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 第 1a 页 WYG0120-04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 宋 卫湜 撰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
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子曰事君三违
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子曰事君
慎始而敬终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
而不可使为乱
郑氏曰乱谓贤否不别三揖而进一辞而退进难者
卷一百四十 第 1b 页 WYG0120-0411b.png

为主人之择已也退速者为君子之倦也三违违犹
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于三而不
遂去是贪禄必以其强与君要也慎始而敬终轻交
易绝君子所耻不可使为乱此乱谓违废事君之礼
蓝田吕氏曰所谓位有序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之谓也所谓乱者则贤不肖倒置之谓也君子之事
君要之君信于我而已信我之贤可以为师非学焉
而后臣之则不进也信我之贤可以执国政虽待以
卷一百四十 第 2a 页 WYG0120-0411c.png

季孟之閒亦不进也此所以进之难也孔子之仕鲁
燔肉一不至则不税冕而行灵公问陈则明日遂行
此所以退之之易也盖君子之仕将以道正君而已
枉已未有能直人者也人人知自贵于己达色斯举
矣翔而后集之义则贤不肖之分不可乱也相见之
礼主人迎宾三揖至于阶其退也一辞而出主人拜
送宾去不顾盖相见者见之于主人尽敬之后辞之
于主人未懈之先若主人之敬未至而强进主人之
卷一百四十 第 2b 页 WYG0120-0411d.png

意已懈而不辞则宾主人之分乱矣可仕可已可见
可辞进退之义一也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人虽曰不要君吾弗信也古者四十始仕道合则从
不合则去盖以道事其君者道既不合舍而去之君
无留行之命礼貌已衰义不可犹居其国苟至三违
而不出竟则怀禄要君无所逃罪昔孔子去鲁迟迟
其行以去父母之国有所不忍而已孟子去齐三宿
而后出昼冀王悔而反之以安天下之民而已然卒
卷一百四十 第 3a 页 WYG0120-0412a.png

皆出竟以去君子之义可知矣臧武仲以防求为后
于鲁要君之心无大于此所以皆得罪于孔子也子
曰事君慎始而敬终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故轻交易绝君子耻之若夫以道去其君岂君子之
心哉不得已也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
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贵贱贫富生杀君之所操以御
臣之具者也虽有是具以御臣然所以御之者礼也
理义人心之所同然天所以命于人君君臣臣父父
卷一百四十 第 3b 页 WYG0120-0412b.png

子子所以保乎天下国家也故臣之事君无所逃乎
天地之间东西南北唯命之从及违于理义则臣得
以争于君匹夫不可夺其志故君以我为贤则可处
之以富贵以我为不肖则可处之以贫贱以我为无
罪则可生以我为有罪则可杀六者莫不唯君所命
其不可夺者吾之理义而已孟子曰往役义也往见
不义也齐侯田以旌招虞人不至将杀之孔子奚取
焉取非其招不往也故凡违乎理义者皆乱也
卷一百四十 第 4a 页 WYG0120-0412c.png

延平周氏曰其进也以礼故难其退也以义故易进
也不以礼故易退也不以义故难难进而易退则位
之所以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位之所以乱而无序故
君子三揖而进若甚难一辞而退若甚易者盖远其
乱于宾主之间况君臣之间可不远其乱也哉进以
礼所以慎始退以义所以敬终
马氏曰进人所欲也而难进退人所不欲也而易退
盖其就于利者缓而远于利者速则其志在于义而
卷一百四十 第 4b 页 WYG0120-0412d.png

不在于利如此则贵贱履位贤不肖袭情故位有序
故君子交接之际进必三揖退止一辞皆所以远乱
也君臣以义合而未尝无相爱之仁以义合至于三
谏则去有相爱之仁则虽去而未必出竟君与之环
则还与之玦则去若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是也
然此特始去之礼如此至于三违而且不出竟则其
志在于利禄以强要于君也在物者有命在己者有
义富贵贫贱生杀此物也而不可使为乱则在己在
卷一百四十 第 5a 页 WYG0120-0413a.png

物者有命故可贵可贱可生可杀在己者有义是故
不可使为乱也
山阴陆氏曰易进而难退则乱之阶由此始也
严陵方氏曰其进不难则苟合以贪其位而位之在
吾上者或有所越其退不易则患失以固其位而位
之在吾下者或有所妨若是则其位无序矣有序则
治无序则乱君子于宾主相见之际揖必至于三而
后进辞止于一而遂退则难进之义盖可见矣况于
卷一百四十 第 5b 页 WYG0120-0413b.png

事君乎推是心则固足以远乱矣三违而不出竟内
实利之而外强违之非要君而何翔而后集所以慎
始不为苟去所以敬终
石林叶氏曰迎之致敬以有礼则难进礼貌衰则去
之故易退进以礼退以义不失其先后故位有序反
此则容悦者也以容为悦则必至于乱古人于宾主
之间犹患之况君臣之际乎諌君有至于三而去君
无至三而不出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者师宾
卷一百四十 第 6a 页 WYG0120-0413c.png

