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 第 1a 页 WYG0120-05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 宋 卫湜 撰
五峰胡氏曰人非生而知之则其所知皆缘事物而
知故迷于事物流荡失中无所攸止然所谓事物者
乃人生所不可无而亦不能扫灭使之无者也故儒
之道即事即物不厌不弃必身亲格之以精其知焉
格之之道立志以定其本而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
事物之表而敬行乎事物之内则物可格而知可精
卷一百五十 第 1b 页 WYG0120-0588b.png
矣
新安朱氏曰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
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
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所杂也致推
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
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
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
卷一百五十 第 2a 页 WYG0120-0589a.png
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
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
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壹是一切也正
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错之耳
其本乱而末治者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
上文两节之意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传之五
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此特其结语耳程
氏曰此谓知本衍文也尝取其义补之曰所谓致知
卷一百五十 第 2b 页 WYG0120-0589b.png
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
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
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
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
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
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或问曰古之欲明明德
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卷一百五十 第 3a 页 WYG0120-0589c.png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何也曰
此言大学之序其详如此盖纲领之条目也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者明明德之事也齐家治国平天
下者新民之事也格物致知所以求知至善之所在
自诚意以至于平天下所以求得夫至善而止之也
所谓明明德于天下者自明德而推以新民使天下
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人皆有以明其明德则各
卷一百五十 第 3b 页 WYG0120-0589d.png
诚其意各正其心各修其身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
天下无不平矣然天下之本在国故欲平天下者必
先有以治其国国之本在家故欲治国者必先有以
齐其家家之本在身故欲齐家者必先有以修其身
至于身之主则心也一有不得其本然之正则身无
所主虽欲勉强以修之亦不可得而修矣故欲修身
者必先有以正其心心之发则意也一有私欲杂乎
其中而掩护覆藏不能尽去则心为所累虽欲勉强
卷一百五十 第 4a 页 WYG0120-0590a.png
以正之亦不可得而正矣故欲正心者必先有以诚
其意若夫知则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人
莫不有而或不能推而致之使其表里洞然无所不
尽则隐微之际真妄错杂虽欲强以诚之亦不可得
而诚矣故欲诚意者必先有以致其知致者推致之
谓如丧致乎哀之致言推之而至于尽也至于天下
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
理也人固莫不知其梗槩然不能即而穷之使其精
卷一百五十 第 4b 页 WYG0120-0590b.png
粗隐显究极无馀则理所未穷知必有蔽虽然勉强
以致之亦不可得而致矣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
理以格夫物物格者极致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
穷之而至其极也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何也曰此覆说上文之
意也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馀之谓
也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馀则知之在我者亦
卷一百五十 第 5a 页 WYG0120-0590c.png
