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宋-卫湜卷一百

卷一百 第 1a 页 WYG0119-018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     宋 卫湜 撰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
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
入之矣
 郑氏曰躬身也礼自外作故治身鄙诈入之谓利伪
 生易轻易也
 孔氏曰前云致乐此云致礼圣王详审礼意以治躬
卷一百 第 1b 页 WYG0119-0185d.png
 则庄严而恭敬内心庄严恭敬则人惧之严肃威重
 也不能致乐治心心中斯须不能调和则不能喜乐
 而有鄙吝诈伪之心入于内矣不能致礼治躬故轻
 易怠慢之心从外而入内矣
 河南程氏曰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矣
 此与敬以直内同理谓敬为和乐则不可然敬则须
 和乐正以中心没事也
 长乐陈氏曰肃则庄敬重则严威是严威以庄敬为
卷一百 第 2a 页 WYG0119-0186a.png
 本庄敬以严威为文也礼也者资庄敬以为教待威
 严而后行乐由中出而本乎心则和乐者心之发于
 天真者也礼自外作而见乎貌则庄敬者貌之形于
 肃括者也鄙诈之心反乎子谅者也易慢之心反乎
 庄敬者也言反乎子谅者推而上之以见易直言反
 乎庄敬者推而下之以见严威言之法也(乐书/)
 山阴陆氏曰是亦威也与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
 而威亦异矣夫礼之事如斯而已故致乐以治心终
卷一百 第 2b 页 WYG0119-0186b.png
 始两言之也子曰言之重辞之复其中心有善者焉
 李氏曰不和则鄙不乐则诈不庄则易不敬则慢不
 和不乐不庄不敬生者生于内者也鄙诈慢易入者
 入自外者也
 新安朱氏曰心要平易无艰深险阻所以说不和不
 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入之
 矣入之一字正见得外诱使然非本心实有此恶虽
 非本有然既为所夺而得以为主于内则非心而何
卷一百 第 3a 页 WYG0119-0186c.png
 庆源辅氏曰乐以治心礼以治躬而皆终于威者德
 成而后有威也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
 而畏之成德之事也述乐之功详述礼之效略者非
 崇乐而简礼也以治心治躬之不同耳虽然乐生于
 礼礼成于乐治心所以成其身治躬所以正其心礼
 乐之用未尝不相资也鄙谓粗强而不和鄙而后至
 于诈易而后至于慢由此观之则所谓致乐者致其
 和乐而已致礼者致其庄敬而已和乐者人之本心
卷一百 第 3b 页 WYG0119-0186d.png
 庄敬者人之正貌鄙诈易慢则感于外而然也故云
 入自外之内曰入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
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
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
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
下无难矣
 郑氏曰德煇颜色润泽也理容貌之进止也
卷一百 第 4a 页 WYG0119-0187a.png
 孔氏曰此一经言圣人用礼乐以治身内外兼备使
 德煇动于内而民顺于外乐从心起故动于内礼自
 外生故动于外乐能感人故极益于和礼以检貌故
 极益于顺内心和而外色顺故民望其颜色而不与
 争外貌和顺故民不生易慢乐以和心故德煇发动
 于内而民莫不承奉听从礼以治貌故理发见于外
 而民莫不承奉敬顺圣王若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
 举而错置于天下悉皆敬从无复有难为之事也
卷一百 第 4b 页 WYG0119-0187b.png
 张氏曰动谓触也用礼乐以感动之乐治心故云动
 内礼检迹故云动外
 延平周氏曰乐动于内所以极和和言其心礼动于
 外所以极顺顺言其貌
 长乐陈氏曰礼乐之于天下辨上下之位则礼交动
 乎上乐交应乎下相通以致用也定内外之分则乐
 动于内礼动于外相辨以立体也其为体用虽殊而
 所以职乎动则一而已记者两言之为更端异故也
卷一百 第 5a 页 WYG0119-0187c.png
 曾子言君子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诚信达之于颜色恭敬达之于容貌君子内和于心
 以达诚信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焉以内信外也
 外顺于貌以达恭敬则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之
 心焉以外直内也曲礼曰执尔颜正尔容祭义曰有
 愉色者必有婉容冠义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
 颜色是颜色之于容貌为内容貌之于颜色为外故
 于内和之乐言颜色外顺之礼言容貌子张问政孔
卷一百 第 5b 页 WYG0119-0187d.png
 子对以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然则致礼乐
 之道举而错之天下则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犹反掌
 耳为政岂难哉此孔子将为政于卫所以深悼礼乐
 之不兴也乐虽主和未尝不顺和顺积中是也礼虽
 主顺未尝不和礼之用和为贵是也(乐书/)
 严陵方氏曰乐动于内而彼此之情不乖故其极也
 和礼动于外而上下之体无逆故其极也顺内和则