之位也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
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
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郑氏曰履犹行也君使其臣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
也慎虑而从之者此已志也欲其必有成也否谓非
己志也孰虑而从之又计于己利害也终事而退非
己志者事成则去也不事王侯言臣致仕而去不复
卷一百四十 第 6b 页 WYG0120-0413d.png

事君也君犹高尚其所为之事言尊大其成功也
孔氏曰在军旅之中不辟危亡之难在朝廷之中不
辞卑贱之所得志谓君使当己之才也终事谓事毕
也既本非己才事竟即辞而退也得志及不得志并
从而无违是臣行之笃厚也引易蛊卦上九爻辞以
證终事而退臣之厚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重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
生可杀之义盖事君者不仕则己仕则卑贱有所不
卷一百四十 第 7a 页 WYG0120-0414a.png

辞诗云硕人俣俣公庭万舞事君者不受命则已受
之则患难有所不辞诗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处其
位而不履其事如弓人耻为弓矢人耻为矢名之不
可言言之不可行矣其所以事君之义乱于名实者
也此篇言乱者有三易进而难退则乱也者乱于贤
不肖者也不可使为乱者乱于理义者也处其位而
不履其事则乱也者乱于名实者也乱者如丝之不
治无绪以正之之谓也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卷一百四十 第 7b 页 WYG0120-0414b.png

乱也又曰好勇疾贫乱也仁者爱人然而疾不仁者
以不仁之贼吾爱也苟能远之使不能贼吾爱可矣
至于疾之已甚则反失吾爱是乱于为仁者也所贵
乎勇者见义必为而已不施之于义而施之于疾贫
则利欲无厌是乱于勇者也是皆不治而无绪者也
君使其臣臣受其命得志者则合所使之臣素志也
否者不合其素志也臣受君命虽有所合不敢以得
志而自满故慎虑而从之乃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卷一百四十 第 8a 页 WYG0120-0414c.png

也有所不合又非所宜辞亦不敢怨于不得志而不
事事故孰虑而从之要之不辱君命尽其义而无悔
而己仕而不事事则不恭不得志而不去则怀怀与
不恭皆君子所不由故不得志者虽孰虑以从事卒
事则致为臣而去则所以自免而不累于上故曰臣
之厚也蛊之上九之辞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者
有事之时自九五而下皆以干蛊能不能为得失至
于上九事之终且无位也有似乎仕焉而已者故曰
卷一百四十 第 8b 页 WYG0120-0414d.png

不事王侯唯不事王侯乃可以高尚其事不见役于
人若委质而仕反欲高尚其事而不事事则旷官尸
利无所逃罪矣故此章取以为證焉
山阴陆氏曰不辞贱犹曰不让劳也此事君者之事
也故曰子思臣也微也使子思居卫而为曾子之事
是乱也乱亦乱之阶终事而退是厚也非正也即正
有去而已
严陵方氏曰慎虑则从其事而无所轻孰虑则从其
卷一百四十 第 9a 页 WYG0120-0415a.png

事而有所习终事而退则不居成功故也
马氏曰贵与生者人所欲也君使其臣于所欲之地
则必慎虑以从之贱与死者人所恶也君使其臣于
不欲之地亦必孰虑以从之
延平周氏曰幽之使我有是者天也明之使我有是
者君也苟其使我得志则慎虑而从之者慎虑其所
以行道者也苟其使我不得志则亦孰虑而从之者
孰虑其所以守道者也功成身退者天之道故曰终
卷一百四十 第 9b 页 WYG0120-0415b.png

事而退臣之厚也
石林叶氏曰位军旅则以勇故不辟难位朝廷则以
仁故不辞贱处其位而辟难辞贱则事不治而乱何
有于仁勇于事君有得志而与否者命也虑而后从
者义也得志而孰虑所以畏命故其宠若惊不得志
而孰虑所以谓义故其辱若惊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
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
卷一百四十 第 10a 页 WYG0120-0415c.png

之无良我以为君
郑氏曰唯当为虽言皆有所受不敢专也臣受顺则
行顺受逆则行逆如其所受于君则为君不易矣姜
姜贲贲争斗恶貌良善也
孔氏曰此明臣事君不敢专辄君之出命不可不慎
所引诗鄘风鹑之贲贲刺宣姜之诗
横渠张氏曰命于天者不可不顺若国君则不然君
能顺上则臣亦顺上君命逆上则臣亦逆君
卷一百四十 第 10b 页 WYG0120-0415d.png

蓝田吕氏曰此章重述事君不可使为乱之义也天
道无私莫非理义君所以代天而治者推天之理义
以治斯人而已故曰天秩有典天叙有礼天命有德
天讨有罪莫非天也臣之受命于君者命合乎理义
为顺天命不合则为逆天命君之命出乎理义则为
臣者将不令而从君之命不出于理义则为臣者虽
令不从矣此所以有逆命顺命之异然后知其不可
使为乱也人之无良我以为君此诗刺卫君无德国
卷一百四十 第 11a 页 WYG0120-0416a.png

