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120-061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一 宋 卫湜 撰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
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120-0610d.png
郑氏曰此心广体胖之诗也澳隈崖也猗猗喻美盛
斐有文章貌也諠忘也道犹言也恂字或作峻读如
严峻之峻言其容貌严栗也民不能忘以其意诚而
德著也圣人既有亲贤之德其政又有乐利于民君
子小人各有以思之
孔氏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此诗卫风淇澳之篇美
卫武公之德也如骨之切如角之磋如玉之琢如石
之磨瑟然颜色矜庄僩然性行宽大赫然颜色盛美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120-0611a.png
喧然威仪宣著恂慄谓颜色庄慄有斐君子者论道
武公盛德至善人之爱念不能忘也于戏前王不忘
周颂烈文之篇也于戏犹言呜呼以文王武王意诚
于天下故诗人叹美之云此前世之王其德不可忘
也
蓝田吕氏曰切磋者解割之谓也琢磨者修治之谓
也有璞玉于此将以为圭则必先解而为圭之质将
以为璧则必先解而为璧之质如学者之志欲止于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120-0611b.png
小善则以小善为之质欲止于至善则以至善为之
质琢磨者即其质以修治其文小善之质止可以修
小善之文至善之质然后可以修至善之文故如圭
之质不能琢磨而成璧璧之质不能琢磨而成圭故
曰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恂慄者敬其
学也威仪者见之文也斐文之著也学止于至善积
而为盛德至于文章著见则入于民心者深矣此诚
之不可掩也故民不能忘也诚之至者非特入于民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120-0611c.png
心其所以道民者泽流于后世矣贤其贤亲其亲君
子化其善也乐其乐利其利小人蒙其惠也
山阴陆氏曰赫兮喧兮者威仪也者所谓威仪棣棣
光美相逮如此经曰乃出揖私朝煇如也登车则有
光矣德言盛善言至亦言之法此以没世不忘也进
于武公矣武公老而如此虽死犹如此也
石林叶氏曰道学求诸人自修求诸己恂慄者诚于
内威仪者文于外求诸人求诸己所以有至善也故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120-0611d.png
曰发虑宪求善良诚于内文于外所以有盛德也故
曰动容周旋中礼盛德之至善则民归之不忘也故
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有盛德至善则民无间于
君子小人皆在所不忘也然而君子怀德故贤其所
贤者义也亲其所亲者仁也小人怀惠故乐其所乐
者亦义也利其所利者亦仁也
庐陵胡氏曰民不忘美卫武之诚没世不忘美文武
之诚夫诚至于民怀不忘其诚至矣
卷一百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120-0612a.png
莆阳林氏曰此诗序云美武公之德言其表里相称
也故能先诚其意自然脩身可观菉竹生于水傍自
然猗猗而盛斐然如君子气象盖由切磋琢磨而成
就其材如此终是令人不能忘也下文乃戴记解此
诗盖训诂之学其来也远自汉以前有之矣道治也
谓学问以治之由学问然后日渐月渍所谓自修也
言其学问而治之如切如磋也日渐月渍非一朝一
夕之故如琢如磨也后又引于戏前王不忘说不能
卷一百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120-0612b.png
忘之义谓君子所以不能忘前王者谓其贤者则知
其贤其可亲者则亲之小人所以不能忘前王者谓
民之所乐前王亦与之同其乐民之所利前王亦与
之同其利君子小人不能一日忘之也
新安朱氏曰此与诗云邦畿千里至止于信皆传之
三章释止于至善淇水名澳隈也切以刀锯琢以椎
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铝锡磨以沙石皆治物
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
卷一百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120-0612c.png
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瑟严
密之貌僩武毅之貌赫喧宣著盛大之貌諠忘也道
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脩者省察克治之功恂
慄战惧也威可畏也仪可象也引诗而释之以见能
得至善之所由而又以赞其德容之盛也于戏叹辞
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
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
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
卷一百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120-0612d.png
也此两节咏叹淫泆其味深长当孰玩之 曰复引淇
澳之诗何也曰上言止于至善之理备矣然其所以
求之之方与其得之之验则未之及故又引此诗以
发明之也夫如切如磋言其所以讲于学者已精而
益求其精也如琢如磨言其所以修于身者已密而
益求其密也此其所以择善固执日就月将而得止
于至善之由也恂慄者严敬之存乎中也威仪者辉
光之著乎外也此其所以脆面盎背施于四体而为
