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0323-00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纲目续麟卷一
宜春张自勋撰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秦简公名悼子分注不书疑漏或曰燕闵公不名何
与曰史逸其君纲目无所考非简公类
卷一 第 1b 页 WYG0323-0020b.png

也魏文侯当列赵韩后义详初命条
考异
午字宜大书不当以晋奕比奕晋之废君午周之共
主也按凡例君名注云惟篇首前无所承故立此例
又曰后有即位在今年内者用之威烈即位虽在先
而纲目托始实于二十三年正前无所承者不大书
其名亦何以正始哉乃若晋奕之大书为无谥也
午谥威烈而与无谥者
卷一 第 2a 页 WYG0323-0021a.png

比例亦非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考异
当书赵籍韩虔于魏斯之上○按史记年表先魏次
韩次赵然延陵季子之使晋也曰晋国之
卷一 第 2b 页 WYG0323-0021b.png

政卒归赵武韩宣魏献子之后矣是时赵武适为正
卿则季子之言殆为赵发
书法宜先赵后韩盖韩不立赵后
则晋无赵祸而韩魏无赵亦不
克分晋国是乱晋者韩赵也而赵
为甚晋阳之甲鞅实始乱春秋特书叛以罪之
自是败中行灭智伯皆赵氏主而韩魏从也
惟先赵次韩次
卷一 第 3a 页 WYG0323-0021c.png

魏
庶轻重适平而赵以异姓踞同姓之上
尤见韩魏附夷嬴以残本支
则又以罪韩魏也一举而数义备凡提要
先韩与纲目首魏胥失之矣考异不加折衷徒彼此
并存后之人安所从与
分注
卷一 第 3b 页 WYG0323-0021d.png

以名器别等威固古人制礼之义然繁缨正名乃名
器之大者温公谓为小物细务何哉仲叔于奚之请
繁缨以朝也卫人许之孔子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
国家从之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
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礼
乐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由是观之大邪小
邪细邪重邪如温公所云是于奚之请未为非而季
卷一 第 4a 页 WYG0323-0022a.png

路之迂孔子特未知谨微之道初非大悖于理者果
孔子惜缨正名之义哉且即如孔子之意重缨与名
后世犹不知慎惜名器况指为小物细务欲使人见
微而知著恶可得哉
卷一 第 4b 页 WYG0323-0022b.png
以坏礼罪天子固无辞矣然周之衰也齐晋是依晋
不能禁韩魏之不请周能禁三晋之不侯乎当时苟
有桓文之君倡大义以征之天子虽弱何难违悖逆
之臣而从礼义之师哉故三晋之得为诸侯齐晋诸
大国之罪也温公独以为天子罪虽春秋正本之意
然揆诸当日情事则失之矣论者无泥温公之言遂
以宽三晋之诛可也
卷一 第 5a 页 WYG0323-0022c.png
豫让之死世多称之先臣方正学独责其不恳諌于
请地之日而钓誉于既败之后曾段规任章絺疵之
不如然则让虽杀身特妇寺之忠耳曷足道哉
胡氏且谓无所为
而为夫无所为而为者岂以有后无后分邪
卷一 第 5b 页 WYG0323-0022d.png

使让诚于为善智伯虽
有后不失为义士今生不克救其失死而以死报之
此与徒人费石之纷如何异
顾可与取义成仁同日语乎且让
至是亦无可为耳襄子杀之盖窥让之心也
胡氏独以为襄子罪岂知让者
哉
安王二年
卷一 第 6a 页 WYG0323-0023a.png

考异
据书法纲目不皆卒诸侯则此当从提要书赵侯籍
卒删后魏侯斯卒晋之亡赵首祸也而得安处
以终故卒一赵籍而天子之不君与诸侯之失职并
见矣纲目录魏去赵不知何据以为笔削
盖书赵可以该韩魏录魏不足以著赵也
三年虢山崩壅河
壅河二字宜载分注不应大书○按春秋鲁成公五
卷一 第 6b 页 WYG0323-0023b.png

