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 第 1a 页 WYG0120-01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 宋 卫湜 撰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
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
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
卷一百三十 第 1b 页 WYG0120-0180b.png
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郑氏曰方版也策简也息灭也敏勉也树谓殖草木
人之无政若地无草木也蒲卢蜾蠃谓土蜂也诗曰
螟蛉有子踝蠃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
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
桑虫然为政在人在于得贤人也取人以身言明君
乃能得人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此
属在下脱误在此
卷一百三十 第 2a 页 WYG0120-0181a.png
孔氏曰自此至成功一也一节明孔子荅哀公问政
之道在于取人修身并明达道有五行之者三言文
王武王为政之道皆布在于方牍简策
河南程氏曰螟蛉蜾蠃本非同类为其气同故祝则
肖之又况人与圣人同类者 又曰昔者圣人立人
之道曰仁与义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
也尊贤为大唯能亲亲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唯能尊贤故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唯
卷一百三十 第 2b 页 WYG0120-0181b.png
仁与义尽人之道尽人之道则谓之圣人 又
曰不知天则于人之知愚贤否有所不能知虽知之
有所不尽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不知人则所亲者
或非其人所由者或非其道而辱身危亲者有之故
思事亲不可不知人故尧之亲九族以明俊德之人
为先盖有天下者以知人为难以亲贤为急
蓝田吕氏曰所谓文武之政者以此道施之于为政
而已有文武之心然后能行文武之政无文武之心
卷一百三十 第 3a 页 WYG0120-0181c.png
则徒法不能以自行也故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
亡则其政息敏速也得于性之所宜则其成也速木
之所以植土性之所宜也政之所以行人性之所宜
也庸者人道也政不离于人道则民之从之也敏植
木于地则木之生也敏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政
者所以变化其不为人者使之为人而已如蒲卢化
其非己者使之如己而已为政之要主乎治人而已
故曰为政在人人道不远取诸其身而已故曰取人
卷一百三十 第 3b 页 WYG0120-0181d.png
以身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取诸身也施诸己而
不愿亦勿施于人取诸身也道者人伦之谓也非明
此人伦不足以反其身而万物之备也故曰修身以
道非有恻怛之诚心尽至公之全体不足以修人伦
而极其至也故曰修道以仁夫人立乎天地之中其
道与天地并立而为三者也其所以异者天以阴阳
地以柔刚人以仁义而已所谓道者合天地人而言
之所谓仁者合天地之中所谓人者而言之非梏乎
卷一百三十 第 4a 页 WYG0120-0182a.png
有我之私也故非有恻怛之诚心尽至公之全体不
可谓之仁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虽无间而
有等差则亲亲大矣所大者行仁之本也故曰仁者
人也亲亲为大行仁之道时措之宜则有义也天下
所宜为者莫非义也而尊贤大矣知尊贤之为大而
先之是亦义也故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中
父子首足也夫妻判合也昆弟四体也其情不能无
杀也尊贤之中有师也有友也有事我者也其待之
卷一百三十 第 4b 页 WYG0120-0182b.png
不能无等也因是等杀之别节文所由生礼之谓也
故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君子修身庸行
而已事亲者庸行之本也不察乎人伦则不足以尽
事亲之道故人伦者天下之大经人心之所同然者
也人心之所同然则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矣知人
者也人心之所同然者天地之经也顺天地之经而
不违则质诸鬼神而无疑矣知天者也
建安游氏曰螟蛉有可化之质踝蠃有能化之材知
卷一百三十 第 5a 页 WYG0120-0182c.png
是说然后可与言政也然则政之所托可非其人乎
故曰为政在人人固未易知若规矩准绳在我则方
圆曲直无所逃矣故曰取人以身规矩准绳无他人
道而已故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在上欲得乎民在下
欲获乎上皆以修身为本失其身而能事其亲吾未
之闻矣至于能事亲则修身之至也知事亲则德之
本立矣而不知人则上以事君下以取友去就从违
莫知所向而贻其亲之忧者有矣能知人则事亲之
卷一百三十 第 5b 页 WYG0120-0182d.png
至也知人者智也而明或不足以自知将逆诈亿不
信而不肖之心应之莫知其然也盖知人者可与言
理知天者可与言性至于能知天则知人之至也亲
亲之杀事亲者能之尊贤之等知人者能之
延平杨氏曰人存则政举故为政在人君子有诸己
而后求诸人故取人必以身修身而不以道非有诸
己也则身不足以取人矣道二仁与不仁而已故修
道必以仁仁者人也合天下之公非私于一己者也
卷一百三十 第 6a 页 WYG0120-0183a.png
盖无公天下之诚心而任一己之私意则违道远矣
然仁者人也爱有差等则亲亲为大义者行吾敬而
