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一 第 1a 页 WYG0119-03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一 宋 卫湜 撰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
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
色不绝于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
也荐而不欲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
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
郑氏曰诎充诎形容喜貌也进之谓进血腥也愉颜
卷一百十一 第 1b 页 WYG0119-0393b.png
色和貌也荐之谓进孰也欲婉顺貌齐谓齐庄固犹
质陋也而忘本而衍字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孝子之祭观其貌而知其心孝子
之祭可知也以下诸事是也其立之也言孝子尸前
而立也已彻谓祭毕已彻馔食
黄氏曰敬以欲者欲其亲之歆飨之也欲冀见其亲
之容颜也故下文云荐而不欲不爱也乃为人子孝
恭追慕之心见于形貌之谓也
卷一百十一 第 2a 页 WYG0119-0394a.png
严陵方氏曰孝子之祭可知者言观其祭可以知其
心也其立之者言方待事而立也其进之者言既从
事而进也其荐之者言奉其物而荐也退而立者言
其进而后退也已彻而退者言既荐而后彻也盖退
而立则少退而已已彻而退则于是乎退焉诎则身
之屈也愉则色之愉也欲则心之欲也退而立如将
受命则顺听而无所忽焉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
于面则慎终如始矣
卷一百十一 第 2b 页 WYG0119-0394b.png
毗陵慕容氏曰君子以所性为本故能达而为容貌
犹之木也本固而末茂敬齐之色不绝于面有本者
如是今无焉是忘其本也心勿忘则有本本存则有
其容矣此表里之符也凡此者虽皆祭祀之容无非
本于德德者得于身也睹其容如此则知非有得于
身也故曰如是而祭失之矣由前而祭则可知以循
其本故也由后而祭则失之以丧其本故也君子务
本所谓本者孝而已故其言必本于孝子
卷一百十一 第 3a 页 WYG0119-0394c.png
马氏曰以其莫为者先定于内则或使于外者当可
知矣自孝子之祭可知也至不绝于面此所谓进退
必敬也进也荐也退立也彻也皆进退之节也敬以
诎敬以愉敬以欲其彻有敬齐之色皆敬之出乎信
悫者也
庆源辅氏曰可知也犹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
之意必如是然后尽孝子之心合祭祀之礼此即所
谓进退必敬如亲听命也立以身言故曰诎进以貌
卷一百十一 第 3b 页 WYG0119-0394d.png
言故曰愉荐以心言故曰欲退而立如将受命诚敬
属属乎进退之间也已彻而退有敬齐之色诚敬属
属乎终始之际也色非可以伪为也
讲义曰祭以敬为主由敬心𤼵于中故见于颜色者
自然如此也彊悲者虽哭不哀彊欢者虽笑不和非
敬心之𤼵虽勉彊不能也故立则不诎进则不愉荐
则不欲退立而不如受命已彻而退则无敬齐之色
其失如此由其心之不敬也以敬则如彼一不敬则
卷一百十一 第 4a 页 WYG0119-0395a.png
如此孰谓见于颜色者可以勉强为哉
山阴陆氏曰立而不诎以其恃亲是故谓之固进而
不愉以其惮亲是故谓之疏荐而不欲若不得已而
后荐也不爱莫大于是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始立
如此是固也非敖也凡祭以齐为本方祭嫌于不愉
祭已嫌于不齐已彻而忘之是之谓忘本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
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
卷一百十一 第 4b 页 WYG0119-0395b.png
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郑氏曰和气谓立而诎成人既冠者然则孝子不失
其孺子之心也
孔氏曰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持玉之大宝如
奉盈满之物严威谓严肃威重四者非事亲之貌事
亲当和顺卑柔也
严陵方氏曰爱者心也心动则气随之气形则色随
之色见则容随之故言之序如此和也愉也婉也皆
卷一百十一 第 5a 页 WYG0119-0395c.png
生于爱之深者也严则貌有所俨威则外为可畏恪
则内为有辨如弗胜如将失之则事亲之道也严威
俨恪则成人之道也夫为人子者发必髧髦衣必青
纯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财不私
