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宋-卫湜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117-070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三十五    宋 卫湜 撰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
人脩而兼用之
 郑氏曰兼用之备阴阳也凡饮养阳气凡食养阴气
 阳用春夏阴用秋冬
 孔氏曰此一节论虞夏殷周养老不同之事凡养老
 者皇氏云人君养老有四种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117-0706d.png
 子孙为国难而死王养死者父祖三是养致仕之老
 四是引户校年养庶人之老熊氏云天子视学之年
 养老一岁有七谓四时皆养老凡四也案文王世子
 云凡大合乐必遂养老注云大合乐谓春入学舍菜
 合舞秋颁学合声通前为六又季春大合乐天子视
 学亦养老世子云凡视学必遂养老是总为七也有
 虞氏以燕礼者卢氏云燕礼脱履升堂崔氏云燕者
 殽烝于俎行一献之礼坐而饮酒以至于醉有虞氏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117-0707a.png
 帝道宏大故养老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者崔氏云
 飨则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依尊卑为献取数毕
 而已夏贵礼敬故养老以飨礼殷人以食礼者崔氏
 云不饮酒享大牢以礼食之殷人质素故养老以食
 礼周人脩而兼用之者谓周人脩三代之礼春夏养
 老之时用虞氏燕礼夏后氏飨礼秋冬养老之时用
 殷人食礼周极文故兼用之也皇氏云飨有四种一
 是诸侯来朝天子飨之则周礼大行人职云上公之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117-0707b.png
 礼其飨礼九献是也其牲则体荐体荐则房烝故春
 秋宣十六年左传云飨有体荐又国语云王公立饫
 则有房烝其所云饫即谓飨也立而成礼则谓之饫
 其礼亦有饭食故舂人云凡飨食共其食米郑云飨
 有食米则飨礼兼燕与食也二是王亲戚及诸侯之
 臣来聘王飨之礼亦有饭食及酒其酌数亦当依命
 其牲则折俎亦曰殽烝也故国语云亲戚宴飨则有
 殽烝谓以燕礼而飨则有之也又左传宣十六年云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117-0707c.png
 飨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飨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时
 定王飨士会而用折俎以国语左传观之则知王亲
 戚及诸侯之大夫来聘皆折俎飨也其飨朝廷之臣
 亦当然也三是戎狄之使来王飨之其礼则委飨也
 王不亲飨但以牲全体委与之故国语云戎狄贪而
 不让坐诸门外而体委与之是也若夷狄君来则当
 与中国子男同故小行人职掌小宾小客所陈牲牢
 当不异也四是飨宿卫及耆老孤子则以醉为度故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117-0707d.png
 酒正云凡飨士庶子飨耆老孤子皆共其酒无酌数
 郑云要以醉为度食礼者有饭有殽虽设酒而不饮
 其礼以饭为主故曰食也其礼亦有二种一是礼食
 故大行人云诸公三食之礼有九举及公食大夫礼
 之属是也二是燕食谓臣下自与宾客旦夕共食案
 郑注曲礼酒浆处右云此大夫士与宾客燕食之礼
 是也燕礼者凡正飨食在庙燕则在寝燕以示慈惠
 故也燕礼则折俎有酒而无饭其牲用狗燕安也其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117-0708a.png
 礼最轻升堂行一献礼毕而脱屦升堂坐饮以至醉
 也仪礼犹有诸侯燕礼一篇凡燕礼亦有二种一是
 燕同姓二是燕异姓故郑笺湛露诗云夜饮之礼同
 姓则成之庶姓让之则止此燕飨食致仕之老则当
 用正飨正食正燕之礼以其有贤德不可以亵礼待
 之其飨死事之老不必有德又是老人不宜久立当
 用折俎之飨燕食之食异姓之燕礼也郑注凡饮养
 阳气凡食养阴气郊特牲云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117-0708b.png
 是故春禘而秋尝飨与禘连文故知飨在春食与尝
 连文故知食在秋彼不云冬夏者彼是殷礼此言冬
 夏周法也或郑因春言夏因秋言冬虽周冬夏不养
 老也就如熊义去冬夏则一年有五养老也若春合
 舞秋合声即是春秋养老之事则通季春三养老也
 此义实可疑皇氏云春夏虽以饮为主亦有食先行
 飨次燕次食秋冬以食为主亦有飨先行食次燕次
 飨一日之中三事行毕义或然也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117-0708c.png
 长乐陈氏曰虞氏以燕则以恩胜礼夏后氏以飨则
 以礼胜恩殷人以食则取恩礼之中而周则文备故
 脩而兼用之周官外饔言飨耆老此周人以飨礼养
 老也行苇言饮射而继之以祈黄耇此周人以燕礼
 养老也祭义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
