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宋-卫湜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120-03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七  宋 卫湜 撰
表记第三十三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
 见于仪表也此于别录属通论
 蓝田吕氏曰礼记名篇亦多取篇中字为目如檀弓
 玉藻缁衣之类此篇论仁为多而篇中有云仁者天
 下之表恐取此义以名篇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120-0352b.png
 严陵方氏曰表者里之外也故凡欲自明于外而期
 物之取正者皆谓之表经言表微传言表道皆以是
 而已孔子体道而不行乎世然无以自明而莫之取
 正焉于是立言以表之则门弟子不可以不记也故
 名其篇曰表记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

 郑氏曰此孔子行应聘诸侯莫能用己心厌倦之辞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120-0353a.png
 也厉谓严颜色
 孔氏曰于时孔子身在他国不被任用故称归乎
 皇氏曰此篇称子言之凡八皆是发端起义事之头
 首记者详之故称子言之若于子言之下更广开其
 事或曲说其理则直称子曰
 蓝田吕氏曰自此至渎则不告一章大指言敬而已
 归乎者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用知道之不行将
 归老于鲁之言如在陈则曰归与归与者也隐而显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120-0353b.png
 者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者也不矜而庄者子怀明德
 不大声以色者也不厉而威者德威惟畏者也不言
 而信者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者也圣人之于天下岂
 恝然无心哉博施济众虽尧舜不能无病况孔子不
 得其时者乎故其始也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
 乎又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其终也知天意所
 在而废兴有命乃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又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然后浩然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120-0353c.png
 有归志矣盖圣人之德要其归也天而已矣默而成
 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不识不知尚何矜厉之有哉
 故曰天何言哉又曰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其是之谓乎
 马氏曰隐者其迹显者其名其迹隐于幽其名闻于
 人以其德蕴于中辉光发于外夫唯德蕴于中而辉
 光发于外故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矜所以
 自饰而欲人之敬厉所以自严而欲人之畏言所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120-0353d.png
 自宣而欲人之信故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则至德默喻于心也不矜不厉不言所谓隐也庄威
 信所谓显也
 延平周氏曰君子隐而显隐则神也显则明也既隐
 而显则复推其始之所以隐而显者在乎不矜而自
 庄不厉而自威不言而自信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者盖既神而明则
 复推其始之所以神而明者在乎默而成之而不言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120-0354a.png
 而信与此同意
 延平黄氏曰不矜而庄人之道也不言而信天之道
 也不厉而威神之道也
 讲义曰孔子历聘天下而无一用故至是而有归乎
 之叹孰知夫不用之用其为用尤大也身不容于一
 时而道可传于万世赏罚之柄不及一施设而春秋
 之笔削凛凛乎为千载之惩劝是所谓隐也而有至
 显者存所谓不矜不厉也而有庄且威者寓不言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120-0354b.png
 而有所谓莫不信者在夫子至是而归于鲁虽不用
 无憾矣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
君子猊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云敬忌而罔
有择言在躬
 郑氏曰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
 庄口容止甫刑尚书篇名忌之言戒也言己外敬而
 心戒慎则无有可择之言加于身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120-0354c.png
 孔氏曰此一经广明君子之德甫刑吕刑也今尚书
 躬作身字
 蓝田吕氏曰修身之要有三貌也色也言也曾子告
 孟敬子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出辞气正颜色
 而已冠义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若巧言令色足恭则反是者也所谓足者举动是也
 举动即貌也主于足故言足也色者颜色见于面目