已时措之宜则尊贤为大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
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此亲亲之杀也有就之而不敢
召者有友之而不敢臣者此尊贤之等也因其等杀
而为之别礼之所由生也孟子曰礼者节文斯二者
是也其斯之谓欤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者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事亲仁之实也故修身以事亲为本仁者
卷一百三十 第 6b 页 WYG0120-0183b.png
人也非私于一己者也事亲而不知人则其锡类不
广矣视天下无一物之非仁也其知人乎知人而不
知天则夷子之二本也盖五品之差天叙也先王惇
五典而有厚薄隆杀之别焉明天叙而已
河东侯氏曰文武之政或举或息系乎人之存亡若
待文武兴而举之则旷千古而无善政也谓其能由
文武之道行文武之政是亦文武而已文武之政顺
天理人事施于有政以人治人尔以人治人民之从
卷一百三十 第 7a 页 WYG0120-0183c.png
之也轻故曰人道敏政人道仁也尧舜之治天下仁
而已为政以仁则不见而章不动而化不言而信不
疾而速不行而至矣犹地道之敏树也虽然所以然
者诚也天地不诚不能生万物为政不诚不能化万
邦故又曰政也者蒲卢也化螟蛉之子而子之无非
诚也螟蛉蜾蠃二物感之以诚宜通显微尚能化而
类也况至诚为己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施之有政
其有不化乎此为政所以在人也然而天下之大万
卷一百三十 第 7b 页 WYG0120-0183d.png
机之繁非一人所能举也必得天下贤圣而共之身
苟不修则贤者不屑也故取人以身修身以道在乎
率性修道之教在乎为仁仁人也人之大亲亲也亲
亲如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是也父子定
则人道立矣人道立则施之有政者义也义之所宜
者尊贤为大亲亲为大内则父子也尊贤为大外则
君臣也父子君臣之道天下之大经也中庸之大义
也礼之所生也礼之所生者不越君臣父子夫妇兄
卷一百三十 第 8a 页 WYG0120-0184a.png
弟朋友之交各当其分而已尔故又曰君子不可以
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
人人实难知知人则哲能官人欲知人而不知天则
贤不肖或失其宜虽知有所未尽亦非知人也人之
道天理也尽天理则道尽矣己不能尽天理安能知
人乎故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逆天悖礼知人者
鲜矣尧之亲九族亦曰克明俊德而已
新安朱氏曰自此至虽柔必强是第二十章此第二
卷一百三十 第 8b 页 WYG0120-0184b.png
十章第一节哀公鲁君名蒋有是君有是臣则有是
政矣敏速也蒲卢沈括以为蒲苇是也以人立政犹
以地种树其成速矣而蒲苇又易生之物其成尤速
也言人存政举其易如此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
身以道修道以仁此承上文人道敏政而言也为政
在人家语作为政在于得人语意尤备人谓贤臣身
指君身道者天下之达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
得以生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言人君为政在于得
卷一百三十 第 9a 页 WYG0120-0184c.png
人而取人之则又在修身能仁其身则有君有臣而
政无不举矣仁者人也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自
然便有恻怛慈爱之意深体味之可见宜者分别事
理各有所宜也礼则节文斯二者而已为政在人取
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故思
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欲尽亲亲之仁必由尊贤之义
故又当知人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皆天理也故又当
知天 或问蒲卢之说何以废旧说而从沈氏曰蒲
卷一百三十 第 9b 页 WYG0120-0184d.png
卢之为蜾蠃他无所考且于上下文义亦不甚通也
唯沈氏之说乃与地道敏树之云者相应故不得而
不从耳
石林叶氏曰策大而方小聘礼束帛加书百名以上
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既夕礼书赗于方若九若
七若五书遣于策策以众联方一而已
海陵胡氏曰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文武兴而
民好善是人道敏疾于政也蜾蠃无子取螟蛉之子
卷一百三十 第 10a 页 WYG0120-0185a.png
化而为己子如圣人以善政善教化于民化其邪归
于正化其恶归于善化其佻薄归于醇厚如蒲卢然
则圣人欲善政善教之被于天下何道则可在乎得
贤人为之辅佐欲得贤人以何道在乎从己之身以
观之何者惟圣知圣惟贤知贤周公摄政则召公疑
仲尼见互乡童子而门人惑以召公之贤孔门之哲
尚疑周公惑仲尼故将欲知人必先自修身以至于
圣人之域然后从而观人则无不知矣虽亲亲为大
卷一百三十 第 10b 页 WYG0120-0185b.png
然恩当有隆杀如三年周期大功小功之服下至缌
麻袒免是各有隆杀也虽则尊贤然德有小大爵有
高下礼者所以辨其隆杀高卑之别故曰礼所生也
思事其亲不可以不知人须得贤人而亲附之则知
所以事亲之道故尚书载尧之事曰克明俊德以亲
九族尧能明俊德之人而与之处故九族之人相与
亲睦思欲知人者必知天之心知天心则圣贤之心
也天以生成万物为心而圣人以生成天下为心其
卷一百三十 第 11a 页 WYG0120-0185c.png
体虽异其德一也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
性则知天矣能知天则是知性者也知性则知人矣
故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严陵方氏曰以文武对哀公之问者以迹言之其政
则详而易明以时言之其政则近而可考子贡曰文
