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a 页 WYG0118-06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七十八 宋 卫湜 撰
明堂位第十四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明堂位者以其记诸侯朝
周公于明堂之时所陈列之位也在国之阳其制东
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此于别
录属明堂阴阳案异义今戴礼说盛德记曰明堂者
自古有之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b 页 WYG0118-0639b.png
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朝诸侯其外有水名曰
辟廱明堂月令说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
上圆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
在近郊三十里淳于登说云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
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就阳位上圆下方八窗四闼
布政之宫故称明堂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五精之神大微之庭中有五帝坐位周礼孝经说明
堂文王之庙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a 页 WYG0118-0639c.png
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盖
之以茅周公所以祀文王于此以昭事上帝许君谨
案今礼古礼各以义说无明文以知之郑骏之云戴
礼所云似秦吕不韦作春秋时说非古制也淳于登
之言取义于孝经援神契今汉立明堂于丙巳由此
为之如郑此说则用淳于登之说此别录所云则依
考工记之文然先代诸儒说各不同故蔡邕明堂月
令章句云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夏曰世室殷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b 页 WYG0118-0639d.png
曰重屋周曰明堂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故
取正室之貌则曰大庙取其正室则曰大室取其堂
则曰明堂取其四时之学则曰大学取其圆水则曰
辟廱名别而实同郑必以为各异者袁准正论明堂
宗庙大学礼之本物也事义不同各有所为而世之
论者合以为一取诗书放逸之文经典相似之语推
而致之考之人情失之远矣宗庙之中幽隐清净而
使众学处焉飨射其中人鬼渎慢囚俘截耳非其理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a 页 WYG0118-0640a.png
也茅茨采椽至质之物建日月乘玉路以处其中非
其类也夫宗庙鬼神所居祭天而于人鬼之室非其
处也王者五门宗庙在一门之内若射在于庙而张
三侯又辟廱在内人物众多殆非宗庙之中所能容
也如准之论是郑不同之意也
新安朱氏曰论明堂之制者非一熹窃意当有九室
如井田之制东之中为青阳大庙东之南为青阳右
个东之北为青阳左个南之中为明堂大庙南之东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b 页 WYG0118-0640b.png
为明堂左个南之西为明堂右个西之中
为总章大庙西之南为总章左个西之北
为总章右个北之中为玄堂大庙北之东为玄
堂右个北之西为玄堂左个中央为大庙大室
凡四方之大庙异方所其左个右个则青阳之右个
乃明堂之左个明堂之右个乃总章之左个总章之
右个乃玄堂之左个玄堂之右个乃青阳之左个也
但随其时之方位开门耳大庙大室则每季十八日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4a 页 WYG0118-0640c.png
天子居焉古人制事多用井田遗意此恐亦然也
又或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
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朱子曰为坛而祭故谓
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谓之帝 又曰明
堂恐只是一个三间九架屋子
长乐刘氏曰秦政狠暴既焚先王典籍又坑灭其能
傅先王典籍之儒是以六官百度荡然一空明堂之
制后世不可得而详之矣两汉以来诸儒各起臆见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4b 页 WYG0118-0640d.png
希合先王之规造制百出罔有定极世主弗得已而
择其顺己者从之历代承平沿袭纷然极意于制作
而未有及明堂之义者夫失明堂之义其制虽存犹
曰虚器矧其制与义兼亡哉谨案孝经仲尼以教曾
子者曰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
故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孟子对齐宣王曰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
则勿毁之矣此谓东巡守肆觐东后于泰山之明堂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5a 页 WYG0118-0641a.png
也然则王天下者必会天下之诸侯于明堂以助天
子报祭于上帝因而朝宗觐遇之礼或行于宗庙或
会于明堂皆所以分职授政任功考绩如周之会同
焉此明堂之义也成王即位而十有三焉血气幼弱
未可劳之以天下之政也周公者文王之子武王之
弟成王之叔也既具上圣之德又为上公辅佐文王
于岐周夙夜勤劳遂有天下乃代成王摄行天子之