 者也口者言辞是也修此三者敬而已矣不敬则失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120-0354d.png
 之故貌敬则足畏也色敬则足惮也言敬则足信也
 长乐陈氏曰孔子先言其所难勉者所以尽道又继
 之以其所易为者所以尽教则必矜而庄故不失足
 于人而猊足畏必厉而威故不失色于人而色足惮
 必言而信故不失口于人而言足信凡此所以尽教
 而已
 严陵方氏曰三者得失皆由于动夫静所以处已动
 所以接人故每以不失于人为言焉此止引择言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120-0355a.png
 證之者以驷不及舌人之失尤在于言故也
 清江刘氏曰足者足恭也色者令色也口巧言也此
 仲尼所与左丘明同其耻之三事也故下自解之曰
 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信则不巧矣惮
 则不令矣畏则不足矣注乃云足容色容口容非也
 马氏曰见其有所可行而不虑其所可止则失足于
 人见其所可喜而不虑其所可怒则失色于人也见
 其所可语而不虑其所可默则失口于人也行止视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120-0355b.png
 所可不失足于人喜怒视所可不失色于人语默视
 所可不失口于人盖进以礼退以义此不失足于人
 也端冕则有敬色衰绖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
 之色此不失色于人也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此不
 失口于人也不矜而庄不言而信不厉而威此言其
 大也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此言其应物也
 与夫中庸所谓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
 又曰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不怒而民威于鈇钺其意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120-0355c.png
 同也此三者虽不同而其要在乎敬慎而已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子曰祭极敬
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
 郑氏曰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为敬或以袭为敬礼
 盛者以袭为敬执玉龟之属是也礼不盛者以裼为
 敬受飨是也极犹尽也辨分别政事也
 孔氏曰以前经云貌足畏色足惮故此经云毋相渎
 又明行敬不可乐倦也行礼之时礼不盛则露见裼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120-0355d.png
 衣礼盛则重袭上服是行礼初盛则袭衣礼不盛则
 裼衣是裼袭不相因也所以然者欲使人民无相亵
 渎使礼相变革也案聘礼宾初行聘时则袭故聘礼
 云宾袭执圭是也至聘讫受飨之时宾裼奉束帛加
 璧行飨聘为礼盛故袭飨为礼不盛故裼聘时有玉
 故云执玉也玉藻曰执玉龟袭故云之属也案行飨
 执璧亦是玉于时裼衣者比聘时执玉为轻故也又
 宾介自相授玉之时介礼轻裼而执圭以授宾宾礼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120-0356a.png
 重则袭而后受圭是宾与介亦裼袭不相因故聘礼
 云上介不袭执圭屈缫授宾宾袭执圭是也
 蓝田吕氏曰礼者节文而已节文不明慢渎所由生
 也衣裘之閒以袭裼为之节文故凡服裘者必有衣
 以裼之裘亵服也不可以敬事故有衣以覆之也不
 袒则谓之袭袭充美也袒谓之裼裼见美也谓裘之
 文饰也不文饰也不裼故犬羊之裘不袭也不相因
 者或以裼为敬或以袭为敬也礼盛者不文则以袭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120-0356b.png
 为敬如大裘不裼及尸袭聘礼宾袭执圭吊则袭是
 也礼不盛者尚文故以裼为敬如君在则裼无事则
 裼受飨之时宾裼奉束帛加璧是也极敬者诚意至
 也极辨者节文明也祭者竭吾诚意以求乎神犹恐
 未尽也故齐三日必见其所祭者立而诎进而愉退
 立如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于面如是则然
 后可以飨亲苟至于乐则敬弛弛则忘之矣朝廷之
 礼所以别嫌明微正名分以尊君者也故有外朝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120-0356c.png
 朝之政左右九棘面三槐左嘉石右肺石以别公卿
 大夫诸侯及群士群吏之位以致民而询焉及辨贵
 贱之等叙群吏之治其仪也有不历位而相言也不
 踰阶而相揖也如此然后君臣之分明邦国之政行
 苟至于倦则入于苟简入于苟简而欲求治者未之
 有也
 严陵方氏曰古者长民衣服不贰故其效至于民德
 归壹则裼袭不相因欲民之毋相渎固其理也裼袭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120-0356d.png
 见曲礼及玉藻解
 山阴陆氏曰一袭一裼非相因也若聘礼宾袭执玉
 至受飨宾裼奉束帛加璧是也相因谓若裼袭矣又
 裼袭也是之谓渎朝可以辨君臣之义尽矣觐是也
 故曰觐之言勤也所谓不继以倦
 石林叶氏曰礼有以裼为贵者文也文在外以显诸
 仁礼有以袭为贵者质也质在内以藏诸用文质所
 事各因其事民所以不相渎也礼之体无不敬而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120-0357a.png
 者在祭故乐以迎来哀以送往非继以乐也礼之用
 无不辨而极者在朝故日中而退非继以倦也
 临川王氏曰表记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祭义曰祭
 之日乐与哀半何以不同曰不继以乐者乐之在身
 哀与乐半者乐之在亲也
 金华应氏曰极者竭尽而无馀之辞继者前竭而后
 承之谓盖报本始通肸蚃莫重乎祭一毫不敬则旷