卷一百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120-0613a.png
止于至善之验也盛德至善民不能忘盖人心之所
同然圣人既先得之而其充盛宣著又如此是以民
皆仰之而不能忘也盛德以身之所得而言也至善
以理之所极而言也切磋琢磨求其止于是而已矣
曰切磋琢磨何以为学问自修之别也曰骨角脉理
可寻而切磋之功易所谓始条理之事也玉石浑全
坚确而琢磨之功难所谓终条理之事也 曰引烈
文之诗而言前王之没世不忘何也曰贤其贤者闻
卷一百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120-0613b.png
而知之仰其德业之盛也亲其亲者子孙保之思其
覆育之恩也乐其乐者含哺鼓腹而安其乐利其利
者耕田凿井而享其利也此皆先王盛德至善之馀
泽故虽没世而人犹思之愈久而不能忘也
龙泉叶氏曰学者以密察之功微细以验之积渐以
充之诚意所贯本末光明其或文或质或浅或深疾
徐反复之际式有可观之义盖君子察之于内众人
察之于外唯其中无可愧外无可憾所以诗人之形
卷一百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120-0613c.png
容若此之盛也学者强为善而已非以求之于人也
及其为善之至纯实著见而不可掩则斯民记之矣
建安真氏曰如切如磋道学也主知而言如琢如磨
自脩也主行而言此言致知力行之功当并进也知
到十分精处而行处有一分未密亦未得为至善须
是知极其至行亦极其至方谓之至善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
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
卷一百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120-0613d.png
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
用其极
郑氏曰克能也顾念也諟犹正也帝典尧典亦尚书
篇名峻大也皆自明明德也盘铭刻戒于盘也极犹
尽也
孔氏曰周公封康叔作康诰太甲伊尹戒太甲之辞
盘铭汤沐浴之盘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盘者戒之
甚也苟日新苟诚也非唯沐浴自新诚使道德日益
卷一百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120-0614a.png
新也非唯一日之新当使日日益新非唯日日益新
又须恒常日新皆是丁宁之辞作新民者周公使康
叔作新殷民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大雅文王之
篇言周虽旧是诸侯之邦其受天之命谓为天子而
更新也
河南程氏曰克明峻德顾諟天之明命皆自明也者
皆由于明也
蓝田吕氏曰古者大人之学未尝不先自明其德然
卷一百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120-0614b.png
后及于天下故引汤诰太甲尧典之言以明文王汤
康皆自明也新之为言革其故也理义者人心之所
同然唯大人为先得之德之不明也以民之未知乎
此也德之不行也以民之未得乎此也先知觉后知
先觉觉后觉则易昏为明易恶为善变化气质如螟
蛉之肖蜾裸是岂不为新乎虽然自明明德者亦日
新也合内外之道故自新然后新民也汤之盘铭自
新者也康诰文王之诗新民者也君子治己治人其
卷一百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120-0614c.png
究一也故曰无所不用其极
严陵方氏曰日新者日新其德也易曰日新之谓盛
德苟日新者言日新之有始也日日新者言日新之
有继也又日新者言日新之有加也既有始又有继
又有加则日新其德于是为至极之为言至也所与
书言君子所其无逸之所同义盖有所则有用有用
则有极既有所矣其可不用其极乎故其言如此
然君子之日新非特在已下以治民上以承天亦莫
卷一百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120-0614d.png
不然故又引诗书之言以證之则无所不用其极又
在乎此
山阴陆氏曰諟之在前顾之在后极至也未有不用
其极而能新者也
石林叶氏曰新之至于又新者德之在己也作新民
德之在人也其命新者德之在天也盖君子之德至
于受天之命而后极其明德也
庐陵胡氏曰日新自明也新民明民也自明明民物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120-0615a.png
我一致两造其极是谓无所不用其极极中也民不
协于极者由不明也上之人能易昏为明变化气质
使之自新以趋于中道是为用其极也
东莱吕氏曰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者新之
谓也于穆不已天之所以为天也纯亦不已文王之
所以为文也其不已者新之谓也新者天之道也日
月之运行万物之发生无穷已也君子无所不用其
极者知此道也其自新也以尧舜之道为必可行以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120-0615b.png
尧舜之德为必可至其新民也使是君为尧舜之君
使是民为尧舜之民所谓无所不用其极也然非不
息不已则不能至此
延平周氏曰易曰穷理尽性穷其在己之理然后能
穷其在物之理尽其在己之性然后能尽其在物之
性未有不自明其在己者而能明其在物者也此君
子所以贵乎自明新之无已而至于极则圣人也此
君子所以用其极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120-0615c.png
新安朱氏曰太甲殷书顾谓常目在之也天之明命
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目在之
则无时不明矣皆自明也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已德