随所诣而无不尽矣知无不尽则心之所发可一于
理而无所杂矣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
无不正矣心得其正则心之所处可不陷于其所偏
而无不修矣身无不修则推之天下国家亦举而措
之耳岂外此而求之知谋功利之末哉 曰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何也曰
结上文两节之意也以身对天下国家而言则身为
卷一百五十 第 5b 页 WYG0120-0590d.png
本而天下国家为末以家对国与天下而言则其理
虽未尝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无等差矣故不
能格物致知以诚意正心而修其身则本必乱而末
不可治不亲其亲不长其长则所厚者薄而无以及
人之亲长此皆必然之理也孟子所谓于所厚者薄
无所不薄其言盖亦本于此云 曰此经之序自诚
意以下其义明而传悉矣独其所谓格物致知者字
义不明而传复阙焉且为最初用力之地而无复上
卷一百五十 第 6a 页 WYG0120-0591a.png
文语绪之可寻也子乃自谓取程子之意以补之然
则吾子之意亦可得而悉闻之乎曰吾闻之也天道
流行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
皆物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当
然之则而自不容己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非人之
所能为也今且以其至切而近者言之则心之为物
实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知之性其用则有恻隐
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然在中随感而应各有攸主
卷一百五十 第 6b 页 WYG0120-0591b.png
而不可乱也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
肢之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
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己所
谓理也外而至于人则人之理不异于己也远而至
于物则物之理不异于人也是乃书所谓降衷诗所
谓秉彝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
子所谓仁义之心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张子所
谓万物之一原邵子所谓道之形体者但其气质有
卷一百五十 第 7a 页 WYG0120-0591c.png
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厚薄之异是以圣之与
愚人之与物相与悬绝而不能同耳以其理之同故
以一人之心而于天下万物之理无不能知以其禀
之异故于其理或有所不能穷也理有未穷故其知
有不尽知有不尽则其心之所发必不能纯于义理
而无杂乎物欲之私此其所以意有不诚心有不正
身有不修而天下国家不可得而治也昔者圣人盖
有忧之是以于其始教为之小学而使之习于诚敬
卷一百五十 第 7b 页 WYG0120-0591d.png
则所以养其德性收其放心者已无所不用其至矣
及其进乎大学则又使之即夫事物之中因其所知
之理推而究之以到其极则吾之知识亦得以使之
周遍精切而无不尽也若其用力之方则或考之事
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
讲论之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
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莫不有以见其所当
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表里精粗无
卷一百五十 第 8a 页 WYG0120-0592a.png
所不尽而又益推类以通之至于一日脱然而贯通
焉则于天下之物皆有以究其义理精微之所极而
吾之聪明睿知亦皆有以极其心之本体而无不尽
矣此愚之所以补乎本传阙文之意虽不能尽用程
子之言然其指趣要归则不合者鲜矣读者其亦深
考而实识之哉曰然则子之为学不求诸心而求诸
迹不求之内而求之外吾恐圣贤之学不如是之浅
近而支离也曰人之所以为学心与理而已矣心虽
卷一百五十 第 8b 页 WYG0120-0592b.png
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
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初不
可以内外精粗而辨也然或不知此心之灵而无以
存之则昏昧杂扰而无以穷众理之妙不知众理之
妙而无以穷之则偏狭固滞而无以尽此心之全此
其理势之相须亦有必然者矣是以圣人设教使人
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以为穷理
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
卷一百五十 第 9a 页 WYG0120-0592c.png
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初未尝有内外
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廓然贯通焉则亦有以
致其浑然一致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矣今必以
是为浅近支离而欲藏形匿景别为一种幽深恍惚
艰难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然措其心于文字言语
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之则是近世佛学
