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跋
宋朱子有读书法六条曰居敬持志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
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著紧用力元程畏斋因编为此书
其自称分年日程一用朱子之意修之如此读书学文皆办世
之欲速好径失先后本末之序虽曰读书作文而白首无成者
可以观矣此法似乎迂阔而收可必之功如种之穫云云元史
本传称其著有读书工程国子监以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此
为元统三年甬东程氏家塾刊本版心题工程二字即此书也
明初诸儒读书大抵奉为准绳清陆清献公平生致力尤多宰
灵寿时有覆刻本清献跋称旧板漶漫不胜鲁鱼亥豕之讹故
校而梓之今校是本颇有异同卷一二所标旁證陆本均佚卷
三点画讹舛节陆本仅存卜角壶令玉王六字凡阙三十三字
卷二 第 1b 页
︵原注缺三十二字︶彼此异音辨节去字注羌举切与唐韵合
陆本举误与恊音借义节噍字注微噍之音与礼记乐记合陆
本噍误啾此外讹误亦尚不鲜旧有序跋均无存焉按畏斋自
跋历举江浙等处钞刊诸本今均不可复见陆氏所据殆非程
氏勘定之本故不免有所疏漏然则程氏此书要以是本为至
善矣甲戌初冬昆山胡文楷
卷二 第 2a 页
卷二 第 1a 页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二
四书本经既明之后自此日看史仍五日内专
分二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
问本经传注倍温诸经正文夜
閒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并如
前法
看通鉴
卷二 第 1b 页
看通鉴及参纲目两汉以上参看史
记汉书唐参唐书范氏唐鉴看
取一卷或半卷随宜增减
虽不必如读
经之遍数亦须虚心反覆熟看
至于一事之始末一人之姓名
爵里谥号世系皆当子细考求
彊记又须分项详看如当时君
臣心德之明暗治道之得失纪
卷二 第 2a 页
纲之脩废制度之因革国本之
虚实天命人心之离合君子小
人之进退刑赏之当滥国用之
奢俭税敛之轻重兵力之彊弱
外戚宦官之崇抑民生之休戚
风俗之厚薄外夷之叛服如此
等类以项目写贴眼前以备逐
项思玩当时之得失如当日所
读项目无者亦须通照前后思
卷二 第 2b 页
之如我亲立其朝身任其事每
事以我得于四书者照之思其
得失合如何论断合如何区处
有所得与合记者用册随钞然
后参诸儒论断管见纲目凡例
尹氏发明金仁山通鉴前编胡
庭芳古今通要之类以验学识
之浅深不可先看他人议论如
矮人看场无益然亦不可先立
卷二 第 3a 页
卷二 第 4a 页
读西山文章正宗内韩文议论
叙事两体华实兼者七十馀篇
要认此两体分明后最得力正
以朱子考异表以所广谢叠山
批点日熟读一篇
或两篇亦须百遍成诵缘一生
靠此为作文骨子故也既读之
后须反覆详看每篇先看主意
以识一篇之纲领次看其叙述
卷二 第 4b 页
抑扬轻重运意转换演證开阖
关键首腹结末详略浅深次序
既于大段中看篇法又于大段
中分小段看章法文于章法中
看句法句法中看字法则作者
之心不能逃矣譬之于树通看
则由根至表干生枝枝生华叶
大小次第相生而为树又折一
干一枝看则又皆各自有枝干
卷二 第 5a 页
华叶犹一树然未尝毫发杂乱
此可以识文法矣看他文皆当
如此看久之自会得法今日学
文能如此看则他日作文能如
此作亦自能如此改矣然又当
知有法而无法无法而有法有
法者篇篇皆有法也无法者篇
篇法各不同也所以然者如化
工赋物皆自然而然非区区模
卷二 第 5b 页
拟所致有意于为文巳落第二
义在我经史熟析埋精有学有
识有才又能集义以养气是皆
有以为文章之根本矣不作则
巳作则沛然矣第以欲求其言
语之工不得不如此读看耳非
曰止步骤此而能作文也果能
如此工程读书将见突过退之
何止肩之而巳且如朱子或问
卷二 第 6a 页
及集中文字皆是用欧曾法试
看欧曾曾有朱子议论否此非
妄言若能如此读书则是学天
下第一等学作天下第一等文
为天下第一等人在我而巳未