之意此传之首章释明明德也汤之盘铭以下此传
之二章释新民也铭名其器以自戒之辞也苟诚也
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
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
当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120-0615d.png
断也作新民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
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周国虽旧至文王能
新其德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是故君子无所不
用其极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曰然则其曰克
明德者何也曰此言文王能明其德也盖人莫不知
德之当明而欲明之然气禀拘之于前物欲蔽之于
后是以虽欲明而有不克也文王之心浑然天理亦
无待于克之而自明矣然犹云尔者亦见其独能明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120-0616a.png
之而他人不能又以见夫未能明者之不可不致其
克之之功也 曰顾諟天之明命何也曰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故人之明德非他也即天之所以命我而
至善之所存也是其全体大用盖无时而不发见于
日用之间人唯不察于此是以汨于人欲而不知所
以自明常目在之而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
成性存存而道义出矣 曰克明峻德何也曰言尧
能明其大德也 曰是三者固皆自明之事也然其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120-0616b.png
言之亦有序乎曰康诰通言明德而已太甲则明天
之未始不为人而人之未始不为天也帝典则专言
成德之事而极其大焉其言之浅深亦略有序矣
或问盘之有铭何也曰盘者常用之器铭者自警之
辞也古之圣贤兢兢业业固无时而不戒谨恐惧然
犹恐其有所怠而忽忘之也是以于其常用之器各
因其事而刻铭以致戒焉欲其常接乎目每警乎心
而不至于忽忘之也然则沐浴之盘而其所期之辞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120-0616c.png
如此何也曰人之有是德犹其有是身也德之本明
犹其身之本洁也德之明而利欲昏之犹身之洁而
尘垢污之也一旦存养省察之功真有以去其前日
利欲之昏而日新焉则亦犹其疏瀹澡雪而有以去
其前日尘垢之污也然既新矣而所以新之之功不
继则利欲之交将复有如前日之昏犹既洁矣而所
以洁之之功不继则尘垢之集将复有如前日之污
也故必因其已新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使其存养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120-0616d.png
省察之功无少间断则明德常明而不复利欲之昏
亦如人之一日沐浴而日日沐浴又无日而不沐浴
使其疏瀹澡雪之功无少间断则身常洁清而不复
为旧染之污也昔成汤所以反之而至于圣者正唯
有得于此故称其德者有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又
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有曰从谏弗咈改过不吝又
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此皆足以见其日新之
实至于所谓圣敬日跻云者则其言愈约而意愈切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120-0617a.png
矣然本其所以得此又其学于伊尹而有发焉故伊
尹自谓与汤咸有一德而于复政太甲之初复以终
始惟一时乃日新为丁宁之戒盖于是时太甲方且
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而归是亦所谓苟日新者
故复推其尝以告于汤者告之欲其日进乎此无所
间断而有以继其烈祖之成德也其意亦深切矣其
后周之武王受师尚父丹书之戒而谓敬胜怠者吉
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退而于其几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120-0617b.png
席觞豆刀剑户牖莫不铭焉盖闻汤之风而兴起者
今其遗语尚幸颇见于大戴之礼书愿治之君志学
之士亦不可以莫之考也曰此言新民其引此何也
曰此自其本而言之盖以是为自明之至而新民之
端也 曰康诰之言作新民何也曰武王之封康叔
也以殷之馀民染纣污俗而失其本心也故作康诰
之书而告之以此欲其有以鼓舞而作兴之使之振
奋踊跃以去其恶而迁于善舍其旧而进乎新也然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120-0617c.png
此岂声色号令之所及哉亦自新而已矣曰孔氏小
序以康诰为成王周公之书而子以武王言之何也
曰此五峰胡氏之说也盖尝因而考之其曰朕弟寡
兄者皆为武王之自言乃得事理之实而其他證亦
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于此可见然非此书大义所
关故不暇于致详当别为读书者言之耳 曰诗之
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何也曰言周之有邦自后稷