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古人明德新民之
实学其亦误矣 又曰近世大儒有为格物致知之
卷一百五十 第 9b 页 WYG0120-0592d.png
说者曰格犹捍也禦也能捍禦外物而后能知至道
也又有推其说者曰人生而静其性本无不善而有
为不善者外物诱之也所谓格物以致其知者亦曰
捍去外物之诱而本然之善自明耳是其为说不亦
善乎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则物之与道固未始相
离也今曰禦外物而后可以知至道则是绝父子而
后可以知孝慈离君臣然后可以知仁敬也是安有
此理哉若曰所谓外物者不善之诱耳非指君臣父
卷一百五十 第 10a 页 WYG0120-0593a.png
子而言也则夫外物之诱大莫甚于饮食男女之欲
然推其本则固亦莫非人之所当有而不能无者也
但于其间自有天理人欲之辨而不可以豪釐差耳
唯其徒有是物而不能察于吾之所以行乎其间者
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是以无以致其克复之功而物
之诱于外者得以夺乎天理之本然耳今不即物以
穷其原而徒恶物之诱乎己乃欲一切捍而去之则
是必闭口枵腹然后可以得饮食之正绝灭种类然
卷一百五十 第 10b 页 WYG0120-0593b.png
后可以全夫妇之别也是虽裔戌无君无父之教有
不能充其说者况乎圣人大中至正之道而得以此
乱之哉曰自程子以格物为穷理而其学者传之见
于文字多矣是亦有以发明其师之说者耶曰程子
之说切于己而不遗于物本于行事之实而不废文
字之功极其大而不略其小究其精而不忽其粗学
者循是而用力焉则既不务慱而陷于支离亦不径
约而流于狂妄既不舍其积累之渐而其所谓豁然
卷一百五十 第 11a 页 WYG0120-0593c.png
贯通者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也是于说经之意入
德之方其亦可谓反复详备而无俟于发明矣若其
门人虽曰祖其师说然以愚考之则恐其皆未足以
及此也盖有以必穷万物之理同出于一为格物知
万物同出乎一理为知至如合内外之道则天人物
我为一通昼夜之道则死生幽明为一达哀乐好恶
之情则人与鸟兽鱼鳖为一求屈伸消长之变则天
地山川草木为一者似矣然其欲必穷万物之理而
卷一百五十 第 11b 页 WYG0120-0593d.png
专指外物则于理之在己者有不明矣但求众物比
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
不察矣不欲其异而不免乎四说之异必欲其同而
未极乎一原之同则徒有牵合之劳而不睹贯通之
妙矣其于程子之说何如哉又有以为穷理只是寻
个是处然必以恕为本而又先其大者则一处理通
而触处皆通者其曰寻个是处者则得矣而曰以恕
为本则是求仁之方而非穷理之务也又曰先其大
卷一百五十 第 12a 页 WYG0120-0594a.png
者则不若先其近者之切也又曰一处通而一切通
则又颜子之所不能及程子之所不敢言非若类推
积累之可以驯而至也又有以为天下之物不可胜
穷然皆备于我而非从外得也所谓格物亦曰反身
而诚则天下之物无不在我者是亦似矣然反身而
诚乃为物格知至以后之事言其穷理之至无所不
尽故凡天下之理反求诸身而皆有以见其如目视
耳听手持足行之毕具于此无毫发之不实耳固非
卷一百五十 第 12b 页 WYG0120-0594b.png
以是方为格物之事亦不谓但务反求诸身而天下
之理自然无不诚也中庸之言明善即物格知至之
事其言诚身即意诚心正之功故不明乎善则有反
诸身而不诚者其功夫地位固有序而不可诬矣今
为格物之说又安得而遽以是为言哉又有以今日
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为非程子之言者则诸家所记
程子之言此类非一不容皆误且其为说正中庸学
问思辨弗得弗措之事无所咈于理者不知何所病
卷一百五十 第 13a 页 WYG0120-0594c.png
而疑也岂其习于持敬之约而厌夫观理之烦耶抑
直以己所未闻而不信他人之所闻耶夫持敬观理
不可偏废程子固已言之若以己偶未闻而遂不之
信则以有子之似圣人而速朽之论犹不能无待于
子游而后定今又安得遽以一人之所未闻而尽废
众人之所共闻者哉又有以为物物致察而宛转归
己如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者亦似矣然其
曰物物致察则是不察程子所谓不必尽穷天下之
卷一百五十 第 13b 页 WYG0120-0594d.png
物也又曰宛转归己则是不察程子所谓物我一理
才明彼即晓此之意也又曰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
以厚德则是但欲因其已定之名拟其已著之迹而
未尝如程子所谓求其所以然与其所以为者之妙
也独有所谓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以精
其知者为得致字向里之意而其曰格之之道必立
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
乎事物之内而知乃可精者又有以合乎所谓未有
卷一百五十 第 14a 页 WYG0120-0595a.png
致知而不在敬者之指但其语意颇伤急迫既不能
尽其全体规模之大又无以见其从容潜玩积久贯
通之功耳呜呼程子之言其荅问反覆之详且明也
如彼而其门人之所以为说乃如此虽或仅有一二
之合而不免犹有所未尽也是亦不待七十子丧而
大义已乖矣尚何望其能有所发明哉閒独惟念昔
闻延平先生之教以为为学之初且当常存此心勿
为他事所胜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
卷一百五十 第 14b 页 WYG0120-0595b.png
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
一事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洒然处非文
字言语之所及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模之大条理之
密若不逮于程子然其功夫之渐次意味之深切则
有非他说所能及者唯尝实用力于此者为能有以
识之未易以口舌争也 又曰然则所谓格物致知
