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383-010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九
             明 茅坤 撰
昌黎文钞九
 原论议
  原道
   辟佛老是退之一生命脉故此文是退之集中
   命根其文源远流洪最难鉴定兼之其笔下变
卷九 第 1b 页 WYG1383-0107d.png
   化诡谲足以眩人若一下打破分明如时论中
   一冒一承六腹一尾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
乎巳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
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
以煦煦为仁子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
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
卷九 第 2a 页 WYG1383-0108a.png
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
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
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
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
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
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
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
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小也亦曰吾
卷九 第 2b 页 WYG1383-0108b.png
师亦尝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
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
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
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
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
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
卷九 第 3a 页 WYG1383-0108c.png
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
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
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
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勌为
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
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
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巳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
卷九 第 3b 页 WYG1383-0108d.png
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
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
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
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
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
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
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
卷九 第 4a 页 WYG1383-0109a.png
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
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
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
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
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
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
卷九 第 4b 页 WYG1383-0109b.png
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
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
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
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
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
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
卷九 第 5a 页 WYG1383-0109c.png
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
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
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
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
而天神格庙焉而神鬼享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
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
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
卷九 第 5b 页 WYG1383-0109d.png
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
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
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
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
亦庶乎其可也
   退之一生辟佛老在此篇然到底是说得老子
   而已一字不入佛氏域盖退之元不知佛氏之
   学故佛骨表亦只以福田上立说
卷九 第 6a 页 WYG1383-0110a.png
  原性
   性之旨孟氏没而周程始能言之昌黎原不见
   得特按三家之言而剖析之如此然于天命之原
   已隔一二层矣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
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
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巳矣其所以为
卷九 第 6b 页 WYG1383-0110b.png
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
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
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
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
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
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
情之于性视其品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
卷九 第 7a 页 WYG1383-0110c.png
性曰人之性恶杨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
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
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
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
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
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
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文王之在母也母
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
卷九 第 7b 页 WYG1383-0110d.png
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
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
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
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
曰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
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言
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
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卷九 第 8a 页 WYG1383-0111a.png
  原毁
   此萹八大比秦汉来故无此调昌黎公创之然
   感慨古今之间因而摹写人情曲鬯骨里文之
   至者
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
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
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已曰彼人也予人
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
