323-0091c.png
为太子设也太子宜于充诬民强服时亟言白上则
其祸熄矣观武帝能察
太子涕泣于语笑之中而诛常融必能纳太子之谏
而除江充
充除而祸止父子君臣皆得
其安矣智不出此至奏言不道始惧而问计使父子
皆恶亦独何哉是知泉鸠之经虽武帝之过亦太子
不能蚤諌之失也
卷四 第 27b 页 WYG0323-0091d.png
三年六月丞相屈氂弃市李广利妻子下吏广利
降匈奴诏族其家
分注
卷四 第 28a 页 WYG0323-0092a.png
当直书李广利降匈奴诏族其家广利妻子下吏六
字宜删○按屈氂与广
利共谋立昌邑王屈氂既弃市则贰师之忧惧可知
非要功自赎惟降蕃偷生不待收妻子而两念固已
决矣今上书妻子下吏下书降匈奴则广利虽有罪
亦若人主激成之也不且宽彼之罪乎
帝于他臣或多刻薄至如贰师
可谓过情矣勋故直书降匈奴以甚其罪而不曰妻
卷四 第 28b 页 WYG0323-0092b.png
子下吏明帝于广利无过特广利自取族灭尔
词简而义彰庶几春秋遗意焉
以田千秋为大鸿胪族灭江充家
发明
灭当作诛○按纲目书灭因旧史耳发明以
为病帝非是夫武帝虽可病江充之罪尤不可不诛
今不书诛以正充罪而反书灭以病帝岂权衡之平
乎乃若武帝之罪非独用一江充己也宁待书灭而
卷四 第 29a 页 WYG0323-0092c.png
后见哉
后元元年春祠泰畤
此条宜删○按武帝既罢方士候神人者而轮台一
诏尤深陈既往之失说者称其晚
悟可为帝王处仁迁义之法则此年祠泰畤虽不书
可也
二年春正月帝如五柞宫立弗陵为皇太子以霍光
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
卷四 第 29b 页 WYG0323-0092d.png
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崩
考异
考證
弗陵不书子非漏也
弗陵钩弋子也杀钩弋夫人
是不妻其母何有于子
卷四 第 30a 页 WYG0323-0093a.png
其子不书子者若非帝子而立之所以微著其意也
至于称少主自
武帝遗诏言也按本纪弗陵以乙丑立为太子武帝
以丁卯崩是遗诏之时帝犹未崩也
孟子云民无二王孝武一息尚存犹天下之王弗
安得遽称帝哉
考异考證俱
泥
卷四 第 30b 页 WYG0323-0093b.png
孝昭皇帝始元元年秋七月赦○大雨至于十月
○冬无冰
考异
大雨条当书于无冰之上冬之下若曰自七月大雨
至于冬十月盖雨非一月当以后为据今先书于秋
七月之后则时未及冬安知其大雨至十月邪盖已
往者可追而叙故文公元年十二月不雨可书于二
年七月未来者不可逆
卷四 第 31a 页 WYG0323-0093c.png
而书故昭帝十月大雨不可书于秋七月也书法但
知谨书恒雨不知秋冬之后先不可紊故当正之
五年春正月男子成方遂诣阙诈称卫太子伏诛
分注
卷四 第 31b 页 WYG0323-0093d.png
当书夏阳人成方遂诣阙自称卫太子伏诛
○按称男子者始时不知何人
之名也廷尉验治竟得奸诈亦既伏辜矣犹曰男子
将复疑之乎抑果未详所出邪如谓未详所出而疑
之则彼方自称卫太子纲目又安知其为方遂邪
既书姓名不系之其地复从不知何人之
例不自矛盾乎勋故易以夏阳人三字若曰此夏阳
卷四 第 32a 页 WYG0323-0094a.png
人耳而称卫太子其诈不辩而自明又以见变自外
至也
不疑说经固非然胡氏谓不必引春秋则未之思也
卷四 第 32b 页 WYG0323-0094b.png
当方遂诣阙时帝诏公卿将军及中二千石杂识视
皆莫敢言独不疑一语而定非引经以断之则人将
不服仓卒之际祸且不可测矣勋谓说春秋者能如
不疑之断大事定大变虽稍谬于经旨可也使拘守
故常不知达变至有委宗庙社稷以徇一言者
其获罪圣人何如
哉况以拒父为尊祖本公羊瞽说
非不疑臆论也论者但当辩其说经之非而嘉其
卷四 第 33a 页 WYG0323-0094c.png
应变之速如程子所云则得矣
以为不必引是未知当日事势之宜也
六年苏武还自匈奴以为典属国
分注
发明
卷四 第 33b 页 WYG0323-0094d.png
当书中郎将苏武还自匈奴○按春秋鲁昭公时晋
顷公尝执鲁大夫意如与舍贤不肖相绝也经
于意如执则书归
至则去氏昭子则不然
盖所以贤之也今武使匈奴十九
年不可谓不久而能全节归汉义不辱命虽鲁叔孙
曷过焉春秋贤舍故于其至也特书氏以奖之
后世赐
卷四 第 34a 页 WYG0323-0095a.png
族法亡徒有其官耳合无仿春秋书氏之意
为武存其官曰