以来千有馀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而民亦丕变故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120-0617d.png
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盖民之
视效在君而天之视听在民君德既新则民德必新
民德既新则天命之新亦不旋日矣 曰所谓君子
无所不用其极者何也曰此结上文诗书之意也盖
盘铭言自新也康诰言新民也文王诗言自新新民
之极也故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即至善之云也
用其极者求其止于是而已矣
新定邵氏曰以事情揆之日日盥颒人之所同也日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120-0618a.png
日沐浴恐未必然内则篇记人子之事父母亦不过
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而已斯铭也其殆刻诸
盥颒之盘欤
长乐陈氏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然则欲明明
德于天下必先自明也新民者必先自新也至于所
止不同亦皆至善也
永嘉薛氏曰明德峻德也日新德新也
龙泉叶氏曰人之于德皆自明也岂有明之者哉火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120-0618b.png
有不息之光泉有不竭之流人之欲自明也穷天下
之欲不能蔽其达而行之也合天下之力不能遏如
水火焉益深益热而不可禦也圣贤亲身行之则知
自明之为功矣徒口耳记问而己者若之何哉新与
明皆学者功用之要也新则明明则新太甲曰终始
惟一时乃日新人无日新之效苟惟一善以自恕记
其旧而忘其新得于昔而遗于今颓惰委靡日就耗
散而其本然者忘矣有新有故者物也物已故而不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120-0618c.png
复新者也此汤之所以铭也国之已故者不复新周
故国也而文王能新之此诗之所以颂也一性之诚
无故无新持之不倦存之若一人之于身鲜有不以
新旧为别者自欺其身者也不二不息有始有卒则
日新之功见矣一段说成德就贤之功效一段说明
德是自明一段前辈所以移易在前谓是解新民然
细看却只是自说日新意思
建安真氏曰身之有垢特形骸之碍耳然人犹知沐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120-0618d.png
浴以去之惟恐尘垢存则其体污秽至于心者神明
之府甘心为利欲所溺以昏蔽之甚如积粪壤如聚
蛲蛔不肯一用其力以去之是以形体为重以心性
为轻也岂不缪哉唐人栉铭曰人之有发旦旦思理
有身有心胡不如是深得成汤铭盘之意
钱塘吴氏曰德既明矣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于是又
取诗书言新者明之日新则德益辉光新其在己者
也民新则风移俗易新其在人者也命新则祈天有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120-0619a.png
永新其在天者也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者至
也至则止矣故又取诗人所言止者明之止者止于
至善而已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
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
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孔氏曰诚意在知所止引殷颂玄鸟之篇言殷之邦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120-0619b.png
畿千里惟人所居止引小雅缗蛮之篇言黄鸟止在
岑蔚丘隅之处得其所止孔子见其诗而论之云观
于鸟之所止则人亦知其所止也又大雅文王之篇
言文王之德缉熙光明又能敬其所止以自居处也
河南程氏曰释氏多言定圣人便言止如物之好须
道是好物之恶须道是恶物自好恶关我这里甚事
若说道我只定更无所为然物之好恶亦自在里故
圣人只言止所谓止如人君止于仁如人臣止于敬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120-0619c.png
之类也易曰艮其止止其所也言随其所止而止之
人多不能止盖人万物皆备遇事各因其心之所重
更互而出才见得这事重便有这事出若能物各付
物便自分出 又曰人多思虑不能自宁只是做他
心主不定要作得心主唯是止于事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父子止于孝慈之类如舜之诛四凶
已作此恶从而诛之舜初何与焉人不止于事只是
揽他事不能使物各付物物各付物则是役物为物
卷一百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120-0619d.png
所役则是役于物有物必有则须止于事 又曰于
止知其所止谓当止其所也夫有物必有则父止于
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忠万物庶事莫不各
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
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蓝田吕氏曰民之所止止于邦畿而已鸟之所止止
于丘隅而已是皆知其所止矣人之于学不知所止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120-0620a.png
流遁失守无所适归终亦必亡而已矣虽黄鸟之不
若也故文王之学所以缉熙者在敬其所止而已所
谓仁敬孝慈信者乃为人君为人臣为子为父与国