政固其家事也是以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因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5b 页 WYG0118-0641b.png
而明诸侯之尊卑定众志之贵贱然后分六官之所
职于天下授六典之为政于四方任九职之为功于
兆民于是考其礼乐政刑之失得而赏罚废置八柄
之法行于诸侯矣此经所载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
位其义如是也
严陵方氏曰孔子言宗祀文王于明堂则祀事以之
明故也孟子言行王政于明堂则政事以之明故也
此言朝诸侯于明堂则朝事以之明故也谓之明则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6a 页 WYG0118-0641c.png
一所以谓之明则有三焉此主朝事之明故以位言
之君臣上下尊卑前后各有所位焉故曰明堂位也
马氏曰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不曰祀后稷于明堂以配文王则是郊者
指其地而言之明堂者指其在宗庙言之也先王之
祀天神人鬼其酒曰明水食曰明粢服曰明衣皆神
之也明堂之在宗庙亦所以神之也周公朝诸侯而
必就明堂者何也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6b 页 WYG0118-0641d.png
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
朝朝则位于内朝觐则受贽受享于庙而已今周公
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所谓觐礼也成王之觐礼当在
后稷之庙故周公于文王之庙以辟成王也然则明
堂者固在庙中而不言朝诸侯于文王之庙何也盖
明诸侯之尊卑则其号不可以言庙欲其辟成王之
为天子则不可不于明堂故也然既曰周公又曰天
子则是成王固尝受觐礼于文王之庙也以其制礼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7a 页 WYG0118-0642a.png
作乐者周公之事而于后稷之庙以朝诸侯则嫌于
废君臣之义故唯在文王之明堂而成王亦负扆而
朝觐也周公之朝诸侯所以明功成王之受觐所以
正名正名者礼也明功者义也必受以文王庙而武
王不预者何也盖孝莫大于严父也然方岳之下亦
有明堂者盖先王无行而不奉天之命也夫明堂者
天子朝诸侯班政教之堂也以其位在国之阳天子
居其中行政教神而明之故曰明堂也考之制度则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7b 页 WYG0118-0642b.png
诸家之说皆不同难于考信也凡见于圣人之言者
若孝经孟子是也自此之外无足信也而明堂位亦
不言明堂之制但言周公为明堂朝诸侯之事尔盖
古者天子皆有明堂而其制则因时改易是以百家
之说不同也
山阴陆氏曰清庙之词约周也明堂之词侈鲁也
长乐陈氏曰明堂之名见于周颂孝经左傅孟子荀
卿考工记礼记家语其制不见于经特考工记曰夏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8a 页 WYG0118-0642c.png
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
重屋堂脩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
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
筵此三代明堂之别也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则制
渐文矣夏度以步殷度以寻周度以筵则堂渐广矣
夏言堂脩广而不言崇殷言堂脩而不言广言四阿
而不言室周言堂脩广崇而不言四阿其言盖皆互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8b 页 WYG0118-0642d.png
备郑康成曰夏堂崇一尺殷堂广九寻理或然也月
令中央大室东青阳南明堂西总章北玄堂皆分左
右个与大庙则五室十二堂矣明堂位前中阶阼阶
宾阶旁四门而南门之外又有应门则南三阶东西
北各二阶而为九阶矣盖木室于东北火室于东南
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土室于中央其外别之以
十二堂通之以九阶环之以四门而南门之外加以
应门此明堂之大略也大戴礼白虎通韩婴公玉带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9a 页 WYG0118-0643a.png
淳于登桓谭郑康威蔡邕之徒其论明堂多矣特淳
于登以为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其说盖有
所傅然也何则听朔必于明堂而玉藻曰听朔于南
门之外则明堂在国之南可知成王之朝诸侯四夷
之君咸列四门之外而朝寝之閒有是制乎则明堂
在国之外可知郑康成谓明堂大庙路寝异实同制
蔡邕谓明堂大庙辟廱同实异名岂其然哉诸侯之
庙见于公食大夫有东西房东西夹而已天子路寝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9b 页 WYG0118-0643b.png
见于书亦东西房东西夹又东序西序东堂西堂而
已则大庙路寝无五室十二堂矣谓之明堂大庙路
寝异实同制非也宗庙居雉门之内而教学饮射于
其中则莫之容处学者于鬼神之宫享天神于人鬼
之室则失之渎袁准尝攻之矣则谓之明堂大庙辟
廱同实异名非也彼盖以鲁之大庙有天子明堂之
饰晋之明堂有功臣登飨之事乃有同实异实之论
是不知诸侯有大庙无明堂特鲁放其制晋放其名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0a 页 WYG0118-0643c.png
也四时之气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
英则青者春之色春者阳之中故春堂名之总者物
之聚章者文之成故秋堂名之明者万物之相见玄
者万物之复本故冬夏之堂名之左右之堂曰个以
其介于四隅故也中之堂曰大庙以其大飨在焉故
也古者鬼神所在皆谓之庙书与士虞以殡宫为庙