 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此周人以食礼养老也 又礼
 书曰天子之于老也其所养也三国老也庶老也死
 政者之老也岁养之也三仲春也季春也仲秋也周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117-0708d.png
 礼罗氏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在仲春月令养衰老
 授几杖在仲秋文王世子曰凡大合乐必遂养老郑
 氏云大合乐谓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声于是
 时也天子则视学焉遂养老此养老于仲春仲秋者
 也月令季春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亲往视之大
 合乐亦必养老此又养老于季春者也若夫简不帅
 教出征受成以讯馘告凡天子入学莫不养老又不
 在岁养之数也又有死政者之老焉故罗氏献鸠以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117-0709a.png
 养之者国老也司徒以保息养之者庶老也司门以
 其财养之者死政者之老也若夫外饔酒正稿人所
 谓耆老者总三者而言之也先王父事三老兄事五
 更则三老五更乃群老之尤者而致仕之老固在其
 间皇氏离而三之误矣月令无冬夏养老之文周礼
 礼记特言春养秋食而已熊氏谓养老岁有七亦误
 矣
 严陵方氏曰燕以示慈惠慈惠者上之所以接下也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117-0709b.png
 接下者天之道故有虞氏养老以燕礼飨以训恭俭
 恭俭者下之所以事上也事上者人之道故夏后氏
 以飨礼殷尚质故以食礼食礼则简而质周尚文故
 修而兼用之兼用三代礼也岂尝增损于其间哉亦
 治其坏而已故以修言之
 清江刘氏曰以养老莫善于燕莫不善于飨而食次
 之以养义莫善于飨莫不善于食而燕次之周人备
 矣所谓养老者养其体者也故择其柔嘉选其馨香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117-0709c.png
 洁其酒醴品其豆笾修其簠簋奉其牺象谨其祓除
 于是乎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又为折俎加豆是以
 惠丰而德洽民之见者以为尽心也莫不加爱焉故
 莫善于燕夫飨所以训恭俭也而养老所以充体气
 也脩其物笃其意而不得躬之酒盈而不饮肉乾而
 不食设几而不倚一献而百拜恶在其惠也故莫不
 善于飨是有虞氏所以不从也所谓养义者养其贤
 者也年者天下之达尊也爵者天下之达尊也以达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117-0709d.png
 尊之爵养达尊之年其意犹不敢亵为之故一献而
 百拜民之见者以为至恭也莫不加肃焉故莫善于
 飨夫养义者贵其养志也若曾子之养曾晰者也而
 食者无百拜之恭无一献之节此所谓养口体也若
 曾元之养曾子者也民之见者可以慢易也故曰莫
 不善于食是夏后氏所以不从也虽然三圣之作非
 以相反也养老以彼养义以此所以尊其年尚其德
 也尊其年仁也尚其德义也仁且义所以天下无所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117-0710a.png
 为而晏然是故周人通其道达其意脩而兼用之兼
 之是谓大备不可改矣孝之道达则子咸若悌之道
 达则幼咸若登歌清庙则君咸若下管象武则臣咸
 若所以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脩之以孝养
 纪之以义终之以仁一事举而众美具焉孔子曰郁
 郁乎文哉吾从周此之谓也
 延平周氏曰以燕飨对食则燕飨以酒为主食以食
 为主以燕对飨则燕以恩为主飨以礼为主虞氏以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117-0710b.png
 燕则其恩已致详矣故夏后氏易以飨飨则其礼已
 致隆矣然燕与飨不过养阳而已故殷人易以食所
 以养阴也周则文极矣故兼用之亦各趋时而已
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
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
 郑氏曰达于诸侯天子诸侯养老同也国国中小学
 在王宫之左学大学也在郊小学在国中太学在郊
 此殷制明矣命谓君不亲飨食必以其礼致之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117-0710c.png
 孔氏曰此谓子孙为国死难而王养其父祖也五十
 始衰故养于乡学六十渐衰养礼弥厚故养之于小
 学小学在国中也七十大衰养礼转重故养于大学
 郑知国是学者以国与学文相对也上文云小学在
 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下文云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贵右贱左小学在国中左也大学在
 郊右也与殷同也故郑云此殷制明矣以此篇从上