年书梁山崩传曰壅河三日不流然经书山崩不书
壅河河之壅由山之崩也此主次之别纲目并及壅
河则赘矣当依梁山例删壅河二字止于分注见之
十五年魏侯斯卒
宜删○按书法云纲目不皆卒诸侯有事而后卒
今卒魏斯而分注不载其事是
无事也无事而书卒则诸侯之卒者宜多矣而赵籍
仅见提要韩虔不载纲目何与
卷一 第 7a 页 WYG0323-0023c.png

十六年
岁首分注前散后总已见者不重列此正例也是年
岁结当从提要作并晋齐楚燕统旧国八原本复数
秦赵魏韩与例不合宜改正
初命齐田和为诸侯
考异
当从考异补大夫二字初字可删○按此再命也不当
卷一 第 7b 页 WYG0323-0023d.png

书初或曰田和为诸侯始此曷为不当书初曰书初是无
赵韩魏三大夫之命矣春秋时诸侯益兵自齐始晋次之
故鲁作丘甲不书初以列国之事已见者不复书初则知
同为王事而再书初非也
二十三年齐侯贷卒无子
田氏遂并齐
书法
无子二字宜分注不当大书○按田
卷一 第 8a 页 WYG0323-0024a.png

氏并齐之志匪伊朝夕当其迁君海上已匹夫
置之贷虽有子齐宁不为田乎况周命三晋为侯在
威烈二十三年至安王二十六年三
晋始废其君分其地乃若田和未侯而迁其君既侯
而并其国皆在十馀年间然则齐侯得保首领以殁
特齐侯之幸非田氏之厚也书法以为愈于三晋岂
知春秋诛意之法哉
烈王五年韩严遂弑其君
卷一 第 8b 页 WYG0323-0024b.png

分注
书法
不书廆非两下相杀之谓也并中哀侯则弑君为重
矣春秋之义书其重者况哀侯以廆为相廆宜有格
心之功乃不能使其君不为非道之悦徒以私怨致
戕其君则廆之罪且不胜诛何大臣之可言哉不书
及其相韩廆不足书也
卷一 第 9a 页 WYG0323-0024c.png

六年齐侯来朝
书法
按齐虽来朝然以大夫而为诸侯其来朝也非诚尊
周也所以安已之位而免于诸侯之讨也王既命之
复受其朝所谓坏法乱纪自王朝始故书爵书朝交
讥之耳书法以为嘉尊周非是○据安王十三年齐
田和求为诸侯书会魏侯是
卒外亦有称爵者书法未有称爵句尤误
卷一 第 9b 页 WYG0323-0024d.png

显王十年秦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
分注
募民徙木辄与五十金此以诈民非不欺也
温公乃与王者之信并称何与且如鞅之信正
卷一 第 10a 页 WYG0323-0025a.png

所谓利不药伤获不补亡者温公于彼则哀之于此
则称之尤自矛盾极鞅之害远则丧国近且灭身
上下离败至于如此犹谓不忘信
以畜民岂信亦有利不利哉温公知信为人君之宝
而不知鞅之徙木不可以信言也
十六年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伐当作寇○按东周君也韩安得书伐据赧王三十
卷一 第 10b 页 WYG0323-0025b.png

四年楚欲图周纲目犹书入寇安
有显王之时韩加兵于周可以伐书者此非编录之
误当是失于更定耳故当改正
二十五年诸侯会于京师
书法
京师者天子之居书诸侯会于京师而不曰朝无君
之罪莫大焉宁独不恭而已哉不序非略也专目诸
侯而天子不君与诸侯不臣皆见矣犹溴梁之会
卷一 第 11a 页 WYG0323-0025c.png

诸侯皆在独书大夫盟义在于大夫不系
乎序与否也书法肤甚
二十九年秦卫鞅伐魏诱执其将公子卬而败之魏
献河西地于秦徙都大梁秦封鞅为商君
考异
于秦二字不可省提要
不必从盖此周编也不书于秦则疑于周矣提要略
之非是
卷一 第 11b 页 WYG0323-0025d.png