 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外顺则望其容貌而民不
卷一百 第 6a 页 WYG0119-0188a.png
 生易慢焉颜色则指其面目容貌则兼手足言之瞻
 近而望远故也夫瞻其颜色望其容貌已足以使民
 弗与争而不生易慢又况于亲炙之乎听亦无非顺
 也以乐有音故特以听言听与顺皆言下之所以承
 上者如此错言错之于彼以其莫不听顺故曰错之
 天下
 庆源辅氏曰乐作于外而动于内礼根于内而动于
 外乐动于内故极其和礼动于外故极其顺和以心
卷一百 第 6b 页 WYG0119-0188b.png
 言顺以迹言而心迹初非二事也内和则外顺矣礼
 乐果二道哉内和而外顺则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
 然人望而畏之矣岂敢有易慢之心哉况于与之争
 乎德煇动于内以下此又覆说上意所以内和而外
 顺而民瞻望之至于如此者盖德煇动于内而民莫
 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也德煇谓乐也
 所谓奋至德之光也德煇动于内则必形于外矣理
 即礼也理发于外则根于内可知矣举言举之自我
卷一百 第 7a 页 WYG0119-0188c.png
 始也致乐以治心致礼以治躬而已然果能致礼乐
 之道于己则举而错之天下民莫不顺从矣又何难
 之有哉
 金华邵氏曰礼乐何以能感民如此哉盖圣人与斯
 民均备是礼乐于所性之中特圣人先得我心之同
 然故一举而错之天下则此以心感彼以心应宜其
 易易而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
卷一百 第 7b 页 WYG0119-0188d.png
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
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

 郑氏曰礼主其减人所倦也乐主其盈人所欢也进
 谓自勉强也反谓自抑止也文犹美也善也放淫于
 声乐不能止也报读为褒犹进也得谓晓其义知其
 吉凶之归其义一谓俱趋立于中不销不放也
卷一百 第 8a 页 WYG0119-0189a.png
 孔氏曰此一节论礼乐之体或减或盈其事各异王
 者当各依其事以和节之礼既减损若不勉强自进
 则礼道销衰乐主盈满若不反自抑损则乐道流放
 张氏曰威仪繁广易生厌倦故礼之失在乎损洋洋
 盈耳不欲休止故乐之失在乎盈失在乎损当自勉
 强失在于盈当自抑止
 河南程氏曰礼乐只在进反之间便得性情之正
 长乐陈氏曰礼未尝不主减然而飨必至于百拜仪
卷一百 第 8b 页 WYG0119-0189b.png
 必至于三千则以进为文可知乐未尝不主盈然而
 合乐必止三终奏韶必止九成则以反为文可知在
 风之蟋蟀俭必欲中礼乐必欲无荒在雅之楚茨礼
 仪欲其既备钟鼓欲其既戒亦此意销则铄于外物
 不能以自强入于鲁人之跛倚者有之放则逐于外
 物不能以自反入于魏文侯之忘倦者有之(乐书/)
 严陵方氏曰其情减则知退而不知进故宜文之以
 进其情盈则知出而不知反故宜文之以反报者施
卷一百 第 9a 页 WYG0119-0189c.png
 之对施为出而出所以退报为入而入所以进进与
 报其实一也礼为异故有曰进有曰报乐为同故一
 曰反而已前言礼报情非礼有报之谓乎又言君子
 反情以和其志非乐有反之谓乎
 马氏曰乐动于内故主其盈礼动于外故主其减此
 言其体也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以至礼之报乐之反此言其用也以体而言之故礼
 曰减乐曰盈以用而言之故礼曰进乐曰反乐者动
卷一百 第 9b 页 WYG0119-0189d.png
 于内者也故其体则主于盈盖乐由中出而为人心
 之所喜礼动于外故其体则主于减盖礼自外作而
 先王有以强世礼主于减故君子勉而作之而以进
 为文乐王于盈故君子反而抑之而以反为文以进
 为文然后能全其礼以反为文然后能全其乐七介
 以相见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一
 献之礼而宾主百拜酒清人渴而不敢饮肉乾人饥
 而不敢食日暮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懈怠以成礼
卷一百 第 10a 页 WYG0119-0190a.png
 节此皆勉而进之者也进旅退旅所以示其有所和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所以示其有所统治乱则以相
 讯疾则以雅其作之则以柷其止之则以敔此皆反
 而抑之者也礼减而不进则礼之道几于息矣故销
 乐盈而不及则乐之道至于流矣故放先王知礼乐
 之偏故礼则有报而乐则有反礼有报者必资于乐
 也乐有反者必资于礼也故曰礼之用和为贵言礼
 之用和为贵则乐之用节为善也故礼得其报则乐
卷一百 第 10b 页 WYG0119-0190b.png
 乐得其反则安礼得其报则礼资于乐资于乐则乐
 盖乐者乐也传曰行而乐之乐也乐得其反则安则
 乐资于礼资于礼则安故传曰有礼则安礼之报乐
 之反虽不同而相资之理一也故曰其义一也
 李氏曰阳刚以动辟故其道常饶阴柔以静翕故其
 道常乏礼阴也常乏故主乎减乐阳也常饶故主乎
 盈然阳而不阴则无以合其施经而不纬则无以成
 其谊放阴之阳刚上而文其柔所以为礼之文也阳
卷一百 第 11a 页 WYG0119-0190c.png
 之阴柔下而文其刚所以为乐之文也故曰礼减而
 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易于复曰反复其
 道而于姤曰品物咸章盖上者阳之所也下者阴之
 所也阳上进而阴下退所以为复礼主于减乐主于
 盈者复之道也外者阳之所也内者阴之所也阳内
 入而阴外出故为姤礼以进为文乐以反为文者姤
 之道也若夫礼减而不进则入至于藏故销乐盈而
 不反则出至于荡故放销则不能若消之有存而放
卷一百 第 11b 页 WYG0119-0190d.png
 则不能若息之有止也是以君子之体礼也得其报