卷九 第 8b 页 WYG1383-0111b.png
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
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已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
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
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
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
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卷九 第 9a 页 WYG1383-0111c.png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
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
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巳也廉详故人难于
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已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巳
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
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
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
卷九 第 9b 页 WYG1383-0111d.png
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巳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
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巳也虽然为是
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
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
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
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
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83-0112a.png
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
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
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
家可几而理欤
  原人
   昌黎不明性命之原故原人篇殊无见解姑录
   而存之
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83-0112b.png
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
也命于其两间夷狄禽兽皆人也曰然则吾谓禽兽人
可乎曰非也指山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
禽兽皆举之矣指山之一草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则不
可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
川不得其平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天者日月
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兽之
主也主而暴之不得其为主之道矣是故圣人一视而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83-0112c.png
同仁笃近而举远
  原鬼
   昌黎原鬼亦揣摩影响之言易曰精气为物游
   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有
立于堂从而视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形有触
吾躬从而执之无得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与形安
有气曰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果无鬼乎曰有形而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83-0112d.png
无声者物有之矣土石是也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
风霆是也有声与形者物有之矣人兽是也无声与形
者物有之矣鬼神是也曰然则有怪而与民物接者何
也曰是有二有鬼有物漠然无形与声者鬼之常也民
有忤于天有违于民有爽于物逆于伦而感于气于是
乎鬼有形于形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焉皆民之
为之也其既也又反乎其常曰何谓物曰成于形与声
者土石风霆人兽是也反乎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不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83-0113a.png
能有形与声不能无形与声者物怪是也故其作而接
于民也无恒故有动于民而为祸亦有动于民而为福
亦有动于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作原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韩公未必知颜子之学特以其省试之文也存
   之
论曰登孔氏之门者众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83-0113b.png
圣人之道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过行过言亦云鲜矣
而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请试论之夫
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至德苟发诸中形诸外
者不惟思虑莫匪规矩不善之心无自入焉可择之行
无自加焉故惟圣人无过所谓过者非谓发于行彰于
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
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
不贰之于言行也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83-0113c.png
教自诚明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无
过者也自明诚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不勉则不中不
思则不得不贰过者也故夫子之言曰回之为人也择
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颜氏之
子其殆庶几乎言犹未至也而孟子亦曰颜子具圣人
之体而微者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而亦不暴之于外
考之于圣人之道差为过耳颜子自惟其若是也于是
居陋巷以致其诚饮一瓢以求其志不以富贵妨其道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83-0113d.png
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知高坚之可尚
忘钻仰之为劳任重道远竟莫之致是以夫子叹其不
幸短命今也则亡谓其不能与已并立于至圣之域观
教化之大行也不然夫行发于身加于人言发乎迩见
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而后思欲不贰过其于圣人
之道不亦远乎而夫子尚肯谓之其殆庶几孟子尚复
谓之具体而微者哉则颜子之不贰过尽在是矣谨论
  争臣论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83-0114a.png
   截然四问四答而首尾关键如一线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
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
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
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
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是
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
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83-0114b.png
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
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
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
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
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
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
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83-0114c.png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
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
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
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
谓䘵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
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
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
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或曰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83-0114d.png
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