 而不接矣其可以乐而散其志乎正名分出政令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120-0357b.png
 莫严于朝一事不辨则紊而不治矣其可以倦而懈
 于事乎不继之者竭力以毕事而不敢以此终也
 讲义曰谓之极敬则敬之所施特尽于此而始终当
 一于敬毋或继之以乐乐则志于忘敬而非敬之极
 故也谓之极辨则辨之所施特尽于此而始终当一
 于辨毋或继之以倦倦则志于忘辨而非辨之极故
 也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子曰君子庄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120-0357c.png
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
日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郑氏曰笃厚也掩犹困迫也肆犹放恣也偷苟且也
 儳焉可轻贱之貌也如不终日言人而无礼死无时
 择日月以见君谓臣在邑竟者狎侮死焉而不畏𢗗
 于无敬心也
 孔氏曰君子笃厚行于善道不使掩逼而被困迫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120-0357d.png
 庄敬日强又广明恭敬之事言恒能庄敬故德业日
 强安乐放恣则其情性日为苟且也君子常行善道
 不以一日之间使其身儳焉可轻贱如小人不能终
 竟一日也言不得长久也朝廷之臣每日朝君何得
 云择日月故郑知在邑竟或择日出使在外或食邑
 别都见君须择日月也既明君子恒行恭敬又明小
 人唯好狎侮言小人递相轻狎侮慢相侵虽有死焉
 祸害而不知畏惧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120-0358a.png
 横渠张氏曰笃谓笃实笃实则自有光辉如何可掩
 与诚之不可掩其义同庄敬之事日欲勉强为之安
 肆奉养之事日欲偷且偷言不以为急也君子庄敬
 日强始则须拳拳服膺出于牵强至于中礼却从容
 如此方是为己之学德信则不怒而威狎侮虽死而
 不畏
 蓝田吕氏曰慎笃恭三者皆行之敬也慎其行则寡
 过况于祸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不信而取祸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120-0358b.png
 也笃其行则诚著何事于掩乎閒居为不善无所不
 至及见君子则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不笃而好掩者
 也恭其行则人敬则何事于耻乎侮人者人亦侮之
 不恭而近耻者也庄敬者人所难持非勉强日进则
 身不能以自立安肆人所易纵唯苟且日忘则欲不
 能以自制盖庄敬主于礼安肆主于欲偷之为言苟
 且也如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
 完矣富有曰苟美矣此之谓安肆日偷或以谓庄敬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120-0358c.png
 则日能自强安肆则日入偷惰然非君子之事义不
 可行由是二者故德义可尊进退可度不至于陵节
 犯分如不能容其身也儳读如毋儳言之儳陵节犯
 分之谓也七日戒三日斋竭诚尽慎以事鬼神民犹
 以不见不闻为可欺也事君尽礼择日月以见君民
 犹有不敬其上者故君子之使民敬必先斯二者人
 之所以狎侮者以其不足畏也至于死犹不知者有
 所恃而无所忌犹狎于水而溺于水也狃于不足畏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120-0358d.png
 卒至于可畏可不慎乎
 马氏曰祸者起于微而生于人之所自忽故君子慎
 以避之笃者居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则
 辉光发于外而人之不能掩也恭则不侮不侮于人
 则人不侮于己故恭以远耻庄敬所以自强而有进
 德之渐故庄敬日强强则有自立之意安肆所以自
 弃而有败度之渐故安肆日偷夫唯庄敬日强安肆
 日偷故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事鬼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120-0359a.png
 神择日月见君齐戒互文以见之也
 石林叶氏曰慎以避祸者仁也笃而不掩者信也恭
 以远耻者礼也事鬼神则致敬于幽者也故主言齐
 戒见君则致敬于明者也故主言日月
 严陵方氏曰庄敬日强者进于勤也安肆日偷者薄
 于怠也儳有竞疾意君子之身常优游而不迫宽裕
 而有馀虽一日之间亦未尝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也而况终身者乎如不终日以其竞疾而无乐于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120-0359b.png
 之意故不终日也玉藻言将适公所宿齐戒则见君
 者非不齐戒周官言祭祀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十日
 遂戒则事鬼神者非不择日月而此以鬼神言齐戒
 于君言日月者盖齐戒在人日月在天神道至幽故
 主言在人者以明之君道至明故主言在天者以神
 之亦各有所当也且神道至幽人之于神不可渎也
 必有事焉然后齐戒故鬼神必言事而不可以言见
 君道至明臣之于君无适而非事也必欲见之乃择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120-0359c.png
 日月故君止言见而不必言事虽然在朝之臣则皆
 见君矣而此乃言择者先儒谓在邑竟是也书曰德
 盛不狎侮盖德盛者有道之士也唯有道之士乃能
 尊主故狎侮之人虽死不畏也
 延平周氏曰庄敬日强可以言君子安肆日偷亦言
 君子者谓虽为君子果庄敬则日入于强或安肆则
 日入于偷
 庐陆胡氏曰儳焉云者轻贱貌要之皆谓非礼也如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120-0359d.png