人耻以为君盖言君逆天命则臣子亦逆君之命
严陵方氏曰天子者天之所子故惟天子受命于天
士以事人为事故受命于君由士以上皆受命于君
此止以士言者盖降于士则有府史胥徒之属皆其
官长所自辟除其卑不能上达故不得受命于君也
然则受命于君者其卑止于士而已
清江刘氏曰注者曰唯当作虽非也此言天子之命
在天士之命在君非天命不为天子非君命不为士
卷一百四十 第 11b 页 WYG0120-0416b.png

也皆有制之已
山阴陆氏曰唯读如字天子受命于天犹士受命于
君所谓士死制是也臣谓大夫以上唯不受命于君
故有逆顺如此
马氏曰天之命于君者岂谆谆然命之乎使之居天
位食天禄治天职牧天民盖所谓命也故由其道而
顺天则谓之顺命不由其道而逆天则谓之逆命虽
然上者下之仪而臣之逆顺亦视其君之所为而已
卷一百四十 第 12a 页 WYG0120-0416c.png

石林叶氏曰君与天皆出命者也君之与天命既顺
则臣之于君命亦顺也君之于天命既逆则臣之于
君命亦逆也盖有治君则有贤臣有乱君则有佞臣
取人以身之道也唯其逆顺者自人为之故言君臣
而不言天君莫尊于天子臣莫卑于士故言天子而
止士
庐陵胡氏曰臣有顺命有言逊于汝志也必求诸非
道臣有逆命有言逆于汝志也必求诸道先儒谓逆
卷一百四十 第 12b 页 WYG0120-0416d.png

命为行逆非也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
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
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
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
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
乱是用餤
郑氏曰不问其所费以下皆辟有其言而无其实水
卷一百四十 第 13a 页 WYG0120-0417a.png

相得合而已酒醴相得则败淡无酸酢少味也接或
为交盗贼也孔甚也餤进也
孔氏曰此明君子之行不可虚用其辞不以辞尽人
言不得以言辞之善谓行亦尽善也有道之世则所
行美好似树干之外更有枝叶无道之世人不诚实
但言辞虚美所引诗巧言刺幽王之诗證小人甘以
坏
横渠张氏曰有道是有实也有实则行有文章也无
卷一百四十 第 13b 页 WYG0120-0417b.png

实则言有文章也行有文章则莫非实是也言尚浮
华则唯虚辞相誉而已无其实也故君子问寒则衣
之称美则爵之今言无有实其求益与夫相亲相依
之言皆相奉而已故仲尼欲无言直欲务实君子先
行其言而后从之至如近世之语功实者犹徒具文
而已亦不以实求也有道则行得伸无道则辞得伸辞行
天下之辞行也有道无道亦天下之有道无道也辞
则伸也以天下无道明无以考其实所以浮辞得伸
卷一百四十 第 14a 页 WYG0120-0417c.png

盖莫能穷辨之也君子不以辞尽人尽极也取也
蓝田吕氏曰君子不以辞尽人不敢轻信于人也不
以口誉人不以色亲人不为口惠所以重信于己也
孔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又曰君子不
以口誉人又曰有言者不必有德皆不以辞尽人之
义也枝叶者干之文也天下有道则人致文于行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乃行之文也故曰行有枝叶天下
无道则人致文于辞诗云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乃辞
卷一百四十 第 14b 页 WYG0120-0417d.png

之文也既曰辞有枝叶则有言而无其实问所费于
丧者而不能赙问所欲于病者而不能馈问所舍于
客而不能馆则其言也不出于诚心君子耻之故与
其不能惠而问之不如不问之愈也君子之接人也
以信而不以苟说人故如水淡而可久于此三者不能
惠则不问此交之所以全而无后怨故曰淡以成小
人之接人也苟说而不以信故如醴之甘而不可久
于斯三者能问而不能惠取说于顷刻而不顾其后
卷一百四十 第 15a 页 WYG0120-0418a.png

此交之所以难保故曰甘以坏故凡言之甘而不出
乎诚心者必将有以盗诸人传曰币重而言甘诱我
也甘言入则受其盗故言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延平周氏曰孔子曰予不试故艺而孟子曰我于辞
命则不能盖君子之道重其本而轻其末也辞命者
乃道之末也岂道之末而能尽人之贤否哉
严陵方氏曰天下有道则君子之道发之于行事此
行所以有枝叶天下无道则君子之道载之空言此
卷一百四十 第 15b 页 WYG0120-0418b.png

辞所以有枝叶则其所以有言者岂得已哉宜其不
以是而尽人也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
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盖成则相亲坏则
相绝其说正于此合然庄子言交此言接何也交言
其情接言其迹
马氏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者有德者必有言也
天下无道而辞有枝叶者有言者不必有德也
石林叶氏曰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
卷一百四十 第 16a 页 WYG0120-0418c.png