三十七年秦以齐魏之师伐赵苏
秦去赵适燕从约皆解
考异
据分注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以伐赵赵肃侯让苏秦
秦恐请使燕必报齐乃去赵而从约皆解然则伐赵
者虽齐魏特为秦所欺非其本心也纲目书以见齐
魏在秦术中而不知耳若曰秦及齐魏伐赵则是齐
魏顺适其意而从之非其实矣
卷一 第 12a 页 WYG0323-0026a.png

且明著苏秦去赵适燕又以见从约不足恃
而六国以秦为长特迫于一时恫喝
之言非真有断金一德之契足以固结而不解者秦
术穷而六国之事亦去矣明秦与六国相终始如此
法有宜详而不可略者此类是也提要不必从
四十六年韩燕称王
考异
卷一 第 12b 页 WYG0323-0026b.png

按分注云诸侯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
敢处其名令国人谓已曰君然则称王者诸国之名
而不称者赵武之实也观赧王九年赵略中山纲目
书赵君而不书王可见分注所载特本国常称
犹春秋外称侯内
称公也考异以为漏非是
四十八年齐号薛公田文为孟尝君
考异
卷一 第 13a 页 WYG0323-0026c.png

当从提要作封○按纲目于平原信陵春申皆曰封
此独书号非是至本传以孟尝为谥尤误
夫孟尝招致宾客士多归之人人方自以
为孟尝君亲已宁有生而称谥者乎或泥本传谓宜
作齐以田文为薛公勋按田氏为薛公自
婴已然文特代立耳非至是而后以也
不可从
卷一 第 13b 页 WYG0323-0026d.png

分注
孟尝君之用谏特为名耳非真好善而
乐受尽言者他不具论如魏子
为孟尝收邑入三反而不致此与
卷一 第 14a 页 WYG0323-0027a.png

冯驩弃责何异然孟尝
于驩则谢之于魏子则怒而退岂非以彰君善声之
故乎使驩
不能为孟尝市重于齐广其奉邑虽有结辔下拜之
言吾知其不用矣夫为善而有名心视小人穿
窬一间耳曷足道哉温公乃与不遗葑菲并称
得无过与
慎靓王二年魏君罃卒孟轲去魏适齐
卷一 第 14b 页 WYG0323-0027b.png

考异
按前书孟轲至魏后书孟轲去齐则此
年去魏适齐四字不可少况凡例云一人往来去就
关国家利害系时世轻重者不以贤否皆书注云孟
轲之类则提要不载孟轲去魏适齐疑漏当以纲目
所书为正
五年秦伐蜀取之
当直书秦灭蜀伐取之三字可删○按秦本纪云司
卷一 第 15a 页 WYG0323-0027c.png

马错伐蜀灭之秦灭国自蜀始故当直书以
著其罪后凡书蜀相杀蜀侯秦诛蜀相庄蜀
守叛秦秦诛之皆可删
或曰秦虽取蜀蜀犹在也安得云
灭勋谓蜀虽存已为秦有非灭而何况陈庄之弑蜀
守之诛皆始于此盖秦志在灭蜀非徒取之已也春
秋有诛意之法书之以灭又何过焉
○按本纪取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0323-0027d.png

下有贬蜀王为侯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彊
云云今分注不载则蜀之本末未明至蜀相杀蜀侯
又无分注所称杀蜀侯者安知其为陈庄邪补书为
是
赧王二年楚屈丐伐秦
考异
分注
卷一 第 16a 页 WYG0323-0028a.png
当作楚使屈丐帅师伐秦提要书帅师而不称使亦
非○按分注伐秦者王也丐特奉
行之耳书使则咎在怀王可知尹氏徒以无名轻战
归狱于丐非也
四年蜀相杀蜀侯
考异
卷一 第 16b 页 WYG0323-0028b.png

书法
语云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蜀侯失国为之相者
与有罪焉今以失地之责责君而不以弑君之罪罪
臣可谓权衡之平乎然此条本不当特书置不论可
也
秦使张仪说楚韩齐赵燕连衡以事秦秦君卒诸侯复
合从
卷一 第 17a 页 WYG0323-0028c.png