有也言不称老也贵为世子而齿让必行于学尊为
大夫而车马不敢受于朝凡以成人之道非所以事
亲而已
东莱吕氏曰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愉色婉容从容不
卷一百十一 第 5b 页 WYG0119-0395d.png
迫而诚意笃至
毗陵慕容氏曰此言孝子之事亲根于至性由中而
渐达于外也君子所性本于仁仁人心也首善莫如
仁则仁者心之端善之首则孝子之所本本于深爱
而已深爱则仁之心和则仁之气愉则仁之色婉则
仁之容故曰仁人之事亲
山阴陆氏曰和气愉色婉容皆爱根于心其𤼵见于
外如此如执玉奉盈如弗胜言敬故曰爱敬尽于事
卷一百十一 第 6a 页 WYG0119-0396a.png
亲
延平周氏曰如执玉言其恭如奉盈言其慎与夫如
弗胜之类者非特孝子事亲而已盖成人之道所当
然也
讲义曰爱亲之心深动于其心则𤼵于气也必和气
和而色愉色愉而容婉表里之符不期而然曰必有
者以其自然而非勉强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卷一百十一 第 6b 页 WYG0119-0396b.png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
于道也贵贵谓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
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郑氏曰言治国有家道
孔氏曰自此至国家也一节论贵德及孝弟之事
石林叶氏曰道无不在而德者道之所形故贵有德
以其近道君为天下贵而爵所自出故贵贵以其近
君老非己亲而事亲欲其寿老故贵老为其近亲长
卷一百十一 第 7a 页 WYG0119-0396c.png
非己兄而推其所尊则无犯上故敬长为其近兄幼
非己子而推其爱以及其所不爱故慈幼为其近子
自老而上皆曰贵者以其达尊也故孟子曰爵一齿
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推其尊于乡党故敬长同于贵老推其尊于长民故
慈幼同于贵德
毗陵慕容氏曰先王所以治天下者在顺乎民所以
顺民者在因其性不能因其性民不可得而顺也不
卷一百十一 第 7b 页 WYG0119-0396d.png
能顺乎民天下不可得而定也五者民性之所有人
道之所先自上世以来未有能外此者也天下莫不
贵者道也尊无二上继天而为之子位莫贵焉者君
也道者所由而行君者所恃而治孰有大于斯五者
凡有德者能得道者也凡有爵而贵者佐君而理者
也有德者有天爵贵者有人爵天爵谓之良贵人爵
谓之达尊二者皆可贵也故曰贵有德贵贵为其近
而贵焉则所贵者广矣亲生我者也兄先我者也子
卷一百十一 第 8a 页 WYG0119-0397a.png
承我者也人之所以为人尽于此三者于亲致其孝
于兄竭其敬于子尽其慈人道备矣贵老则凡在已
上者欲其同于亲所以广孝也敬长则凡在已右者
欲其同于兄所以广敬也慈幼则凡在已下者欲其
同于子所以广爱也先王推其所为至于如此则天
下之大莫能外焉宜其可以运诸掌孔子师文王敬
周公则贵有德者也畏大人事公卿则贵贵者也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于斯五者可谓尽其道
卷一百十一 第 8b 页 WYG0119-0397b.png
焉使其不穷于末世其于定天下何有
严陵方氏曰先王治天下岂特五者而已哉然不过
五者而已先言治天下后言定天下者治之然后定
故也德未足以尽道也近于道而已凡列于爵者皆
谓之贵贵不必皆君也贵在外者也先德而后贵以
内外为之序也贵必在上者也老有在下者也先贵
而后老以上下为之序也先老而后长先长而后幼
则以尊卑小大为之序也贵有位而已老有年而已
卷一百十一 第 9a 页 WYG0119-0397c.png
不必皆有德则长也幼也又可知矣故于德特言有
焉于长曰敬于幼曰慈者盖敬存乎礼慈存乎仁而
已至于贵则不止于是也
延平周氏曰道出而为德由德以入道道则圣也德
则贤也故曰贵有德为其近于道也贵有德之与贵
贵二者不可偏废也然贵有时而屈于德故贵有德
所以先之也
延平黄氏曰人性之善充之足以保四海不充之不
卷一百十一 第 9b 页 WYG0119-0397d.png
足以事父母先王引而充之虑其不充而害其本也
故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
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庆源辅氏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所谓定
天下也君臣父子兄弟人伦之大者而道又人伦之
总也故先曰贵有德先王之治天下举斯心加诸彼
而已刑名法数有不与焉然其所谓道者亦岂清虚
寂灭之谓乎
卷一百十一 第 10a 页 WYG0119-0398a.png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