 不终日谓君子常惕言恐失礼不能终一日行之也
 狎侮人则民不敬虽惧之以死不畏则受死有甚于
 死矣
 讲义曰放辟邪侈无不为己者必陷于死凡以其不
 知所谓慎盖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所以辟祸不出于慎以戒惧而已行矣而不著
 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凡
 以其不知所谓笃盖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君子所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120-0360a.png
 以不掩不出于笃以力行而已言轻则招忧行轻则
 招辜貌轻则招辱凡以其不知所谓恭盖动容猊则
 斯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出辞气斯远鄙倍君子所
 以远耻不出于恭以不侮而已礼义者所以固人肌
 肤之会筋骸之束也由礼义而自强者其色则庄而
 无怠惰之容其心则敬而无怠惰之思由是而充之
 其志日强而足以有思其力日强而足以有为以之
 终身蔑有不济者故曰庄敬日强舍礼义而自弃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120-0360b.png
 恬于燕适而不知安者之败名乐于放纵而不知肆
 者之败礼于道则苟且日偷而不进于事则苟且日
 偷而不治以之终身蔑有济者故曰安肆日偷是以
 昔之言所贵于勇敢者贵其能行礼义也
 金华应氏曰君子经德不回非以正行则其戒谨笃
 恭皆非有为而为之也岂区区于避祸患防掩耻乎
 记礼之言亦以晓人知避困辱之道耳收敛则精神
 内固操存则血气不浮故曰进于强宴安则物欲肆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120-0360c.png
 行纵肆则肤体懈弛故曰趋于偷儳者参错不齐之
 貌心无所检束而分离散乱遂至儳焉错出外既散
 乱而不整内亦拘迫故如不终日也君子主一以直
 内而斯须无不庄不敬之态则心广体胖泰然自适
 何至于如不终日乎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郑氏曰辞所以通情也礼谓贽也春秋传曰古者诸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120-0360d.png
 侯有朝聘之事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也渎之言亵
 也
 孔氏曰前明小人狎侮至于死亡此明君子无相亵
 渎言朝聘会聚必有言辞以通情意贽币之礼以示
 己情引易蒙卦辞證无相亵渎之义
 蓝田吕氏曰辞者相接之言如公与客宴曰寡人有
 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人须臾焉使某也以请
 之类是也礼者相见之挚如羔雁雉鹜之类也必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120-0361a.png
 辞必以礼者交际不可苟也苟则亵亵则不敬此交
 所以易疏也筮之道贵于初筮而不敢再三至敬而
 不亵者也鬼神且将告之况于人乎宾主慎于交际
 不敢苟且亦敬人之道也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
 疏矣此之谓乎
 严陵方氏曰无辞不相接欲其有相接之名也无礼
 不相见欲其有相见之文也有名以正之有文以章
 之则岂有相亵者乎礼重于辞而见亲于接渎有污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120-0361b.png
 意亵有近意则亵不若渎之为甚也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
之利也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
所惩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太甲曰民非后无能胥
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
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郑氏曰报谓礼也礼尚往来惩谓创艾雠犹荅也太
 甲汤孙也书以名篇胥相也宽身之仁亦当言民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120-0361c.png
 孔氏曰自此至无失一节总明仁义之事仁是行之
 盛极故为天下之仪表义宜也制谓裁断谓裁断于
 事也引诗大雅抑之篇證相报之义引太甲以證君
 臣上下各以其事相报也
 蓝田吕氏曰此一章泛论仁义仁义者人性之所固
 有贤不肖之所同也然私欲胜之能勿丧者寡矣故
 圣人之教立仁以表之使天下知所向而于行得所
 勉立义以制之使天下知所取而于事得所处报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120-0361d.png
 德怨往来人情所不能无使之交际且有劝惩则利
 用出入民咸用之矣故曰仁者天下之表义者天下
 之制报者天下之利天下有道所谓德怨之报者皆
 出天下之公而已有德于民者民欲报之以官有功
 于民者民欲报之以赏因民所欲官之赏之所谓以
 德报德知所劝矣伤人者民欲报之以刑贼人者民
 欲报之以杀因民所欲刑之杀之所谓以怨报怨民
 知所惩矣若夫民之私德岂无相报哉唯不可使怀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120-0362a.png
 私恩者废公议复私雠者乱国法而已诗曰无言不
 雠无德不报则言与德无有不报也太甲曰民非后
 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则上与下亦有相
 报也以德报怨虽过乎宽而夲于厚未害其为仁也
 以怨报德则反易天常天下之乱民法所当诛者也
 君子欲蹈乎中庸则莫如孔子所谓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也以直报怨视如国人而已彼贤当进吾不敢