则大飨在焉谓之大庙可也明堂之作不始于周公
而武王之时有之记曰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是也不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0b 页 WYG0118-0643d.png
特建之于内而外之四岳亦有之孟子之时齐有泰
山之明堂是也
盱江李氏曰明堂者古圣王之大务也所以事上帝
严先祖班时令合诸侯朝廷之仪莫盛于此然而年
世久远规模靡见经傅所出参差不同群儒诪张各
信其习脩坠补阙何所适从案周礼考工记曰周人
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
室凡室二筵大戴礼盛德记曰明堂者自古有之凡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1a 页 WYG0118-0644a.png
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礼记月令
天子正月居青阳左个二月居青阳大庙三月居青
阳右个四月居明堂左个五月居明堂大庙六月居
明堂右个中央土居大庙大室七月居总章左个八
月居总章大庙九月居总章右个十月居玄堂左个
十一月居玄堂大庙十二月居玄堂右个此三书者
皆圣贤之所作述学者之所傅习而一事殊制乖远
如此注释之家亦各未为精当考工记五室郑康成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1b 页 WYG0118-0644b.png
解云木室于东北火室于东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
西北土室于中央故聂崇义三礼图其为明堂接于
大室四角以为四室盖用此也且既以五室象五行
矣则木火金水之室当在东南西北之正何乃置之
四角而云木室兼水火室兼木若必如是则中央之
室复何所兼哉此说诚未可用也盛德记九室蔡伯
喈之徒傅之接四室之角又为四室聂崇义误以为
秦人明堂图者是也案秦实无明堂后儒见月令吕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2a 页 WYG0118-0644c.png
不韦所作有居明堂之文疑为秦之明堂尔然其四
室之角复为四室未知何所使用将以象五行飨五
帝乎则五室足以备之矣安用其馀将以配十二辰
乎则四隅各两室重在一方之上覈其意义反覆不
安此说未可用也月令一大室四庙八左右个凡十
三位郑注青阳左个则曰大寝东南北偏正义以为
云东堂者则知听朔皆在堂不于五角之室中且夫
谓之庙与个者当须各是一位岂同在一堂靡所限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2b 页 WYG0118-0644d.png
隔而可称为庙与个也盖康成既执明堂为五室若
于此十三位又为限隔则是实数颇多与己意相违
故曲饰其辞以为三位同在一堂实不害于五室之
文尔此说固不可用也至唐李林甫等注月令但知
十三室各在其辰之上而不谋所以建立之处且大
堂既居中央若其馀室连大室而为之则四面各可
置一室四角阙处又各可置室复不能令各在其辰
之上其馀四室更何所安就欲巧而成之愈乖于方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3a 页 WYG0118-0645a.png
位矣或将远大室而为则未见有明文言之者此说
亦未可用也后魏时有李谧者作明堂制度论窃所
未喻且谓大室四面各为一室则四角阙处各方二
筵二筵之地乃为两便房基址既狭况地形斜角不
知何以置之复何以能令各在其辰之上夫分十二
辰之位当须尺步平均然后能正也岂有四面之室
既以二筵为一辰左右之个乃以二筵为两辰哉举
兹一隅又知其不足取法也愚窃考工记盛德记月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3b 页 WYG0118-0645b.png
令三家所指制度诚大同但立言质略意义弗显训
傅之士泥文大过因而背驰李谧之志稍欲搴而合
之矣奈不得其旨尤而效之臣以为月令之文最为
明著辄亦取以为本而通之周戴夫以白虎通曰明
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
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
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斯言合
于事理因亦取之详考工记是言堂基脩广非谓立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4a 页 WYG0118-0645c.png
室之数东西九筵南北七筵是言堂上非谓室中东
西之堂各深四筵半南北之堂各深三筵半五室凡
室二筵是言四堂中央有方十筵之地自东至西可
营五室自南至北可营五室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
既为大室矣欲连大室南作馀屋则不能令十二位
各直其辰当须于东南西北四面各虚方二筵之地
四角阙处又各虚方二筵之地周而通之以为大庙
而大室正居中所谓大庙大室者言此大庙之中有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4b 页 WYG0118-0645d.png
大室也大庙之外当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
地以与大庙相通所谓青阳明堂总章玄堂等大庙
者也当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位上各画方一筵地
以为室所谓左个右个者也八个之堂并大室而九
所谓九室也室四面各有户户旁夹两牖所谓三十
六户七十二牖也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四大庙前面
各为一门出于堂上门旁夹两窗所谓八窗四闼也
左右之个其实皆室但以分处左右形如夹房故有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5a 页 WYG0118-0646a.png
个之名也大庙之内以其大室其实祀文王配上帝
之位也谓之庙者义当然矣土者分王四时负载万
物于五行最尊故天子当其时居大室用祭天之位