 则乐而不忧其体乐也得其反则安而不虞故孔子
 之言谦以制礼则继之以复以自知言作乐崇德则
 继之以向晦入宴息凡以此也盖一反一报者亦出
 于理之自然而道之常也故坎者阴也然而含阳离
 者阳也然而含阴此信道致诎诎道致信一满一虚
 以相为终始相为先后者也故曰乐之反礼之报其
 义一也
卷一百 第 12a 页 WYG0119-0191a.png
 新安朱氏曰礼主其减者礼主于撙节退逊检束然
 以其难行故须勇猛力进始得故以进为文乐主其
 盈者乐主于舒畅发越然一向如此必至于流荡故
 以反为文礼之进乐之反便得情性之正 又曰主
 减者当进须力行将去主盈者当反须回顾身心
 庆源辅氏曰礼主其减减所以裁节于外也乐主其
 盈盈则充盛于内也乐而不盈则无以形于外礼而
 不减则无以合于内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
卷一百 第 12b 页 WYG0119-0191b.png
 礼也故曰礼有报往来不已是亦进之意
 金华邵氏曰礼有以节乎人情故圣人制礼之初则
 主其减减则便于行乐有以乐乎人情故圣人作乐
 之初则主其盈盈则满其欲礼固主于减矣然必增
 而进之如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所谓进也故以进者
 为文乐固主于盈矣然必有以约而反之如清庙之
 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所谓反也故以反者为
 文在风之蟋蟀俭必欲其中礼乐必欲其毋荒在雅
卷一百 第 13a 页 WYG0119-0191c.png
 之楚茨礼仪欲其既备钟鼓欲其既戒礼有报资于
 乐乐有反资于礼此礼乐皆得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
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郑氏曰免犹自止也人道人之所为也性术言此出
 于性也尽于此不可过
 孔氏曰自此至章末总明乐之德也乐之为体是人
 情之所欢乐所不能自抑退也内心欢乐见于声音
卷一百 第 13b 页 WYG0119-0191d.png
 则嗟叹咏歌是也形见于动静则手舞足蹈是也是
 人道自然之常术谓道路变谓变动言声音动静是
 性道路之变转竭尽于此不可过于此度也
 严陵方氏曰声音生于气故曰发动静见于容故曰
 形发故可闻形故可见
 庆源辅氏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
 术也咨嗟咏歌手舞足蹈性术之变也过此则淫放
 故曰尽于此矣
卷一百 第 14a 页 WYG0119-0192a.png
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郑氏曰形声音动静也耐古书能字也后世变之此
 独存焉古以能为三台字
 孔氏曰此明人禀自然之性而有喜乐欢乐既形于
 声音动静而不依道理或歌舞不节俾昼作夜不能
 无淫乱之事以至亡国丧家也
 长乐陈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人之所以为诗也
 情乐于内而形于外人之所以为乐也凡此天机之
卷一百 第 14b 页 WYG0119-0192b.png
 发而不能自已非有以使之然也是人而不耐无乐
 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之道达则始乎治常卒乎乱
 矣(乐书/)
 严陵方氏曰前言乐者人情之所不能免故此复言
 人不能无乐前言乐必形于动静故此复言乐不能
 无形
 庆源辅氏曰形而不为道则郑卫之乐是也
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
卷一百 第 15a 页 WYG0119-0192c.png
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
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
立乐之方也
 郑氏曰流犹淫放文篇辞也息犹销也曲直歌之曲
 折也繁瘠廉肉声之鸿杀也节奏阕作进止所应也
 方道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先王耻恶其乱故立正乐以节之
 也先王制为雅颂之声作之有节使人爱乐不至流
卷一百 第 15b 页 WYG0119-0192d.png
 逸放荡也文谓乐之篇章言乐德深远论量义理而
 不可息止也曲谓声音回曲直谓声音放直繁谓繁
 多瘠谓省约廉谓廉棱肉谓肥满凡声音之宜或须
 繁多肉满谓粗大也或须瘠小廉瘦谓细小也凡乐
 器大而弦粗者其声鸿器小而弦细者其声杀也节
 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言声音之内或
 曲或直或繁或瘠或廉或肉或节或奏随分而作以
 会其宜使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既节之以雅颂
卷一百 第 16a 页 WYG0119-0193a.png
 又调之以律吕貌得其敬心得其和故放心邪气不
 得接于情性矣
 长乐陈氏曰王政废兴在雅不在风盛德形容在颂
 不在雅制为雅颂之声以道之则审乐足以知政闻
 乐足以知德使其声足乐而不流文足论而不息也
 声足乐而不流故安文足论而不息故久中正之雅
 不过是尔盖廉直之音作而民肃敬繁简之音作而
 民康乐肉好之音作而民慈爱先王制为雅颂以道
卷一百 第 16b 页 WYG0119-0193b.png
 曲直繁瘠廉肉之声抑又节奏合而成文其有不足
 感动人之善心邪上文论六音此及廉直繁简肉好
 而不及噍杀粗厉涤滥者不合雅颂之声故也(乐书/)
 严陵方氏曰先王之耻其乱非苟耻而已必有道以
 道之制雅之声道之使正制颂之声道之使公声者
 道之所发文者理之所寓声足乐者乐其道也文足
 论者论其理也道所以制欲而有节故虽乐而不至
 于流理所以明义于无穷故可论而不至于息曲者