之学与世之所谓博物洽闻者奚以异曰此以反身
穷理为主彼以徇外逐物为功穷理者知愈博而心
卷一百五十 第 15a 页 WYG0120-0595c.png
愈明逐物者识愈多而心愈窒此正为己为人之所
以分不可不察也 又曰格物只是就事上理会知
至便是此心透彻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
又曰格物便要閒时理会不是要临事理会又曰致
知格物便是择善诚意正心修身便是固执 先生
说大学次序曰致知格物是穷此理诚意正心修身
是体此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推此理要做三节看
又曰外面事要推阐故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是推
卷一百五十 第 15b 页 WYG0120-0595d.png
事切己愈小故先修身正心诚意致知 又曰格物
致知是求知所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求得其所止物格知至是知所止意诚心正身修
家齐国治天下平是得其所止大学是圣门最初用
工处格物又是大学最初用工处若理会得透彻后
面便容易 又曰物未格知未至纵有善亦不过是
不善中之善到得格物知至后或有不善亦已是善
中未善处格物诚意其事似小然若打不透却是大
卷一百五十 第 16a 页 WYG0120-0596a.png
病痛治国平天下规模虽大然若未到其病却小盖
前面大本领已自正了 又曰原道中举大学却不
说致知在格物一句苏子由古史论举中庸不获乎
上后却不说不明乎善不诚乎身二句这两个好做
对司马温公议仪秦处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却不说居天下之广居看得这样底都是个无
头学问 又曰知至意诚是凡圣界分未过此关虽
有小善犹是黑中之白已过此关虽有小过亦是白
卷一百五十 第 16b 页 WYG0120-0596b.png
中之黑过得此关正好著力进步也 又曰胡安定
云知至故能知言意诚故能养气此语好
新定顾氏曰人不可不先于致知然知了须是行始
得某尝谓致知亦只是为学中一事不可谓知得便
了人之贤否但判于所行若知而不行却只是干得
一件事如做时文做得到好相似其实无益于我
有问格物之说伊川云物物去格象山云格此大物
二说如何荅曰只为此却是大学 又曰知与行俱
卷一百五十 第 17a 页 WYG0120-0596c.png
不可相无譬如人知水火能焚溺断不肯蹈是他知
得分晓故如此然世间未尝无溺于水焚于火者非
不知之罪也少不兢兢则陷罹其中也于此见得亦
须要行
新定钱氏曰致知在格物是物也混成无亏范围无
外是谓大极是之谓一至精至粹至明至灵至大至
中而谓之至善者也壹者志壹之壹断断乎是无他
道也以是为本乃知所先
卷一百五十 第 17b 页 WYG0120-0596d.png
龙泉叶氏曰此章极体用而言之也天下一本也尧
舜文武一人也人之生也固有位天地育万物之功
天未尝私其道于一人也其充之有小大学之有至
不至而已是故明明德于天下而要之以尧舜文武
之功此学者之所当然也然而天下之人悦其外而
忘其内安其末而不思其本莫知其所以致知者何
也故敛其用以反其本收其远而归于近则明明德
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以至
卷一百五十 第 18a 页 WYG0120-0597a.png
于正心诚意敛之无馀力用之无馀功举天地之大
万物之众而反之于吾一念之顷未有不厌然充足
者也学至此则尧舜禹汤文武固不得以独私其道
而孔子孟子亦未尝自异于人盖必有推一念之功
见大道之本循序而不躐体物而不遗者而后古人
一贯之理可得而识矣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者均是人也其流品之殊贤
否之异其间等级不啻千万而卒不能以相一者何
卷一百五十 第 18b 页 WYG0120-0597b.png
也所知之不同也师旷之聪不能为离娄之明造父
之辔不能为羿之弓所知之异而人与物判焉不能
以相通也久矣圣人兼致天下之知而无所不尽于
万物之理其远至于不可历而止其深至于不可测
而识是知之用大矣哉今夫人朝夕从事于物也目
之所视耳之所听是物未尝不在也意之所向心之
所思是物未尝不具也由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
焉而人与物盖不相通矣其甚者乱天理恣人欲执
卷一百五十 第 19a 页 WYG0120-0597c.png
一物以害万物而卒至于忘物是故物不格则知不
至所谓正心诚意推而行之皆莫得其要矣
范阳张氏曰夫古之学者其规模远大初不为一己
之私将与天下同其公故志则欲通天下之志务则
欲成天下之务业则欲断天下之疑岂止为一己之
私哉其规模如此此所以为圣人也审知此意则欲
明明德于天下者可见其用心之远矣格物者何也
格言穷物言理也内而一念外而万事微而万物理
卷一百五十 第 19b 页 WYG0120-0597d.png
皆在焉吾能一念之间一事之上一物之微皆穷其
始穷其终穷其所由起又穷其所由归自一念而穷
之以通天下之念自一事而穷之以通天下之事自
一物而穷之以通天下之物往来阖辟显晦幽明其
理森然炳然可烛照而数计者此所谓格物而物格
也格物则一念之微一事之微一物之微有兆于象
有发于萌者无不默而识之此之谓知至知至则恶
念不生恶事不积恶物不滋而吾所趣乡者所愿欲
卷一百五十 第 20a 页 WYG0120-0598a.png
者所思虑者无非在天理中矣此之谓意诚
山阴陆氏曰诚内也修外也修诚之失也诚无成亏
也有成有亏而后修之易曰损德之修也格犹极也
言致知在极物物极而后知至杨子曰深知器械舟
车宫室之为则礼由之
广汉张氏曰大学之道莫要于格物人者天地之心
其良知所素具也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及其长
也莫不知敬其兄则端倪可见矣唯夫物至知知好
卷一百五十 第 20b 页 WYG0120-0598b.png
恶形而无节其良知乃日壅闭而不能自达是以贵
夫格物也近而吾身远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
天命流行密而无间无乎不存格物所以明天地而
有诸躬也格之之道在于虑思以潜通之力行以亲
切之无惰于斯须无忽于隐微盖思与行互相发也
优游涵濡而后可以有见大体见大体谓之格物而