以尊严之也四仲之月各得一时之中与馀月有异
故复于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大庙之名以听
其朔也若是则三家之指曷有异者但周礼言基而
不及室大戴言室而不及庙稽之月令则备矣然非
白虎通亦无以知窗闼之制也聂崇义所谓秦人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5b 页 WYG0118-0646b.png
堂者其制有十二阶似恐古之遗法也当亦取之礼
记外傅曰明堂四面各五门今案明堂位曰九夷之
国东门之外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六戎之国西门之
外五狄之国北门之外九采之国应门之外时天子
负斧依南面而立南门之外者北面东上应门之外
者亦北面东上是南门之外有应门也既有应门则
不得不有皋库雉门矣明堂者四时所居四面如一
南面既有五门则馀三面皆有五门矣郑康成注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6a 页 WYG0118-0646c.png
堂位则云正门谓之应门正义曰正门谓之应门者
以明堂更无重门非路门外之应门天子宫内有路
寝故应门之内有路门明堂既无路寝故无路门及
以外诸门但有应门尔且既有东南西北门矣而又
有应门非重门而何欤观其本意当谓变南门之文
以为应门也又但见王宫有路门其次乃有应门今
明堂无路门之名而但有应门便谓更无重门而南
门即是应门矣且路寝之前则名路门其次有应门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6b 页 WYG0118-0646d.png
明堂非路寝乃变其内门之名为东门西门而次有
应门夫复何害于义抑夷蛮戎狄之君既在四门之
外而外无重门则是列于郊野道路之间矣岂朝会
之仪而草草若是乎王宫常所居犹设五门以限中
外明堂者郊天法地尊祖配帝而止以门表之是岂
协于事宜也则四面各四门断在不疑矣愚又详郑
康成注考工记夏后氏世室则云世室者宗庙也殷
人重屋则云重屋者王宫正堂若大寝也周人明堂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7a 页 WYG0118-0647a.png
则云明堂者明政教之堂也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
正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又注玉藻曰天
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仍与诸儒抗荅多方援引
固以为三者同制后学承之莫有非者愚窃谓之不
然矣苟路寝有四时之位则天子自可坐而听朔奚
用远赴明堂若以尊严国正当假祭天之庙以听之
则事毕而还复于路寝居其时之堂何所为也宗庙
之祭堂室是一面而足四方之堂未闻所施设也既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7b 页 WYG0118-0647b.png
曰明堂将以事上帝也宗庙将以尊先祖也而以己
之正寝与之同制盖非尊祖事天之意也矧郑之此
说并由胸臆必谓明堂宗庙路寝同为五室三代皆
然但脩广之度因时而变周监二代其为宗庙则法
脩广于夏其为路寝则取寻尺于殷其为明堂则自
为度筵之制实皆不改于五室焉此说皆非经见安
用迂阔而谈奚不直谓周家作宗庙则法于夏路寝
则法于殷明堂则自为之各求其制以示于世乎得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8a 页 WYG0118-0647c.png
非康成见世室有五室既以五行推之明堂之文复
有五室求其说而不获及重屋之下都无室数遂乃
巧为之辞以谓其制皆同乎今泛取诸书以定明堂
制度凡以九分当九尺之筵东西之堂共九筵南北
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东至西凡五室自南至北
凡五室二筵则取于周礼考工记也一大室八左右
个共九室室有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则
协于大戴礼盛德记也九室四庙共十三位则夲礼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8b 页 WYG0118-0647d.png
记月令也四庙之面各为一门门夹两窗是为八窗
四闼则稽于白虎通也十二阶则采于聂崇义三礼
图也四面各五门则酌于明堂位礼记外傅也
金华唐氏曰明堂之制虽不详见经傅其制尚略可
考诸儒各执所傅聚讼而不通起于考工之记经文
质略大抵举隅互见亦考之未精尔本朝李泰伯作
明堂定制图删摭诸家异同考工记月令大戴记白
虎通之说挍诸郑康成蔡邕李谧聂崇义为近矣而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9a 页 WYG0118-0648a.png
犹有未尽者亦考经未尽通也谓南北七筵东西九
筵各用其半四堂之脩不等一不可也用其半则三
筵有半仅三丈一尺而已祭祀之时登歌钟磬彝尊
在堂自檐之内为地三丈一尺何以容之况王者于
此听朔祀帝百官在列四海来祭而以脩三丈一尺
之堂临之不亦陋乎二不可也营造之法脩广崇高
略须相称以脩三丈一尺之堂而崇九尺不亦太高
乎三不可也王者会朝诸侯正在明堂独褊其南北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19b 页 WYG0118-0648b.png
此为何意四不可也窗闼设于堂前之楹则诸侯之
位当于何所容户牖设于堂之四面二筵之中尚可
酌献跪起乎五不可也九阶著于考工必为十二阶
朝止于应门而必虚设皋库不亦衍乎六不可也临
诸侯以九尺之堂而室堂无阶级之閒是尊己而卑
神七不可也考工三代之制虽异其名皆明堂也其
制相沿所异者夏度以步殷度以寻周度以筵夏殷
崇三尺周崇一筵自狭而广自下而高而已其制度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0a 页 WYG0118-0648c.png
未始改也夏堂脩二七则四面之堂皆脩七步矣广
四脩一则东西九步南北七步矣东西虽九步其二
则四堂之脩均矣五室三四步四三尺者总之而面
十二步一室而面十三尺也九阶者四堂二而大室
一也四旁两夹匆者八窗而四闼室中之制也白盛