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
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
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是者愈应之曰若
阳子之用心若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
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
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
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83-0115a.png
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
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
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
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
其过乎是启之也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
用而君用之不得巳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
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
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83-0115b.png
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
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逸之为
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
使自有馀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
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
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
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
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
卷九 第 17a 页 WYG1383-0115c.png
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
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
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
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
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
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
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己
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卷九 第 17b 页 WYG1383-0115d.png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斋郎职奉宗庙社稷之小事盖士之贱者也执豆笾骏
奔走以役于其官之长不以德进不以言扬盖取其人
力以备其事而已矣奉宗庙社稷之小事执豆笾骏奔
走亦不可以不敬也于是选大夫士之子弟未爵命者
以塞员填阙而教之行事其勤虽小其使之不可以不
报也必书其岁岁既久矣于是乎命之以官而授之以
事其亦微矣哉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其微者
卷九 第 18a 页 WYG1383-0116a.png
至于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于教化可以使令于上
者也自非天资茂异旷日经久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
称道于朋友荐于州府而升之司业则不可得而齿乎
国学矣然则奉宗庙社稷之小事任力之小者也赞于
教化可以使令于上者德艺之大者也其亦不可移易
明矣今议者谓学生之无所事谓斋郎之幸而进不本
其意因谓可以代任其事而罢之盖亦不得其理矣今
夫斋郎之所事者力也学生之所事者德与艺也以德
卷九 第 18b 页 WYG1383-0116b.png
艺举之而以力役之是使君子而服小人之事且非国
家崇儒劝学诱人为善之道也此一说不可者也抑又
有大不可者焉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
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
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其进退必不得宜
其思虑必不固其容猊必不庄此无他其事不习而其
志不专故也非近于不敬者欤又有大不可者其是之
谓欤若知此不可将令学生恒掌其事而隳坏其本业
卷九 第 19a 页 WYG1383-0116c.png
则是学生之教加少学生之道益贬而斋郎之实犹在
斋郎之名苟无也大凡制度之改政令之变利于其旧
不什则不可为己又况不如其旧哉考之于古则非训
稽之于今则非利寻其名而求其实则失其宜故曰议
罢斋郎而以学生荐享亦不得其理矣
  改葬服议
经曰改葬缌春秋榖梁传亦曰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
此皆谓子之于父母其他则皆无服何以识其必然经
卷九 第 19b 页 WYG1383-0116d.png
次五等之服小功之下然后著改葬之制更无轻重之
差以此知惟记其最亲者其他无服则不记也若主人
当服斩衰其馀亲各服其服则经亦言之不但惟云缌
也传称举下缅者缅犹远也下谓服之最轻者也以其
远故其服轻也江熙曰礼天子诸侯易服而葬以为交
于神明者不可以纯凶况其缅者乎是故改葬之礼其
服惟轻以此而言则亦明矣卫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
问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之不忍
卷九 第 20a 页 WYG1383-0117a.png
无服送至亲也非父母无服无服则吊服而加麻此又
其著者也文子又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
子思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然则改葬与
未葬者有异矣古者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
逾月无故未有过时而不葬者也过时而不葬谓之不
能葬春秋讥之若有故而未葬虽出三年子之服不变
此孝子之所以著其情先王之所以必其时之道也虽
有其文未有著其人者以是知其至少也改葬者为山
卷九 第 20b 页 WYG1383-0117b.png
崩水涌毁其墓及葬而礼不备者若文王之葬王季以
水齧其墓鲁隐公之葬惠公以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
阙之类是也丧事有进而无退有易以轻服无加以重
服殡于堂则谓之殡瘗于野则谓之葬近代以来事与
古异或游或仕在千里之外或子幼妻稚而不能自还
甚者拘以阴阳畏忌遂葬于其土及其返葬也远者或
至数十年近者亦出三年其吉服而从于事也久矣又
安可取未葬不变服之例而反为之重服欤在丧当葬
卷九 第 21a 页 WYG1383-0117c.png
犹宜易以轻服况既远而反纯凶以葬乎若果重服是
所谓未可除而除不当重而更重也或曰丧与其易也
宁戚虽重服不亦可乎曰不然易之与戚则易固不如
戚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也俭之与奢则俭固愈于
奢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也过犹不及其此类之谓
乎或曰经称改葬缌而不著其月数则似三月而后除
也子思之对文子则曰既葬而除之今宜如何曰自启
至于既葬而三月则除之未三月则服以终三月也曰
卷九 第 21b 页 WYG1383-0117d.png
妻为夫何如曰如子无吊服而加麻则何如曰今之吊服
犹古之吊服也
   愚窃以缌以三月服之常也而改葬之缌不必
   三月也何当云改葬而除覆墓后则不必更服
   矣
  禘祫议
   韩公平生为文奇奇怪怪独于议典礼处文词
   甚醇雅此议与改葬服议并可称名儒之文当
卷九 第 22a 页 WYG1383-0118a.png
   与汉刘歆韦玄成等议相参
右今月十六日敕旨宣令百僚议限五日内闻奏者将
仕郎守国子监四门博士臣韩愈谨献议曰伏以陛下
追孝祖宗肃敬祀事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
访群下然而礼文繁漫所执各殊自建中之初迄至今
岁屡经禘祫未合适从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虽贱不
及议而志切效忠今辄先举众议之非然后申明其说
一曰献懿庙主宜永藏之夹室臣以为不可夫祫者合
卷九 第 22b 页 WYG1383-0118b.png
也毁庙之主皆当合食于太祖献懿二祖即毁庙主也
今虽藏于夹室至禘祫之时岂得不食于太庙乎名曰
合祭而二祖不得祭焉不可谓之合矣二曰献懿庙主
宜毁之瘗之臣又以为不可谨按礼记天子立七庙一
坛一墠其毁庙之主皆藏于祧庙虽百代不毁祫则陈
于太庙而飨焉自魏晋以降始有毁瘗之议事非经㨿
竟不可施行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以周制推之
献懿二祖犹在坛墠之位况于毁瘗而不禘祫乎三曰
卷九 第 23a 页 WYG1383-0118c.png
献懿庙主宜各迁于其陵所臣又以为不可二祖之祭
于京师列于太庙也二百年矣今一朝迁之岂惟人听
疑惑抑恐二祖之灵眷顾依迟不即飨于下国也四曰
献懿庙主宜附于兴圣庙而不禘祫臣又以为不可传
曰祭如在景皇帝虽太祖其于属乃献懿之子孙也今
欲正其子东向之位废其父之大祭固不可为典矣五
曰献懿二祖宜别立庙于京师臣又以为不可夫礼有
所降情有所杀是故去庙为祧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去
卷九 第 23b 页 WYG1383-0118d.png
墠为鬼渐而之远其祭益稀昔者鲁立炀宫春秋非之
以为不当取已毁之庙既藏之主而复筑宫以祭今之
所议与此正同又虽违礼立庙至于禘祫也合食则禘
无其所废祭则于义不通此五说者皆所不可故臣博
采前闻求其折中以为殷祖玄王周祖后稷太祖之上
皆自为帝又其代数巳远不复祭之故太祖得正东向
之位子孙从昭穆之列礼所称者盖以纪一时之宜非
传于后代之法也传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盖言子为
卷九 第 24a 页 WYG1383-0119a.png
父屈也景皇帝虽太祖也其于献懿则子孙也当禘祫
之时献祖宜居东向之位景皇帝宜从昭穆之列祖以
孙尊孙以祖屈求之神道岂远人情又常祭甚众合祭
甚寡则是太祖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比于伸
孙之尊废祖之祭不亦顺乎事异殷周礼从而变非所
失礼也臣伏以制礼作乐者天子之职也陛下以臣议
有可采粗合天心断而行之是则为礼如以为犹或可
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谨议
卷九 第 24b 页 WYG1383-0119b.png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