人交之至善者也其所居之地不同故所止之善不
一其所以为至善则一也所谓止者犹行者之所欲
至射者之所欲中虽未至也虽未中也必至必中而
后已此之谓知所止
石林叶氏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居而止之也缗蛮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120-0620b.png
黄鸟止于丘隅择而止之也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安而止之也
庐陵胡氏曰止得其所则善君臣父子国人止于仁
敬孝慈信是为止其所虽然不明乎善虽欲择善而
止之未必得其所也故先于明明德
新安朱氏曰此与前引淇澳诗皆传之三章释止于
至善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有所当止之
处也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岑蔚之处子曰以下孔子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120-0620c.png
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穆穆深远之意
于叹美辞缉继续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
安所止也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
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
尽其馀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所止而无疑矣
曰引缗蛮之诗而系以孔子之言孔子何以有是言
也曰此夫子说诗之辞也盖曰鸟于其欲止之时犹
知其当止之处岂可人为万物之灵而反不如鸟之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120-0620d.png
能知所止而止之乎其所以发明人当知止之义亦
深切矣 曰引文王之诗而继以君臣父子与国人
交之所止何也曰此因圣人之止以明至善之所在
也盖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是以万物庶事莫不各有
当止之所但所居之位不同则所止之善不一故为
人君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仁为人臣则其所当止者
在于敬为人子则其所当止者在于孝为人父则其
所当止者在于慈与国人交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信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120-0621a.png
是皆天理人伦之极致发于人心之不容己者而文
王之所以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者亦不能加毫
末于是焉但众人类为气禀物欲之所昏故不能常
敬而失其所止唯圣人之心表里洞然无有一毫之
蔽故连续光明自无不敬而所至者莫非至善不待
知所止而后得所止也故传引此诗而历陈所止之
实使天下后世得以取法焉学者于此诚有以见其
发于本心之不容己者而缉熙之则其敬止之功是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120-0621b.png
亦文王而已矣诗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
王万邦作孚正此意也 曰五者之目词约而义该
矣子之说乃复有所谓究其精微之蕴而推类以通
之者何其言之衍而不切耶曰举其德之要而总名
之则一言足矣论其所以为是一言者则其始终本
末岂一言之所能尽哉得其名而不得其所以名则
仁或流于姑息敬或堕于阿谀孝或陷父而慈或败
子且其为信亦未必不为尾生白公之为也又况传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120-0621c.png
之所陈姑以见物各有止之凡例其于大伦之目犹
且阙其二焉苟不推类以通之则亦何以尽天下之
理
永嘉薛氏曰止极也仁之至义之尽也知止而后能
定能定则不它矣此谓知本古人之所以大过人者
无所不用其极也能知所止无所往而不建其极也
黄鸟尚知安身之所人而不求所止可乎
龙泉叶氏曰学者之于道非有可止之法其所为力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120-0621d.png
行而不息者将以成就其所止也故君力行以成就
其所止之仁臣力行以成就其所止之敬子力行以
成就其所止之孝父力行以成就其所止之慈人之
行于世也苟知其所止虽行千里之远而可以无厌
其不知也则左足未举而右足踬矣故动则入陷阱
行则入网罗以至于死而不得其止也
东莱吕氏曰止则一不止则二人之行也未得其所
居则其心茫然不杂则乱也及得其所居则心自定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120-0622a.png
矣此止则一也君子之学择其所止而已矣
建安真氏曰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为人君为人臣
与国人交各有所当止止云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
谓也以君道言之有一毫未至于仁不可以言止知
仁之当为或出焉或入焉亦不可以言止何谓仁克
己复礼仁之体也爱人利物仁之用也为人君者内
必有以去物欲之私使视听言动无一不合乎礼外
必有以广民物之爱使鳏寡孤独无一不遂其生此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120-0622b.png