卷一百 第 17a 页 WYG0119-0193c.png
 声之柔若丝是也直者声之刚若金是也繁者声之
 杂若笙是也瘠者声之纯若磬是也廉者声之清若
 羽是也肉者声之浊若宫是也节者声之制若徵是
 也奏者声之作若合是也丝金者乐之音笙磬者乐
 之器羽宫者乐之声节奏者乐之文互举以相备也
 乐至于此则其教不废也故以方言之
 李氏曰夫无中声则淫乐不可胜听矣盖乐者民之
 所不能免而无中声以节文之则民德乱矣故圣人
卷一百 第 17b 页 WYG0119-0193d.png
 于豫则曰作乐崇德所以养其正而闲其邪也故制
 雅颂之声以和之使其声和故足以乐而不流其文
 明故足以论而不息则确乎郑卫不能拔也夫道则
 无方也当其应物则有方矣
 延平周氏曰无放心则无邪气有邪气则有放心
 庆源辅氏曰先王耻其乱与孟子所谓武王耻之之
 意同道谓宣道其和乐之意中声之所止故足乐而
 不流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则文足论也不息谓意
卷一百 第 18a 页 WYG0119-0194a.png
 味深远言之不能尽也乐易失之放有放心则邪气
 应焉
 新安王氏曰雅颂中声也声足乐文足论和也曲直
 歌之曲折繁瘠廉肉声之隆杀节奏或作或止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
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
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
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
卷一百 第 18b 页 WYG0119-0194b.png
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郑氏曰审一审其人声也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
 也以成文五声八音克谐相应和
 孔氏曰此一经覆说圣王立乐之事君臣主敬乡里
 主顺父子主亲人声虽一而所感有喜怒哀乐之殊
 当须详审其声以定调和之曲比八音之物以饰音
 曲之节或奏作或节止以成其五声之文合和父子
 君臣者上文和敬和亲是也附亲万民上文和顺是也
卷一百 第 19a 页 WYG0119-0194c.png
 张氏曰正乐流行故随所在而各尽其善宗庙有君
 臣所主在和敬乡里有长幼所主在和顺闺门有父
 子所主在和亲前章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
 形见于乐是也
 长乐陈氏曰宗庙主乎敬族长乡里主乎顺闺门主
 乎亲乐之主乎敬者听之莫不敬主乎顺者听之莫
 不顺主乎亲者听之莫不亲犹道之所在仁者见之
 之谓仁知者见之之谓知 又乐书曰乐合生气之
卷一百 第 19b 页 WYG0119-0194d.png
 和道五常之行使主敬主亲主顺之道皆会归于和
 父子兄弟和亲于闺门乐之化行乎一家也长幼和
 顺于族长乡里乐之化行乎乡遂也君臣上下和敬
 于宗庙乐之化行乎一国与天下也古乐之发脩身
 及家平均天下如此而已五声所以为一者以宫为
 之君也十二律所以为一者以黄钟为之本也故审
 宫声则五声之和定审黄钟则十二律之和定审一
 以定和也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革木以节之比
卷一百 第 20a 页 WYG0119-0195a.png
 物以饰节也节以止乐而奏以作之一节一奏合杂
 以成文采节奏合而成文也指八音而言谓之比音
 指八音之物而言谓之比物其实一也审一以定和
 者乐之情比物以饰节者乐之节节奏合而成文者
 乐之文三者备矣在闺门之内所以合和父子也在
 宗庙之中所以合和君臣也在族长乡里之中所以
 附亲万民也
 严陵方氏曰乐之为乐则一而听之者各有所主故
卷一百 第 20b 页 WYG0119-0195b.png
 其感皆不同至于所以为和则一而已故每以和言
 之君臣言在宗庙而不及朝廷则以君臣主敬而宗
 庙尤所宜故也且孔子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在宗庙朝廷之礼固亦同矣族者亲之所聚长者众
 之所从乡里与祭义言一命齿于乡里同族长则指
 其人乡里则指其地也特于族长乡里言长幼则以
 乡党莫如齿故也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则知乐亦得一以和也且乐为天地之和天地之和
卷一百 第 21a 页 WYG0119-0195c.png
 同出于一气而已乐之道在乎审其一而后其和可
 定也乐有自然之节比物则因以为之饰尔合言道
 和言情离者可使附疏者可使亲也
 庆源辅氏曰前言制雅颂之声以道其乐意耳此又
 言先王作乐之法一者万物之所不能外也在礼则
 为节在乐则为和故审一以定和此先王制乐之本
 意也岂徒悦人之耳目哉
 金华应氏曰一者心也心一而所应者不一精审密
卷一百 第 21b 页 WYG0119-0195d.png
 察于众理之中以求其当所谓惟精惟一也守一以
 凝定其和杂比以显饰其节及其成文则文可以合
 和其至亲至严之大伦附亲其至疏至众之万民盖
 乐发于吾心而感于人心无二理也
 庐陵胡氏曰乐之为乐则一而感各有不同其和则
 一而已故每以和言之先王作乐本之情性稽之度
 数审其用于未发之初纯一而不杂故定其情于中
 节之际和顺而不乖近取诸身而审一以定和者乐
卷一百 第 22a 页 WYG0119-0196a.png
 之情也远取诸物而比物以饰节者乐之文也情文
 俱尽而节奏俱合则乐之本末具矣故内则和父子
 外则和君臣达则和万民先王立乐之方同此和而
 已故曰保合太和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
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
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