白缀牖也白缀则户赤缀矣门堂三之二居四堂三
之二也室三之一一门而二室三分之一也夏后氏
之制俭矣五室合方四十步堂脩止七步可以无重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0b 页 WYG0118-0648d.png
屋也殷人度以寻则皆增四之一故殷谓之重屋者
始重屋也堂脩七寻与堂脩二七一也夏举其二面
殷言其一面也堂崇三尺记其沿于夏也唐虞至俭
犹土阶三尺夏之堂不崇一尺其为康成臆说也明
矣禹卑宫室然复致孝乎鬼神其不能褊明堂之制
决矣殷崇三尺言基也周崇一筵言陛也九尺则四
尺有五寸矣周堂之崇其不三倍于殷人明矣四阿
所以为上圆也重屋所以为四阿也周人明堂之名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1a 页 WYG0118-0649a.png
旧矣举明堂以见世室重屋之皆明堂也度九尺之
筵则又增殷人广脩九之一也东西九筵则广四脩
一也南北七筵即堂脩二七堂崇一筵则再倍于殷
矣五室犹夏之五也凡室二筵则四三步三四尺也
总之而十二筵分之而十有八尺也诸儒不能通而
妄分以为宗庙路寝明堂而纷纷之论出矣堂各居
十二辰之位月令明甚而谓堂亦在两隅则先儒之
失也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举每堂之脩耳而谓五室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1b 页 WYG0118-0649b.png
十二堂总在九筵七筵之内则又先儒之失也今据
考工为本参以月令白虎通于国之阳画地四面方
二百四十筵于中取方二十四筵以为五每室方三
筵虚其十六筵室之两旁为窗合八窗子午卯酉所
虚二筵开四闼总谓之大庙以中央四隅为五室纵
横数之为九室四阿重屋上圆下方崇于堂一筵前
为一阶以通明堂大庙室之外东西虚各四筵南北
虚各二筵占地脩十筵广十四筵南北之堂广十四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2a 页 WYG0118-0649c.png
筵脩七筵崇一筵三在前四在后以设其户牖上为
重屋横六楹以为五閒左右个前直三楹如个字之
形每楹间二牖一户大庙敞其前凡一堂为九十八
牖东西之堂亦如之四堂八个三十六户七十二牖
一户大庙面各二阶与大庙合为九阶堂之四隅以
为四阿堂皆有门居堂三之一门堂各有室居门堂
三之一外为应门雉门设两观参之考工记大戴记
白虎通制度无不合计其室堂门庭之脩广不俭不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2b 页 WYG0118-0649d.png
侈可以尊用以是天子布政之宫以听朔视朝而飨
帝于上亦庶乎其可也若乃本五室而不合乎月令
之堂言九室而有乖乎考工之数折东西南北之筵
而褊陋不足以容朝祀之礼宜其分争而莫之决也
明堂之制定而明堂之制行故于是合五帝昊天于
季秋谓之大飨月朔以牲告其方之帝及其神座于
明堂以颁月令谓之听朔天子负扆于明堂自三公
九采无不在列谓之朝位大飨在周配以文王我将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3a 页 WYG0118-0650a.png
之诗与乐记孝经之说是矣谓明堂独祀五帝而不
及昊天不知孝经者也诗言天孝经言上帝则祀昊
天明矣谓五室各设于堂不知昊天上帝者也五帝
各居其方则昊天祀于何室昊天祭于大室则五帝
配位必非二筵之所兼容况夏室度以步乎故奠方
而五通数而九室有户牖而无三面之壁所以容六
帝之座而便于周旋执事祭天特牲而诗曰维羊维
牛则配座五人帝有牢礼明堂之礼文郊丘矣文王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3b 页 WYG0118-0650b.png
配上帝周之子孙未之有改孝经谓之严父为周公
言之也乐记谓祀乎明堂而民知孝者为武王言之
也若成王以降则亦祖而已德如文王而可以配上
帝文王既配上帝则武王虽无配可也康成谓听朔
配以文武凿说也其说谓祭法禘郊祖宗皆配天之
祭亦考之未详尔禘祖宗宗庙之祭郊配天之祭也
郑氏注大傅祖之所自出谓祭感生帝不足信也虞
夏禘黄帝殷周禘喾所以为祖之所自出也长𤼵大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4a 页 WYG0118-0650c.png
禘之诗而叙契至于阿衡其为禘昭穆之祭何疑禘
不为郊则祖宗不为明堂审矣况祭法七代之所更
立者禘郊祖宗其馀不变也岂有不变宗庙者乎十
二月各居其堂听朔而已常居固在路寝尔堂以居
室以祀中央非月朔也于是时告皇帝于大室无可
颁之令不居祀神之室明矣于此告神虽谓之居可
也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周公当之位愈近者益尊郑
氏以九采为九牧非也门内六服也门外蛮夷也应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4b 页 WYG0118-0650d.png
门外镇服也四塞即蕃国告至而已其或来也则位
于九采之次决矣或曰古人以明堂大庙辟廱同制
而异名信乎曰是起于大戴记言外水为辟廱又言
或以为文王之庙也又言此天子之路寝也蔡邕之
徒祖其说皆考之未详尔路寝之不在郊明堂之不
可为学宫大庙之不可为明堂之制不待论而明矣
大戴所记杂有三代之礼两存或者之傅则亦未可
以决辞观也古之辟廱居中而四学居其四旁大室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5a 页 WYG0118-0651a.png
上圜则水有辟廱之象五室谓之大室而于是祀文
王复庙重檐茅屋示俭则有清庙之制外之四堂与
其户牖路门则亦合于路寝常居谓之路寝犹宗庙
之谓之大庙四堂及五室皆有大庙之名古人简质
不嫌同辞非谓明堂即常居之寝大祖之庙也世室
重屋明堂同制异名而郑氏离之明堂辟廱清庙制
有同者其实异所而蔡邕合之历代之不为明堂与
其议论之不决盖由此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5b 页 WYG0118-0651b.png
秦溪杨氏曰明堂者王者之堂也谓王者所居以出
教令之堂也夫王者所居非谓王者之常居也疏家
云明堂在国之南丙巳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此
言虽未可以为据然其制必凛然森严肃然清净王
者朝诸侯出教令之时而后居焉而亦可以事天地