 以来虽解为殷制无正据可凭因此小学大学是殷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117-0710d.png
 制不疑故云明矣此养老之事非唯天子之法乃通
 达于诸侯也至于八十年渐衰弱不堪来学受养君
 以飨食之礼使人就家致之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
 拜不堪为劳一坐于地而首再至于地也瞽人无目
 恐其倾倒拜君命亦当如此
 长乐陈氏曰年弥高者养弥厚养弥厚者礼弥敬故
 五十养于乡而不从力政六十养于国而不与服戎
 七十养于学则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117-0711a.png
 此礼之所以弥敬也周之养老遗人掌委积外饔掌
 割亨以至罗氏共羽物酒正共酒稿人共食其礼之
 备具如此又视学以事之岂非仁之至义之尽哉孔
 子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相之则每事必
 告其致恭敬如此则先王待之之礼均于老者不为
 过矣内则曰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瞽亦如之
 严陵方氏曰养于乡者特尊于一乡之人而已养于
 国者则尊于一国之人焉养于国者不离于臣道而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117-0711b.png
 已养于学者则有师道焉以其年弥高而德弥邵故
 也然养之始于五十者以其始衰故也达于诸侯则
 以有君道者皆所当然坐亦跪也拜君命之时足一
 跪而首再至于地也凡拜必再故以首至于地而备
 其数盖所以佚老者而不责之以筋力之礼也瞽以
 无目而不便于礼故亦如之九十筋力尤衰又不必
 亲拜之矣特使人代受其命可也
 清江刘氏曰养于乡者乡饮酒之礼五十者始预于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117-0711c.png
 养也六十养于国者有命赒饩老者则及之矣养于
 学者则君就行焉
 山阴陆氏曰养于乡五十与养于国六十与养于学
 七十后与六十者坐五十者立养于乡之谓也春飨
 孤子秋养耆老六十养于国之谓也
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
离寝膳饮从于游可也
 郑氏曰粻粮也贰副也游谓出入止观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117-0711d.png
 孔氏曰自此以下杂记卿大夫士及庶人年老节制
 在家自养之法随年为品也五十始衰粮宜自异不
 可与少壮者同也六十转老故恒宿肉在帐下不使
 求而不得也膳善食也七十恒令膳食有储副不使
 有阙也八十常使有珍奇美食九十饮食无时或急
 求须得故不离于寝美善之膳水酱之饮从于所游
 之处可也
 延平周氏曰孔子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盖肉为天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117-0712a.png
 产所以养阴食为地产所以养阳养阴者常不使胜
 于养阳者唯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故曰五十异
 粻盖言异于强壮者也六十则不特异粻而又至于
 有宿肉七十则不特有宿肉而又至于有贰膳贰与
 大祭再贰之贰同意八十则不特有贰膳而又至于
 有常珍九十则养之愈备故曰饮食不离寝膳饮从
 于游可也先王之法尝寓于甚微使天下后世必于
 五十然后异粻则养阴者之害己自节矣而至于九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117-0712b.png
 十养之愈备则为子者所以致其孝也
 严陵方氏曰粻则地产以养其阴肉则天产以养其
 阳膳用六牲以为膳而已珍用八物则为贵有膳则
 肉可知有肉则粻可知异者不必宿宿者不必贰贰
 者不必常言之轻重其礼之隆杀也由八十而下饮
 食或𢇮于阁而已于寝则亦离焉膳饮止于所居而
 已于游固不从焉故必九十然后饮食不离寝饮食
 从于游也虽然养之如此其备岂必人人及于是哉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117-0712c.png
 亦可而已
 山阴陆氏曰八十常珍若豹胎象节猩唇燕髀是亦
 珍也不得谓之常珍
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唯绞紟衾冒
死而后制
 郑氏曰绞紟衾冒一日二日而可为者
 孔氏曰年既衰老预为送终之具岁制谓棺也不易
 可成故岁制然此谓大夫以下耳人君即位为椑不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117-0712d.png
 待六十也其椁则死后为之以其葬尚赊故檀弓云
 旬而布材是也时制谓一时可办是衣物之难得者
 是年转老所须办转切也月制谓一月可办衣物易
 得者九十棺衣皆毕但日日脩理之为近于终故也
 绞紟衾冒四物易成故生不逆为须亡乃制也故檀
 弓云一日二日而可为也者君子弗为也
 严陵方氏曰凡此皆谓为送死之具也或以岁或以
 时或以月或以日者盖年愈高而备之愈宜数故也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117-0713a.png
 八十而下皆曰制独九十曰脩者盖创其始之谓制