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
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郑氏曰天子有所父事诸侯有所兄事谓若三老五
更也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
孔氏曰以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故虽天子之尊必
有事之如父者谓养三老也教民礼顺莫善于弟故
虽诸侯之贵必有事之如兄者谓养五更也因人心
卷一百十一 第 10b 页 WYG0119-0398b.png
之孝弟即以孝弟教人是因而不改案天子诸侯俱
有养老之礼皆事三老五更故文王世子注云三老
如宾五更如介但天子尊故父事属之诸侯卑故兄
事属之
严陵方氏曰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则霸非无仁也特未若王之仁为至尔夫孝仁也弟
亦仁也孝足以尽事亲之道故近乎王弟止于从兄
而已故近乎霸孝经言虽天子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卷一百十一 第 11a 页 WYG0119-0398c.png
则天子未尝无兄矣又以保其社稷和其民人为诸
侯之孝则诸侯未尝无父矣此止于天子言父于诸
侯言兄者以弟不足以尽天子之德而诸侯未足以
尽孝之道故也先王之教因而弗改者因其良知良
能而教之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故先王因而
弗改则教之以孝焉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先王
因而弗改则教之以弟焉先王有孝弟之教如此则
上足以承父兄下足以令臣庶而刑于四海矣故曰
卷一百十一 第 11b 页 WYG0119-0398d.png
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石林叶氏曰孝以事亲父则亲之也亲之斯爱之矣
故至孝近乎王以王道主乎仁也弟以从兄兄则尊
之也尊之斯畏之矣故至弟近乎霸以霸假乎义也
王有天下因言其孝则曰天子必有父霸有一国因
言其弟则曰诸侯必有兄近王霸者至孝弟者也通
神明者孝弟之至者也先王领天下国家有所因者
本于此而已矣
卷一百十一 第 12a 页 WYG0119-0399a.png
毗陵慕容氏曰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
兄是也又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则孝所以为仁弟
所以为义王者之事以仁为心霸者之事以义为行
仁主爱爱则亲亲则不敢视为外故曰必有父义主
敬敬主逊逊则不敢处其先故曰必有兄推是心也
而推于其所为其于王霸也何有夫立人之道曰仁
与义孝弟本仁义而始之也王霸拒仁义而行之也
至孝可以王而王者之道不止于亲亲故曰近乎王
卷一百十一 第 12b 页 WYG0119-0399b.png
至弟可以霸而霸者之事不止于敬长故曰近乎霸
王与霸本仁义而为之仁与义本乎孝弟而达之先
王之教所因有本故曰因而弗改
讲义曰自昔有天下国家者未尝不以孝弟之道为
先尧舜者不过此尔况王与霸乎以天子诸侯而有
尊有先则天下之有父兄者宜如何哉盖二者非勉
彊难行之事特人性之自然者尔先王之教非有他
术因人性之自然而无所改易所以领天下国家而
卷一百十一 第 13a 页 WYG0119-0399c.png
人从之用此道尔以至孝为近乎王至弟为近乎霸
天子必有父诸侯必有兄非以其有优劣也互见云
尔
庆源辅氏曰孝弟顺德也别而言之则孝生于仁弟
生于义仁可以包义义未足以尽仁故有近王近霸
之说焉至孝近乎王故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
故虽诸侯必有兄此又推言其隆杀之义耳非谓天
子之无兄诸侯之无父也先王之教因其可贵而贵
卷一百十一 第 13b 页 WYG0119-0399d.png
焉因其可敬而敬焉因其可慈而慈焉使天下之人
观感以自遂其良知良能焉则天下国家虽大可得
而领之矣领犹衣之领提其领则衣无不顺也教非
彊其所无因其有以导之耳言天下国家关乎天子
诸侯也
江陵项氏曰礼记之文多若此类虽似可疑然皆士
之遗言先儒口以相授其中多古之义训不可忽也
此章亦当以古训解之古人谓事亲为仁敬长为义
卷一百十一 第 14a 页 WYG0119-0400a.png
王者以仁覆天下故至孝者近之君之道主于仁也
霸者以义尊王室故至弟者近之臣之道主于敬也
不曰君臣而曰王霸者极其至者而言之也王者君
位之极霸者臣位之极也古之所谓霸者即伯字也
诸侯之长也自孟子荀子推明王霸之辨而后学者
以霸为羞故此章遂不可通殊不知孟荀所辟谓春
秋时五霸耳由桓文以前尧舜之四岳夏殷之二伯
文武时周召为二伯成王时大公为侯伯康王时召
卷一百十一 第 14b 页 WYG0119-0400b.png
公毕公为二伯是亦可羞乎学者考古不精多据后