考异
按分注秦封仪为武信君在说齐之前然纲目不书
者非略也欲以著衡从反复之速耳且仪归报未至
而惠王薨诸侯复合从是诸侯未事秦而仪之为武
信君亦虚矣故削之
提要此条不必从
五年秦张仪复出相魏
考异
卷一 第 17b 页 WYG0323-0028d.png

分注
当作张仪出复相魏○按上条分注谓武王自为太
子时不说仪则相魏者仪之诡辞而避秦者仪之本
心也宜从提要先书出后书复
如纲目所云虽能著仪之诡而避
秦之私心隐矣仪之心盖惟恐其不能自脱故急思
所以避之且先出后复尤见仪出入自如秦与魏皆
堕其术而不知其义不较著哉
卷一 第 18a 页 WYG0323-0029a.png

秦诛蜀相庄
书法
是非不两立君可杀则臣无罪臣既书诛
君安得书杀此纲目自相矛盾处书法不察犹以不
书弑为讥君书诛为罪臣勋谓异事殊书可也即君
即臣而两致其罪宁有此中立之理哉必若所云是
桀纣固可杀汤武不尤为逋诛臣乎义何可通○按
卷一 第 18b 页 WYG0323-0029b.png

此与杀蜀侯条皆可删盖秦既取蜀则蜀之君臣死
生惟秦制之此周编也宁得为秦详书邪春秋之义
赴告则书暴逆如秦其不告于周明矣累书于册秦
纪可也恶有君编而详臣事者哉况秦方图周其不
臣之罪殆与庄等又安得以诛义予之勋故删此二
条而于五年特书灭蜀庶得轻重详略之宜也
七年秦甘茂伐韩宜阳
考异
卷一 第 19a 页 WYG0323-0029c.png

分注
据分注谓王使甘茂约魏伐韩宜从提要书使然茂
虽受命于秦比至魏而还固请勿伐复为投杼示书
卷一 第 19b 页 WYG0323-0029d.png

之论以要胁其君则宜阳之伐与否惟茂自制耳王
安得而使之削不书使讥甘茂之专也
而秦之贪利忘义以人主见胁于臣若
不复知有君者其罪亦著矣提要此条不必从○或
问茂请勿伐何专之有勋曰此茂之所以为专也茂
志在伐韩特恐樗里公孙
议其后使已不获成功耳岂本心哉直书茂伐诛其
意也
卷一 第 20a 页 WYG0323-0030a.png

九年赵君略中山及胡地遣使约秦韩楚
魏齐并致胡兵○楚齐韩合从
考异
按遣使约秦韩者赵也三国合从者楚也一见赵世
家一见楚世家纲目分书以此提要不必从○勋意
此二条亦可删纲目尊周而列国惟秦最强凡事系
周秦者宜悉书他国举动无关大义者皆可不录如
赵略中山致胡兵总为明年伐中山计十年既书伐
卷一 第 20b 页 WYG0323-0030b.png

中山此条但当于分注见之至楚齐韩虽合从十一
年楚与秦盟黄棘十二年齐韩伐楚楚请救于秦合
从安在乎
十二年彗星见
书法
彗不止十七特纲目所书止此耳非惟一世再见且
卷一 第 21a 页 WYG0323-0030c.png

有一岁而再见者始皇七年彗星凡三见
九年彗星再见
然则谓一世再见周终于赧一岁再见而秦且兴
又何说焉书法傅会纲
目多此类由其不考全史徒以纲目为据宜其说之
悖也
十四年蜀守叛秦秦诛之
考异
卷一 第 21b 页 WYG0323-0030d.png

当从提要删此七字○按秦之取蜀非义服也书叛
书诛纲目何予秦而罪蜀之深邪提要不书良是纲
目赘
十六年秦伐楚取八城遂诱楚君槐于武关执之
以归楚人立太子横
考异
分注
卷一 第 22a 页 WYG0323-0031a.png
当书秦伐楚取八城复诱楚君槐于武关执之以归
楚请太子横于齐而立之○按横以去年质于齐
宜从提要书请于齐然后横之本
末明而齐君不留太子以要地其美亦著矣如纲目
卷一 第 22b 页 WYG0323-0031b.png