知至可乎未也大极之蕴精微深妙无穷极也毫釐
未莹则为未完见大体斯有以用其力用其力盖将
卷一百五十 第 21a 页 WYG0120-0598c.png
穷竟万理而贯于一也思虑力行之功至此密矣贯
于一则无一物之不体也斯谓之物格而知至盖良
知于是为完具而复其初也夫然后可以言意诚心
正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若一理未昭则一事有
滞意有时而不诚矣唯夫万理无蔽而战兢以终之
其颜曾之事乎大学物格而知至是大易知至至之
而知终者也盖极夫知之事也过此则唯终之而已
圣之事也 又曰格物犹格于上帝物格犹祖考来
卷一百五十 第 21b 页 WYG0120-0598d.png
格格物与物格不同格物是学者下工夫处物格透
也人为事物所迷乱而不知其体之所存须是事事
物物上身亲切之要见得此体分明所谓格物也物
格则会万殊于一理而知我之为我矣得此体然后
意诚心正身修而家可齐国可治天下可平也
吴兴沈氏曰先儒以格物为穷极物理又以为格去
外物窃以为穷极物理然后能格去外物不能穷极
物理则亦不能格去外物也然是二者皆未免于用
卷一百五十 第 22a 页 WYG0120-0599a.png
力若能一切照破则物自无不格矣格若大人能格
君心之非之格大人之格君非岂用力也哉其充实
而有光辉之谓大自然照破其非心则不期格而自
格矣诚能一切照破于物则真知自然至矣仁义礼
智百行万善与夫天地万物之理举无不知也
东莱吕氏曰圣贤千言万句会其有极归其有极皆
在乎致知致知是见得此理于视听言动起居食息
父子夫妇之间深察其所以然识其所以然便当敬
卷一百五十 第 22b 页 WYG0120-0599b.png
以守之 又曰大学固是以致知为本然人之根性
有利钝未能致知要须有个栖泊处敬之一字即是
建安真氏曰尧典诸书皆自身而推之天下至于先
之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后次之以修其身则是
大学始发前圣未言之蕴示学者以从入之端厥功
大矣 又曰物谓事物也自吾一身以至于万事万
物皆各各有个道理须要逐件穷究且如此一身是
从何来须是知天地赋我以此形与我以此性形既
卷一百五十 第 23a 页 WYG0120-0599c.png
与禽兽不同性亦与禽兽绝异何谓性仁义礼智信
是也惟其有此五者所以方名为人便当力行此五
者以不负天之所与而所谓仁者是如何义者是如
何礼智信又是如何一一须要理会得分晓此乃穷
一心之理其次则我为人子事亲当如何为人弟事
兄当如何为人幼事长当如何逐件理会如事亲须
知冬便须温夏便须清出便用告反便用面如曲礼
内则等书所载事亲说话都要晓得以至事兄事长
卷一百五十 第 23b 页 WYG0120-0599d.png
等事一一如此穷究此则穷一身之理也心之与身
乃是最切要处其他世间事物皆用以次考究令其
一一分明皆所谓格物也格训至言于事物之理穷
究到极至处也穷理既到至处则吾心之知识日复
一日既久且熟则于天下之理无不通晓故曰物格
而后知至也此一段圣人教人最𦂳要处盖天下之
理能知得一分方能行得一分知得十分方能行得
十分所以用逐事穷竟也今学者穷理之要全在读
卷一百五十 第 24a 页 WYG0120-0600a.png
书如读此一书须穷此一书道理一字一句都用考
究如未晓了即须咨问师友求其指归然后又读一
书自头至尾穷究过理会既多自然通悟若泛泛读
过何缘知得义理透彻胸中见识亦无由进虽穷理
不止于读书而其大要却以读书为本不可不知也
庐陵胡氏曰格有三义书曰格汝舜缁衣曰民有格
心来也书曰惟先格王至也语曰有耻且格正也此
云物格亦谓正也致知明道也明道者必明于物理
卷一百五十 第 24b 页 WYG0120-0600b.png
使一出于正是格物也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尧不敦睦九族而能恊和万邦无是理也
新定邵氏曰他书言平天下本于治国治国本于齐
家齐家本于脩身者有矣言修身本于正心者亦有
矣若夫推正心之本于诚意诚意之本于致知致知
之在于格物则他书未之言也六籍之中唯此章而
已且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者明明德之事也
齐家治国平天下者新民之事也记大学者宜曰古
卷一百五十 第 25a 页 WYG0120-0600c.png
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否则曰古之欲新民于天
下者先治其国而顾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何
也言吾之自明其明德者即他日新民之本而所以
新天下之民者非外立一道以新之即明此德以达
之天下耳 致极也犹丧致乎哀之致格至也犹格
于上下之格格至于此则知极其致矣然则所谓物
者何也指斯道而言也伊川先生所谓今人看易皆
不识得易是何物正此意也是物也尧舜禹相授名
卷一百五十 第 25b 页 WYG0120-0600d.png
之曰中汤亦曰中武王名之曰极夫子名之曰仁又
名之曰中庸其在易名之曰大极此章名之曰明德
又名之曰至善一而已矣其为物也清明广大无际
无方天得此而清也地得此而宁也人得此而秀也
举万汇之殊无非得此而生也君子患不能格此大
物耳能格此物则天地万物本吾同体意而不诚欲
欺谁乎心而不正是贼谁乎心苟正矣身不患其不
修身苟修矣家不患其不齐自家形国自国而推之
卷一百五十 第 26a 页 WYG0120-0601a.png
天下举而措之盖不可胜用也大学继此复曰自天
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犹言同此也
大学之道上下共之明此以南面尧之为君也明此
以北面舜之为臣也在上则美其政在下则美其俗
道一而已孰不以修身为本哉盖修身者本也化人
者末也正已而物自正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也亲者所厚也疏者所薄也能厚其所爱然后能推
以及其所不爱于所厚者薄将何所往而不薄哉故
卷一百五十 第 26b 页 WYG0120-0601b.png
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 此章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夫物而
变文曰致知在格物在之一辞所指盖可见矣继此
即曰物格而后知至是格此而后知极其至也如必