说以破前言不可不谨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
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
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郑氏曰亲长父兄也睦和厚也尊长出教令者
孔氏曰此一节明爱敬之道自此以下皆展转相因
广明其事盖记者杂录以事类相接为次非本相因
卷一百十一 第 15a 页 WYG0119-0400c.png
之辞也人君欲立爱于天下从亲为始言先爱亲也
已爱亲则人亦爱亲是教民睦也欲立敬于天下从
长为始言先自敬长已能敬长民亦敬长是教民顺
也睦则恩慈故云慈睦民既慈睦则贵所有之亲民
心和顺不有悖逆故贵用在上之教命
延平周氏曰仁始于爱亲而爱其亲以及人之亲故
曰自亲始义始于敬长而敬其长以及人之长故曰
自长始教以慈睦则知教以敬顺教以敬长则知教
卷一百十一 第 15b 页 WYG0119-0400d.png
以慈幼
马氏曰与伊训所谓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
终于四海孝经所谓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固皆天子之事也爱所以为仁敬所以为
义事亲者仁之实故立爱自亲始从兄者义之实故
立敬自长始
石林叶氏曰君子无不爱也自亲而推之则有杀故
以爱亲为始君子无不敬也自长而推之则有等故
卷一百十一 第 16a 页 WYG0119-0401a.png
以敬长为始始乎亲而达其教于天下凡有亲者莫
不敦爱而相顾也故曰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始乎
亲长而达其教于天下凡有上者莫不用命而相尊
也故曰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亲亲长长君子所自
立而效至于天下平故曰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严陵方氏曰爱敬之性存乎天爱敬之教存乎人存
乎天者人皆有之然或至于忘其爱敬非天之降材
尔殊也亦由戕贼其美质颠仆其善本而已则存乎
卷一百十一 第 16b 页 WYG0119-0401b.png
人者其可废乎故每以立言之也相亲之谓睦不悖
之谓顺尧典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则睦固出于爱
亲矣孝经曰以敬事长则顺则顺固出于敬长矣能
慈睦则相亲而不离能敬顺则从命而无逆孝以事
亲则知所谓顺以听命者敬以事亲也顺以听命则
知所谓孝以事亲者睦以相亲也其言互相备而已
错诸天下无所不行者则以人心所同故也孟子曰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其言正与此
卷一百十一 第 17a 页 WYG0119-0401c.png
合
毗陵慕容氏曰爱敬之道非可家至户晓所因者本
则从之也轻听且速矣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不学之
良能不虑之良知人皆有之所谓本也圣人能自我
达之天下使四海之内合敬同爱所谓立也
庆源辅氏曰贵犹崇尚也错与推而放之四海而准
之意同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
卷一百十一 第 17b 页 WYG0119-0401d.png
郑氏曰祭者吉礼不欲闻见凶人
孔氏曰此一节论郊祀之礼以是吉礼大事故丧与
凶服皆辟之
严陵方氏曰古礼莫重于祭祭礼莫大于郊故不敢
以凶事干吉礼焉然非敬之至又安能如是
山阴陆氏曰天神言辟之以为敬人鬼言亲之以为
敬亦相备也
庆源辅氏曰人君郊天而人之有丧者不敢哭凶服
卷一百十一 第 18a 页 WYG0119-0402a.png
者不敢入国门祭庙而卿大夫序从执事进退必虔
非人君诚敬之至安能如是哉然则在我者虽敬而
在人者弗肃犹非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
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
腥而退敬之至也
郑氏曰祭谓祭宗庙也穆子姓也答对也序以次第
从也序或为豫丽犹系也毛牛尚耳以耳毛为上也
卷一百十一 第 18b 页 WYG0119-0402b.png
膟膋血与肠间脂也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汤肉
曰爓
孔氏曰此一节明祭庙牵牲致敬君牵牲时子姓对
君共牵牲卿大夫佐币士奉刍依次从君也牲以纼
系著中庭碑将杀牲卿大夫袒取毛牛荐之耳主听
故以耳毛欲使神听之用鸾刀刲割牲体又取血及
肠间脂血以供荐而膋以供炙肝及爇萧也乃退谓
杀牲竟而取卿大夫所刲血毛膟膋荐之竟而退也
卷一百十一 第 19a 页 WYG0119-0402c.png