交神明于此地而无愧焉周人祀上帝于明堂而以
文王配之者此也说者乃以明堂为宗庙又为大寝
又为大学则不待辨说而知其谬矣惟考工记谓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6a 页 WYG0118-0651c.png
堂五室大戴谓明堂九室二说不同前代欲建明堂
者或云五室或云九室往往惑于二说莫知所决而
遂止愚谓五室取五方之义也九室则五方之外而
必备四閒也九室之制视五室为尤备然王者居明
堂必顺月令信如月令之说则为十二室可乎此又
不通之论也惟朱子明堂图谓青阳之左个乃明堂
之左个东之南即南之东明堂之右个乃总章之左
个总章之右个乃玄堂之左个北之东即东之北玄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6b 页 WYG0118-0651d.png
堂之右个乃青阳之左个北之西即西之北但随其
时之方位开门耳大庙大室则每时十八日居焉古
人制事多用井田遗意此恐然也朱子所谓明堂想
只是一个三间九架屋子者指五方四隅凡有九室
之大略而言之也然则朱子之说其亦有据乎曰汉
承秦后礼经无全书姑以考工记观之意粗可见考
工记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为八丈一
尺言明堂之广也南北七筵为六丈三尺言明堂之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7a 页 WYG0118-0652a.png
脩也五室象五行之方位有五方则有四隅不言可
知也夫有五方四隅则一堂之地裂而为九室矣又
安得通而为一复有九筵之广七筵之脩乎盖明堂
云者通明之堂也所以朝诸侯行王政者在是所以
飨上帝配祖考者在是非七筵九筵之脩不能行也
五方四隅亦惟辨其方正其位随王者所居之月以
诏王居以顺月令以奉天道尔亦如所谓随其时之
方位开门是也此其大略也 又案齐宣王欲毁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7b 页 WYG0118-0652b.png
堂孟子曰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此又王者巡守
之地明堂以朝诸侯行政教非在国之明堂也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
郑氏曰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朝诸侯也不于宗
庙辟王也天子周公也负之言背也斧依为斧文屏
风于户牖之閒周公于前立焉
孔氏曰自此至之位也一节明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之义及诸侯夷狄所立之处案觐礼诸侯受次于庙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8a 页 WYG0118-0652c.png
门外是觐在庙今辟王故在明堂谓辟成王也释宫
云牖户之间谓之扆在明堂中央大室户牖间
横渠张氏曰明堂者必是周公摄政不言践阼故作
此明堂于国南以朝诸侯不然何以周官并不见明
堂唯见之考工记孟子言明堂必是齐缘周公有明
堂以朝诸侯以天子之礼自处故作此堂于国中非
周尝置之于泰山之下案明堂之制自有十二月之
政巡守至此亦暂处耳焉用设是秦有明堂以其近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8b 页 WYG0118-0652d.png
古得古意犹多户牖之间谓之扆三分其堂东以为
户西以为牖则中为墉即扆之所也以是西北为室
之深奥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天谓昊天也上帝五方帝也既言宗祀是亦庙祭
然于明堂恐但周公之义非周礼也亦是周公为成
王立法使之至是月居是室颁是政谆谆提耳之义
如周公则坐以待旦何待此以施政事当为后君立
法后人有言为路寝天子之宫城必有路之象不害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9a 页 WYG0118-0653a.png
于城南设之宗祀文王于明堂此礼恐只是周公之
居摄时所行非周制也至如洛亦止有文武之庙
长乐陈氏曰成王宅忧周公位冢宰而百官总己以
听焉及既成洛邑辅成王以朝诸侯诗序言朝诸侯
乃率以祀文王则朝不在庙而在明堂可知也若曰
周公代之而受朝则误矣且周公之东征也称王命
然后往其居东也俟王察已然后复则周公事成王
如此孰谓敢代之乎代之之说始于荀卿盛于汉儒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29b 页 WYG0118-0653b.png
于是以复子明辟为还政之事以诞保文武受命惟
七年为还政之时是皆不知书者也
严陵方氏曰下言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则负
斧依南乡而立者亦周公矣而曰天子者以朝诸侯
之事主于天子非以周公也周公特摄之而已故政
言天子斧即黼也其绣用斧故谓之斧依即扆也以
人所依故谓之依且黼于五色得白黑焉其位则乾
也又以见圣人体乾元于内而万物由之以资始南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0a 页 WYG0118-0653c.png
于十日得丙丁焉其位则离也又以见圣人用离明
于外而万物由之以相见也
马氏曰依者状如屏风画为斧形故曰斧扆斧者威
断割之器也天子欲其有独断之明而申威于天下
也南乡而立南者阳之方万物长养之所天子长养
万民如之特牲曰天子南乡荅阳之义周公朝诸侯
之时如此
新安王氏曰武王末受命克商二年有疾周公告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0b 页 WYG0118-0653d.png
三王于是有金縢之书武王崩成王幼周公东征后
诸侯来朝成王即政于是受朝于明堂周公相成王
朝诸侯礼也谓摄王位非礼也郑注可削天子成王
也斧扆在户牖间其位王南乡古者受朝立而不坐
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
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
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