易与俗子言也自此看他文欲
识文体有许多样耳此至末事
一看足矣不必读也其学作文
次第详见于后
卷二 第 6b 页
一六日内分三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
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及温
看史夜閒读看玩索温看性理
书如前法
韩文毕
次读楚辞
读楚辞正以朱子集注详其音读训
义须令成诵缘靠此作古赋骨
子故也自此他赋止看不必读
卷二 第 7a 页
也其学赋次第详见于后
一分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
传注诸经正文温看史夜閒读
看玩温性理书如前法性理毕
次考制度制度书多兼治道有
不可分者详见诸经注疏诸史
志书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郑
夹漈通志略甄氏五经算术玉
海山堂考索尚书中星闰法详
卷二 第 7b 页
说林勋本政书朱子井田谱夏
氏井田谱苏氏地理指掌图程
氏禹贡图郦道元水经张主一
地理沦革汉官考职源陆农师
礼书礼图陈祥道礼书陈旸乐
书蔡氏律吕新书及辩證律准
禋典郊庙奉祀礼文吕氏两汉
菁华唐氏汉精义唐精义陈氏
汉博议唐律注疏宋刑统
卷二 第 8a 页
大元通制成宪纲要说文五音
韵谱字林五经文字九经字样
戴氏六书故王氏正始音陆氏
音义牟氏音考贾氏群经音辨
丁度集韵司马公类篇切韵指
掌图吴氏诗补音及韵补四声
等子杨氏韵谱先择制度之大
者如律历礼乐兵刑天文地理
官职赋役郊祀井田学校贡举
卷二 第 8b 页
等分类如山堂考索所载历代
沿革考覈本末得失之后断以
朱子之意及后世大儒论议如
朱子经济文衡吕成公制度详
说每事类钞仍留馀纸使可续
添又自为之箸论此皆学者所
当穷格之事以夫子之圣犹必
问礼问乐而后能知岂可委之
以为名物度数之细而略之平
卷二 第 9a 页
日诚能沉潜参伍以求其故一
旦在
朝庶免礼官不识礼乐官不识
乐之诮而和胡阮李范马刘杨
不能相一之论可决禘祫庙制
可自我而定如韩子朱子矣岂
特可仿源流至论及吕成公钱
学士百段锦作成策段为举业
资而巳
卷二 第 9b 页
通鉴韩文楚辞既看既读之后约才二十岁或
二十一二岁仍以每日早饭前
循环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看史温
读韩文楚辞之外以二三年之
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
体何文不可作
学作文
学文之法读韩文法巳见前既知篇
卷二 第 10a 页
法章法句法字法之正体矣然
后更看全集及选看欧
阳公曾南丰王
临川三家文体然后知展开閒
架之法缘此三家俱是步骤韩
文明畅平实学之则文体纯一
庶可望其成一大家数文字
卷二 第 10b 页
他如柳子厚文
苏明允文皆不可不
看其馀诸家之文不须杂看此
是自韩学下来渐要展开之法
看此要识文体之佳耳其短于
理处极多亦可以为理不明而
不幸能文之戒如欲叙事雄深
雅健可以当史笔之任当直学
史记西汉书先读真西山文章
卷二 第 11a 页
正宗及汤东涧所选者然后熟
看班马全史此乃作纪载垂世
之文不可不学后生学文先能
展开滂沛后欲收敛简古甚易
若一下便学简古后欲展开作
大篇难矣若未忘场屋欲学策
以我平日得于四书者为本更
守平日所学文法更略看汉唐
策陆宣公奏议朱子封事书疏
卷二 第 11b 页
宋名臣奏议范文正公王临川
苏东坡万言书策略策别等学
陈利害则得矣况性理治道制
度三者巳下工夫亦不患于无
以答所问矣虽今日时务得失
亦须详究欲学经问直以大学
中庸或问为法平日既读四书
注及读看性理文字又不患于
无本矣欲学经义亦仿或问文
卷二 第 12a 页
体用朱子贡举私议中作义法
为骨子方今科制明经以一家
之说为主兼用古注疏乃是用
朱子贡举私议之说按贡举私
议云令应举人各占两家以上
将来答义则以本说为主而旁
通他说以辨其是非则治经者
不敢妄牵巳意而必有据依矣
又云使治经者必守家法命题
卷二 第 12b 页
者必依章句答义者必通贯经
文条举众说而断以已意当更
写卷之式明著问目之文而疏
其上下文通约三十字以上次