言德行孔子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孔子不能辞命
则能之者固德行而已唯其能于德行故尽人不以
辞君子以道义交故其淡如水小人以势利交故其
甘如醴水淡而散于五味之合则无不调故曰淡以
成醴而至于沈湎则败德故曰甘以坏
马氏曰圣人之教则欲其讷于言而敏于行其观人
则必观其言而察其行故宁至于行有枝叶而无宁
为枝叶之辞宁为君子之淡以成无为小人如醴之
卷一百四十 第 16b 页 WYG0120-0418d.png

甘宁有已怨而毋至于有诺责故言行相副圣人盖
深取之而言浮于行圣人必察其中也
讲义曰上取人以道德而不以文辞则下进用者道
有本根而行有枝叶矣上取人以文辞而不以道德
则下之进用者道无本根而辞有枝叶矣譬之草木
有本根然后有枝叶为上之道可不谨乎君子之接
如水虽无味而可久小人之接如醴虽有味而易变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
卷一百四十 第 17a 页 WYG0120-0419a.png

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
忧矣于我归说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
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己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
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子曰君子不以色
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
辞欲巧
郑氏曰誉绳也问人之寒以下皆为有言不可以无
实于我归说欲归其所说忠信之人也口惠而实不
卷一百四十 第 17b 页 WYG0120-0419b.png

至谓善言而无信人所恶也已怨己谓不许也言诺
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言笑晏晏至亦已焉哉皆相
与为昏礼而不忠也言始合会言笑和说要誓甚信
今不思其本思之反覆反覆之不思亦已焉哉无如
此人何怨之深也辞欲巧巧谓顺而说也
孔氏曰绳以量度于物凡口誉于人亦须量之于心
故以誉为绳庄十四年左传蔡侯绳息妫杜注云绳
誉也是绳誉通训引诗曹风蜉蝣刺曹君之诗国将
卷一百四十 第 18a 页 WYG0120-0419c.png

灭亡贤臣心忧我身何所归舍说舍也此引诗断章
證疾虚言义不与诗相当也诺谓许人物责谓许而
不与被责也引诗卫风氓之篇證许而不与被人所
怨也不以色亲人谓不以虚伪善色诈亲于人也情
疏貌亲外内乖异心不悫实恒畏于人如细人奸盗
也言辞欲和顺美巧不违于理与巧言令色者异也
蓝田吕氏曰晋平公之于亥唐入云则入坐云则坐
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不敢不饱然终于此而已矣
卷一百四十 第 18b 页 WYG0120-0419d.png

弗与共天位弗与治天职弗与食天禄士之尊贤者
也非王公之尊贤也盖君子力可以周人之穷则不
徒问其饥寒而必有以衣食之势可以进贤则不徒
誉而已必有以爵禄之徒问徒誉而无实以继之则
诚心不存己则不诚而责人之诚难矣故曰君子不
以口誉人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
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此
诗刺曹君不脩政事好絜其衣服饰其外而无实民
卷一百四十 第 19a 页 WYG0120-0420a.png

将去之求其所当归者如口誉无实不可使民信也
问人之饥寒而不衣食之特问之无诚而已至于口
惠而实不至则害信之大者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危国亡家之本此怨之所以及其身故君子与其
有诺责也宁有己怨有求而已之始虽咈人之意而
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其言虽不咈人
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此诗刺夫妇失道
卷一百四十 第 19b 页 WYG0120-0420b.png

中绝无信妇怨之辞也故取以證之穿窬之盗欺人
之不见以为不义而已色亲人者巧言令色足恭无
诚心以将之情疏貌亲主于为利亦欺人不见君子
耻之故不为也故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
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孔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
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孟子曰不可以言而言可
以言而不言是皆穿窬之类二者亦欺人之不见以
为不义故所以为穿窬也禦人国门之外盗也穿窬
卷一百四十 第 20a 页 WYG0120-0420c.png

亦盗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小人而无忌惮不义也
色厉而内荏以言不言餂人亦不义也盗与不义小
大虽殊其为盗与不义则一也此章言其言欲信而
已事君接人其义一也又欲言之顺而说故曰情欲
信辞欲巧以结之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盖事于
颜色者诚有所不足故鲜矣仁然为辞令亦君子之
所务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曰使于四方不能专
对虽多亦奚以为非恶言之巧也巧言之害仁者尔
卷一百四十 第 20b 页 WYG0120-0420d.png

严陵方氏曰不以口誉人则言之所与必发于心不
止于外貌故民化之而作忠若问人之寒则衣之之
类皆非口誉之事也口誉者内外之不相应也口惠
者始终之不相副也君子之亲人也以德故曰不以
色亲人貌虽亲而情实疏则恐人之见其情也又何
异穿窬之盗也穿窬者穿垣墉而为之盗也君子情
非苟动也将以有所示辞非苟出也将以有所治内
有情之信而外有辞之巧又何害其为仁乎此所以
卷一百四十 第 21a 页 WYG0120-0421a.png