待物物格之然后知至则天下事物何可穷尽皓首
穷年未能遍格夫苟未能遍格是意终无由诚心终
无由正也其为学也不亦艰乎此子贡以多学而识
求夫子夫子所以深明其不然也然则欲格此大物
卷一百五十 第 27a 页 WYG0120-0601c.png
者将若之何而格之洪范有云思曰睿睿作圣孟子
有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霅川倪氏曰伊川谓新当作亲朱氏改新为亲郑康
成于杂记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下注云当在夫人
狄素沙下烂脱在此其注皆有枕席下云皆沐浴之
后宜承濡濯弃于坎下乱脱在此朱氏轻改其字郑
氏轻改其次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钱塘吴氏曰格之为义不一唯孟子言大人格君心
卷一百五十 第 27b 页 WYG0120-0601d.png
之非以正为训于义近之盖致知在正物物正而后
知至所以孟子论大人之格君终之以一正君而国
定是以正训格也然此不言正物而言格物者盖欲
学者于物交物之际而用其力焉故谓之格物物格
则正不格则不正所以孟子言耳目之官不思而蔽
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引之则大者不立小者夺
之此心无自而明安能致其知乎是知物交物而不
为所引者是所谓格物者也且以目之于色耳之于
卷一百五十 第 28a 页 WYG0120-0602a.png
声言之目物也色亦物也以目视色物交物也目不
为色所引则物格矣物格则所视者明不唯目正而
色亦正矣耳物也声亦物也以耳听声物交物也耳
不为声所引则物格矣物格则所听者聪不惟耳正
而声亦正此所以不言正物而言格物也诗曰有物
有则此所谓物在我者也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是所
谓物在外者也在外者不能不交于我其交于我也
欲斯形焉若以在外之物皆为私欲一切绝去不惟
卷一百五十 第 28b 页 WYG0120-0602b.png
百物皆废吾之一身亦无所施其用矣又何格之有
是知所谓格物之物指两物相交而言惟其引之则
惑所以贵乎格也乐记又曰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
焉于此而不知格则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乎外天理
灭矣是焉得为知乎此致知所以在格物也易之艮
止也彖明止义有曰上下敌应不相与也知上下敌
应不相与之为止则知物交物而不为所引其为格
物也明矣盖不为物引则止即格物之义也所以大
卷一百五十 第 29a 页 WYG0120-0602c.png
学推明止义为尤详书言安汝止钦厥止无非格物
之功用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
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卷一百五十 第 29b 页 WYG0120-0602d.png
郑氏曰谦读为慊慊之言厌也厌读为黡黡闭藏貌
也严乎言可畏敬也胖犹大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
体胖三者言有实于内显见于外
河南程氏曰人须知自谦之道自谦者无不足也若
有不足则张子所谓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也
又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惟慎
独便是守之法 又曰要持循他这天理则在德须
卷一百五十 第 30a 页 WYG0120-0603a.png
有不言而信者更难为形状养之则须直不愧屋漏
与慎独这是个持循气象也 又曰洒扫应对便是
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
蓝田吕氏曰诚者天之道也性之德也非人知之所
能谋非人力之所能造也见好色则爱之闻恶臭则
恶之发于心之自然不思不勉者也如知水之寒知
火之热知檗之苦知饴之甘疾痛疴痒心为之感者
莫非诚也故孟子谓孺子将入井则莫不有怵惕恻
卷一百五十 第 30b 页 WYG0120-0603b.png
隐之心非有内交要誉之伪也见其亲死委之于壑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非为人泚中心达
于面目者也由此观之仁义本出于人之诚心如好
色恶臭之比则君子之慎其独者见仁义之本皆吾
性分之所当然不为人之知不知也不识不知顺帝
之则无所往而不为善一毫自欺则邈为一物与天
地不相似矣理义人心之所同然虽小人岂无是心
哉惟其为形体所梏区区自处于一物之中与万物
卷一百五十 第 31a 页 WYG0120-0603c.png
以争胜负故丧其良心不与天地相似所以以人为
可欺而閒居为不善也人犹可欺也心不可欺也故
见君子则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掩其不善而著
其善则其良心犹存知不善之为不善故不欲人知
之也胸中之正不正必见于眸子瞭眊之间辞之多
寡枝游亦见乎吉躁叛诬之实至于容貌举止无所
不见故人之视已如见肺肝诚于中必形于外虽人
亦不能欺也既不足以自欺又不足以欺人使其良
卷一百五十 第 31b 页 WYG0120-0603d.png
心有愧而不慊浩然之气从而为之馁则为欺者果
何益乎夫为善而不出于诚犹不足以入德况为不
善乎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
润身心广体胖言诚于中形于外充实而有光辉非
诚不至也故君子必诚其意
涑水司马氏曰慊者足于心君子见不善必去之然
后慊见善必得之然后慊
新安朱氏曰此传之六章释诚意毋者禁止之辞也
卷一百五十 第 32a 页 WYG0120-0604a.png
自欺者知有不善之杂而不能去又掩覆以自安也
欲自修者先察乎此而禁之则心之所发皆一于善
而无不实矣如恶恶臭恶之深也如好好色好之切
也慊快也足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
则与诚其意者相去远矣然其诚伪之判特在于自
欺自慊毫釐之间耳且其念虑之微虽或人所不知