 治其坏之谓脩
 延平周氏曰六十当以岁制然财或不足而有至于
 七十者则当以时制于七十又或不足而有至于八
 十者则当以月制九十则日脩治之而已岁然后时
 时然后月者言其缓急之异绞紟衾冒死而后制以
 其易具且又明人子有所不忍也
 马氏曰自五十异粻而下此养生之礼也自六十岁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117-0713b.png
 制而下此送死之礼也人之至于五十其气始衰食
 不可以不异故异粻自五十而上事亲之日短人子
 之于亲养之必有加焉故宿肉至膳饮必从于游也
 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此必然之理也人之至六
 十以上则送死之礼不可以不具
 新安朱氏曰岁制者岁以展而修之下时月日放此
 山阴陆氏曰九十日脩不保月也八十月制不保时
 也七十时制不保岁也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117-0713c.png
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煖八十非人不
煖九十虽得人不煖矣
 郑氏曰煖温也
 严陵方氏曰三十曰壮四十曰强壮强则盛极矣盛
 之极亦趋于衰故五十为始衰之年自此而往宜有
 以扶其衰九十虽得人不煖则以衰之极养之宜无
 所不至也
 马氏曰人之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117-0713d.png
 也始衰离于少壮之年而入于老耄之时也先王之
 时下无冻馁之民者盖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而七十
 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而六十则可
 以食肉矣
 山阴陆氏曰非肉不饱始于五十非帛不煖始于六
 十皆极于七十
 延平周氏曰孟子言五十可衣帛七十可食肉与此
 不同者王制主言血气而养血气者以食为先以衣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117-0714a.png
 为次故曰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煖
 孟子言王政而王政之序足衣然后足食故五十衣
 帛七十食肉然孟子言五十衣帛此言五十始衰何
 也谓王政既行虽始衰之年已能使之衣帛不待至
 于六十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
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郑氏曰就其室以珍从尊养之也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117-0714b.png
 长乐陈氏曰大夫七十而后赐之杖此五十而杖者
 盖杖于家邦乡国者不必待赐杖于朝则非赐不可
 也九十就其室所以尊之以珍从所以养之也
 严陵方氏曰杖者所以扶其力而优其礼也杖于家
 者则不得杖于乡杖于乡者则不得杖于国杖于国
 者则不得杖于朝杖于朝者则无适而不以杖矣此
 隆杀之别也伊耆氏共王之齿杖者以此至于九十
 自不能至于朝矣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117-0714c.png
 之而杖有所不足道也前言巡守之礼曰问百年者
 就见之而此言九十者何也彼之所言则一国之老
 又不必有爵者焉故其礼为杀此之所言则天下之
 老唯有爵者而已故其礼为备而又以珍从也祭义
 又言八十君问则就之者彼言异礼此言常礼亦见
 祭义解
 延平周氏曰贵贵老老不可偏废也八十与之杖老
 老也而不免于朝者贵贵也九十则天子必就其室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117-0714d.png
 而问之者岂特老老而已盖将以尊贤也尊贤则北
 面可也就其室而问之何歉哉
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
 郑氏曰大夫士之老者君揖则退故不俟朝月告存
 每月致膳也秩常也有常膳
 孔氏曰此谓大夫士老年而听致事者则七十杖于
 国朝君之时入门至朝位君出揖之即退不待朝事
 毕也若不听致仕则祭义云七十杖于朝八十不俟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117-0715a.png
 朝告谓问也八十者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九
 十极老君则日使人以常膳致之故云日有秩
 新安朱氏曰注揖君当作君揖
 延平周氏曰不俟朝所以全其筋力也月告存所以
 欲其生也日有秩所以厚其养也先王之于人也必
 有养廉之具然后责之廉故卿大夫既有田以处子
 孙而至于九十则又日有秩此仕于朝者所以无累
 于终身而有耻于贪污者也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117-0715b.png
 山阴陆氏曰告存告而后存之即日有秩不必告也
 故孟子曰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
 庐陵胡氏曰月告存君使人每月问存否则老者告