先言情欲信而后乃言辞欲巧也
马氏曰君子之誉人不以口而身必致之也不以身
致之则是显誉于人阴弃其身而民亦趋于伪矣君
子不以色亲人者以其有相爱之情出于中愉色婉
容见于外盖真积于内然后诚动于外故君子不以
色亲人而虑情之不信也匿怨而友其人者君子所
耻也
山阴陆氏曰诗言君将无所依唯于我归处而已是
卷一百四十 第 21b 页 WYG0120-0421b.png

非以口绳君相也于我归处犹之可也于我归息甚
矣于我归说则又甚矣在小人则穿窬之盗所谓譬
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石林叶氏曰口惠而不以实应则为诬唯君子反此
然而称人之美则爵之此在上者之事也在下而无
与共天位治天职则称人之美因不为诬也色在外
君子不以亲人亲人者情也小人则情疏矣其亲人
也以貌非特色而已矣此其譬则穿窬之盗也欤譬
卷一百四十 第 22a 页 WYG0120-0421c.png

人之知也君子不以色亲人求所以信其情也乃若
巧辞则孔子尝曰鲜矣仁不曰不仁而曰鲜者是君
子有时而用之
延平周氏曰于内则情欲信于外则辞欲巧者君子
之道也苟止于辞欲巧则君子乎
讲义曰情必欲其信如真喜未笑而和真怒未发而
威真悲未泣而哀所谓信也此所以笃实乎其内辞
必欲其巧如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
卷一百四十 第 22b 页 WYG0120-0421d.png

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皆以其背违正理而各得一
偏尚得为巧乎譬之大匠必合规矩以为方圆然后
得谓之巧也此所谓辉光乎外也
金华应氏曰情之所蕴必隐恻而尽其情辞之所发
必委曲而中其节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
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
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
卷一百四十 第 23a 页 WYG0120-0422a.png

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
郑氏曰神明谓群神也无非卜筮之用言动任卜筮
也日月谓冬夏至正月及四时也所不违者日与牲
尸也袭因也大事有时日有事于天神有常时常日
也有事于小神无常时常日临有事筮之刚日柔日
顺阴阳也阳为外阴为内事之外内别乎四郊
孔氏曰此至篇末总明卜筮之事郑注冬夏至正月
及四时者冬至谓祭圜丘夏至谓祭方泽正月谓祭
卷一百四十 第 23b 页 WYG0120-0422b.png

感生帝及四时迎气用四时吉日也知皆卜者案大
宰云祀五帝帅执事而卜日郑注五帝谓四郊及明
堂是四郊有卜也大宰又云祀大神祭大示亦如之
大神则冬至祭圜丘大示则夏至祭方泽案公羊榖
梁传云卜三正则知天子郊用夏正亦卜之也周礼
祭宗庙亦卜日云不违者唯日与牲尸者案僖三十
一年左传云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是卜牲日也
特牲少牢云大夫士筮尸则天子诸侯有卜尸也卜
卷一百四十 第 24a 页 WYG0120-0422c.png

筮不相袭言大事则卜小事则筮不相因袭此与曲
礼文同而注异大事有时日而用卜者示不敢专
崔氏曰凡求告之道不过三若一而吉则不更启若
初不吉则二不至于三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
告明初筮者不复至三也若大事卜筮兼用卜筮各
一用之乃成为一故尚书云三龟一袭吉则知三龟
三筮各一用之乃成为一也故尚书有龟从筮逆龟
逆筮从之义皆据一用而言也然一用之时若龟筮
卷一百四十 第 24b 页 WYG0120-0422d.png

卿士庶人之中所逆者少亦得为初吉若所逆者多
则为初凶若初吉多则更卜若初凶多则亦卜至三
所以尔则以初筮告吉凶皆非吉凶之故是以至三
也所言三者皆谓三度用之非一度用三王之龟筮
始为三也至中小之祭求吉凶之理亦复如之卜筮
各用者不得为袭中事兼卜则谓之相袭故表记云
卜筮不相袭然则于事得兼用者以再三为袭不得
兼用者则无以为袭故也
卷一百四十 第 25a 页 WYG0120-0423a.png

何氏曰外事以刚日而郊用辛内事以柔日而社用
甲有以见郊社至重不可以内外常理拘之宗庙之
祭据春秋而言则桓八年以己卯烝夏五月以丁丑
烝十四年秋八月以乙亥尝闵二年夏五月以乙酉
吉禘于庄公文二年八月以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
公昭十五年二月以癸酉有事于武宫是俱用柔日
如绎日明日又祭既正祭用柔自然绎日必刚矣
横渠张氏曰不犯日月谓不使祭日相见犯若一时
卷一百四十 第 25b 页 WYG0120-0423b.png