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亦以相去之
时为近故也方策与周官内史所言同义木曰方竹
曰策先方而后策者小大之序也布在方策言其具
卷一百三十 第 11b 页 WYG0120-0185d.png
载于书也政非人则不能速成树非地则不能速生
修身以道者亦导其性之所有而已率性之谓道是
也仁不止于亲亲特以亲亲为大耳义不止于尊贤
特以尊贤为大耳孟子曰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盖谓
是矣
新定顾氏曰蒲卢水草蒹葭之类易生之物也夫子
以蒲卢譬政之敏犹孟子以置邮传命譬德之流行
也论政之行固如此原政之立则惟在于得人有虢
卷一百三十 第 12a 页 WYG0120-0186a.png
叔闳夭之徒则文王之政可举有乱臣十人则武王
之政可举然非文武则虢叔闳夭之徒亦见其遐举
远引耳云之从龙风之从虎贤臣之从圣主自然之
理也故取人必以身
延平周氏曰仁不止于亲亲而入则以亲亲为大义
不止于尊贤而出则以尊贤为大
山阴陆氏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于其不可传
也死矣故下文云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人道敏
卷一百三十 第 12b 页 WYG0120-0186b.png
政言政之所以敏存乎其人也蒲卢所以祝而化之
岂自外至哉是以肖之速也取人以身言在我者无
以揆之则所谓贤者未必贤也故王者贵学修身以
道若颜子是也其所以修之仁而已天下之道一仁
而已义宜此者也礼体此者也知知此者也乐乐此
者也亲亲之杀尊贤之等若墨子尚贤爱无差等失
是矣知人而后知天序也今其言如此者知天不尽
则人岂能尽哉盖二类相资同时俱妙也
卷一百三十 第 13a 页 WYG0120-0186c.png
晋陵喻氏曰政之在人犹木在地中其生日升盖无
晷刻之不敏也非人从而伐之则未尝不升也人之
于道无日而不进犹天之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
息则吾所得于天者消矣修身之道不本乎仁则孰
知其轻孰别其重仁也者所以为知轻别重者也三
代之得天下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所谓仁者非
谓日以布帛衣之以榖粟食之也亦心知夫天下之
所当为者吾则为之知夫天下之所不当为者吾则
卷一百三十 第 13b 页 WYG0120-0186d.png
不为耳所当为者必可以爱人也必可以利物也必
可以行之悠久而不病也吾一举之子孙不能废也
万世不能废也岂不为天下之大利哉所不当为者
必为人之害也必为物之害也必可施于近而不可
施于远也必利一而害十也吾轻举之子孙不废后
世不废岂不为天下之大害哉其得天下其失天下
岂不昭昭然哉故所谓得天下以仁非榖粟布帛之
谓也无轻举措而已如舜有天下举皋陶不仁者远
卷一百三十 第 14a 页 WYG0120-0187a.png
矣汤有天下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此修道所以必以
仁也孔子之于门人未尝轻言仁也欲识仁乎仁者
人也此言甚切可以识仁矣人也者与天地并生配
天地而谓之三才尽人道而后可以谓之人唯圣人
然后可以践形言尽人道也义者宜也以一身应天
下之事无不得其宜也
吴兴沈氏曰论语一书首以学而次以政盖言学然
后为政也夫子所谓学而时习岂诵习云乎哉致知
卷一百三十 第 14b 页 WYG0120-0187b.png
格物正心诚意之学也以之临政岂非治国平天下
之事乎中庸自天命之谓性充而为周公之达孝皆
圣学之妙也为政之道虽寓乎其间曾未标目之也
至此以哀公问政继之亦本末先后之序也文武之
政灿然于方策閒然文武之人存则文武之政举文
武之人亡则文武之政息非直文武然也有知人知
天之人是亦文武之人也文武岂异于人哉尽人道
全天理推己之道合彼之道一天下于人道者也故
卷一百三十 第 15a 页 WYG0120-0187c.png
人道莫敏于政地道莫敏于树人君以人理化天下
则天下翕然从之如万物得雨露沾濡雷风鼓舞勃
然皆生天下化人君之政亦若是已螟蛉之类蜾蠃
以其气之同也人道之敏于政以其理之同也呜呼
政之化人其速如此然则人君为政将何如邪诚在
夫人理而已或谓得人非也人理者何仁义礼智之
心人皆有之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则必有怵惕恻
隐之心思与乡人立望望然去之则必有羞恶之心
卷一百三十 第 15b 页 WYG0120-0187d.png
有宾主则辞逊之心生遇邪正则是非之心生皆天
理之自然人心之所自有者也以是四者为政亦因
其所自有以复其理耳故曰为政在人也然是道将
何取之近取诸身足矣天下有是理我身亦有是理
也欲求天下之理以吾一身观之可也故曰取人以
身然身不修则仁义礼智之理弗见矣而修身要必
以道道之为体弥满六合将何以为准的仁自性出
性以道会必以仁为准也故修道以仁然仁岂外夫
卷一百三十 第 16a 页 WYG0120-0188a.png
人理哉今人乍见赤子入井之时是也无是心则非
人也故继以仁者人也仁固不外乎人理而亲亲则
为仁之大因言仁而及义岂仁之外别有所谓义哉
思与乡人立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之时是也故曰
义者宜也义固所以为宜而尊贤则为义之大亲亲
必有隆杀尊贤必有等差则礼之所在也孟子曰仁
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
者是也与子思之意不约而同然而为政在人取人
卷一百三十 第 16b 页 WYG0120-0188b.png
以身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故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修身以道修道以人故思事
亲不可以不知人呜呼人可知也天难知也人可至
也天难至也知人则天斯知矣然则天者何以性道
教言之则天命之谓性者天也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者人也以中和言之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者天
也喜怒哀乐之己发而中节者人也苟能知天则知