 以怨而蔽之彼罪当刑吾不敢避怨而宥之怀怨而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120-0362b.png
 重之是亦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之义
 严陵方氏曰仁足以长人故曰天下之表义足以方
 外故曰天下之制表犹君子表微之表制犹圣人制
 行之制仁义之表制而继之以报之利则报者礼也
 曲礼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又曰礼尚往来则报
 之为礼固明不曰礼而曰报者以礼不止于报故也
 以德报怨则忘人之怨忘人之怨虽不足以有惩而
 众将德之而有裕矣故曰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120-0362c.png
 忘人之德忘人之德既不足以有所劝而众且怨之
 而不容矣故曰刑戮之民也
 马氏曰仁为天下之表而不伤乎爱者有义以裁之
 也义为天下之制而不伤乎制者有仁以为本也言
 仁义而继之以报者天下之利何也盖仁者义之本
 义者仁之节而礼者节于仁义也凡此者皆相因之
 理也以德报怨以怨报德此皆释报者天下之利之
 意所谓报者非必报之以善随其善恶之所在而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120-0362d.png
 以报之也德有得于己则必报之以德然后民知有
 所劝怨有得于己而必报之以怨然后民知有所惩
 盖言有得失则必雠德有凶吉则必报民非后无能
 胥以宁视民有德于后而必报之后非民无以辟四
 方则是后有德于民而必报之此上下之报也君之
 于民时使薄敛此上有以报于下民之于君也出死
 断忘而不偷此下有以报于上也以德报德礼也以
 德报怨非礼也虽其非礼而能以宽自居故谓之宽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120-0363a.png
 身之仁也宽裕者仁之作而非仁之尽也
 山阴陆氏曰孟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其所谓义
 者制此者也故曰义者天下之制也所谓礼者于此
 有往来焉故曰报者天下之利也仁亦多术也以德
 报怨是为宽身之仁而已故或问以德报怨何如孔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延平黄氏曰以德报德者仁也则民有所劝故为天
 下之表以怨报怨者义也则民有所惩故为天下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120-0363b.png
 制有所劝则民知德而不陷乎恶有所惩则民知法
 而不陷乎罪故为天下之利夫以仁义表制天下其
 利如此而况下化而为仁义哉其利不可胜用也主
 义而言则利在其中焉主利而言非特其利不可必
 得也义已丧矣义丧而得利则有能夺之者何足计
 哉
 横渠张氏曰报者天下之利率德而致善有劝不善
 有沮天下之利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120-0363c.png
 黄氏曰此言以德报怨谓小人有小怨微隙当以理
 恕唯父母兄弟交亲之怨不报则亏孝义之行焉傥
 小怨微隙君子不以德消而一一雠报往来不息必
 深结仇雠岂非伤教害义哉君子情以恕人慎以避
 祸小怨微隙以德消之亦宽身之仁道者也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
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子曰仁有三与仁
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120-0363d.png
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郑氏曰一人而已喻少也仁有三谓安仁利仁强仁
 也利仁强仁功虽与安仁者同本情则异功者人所
 贪也过者人所辟也在过之中非其本情者或有悔
 者焉
 孔氏曰凡人好仁皆有所欲今无所欲而好仁凡人
 恶不仁皆有所畏今无所畏而恶不仁如此者少也
 君子议道先自己而始己所能行乃施于人故云置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120-0364a.png
 法以民与仁同功言三者之功俱是博爱各有一种
 未可知也过谓利之与害遭遇利害之事其行仁之
 情则可知矣
 横渠张氏曰无欲好仁无畏恶不仁天下一人而已
 唯责己一身为当然耳一人而已责己也仁难成故
 置法以防民非而不责人以道耳
 蓝田吕氏曰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所谓性之
 者也安仁者也天下一人而已夫子自道也与下所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120-0364b.png
 谓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其义同也则非圣人
 不足以性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则众人皆可以为
 仁以圣人之所性而议道则道无不尽以众人之可
 为而制法则法无不行虽然法非贬乎道者也君臣
 父子伦类形名之閒性命之理具焉虽有未能上达
 犹庶几乎弗畔此众人之所能及也仁者安仁无欲
 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者也知者利仁有欲而好仁
 者也畏罪者强仁有畏而恶不仁者也三者之功归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120-0364c.png
 于仁而其情则异此尧舜性之汤武身之五霸假之
 所以异也功者人所贪也假之者有之故齐桓公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汤武之举不过乎是而其情则不
 同故其仁未可知也过者人所避也有不幸而致焉
 故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过于爱兄而已孔