中郎将苏武还自匈奴见武虽留匈奴未尝一目非
汉中郎也然后武之心白于当时武之节著于后世
俾仕宦任职者皆知所慕而李陵卫律之流
庶绝迹于天下矣若曰臣
子所当为不必致美则舍亦不必书氏又何以别于
意如邪凡纲目书法有未当者直引经正之倘拘守
卷四 第 34b 页 WYG0323-0095b.png
旧文又迁就为之说失益远矣
元凤三年春正月泰山石立上林僵柳复起生
分注
起字羡○按僵而复生则起可知异在生不在起也
起可以人力为生则非人所能为也固当删去
少府徐仁自杀腰斩廷尉王平
分注
卷四 第 35a 页 WYG0323-0095c.png
卷四 第 35b 页 WYG0323-0095d.png
书法
发明
当直书杀少府徐仁廷尉王平自杀腰斩四字并误
○按仁平之狱诸家皆以为冤以勋观之仁平亦有
罪焉盖桑迁既诛则匿者可恕
卷四 第 36a 页 WYG0323-0096a.png
然吴会赦而后出是自知不免而几倖于赦其情
亦可诛也使仁平以迁之伏法为词则吴可以生御
史治实而以倖赦为断则吴可以死两者不言竞以
首随为辩则仁平失出而御史失入矣失入固非失
出亦非其正由此推之仁平与御史皆可斩也然仁
平不幸而死御史以霍光而生以生视死则仁平诚
无辜矣当时称延年持论和平朝廷皆合独
不能举吴罪而缕析之使一归于正徒以恐及丞相
卷四 第 36b 页 WYG0323-0096b.png
为言是但知惜相体而不知国法之纰缪也何平之
有哉惜乎未有以愚说告之者致仁平称冤为昭帝
之累则皆霍光不学之过也为人臣而不知春秋之
义可乎○或曰仁平有罪曷为书杀而不去其官曰
彼固以少府廷尉死也且仁平之狱
失在不明未若御史将军文致之深也与书腰斩以
甚帝
曷若书杀以为当国大臣之罪邪
卷四 第 37a 页 WYG0323-0096c.png
四年夏五月孝文庙正殿火帝素服遣使作治
考异
孝文当作太宗不必以甘露元年比
○按景帝元年已尊孝文为太宗令郡国立
太宗庙则孝文之误可知盖礼制庙
号当以前为正若推及于后安知非后始改邪考异
卷四 第 37b 页 WYG0323-0096d.png
以后證前非是
元平元年夏四月帝崩大将军光承皇后诏迎昌
邑王贺入长安六月入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分注
书法
当直书大将军光请皇后徵昌邑王贺入即位承诏
卷四 第 38a 页 WYG0323-0097a.png
入长安等字可删○纲目书承皇后诏所以全光也
其实光未可谓不专按孝宣纪云昭帝崩无嗣霍光
请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癸巳光
奏王贺淫乱请废然则其徵其废皆出于光非皇后
诏之也盖后乃光之甥女自立至是
仅十五岁安能为有亡而曰承
皇后诏邪广陵王虽不可承宗庙然置君大事光独
不可与诸大臣议之乃即日迎昌邑王邪
卷四 第 38b 页 WYG0323-0097b.png
王纵有罪然在位仅二十七日
孟子云君有大过则諌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光未
闻一言而竟废之若是而曰不专吾不信也书请书
奏光亦可以免累矣必谓承皇后诏
则诬也书法傅会纲目不可从○不书入长安等明
其急遽苟且无从容详慎之义观分注载光即日迎
昌邑王王晡时行百三十里云云可见且贺
即位不盈月而废犹称昌邑王直寄焉尔安
卷四 第 39a 页 WYG0323-0097c.png
得以恒辞书如纲目书法与文帝自代来无异
何以见其异哉固当删去
秋七月迎武帝曾孙病已入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
后
考證
卷四 第 39b 页 WYG0323-0097d.png
尊皇太后九字纲目不误特考證未详耳按汉书外
戚上官传云皇后立十岁而昭帝崩昌邑王贺徵即
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光与太后共废王贺立孝宣帝
宣帝即位为太皇太后是宣帝已尊之也
考證但以帝纪无尊立之文
遂谓宣帝未尝尊之勋意宣帝为上官后
所立方欲追崇所生宁有皇太后在
卷四 第 40a 页 WYG0323-0098a.png
上而不尊者
当以是年所书为正至元帝所尊特汉
世故事史官备书不足深泥也
卷四 第 40b 页 WYG0323-0098b.png
纲目续麟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