所谓仁也必有是体然后其用行焉故圣人论仁莫
先于克己也人君为天下民物之主痒痾疾痛孰非
同体故君道必主于仁而为仁必极其至所谓止于
至善也自古帝王独称尧舜为至仁者以其兼体用
之全无纤微之间故也若宋襄以不禽二毛为仁梁
惠以移民移粟为仁是特区区之小善耳其可以言
至乎其可遽止于是乎以此推之则臣之敬子之孝
父之慈与国人交之信皆以极至为当止之地若夫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120-0622c.png
以貌恭为敬以从令为孝以长恶为慈以小谅为信
而曰止于是焉则非所敢知也 又曰文王于缉熙
敬止此敬字举全体而言无不敬之敬也为人臣止
于敬专指敬君而言乃敬中之一事也文王之敬包
得仁敬孝慈信
新定邵氏曰此章所以释止于至善之义也至善之
道乃夫人安止之地自其大体而言之人之一身其
生也生乎此道之中其处也处乎此道之内未有能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120-0622d.png
出于范围之外者也自其事为而言之视听言动皆
当由礼喜怒哀乐皆当中节亦未尝无所止也古昔
圣贤洞明乎此故其告语所及经指此道为所止之
地曰安汝止者安乎此也曰钦厥止者钦乎此也谓
之广居谓之安宅无非推明乎此也自夫人讲学不
明蔽于物欲始旷其安宅而弗居血气驰骛殆如寄
身于逆旅甚者惰于荆棘投于陷阱溺于深渊而不
自知也岂不重可叹哉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120-0623a.png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郑氏曰情犹实也无实者多虚诞之辞圣人之听讼
与人同耳必使民无实者不敢尽其辞大畏其心志
使诚其意不敢讼本谓诚其意也
孔氏曰无情者以下记者释夫子之意也
河南程氏曰或问此谓知本止说听讼吾犹人也必
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何也先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120-0623b.png
生曰且举此一事其它皆要知本听讼则必使无讼
是本也
横渠张氏曰大畏民志大畏服其民志使民诚服犹
神武而不杀也威德素著则民自畏服无情者不敢
尽其辞则知过必改不可幸免故无讼也此则三不
欺圣人皆有之爱则不忍明则不能威则不敢
清江刘氏曰听讼能判曲直岂不为美然而圣人之
意以无讼为先者贵息争于未形也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120-0623c.png
延平周氏曰圣人听讼与人同使无实之人不得尽
其辞则异
严陵方氏曰子路之折狱不及孔子之无讼召南之
听讼不及周南之无犯此所以为圣贤之辨欤夫讼
者以其两辞之情伪未辨也至若无情之人不得尽
其辞岂复有讼乎非夫大畏民志固不能若是易于
讼言有孚窒惕盖谓是矣
马氏曰诚其意则使民心服不可得而欺矣大畏民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120-0623d.png
志者心服之谓也
蓝田吕氏曰孔子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故诚其
意则使民服民不得而欺矣大畏民志者心服之谓
也中心悦而诚服如七十子之服仲尼虽巧言如簧
苟无其实为天下所不容此无情者所以不得尽其
辞而可使无讼是谓诚意之效故曰知本
新安朱氏曰此传之四章释本末犹人不异于人也
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120-0624a.png
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
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
末之先后矣 曰然则听讼无讼于明德新民之义
何所当也曰圣人德盛仁熟所自明者皆极天下之
至善故能大有以畏服其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尽
其无实之辞是以虽其听讼无以异于众人而自无
讼之可听盖已德既明而民德自新则得其本之明
效也或不能然而欲区区于分争辨讼之间以求新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120-0624b.png
民之效其亦末矣此传者释经之意也
新定邵氏曰民生有欲群居则竞民之不能无讼也
久矣鼠牙雀角疑似惑人讼之未易听察也尚矣有
能裁决明审使奸猾无所遁情善良得以吐气是亦
足以为政矣然人之情伪无穷己之精力有限与其
分拿斗阋劳吾之听决孰若和顺雍睦相安于无事
是故虞芮质成未足以见文王至其目观礼逊之俗
忸怩而不忍争然后见文王道化之懿耳夫所谓大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120-0624c.png
畏民志者岂必峻厉威刑使之畏惧而不敢犯哉盖
其羞愧之心潜动于中则稍犯不韪措躬无地中庸
所谓不怒而民威于鈇钺是也昔夫子之仕于鲁也
将为司寇而沈犹氏之徒已为之息心而改行此其
德望素隆大畏民志厥有明验傥得邦家则绥来动
和使民无讼尚奚难哉
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卷一百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120-0624d.png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
味此谓脩身在正其心
郑氏曰懥怒貌也或作懫或作疐
孔氏曰此覆说前脩身正心之事因忿怒恐惧而违
于正心既不在视听与食不觉知也
河南程氏曰或谓有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心不得其
正是无此数者心乃正乎程先生曰非是要无只是