郑氏曰朝位之上上近主位尊也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1a 页 WYG0118-0654a.png
孔氏曰此以下明朝位之法周公已居天子之位馀
有二公而云三公者举国本数言之中阶者南面三
阶故称中侯对伯为尊故在阼阶阼阶近主位也伯
以下皆云国此云位者以三公既云中阶之前不云
位诸侯在诸国之上特举位言之明以下皆朝位也
三公则东上侯尊于伯故在东子尊于男亦在东是
上近主位尊也
长乐陈氏曰周礼治朝之位孤东面卿大夫西面外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1b 页 WYG0118-0654b.png
朝之位左孤卿右公侯伯子男射人孤东面卿大夫
西面皆尚右东西面者皆尚北路门之左右者皆尚
中而明堂位诸侯西面诸伯东面则不尚右在门东
西者东上则不尚中在西门之外者东面南上则不
尚北何也仪礼诸侯觐于天子坛壝宫于国外上介
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
而立位皆东上是朝于国外与朝于国内之礼异也
明堂位与坛壝宫相类盖亦国外之礼然也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2a 页 WYG0118-0654c.png
严陵方氏曰天子曰乡诸臣曰面与郊特牲言君南
乡臣北面同义言阼阶以知西阶之为宾言西阶以
知阼阶之为东公则尤尊故位中阶之前以荅王焉
以子对男则子尊而男卑故诸子位于门东诸男则
位于门西
马氏曰三公尊故其位则立于中阶之前三公人臣
之尊非位之所能居故不言位诸侯言位则诸伯之
下言位可知东方阳也尊者居之西方阴也卑者居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2b 页 WYG0118-0654d.png
之而侯之位立于阼阶之东阼阶者主人之阶也西
面北上者取其近天子也伯之国立于西阶之西而
西阶者宾之阶也侯尊而伯卑故侯立于东而伯立
于西北面西上者亦取其近天子也诸子又卑于伯
故位于门东北面东上者其礼与三公同也诸男又
次于子故于门西北面东上礼亦与三公同也自此
而上中国五等之诸侯朝位在门内
山阴陆氏曰三公不言位进于位矣 又新说曰孟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3a 页 WYG0118-0655a.png
子言周室之班爵禄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
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以此经考之盖周公朝诸
侯于明堂而其书谓之明堂位则其事正言乎其位
者也盖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即孟子所谓天子一
位者也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即孟子所谓公一
位者也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位西
阶之西东面北上即孟子所谓侯一位伯一位者也
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3b 页 WYG0118-0655b.png
即孟子所谓子男同一位者也盖子男之位同在国
门而乡又北面东上则其为位不异矣与诸伯等位
在三阶之前而面各不同则异也
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
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
之外南面东上
孔氏曰案职方云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尔
雅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与此不同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4a 页 WYG0118-0655c.png
者尔雅释地谓殷代此明堂及职方并谓周礼但戎
狄之数五六不同故郑荅赵商问云职方四夷谓四
方夷狄也九貉即九夷在东方八蛮在南方闽其别
也戎狄之数或六或五两文异尔按皇氏曰九夷在
东门外之南故北上八蛮在南门外之西故东上六
戎左西门外之北故南上五狄在北门外之西故东
上下九采在应门外之西也
长乐陈氏曰先王之于夷狄后之而弗先贱之而弗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4b 页 WYG0118-0655d.png
贵故疆以戎索和以舌人食之则委之牲体而坐诸
外乐则不使乱雅而陈于门则位夷蛮于东南之门
外位戎狄于西北之门外宜矣汉萧望之欲贵单于
于诸侯之上贾谊欲高堂邃宇以怀其腹亲酌而手
食之以怀其心盖不知此
严陵方氏曰九夷东夷也故位于东门之外八蛮南
夷也故位于南门之外六戎西夷也故位于西门之
外五狄北夷也故位于北门之外夫君天道也故尚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5a 页 WYG0118-0656a.png
左臣地道也故尚右若三公之与子男八蛮之与九
采皆北面而以东为上九夷西面而以北为上六戎
东面而以南为上皆以右为尊故也诸侯西面诸伯
东面皆以北为上盖以近君为尊故也至于五狄之
国北门之外宜以西为上矣乃以东为上何也盖南
面者君之正也北面者臣之正也故五狄之国臣而
已然所国之方在北故位于北门之外南面焉南面
疑于君矣故于北面者同其上所以别其为臣也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5b 页 WYG0118-0656b.png
马氏曰名曰夷者言其易而无礼也名曰蛮者言其
慢而无礼也戎则言其好用兵狄则言其远而难化
也
山阴陆氏曰庙门谓之閍又其外为应门又其外为
库门南门即所谓库门变言南善言库门也然则诸
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门
庙门也凡立位北面东上南面西上东面西面皆北