人理之所在矣故曰人理天理是或一道也
卷一百三十 第 17a 页 WYG0120-0188c.png
高要谭氏曰此指明天下事业皆自人之一身中出
也故论政当自人道始为政之要在人而已身即人
也求人之理当近取于吾身修身则人理著矣故曰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夫子论政自人道始以人道反
求诸身又自身推类以及人又自人推本于天以明
天者性理之所自出而修道之本也精粗本末包括
无遗此足以见中庸之道简而大约而博也
晏氏曰郑氏及诸儒皆以在下位不获乎上此句属
卷一百三十 第 17b 页 WYG0120-0188d.png
在下脱误在此非也礼记他篇有脱误中庸无脱误
矣大抵君子先能修身事亲则虽处下位而仰可以
获乎上俯可以治乎民所以继此而言故君子不可
以不修身不事亲也大抵知天性则知人道知人道
则知子道知子道则修身之道尽矣由是而上见知
于君下见法于民一举而两得之不亦善乎
涑水司马氏曰天子以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为
孝诸侯以保其社稷为孝卿大夫以保其宗庙为孝
卷一百三十 第 18a 页 WYG0120-0189a.png
士以保其禄位为孝四者非得贤人以为师友不能
全也故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夫仁义礼智信皆本
于天性其引而伸之则在人矣君子知五常之本于
天有之则为贤无之则为不肖以此观人人焉廋哉
故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兼山郭氏曰知人次于事亲者不知人之贤不肖则
失所亲至于危亲之道或陷之矣知天所以次于知
人者不明夫所谓天德则人之贤不肖亦莫得而知
卷一百三十 第 18b 页 WYG0120-0189b.png
之矣在下位不获乎上说者谓错简重出
江陵项氏曰自此至明则诚矣总费而隐之义而极
言之使学者循知仁勇之三等而用其知行之力以
会于至一之地自首章而下大意皆总于此章文武
之政费矣而在于修道以仁仁卒本于知天天下之
达道五费矣而行之者三三卒归于一天下国家有
九经费矣而必本于至一之素定素定之目费矣而
必本于诚身明善此皆发明费而隐之义也道总言
卷一百三十 第 19a 页 WYG0120-0189c.png
之也仁人心也隐心而发为仁仁之所形为义仁义
之节文为礼礼之所从来为知皆本于仁故曰修道
以仁求仁必以知故事亲必本于知人知天知人者
知人道之不得不然也费也知天者知天道之不能
不然也隐也尊贤为上则足以取人矣礼所生也则
足以为政矣政而本于人费而隐也仁而推于义与
礼隐而费也 又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之所生
也此言礼义皆出于仁以明修道之必以仁也仁者
卷一百三十 第 19b 页 WYG0120-0189d.png
人也即指此身言之义者宜也即指道理言之此身
全体无有不仁则其发用处自无往而不为义也义
即天下之达道也古人言道多以礼义言之表记言
人者仁也道者义也正与此章义同天下之人物虽
皆此身之所当体然未有亲于父母者故曰亲亲为
大天下之事理虽皆当以义制之而未有先于尊道
而尚贤者故曰尊贤为大既有大小则便有隆杀等
差而礼节兴庶政出矣故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
卷一百三十 第 20a 页 WYG0120-0190a.png
所生也言仁既生义而仁与义又共生礼也凡此皆
以明仁能修道之义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
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此言修道以
仁之方也修其事亲仁之事也知人知天人之理也
欲为其事者不可不知其理也生曰人死曰鬼人之
所以为人者以其生也仁者人也仁者天地之心圣
贤之德也有人之形即有人之理此形此理皆受之
于父母者也知此则知人之所以为贵而亲之为大
卷一百三十 第 20b 页 WYG0120-0190b.png
矣故曰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然而此形此理父母
孰从而得之等而上之至于百世之前不知其所始
也等而下之至于百世之下不知其所终也是孰为
之哉此即天地生物之心流行而不己者也此仁之
大本也故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此中庸之言道
所以必自天命之性言之也
广安游氏曰自后世观之武王之政不行于天下非
无是政也考之方策文武之政具在其中特患乎无
卷一百三十 第 21a 页 WYG0120-0190c.png
其人以行之耳夫七庙之制礼之当然也惟周能备
有焉四学之制亦礼之当然也惟周能备用焉如此
之类不可槩举假如尊尊贤贤亲亲老老幼幼古未
有能兼举者也惟周能备举之四代之礼四代之器
四代之乐四代之宫室车旗衣服亦惟周能备举之
上文言践其位者其所当践之位也惟周能践之行
其礼者其所当行之礼也惟周能行之以至敬其所
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凡此者惟周
卷一百三十 第 21b 页 WYG0120-0190d.png
能尽之此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也植物于此忽然而生长茂遂为政于此忽然而黎
民于变天地以位万物以育此所谓敏也乡也桑虫
之子今为蒲卢乡也未位之天地也今为己位之天
地乡也未育之万物也今为己育之万物乡也商纣
之天下也今为郁郁乎文之周盖得其人则变之易
化之速也为政在人人者谓帝王之佐也天下之理
于其相须者固有契合而响应者也尧有舜舜有禹
卷一百三十 第 22a 页 WYG0120-0191a.png
禹有益汤有伊尹武王有周公所谓人也然是人必
吾能知之又能用之然后其人可得而取也身能明
中庸之道然后能知中庸之人身能行中庸之道然
后可以尽中庸之才之用故曰取人以身修身不可
不以道道之用无乎不有然其所自则起于仁仁者
人也此以人理言也假以恻隐仁之端言之夫人有
是心所谓人理也推是以往为孝为悌为忠信为博
施皆由是人理而起故曰仁者人也然仁实起于亲
卷一百三十 第 22b 页 WYG0120-0191b.png
亲有亲亲则有尊尊亲亲有其杀尊贤有其等经礼
曲礼由此而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若不胜其繁
