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文献志-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375-02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十七   明 程敏政 撰
  序
   冬日洛下登楼宴序    吴少微
仆抱书剑河洛岁月多矣曷尝不忆林宗想元礼慨然
今古追思盛德有太原庄生雄才特达信而好事招奖
英奇亦千载一时也取示文翰不孤风景置旨酒命群
公列坐层楼观望天地烟霞咫尺左右娱宾山水凄清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375-0246b.png
纵横在目其时既晚其日将阑度北牖之凉风下南湍
之白日揽物增思游子多怀乃眷斯文期乎不坠云尔
(见姚铉所编唐文粹虽其文体未/变六朝之习然简健悲壮可喜)
   尔雅注疏序       舒 雅
夫尔雅者先儒授教之术后进索隐之方诚传注之滥
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夫混元辟而三才肇位圣人作
而六艺斯兴本乎发德于衷将以纳民于善洎夫醇醨
既异步骤不同一物多名系方俗之语片言殊训滞今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375-0246c.png
古之情将使后生若为钻研繇是圣贤间出训诂递陈
周公倡之于前子夏和之于后虫鱼草木爰自尔以昭
彰礼乐诗书尽由斯而纷郁然又时经战国运历挟书传
授之徒寖微发挥之道斯寡诸篇所释世罕得闻惟汉
终军独深其道豹鼠既辨斯文遂隆其后相传乃可详
悉其为注者则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虽各
名家犹未详备惟东晋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
毕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者祖焉最为称首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375-0246d.png
其为义疏者则俗间有孙炎高琏皆浅近俗儒不经师
匠今既奉敕校定考案其事必以经籍为宗理义所铨
则以景纯为主虽复研精覃思尚虑学浅意疏谨与尚
书驾部员外郎直秘阁臣杜镐尚书都官员外郎秘阁
校理臣舒雅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臣李维诸王府侍讲
太常博士兼国子监直讲臣孙奭殿中丞臣李慕清大
理寺丞国子监直讲臣王涣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臣
崔偓佺前知洺州永年县事臣刘士元等共相讨论为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375-0247a.png
之疏释虽上遵睿旨共竭于颛蒙而下示将来尚惭于
疏略谨序(按本传宋初编文苑英华校史记前后汉书/修续通典校定周礼公羊谷梁传疏及别纂)
(孝经论语正义校七经疏义雅必预焉/此篇在本集中题云代学士邢炳作)
   春秋指南序       汪 藻
六经惟春秋为仲尼作圣人见其所志之书也学而不
明乎是非何以为人治而不明乎刑赏何以为国此书
之所以作而为万世法也虽曰以匹夫而行天子事有
所谓婉而成章者然其褒贬一出乎天下是非之公岂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375-0247b.png
故为殊绝甚高之论使后人有不可及之叹哉不知班
固何所授之立为弟子退而异言之说开后世诸儒相
诟病之端使当时诚有异同不应复云游夏之徒不能
赞一辞也孟子云孔子百馀年于书武成诗云汉莫不
疑之至春秋则曰诗亡然后春秋作孔子成春秋而乱
臣贼子惧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而已未尝片言置
疑于其间也彼乱臣贼子者岂晓然知道理之人哉一
见春秋而知惧焉非惧圣人之书也惧天下是非之公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375-0247c.png
也自三传兴而圣人之经始不胜其烦好异者曰圣人
之言窅然幽深必有不可以近情常理度者当冥思而
力探之于是枝叶蕃滋无所不至人人务其已说之胜
而莫知求至当之归乃至子而以父学为非弟子而以
师说为愚况其他哉则春秋不明三传乱之也本朝自
熙宁以来学者废春秋不用数十年间笃学而好之者
盖不为无人然一时章分句析之学胜故虽春秋亦穿
凿破碎而不见圣人之浑全政和间予过山阳吴园先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375-0247d.png
生张公在焉先生谓予曰学春秋而不编年无以学为
也吾尝以诸国纵横列而类见之圣人之意了然矣当
令子见吾书予未及受而先生亡未几先生之书盛行
于士大夫间因得伏而读之曰嗟乎圣人之意岂远人
哉曲学蔽之尔先生闭户读书二十馀年其见于世者
固已硕大光明而所出裁一二而已则求圣人之心而