祭有三节此一节竟故退荐膟膋之后以俎载爓肉
腥肉而以祭祭卒而退是恭敬之至极也知穆是子
姓者父昭子穆姓生也子孙是昭穆所生直言穆者
文不备案说文云膟血祭膋是牛肠间脂也此腥肉
即礼运腥其俎也爓肉即礼运孰其殽也此先云爓
便文耳非先后之次云汤肉为爓者以鬼神异于生
虽曰孰殽但汤肉而已若其他小祀则煮肉令孰故
郊特牲云一献孰是爓与孰又别也
卷一百十一 第 19b 页 WYG0119-0402d.png
延平周氏曰以君之尊而牵牲以子姓之亲而答君
可谓敬之至也
严陵方氏曰祭之日谓祭宗庙之日也父为昭子为
穆故曰穆必以穆言之者以有事于宗庙故也答君
者对君而牵牲也答君必以穆者以示父子合敬而
致其力也卿大夫从君而在穆后故曰序从言不失
先后之序也袒则示其用力之劳也毛牛则告全故
也尚耳则欲神之听之杂记周官谓之衈者正此之
卷一百十一 第 20a 页 WYG0119-0403a.png
意郊特牲言肉袒亲割此则言卿大夫者盖卿大夫
相君故也鸾刀以刲者取声和而后断也取膟膋将
以染萧而焫之也爓则向乎孰矣腥则全乎生而已
夫祭之日内之父子外之君臣周旋反覆从事至于
如此故曰敬之至也
山阴陆氏曰凡在子列皆穆也春秋傅曰此非子也
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假令闵公牵牲僖公在列即
穆矣言鸾刀以刲取膟膋蒙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
卷一百十一 第 20b 页 WYG0119-0403b.png
则鸾刀以刲卿大夫也君牵牲卿大夫序从盖从早
矣至鸾刀以刲取膟膋爓祭祭腥然后退所谓敬之
至也郊特牲曰取膟膋燔燎升首报阳也与此取膟
膋不同彼羊也此牛也知然者以羊人云祭祀割牲
登其首知之也祭义曰燔燎膻芗见以萧光正言膻
盖以此郑氏谓割牲进其孰体然则刲言牲割言孰
刲臣之事割君之事爓祭祭腥而退不言祭爓爓不
足言也祭腥在下亦以此故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
卷一百十一 第 21a 页 WYG0119-0403c.png
至者也自馈孰而后虽敬非其至也易曰观盥而不
荐则诚不在灌献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
观之矣则诚不在朝践夫言岂一端也顾所主意如
何尔
石林叶氏曰牵牲而入庙门丽于碑所谓纳牲诏于
庭也毛牛尚耳者所谓升首于室也刲取膟膋以合
膻芗所谓臭阳达于墙屋也祭爓腥而退所谓至敬
而不享味也
卷一百十一 第 21b 页 WYG0119-0403d.png
贾氏曰宫必有碑案士昏礼聘礼云三揖郑注皆云
入门将曲揖既北面揖当碑揖则大夫士庙内皆有
碑乡饮酒乡射言三揖则庠序之内亦有碑据祭义
则诸侯庙内有碑明矣但生人寝内不见有碑两君
相朝燕在寝岂不三揖乎明亦当有碑矣碑所以识
日景观碑景邪正以知日之早晚也宫庙之碑用石
为之葬碑取县绳繂暂时之间往来运载当用木而
已
卷一百十一 第 22a 页 WYG0119-0404a.png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
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郑氏曰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见者莫著焉闇
昏时也阳读为曰雨曰旸之旸谓日中时也朝日出
时也夏后氏大事以昏殷人大事以日中周人大事
以日出亦谓此郊祭也以朝及闇谓终日有事
孔氏曰自此至天下之和论郊祭及日月之义此经
止明郊祭之礼郊之祭者谓夏正郊天于此郊时大
卷一百十一 第 22b 页 WYG0119-0404b.png
报天之众神天无形体悬象著明不过于日月故以
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
但月为重以对日耳盖天地独为坛其日月及天神
等共为一坛故日得为众神之主也檀弓云大事非
止是丧亦兼诸祭周人尚文祭百神礼多故以朝及
闇彼季氏大夫之家礼仪应少亦以朝及闇故夫子
讥之
长乐刘氏曰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者天之为德至
卷一百十一 第 23a 页 WYG0119-0404c.png
广至大不可得而见之也其可见者日与月尔故尊
之以次于天以为三辰之主而以月配焉
严陵方氏曰郊虽以报天然天则尊而无为可祀之
以其道不可主之以其事故止以日为之主焉犹之
王燕饮则主之以大夫王嫁女则主之以诸侯而已
有其祀必有其配故主以日而又配以月也犹之祭
社则配以句龙祭稷则配以周弃焉春秋傅曰自外
至者无主不止盖谓是矣闇者日既没而黑夏后氏
卷一百十一 第 23b 页 WYG0119-0404d.png
尚黑故祭其闇阳者日方中而白殷人尚白故祭其
阳朝者日初出而赤周人尚赤故祭以朝及闇焉言
闇则知阳之为明言阳则知闇之为阴言朝则知闇
之为夕以朝及闇则有阴有阳阴阳杂而成文又以
见其尚文欤祭日谓祭之日也必于周言日者以一
日之间以朝及闇故也先儒谓终日有事是矣
清江刘氏曰周人祭日以朝及闇此言周人尚赤大