也本于亲亲之杀尊贤之等二者而已自杀与等言
之亦若不胜其繁也总而名之曰仁义而已仁与义
岐而二也生于亲亲而已亲亲尊尊生于意之所安
意之所安生于心而已心正而意诚意诚而仁立仁
立而义起义起而礼生天下之治灿然毕陈于前矣
修身本也事亲修身之本也君子之于修身事亲而
卷一百三十 第 23a 页 WYG0120-0191c.png
要之于知人知天则天地万物之理咸具于此无有
不得其所者矣
莆阳林氏曰思修身不可不事亲者人欲修身莫先
于承顺父母苟父母不能承顺则如何谓之修身思
事亲不可不知人者欲尽事亲之道必在其得正人
苟日与正人亲则可以起敬起孝矣思知人不可不
知天也天者道德性命之理欲知人有道德性命之
理必知吾天性先有此也
卷一百三十 第 23b 页 WYG0120-0191d.png
建安真氏曰道之与仁非有二致然圣人之教人既
曰志于道矣又必曰依于仁也曰修身以道矣又必
曰修道以仁也盖道者众理之总名而仁者一身之
全德志乎道而弗他可谓知所向矣仁则其归宿之
地而用功之亲切处也思昔圣贤言仁何莫非要至
于仁者人也仁人心也则直举其全体以示人学者
尤当深味也夫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是仁也有
是仁而后命之曰人不然则非人矣仁者心之生理
卷一百三十 第 24a 页 WYG0120-0192a.png
人而不仁则丧其所以为心犹粟榖焉生意不存枵
然死物耳此孟子言仁之至要也
东莱吕氏曰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此隐之于心固
安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此
两句若非中庸道出来如何思量得到若随文解义
也说得若要真实者看得于心果与否则非易事大
学言自致知格物以至平天下此虽难知然隐之于
心犹自见得实有是理若知人知天则真是难见古
卷一百三十 第 24b 页 WYG0120-0192b.png
人立言句句真实又非可以移换增损也须见得灼
然移换增损得不得方尽
严陵喻氏曰春秋之时王迹已熄时君莫非富国强
兵是务而哀公独以政为问其天资加于人一等矣
理之所在身与亲一亲与人一人与天一子思子因
论修身之道极本穷原而归于不可不知天盖曰能
事亲则能修身能知人则能事亲能知天则能知人
未有不能于此而能于彼者深以发明是理之本一
卷一百三十 第 25a 页 WYG0120-0192c.png
非谓因欲修身而后思所以事亲因欲事亲而后思
所以知人因欲知人而后思所以知天也子思子之
旨明白已甚学者傥或泥于辞而不逆其志何以达
是道之一贯哉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
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
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
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
卷一百三十 第 25b 页 WYG0120-0192d.png
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
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
天下国家矣
郑氏曰达常行者百王所不变也困而知之谓临有
不足乃始学而知之利谓贪荣名也勉强耻不若人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谓修身以此三者为基
孔氏曰言百王用此三德以行五道其义一也古今
卷一百三十 第 26a 页 WYG0120-0193a.png
不变也自好学而下夫子更为哀公广说修身治天
下之道好学近乎知覆说前文学而知之力行近乎
仁覆说前文利而行之知耻近乎勇覆说前文困而
知之勉强而行之也
河南程氏曰天地生物本无不足之理常思天下君
臣父子兄弟夫妇有多少不尽分处 又曰大
凡于道择之则在乎知守之则在乎仁断之则在乎
勇人之于道患在不能择不能守不能断 王
卷一百三十 第 26b 页 WYG0120-0193b.png
彦霖问道者一心也有曰仁者不忧有曰知者不惑
有曰勇者不惧何也曰此只是名其德尔其理一也
得此道而不忧者仁之事也因其不忧故曰此仁也
智勇亦然不成郤以不忧谓之智不惑谓之仁也凡
名其德千百皆然但此三者达道之大也 又曰所
以行之者一一者诚也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
更别无诚 又曰生知者只是他生自知义理不待
学而知纵使孔子是生知亦何害于学如问礼于老
卷一百三十 第 27a 页 WYG0120-0193c.png
聃访官名于郯子何害于孔子礼文官名既欲知旧
物又不可凿空撰得出须是问他先知者始得
又曰生而知之学而知之亦是才问生而知之要
学否曰生而知之固不待学然圣人必须学
又曰尧舜性之生知也汤武身之学而知之也
问才出于气否曰气清则才善气浊则才恶禀得
至清之气生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生者为愚人
如韩愈所言公都子问之人是也然此论生知之圣
卷一百三十 第 27b 页 WYG0120-0193d.png
人若夫学而知之气无清浊皆可至于善而复性之
本所谓尧舜性之是生知也汤武反之是学而知也
孔子所言上知下愚不移亦无不移之理所以不移
只有二自暴自弃是也 又曰刚毅木讷质之
近乎仁者也力行学之近乎仁者也若夫至仁则天
地为一身天地之閒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
有视四肢百体而不爱者哉圣人仁之至也独能体
是心而已曷尝支离多端而求之自外乎故能近取
卷一百三十 第 28a 页 WYG0120-0194a.png
譬者仲尼所以示子贡以为仁之方也医书谓手足
风顽谓之四体不仁为其疾痛不足以累其心故也
夫手足在我疾痛不与知焉非不仁而何世之忍心
无恩者其自弃亦若是而已 又曰忠恕违道不远
可谓仁之方力行近乎仁求仁莫近焉仁道难言故
止曰近不远而已苟以力行便为仁则失之矣
横渠张氏曰天下之达道五其生民之大经乎经正
则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安身之意莫先
卷一百三十 第 28b 页 WYG0120-0194b.png
焉又曰知仁勇天下之达德虽本之有差及其所以