卷一百 第 22b 页 WYG0119-0196b.png
 郑氏曰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诗云荷戈与缀兆域
 也舞者进退所至也要犹会也命教也纪总要之名
 也
 孔氏曰此一经论先王制乐得天地之和则感动人
 心使之和善也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听之则淫
 邪不入故志意得广也干戚是威仪之容俯仰诎伸
 谓动止以礼故容貌得庄敬也依其缀兆故行列得
 正随其节奏故进退得齐乐感天地之气是天地之
卷一百 第 23a 页 WYG0119-0196c.png
 教命乐和律吕之声是中和纪纲总要之所名人感
 天地而生又感阴阳之气乐既合天地之命协中和
 之纪感动于人是人情不能自免也今案诗荷戈与
 祋与郑氏不同郑氏所见齐鲁韩诗本不同也
 张氏曰前云先王制之声音形于动静故此證其事
 雅颂是发于声音执其干戚是形于动静
 长乐陈氏曰季札观周乐于鲁歌大雅曰广哉熙熙
 乎歌颂曰至矣哉广而不宣师乙言乐于赐谓广大
卷一百 第 23b 页 WYG0119-0196d.png
 而静者宜歌大雅宽而静者宜歌颂是雅为王政之
 兴颂为王功之成其体未尝不广也况听其声乎盖
 内之为志意外之为容貌陈之为行列变之为进退
 听雅颂之声则知反情以和志故志意得广焉执其
 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则不至慢易以犯节故容貌得
 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则回邪曲直各归其分故
 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然雅颂之声诗之歌也干
 戚舞之器也俯仰诎伸舞之容也缀兆舞之位也节
卷一百 第 24a 页 WYG0119-0197a.png
 奏声之饰也言雅颂则风举矣言干戚则羽籥举矣
 言俯仰诎伸则疾舒举矣言缀兆则远短举矣言节奏
 则文采举矣乐出于虚藏于无天地丽于实形于有
 实必受命于虚有必受命于无此乐所以能生天地
 非天地所生也万物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乐不生则
 乐者天地之受命也今夫始天始地者太始也乐有
 以著之以至六变而天神降八变而地示出自非能
 命天地而不命于天地孰能与此喜怒哀乐未发而
卷一百 第 24b 页 WYG0119-0197b.png
 为中者性也天下之大本存焉发皆中节而为和者
 情也天下之达道存焉先王作乐以情性为纲以中
 和为纪无中以纪之则荡而至于过无和以纪之则
 异而至于乖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所道
 者中德所咏者中声使夫听音不愆以合神人以中
 纪之也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夫阳而不散阴
 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以和纪之也然乐之道
 推而上之以观其妙斯为天地之命推而下之以观
卷一百 第 25a 页 WYG0119-0197c.png
 其徼斯为中和之纪以乐为中和之纪则礼者中之
 纪而已与易于乾言变化于坤特言化同意(乐书/)
 严陵方氏曰人之志意公正则广私邪则狭故听其
 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皆
 所以形于容貌者以其所执所习如彼故容貌所得
 如此缀兆者舞之营域行者行止有序之谓列者多
 少有制之谓节奏者乐之终始故要其节奏进退得齐
 焉进言乐作而进退言乐阕而退言总而会之也行
卷一百 第 25b 页 WYG0119-0197d.png
 列欲止于一故言正进退患其不齐也故言齐天地
 之命者言道天地之化于万物使小大长短各有所
 受之也命既立矣然后得天地之正气而为中得天
 地之冲气而为和中者性也和者情也纪者正物而
 有常言天下之性情莫不取正于乐以之为常也命
 也性也情也皆系于此又岂人情之所能免乎以人
 情为言者其以动而发于声尤所不能免故也
 马氏曰天地之所以命于人者中和而已传曰生者
卷一百 第 26a 页 WYG0119-0198a.png
 天地之委和又曰人受天地之中而生则是乐者以
 中为体以和为用而中和之要盖不出于此也
 延平周氏曰乐能官天地而天地不得之则或几乎
 息故曰天地之命又能道中和而中和得之则各有
 条理故曰中和之纪虽大而命天地小而纪中和而
 其归于乐则一而已所谓乐者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庆源辅氏曰此后世之士为此而必恧焉反以为愧
 也岂知先王制此所以庄其容貌焉故后人之临善
卷一百 第 26b 页 WYG0119-0198b.png
 而不勇者乐之教不行焉故也乐者天地之命非人
 之所能为也然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中和于是而总
 要焉人情之所不能免焉此所以为天地之命也
 横渠张氏曰天地之命乐之道也中和之纪乐之制
 也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
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喜则天下和之怒
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卷一百 第 27a 页 WYG0119-0198c.png
 郑氏曰侪犹辈类天子之于天下喜怒节之以礼乐
 则兆民和从而畏敬之礼乐王者所常兴则盛矣
 孔氏曰此一经覆说乐道之盛乐以饰喜非喜不乐
 是喜得其侪类鈇钺饰怒非怒不可横施鈇钺是怒
 得其侪类非善不喜故天下和之非恶不怒故暴乱
 者畏之上经论乐章末兼云礼者以此一章总兼礼
 乐故以礼乐结之
 长乐陈氏曰艺有六乐居一焉礼有五军居一焉乐