事用日出先日欲出之初犹逮及闇则可行祭事矣
卷一百十一 第 24a 页 WYG0119-0405a.png
稍后则昼昼则与殷人日中相乱故季氏祭仲由为
宰晏朝而退仲尼谓之知礼也若曰周人之祭自朝
及暮则孔子无为多仲由仲由为不知礼
马氏曰周官掌次职云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注云
大次始往所止居小次既接祭退佚之所是与诸臣
代有事也唯其与诸臣代有事故虽以朝及闇而不
继之以倦也
山阴陆氏曰以朝及闇终此一日正言祭日以此且
卷一百十一 第 24b 页 WYG0119-0405b.png
言及闇则非不得已也著无有司跛倚之事
延平周氏曰以朝及闇者犹言以朝与闇盖或以朝
或以闇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
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
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郑氏曰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端正也巡读如沿
汉之沿谓更相从道
卷一百十一 第 25a 页 WYG0119-0405c.png
孔氏曰此经皆据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祭日于坛谓
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月为幽日为明日在坛
月在坎是殊别幽明制定上下也日为阳在外月为
阴在内今祭日于东用朔旦之时是为外祭月于西
用乡夕之时是为内是以别外内以正其位也阴谓
夜阳谓昼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
阳长短也月之与日同行黄道其晦朔之日月与日
同处自朔之后月与日先后而行至月终日还与月
卷一百十一 第 25b 页 WYG0119-0405d.png
同处是终始相巡也阴阳和会是致天下之和也
横渠张氏曰朝日夕月皆朝夕天非朝夕日月天体
至大难以出入而求日出于东月生于西如君之出
视朝夕故天子于此时朝夕所以训民之事君
长乐刘氏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
下者此谓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也春
朝而后日向长夜向短则昼夜差而幽明别矣秋夕
而后阳消而下阴长而上则寒暑分而上下制矣祭
卷一百十一 第 26a 页 WYG0119-0406a.png
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
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者此谓
冬至大报天于圜丘而主日也位日于坛东以象其
所出位月于坛西以象其所生东为主故曰内西为
宾故曰外日南至矣由此而行北陆阳从之以长阴
从之以消矣昼由之以修夜由之以短矣长则进于
地上消则入于地中二气之进退乃系乎日月之行
也则其位不得不端焉虽然天运左旋日月右转天
卷一百十一 第 26b 页 WYG0119-0406b.png
运之周二十有八转而强日乃一周于天月十有二
周于天而日乃一周于天其行同轨而与月会于其
次则谓之合朔十有二朔而岁功成焉故朔也者月
周天之终而日合月之始也日月以叙会合于上则
阴阳以叙消长于下而四时由之和焉万物由之生
焉盖凡阳气则主于日阴气则主于月天为积阳之
长此则郊而主日以致天下之和
严陵方氏曰坛之形则圜而无所亏以象日之无所
卷一百十一 第 27a 页 WYG0119-0406c.png
亏而盈也坎之形则虚而有所受以象月之有所受
而明也且封土为坛其形高而显凿土为坎其形深
而隐一显一隐所以别阴阳之幽明一高一深所以
制阴阳之上下东动而出西静而入出则在外入则
反内故东西所以别阴阳之外内东为阳中西为阴
中中则得位故东西所以端阴阳之位别幽明之道
然后能制上下之分别内外之所然后能端阴阳之
位言之序所以如此且坛坎者人为之形东西者天
卷一百十一 第 27b 页 WYG0119-0406d.png
然之方以出于人为也故言制上下以出于天然也
故言以端其位而已日出于东言其象出于天地之
东也月生于西言其明生于轮郭之西也此又覆明
祭日月于东西之意也日言出于东则知为入于西
尧典于东曰寅宾出日于西曰寅饯纳日者以此月
言生于西则知为死于东杨雄言月未望则载魄于
西既望则终魄于东者以此日之出入也历朝夕昼
夜而成一日月之死生也历晦朔弦望而成一月日
卷一百十一 第 28a 页 WYG0119-0407a.png
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而阴阳之义配焉阳道常饶
阴道常乏故运而为气赋而为形凡属乎阳者皆长
属乎阴者皆短一长一短终则有始相巡而未尝相
绝故以是致天下之和者阴阳相济之效也独阴而