有两祭则必相回互使之不相妨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事天事君至敬而不敢亵故有
卜筮因言卜筮之用礼者敬而已矣明则敬于人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敬人之事也幽则敬于鬼神内尽
志外尽物凡祭祀之礼卜筮之用皆敬鬼神之事也
盖卜用龟筮用筴龟则灼之而视其兆筴则揲之而
视其卦凡求于人情所不能测人力所不能为者是
乃所以求之于神明也郊所以祀上帝卜日而用之
卷一百四十 第 26a 页 WYG0120-0423c.png

不敢必其期也卜牲而养之不敢必其物也其敬如
是是乃所以不敢以私亵事之也日月者如冬日至
圜丘以祀天神夏日至方泽以祀地祇四时迎气用
四丘此皆素有定日不用卜至于它祭祀之当卜日
者不可犯此素定之日也它祭祀之卜日既不犯此
素定之日然所卜之日既卜之吉则不可违故曰不
犯日月不违卜筮违之犯之皆不敬也记曰大飨不
问卜此谓日月之素定者如冬夏之日至之类他则
卷一百四十 第 26b 页 WYG0120-0423d.png

皆卜如启蛰而郊郊用辛之类故大宰祀五帝帅执
事而卜日遂戒而不言昊天上帝盖可知矣既称上
帝于郊又曰唯圣人为能飨帝则祀天亦可称飨均
祀天地也冬至之日至为大故曰大飨飨之之敬因
天时阴阳之至而不问卜所敬异于他飨也先儒谓
大飨者祀五帝于明堂以月令有季秋大飨之文乃
曰莫适卜也以总飨五帝不知主何日而卜之故不
卜然不知季秋之飨既有素定之日如冬夏日至又
卷一百四十 第 27a 页 WYG0120-0424a.png

不问卜当以何日为可若以人谋而用之乃以私亵
事上帝不敬莫大焉其说固不可行矣卜筮不相袭
者此主于祭祀而言有卜则不筮有筮则不卜盖大
事用卜小事用筮而已在他事则卜筮兼用之洪范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
筮于心也士也庶民也龟也筮也参其从逆而占之
筮人云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春秋传僖公二十五
年晋卜纳襄王得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又筮之得大
卷一百四十 第 27b 页 WYG0120-0424b.png

有之暌哀九年晋卜伐宋亦卜而后筮则兼用亦明
矣大事有时日者时如启蛰而郊及四时宗庙之祭
之类日如郊用辛社用甲之类有是时日以上中下
三旬而卜之小事无时日有筮者若非时有所告及
祈祷之类皆无定日必筮而用之也外事用刚日内
事用柔日不违龟筮郑氏谓事之内外别乎四郊盖
以郊外事也反用辛社内事也反用甲故谓郊在四
郊之内同内事故用柔日之辛四郊之外乃为外事
卷一百四十 第 28a 页 WYG0120-0424c.png

故甲午祠兵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然考是说社乃内
事而反用甲说亦未可行盖所谓内事外事分别刚
柔汎言众事尔如郊用辛社用甲自别有义难以刚
柔取类也又言不违龟筮者前所谓大事小事及后
所谓内事外事皆不可违卜筮故重言之
严陵方氏曰天地之神明者天之神地之明也庄子
曰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然郊特牲言郊明天道社
神地道者盖以天之神故有郊以明之以地之明故
卷一百四十 第 28b 页 WYG0120-0424d.png

有社以神之也且卜筮所以事天地事天地者莫大
乎郊社故必以神明为言自八卦画于伏羲土兆起
于颛帝瓦兆起于尧官占见于舜则卜筮之用其来
尚矣而此以三代明王为言者盖五帝以往则质质
则于卜筮宜略三王以来则文文则于卜筮宜详以
其详故无非卜筮之用也于三王言无非卜筮之用
则知五帝有非卜筮之用矣私亵事上帝者徇己所
欲之谓私交物无节之谓亵卜筮则于神明有所质
卷一百四十 第 29a 页 WYG0120-0425a.png

于时日有所择上帝天神也不及地示者以天神之
尊尤不宜以私亵事之故不犯日月者守日月之常
不敢犯而越之也不违卜筮之吉不敢违而戾之也
若郊之用辛社之用甲是不犯日月也上辛不吉则
卜中辛中辛不吉则卜下辛是不违卜筮也故先言
日月而后言卜筮焉大事有时日即郊社之类是矣
大事前期而定故其时日有常小事临机而作故无
时日曰有筮则无卜可知小事有筮则大事有卜又
卷一百四十 第 29b 页 WYG0120-0425b.png

可知且大事以时日为先故不言卜小事以时日为
后故必言筮意各有主然卜虽主于大事而小事亦
有时乎用卜大卜所谓凡小事涖卜是也筮虽主于
小事而大事亦有时乎用筮筮人所谓凡大事先筮
后卜是也凡特言卜则筮从之可知若所谓卜日卜
牲则知其亦筮矣凡特言筮则卜不必从若所谓筮
日筮宾则卜不必从矣要之大事以卜为主小事以
筮为主尔卜筮不相袭与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
卷一百四十 第 30a 页 WYG0120-0425c.png