列所治之说而论其意次又旁
引他说而以已意反覆辨析以
求至当之归但令直论圣贤本
意与其施用之实不必如今日
分段破题对偶敷衍之体每道
卷二 第 13a 页
只限五六百字以上至于旧例
经义禁引史传乃王氏末流之
弊皆当有以正之此私议之说
也窃谓今之试中经义既用张
庭坚体亦不得不略仿之也考
试者是亦不思之甚也张庭坚
体巳具冒原讲證结特未如宋
末所谓文妖经贼之弊耳致使累
举所取程文未尝有一篇能尽依
卷二 第 13b 页
今制明举所主所用所兼用之
说者此皆考官不能推明设科
初意预防末流轻浅虚衍之弊
致使举举相承以中为式今日
乡试经义欲如初举方希愿礼
记义者不可得矣科
制明曰不拘格律盖欲学者直
写胸中所学耳奈何阴用冒原
讲證结格律死守而不变安得
卷二 第 14a 页
士务实学得实材为
国家用而为科目增重哉因著
私论于此以待能陈于
上者取焉如自
朝廷议脩学校教法以辅宾兴
之制则此弊息矣假如书义仿
张体以蔡传之说为终篇主意
如传辞巳精紧而括尽题
意则就用之为起或略而泛则
卷二 第 14b 页
以其意自做次略衍开次入题
发明以结之次官题题下再提
起前纲主意历提上下经文而
归重此题次反覆敷演或正演
或反演或正引事證或反引事
證缴归主意次结或入讲腹提
问逐节所主之说所以释此章
之意逐节发明其
说援引以證之缴归主意后节
卷二 第 15a 页
如前又总论以结之如易又旁
通所主次一家说又发明其异
者而论断之又援引以證之结
之次兼用注疏论其得失而断
之證之结之平日既熟读经传
又不患于无本矣此亦姑言其
大略耳在作者自有活法直写
平日所得经旨无不可者元设
科条 制既云作义不拘格律
卷二 第 15b 页
则自可依贡举私议法此则最
妙如不得巳用张庭坚体亦须
守传注议论确实不凿不浮可
也欲学古赋读离骚巳见前更
看读楚辞后语并韩柳所作句
法韵度则巳得之欲得著题命
意閒架辞语缜密而有议论为
科举用则当择文选中汉魏诸
赋七发及晋问熟看大率近世
卷二 第 16a 页
文章视古渐弱其运意则缜密
于前但于文选文粹文鉴观之
便见欲学古体制诰章表读文
章正宗辞命类及选看王临川
曾南丰苏东坡汪龙溪周平园
宏辞总类等体四六章表以王
临川邓润父曾南丰苏东坡汪
龙溪周平园陆放翁刘后村及宏
辞总类为式其四六表体今纵未
卷二 第 16b 页
能尽见诸家全集选钞亦须得
旧本翰苑新书观之则见诸家
之体且并得其编定事料为用
作科举文字之法
读看近经问文字九日作一日
读看近经义文字九日作一日
读看古赋九日作一日
读看制诰章表九日作一日
读看策九日作一日
卷二 第 17a 页
作他文皆然文体既熟旋增作
文日数大抵作文办料识格在
于平日及作文之日
得题即放胆立定主
意便布置閒架以平日所见一
笔扫就却旋改可也如此则笔
力不馁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
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
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
卷二 第 17b 页
料则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所
以东坡答江阴葛延之万里徒
步至儋耳求作文秘诀曰意而
巳作文事料散在经史子集惟
意足以摄之正此之谓如通篇
主意閒架未定临期逐旋摹拟
用尽心力不成文矣切戒
一仍以每日早饭前倍温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史夜閒考
卷二 第 18a 页
索制度书温看性理书如前法
专以二三年工学文之后才二十二三岁
或二十四五岁自此可以应举
矣三埸既成却旋明馀经及作
古文馀经合读合看诸书也见
于前窃谓明四书本经必用朱
子读法必专用三年之功夜止
兼看性理书并不得杂以他书
必以读经空眼簿日填以自程
卷二 第 18b 页
看史及学文必在三年之外所
作经义必尽依科
制条举所主所用所兼用之说
而推明之又必择友举行蓝田
吕氏乡约之目使德业相劝过
失相规则学者平日皆知敦尚
行实惟恐得罪于乡评则读书
不为空言而士习厚矣必若此
然后可以仰称科
卷二 第 19a 页
制经明行脩乡党称其孝悌朋