无阳独阳而无阴是同而已又何以致乎
马氏曰日为明月为幽阳极上阴极下幽明者阴阳
之道上下者阴阳之性故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
之阳则流故日出于东而之乎西阴则逆故月生于
卷一百十一 第 28b 页 WYG0119-0407b.png
西而之乎东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与扬雄所谓明晦
相推日月逾迈岁岁相荡而天地弥陶之谓神明不
穷类已
山阴陆氏曰以制上下所谓君臣有等日外也月内
也言外在上以此故曰日食则天子素服修六官之
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修六宫之职荡天
下之阴事夫如是内外有别而阴阳之位端矣日言
出月言生月死而后生于此巡读如字致自致也若
卷一百十一 第 29a 页 WYG0119-0407c.png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之也其相巡也以相济也譬
诸君臣有可否焉是以政平而不干
石林叶氏曰日月既以并祭不可不别其方日阳也
阳主乎辟辟则坛高而在上以别乎明月阴也阴主乎
阖阖则坎险而在下以别乎幽此上下所以有制也
日没于西而其出在东则一而已非有溯于月月未
望则载魄于西月既望则终魄于东则二也故有溯
于日是月于西则常位于东则不常也东方主生而
卷一百十一 第 29b 页 WYG0119-0407d.png
其用为出西方主成而其用为入出为外入为内此
内外所以正也日出而阳为精月生而阴为魄相代
昼夜以成长短昼终则夜始夜始则昼终迭相沿而
不乖异此天下所以和也
毗陵慕容氏曰前言日月合祭兼独言祭日故此又
明分祭之礼所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也日昱乎
昼月昱乎夜则日月以昼夜而分幽明日以阳为尊
上道也月以阴为卑下道也则日月以阴阳而定上
卷一百十一 第 30a 页 WYG0119-0408a.png
下坛出乎上而明坎出乎下而幽祭以类而求焉故
可得而礼矣凡有形有气类同则相应自然之理也
鉴燧用而水火可取气之所感也坛坎用而日月可
祭形之所召也圣人以此知幽明之故而通乎阴阳
之道也幽明以理见故先幽而后明上下以位言故
上先而下后由小大言之必先日而后月也凡出者
为外入者为内阳以生出为功为主乎外阴以入藏
为事为主乎内东者阳之所也万物于是出焉勾者
卷一百十一 第 30b 页 WYG0119-0408b.png
毕出萌者尽达是为外也西者阴之所也万物于是
入焉荣者返本敛者就实是为内也帝出乎震震东
方也说言乎兑兑西方也则出而动为外入而息为
内东谓之旸谷西谓之昧谷则旸者为外昧者为内
北虽为阳生之方然阴居其半则出而未离乎内南
虽为阴生之方然阳居其半则入而未离乎外故惟
东西然后可以别内外也东南为阳而东阳中也于
阳为纯西北为阴而西阴中也于阴为纯至于南北
卷一百十一 第 31a 页 WYG0119-0408c.png
则阴阳杂矣阴阳杂则非所以正其位也故惟东西
然后谓之端其位也 又曰日以阳而位乎东东者
阳之所也故曰日出乎东月以阴而溯于日载魄于
西而生焉故曰月生乎西日无待而明故谓之出出
言无所因而特出也月有待而后明故谓之生生言
无所因则不能生也生有渐而进之义书曰哉生魄
哉生明与此同
长乐陈氏曰古者之祀日月其礼有六祭义曰郊之
卷一百十一 第 31b 页 WYG0119-0408d.png
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于东门
之外祭义曰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二也大宗伯四类
于四郊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大司乐乐六
变而致天神月令孟春祈来年于天宗天宗者日月
之类四也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凡祀方明礼日于
南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雪霜风雨之不时
于是乎禜之六也夫因郊蜡而祀之非正祀也类禜
而祀之与觐诸侯而礼之非常祀也春分朝之于东
卷一百十一 第 32a 页 WYG0119-0409a.png
门之外秋分夕之于西门之外此祀之正与常者也
日言朝则于日出之朝朝之也月言夕则于月出之
夕夕之也日坛谓之王宫以其有君道故也月坛谓
之夜明以其昱于夜故也其次则大次小次设重帟
重案其牲体则实柴其服则玄冕玄端其圭之缫藉
则大采少采礼之之玉则大圭邸璧祀之之乐则奏
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玉藻十有二旒龙衮以祭玄端
以朝日于东门之外则龙衮玄端皆言其衣也衣玄
卷一百十一 第 32b 页 WYG0119-0409b.png
端之衣则用玄冕矣郑氏改玄端为玄冕不必然也
虞氏释国语谓朝日以玄冕然祀上帝以衮冕而朝