并见曲礼解
马氏曰传曰圣人不烦卜筮圣人于事可以默决之
于心而不烦于卜筮也然则三代事天地之神明无
非卜筮之用者盖不敢以私亵事上帝也祭义曰虽
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与
此同义龟动物也可以知象著植物也可以知数外事
阳也而刚亦阳也故用刚日内事阴也而柔亦阴也
故用柔日以郊为外事矣而用辛以社为内事矣而
卷一百四十 第 30b 页 WYG0120-0425d.png

用甲说者以天地至尊之祭不可同于外内其说似
得之矣
山阴陆氏曰据此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外虽用刚日
内虽用柔日犹卜筮也大事有无时日有卜小事有
有时日无筮今其言如此盖言大事薄小事也
石林叶氏曰蓍龟者天之神物故事上帝则用卜筮
者神之也然而龟为象其应也圆蓍为数其静也方
虽卜且筮亦不可相袭也
卷一百四十 第 31a 页 WYG0120-0426a.png

子曰牲牷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子
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诗曰
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郑氏曰牷犹纯也富之言备也以传世之禄共俭者
之祭易备也兆四郊之祭处也迄至也
孔氏曰以前明不违卜筮动合神明故此经明后稷
祭祀福流后世以證成其义所引诗是大雅生民之
篇美成王尊祖配天也
卷一百四十 第 31b 页 WYG0120-0426b.png

蓝田吕氏曰古之圣王先成民然后致力于神民和
而神降之福泂酌之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
以饙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盖不得乎民心虽有牲
牷礼乐齐盛之备神将不飨矣无害乎鬼神则神飨
之矣无怨乎百姓则民归之矣所以然者本于致敬
而已故因卜筮而言后稷竭力于稼穑以其齐盛所
以和于民者至则所以事于神者尽矣诗曰恒之秬
秠是穫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苟有诚
卷一百四十 第 32a 页 WYG0120-0426c.png

信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故后
稷之祀竭力以共齐盛无非诚信之谓故易富也富
之言备也其祀也永无罪悔而已此所以其辞恭其
欲俭也以迄于今至于周推后稷以配天一用后稷
之法故曰其禄及子孙
严陵方氏曰牲牷天产齐盛地产礼者威仪乐者节
奏于物则有天产地产于事则有威仪节奏事物虽
尽苟或有违于龟筮焉又乌能幽无鬼神之害明无
卷一百四十 第 32b 页 WYG0120-0426d.png

百姓之怨乎故先王之于祭祀不特卜日而又卜尸
不特卜尸而又卜牲也违龟筮而百姓怨者书不云
乎询谋佥同鬼神其依则以鬼神依人而行故也鬼
神有害则百姓有所怨可知鬼神有祸福故于鬼神
曰害百姓有休戚故于百姓曰怨其辞恭则物虽薄
而诚足以飨神其欲俭则物虽少而用足以行礼此
祀之所以易富也且恭则不侮俭则不夺不侮则无
害乎鬼神可知不夺则无怨乎百姓可知若是则幽
卷一百四十 第 33a 页 WYG0120-0427a.png

无鬼责明无人非德之盛也盛德必百世祀故其禄
及子孙不亦宜乎外则其辞恭则其心敬可知内则
其欲俭则其用节可知矣
石林叶氏曰牲牷亲卜之礼乐亲序之粢盛亲供之
明荐以德则无害于鬼神故祭则受福无怨乎百姓
故得其驩心然先鬼神而后百世者亦以祭祀为主
南丰曾氏曰自后稷肇祀以前前后相承兢兢业业
惟恐一有罪悔获戾于天阅数百年而此心不易故
卷一百四十 第 33b 页 WYG0120-0427b.png

曰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言周人世世如此也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
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太庙
郑氏曰威敬言其用之尊严天子无筮谓征伐出师
若巡守也天子至尊大事皆用卜春秋传曰先王卜
征五年岁袭其祥守筮守国之筮国有事则用之道
以筮者始将出卜之道有小事则用筮诸侯入他国
则不筮不敢问吉凶于人之国也诸侯受封于天子
卷一百四十 第 34a 页 WYG0120-0427c.png

因国而国唯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耳天子不卜处
太庙卜可建国之处吉则宫庙吉可知
孔氏曰大人谓天子所主之器当威严敬重不可私
亵于小事杂用也飨时则用燕则不用也道以筮道
谓出行于道路之上也郑知无筮谓出师巡守者以
前云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据在国诸事今此云
无筮又云道以筮又云诸侯非其国不以筮皆据将
欲出行及在道之事下云道以筮则无筮是未在道
卷一百四十 第 34b 页 WYG0120-0427d.png