卷一百 第 27b 页 WYG0119-0198d.png
 由阳来而喜者阳也礼由阴作而怒者阴也以饰喜
 为乐则饰怒为礼矣以鈇钺为礼之器则钟鼓为乐
 之器矣先王以乐饰喜乐以天下者也故天下安治
 者莫不和之以为乐焉以礼饰怒忧以天下者也故
 天下暴乱者莫不畏之以为威焉孟子言今王鼓乐
 于此百姓闻之举欣欣然有喜色所谓乐所以饰喜
 也继之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所谓喜则天下
 和之也言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所谓军旅鈇钺所以
卷一百 第 28a 页 WYG0119-0199a.png
 饰怒也继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所谓怒则暴乱者
 畏之也先王之于喜怒未尝容私皆得其侪焉夫岂
 为道之过哉由是知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有
 子谓先王之道以礼之用和为贵则兼乐言之有不
 为盛者乎喜怒得其侪则喜怒必以其类矣与春秋
 传谓喜怒以类同意(乐书/)
 严陵方氏曰在显之谓饰喜心生于内则隐矣必播
 于声音节奏然后显其所以喜故曰饰喜怒心生于
卷一百 第 28b 页 WYG0119-0199b.png
 内亦隐矣必用于军旅鈇钺然后显其所以怒故曰
 饰怒喜合乎乐则非作好也必天下所同喜怒合乎
 礼则非作恶也必天下所同怒和言天下畏言暴乱
 者暴乱且畏则天下无所不畏矣此言礼乐则知前
 所言军旅鈇钺者对乐而言礼也五礼特言军者对
 喜而言怒故也
 马氏曰以乐饰喜而不以为汰者以喜当其类也以
 军旅鈇钺饰怒而不以为暴者以怒当其类也喜而
卷一百 第 29a 页 WYG0119-0199c.png
 当其类则天下和之怒而当其类则暴乱者畏之先
 王治天下之道非一端可尽而其大要则在于礼乐
 故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然上言礼乐而此则言
 乐而继以军旅鈇钺者盖礼者所以揖让而军旅鈇
 钺者所以征诛也揖让征诛皆谓之乐也荀子曰出
 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揖
 让征诛其义一也则揖让征诛皆谓之乐而礼在其
 中矣
卷一百 第 29b 页 WYG0119-0199d.png
 山阴陆氏曰和读去声
子赣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
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
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
歌者直已而陈德也动已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
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
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
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
卷一百 第 30a 页 WYG0119-0200a.png

 郑氏曰子赣孔子弟子师乐官也乙名声歌各有宜
 气顺性也贱工乐人称工执犹处也此文换简失其
 次宽而静宜在上爱者宜歌商宜承此下行读云肆
 直而慈爱者宜歌商商宋诗也爱或为哀直已而陈
 德各因其德歌所宜育生也
 孔氏曰自此至问乐依别录是师乙之章凡声歌各
 遂人性所宜子赣令师乙观己之性宜听何歌也师
卷一百 第 30b 页 WYG0119-0200b.png
 乙不敢定其所宜故请诵所闻之诗宽谓德量宽大
 静谓安静柔谓和柔正谓正直颂其成功德泽弘厚
 故性之宽柔静正者宜歌之广大而静谓志意宏大
 而安静疏达而信谓疏朗通达而诚信大雅者歌其
 大正故广大疏达者宜歌之恭谓以礼自持俭谓以
 约自处好礼则动不越法小雅者小正也故恭俭而
 好礼者宜歌之正直而静退廉约而谦恭故宜歌诸
 侯之风商者五帝之遗声五帝道大故肆直慈爱者
卷一百 第 31a 页 WYG0119-0200c.png
 宜歌之齐三代之遗声三代干戚所起裁断是非故
 温良能断者宜歌之歌者当直己身而陈论其德已
 有此德则宜此歌也歌者运动己德而天地应四时
 和星辰理万物育和谓阴阳顺理谓不悖逆育谓群
 生得所郑注商宋诗者以下文商人识之齐人识之
 皆据其代宋是商后故知此商谓宋人所歌之诗也
 长乐陈氏曰人之生也直而德则直心而行之歌以
 发德而德则直已而陈之直己则循理而无所诎陈
卷一百 第 31b 页 WYG0119-0200d.png
 德则因性而无所隐然则歌之所发岂自外至哉人
 之歌也与阴阳相为流通物象相为感应故声和则
 形和形和则气和气和则象和象和则物和动已而
 天地应焉其形和也四时和焉其气和也星辰理焉
 其象和也万物育焉其物和也三才相通而有感有
 感斯应矣四时变化而不乖不乖斯和矣星辰各有
 度数而不乱能勿理乎万物各有成理而自遂能勿
 育乎中庸曰宽裕温柔足以有容齐庄中正足以有
卷一百 第 32a 页 WYG0119-0201a.png
 敬是宽柔者君子之容德静正者君子之敬德颂者
 美盛德之形容故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之雅以政
 而后成政以德而后善君子之德有小大广大嫌于
 离静以即动疏达嫌于去信以近诬大雅政之大者
 也故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之恭俭而知好礼
 则恭而能安不失之太逊俭而能广不失之太陋小
 雅政之小者也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之洪范之论
 君德以正直为始论王道以正直为终正直则不倚
卷一百 第 32b 页 WYG0119-0201b.png