知之成之则一也盖谓仁者以生知以安行此五者
知者以学知以利行此五者勇者以困知以勉强行
此五者
蓝田吕氏曰天下古今之所共谓之达所谓达道者
天下古今之所共行所谓达德者天下古今之所共
有虽有共行之道必知之体之勉之然后可行虽知
之体之勉之不一于诚则有时而息求之有三知之
卷一百三十 第 29a 页 WYG0120-0194c.png
则一行之有三成功则一所入之涂则不能不异所
至之域则不可不同故君子论其所至则生知与困
知安行与勉行未有异也既未有异是乃所以为中
庸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资为不可几及轻困学勉行
为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中庸之所以难
久也愚者自是而不求自私者徇人欲而忘反懦者
甘为人下而不辞有是三者欲身之修未之有也故
好学非知然足以破愚力行非仁然足以忘私知耻
卷一百三十 第 29b 页 WYG0120-0194d.png
非勇然足以起懦知是三者未有不能修身者也天
下之理一而已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异事也举斯
心以加诸彼远而推之四海而准久而推之万世而
准故一身修而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而所以治
天下国家皆出乎此也此者何中庸而已 又曰性
一也流行之分有刚柔昏明者非性也有三人焉皆
有目以别乎众色一居乎密室一居乎帷箔之下一
居乎广庭之中三人所见昏明各异岂目不同乎随
卷一百三十 第 30a 页 WYG0120-0195a.png
其所居蔽有厚薄尔凡学者所以解蔽去惑故生知
学知困知及其知之一也安得不贵于学乎
建安游氏曰人伦天下所共由也故谓之达道知仁
勇天下所同得也故谓之达德德者得乎道也故曰
所以行之者三三德之成功至诚而已故曰所以行
之者一知者知此道也故曰好学近乎知仁者体此
道也故曰力行近乎仁勇者进此道也故曰知耻近
乎勇盖知耻则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
卷一百三十 第 30b 页 WYG0120-0195b.png
为矣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此成德也孔子
自谓我无能焉夫成德岂易得乎能知好学力行知
耻则可以入德矣
延平杨氏曰五品人之大伦天之性也不可须臾离
焉故谓之达道知仁勇三者所以行达道而得于身
也故谓之达德于是五者之道生而知安而行仁也
学而知利而行知也困而知勉强而行勇也三者天
下之达德而人欲不得而私焉故曰所以行之者一
卷一百三十 第 31a 页 WYG0120-0195c.png
也一者何诚而已虽其心之所至有差焉其为达德
无二致也故曰及其知之成功则一也夫五品之叙
天也先王惇五典敷五教以迪之所以事天也盖天
下之为天下唯是五者而已离此以为道则冒险阻
犯荆棘非通道也行之天下人伦绝而天理灭矣圣
人之所以为圣亦岂有他乎哉人伦之至而已故上
言不可以不知天而继之以此好学以致知故近知
力行则能推其所为故近仁知耻则必思徙义故近
卷一百三十 第 31b 页 WYG0120-0195d.png
勇三者入德之方故知此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
身则成己之道得矣成己所以成物也则知所以治
人知所以治人则天下国家之本在是矣
河束侯氏曰知耻非勇也能耻不若人则勇矣
新安朱氏曰此第二十章第二节达道者天下古今
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知所以
知此也仁所以体此也勇所以强此也谓之达德者
卷一百三十 第 32a 页 WYG0120-0196a.png
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一则诚而已矣达道虽人
所共由然无是三德则无以行之达德虽人所同得
然一有不诚则人欲閒之而德非其德矣知之者之
所知行之者之所行谓达道也以其分而言则所以
知者知也所以行者仁也所以至于知之成功而一
者勇也以其等而言则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
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盖人性虽无不善而气禀
有不同者故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
卷一百三十 第 32b 页 WYG0120-0196b.png
息则其至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
近乎勇子曰二字衍文此言未及乎达德而求以入
德之事通上文三知为知三行为仁则此三近者勇
之次也斯三者指三近而言人者对己之称天下国
家则尽乎人矣言此以结上文修身之意起下文九
经之端也 曰达道达德有三知三行之不同而其
致则一何也曰此气质之异而性则同也生而知者
生而神灵不待教而于此无不知也安而行者安于
卷一百三十 第 33a 页 WYG0120-0196c.png
义理不待习而于此无所咈也此人之气禀清明赋
质纯粹天理浑然无所亏丧者也学而知者有所不
知则学以知之虽非生知而不待困也利而行者真
知其利而必行之虽有未安而不待勉也此得清之
多而未能无蔽得粹之多而未能无杂天理少失而
能亟反之者也困而知者生而不明学而未达困心
衡虑而后知之者也勉强而行者不获所安未知其
利勉力强矫而行之者也此则昏蔽驳杂天理几亡
卷一百三十 第 33b 页 WYG0120-0196d.png
久而后能反之者也此三等者其气质之禀亦不同
矣然其性之本则善而已故及其知之而成功也则
其所知所至无少异焉亦复其初而已矣曰张子吕
杨侯氏皆以生知安行为仁学知利行为知困知勉
行为勇其说善矣子之不从何也曰安行可以为仁
矣然生而知之则知之大而非仁之属也利行可以
为知矣然学而知之则知之次而非知之大也且上
文三者之目固有次序而篇首诸章以舜明知以回
卷一百三十 第 34a 页 WYG0120-0197a.png
明仁以子路明勇其语知也不卑矣夫岂专以学知
利行者为足以当之乎故今以其分而言则三知为
智三行为仁所以勉而不息以至于知之成功之一
为勇以其等而言则以生知安行者主于知而为智
学知利行者主于行而为仁困知勉行者主于强而
为勇又通三近而言则又以三知为智三行为仁而