日以圭璧与张次设帟一切杀于上帝则其不用衮
冕可知矣周礼于掌次之次帟案于典瑞之大圭镇
圭缫藉言朝日而已则夕月之礼又杀乎此也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
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
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
卷一百十一 第 33a 页 WYG0119-0409c.png
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郑氏曰因祭之义汎说礼也致之言至也使人勤行
至于此也致于反始谓报天之属也至于鬼神谓祭
宗庙之属也至于和用谓治民之事以足用也物用
物犹事也变和言物互文也微犹少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礼之大用凡五事若能行之得理
则天下治矣和谓百姓和谐用谓财用丰足义谓断
制得宜让谓递相推让反始报天是厚重其本祭祀
卷一百十一 第 33b 页 WYG0119-0409d.png
鬼神是尊严其上民丰物用则知荣辱礼节故可立
人纪义能除凶去暴故上下不悖逆合此五者以治
理天下之礼虽有奇异邪恶异行不从治者亦当少
也事必须和和能立事故云互也
长乐刘氏曰圣人正德以事天敬祭以迎气是以大
报天而主日其致者五焉一曰致反始者万物成性
必始于天圣人受命亦始于天将笃其末必厚其本
此郊祭所以教天下反始之敬也二曰致鬼神者天
卷一百十一 第 34a 页 WYG0119-0410a.png
地有神以司其化育也宗庙有鬼以基其治平也然
而无形可得以瞻也无声可得而听也唯圣人为能
尊祖配天必致其飨致天下敬于鬼神也三曰致和
用者郊祭天地所以致阴阳之和而民人康矣所以
致万物之丰而邦用足矣四曰致义者天地者万物
由之以生也父母者子孙由之以生也圣人郊祀所
以父母乎天地也兄姊乎日月也致人伦之义于天
下而知所以勉乎孝弟矣五曰致让者平治天下者
卷一百十一 第 34b 页 WYG0119-0410b.png
圣人为之也教化天下者圣人为之也衣食天下者
圣人为之也革其悖乱之心而纳之中和之域者圣
人为之也弭其六极而锡之五福者圣人为之也圣
人具是五德天下莫与比其隆者也而弗敢有其功
焉乃严郊祀让德于天归功于帝遂俾天下力行其
善而弗敢有其善焉必致让乎其所本者郊使之然
也合此五善以为礼之本则天下之礼不失其本矣
在其微末不足道也
卷一百十一 第 35a 页 WYG0119-0410c.png
严陵方氏曰致反始则奉郊社之谓致物用则足衣
食之谓致义则制事宜之谓所谓民纪者盖民之所
以能相治以有纪故也经曰纪散而众乱是矣前言
和用后言物用致和用所以致物用故也用之丰杀
得其宜此物之所以和欤夫用志不至不能有致用
力不至不能有致非有志则不足以立祀非有力则
不足以行礼故每以致言之致反始致鬼神所以尽
天道致物用致义让所以尽人道礼虽经为三百曲
卷一百十一 第 35b 页 WYG0119-0410d.png
为三千要之不过尽天人之道而已故礼运言先王
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也天人之道可合而不可
离必合此五者然后足以治天下之礼且礼之在天
下未尝或息乃有至于坏乱而不修者岂礼之罪也
哉人无以治之而已此所以必以治为言奇言其无
常邪言其不正
庆源辅氏曰致与事君能致其身之致同天下之所
谓礼致此五者以治天下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卷一百十一 第 36a 页 WYG0119-0411a.png
人穷则呼天疾痛则呼父母则其反始厚本盖人之
真情也致物以为民用所以统纪斯民之聚者也易
曰何以聚人曰财记曰财散则民聚
山阴陆氏曰谓之天下者非一国之礼致和用所谓
备物致用以为天下利是也致义以行之致让以守
之致鬼神以尊上不言其尊无二上变和用言物用
者所谓物天地之委和也合此五者以治先儒读属
下文误矣
卷一百十一 第 36b 页 WYG0119-0411b.png
毗陵慕容氏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报天尊祖所
以致反始也斋明盛服致诚慎独必用其极所以致
鬼神也百物利用所以养人者不侈于有馀不屈于
不足懋迁敛散各适其平所谓致和用也物各有用
用得其节所谓和用礼以节度民知止足于分界则
有纪而不乱所谓维民者悉矣辨下上明尊卑定名
分别嫌疑所谓致义也义明而不可犯则民志定故
无悖逆之事
卷一百十一 第 37a 页 WYG0119-0411c.png
马氏曰贵贱有宜则上不悖下不逆夫先王顺性命
以为礼则使民诚意不欺而敬鬼神者教之本也故
周官十二教亦始于祀礼也礼之至则至于不争而
已故曰礼至则不争微者寡而未能无之称然则有
刑以教之中矣
延平周氏曰言和用而复言物用者和用言其理物
用言其事
卷一百十一 第 37b 页 WYG0119-0411d.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