上其正也今明堂位六戎东面南上五狄南面东上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6a 页 WYG0118-0656c.png
变于中国从夷狄也然则先王所以待戎狄贬于蛮
夷五服有蛮夷无戎狄以此蛮夷取数多戎狄取数
少亦以此
新安王氏曰此序诸侯之位也然亦有差误周官侯
服外有甸服甸服外有男服其外曰采服又其外曰
卫服卫服外乃有蛮服蛮服外乃有夷服夷服外乃
有镇服蕃服周官所谓六年五服一朝盖言侯甸男
采卫也作洛之役称侯甸男邦采卫见于周皆不及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6b 页 WYG0118-0656d.png
蛮夷而采服诸侯与焉今蛮夷戎狄之国在宫门外
九采之国反在应门外郑说曰九采九州之牧正门
谓之应门二伯率诸侯而入九牧居外纠察之何所
据而为此说也周官职方九服有蛮服夷服而无戎
狄之服大行人之职卫服之外有要服而无蛮服郑
曰要服即蛮服要服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又曰蕃
国夷服镇服蕃服也今明堂位蛮夷戎狄并在门外
而夷服镇服蕃服又在蛮夷戎狄之外谓之四塞记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7a 页 WYG0118-0657a.png
之所言己自可疑郑注其可信乎
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
堂之位也
郑氏曰九采九州之牧典贡职者也正门谓之应门
二伯帅诸侯而入牧居外而纠察之也四塞谓夷服
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新君即位则乃朝周礼
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一见采服四
岁一见卫服五岁一见要服六岁一见九州之外谓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7b 页 WYG0118-0657b.png
之番国世一见此明堂之位周公权用之朝之礼不
于此也
孔氏曰九州之牧谓之采者以采取当州美物而贡
天子故王制云千里之外曰采注云采取美物以当
谷税采亦是事言各掌当州诸侯之事郑注牧居外
而纠察之是也明堂更无重门此应门非路门外之
应门也尔雅释宫云正门谓之应门李巡云宫中南
乡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8a 页 WYG0118-0657c.png
但天子宫内有路寝故应门之内有路门明堂既无
路寝故无路门及以外诸侯但有应门耳顾命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召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故郑知二伯帅诸侯而入也伯既领之入应门故牧
居应门外纠察诸侯后入不如仪者九州之外夷狄
为四方蕃塞每世一来朝告至或新王即位或己君
初即位皆来朝也郑引周礼大行人文證夷狄世一
见即世告至也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8b 页 WYG0118-0657d.png
严陵方氏曰应门亦南门也不曰南门示其有别于
八蛮也四塞言告至而已则不责之以朝贡之礼故
也不言其位则亦顺其四方而位于四门之外
山阴陆氏曰禹贡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而周官
甸左侯服禹贡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而周官男
采绥服绥服二百里奋武卫而周官卫在要服要服
三百里夷而周官夷在荒服三代相承至周风化所
移寖广故也然则侯先甸服男先采服蛮先夷服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9a 页 WYG0118-0658a.png
禹贡文不同者言风化所移侯愿服甸事男愿服采
事蛮愿服夷事也九采之国所谓要服荒服是欤变
言采者亦以夸大周公之德虽在要荒愿供王事也
四塞即上九夷八蛮六戎五狄世告至谓随诸侯大
朝会一见于王朝于门外是也谓之告至以此郑氏
谓新君即位乃朝非是盖新君即位与其新为诸侯
自应一至不在大朝会之数也周公摄政辟尊己焉
故明诸侯之尊卑盖先王未之有也故曰此周公明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39b 页 WYG0118-0658b.png
堂之位
金华应氏曰朝会大礼也明堂尤大朝会也车辂前
陈旗物森列金石在虡琛贽充庭缲旒衮舄天临乎
其上簪緌舄履星拱于其下万官千品孰不在列而
乃不言者此方主于朝诸侯外之万国必至则内之
诸臣可知且王宫之显职皆外服之重臣抑其班序
素定而不必特记也三公亦在内之臣而此独先之
者中阶而正王面地莫近焉在前而冠班首位莫尊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40a 页 WYG0118-0658c.png
焉非特以其总领王朝之众政亦有为二伯而兼统
天下之诸侯者矣独曰三公而不以外职者王朝体
统之所系也诸侯之国凡千七百七十三而环立乎
一堂之下肩靡袂属盖不胜其壅矣故自公而下列
为四等各以其序近则序立于阶远则序立于门而
各分东西焉夷蛮戎狄之君随方环列立于四门之
外分列四门则内为五室可以槩想既有南门而又
有应门者南门洞启不止于一而应门则当中而相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40b 页 WYG0118-0658d.png
应尔雅正门谓之应门故当中而北面东上者亦同
于中阶之三公焉前之三公外之九采内之诸侯外
之四夷四面而立虽各异其方隅而环列相向无一
人不得以对扬涉级而上虽各殊其阶戺而趋进序
升无一人不与之拱揖周书又有王会篇所载稍殊
明堂之朝位详于诸侯而仅载四夷者圣人每详内
而略外也王会篇之朝位详于四夷而略于诸侯者
远人自面内而向化也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41a 页 WYG0118-0659a.png
礼记集说 眷七十八 第 41b 页 WYG0118-0659b.png
礼记集说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