三近为勇之次则亦庶乎其曲尽也欤
海陵胡氏曰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者人伦之
卷一百三十 第 34b 页 WYG0120-0197b.png
大端百王不易之道可通行于天下故曰达道博通
物理谓之知广爱无私谓之仁果于行事谓之勇无
知则不足以知事之是非无仁则不能行知无勇则
不能果敢而行三者皆人之性内得于心谓之德可
以通行于天下故曰达德行此五者在乎知仁勇知
仁勇三者行之在乎至诚一者至诚也困者临事不
通之辞安行者从容中道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利而行之者谓不由中有所利而行之勉强行之者
卷一百三十 第 35a 页 WYG0120-0197c.png
谓有所不足或有所畏惧不得已而为之也 又曰
天下之事至广也圣人之言至深也惟圣人能通之
贤人以下必学然后可以几近于圣人之道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此故天下之事可
以通圣人之言可以知是能几近圣人之知仁之道
至大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至于子路冉有公
西赤但言治千乘之赋为百里之宰仁则吾不知也
是圣人之重仁也彼若能勉强于道力行孝于其亲
卷一百三十 第 35b 页 WYG0120-0197d.png
力行忠于其君力行慈于其民则可以几于圣人之
仁矣圣人之勇勇于义能知有所耻则可以几近于
圣人之勇如耻其不仁而为仁耻其不义而为义孟
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舜为法于天下我未免为
乡人此知耻者也知自修身则可以治于人知治一
人则千万人之情是也知所以治人之道则至天下
之大国家之众皆可知也
东莱吕氏曰知仁勇终恐难分轻重盖三者天下之
卷一百三十 第 36a 页 WYG0120-0198a.png
达德通圣贤常人而言之也在圣人则知也仁也勇
也皆生知安行也在贤人则知也仁也勇也皆学知
利行也在常人则知也仁也勇也皆困知勉行也恐
难指定知为学知利行勇为困知勉行龟山之说终
不免有疑也
严陵方氏曰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
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即此知之事也孟子曰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即此行之事
卷一百三十 第 36b 页 WYG0120-0198b.png
也表记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亦此之
意知之存乎心故曰及其知之一也行者见乎事故
曰及其成功一也
晋陵喻氏曰人伦之道五天下之理尽于此矣然自
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故五者朋友为
急苟非朋友则君臣未信之谏以为谤也父子责善
之离至于贼恩也兄弟至于阋夫妇至于怨四者其
道甚大何自而讲之讲而后明明而后行者其谁哉
卷一百三十 第 37a 页 WYG0120-0198c.png
夫生而知与学而知困而知相远也而圣人乃以为
及其成功一也者何也道无迟速无先后苟真知之
则其知一而已学者乌可自画哉
莆阳郑氏曰中庸之道本无二也知其几也仁其量
也勇其力也近之为言要也知无所不知好学好问
则知愈广矣此为致知之要仁无所不济力行则不
为私夺不为利回则仁愈固矣此为克济之要勇无
所不任耻于不善则断然为善矣此为胜任之要有
卷一百三十 第 37b 页 WYG0120-0198d.png
此三者其何理之不烛何善之不充圣人所以为人
伦之至者有此而已矣君子不可不知其端也能躬
行于吾身则国家天下无馀事治身治人岂有二道
也哉
吴兴沈氏曰行天下之达道者在夫三德则知仁勇
之所以为达德也者皆吾性之所发见者也故所以
行是三德者一也一者何也性也生知学知困知虽
不同及其致知而见于性一也安行利行勉强而行
卷一百三十 第 38a 页 WYG0120-0199a.png
虽不同及其成功而复于性一也子思论为政言此
于知天之后有旨哉
江陵项氏曰知者生知安行天之道也此之谓性仁
者学知利行勇者困学强行皆人之道也此之谓教
上言思修身思事亲思知人三思皆求之也知斯三
者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天下国家四
知皆得之也求之者自费而隐得之者自隐而费
永康陈氏曰无所不通之谓达天下共由之谓达道
卷一百三十 第 38b 页 WYG0120-0199b.png
五品通天下所共由者也知其至谓之知至其至谓
之仁力其至谓之勇是知仁勇所以得夫吾心者也
通天下而共得之故谓之达德得之之要在诚其身
故曰所以行之者一知者知吾之有是达德达道也
行者行吾之达德达道也尝试观之童孩之良能则
生知安行不独于圣人而得也圣人能不失耳吾既
已化物而失之矣丧心失灵其谁之咎能知其咎则
学而知利而行以复吾性之所固有不然则无耻也
卷一百三十 第 39a 页 WYG0120-0199c.png
既已无耻固当自反故困知勉行知无耻之耻卒亦
复其所固有有宝于此既失复得与本不失者同宝
既无缺我亦何损此圣人所以达而归之于一亦其
本然也反其本而示之耻待其自至而要其终不使
天下有自弃之人其圣人立言之本意也哉虽然知
而不行不足为知行而不知不足为行生而知则安
而行学而知则利而行困而知则勉而行非二道中
庸所以兼言之学不外驰必能知其至行所当行必
卷一百三十 第 39b 页 WYG0120-0199d.png
能至其至耻其不及必能力其至至者何以达德行
达道也推斯心以往则知所以修身者在此由身而
推之人推之国家推之天下无不在此其道不既要
矣乎若夫由知仁勇而行道自尔达无所事乎推矣
晏氏曰说者皆以行之者三为知仁勇行之者一为
至诚非也为是说者盖泥夫经言知仁勇断于行之
者三之后故遂以行之者三为知仁勇则似之矣奈
何于行之者一之后即无一言以及至诚讵可便指
卷一百三十 第 40a 页 WYG0120-0200a.png
一以为至诚乎殆亦不思之甚矣大抵人伦之五者
天下之所共由故曰达道知仁勇之三者天下之所
同得故曰达德达道之五者君臣之道行于朝廷父
子夫妇昆弟之道行于闺门朋友之道行于乡党推
而行之大槩有三矣此非行之者三乎达德之三者
知之德则不惑仁之德则不忧勇之德则不惧三者
虽不同其归于修身则一而已非行之者一乎盖经