所书是时太子方在齐楚人安得而立之至诱楚君
槐书遂虽以形其狡速然君重于地宜稍进以罪之
若但言遂特由此及彼之常辞何以见轻重之分乎
况秦遗楚书在取城之后初非一时之举安得合为
一事邪当以鄙说为正
发明
卷一 第 23a 页 WYG0323-0031c.png

天道固不可诬然安有去之二百载犹可以报反言
者楚诱杀蔡般戎蛮自是平虔之恶秦诱执楚槐自
是昭襄之恶春秋与纲目直书而罪自见舍当境不
言而追咎既往之失若谓槐宜执于秦者不且宽秦
之罪乎况谲暴如秦槐即无先世之恶其见执亦不
免者如前此诱执魏公子卬
后此诱执赵公子胜
岂赵魏果皆有先世之恶乎发明迂甚
卷一 第 23b 页 WYG0323-0031d.png

十七年齐韩魏伐秦败其军于函谷
关河渭绝一日秦割河东三城以和三国乃退
书法
当书齐韩魏伐秦败其军于函谷关秦割河东三城
以和三国还河渭绝一句宜删乃退二字误
○按函谷之战可谓
壮矣然始以义举卒为利败
曷足道哉纲目宜微之以示贬不应悉
卷一 第 24a 页 WYG0323-0032a.png

书而深予也愚故去河渭绝一句而以还字易乃退
二字见三国虽能胜秦徒以三城而还其为义不终
之罪著矣刘氏但知书乃为缓辞不知以此为恶秦
何如贬三国之为恶之之深也
十八年楚君槐自秦走赵不纳秦追及之以归
考异
书走愧槐也书不纳罪赵也书追及之以归甚秦也
提要稍略不必从○槐不返国赵为之也上
卷一 第 24b 页 WYG0323-0032b.png

书赵君封弟胜为平原君下书楚君槐走赵不纳胜
之为胜可知矣
二十年赵主父以燕齐之师灭中山归
大赦酺五日
考异
考證
书以书大赦所以甚主父之恶而著见弑之本也本
乱末治自昔所戒主父不正其本而连兵以灭人国
卷一 第 25a 页 WYG0323-0032c.png

一旦祸起萧墙身毙沙丘向之群饮肆赦
以鸣得意者果安在哉此纲目之意也提要稍略○
境内二字可省此条凡例不必从当时列国各据其
地虽不言境内宁能他及乎观正统赦天下纲目不
书天下可见考證说泥
赵故太子章作乱公子成李兑诛之遂弑主父子沙丘
考异
于沙丘明其非在国也主父力小谋大欲西略胡南
卷一 第 25b 页 WYG0323-0032d.png

袭秦而不知祸之在萧墙也故书以示戒提要不必
从
二十四年秦君封魏冉为穰侯公子市为宛侯公
子悝为邓侯
考异
据范雎谓秦有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有王当以
提要所书为正然秦本纪谓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邓
宛为泾阳君封邑
卷一 第 26a 页 WYG0323-0033a.png

悝号高陵君则泾阳乃
公子市高陵则公子悝也今提要书市为高陵悝为
泾阳既与本纪不合至芈戎为华阳复不见本纪何
与勋
按穰侯与市悝等皆君母弟
并载一传宜得其实本纪杂他事容有牴牾者
况当时唯称华阳高陵泾阳不闻以宛邓为名则当
从其常称以明四贵之擅秦者由秦君宠遇之厚也
卷一 第 26b 页 WYG0323-0033b.png

庶几春秋垂训之意
二十七年冬十月秦君称西帝遣使立齐君为东帝
已而皆去之
考异
分注
据分注称帝者秦也去帝者齐也书法
宜予齐而罪秦不书遣使则首从无别非所以罪秦
卷一 第 27a 页 WYG0323-0033c.png