友服其信义之实庶乎其贤林
盛而治教兴也岂曰小补古者大
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
之未有不教而可以宾兴者方今
圣朝科制明经一主程朱之说
使经术埋学举业三者合一以
开志道之士此诚今日学者之
大幸岂汉唐宋科目所能企其
卷二 第 19b 页
万一第因方今学校教法未立
不过随其师之所知所能以之
为教为学凡读书才挟册开卷
巳准拟作程文用则是未明道
巳计功未正谊巳谋利其始不
过因循苟且失先后本末之宜
而巳岂知此实儒之君子小人
所由以分其有害士习乃如此
之大呜呼先贤教人格言大训
卷二 第 20a 页
何乃置之无用之地哉敢私箸
于此以待职教养者取焉
右分年日程一用朱子之意修之如此读书学文皆
办才二十二三岁或二十四五
岁若紧著课程又未必至此时
也虽前所云失时失序者不过
更增二三年耳大抵亦在三十
岁前皆办也世之欲速好径失
先后本末之序虽曰读书作文
卷二 第 20b 页
而白首无成者可以观矣此法
似乎迂阔而收可必之功如种
之穫云
前所云学文之后方再明一经出于不得巳才能作
文之后便补一经不可迟须是
手自钞读其诸经钞法读法并
巳见前
其馀经史子集音义旁證等书别见书目
今不备载
卷二 第 21a 页
读经之后当看全史一过
看张子邵子三胡张南轩吕东莱真西山
魏鹤山程朱门人之书一过
批点经书凡例
馆阁校勘法
句读二字侧点为句中点为读凡人名地物名并
长句内小句并从中点
勉斋批点四书例
句读例
卷二 第 21b 页
句
举其纲 文意断
读
者也相应 文意未断 覆举上文
上反言而下正 上有呼下字 下有承上字
点抹例
红中抹
纲 凡例
红旁抹
卷二 第 22a 页
警语 要语
红点
字义 字眼
黑抹
考订 制度
黑点
补不足
实勉斋例
举其纲为句
卷二 第 22b 页
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文意断为句
如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
者也相应为读
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文意未断为读
如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
以去其旧染之污也
覆举上文为读
卷二 第 23a 页
如曰然则此篇所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
上反言而下正为读
如不亲其亲不长其长则所厚者薄而无以及
人之亲长
上有呼下字为读
如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
而作也
下有承上字为读
卷二 第 23b 页
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续补句读例
一曰字是作本书者记当时对面答问之辞者并
作句曰字是援引他书他日他人之言止作言
字说者并无点有句长欲读者宁读于上文仍
以曰字连下文
一凡呼小子或二三子或参乎对面呼之而欲重
其听者皆为句
一纲在上而目在下者纲为句目为读目尽为句
卷二 第 24a 页
一目在上而纲在下者诸目皆读目尽为句纲独
为句或下是缴语解语意短急者目尽为读
一无纲之目并为读目尽为句
一无纲之目每目自有抑扬及自解者解尽为读
目尽为句
一有纲之目每目自有抑扬及自解者解尽为读
目尽为句
一上段正下段反或上段反下段正短者可为读
若是长段反正有然字转者及有大转语辞者
卷二 第 24b 页
当为句
一引用他书他人语上有所谓字下有者字急缴
归主意者所引句下者字为读缴语尽为句
一凡引他书他人他日及覆举上文之辞者其中
未尽之语为读至所引辞尽为句
一凡诗铭韵语以韵为句未至韵皆读
一凡议论体自然读多句少
卷二 第 25a 页
一凡叙事体自然句多读少
一提解经文训诂某者某也之下意尽者以也字
为句如贴解本意未尽者虽也字亦为读至意
尽方为句
一注文释经训诂就兼见章旨必义巳明不再通
说经文后即以大圈断之者其中章旨未尽小
句皆读意尽为句
一以言字通叙贴解一段经文大意者并读意尽
方为句亦有无言字而意实贴解段意者并同