 于刚亦不倚于柔一适乎中而已济之以静则其正
 足以有守其直足以有行廉而济之以谦则廉不失
 之隘谦不失之轻风出于德性系一人之本者也故
 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之以书之九德考之宽而
 静则宽而栗也柔而正则柔而立也广大而静廉而
 谦则简而廉也疏达而信则刚而塞也恭俭则愿而
 恭也好礼则乱而敬也正直而静则直而温也肆直
 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说见后(乐/书)
卷一百 第 33a 页 WYG0119-0201c.png
 严陵方氏曰人之德性不同而歌之为体亦不一故
 德性之小者不足以歌大大者不可以歌小师乙所
 以诵其所闻而使之自执焉夫宽者容德也柔者顺
 德也容或失之杂故济之以静顺或失之随故持之
 以正此皆德之盛者故宜歌颂广大者镇之以静疏
 达者守之以信此皆政之大者故宜歌大雅恭则不
 侮俭则不夺然恭而无礼或失之劳俭不中礼或失
 之陋劳则过乎礼陋则不及乎礼故必好礼以制中
卷一百 第 33b 页 WYG0119-0201d.png
 焉此政之小者故宜歌小雅正直而守之以静廉而
 有分际者于物或有所绝故守之以谦若是则可以
 动化一国故宜歌风肆直所以为德慈爱所以为仁
 温则将至于懦而无立良则将至于宽而无制故又
 贵乎能断断则在已有立在物有制矣故宜歌齐盖
 温良所以为仁能断所以为义也歌出于志之所之
 非可以致曲也亦直已而已曲则隐直则陈故必以
 陈言之仲尼燕居曰升歌清庙示德也非陈而何夫
卷一百 第 34a 页 WYG0119-0202a.png
 歌不过发乎声声不过发乎气虽千变万化无非一
 气之所为也故通乎天地者一气之升降尔行乎四
 时者一气之往来尔见乎星辰者一气之成象尔散
 乎万物者一气之成形尔则歌之动已也以致天地
 之应四时之和星辰之理万物之育固其宜也
 山阴陆氏曰此一节疑以脱乱因失先后之序盖其
 文宜曰夫歌者直已而陈德也动已而天地应焉四
 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
卷一百 第 34b 页 WYG0119-0202b.png
 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
 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
 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故商者五帝之遗
 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
 识之故谓之齐内爱一字衍大雅盖文王之三小雅
 盖鹿鸣之三颂盖清庙风盖周南关睢葛覃卷耳召
 南鹊巢采蘩采蘋故季札观乐为之歌周南召南曰
 美哉始基之矣所谓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者
卷一百 第 35a 页 WYG0119-0202c.png
 为此欤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所
 谓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者为此欤为之歌大雅
 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所谓广
 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者为此欤为之歌颂
 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所谓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者为此欤
 金华邵氏曰人之一身凡天地四时星辰万物之理
 莫不毕备今也直已而陈德于歌宜其或应或和或
卷一百 第 35b 页 WYG0119-0202d.png
 理或育有不期然而然者非歌能使之也德寓于歌
 闻其歌而感之也直已者无所掩覆致直而行之也
 金华应氏曰师乙贱工而诵其所闻有非后世儒者
 所及盖先王之泽未散人多习闻声乐之理及夫子
 正乐而感发益深不但学者有所悟解而工师之职
 亦皆讲肄而精通之故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
 盈耳而师乙之对声歌亦可观也其后乐益僭乱而
 缭干师挚之徒皆逃而去之入于河海岂偶然哉
卷一百 第 36a 页 WYG0119-0203a.png
 李氏曰歌者乐语也以乐语为之文者必以乐德为
 之本中和祗庸孝友所谓乐德也夫不过之谓中不
 亢之谓和祗者敬之见于体庸者有常而能变孝者
 仁之本友者义之本也夫宽柔者和德也静正者中
 德也宽而静柔而正中正之至也广大者未足乎宽
 疏达者未足乎柔信者未足乎正宽大而静疏达而
 信中和之次也恭俭而好礼则祗也正直而静者中
 而未足乎和也廉而谦者和而未足乎中也肆直能
卷一百 第 36b 页 WYG0119-0203b.png
 断者义也慈爱温良者仁也肆直而慈爱者本乎义
 而济之以仁者也温良而能断者本乎仁而济之以
 义者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
 也故尽中和之德者宜歌之大雅者言天下之事形
 四方之风之大者故有中和之德者宜歌之小雅言
 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之小者故祗庸者宜歌之风
 言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者故或有中德而未足乎
 和或有和德而未足乎中者宜歌之夫人之情其欢
卷一百 第 37a 页 WYG0119-0203c.png
 忻悲伤嗟怨皆不能隐于乐非直已欤其文止于礼
 义其言明于法度其理通乎性命非陈德欤夫发于
 至诚者于诗为近故大足以动有形之天地幽足以
 感无迹之鬼神