也遣使二字不可少提要略之非是
二十九年秦击魏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募民徙
之
考异
当作秦击魏获安邑募民徙之○按魏献安邑不得
不献者获而已矣书募民徙之而秦出其人之恶自
见此书法也提要不书徙民则无以著秦之恶纲目
并书出人则又近于分注而非大书皆非也
卷一 第 27b 页 WYG0323-0033d.png

齐灭宋
分注
当书齐伐宋灭之○春秋之义凡书灭者其罪为重
所以减见灭者之罪辞宋偃所为乃自取灭亡非独
齐罪也虽不得如春秋书梁亡之例
卷一 第 28a 页 WYG0323-0034a.png

亦当有以著其罪故书伐书灭之明宋
有可伐之罪而齐一举灭之既以见宋人不守之故
而齐人之暴亦著矣若直书灭宋则齐罪彰而宋罪
隐非春秋反已自治未雨绸缪之意
三十年齐杀狐咺陈举燕使亚卿乐毅如赵
考异
分注
卷一 第 28b 页 WYG0323-0034b.png
咺举宜书官不书则与白起无异
纲目略之非是据聘问例非正统曰某使
某如某注云燕乐毅则此条当从提要去亚卿二字
三十一年燕上将军乐毅以秦魏韩赵之师伐齐入
临淄齐君地出走其相淖齿杀之毅下齐七十馀城燕
封毅为昌国君
考异
卷一 第 29a 页 WYG0323-0034c.png
书法
发明
毅下齐七十馀城句可省既入其国出其君何城之
可言哉杀当作弑虽无凡例亦当以提要为正况又
有例可据乎书法发明傅会纲目不可从○毅书上
卷一 第 29b 页 WYG0323-0034d.png

将军特因事见官之义非与其
有正大之意也谓书以为得众亦非按三十六年齐
破燕军尽复齐地发明复云燕君臣伐齐未得其道
无以服齐人之心又曰燕以弱小之国借助诸侯一
旦兼并彊大之齐固非诸侯所乐可谓自相矛盾
三十二年齐人讨杀淖齿而立其君之
子法章保莒城
考异
卷一 第 30a 页 WYG0323-0035a.png

考證
分注
卷一 第 30b 页 WYG0323-0035b.png
当书齐人诛淖齿立其君之子法章保莒城讨字宜
删而字羡○勋按书杀之误考异考證详矣然观分
注王孙贾初无讨淖齿之意徒以母言激而出此
安得以讨义予之今但书诛以正
淖齿之罪而削不称讨又以见齐人之不知义也考
异考證但知凡例宜遵不知贾之讨齿非可与治叛
乱者同科惟易以鄙说庶几义昭而法安也
卷一 第 31a 页 WYG0323-0035c.png

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
分注
书法
秦下宜书既而归之既明赵璧未尝入秦又以见两
国兵争之始也盖秦自梗阳之后中阳
与穰凡再会矣自是三年之内凡三见
卷一 第 31b 页 WYG0323-0035d.png

伐虽非专为一璧要亦滋
之衅也今但曰献璧于秦则璧已献矣何以考其实
邪○相如不书官非讥也按凡例献物曰某使某献
某于某注云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书法以为交讥
岂不考凡例与
三十六年秦赵会于渑池
分注
卷一 第 32a 页 WYG0323-0036a.png
事有迹同而势异者考诸其时则得矣赵之事秦非
卷一 第 32b 页 WYG0323-0036b.png

若太王之于狄也狄人所争者土地耳秦之图赵将并
其君诛之赵虽与秦璧能保其不被兵邪且赵安得
与太王比太王去邠犹有岐阳惠如弃赵将安
所托足乎夫有远谋者能忍近诟有大德者能忘小
怨君非太王臣非周召不思所以捍国御敌徒鳃鳃
焉效古人之所为此宋襄之愚见讥于春秋顾可为
长计哉乃若渑池之会相如固曰不行示赵弱且怯
也是亦不获已耳杨氏乃谓不往亦可夫秦于六国
卷一 第 33a 页 WYG0323-0036c.png