 云存也秩常也君日使人膳则八十月告存之时亦
 致膳矣
 严陵方氏曰日有秩日有常赐也若酒正之秩膳是
 矣
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117-0715c.png
十齐丧之事弗及也
 郑氏曰五十力稍衰也力政城道之役也与及也八
 十不齐则不祭也子代之祭是谓宗子不孤
 孔氏曰上文岁制及杖于家之属兼含大夫士及庶
 人之老此五十不从力政及不与服戎则唯据庶人
 之事力政谓筑城治道也其大夫士六十未致仕若
 为军将当与服戎故知此据庶人也服戎谓从军为
 士卒案易孟氏韩诗说年二十行役三十受兵六十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117-0715d.png
 还兵古周礼说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
 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许慎云汉承百王而制二十三
 而役五十六而免六十五已老而周复征之非用民
 意郑驳之云周礼皆征之者使为胥徒给公家之事
 如今之正卫耳胥徒事暇坐息之间多如郑此说力
 政田役为重故云五十免之故此五十不从力政祭
 义五十不为甸徒是也戎事差轻六十不与服戎如
 孟氏说六十还兵是也胥徒又轻故野外六十五犹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117-0716a.png
 征之若四郊之内以其多役故二十受役六十乃免
 若于野则力役又少故十五征之六十五乃免若兵
 革之事则三十受之如孟氏韩氏说是也郑注谓宗
 子不孤者以父是宗子年已八十子则代之而祭若
 父不为宗子则不主祭祀无祭可代今已是父嫡子
 代父而祭之是有父之宗子案丧服云宗子孤为殇
 以无父则称孤明有父则不孤故云是谓宗子不孤
 也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117-0716b.png
 长乐陈氏曰弛而不张文武不为张而不弛文武不
 能昼作而暮息一日之理也三时作而冬息一岁之
 理也少壮作而老息一世之理也先王知其理如此
 故为之礼以息之此经是已周官卿大夫国中自七
 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则虽
 五十犹从力政矣祭义五十不为甸徒则未六十不
 与服戎矣岂非时异则礼异欤
 延平周氏曰周官卿大夫及祭义所载与此经异同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117-0716c.png
 者盖舍征之法始于五十而征之之法极于六十有
 五其间有征有不征者惟上之人度其筋力之何如
 耳果筋力可任则不为五十而舍之果筋力可舍则
 不待六十有五谓不及乎此与过乎此则非法也
 严陵方氏曰从力政从力役之政也与服戎与兵戎
 之事也力政则事之常者故五十已不从矣服戎则
 事之变者故六十然后不与焉七十不与宾客之事
 八十齐丧之事不及者盖事生之与事死事人之与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117-0716d.png
 事神不能无轻重之别故也或曰从或曰与或曰及
 何也从谓行其事焉与则预之而已六十之与服戎
 七十之与宾客非特不从其事也亦且不与之矣及
 则傍有所加之谓以其衰老已甚非特不能从与于
 事也而事固不当及于我矣然则从与者我从与于
 事故言于事之上及则事有及于我故言于事之下
 此其辨也
 马氏曰力政服戎此免于公者也宾客齐丧此免于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117-0717a.png
 私者也盖代之以子孙矣
 山阴陆氏曰祭义曰五十不为甸徒即此所谓不与
 力政虽不为徒犹以为士是未免服戎之事也
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郑氏曰爵谓贤者命为大夫不亲学不能备弟子礼
 致政还其君事也
 孔氏曰郑知非命为士而云大夫者以王制殷法殷
 则士无爵故知此是大夫也此谓凡常之人有贤德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117-0717b.png
 故五十始为大夫若其有德不必五十故丧服小功
 章云大夫为昆弟之长殇是幼为大夫为兄之长殇
 长乐陈氏曰颜子年未二十而孔子以为王佐之才
 则非必五十可以爵也孔子六十有九犹以未闻大
 道为耻则非必六十不亲学也伯夷大公老而后归
 周则非必七十而致政也记之所言特以中人为法
 而已
 严陵方氏曰五十曰艾服官政故受爵于朝盖受爵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117-0717c.png
 则服官政故也六十曰耆指使故不亲学所以事人
 非所以使人故也七十曰老而传故致政盖外则致
 其政于君内则传其事于子孙也唯衰麻为丧则于
 曲礼言唯衰麻在身同义然此齐丧之事犹及也所
 以异于八十者欤
 金华应氏曰自五十养于国至七十致政非公私暇
 豫而财力丰饶礼制脩举而品节分明道德尊隆而
 教化浃洽岂易及此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117-0717d.png
 山阴陆氏曰六十而犹学晚矣盖当是时虽离文字
 可也唯衰麻为丧言虽重服唯服衰麻而已据子游
 为之麻衰牡麻绖彼言麻衰此言衰麻衰麻先衰以