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
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
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
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
卷一百 第 37b 页 WYG0119-0203d.png
 郑氏曰屡数也数断事以其肆直也见利而让以其
 温良能断也断犹决也保犹安也知也
 孔氏曰五帝道备三王德盛但遗声于后代肆直而
 慈爱温良而能断者宜听其歌声非谓能行其道德
 也以其肆直慈爱故临危疑之事数能断割是勇也
 以其温良能断故见利不私于己是有义也有勇有
 义之人非歌声辨之谁能知哉
 长乐陈氏曰五帝之声不得而见所可见于书者不
卷一百 第 38a 页 WYG0119-0204a.png
 过诗言志歌永言而已商人识之盖不得其详所得
 而歌之者不过五帝之遗声而已商之声其体肆而
 不拘直而不屈其用则恤下以为慈利物以为爱则
 肆直义也慈爱仁也仁之实尽于事亲义之实尽于
 事兄乐也者节文仁义而已然则歌商之音非肆直
 而慈爱者岂所宜哉三代得天下以仁未尝不始于
 温良行仁以义未尝不始于能断故汤之代虐以宽
 温良也布昭圣武能断也言汤如此则夏周可知故
卷一百 第 38b 页 WYG0119-0204b.png
 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勇以行之故也明乎齐
 之音者见利而让义以守之故也勇者正直之德义
 者刚克之德歌者直已而陈德者也非歌孰能保此
 勿失乎周人兼用六代之乐而正考甫得商颂于周
 之太师得非五帝之遗声乎周之礼乐尽在于鲁而
 鲁太师摰适齐得非三代之遗声乎子赣达于政非
 不能临事而屡断也累于货殖未必能见利而逊也
 然则子赣所宜歌亦可知矣(乐书/)
卷一百 第 39a 页 WYG0119-0204c.png
 严陵方氏曰明者不为物蔽之谓肆直慈爱而不蔽
 于慈爱是明乎商之音者也故临事而屡断以慈爱
 之蔽在于无断故也温良能断而不蔽于能断是明
 乎齐之音者也故见利而让以能断之蔽在于无让
 故也唯有勇乃能断事唯有义乃能让利歌五帝之
 遗声则可以保其勇歌三代之遗声则可以保其义
 故曰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盖勇义人之所有非
 明乎歌之音则不足以保全之故也
卷一百 第 39b 页 WYG0119-0204d.png
 金华应氏曰奋决明厉者商治之规摹故明乎其音
 则能有决而不乱舒迟而皋缓者齐俗之气象故明
 乎其音则见利而逊
 延平周氏曰有勇也非歌五帝之遗声则孰能保之
 有义也非歌三王之遗声则孰能保之是人之于歌
 也非苟从其所宜而已又将有以成就于己也
 李氏曰歌者非徒直已而陈德也又足以脩人之所
 未足故肆直而慈爱宜歌商而明乎商之音则临事
卷一百 第 40a 页 WYG0119-0205a.png
 而屡断温良能断者宜歌齐而明乎齐之音则见利
 而能逊此古之人所以成于乐也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
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郑氏曰言歌声之著动人心之审如有此事
 孔氏曰此论感动人心形状如此诸事歌声上响感
 动人意使之如抗举也音声下响感动人意如似队
 落也音声回曲感动人心如似方折音声止静感动
卷一百 第 40b 页 WYG0119-0205b.png
 人心如枯槁之木止而不动音声雅曲感动人心如
 中于矩音声大屈曲感动人心如中于钩音声之状
 累累乎感动人心如贯珠言音声感动令人心想如
 此
 严陵方氏曰抗言声之发扬队言声之重浊曲言其
 回转而齐也止言其阕后而定也倨则不动不动者
 方之体故中矩言其声之常如此句则不直不直者
 曲之体故中钩言其声之变如此累累乎言其声相
卷一百 第 41a 页 WYG0119-0205c.png
 系属端如贯珠言其终始两端相贯而各有成也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
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贡问乐
 郑氏曰长言之引其声也嗟叹和续之也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欢之至也子贡问乐上下同美之也
 孔氏曰上论歌之形状此论歌之终始相生至于舞
 蹈歌者引液其声使长也说之故言之此又覆说歌
卷一百 第 41b 页 WYG0119-0205d.png
 意有可说之事来感已情故言之直言之不足故长
 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美而和续之虽复嗟叹
 情犹未满故不觉扬手而舞之举足以蹈之也
 严陵方氏曰此先长言而后嗟叹诗则先嗟叹而后
 永歌者言先嗟叹则以嗟叹而唱之也后嗟叹则嗟
 叹而和之也彼以诗为主而诗者乐之始故以唱为
 序此以乐为主而乐者诗之终故以和为序非其不
 同意各有所主也终言子贡问乐盖题上事也与文
卷一百 第 42a 页 WYG0119-0206a.png
 王世子言周公践阼同义
 山阴陆氏曰目下事也宜在子赣见师乙而问焉之
 上
 金华邵氏曰歌之为义长其言之谓也方其人有所
 悦乎中则言之言不足以尽其悦故长言之至于长
 言不足而声嗟气叹嗟叹不足而手舞足蹈乐至于
 此盖有非歌之所能尽者故终之曰子贡问乐记者
 亦不能容言于其间犹曰可问而不可言也夫可问
卷一百 第 42b 页 WYG0119-0206b.png
 而不可言此岂羽籥干戚钟鼓管磬之谓乎中庸之
 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与子贡问乐同意或
 者以为总结上文问乐之义非也
 
 
 
 
 礼记集说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