然既有其实则终不可掩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
必慎其独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閒居独处也厌
卷一百五十 第 32b 页 WYG0120-0604b.png
然消沮闭藏之貌小人为恶于隐微之中而诈善于
显明之地其自欺亦甚矣言毋自欺者欲去其恶当
如恶恶臭欲实其善当如好好色是皆必尽力以求
快足乎已而非以为人所谓自慊也然慊与不慊其
几甚微是乃人所不知已所独知之地而诚伪之所
由分也是以君子必于此而致其戒谨省察之功焉
引曾子所言以明上文深戒自欺之意言虽幽独之
中而其善恶不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胖安舒也言
卷一百五十 第 33a 页 WYG0120-0604c.png
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
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
而形于外者如此又以明不自欺而常自慊之验也
又曰诚意是萌芽上理会正心修身各自就地位
上理会 或问六章之指曰传文章句其说备矣然
探其本而言之则其发之实与不实特系乎心之明
与不明而欲其尽明则必格物之功有以开之于其
始欲其常明则必慎独之助有以养之于其终也盖
卷一百五十 第 33b 页 WYG0120-0604d.png
人之本心至虚至灵众理毕具其体未尝不明也使
人于应物之际好恶取舍皆由此心以发而无所杂
则好善也必诚好之而自其中以及外无一毫之不
好其恶恶也必诚恶之而自其中以及外无一毫之
不恶是以其好之也如好好色求以自快于己之目
而已非为人而好之也其恶之也如恶恶臭求以自
足于己之鼻而已非为人而恶之也但以气禀物欲
之私有以蔽之而于理之当然有所不尽故其好恶
卷一百五十 第 34a 页 WYG0120-0605a.png
取舍不尽出于本心而或杂于私欲虽或知其不可
而不敢肆然亦有所畏慕于外而强为之耳非出于
诚心而有为己之实也是以名为好善而常有不好
者隐以拒之于内故其好之不能如好好色之真名
为恶恶而常有不恶者以引之于中故其恶之不能
如恶恶臭之切中外乖殊首尾衡决不曰自欺而何
哉然既曰有所蔽而不明矣则非即物穷理不足以
致其知而复乎其明之初吾己论之于前章矣果能
卷一百五十 第 34b 页 WYG0120-0605b.png
从事于其间而有得焉则本心之体自无所蔽而其
应物无往而非至善之发也亦何待于自欺哉然圣
人之教本末兼举无所偏废虽曰本体既明而善端
自著然亦未尝不使人慎之于隐微之间也盖隐微
之间已所独见本心之体其在于此者特与物辨而
最为昭著以故尤为操存之要然以其耳目之所不
接而常情之所易忽也故凡所谓私意人欲者亦未
尝不潜萌而窃伏于其中苟于此焉不有以谨之则
卷一百五十 第 35a 页 WYG0120-0605c.png
失是心之体虽曰己明亦安能保其不昧善端之发
虽曰己著亦安能保其无杂所以为此传者于慎独
之一言必丁宁反复而重言之欲其谨之又谨无所
间断则本心之明得以常明善端之著得以无杂也
其示诸人之意亦深切矣或曰知虽已至而不可不
慎其独则闻命矣抑知未至而欲慎其独亦何不可
且若必以致知为先则固有自谓知至而不能慎独
者此又何耶曰方此心之未尽也凡其明之所未及
卷一百五十 第 35b 页 WYG0120-0605d.png
既不免夫真妄交拿是非纷纠之患矣及其应于事
则善端之发又未足以胜夫恶习之强是以于夫隐
微之际虽欲谨之而不能又况私意为主义理为客
其偷心窃发常必阴为众恶之地而左右之惟恐夫
理之胜而失其所好是以于夫隐微之际设使力能
谨之而亦将有所不欲矣故必其心之已明而无毫
发之蔽然后由中而发无非义理而视彼私意人欲
之为吾害者不啻深仇巨怨之不可一日而同处于
卷一百五十 第 36a 页 WYG0120-0606a.png
是乃能慎其独而诚乐为之不待强心努力而自不
容已也然则彼有自谓知之已至而不能谨独者实
未至而强自名耳知果至矣则何不能慎独之有哉
虽然知至以上学问之事也意诚以下自修之事也
此章上承学问之终而下启自修之首与夫物格而
知至者其事若不相谋而实相为用正一篇之枢纽
而大学之牢关也诚度此关则入德之涂坦然平直
自可安行必达而无复有龃龉矣学者可不深考而
卷一百五十 第 36b 页 WYG0120-0606b.png
实用其力也或曰然则慊之为义或以为少又以为
恨与此不同何也曰慊之为字有作嗛者而字书以
为口衔物也然则慊亦但为心有所衔之义而其为
快为足为恨为小则以所衔之异而别之耳孟子所
谓慊于心乐毅所谓慊于志则以衔其快与足之意
而言者也孟子所谓吾何慊汉书所谓㗚栗姬则以
衔其恨与少之意而言者也读者各随所指而观之
则既并行而不悖矣字书又以其训快与足者读与
卷一百五十 第 37a 页 WYG0120-0606c.png
惬同则义愈明而音又异尤不患于无别也
严陵方氏曰恶恶如恶恶臭好善如好好色则其所
好恶必诚矣此由毋自欺故也厌然者有厌故从新
之意小人閒居所为皆不善也果然厌故从新则善
矣然而小人之所厌见君子而后厌然非其诚心也
姑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而已十目所视言所视者
多也十手所指言所指者多也
山阴陆氏曰厌读如字著未尝厌也书曰凶人为不
卷一百五十 第 37b 页 WYG0120-0606d.png
善亦惟日不足富润屋德润身虽皆有所润然屋与
身孰亲哉
石林叶氏曰在独而能慎则其在见不必慎之也小
人在独不能慎见君子然后掩其不善亦将何益乎
传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诚于中则隐而微形于外
则显而见此君子之谨其独与小人之掩其不善虽
所主不同而形于外一也人之富足则能润屋而已
德之修则非特润身而已充实在内则其心也广辉
卷一百五十 第 38a 页 WYG0120-0607a.png
光在外则其体也胖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
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新定钱氏曰独非必暗室屋漏之谓虽大庭广众而
一念之动我自知耳于此致谨正是做不自欺功夫
常人只谓心之隐微人不知不见便走作了若于
此时凛乎其严便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如何敢欺