不以此动其心学者未到不动处须是执持其志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120-0625a.png
蓝田吕氏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良
心也天之所以降衷民之所以受天地之中也寂然
不动虚明纯一与天地相似与神明为一传曰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其谓此欤此心自正不待人正
而后正而贤者能勿丧不为物欲之所迁动如衡之
平不加以物如鉴之明不蔽以垢乃所谓正也唯先
立乎大者则小者不能夺如使忿懥恐惧好恶忧患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120-0625b.png
一夺其良心则视听食息从而失守欲区区修身以
正其外难矣
石林叶氏曰有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心有所系矣
故不得其正有系而不得正则其视也必不见听也
必不闻食也必不知其味以心不在焉故也孟子曰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盖能正心则能存而不失
故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无所系此所以养性事天
而脩身之道也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120-0625c.png
庐陵胡氏曰古之君子无所不用其正坐毋箕坐必
正也立毋跛立必正也游毋倨行必正也视毋淫视
必正也听毋倾听必正也言不惰言必正也动不递
动必正也至于祭则正已居则正位坐则正席射则
正鹄投壶则正爵无所不用其正此无他凡以正其
心也心正则先立乎大者而小者不能夺忿懥恐惧
好乐忧患皆其小者尔心一为小者所夺则坐立视
听言动饮食颠倒失措而天地四方易位矣故养心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120-0625d.png
不可不正然古之圣人以蒙养正盖未发之谓蒙谓
喜怒哀乐未发时也能于此时养之以正则发而皆
中节矣若发而后禁则捍格而难胜故正心必曰先
谓正于未发之前
永嘉薛氏曰中庸之学以率性为道喜怒哀乐未发
谓之中有所忿懥恐惧则非所谓中而本性昏矣心
者神明之舍居中虚以治五官者也心为事夺五官
皆失其正非所以安神明也一正心而本性正矣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120-0626a.png
范阳张氏曰心之正体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也其
所以为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者皆血气也此所以言
身有所忿懥至忧患而不曰心也是心者出乎忿懥
恐惧好乐忧患之外者也惟忘忿懥以至忧患则心
之本体见矣故正心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
知其味则以心之正体无见无闻无味处是也一流
于见闻滋味之间则心之正体偏矣故正其心者消
尽血气忘忿懥以至忧患乃可耳心体既见寂然不动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120-0626b.png
可也感而遂通亦可也此心正者之事正心者岂可
遽言此哉学者不可不察
东莱吕氏曰四者皆非心之正也然则如之何而谓
之心正非知至意诚不足以识之今夫视听言动求
合乎礼以正其心则可谓之正心乎曰此求正其心
而非心正也心正者非言语拟议所能形容也故唯
知至意诚者能默识之
新安朱氏曰此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自此以下并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120-0626c.png
以旧文为正忿懥怒也湛然虚明随感而应者心之
正也不能操而存之而苟以应物则必反为所动而
累乎其中是以不得其正耳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
身矣 或问喜怒忧惧人心之所不能无也而曰心
一有是则不得其正何哉曰人之一心湛然虚明以
为一身之主者固其本体而喜怒忧惧随感而应者
亦其用之所不能己者也人能即其日用之间动静
之际戒慎恐惧有以存之则夫物之未感而其本体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120-0626d.png
寂然不动如鉴之空如衡之平此固心之正及其既
感而其为用流行不滞凡其妍媸轻重之变皆因彼
之自然而随以应之则其喜怒忧惧之用虽各不同
而吾之本心鉴空衡平之体固自若也亦何害于正
哉唯其不知谨戒以操而存之使其未感则昏昧而
无所知已感则昏乱而无所主是以四者之应得以
动乎其中而不能自定是以当其忿懥则有是忿懥
而不能平也当其恐惧则有是恐惧而不能安也以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120-0627a.png
至于好乐忧患莫不皆然则方寸之地日用之间纷
纷扰扰而心之体用无不失其正矣心之体用既失
其正则其身在此其心在彼泮散支离不能复相管
摄其不为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者几希矣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何足怪哉孟子所谓
平旦之气从其大体意正如此然经复有欲正其心
先诚其意者盖意有未诚则念虑之间无非邪伪固
无实可用力之处而不诚无物亦无肯实用其力之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120-0627b.png
人故必意之已诚然后能正其心而不肯不正其心