无故犹发大难况请会弗许能晏然已邪以颈血溅
大王此相如所以重赵也盖折强主宜用戆相如固
阴用不以语人杨氏何以知之且彼所为虽非中道
然赵能侧足强大间不至于速亡者未必非相如诸
人之力也
使当时列
国诸臣皆能如廉蔺协谋同力先国后私秦虽欲并
天下恶可得哉杨氏不考其世至等之暴虎冯河则
卷一 第 33b 页 WYG0323-0036d.png

吾又不知其说矣
薛公田文卒
考异
分注
卷一 第 34a 页 WYG0323-0037a.png

齐魏灭薛四字可省如提要是罪在齐魏而薛公之
恶隐矣故文不当卒而特书卒欲使后世知文之为
文如此耳略齐魏者所
以深罪文也提要不必从
四十二年赵魏伐韩秦救之大破其军魏割南阳以
和
卷一 第 34b 页 WYG0323-0037b.png

考异
分注
此条提要不必从○按黄歇之使非秦意也特歇恐
秦一举灭楚姑为此以缓师期耳是歇之行为楚非
为秦也纲目不书秦使楚使者归约亲于楚而特书
卷一 第 35a 页 WYG0323-0037c.png

楚太子完质于秦明其非秦意也考异可删
四十五年秦以范雎为客卿
考异
分注
当从提要先书魏人范雎入秦见魏有人不能用弃
以资秦而须贾魏齐诸人以小嫌而致重祸皆可罪
卷一 第 35b 页 WYG0323-0037d.png

也且系睢于魏又以见睢本羁旅之客秦一旦加之
上位间亲弃旧长君之恶
则秦用人之失也纲目略去魏人二字非是
五十二年楚太子完自秦逃归楚君横卒完立以
黄歇为相封春申君
考异
分注
卷一 第 36a 页 WYG0323-0038a.png
太子之立由黄歇也非歇则完且不得归况君楚哉
以歇为相情理宜然故当特书以明歇之为完与完
之报歇盖相当也且当时称四君者曰楚有春申今
卷一 第 36b 页 WYG0323-0038b.png

按孟尝平原信陵皆已特书
何独于歇而略之当
以纲目所书为正提要疑漏
五十五年秦王龁攻赵上党拔之白起代将大破赵
军杀其将赵括坑降卒四十万
书法
上党书赵罪赵也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平阳君已言
之矣
卷一 第 37a 页 WYG0323-0038c.png

赵不量力轻纳其地至丧
卒四十万祸可胜道哉书赵上党著祸本也何予之
有乃若秦之贪暴书拔书坑其恶已著奚俟予赵而
后见哉书法非是
五十六年魏以孔斌为相寻以病免
考异
分注
卷一 第 37b 页 WYG0323-0038d.png
以病者斌也寻免者魏也书寻以病免惜斌而罪魏
也斌固贤者使魏始终任之国犹可为陈计不用遂
以病免魏用人若此能保其不为秦乎此纲目所深
惜也故书之异于常辞如提要
卷一 第 38a 页 WYG0323-0039a.png

所书与秦免范雎无异何以著斌
之贤哉
五十七年秦伐赵围邯郸
考异
分注
据分注伐赵者非一将故不书
主名提要不必从
卷一 第 38b 页 WYG0323-0039b.png

五十九年秦伐韩赵王命诸侯讨之秦遂入寇王入
秦尽献其地归而卒
考异
分注
当书秦伐韩及赵王命诸侯讨之秦遂入寇京师陷
王卒○按京师可陷何有于列国韩赵所失之地虽
卷一 第 39a 页 WYG0323-0039c.png

不书可也纲目既寇秦而周复书献
则典刑紊矣
勋故改从提要而于伐
韩下补书及字明秦之贪暴无餍天子之师初非得
已者又以恕王而深责秦也若曰王入秦尽献其地
则罪专在王夫王之不王宁待今日且曰陷曰卒
其罪已著奚俟书献然后见哉
卷一 第 39b 页 WYG0323-0039d.png
纲目续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