于文下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
卷一百三十 第 40b 页 WYG0120-0200b.png
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以是见之也知之者存乎智
行之者存乎仁是是非非之谓智爱人利物之谓仁
智之所知虽有顿渐及其能辨是与非则一而已故
曰及其知之一也仁之所行虽有优劣及其能爱人
利物则一而已故曰及其成功一也知者所以穷理
好学之人虽未能穷理而亦庶几于明理故曰近乎
知仁者为道则远力行之人虽未必能极而亦庶几
于致远故曰近乎仁勇者所以为义知耻之人虽未
卷一百三十 第 41a 页 WYG0120-0200c.png
必能尽义而亦庶几于徙义故曰近乎勇
高要谭氏曰天下之达道即中庸之道也天下之达
德即中庸之德也道出于天命之性而所以行此道
者知仁勇也知则见道明仁则守道固勇则进道速
此三德者行道之器也犹人适千里之远也道如大
路然知譬则目也仁譬则身也勇譬则足也目能视
身能起足能到三者交相为用然后可行也故身为
体而目明足健然后可以行路而至于远仁为体而
卷一百三十 第 41b 页 WYG0120-0200d.png
知明勇决然后可以行道而至于圣所以行之者三
即此知仁勇之谓也所以行之者一何也一者本心
之实理也理该万殊皆同一本故总谓之一也达道
五一一皆有实理无实理则非道也达德三一一皆
有实理无实理则非德也道有五名而实理则一德
有三名而实理则一所以行之者一即实理是也何
以见实理之为一也天命之性即理之所在也人之
才质虽有知愚贤不肖之殊而天命之性未尝有知
卷一百三十 第 42a 页 WYG0120-0201a.png
愚贤不肖之异循是理而求之果臻其极则同归于
圣可也人之才质上焉者生知安行中焉者学知利
行下焉者困而知勉强而行三者之相去虽甚绝远
要其同归略无少异
建安真氏曰君臣父子以至朋友之交此五者天下
共由之路也故曰达道知仁勇三者人所同得也故
曰达德道虽人之所共由然非知足以及之则君之
当仁臣之当敬子之当孝父之当慈未必不昧其所
卷一百三十 第 42b 页 WYG0120-0201b.png
以然知虽及之而仁不能守仁虽能守而勇不能断
则于当行之理或夺于私欲或蔽于利害以至灭天
常而败人纪者多矣故曰所以行之者三德虽人所
同得然或勉强焉或矫饰焉则知出于数术仁流于
姑息勇过于彊暴而德非其德矣故行之必本于诚
一者诚也三者皆真实而无妄是之谓诚德至于诚
则以之为君必尽君道以之为臣必尽臣道处夫妇
昆弟朋友之閒无不尽其道者矣又曰既言三达德
卷一百三十 第 43a 页 WYG0120-0201c.png
又教人以入德之路夫知必上智仁必至仁勇必大
勇然后为至然岂易遽及哉苟能好学不倦则亦近
乎智矣力行不已则亦近乎仁矣以不若人为耻则
亦近乎勇矣盖好学所以明理也力行所以进道也
知耻所以立志也能于是三者用其功则所谓三达
德者庶乎可渐致矣知斯三者则修身治人之道不
外乎此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特推之而已尔
林氏曰好学力行知耻虽未足以尽三德之要也故
卷一百三十 第 43b 页 WYG0120-0201d.png
以近为言圣人设教未尝以难者轻语乎人亦未尝
以难者重绝乎人如刚毅木讷则曰近仁忠恕则曰
违道不远皆此意也盖知本难言惟好学则足以致
知斯近知矣仁本难言惟力行则不患乎道远斯近
仁矣勇甚难言惟知耻则不难于徙义斯近勇矣此
圣人诱学者入德之方也若指好学以为知力行以
为仁知耻以为勇则非矣修身治人以至治国平天
下成己成物之功也三者苟知特举而措之耳诸儒
卷一百三十 第 44a 页 WYG0120-0202a.png
以生知安行为仁之事学知利行为知之事困知勉
行为勇之事其说如何曰此非知道之言也夫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
惧圣人于三德不轻如此曾谓可以优劣等级论乎
中庸以舜言知以回言仁以由言勇特以事相比而
已非谓由不如回回不如舜也今以生知安行为仁
学知利行为知困知勉行为勇是勇次于知知次于
仁而勇特中人以下之事岂夫子意欤
卷一百三十 第 44b 页 WYG0120-0202b.png
钱塘于氏曰谓所以行之者一非止以此一行知仁
勇三者乃谓知仁勇三者行于达道亦此诚之一有
以为之也此穷源反本之论
新定顾氏曰上言致知人君之先务下文遂具陈知
天理之说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
昆弟曰朋友之交通行于天下惟此五者也所以行
之者三有德则道行无德则道废曰知则知乎此理
者也曰仁则行乎此理者也曰勇则果断于有行者
卷一百三十 第 45a 页 WYG0120-0202c.png
也通于天下之谓达得于中之谓德所以行之者一
也上文之所谓天三德之行天理之运动也因又推
明致知力行之说致知一也有生而知有学而知有
困而知力行一也有安而行有利而行有勉强而行
禀资有卑高造道有难易及其知之一也皆知乎此
天理尔及其成功一也皆行乎此天理尔呜呼夫子
之告哀公本以荅为政之问也而详及于学学其政
之本欤又曰知知道之至者也人而好学则足以知
卷一百三十 第 45b 页 WYG0120-0202d.png
此道当适从虽未能尽知而近乎知矣仁体道之纯
者也人而力行则其所学形于日用虽未必纯乎道
而道与身不为二物故近于仁勇无所沮挠者也人
而知耻则断不为不善夫于不善断有所不为虽未
必尽勇而近乎勇矣知知仁勇之极致又知好学力
行知耻为近之则凡修身之事其有不知者乎故曰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体验于己推行于人非有
二事故曰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一人之事即
卷一百三十 第 46a 页 WYG0120-0203a.png
千万人之事数有多寡理无彼此故曰知所以治人
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又曰知仁勇夫子
屡屡兼三者言之见得阙一不可知能知了仁能守
之又须是勇始得不勇当不得大事
施氏曰可以由之一身不可与天下共由非达道可
以得之一身不可与天下同得非达德知者不惑则
明足以见之仁者不忧则静足以守之勇者不惧则
动足以行之所以行五者必以知仁勇是不以天废
卷一百三十 第 46b 页 WYG0120-0203b.png
人也所以行三者必以诚是不以人灭天也
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