矣大抵意诚以后规模渐阔而功夫愈密由中以及
外而功夫亦不难矣 又曰大学正心章已说尽了
至脩身章又从头说起至齐家治国章又依前说教
他节节去照顾 又曰正心是就心上说脩身是就
应事接物上说
龙泉叶氏曰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物也非心也是
物交于其心不出于此必入于彼物为之制则心之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120-0627c.png
所存者寡矣无私主者心也物物而不物于物者心
也举喜怒哀乐无以见之而非无者心也正心之至
至于不以一物累其心则视而必见听而必闻食而
必知其味推之于身皆一心之用也意言其所发心
言其所存
建安真氏曰喜怒忧惧乃心之用非惟不能无亦不
可无但平居无事之时不要先有此四者在胸中如
平居先有四者即是私意人若有些私意塞在胸中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120-0627d.png
便是不得其正须是涵养此心未应物时湛然虚静
如鉴之明如衡之平到得应物之时方不差错当喜
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当惧而惧恰好则止更无
过当如此方是本心之正 又曰文公鉴空衡平之
体鉴空衡平之用此二句切须玩味盖未曾应物之
时此心只要清明虚静不可先有一物如鉴未照物
只有一个空衡未称物已有一个平此乃心之本体
即喜怒哀乐未曾发动浑然一理不偏不倚故谓之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120-0628a.png
中也此所谓鉴空衡平之体及至事物之来随感而
应因其可喜而喜因其可怒而怒因其当忧而忧因
其当惧而惧在我本未尝先有此心但随所感而应
之耳此即中节而谓之和所谓鉴空衡平之用或问
大学不要先有恐惧中庸却要恐惧何也曰圣贤之
言有似同而实异也中庸只是事物未形之时常常
持敬令心不昏昧而已大学之恐惧却是俗语恐怖
之类自与中庸有异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120-0628b.png
四明李氏曰始焉心足以制其身今也身反以戕其
心故经不曰心有所忿懥而特曰身有所忿懥挈其
身而言之所以明数者之累乃生于身而非生于心
也然身之与心常相关而不相违安有身为物累而
心为我有者乎吾见忿怒之横生嗜好之纷起而恐
惧忧患且交战于方寸则心之存焉者寡矣故经列
四者于前而继之曰心不在焉
钱塘吴氏曰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四者惟忿懥在人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120-0628c.png
不可有易言惩忿书戒忿嫉是矣其馀三者如恐惧
修省好贤乐友生于忧患皆学者所不能无今乃与
忿懥俱以不得其正言之何欤盖所以不得其正者
以其身有之也身有之者血气所使也是私欲也故
其所忿懥则是好勇斗狠忿忘其身者也与一怒安
其民者异也其所恐惧则是怯懦无勇见义不为者
也与恐惧所不睹临事而惧者异矣其所好乐则是
好色好利乐骄乐逸游者也其与好礼乐善者异矣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120-0628d.png
其所忧患则是忧贫患得失者也其与忧民忧国患
不知患不能者异矣此其所以不得其正也乃若喜
怒哀乐发而中节何有于我哉而心之正则自若也
是知不得其正者以身有之而心不在焉故也故曰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新定邵氏曰昔之圣贤固有一怒安民者矣非无忿
懥也然当怒而怒所可怒者在物而不在我故怒而
不迁所过者化固有恐惧修省者矣非无恐惧也然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120-0629a.png
当惧而惧所可惧者在时而不在我故震雷虽惊不
丧匕鬯唯仁者能好人以其无所作好也好乐如是
夫奚伤天下忧吾不得不忧在我本无所忧也忧患
如是夫奚损此如水中之万象鉴中之妍媸物至则
见物去则寂水之与鉴无所增减亦无所爱憎也未
应物之前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一毫不立固所以为
此心之正当接物之时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随感而
应亦孰非此心之正诗人形容文王宅心之妙必曰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120-0629b.png
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而孔门高弟形容夫子心术之
精微者亦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以方寸之地一
毫意念未始或萌如此也则夫忿懥恐惧好乐忧患
四者苟有一焉岂不甚为此心之累哉盖心者身之
主宰而四肢百骸之所由以听命也心不在焉则目
虽视而不见逐鹿者不见泰山是也耳虽听而不闻
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是也口虽食而不知其味
中怀忧惕不觉匕箸之失是也夫耳目与口之用若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120-0629c.png
无预于此心而此心一或不在则随之而俱废由是
而观欲修其身者乌可不先正其心哉欲正其心者
乌可使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之念为此心之累哉
卷一百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120-0629d.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