 子对陈司败问昭公知礼过于讳君而已皆出乎情
 而无伪故其仁可知
 延平周氏曰无欲而好仁者仁之至也无畏而恶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120-0364d.png
 仁者义之至也无欲而能好无畏而能恶者天下一
 人而已矣以其无欲而能好无畏而能恶者天下常
 寡故君子议道则以己而置法则必以人盖无欲而
 好仁无畏而恶不仁者己之所能以己之所能而议
 道则可以合道有欲而好仁有畏而恶不仁者民之
 所能以民之所能而置法则法之所以易行者也
 严陵方氏曰所好生于无欲所恶生于无畏非中心
 安仁者则不能也故曰天下一人而已以安仁之难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120-0365a.png
 且寡若是固不可以是而责人矣故君子则议道自
 己而置法以民也道妙而难知故以己所能而议之
 法粗而易晓故以民之情而置焉论语所谓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者其谓是也自者自此而之乎彼之词
 以者以彼而用于此之词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者
 以其三者之情虽异及其成功则一而未知其孰为
 仁者之功也与人同过然后其仁可知者论语曰人
 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正谓是也仁者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120-0365b.png
 为仁犹之生于陵者安于陵而已故曰安仁知者之
 为仁知仁之为己利则为之知不仁之为己害则不
 为也故曰利仁畏罪者之为仁畏不仁之诒罪则戒
 而恶之欲仁之为功则强而好之故曰强仁
 虙氏曰多欲而好仁则仁特所好之一物耳其他所
 好未必仁也如是者必其他所欲不胜于其好仁之
 多而后能为君子则其于所好之类能无慎择而为
 之齐量乎无畏而恶不仁亦若是也如是而于其好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120-0365c.png
 恶之间常兢兢然唯恐彼重于此而不足胜于彼也
 是贤人之事也若夫无欲而好仁则所好无非仁自
 仁之外别无他好是虽声色列其左货财列其右而
 吾无好也所好者仁而已无畏而恶不仁则所恶无
 非不仁自不仁之外吾无他恶是虽白刃在前鼎镬
 在后吾无恶也所恶者不仁而已如是则纵心于好
 恶之间非圣人孰能之是道也圣人议之可也以是
 而强之民则惊且惑矣故置法以民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120-0365d.png
 马氏曰道者法之原法者道之流唯其所成之功则
 一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至于与仁同过然后
 其仁可知也盖过者人所避唯仁者受之而不辞至
 于利仁强仁者不能无悔也故同过然后知仁
 山阴陆氏曰置法以民谓之置意在弗用若所谓安
 仁乃所谓仁也故曰仁者安仁即利仁强仁虽与仁
 同功情有不同也与仁同功易与仁同过难与仁同
 功虽伪未辨若周公孔子之过可谓仁矣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120-0366a.png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
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道有至义
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氏曰右也左也言相须而成也仁多则人亲之义
 多则人尊之道有至下脱一有字有至谓兼仁义者
 有义则无仁矣有考考成也能取仁义之一成之以
 不失于人非性也
 孔氏曰人右手用之便左稍劣也有至谓兼行仁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120-0366b.png
 行之至极也考道谓或取仁或取义之一事勉力成
 之义道以霸若齐桓晋文无失言不违于理也
 河南程氏曰亨仲问仁右也道左也仁者人也道者
 义也如何曰本不可如此分别然亦有些子意思又
 问莫有轻重否曰却是有阴阳也此却是儒者说话
 如轻解只是弄文墨之士为之
 横渠张氏曰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
 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又曰义仁之动也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120-0366c.png
 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
  又曰义道以霸此语得义甚浅如以仁爱便谓之
 仁以不为不是便谓之义所涉皆浅也仁道有本近
 譬之于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欲博施济众广之
 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弘其道考求过失
 以免罪戾者畏罪之仁也故曰考道以为无失薄仁
 厚义薄义厚仁非论仁义之至语其偏者虞夏之道
 仁义不偏故亲而尊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120-0366d.png
 长乐刘氏曰右上则左下右尊则左卑其位虽殊其
 用未始不相须以成其德也道者礼义知信之总名
 也五常之道皆出于生民之性然而必先乎仁以为
 行己之本然后道从而成之故曰仁者右也道者左
 也左右相成则有本有用矣是立人之德仁以为先
 立道之方义以为主故曰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江陵项氏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
 也此亦难通当以下两句为解仁即人身也道即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0a 页 WYG0120-0367a.png