一个毋字三个必字立词甚严学者所宜深体
庐陵胡氏曰诚无妄也自欺则妄矣人之恶臭好色
卷一百五十 第 38b 页 WYG0120-0607b.png
根于心非伪为也是诚也凡耳目口鼻之所欲其心
之所乐岂有异哉谓其好恶与人异者妄也蹈水火
者之求免于人也彼介于其侧者不唯其父兄子弟
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
其死者则将极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
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吾之救
之也非有求而然也中心恻怛而其情诚不忍也若
彼有可救之道而吾终莫之救也尚可以为仁人乎
卷一百五十 第 39a 页 WYG0120-0607c.png
哉犹此观之诚其意如好色恶臭非由外铄我也自
慊自敬也诚生乎谦敬易一谦而四益盖谦敬之大
也如此小人见君子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盖其良心
犹存知不善之为可羞也是谓人可欺也心可欺乎
人视已见肺肝则心已露矣其严乎严犹畏惮也言
众所指视不足畏惮唯独居为不善甚可畏也
东莱吕氏曰掩不善而著其善此小人之良心犹存
也由不能充之故其自暴如是如其知万物一理中
卷一百五十 第 39b 页 WYG0120-0607d.png
外一致作于此者见于彼至隐至微之间而有所谓
昭昭不可欺者则亦知所以反身矣知所以反身者
知格物之道也
龙泉叶氏曰意者始发而未形去心之全体尚未远
矣然而有爱恶之别有公私之异端绪之差源流之
分皆见于此尧舜之为尧舜桀纣之为桀纣天下之
人终日安焉而不悟皆兆于此故诚其意者所以实
是理于将发之初也彼其本无不善而异日之成有
卷一百五十 第 40a 页 WYG0120-0608a.png
君子小人之分焉盖始发之际所以自欺而掩抑之
者众矣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心诚然其坚实而不
破纯一而无所疑者君子与小人同也唯其善恶邪
正之念泛然往来于其间二而不一杂而不纯然后
外物乘之夺其至微者而为之主此不可以不察也
自慊者所谓毋自欺也见君子而厌然谁谓之无其
意哉私意乱于其先用事既久戕贼已成虽有善意
之发不足以救其祸而徒足以形其恶人之所以兢
卷一百五十 第 40b 页 WYG0120-0608b.png
兢然畏屋漏如畏宫庭出门阈如严宾师高其闬闳
设其干橹学者不可以毫釐犯者惧私意之贼而一
日之厌然者著于外也此君子之所独致人安得而
共之故人莫不有此独也溺于所同流荡委靡而其
所谓独者败矣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人伦之内常见
此理而人不自觉唯君子畏之为甚严也丘山积于
微尘江海聚于涓流此知者之所深察富润屋德润
身由毫末之微积而至于不可掩之效润字当细玩
卷一百五十 第 41a 页 WYG0120-0608c.png
建安真氏曰自慊是为己言己之所以为善者乃是
我合当如此若不为善则此心自不快足自不能安
非是为他人而为善也自欺是为人本无实意为善
但外面略假借以欺人欲人称好而已殊不知人心
之灵昭如日月何可欺也只是自欺而已
新定邵氏曰为善之意发于真实之谓诚假于浮虚
之谓伪诚则笃实辉光人虽潜窥密察而在我者终
不可没也伪则心劳日拙已虽巧覆曲护而在人者
卷一百五十 第 41b 页 WYG0120-0608d.png
终不可欺也世之人固有于恶未必真知所恶而阳
为恶之之状者矣于善未必真知所好而矫为好之
之形者矣非所谓诚也必也恶恶如恶恶臭而后其
恶始真好善如好好色而后其好始实好善恶恶真
实如此则其舍卑污而趣高明也无异杂溷浊而游
清都也弃人欲而从天理也无异远臭腐而袭芝兰
也岂不欣乎快所欲而足所愿哉此之谓自嗛也
独非特孤居独处之谓也虽与人同堂合席而意藏
卷一百五十 第 42a 页 WYG0120-0609a.png
于中人所不知己所独知者皆君子致谨之时也能
谨其独则能诚其意矣尧舜禹之相传拳拳乎人心
道心之分惟精惟一之戒者所以谨此独也诗人之
咏文王一则曰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二则曰不显亦
临无射亦保者所以谨此独也窃怪夫世之小人閒
居之时恣为不善无所不至及见君子乃始厌然闭
藏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其意盖谓众人为不足恤而
君子可以矫饰欺也不知念虑仅萌于方寸之微识
卷一百五十 第 42b 页 WYG0120-0609b.png
者已得之眉睫之间故目动言肆肝鬲洞见足高气
扬心膂毕露在已虽自谓城府之深而在人已不啻
肺肝之视如是则人心至灵不可欺也己之为伪祇
足以自欺而已竟何益哉此足以见实有诸中者无
閒于善恶必形诸外也此君子所以必谨其独也
每爱东莱吕成公论春秋之公侯卿大夫未尝致力
于暗室屋漏之学及会盟聘享之际虽欲勉强修饰
终有时而不能掩歃血而忘者不自知其忘也受玉
卷一百五十 第 43a 页 WYG0120-0609c.png
而惰者不自知其惰也呜呼此十目十手之地所以
为可畏也欤
霅川倪氏曰自谦注及诸家皆作慊窃谓不必改经
文只作谦可也谦之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此好恶
之正也人能知谦之好恶则公矣又谦者有其实而
若虚者也不谦之人以虚为实务矜夸以欺人不惟
欺人又以自欺 又曰诚一也而有善恶之异诚于
为善诚也诚于为恶亦诚也诚于中必形于外君子
卷一百五十 第 43b 页 WYG0120-0609d.png
与小人皆然君子知其如此故谨其独而诚于为善
世有攻人之伪者其人奸恶又甚于所攻而其说曰
吾所为表里如一不欺也诚实也此乃敢于为恶者
尔彼则伪于为善尔乃诚于为恶是小人之无忌惮
者故诚则若一而有善恶不同不可不辨重言必慎
其独申其义而谆诲之也
延平周氏曰必曰心广体胖者盖有以根于一心然
后有以施于四体也
卷一百五十 第 44a 页 WYG0120-0610a.png
长乐陈氏曰人非不知诚之为善欺之为不善而其
所为每不免于欺者直以欺之可为也殊不知心不
可欺人亦不可欺苟知心不可欺人亦不可欺而专
于诚焉则何所不至哉
卷一百五十 第 44b 页 WYG0120-0610b.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