故知征伐出师若巡守欲发时也天子大事不徒用
筮而已兼用卜也故簭人云国之大事先簭而后卜
此云无筮无徒筮耳不谓全无筮也
横渠张氏曰诸侯适他国唯卜寝宅而已不卜处大
庙舍诸侯祖庙为常故不卜
蓝田吕氏曰如天子无筮敬则用祭器则龟与祭器
皆大人之器大人所主之器当威严敬重不可私亵
于小事故大事则不筮小事则不卜朝聘之飨昏冠
卷一百四十 第 35a 页 WYG0120-0428a.png

之礼醮皆用祭器燕则不用也天子无筮者天子体
尊在国中有事皆卜而不以筮至于巡守征伐在道
则以筮盖以龟当敬而不可亵也故曰天子道以筮
诸侯卑于天子在国中居守有事则筮降于天子之
用龟也至于出竟则不筮盖不敢问吉凶于人之国
且辟天子也故曰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小宗伯云凡
建国左宗庙右社稷则宗庙有定位虽天子不卜唯
宅寝室则卜之盖寝室为人君之居不可以不敬以
卷一百四十 第 35b 页 WYG0120-0428b.png

求祐于天故必卜
严陵方氏曰威之则不敢玩敬之则不敢亵若见君
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是也天子无筮者非
无筮也以守大事之卜为称在小事之筮不足以有
为也故诸侯有守筮者非无卜也以不足于大事之
卜其所有而守之小事之筮而已为其降于天子故
也下云天子道以筮则天子非无筮也明矣又云诸
侯作宅寝室则诸侯非无卜也明矣天子道以筮者
卷一百四十 第 36a 页 WYG0120-0428c.png

以其在道遽于事而不暇卜故也卜宅寝室者诸侯
受封乎天子唯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以其于事为
大故也
山阴陆氏曰无筮无守筮也不言守者非所以威敬
天子诸侯亦不皆守筮有时守焉道以筮者道之以
筮所谓先筮而后卜诸侯适人之国虽不用筮其所
宅寝室犹卜天子不卜处太庙言若天子适诸侯则
舍其寝庙不卜也
卷一百四十 第 36b 页 WYG0120-0428d.png

石林叶氏曰大人以事业言其事则所守者止于恭
畏而已天子在道既以筮则在外也不可以无筮诸
侯在内以守筮则其于国也亦必用筮至于大庙之
位其与社稷为左右皆有常所也故不用卜卜其吉
凶可也
四明沈氏曰俨然人望而畏之有九鼎大吕之重此
大人之器也威武贫贱富贵不慑不屈不淫周公用
周奠枕皇皇孔子用鲁齐归侵疆道愈大者其志愈
卷一百四十 第 37a 页 WYG0120-0429a.png

大志愈大者其用愈大管仲之器至于童子羞称会
子羞比
江陵项氏曰天子无筮以下语多交互难通当为之
解曰诸侯非其国不以筮筮韣不出国是以有守筮
天子所在为家虽在道亦以筮故无守筮凡为宫室
者寝室宅其中宗庙处左卜室者卜其中而已中定
则左右可知故但卜寝室之所宅不卜宗庙之所处
虽天子之庙无卜也诸侯以下可知
卷一百四十 第 37b 页 WYG0120-0429b.png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
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郑氏曰敬则用祭器谓朝聘待宾客崇敬不敢用燕
器也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上之于下以直则下
应之以正不亵慢也
孔氏曰郑注以朝聘用祭器其实冠昏亦不用燕器
也故左传称鲁襄公冠季武子曰君冠必以祼飨之
礼行之是用祭器也
卷一百四十 第 38a 页 WYG0120-0429c.png

横渠张氏曰以圣人之智非不能为后之器皿须要
作笾豆簠簋以祭欲不便于亵用也若亵用则自有
燕器唯是大宾客至敬则用祭器
蓝田吕氏曰君子之事天地鬼神与事其君长其敬
一也故敬则用祭器以事鬼神之敬敬之敬之至也
敬则用祭器则私亵之用皆以燕器如敦牟卮匜之
属是也不废日月者事其君长各有日月如岁之有
朝觐宗遇一日之有朝夕不敢废也不违龟筮者欲
卷一百四十 第 38b 页 WYG0120-0429d.png

见其君长及其所贡献皆卜筮而后进也事天地神
明言不犯日月者以有素定之日而犯者他祀之卜
日不可犯也此云不废日月亦有素定之日当行之
而不可废也如此则上之待下下之事上莫非敬也
故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也
严陵方氏曰祭器所以事神燕器所以事人以事神
之礼事之则敬可知也不废日月不违龟筮凡以致
敬而已故推此道则臣足以事其君幼足以事其长
卷一百四十 第 39a 页 WYG0120-0430a.png

故曰以敬事其君长上不渎于民者不为民所渎也
下不亵于上者不为上所亵也
延平周氏曰冠昏人道之始君子之所致敬故用祭
器
卷一百四十 第 39b 页 WYG0120-0430b.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