卷二 第 25b 页
一叙论发明文义本意巳尽为句其下有缴归章
旨及别贴赞叹劝勉之辞以结者别为句
一上发明所以然下以此字或是字再指上段缴
归所当然或缴归主意者此字是字上并为句
下段如文意短急者此字是字上为读
一上发明所以然下以故字缴归所当然者故字
上为读如上是长段故字下发意又长者故字
上为句
一或问中问目之末何也若何而用力邪奈何亦
卷二 第 26a 页
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如之何之类何也之上
并读或何也之上无者字者及句短者不读或
六段内自提问已意何者何哉何则何也之类
又自发大段意者何者之上并句
发音例
并考许叔重说文及郑夹漈六书略每字有两
音者先依夹漈所正叔重之误者馀
方依叔重先正始音然后依本文音
义随四声圈发其音义参陆氏经典
卷二 第 26b 页
释文贾氏群经音辨大抵以朱子为
主
所用点子
以果斋史先生法取黑角牙刷柄一头作点一头
作圈至妙凡金竹木及白角并刚燥
不受朱不可用也
用丹铅法
点书用丹丹用当日新煎胶调用正误用
卷二 第 27a 页
铅粉凡有误处先以墨笔改正误处
文义分明为底却以粉笔盖之乃填
写粉上所以必须先
改正分明者盖防经久脱落欲底还
可考也须以铅粉水浸七日日日搅
动待澄逼去浮水以去铅气待碗内
乾却用当日新煎阿胶调揉为铤子
磨用凡钞书之法亦须改正底本分
明然后剪纸贴之写净切不可镂去
卷二 第 27b 页
误处为孔补贴久之脱去文义不可
考矣切戒贴误法厚斋王先生亲教
云平生所自用者
批点韩文凡例
议论体
一句读并依点经法
一大段意尽 黑画截
一大段内小段 红画截
一小段内细节目及换易黄半画截
卷二 第 28a 页
一论所举所行事实及来书之目及所以作此篇之
故每篇首末常式 黑侧抹
一所论援引他书及考證及举制度及举前代国
名 青侧抹
一所论纲要及再举纲要及或问体问目及提问之
语及断制之策 黄侧抹
一义理精微之论 黄中抹
一凡人姓名初见者 红中抹
一缴上文结上文紧切全句或发明于事实之下或
卷二 第 28b 页
先发明事之所以然于事实之上者 红侧圈
一转换呼应字及用力字及缴结句内虽巳用红侧
圈而字合此例者每字 黄侧圈
一假借字先考始音随四声 红圈
一有韵之韵 黑侧圈
一造句奇妙者 红侧点
一补文义不足黑侧点
譬喻 青侧点
一要字为骨初见者 黄正大圈
卷二 第 29a 页
一要字为骨再见者 黄正大点
叙事体
一句读并依点经法
一大段意尽 黑画截
一大段内小段 红画截
一小段细节目及换易句法 黄半画截
一叙所行事实及年号及人名爵里谥号父祖妻子
兄弟等及叙所以作此篇之故铭曰诗曰及每篇
首末常式 黑侧抹
卷二 第 29b 页
一叙教诏对答之语 红侧抹
一所叙引援他书及考證及举制度及举前代国名
青侧抹
一所叙纲要及再举纲要及提问之语所提问难事
实虽巳用黑侧抺而合此例者 黄侧抹
一义理精微之论 黄中抹
一凡姓名初见者 红中抹
一造句奇妙者 红侧点
一反覆提论其德行及推说其用心而虚叙总述其
卷二 第 30a 页
所以然及补文义不足 黑侧点
一譬喻 青侧点
一缴上文结上文切紧全句或发明于事实之下或
先发明事之所以然于事实之上者
红侧圈
一转换呼应字及缴结句内虽已用红侧圈而字合
此例者每字 黄侧圈
一假借字先考字始音随四声 红圈
一有韵之韵 黑侧圈
卷二 第 30b 页
一要字为骨初见者 黄正大圈
一要字为骨再见者 黄正大点
刋印日程空眼簿式
卷二 第 31a 页
读经日程年 月 日生员
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思勉斋
卷二 第 31b 页
读看史日程年 月 日生员
一日
一日
一日
一日
一日
思勉斋
卷二 第 32a 页
读看文日程年 月 日生员
一日
一日
一日
一日
一日
一日
思勉斋
卷二 第 32b 页
卷二 第 32b 页
卷二 第 32b 页
小学日程年 月 日生员
一
一
一呈 改 上簿
一
一
一
思勉斋
卷二 第 33a 页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二
卷二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