 轻服服重也荀子曰七十唯衰存据此虽谓之麻衰
 无牡麻绖矣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
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
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117-0718a.png
西郊
 郑氏曰皆学名也异者四代相变耳或上西或上东
 或贵在国或贵在郊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
 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东序东胶亦大学在
 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周
 立小学于西郊胶之言纠也庠之言养也周之小学
 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胶
 或作絿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117-0718b.png
 孔氏曰此一莭明养致仕老及庶人老给赐之事此
 四代养老之处虽其名不同以殷人云右学左学虞
 氏云上庠下庠学记云党有庠文王世子云学干戈
 羽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
 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熊氏云国老谓卿
 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皇氏云庶老兼庶人在官
 者其致仕之老大夫以上养从国老之法士养从庶
 老之法故外饔云邦飨耆老掌其割亨郑注引此周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117-0718c.png
 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是也虞殷尚质贵
 取有成故大学在西小学在东夏周贵文取积渐长
 养故大学在东小学在西故郑注云上庠右学大学
 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以虞
 殷质俱贵于西故并言之夏周为文皆上东故亦并
 言之云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
 庠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周立小学于西郊是也云
 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者庠则后有室前有堂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117-0718d.png
 若夏后氏之序及周之学所在序者皆与庠制同其
 州党之序则歇前而已序则豫也故乡射云豫则钩
 楹内堂则由楹外彼郑注豫读如成周宣榭火之榭
 是也云其立乡学亦如之者言乡学亦为庠制故上
 文云耆老皆朝于庠是也
 长乐陈氏曰四代之学虞则上庠下庠夏则东序西
 序殷则右学左学周则东胶虞庠而周则又有辟廱
 成均瞽宗之名则上庠东序右学东胶大学也故国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0117-0719a.png
 老于此养焉下庠西序左学虞庠小学也故庶老于
 此养焉记曰天子设四学盖周之制也周之辟廱即
 成均也东胶即东序也瞽宗即右学也盖以明之以
 法和之以道则曰辟廱以其成其亏均其过不及则
 曰成均以养士则谓之庠以教人则谓之校以习射
 事则曰序以纠德行则曰胶以乐祖在焉则曰瞽宗
 以居右焉则曰右学盖周之学成均居中其左东序
 其右瞽宗此大学也虞庠在国之西郊则小学也记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0117-0719b.png
 曰天子视学命有司行事祭先师先圣焉卒事遂适
 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
 以教诸侯之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夫
 天子视学则成均也命有司行事祭先师先圣焉即
 祀先贤于西学也祀先贤于西学则祭于瞽宗也有
 司卒事适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即养国老于东胶
 也养国老于东胶即礼三老五更于大学也然则殷
 之右学在周谓之西学亦谓之瞽宗夏之东序在周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0117-0719c.png
 谓之东胶亦谓之大学盖夏学上东而下西殷学上
 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耳则右学东序盖与
 成均并建于一丘之上而已由是观之成均颁学政
 右学祀乐祖东序养老更右学东序不特存其制而
 已又因其所上之方而位之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上庠居于西郊西北者天所位也有虞