 理也人身能行仁义故为右右用力也义理不能自
 行待其人而后行故为左左不用力也
 蓝田吕氏曰右者人所有事左者居于不用之地而
 助右之所不及也仁者人之体也将有为也将有行
 也非仁不可也故曰仁者右也又曰仁者人也道者
 天之理也仁至于不可行不可不节则理有所不得
 己以助人之所不及者义也故曰道者左也又曰道
 者义也仁莫隆于父子父子之道亲亲也义莫重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0b 页 WYG0120-0367b.png
 君臣君臣之道尊尊也厚于此则薄于彼厚于彼则
 薄于此唯知其所以为左右则尊尊亲亲并行而不
 相悖无厚薄之间矣道有至义有考先儒云当言道
 有至有义有考脱一有字其义为然至道者至于道
 之极不可以有加也所谓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
 与天地同流者也故曰至道以王义道者揆道而裁
 之者也所谓制节谨度是可以有国而长诸侯者也
 故曰义道以霸考道者必稽古昔称先王所谓非法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1a 页 WYG0120-0367c.png
 不言非道不行虽未达道不能以义起亦庶几乎不
 失道矣
 石林叶氏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
 也此孟子所谓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者也道与仁
 盖相须而成犹之左右也人之四体左手足不如右
 强道者其全常处于无所用之地故言左仁者资于
 道以为用者也常为道之役故言右仁反于道则为
 一道显于仁则为二故自仁言之尽人道者莫如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1b 页 WYG0120-0367d.png
 此之谓仁者人也以仁为人则道者离乎人而藏乎
 天谓之天可也古之言道必兼义易曰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又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盖道不可独见
 道之所见必有义焉故曰道者义也仁言人则道为
 天可知道为义则仁为道可知二者盖相备譬之曰
 显诸仁藏诸用者圣人立言之法大抵类此 又曰
 道以仁为用故言右仁以道为体故言左足乎仁则
 人道备故言人人而有义则人道立故言义左右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2a 页 WYG0120-0368a.png
 离而言之也仁义者合而言之也仁义一本而有厚
 薄者时与事异也以事亲从兄而言仁义之实则尊
 亲之义者盖亦有焉仁为人道之至故三代得天下
 以仁则所谓至道以王义者制事而有宜五霸假仁
 而近义则所谓义道以霸仁义不足于己而能考合
 于道而行之则亦无失于己盖王霸之道有以得民
 而无失者得己而已
 马氏曰仁者人之所亲而右者便于用亦人之所亲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2b 页 WYG0120-0368b.png
 道者人之所尊而左者不便于用亦人之所尊仁者
 人之安宅义者人之正路夫唯仁为右而右者人之
 所亲故厚于仁而薄于义亲而不尊义为左而左者
 人之所尊故厚于义而薄于仁尊而不亲各以其所
 隆者而言之耳道有至有义有考此言道之目也至
 道以王义道以霸此言道之效也考道非体道者也
 唯稽考而已矣故考道止于无失先至而后我先义
 而后考此优劣之序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3a 页 WYG0120-0368c.png
 严陵方氏曰仁有所爱义有所制厚于此者必薄于
 彼君子之于仁义亦两全之而已何厚薄之有道合
 则浑离则散方其浑也则实三以为一及其散也则
 裂一以为三唯其裂一以为三故有至义考之别焉
 言至以知义之为次言义以知仁之为至
 临川王氏曰可以相胜者仁义也故厚于仁而薄于
 义则亲而不尊厚于义而薄于仁则尊而不亲不可
 以相胜者礼乐也故曰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仁义相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3b 页 WYG0120-0368d.png
 胜则相治礼乐相胜则相贼
 山阴陆氏曰人之所以成位乎其中者仁也厚于仁
 者薄于义厚于义者薄于仁君子取适其中而止道
 无失有至不至义不能无失于是有考焉至道以王
 义道以霸者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近之矣
 若桓文之霸不能无失以不知考道之过
 讲义曰厚于仁者薄于义非以仁故灭义也方其事
 当以恩为主则敬有时而不得与之并施特仁有馀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4a 页 WYG0120-0369a.png
 而义不足耳是以及其至也亲之而已尊不与焉厚
 于义者薄于仁非以义故灭仁也方其事当以敬为
 主则恩有时而不得与之偕行特义有馀而仁不足
 耳是以及其至也尊之而已亲不与焉二者非固为
 不同也仁义备具会逢其适如何而已考之于仁而
 仁有不合若不重伤禽二毛之类非先王所谓仁也
 考之于义而义有不通若淫刑以逞惟戮是闻之类
 非先王所谓义也则所谓考道者考诸三王而不缪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4b 页 WYG0120-0369b.png
 若是上不足以王下不足以霸以保其国不失为幸
 建安真氏曰道者五常百行之总名而义者当然之
 正理也人之求道何所自入惟于理之当然者由之
 而无所悖焉则道在是矣道以体言义以用言用无
 不尽则体在其中非二致也
 金华应氏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
 全精粹以为王义道严而有方故得其裁割断制以
 为霸尽稽考之道而事不轻举焉亦可以无失矣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5a 页 WYG0120-0369c.png