得之者岂独此书哉虽然以此书考之先生之志亦可
以槩见矣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375-0248a.png
   汉儒授经图序      程 俱
古者尊师而重道自天子至于庶人故孔安国授经昭
帝死为之服桓荣傅明帝于东宫及即尊位幸其第至
里门下车拥经而前盖其严如此汉兴诸儒以经谊专
门教授故学者必有师承源流派别皆可推考历东汉
二晋以迄有唐馀风犹有存者然其间大儒间出不专
以一经章句授诸生如王通行道于河汾之间韩愈抗
颜于元和之际故从之学者其于行已成务作为文章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375-0248b.png
皆足以名世而垂后如魏徵王圭李翱皇甫湜之徒是
也陋哉夏侯胜之言也曰士病经术不明经术苟明取
青紫如俯拾地芥尔夫所贵于学者岂专为是哉而胜
以利诱诸生何也西汉之俗固已尚通达而急进取矣
又使士专为利而学学而仕仕而显则不过容悦患失
之人而已如张禹以经为帝师位丞相而被佞臣之目
后世议者至以谓西汉之亡以张禹谷永亦号博通诸
经然因灾异之对枉公议以阿王氏二人者皆成帝所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375-0248c.png
取决有识所企望而当汉之所以存亡之机者也然且
不顾方怀奸而徇利岂其志本在于青紫故邪抑天资
然也后世君子一志于青紫者众求师务学者寡学者
亦无所师承此予所以常恨生之晚也方祖宗隆盛之
时如孙明复胡翼之以经术杨文公欧阳文忠公以学
问文章为一时宗师学者有所折衷而问业焉亦云盛
矣予病卧里中读西汉儒林传观其师弟子授受之严
所谓源流派别皆可推考窃有感焉且浮屠氏自释迦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375-0248d.png
文佛传心法与夫讲解之宗至于今将二千年而源派
谱牒如数一二下至医巫祝卜百工之技莫不有所师
如吾儒师承之道乃今蔑焉所谓学官师弟子如适相
遇于涂尔盖可叹也则其事业之不竞语言之不工名
节之不立无足怪者因以汉儒授经为图以想见汉兴
之风范云(石林叶氏曰北山文精确深远议论皆本仁/义而经纬错综之际则左丘明班孟坚之用)
(意/也)
   西汉诏令序       程 俱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375-0249a.png
右西汉诏令四百一章旧传西汉文类所载尚多阔略
吴郡林德祖虙实始采括传志参之本纪凡断章析简
掇之无遗方荟蕞在纸未遑诠录间以示予予因取其
具藁以世次先后自高祖至平帝人别为篇又差考岁月
纂而成书且序次其末曰古之盛王与道为一故其酬
酢之间里言遗事皆足以为万世法是以事为春秋言
为尚书而书之所传自唐虞夏商周上下千数百载间
其存则今之五十八篇而已由秦汉以来置学官弟子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375-0249b.png
诵说研究至有白首没身莫能诣其极者大哉王言盖
圣人之坊表也自五十八篇而后起衰周至五代之末
又千数百载间其为诏令温醇简尽而犹时有三代之
遗法者惟西汉为然其进退美恶不以溢言没其实其
申饬训戒皆至诚明白节缓而思深至丛脞大坏之馀
其施置虽已不合古道当人心然犹陈义恳到雍容而
不迫此其一代之文流风未泯顾犹不可及又况文实
兼盛哉昔者文中子以圣人之重自任乃始断自七制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375-0249c.png
之主列为四范以续典谟训诰誓命之文然其书世不
传莫得而述故备载如彼德祖以学行名搢绅方将以
文辞为时用方今昭回之章丝纶之美固已冠绝中古
陋汉唐而莫称是书也虽未能比唐虞夏商周之隆庶
其或者亦足为王言之斧藻尚书之鼓吹云
   侑坐元龟序       程 俱
治乱之端率常隐于寻常杪忽之间初若不足畏向者
积而致之至于不可禦善恶皆然治乱因之观秦汉以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375-0249d.png
来享国历世惟唐最长而中绝于孽后败乱于艳妃陵
夷于宦官衰弱于藩镇所经之变不一未有不生于所
忽而积于至微以至于大坏而不可复振者使祸福之
来尝如山摧川溃霆震而至则虽至愚孰不知所避就
唯其隐于寻常杪忽之间初若不足畏向者故蹈覆辙
而不知常相踵也方天下初定魏徵劝太宗以行仁义
以致太平者如封伦辈往往笑而排之唯太宗能用其
言行于寝食起居造次颠沛之间卒以致贞观之治然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375-0250a.png
求其若为仁若为义者则未易彰彰论之岂非其积微
故其成速邪及明皇在位久当盈成丰豫之时春秋既
高方且宠一妇人进一小人退一正士逍遥游宴姑以
乐其当年意必以为是岂足以伤生害治又况乱天下
者乎卒之百敝随生抢攘悖谬至于构衅干戈陷西京
焚九庙四海横溃而卒至于衰微此何故也岂非生于
所忽而积于至微以厎于是哉唐之治乱善恶之大致
较然明白者前哲论之备矣予独取其治乱善恶之萌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375-0250b.png
而祸乱之所由生足以为世戒者裒而为书名之曰侑