 庐陵胡氏曰至谓由仁义行臻其极也有义谓仁不
 足也有考谓杂仁义之名成之也仁义归往曰王故
 至道以王汤武是也不粹而駮曰霸故义道以霸五
 霸是也杂王霸道成名以不失天下故考道无失汉
 文景唐太宗是也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
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
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5b 页 WYG0120-0369d.png
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郑氏曰资取也数与长短小大互言之耳性仁义者
 其数长大取仁义者其数短小芑枸檵也仕之言事
 也诒遗也燕安也烝君也言武王岂不念天下之事
 如丰水之有芑矣乃遗其后世之子孙以善谋以安
 翼其子也君哉武王美之也阅犹容也皇暇也恤忧
 也言我今尚恐不能自容何暇忧我之后人乎
 孔氏曰自此至不称其服更广明仁义之道中心憯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6a 页 WYG0120-0370a.png
 怛天性自仁者也率法而强之取仁而行者也引大
 雅文王有声美武王之诗以證性仁者其数长武王
 行仁遗及子孙故曰数世之仁芑即今枸芑也又引
 邶国风谷风之篇證取仁而行唯在一身何暇忧及
 后世是终身之仁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仁之难成唯君子勉之有道则
 不难成仁有数者仁为器重为道远随其所举之多
 寡所至之远近皆可以谓之仁故管仲之功微子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6b 页 WYG0120-0370b.png
 去箕子之囚比干之死皆得仁之名语仁之尽则尧
 舜其犹病诸此仁所以取数之多也中心憯怛仁发
 于性者也率法而强之外铄于仁者也发于性者诚
 心感动无待于外铄也外铄者循仁之迹而勉焉者
 也以其诚心爱人故曰爱人之仁以其有取于外故
 曰资仁此所发浅深之数也数世之仁终身之仁此
 所施远近之数也故曰仁有数义有短长小大者义
 无定体唯其所宜而已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宜大则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7a 页 WYG0120-0370c.png
 大宜小则小如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
 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礼有以高为贵者有以下为贵
 者有以大为贵者有以小为贵者之类是也故曰义
 有长短小大此章论仁而及义者盖仁之数是亦义
 也
 严陵方氏曰仁者人也凡为人者莫非以仁故其取
 数常多义者宜也长短小大物各有宜以义度之则
 无不可者矣故其言如此中心憯怛仁之根于内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7b 页 WYG0120-0370d.png
 也率法言循法循法而不违仁焉仁之资于外者也
 根于内则始于外人而未至于爱物资于外则止于
 强仁而未至于利仁此其数见于内外者也
 马氏曰数世之仁此数之多也终身之仁此数之寡
 也义者依于仁而为之节仁之数多者则其节长仁
 之数寡者则其节短是以下言仁而不言义则义在
 其中矣中心憯怛此爱之由中出也爱由中出则推
 其所爱以及仁故曰爱人之仁也言爱人则爱己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8a 页 WYG0120-0371a.png
 可知也率其在外之法而勉强以为之非中心之所
 欲而爱自外入也爱自外入则资以成己也且自爱
 犹不足爱人足乎哉丰水有芑出于自然武王所以
 有事天下亦出于自然盖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也
 故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此与中心憯怛爱人之意同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此与率法而强之资仁之义同
 山阴陆氏曰言仁有数以著义有度言义有长短小
 大以著仁有多寡远近若爱人之仁终身之仁数世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8b 页 WYG0120-0371b.png
 之仁是之谓数至诚则僭怛出于自然与率法而强
 之者异矣武王岂不仕言武王岂非仕哉然则诒厥
 孙谋以燕翼子其仕也异乎人之仕也我躬不阅遑
 恤我后非不欲念后也不得已也以今易躬言不念
 后据今而已即后有阅复将念之为其念之也故言
 之故曰终身之仁也如以辞而己是忍也孟子曰说
 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金华应氏曰丰水之芑喻人才之富也武王岂不欲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9a 页 WYG0120-0371c.png
 亟用之乎其栽培涵养而不尽用者乃贻孙谋以燕
 其翼致之子耳
 石林叶氏曰仁大者不可以尽名则言有数义出于
 仁者也故言长短小大长短言其裁制也小大言其
 区别也憯怛以爱人则自然者也率法以资仁则使
 然者也
 四明沈氏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仁有数也
 仁所以能有等级者为义有长短大小也墨氏知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9b 页 WYG0120-0371d.png
 而不知义故兼爱无等礼器曰义者艺之分仁之节
 也不可分仁义说
 
 
 
 
 
 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