坐元龟云
   贺方回诗集序      程 俱
鉴湖遗老诗凡四百七十二篇其五字八句诗锻鍊出
入古今为集中第一其馀大抵名家作也予少读唐实
录与会稽石刻见贺季真弃官本末方开元天宝之交
天下号无事文学士见贵重季真出入禁省冠道山友
储副极当世华宠然一旦不顾为千秋观道士使人望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375-0250c.png
之超然如云汉过秦望行剡川未尝不悠然遐想也季
真去后四百二十载建中辛巳岁始识其孙方回五湖
上盖鉴湖遗老也方回落落有才具观其诗可以知其
人中间罢钱官及通守两郡辄谢病去为祠岳吏又一
旦挂衣冠客吴下穷达虽不同其勇退乐閒故有鉴湖
馀味然予谓方回之为人盖有不可解者方回少时侠
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然遇空无有时俛首
北窗下作牛毛小楷雌黄不去手反如寒苦一书生方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375-0250d.png
回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
极幽閒恩怨之情方回忼慨多感激其言理财治剧之
方亹亹有绪似非无意于世者然遇轩裳角逐之会常
如怯夫处女予以为不可解者此也予奇穷肮脏可憎
方回多交游乃独以集副授予曰子好直美恶无溢言
为我评而序之此亦岂不可解之一端邪
   送日者苏君序      朱 松
小雅之诗曰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说者谓所值岁时日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375-0251a.png
月星辰六物之吉凶然则推步人生时之所值以占其
贵贱寿夭自周以来有之矣后世卜筮訾相地理之学
多著于世而六物之语时斑斑见于简册自贾谊王充
皆有禄命之语详其旨殆与说诗者之意合吕才虽著
论痛诋其诬可以救一时湛溺之弊而天人之精微才
不及也然以其学焯然名世者盖鲜至唐殿中侍御史
李虚中始以超诣精奥之思尽发其秘其说见于韩退
之之墓志曰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支干斟酌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375-0251b.png
其人寿夭贵贱百不失一二今之哗世邀利之徒皆祖
述其书而未闻有窥其关节机牙者盖其为技兼五行
星历家之学既以日时推其分至气节之浅深以步日
月五星之所次又以其五行之生死旺相清浊爱恶参
稽错徵铢称寸较以处其所赋之贤否厚薄是以其言
汪洋虚无而不可执持间有不合则曰是时岂植表下
漏之所定乎此所以视诸家之技尤难见其工也近世
士大夫束书不学而汲汲趋合于世唯恐不及故此技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375-0251c.png
多售而其言亦往往而合吾常悼其然而不能救太息
而已福唐苏生以技来见因以所识十馀人之岁时评
之盖十得八九吾意挟他术也而穷其说则皆有理与
吾所闻于古者不甚相远也岂偶然邪不然韩退之所
称何以过然吾方将营百亩之田躬耕于深山长谷之
中共为子职以求其志视一世富贵何啻浮云之过目
而生乃谓我且进为于世既叹其有学而多中念斯言
之将不验也故识以遗之生名黻病目视不踰尺以故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375-0251d.png
不能驰骋其技于四方云
   伊川先生文集后序    程端中
右伊川先生文八卷政和二年壬辰七月孤端中序曰
道之在天下民日用之圣人虑后世不足以知之载之
六经丁宁教告纤悉具备宜若人见而知之然自秦汉
以下泯没无传惟伊川先生以出类之才独立乎百世
之后天下学者士大夫翕然宗师之圣人之道蔽曀千
四百年至先生而复明昔之论者谓孟子之功可同于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375-0252a.png
禹以其辨异端辟邪说也当是时去圣人未远异端之
害教也未深岂若后世沈深固结虽豪杰之士亦无以
自脱先生独能如醉之醒如梦之觉其功岂不优于孟
子哉元祐初大臣以先生道义荐诸朝召为崇政讲官
哲宗信而敬之既而同朝之士有以文章重于时者忌
先生名出已右与其党类巧为谤诋遂以罢去其后朝
命屡加终不复起居于洛阳天下尊仰之绍圣治元祐
诸臣罪先生坐尝为所荐责涪州今上嗣圣得归遂居
新安文献志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375-0252b.png
伊川后七年而终先生既没昔之门人高弟皆已先亡
无有能形容其德美者然先生尝谓门人张绎曰我昔
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我者
求之于此文可也不肖孤既无以嗣闻斯道姑用记其
言且又使侄炳编次其遗文俾后之学者观其经术之
通明议论之纯一谋虑之宏深出处之完洁虽于先生
之道未能备见其纯全亦将庶几焉
 新安文献志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