 氏体天道而帝故以上庠为尊焉东序居于寅地而
 寅卯者人所见也夏后氏立人道而王故以东序为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0117-0719d.png
 尊焉殷尚质故以右学为尊右为阴之正而天地之
 质成于阴之正故也周尚文故以东胶为首盖东为
 阳之中而天地之文作于阳之中故也虞以上庠居
 右然不谓之右而谓之上者盖天位在上不可谓之
 右故也殷以右学为上然不谓之上而谓之右者盖
 阴之道贵右不可谓之上故也东序居下庠之位然
 不谓之下者盖夏后氏以东序为尊而下之名非所
 以称尊故也东胶居左学之位然不谓之左者盖周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0117-0720a.png
 人以东胶为尊而左之名非所以称尊故也国老犹
 国子谓之国以对家言之则为贵故也庶老犹庶子
 谓之庶以对适言之则为众故也以庶老为众则知
 国老之为寡以国老为贵则知庶老之为贱矣然四
 代之养老必以学何也盖王者之养老所以教天下
 之孝也孝者所以尽子道而父子者人伦之始也学
 所以明人伦而已于此以养老不亦宜乎皆学也虞
 曰庠夏曰序殷曰学周曰胶又何也庠者养也养以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0117-0720b.png
 生物为事天道也故虞曰庠序者射也射以正己为
 事人道也故夏曰序学者觉也觉民者所以反其质
 故殷曰学胶者饰也饰物者所以制其文故周曰胶
 虽然虞曰米廪则不特谓之庠矣夏曰校则不特谓
 之序矣殷曰瞽宗则不特谓之学矣周曰辟廱则不
 特谓之胶矣经言耆老皆朝于庠则庠又非独虞有
 之党正属于序子产不毁乡校则序与校又非独夏
 有之学记言国有学则学又非独殷有之盖合而言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0117-0720c.png
 之则谓之庠谓之序谓之胶谓之校谓之米廪谓之
 瞽宗谓之辟廱皆学也故孟子于殷又曰序于周又
 曰庠且言学则三代共之而明堂位则二代亦通谓
 之学也
 马氏曰以方言之则东为上以内言之则国为内故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皆在于
 国之内也以四方言之则西者成德之地故有虞氏
 养国老于上庠殷人养国老于右学皆在西也凡此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0117-0720d.png
 皆其所向之不同也
 延平周氏曰上庠下庠以尊卑言之也东序西序以
 方言之也右学左学以位言之也上庠右学皆西也
 东序东胶皆左也虞与殷尚右贵有为也夏与周尚
 左贵阳位也国老庶老皆养之者恩也国老必于大
 学庶老必于小学者义也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
 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今于夏则谓之东序于周则谓
 之东胶何也盖以其教人于此则皆得谓之校以其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0117-0721a.png
 射于此则皆得谓之序以其养士于此则皆得谓之
 庠以其纠不帅者于此则皆得谓之胶孟子之言特
 其应时改造之名耳
 山阴陆氏曰东胶虞庠郊学也文王世子曰凡语于
 郊者此学也自诸侯言之胶其所谓校者邪左传曰
 郑人游于乡校又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据此校虽
 在乡距国不远矣 又新说曰上下二庠东西二序
 左右二学东胶虞庠皆小学也先儒以舜上庠夏东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0117-0721b.png
 序殷右学周东胶为四代之大学舜下庠夏西序殷
 左学周虞庠为四代之小学非是也盖曰四代养老
 之礼或在大学或在小学各不同三老五更者天子
 之大老也故于大学养之记曰养三老五更于大学
 是也国老庶老则养于小学而已
 新安朱氏曰诸儒皆以养国老者为大学养庶老者
 为小学盖亦因王制之言而意之耳陈氏说其位置
 又与郑氏诸儒之说不同皆无所考阙之可也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0117-0721c.png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
老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郑氏曰皇冕属也画羽饰焉凡冕属其服皆玄上纁
 下有虞氏十二章周九章夏殷未闻凡养老之服皆
 其时与群臣燕之服有虞氏质深衣而已夏而改之
 尚黑而黑衣裳殷尚白而缟衣裳周则兼用之玄衣
 素裳其冠则牟追章甫委猊也诸侯以天子之燕服
 为朝服燕礼曰燕朝服是服也王者之后亦以燕服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0117-0721d.png
 为之鲁季康子朝服以缟僭宋之礼也天子皮弁以
 日视朝也
 孔氏曰案周礼有设皇邸又云有皇舞皆为凤皇之
 字凤羽五采故郑注云画羽饰之上注云虞夏之制
 天子服有日月星辰此注云夏殷未闻者皋陶谟谓
 之虞夏书故因云虞夏之制其实唯谓虞也郑注养
 老之服皆与群臣燕之服者以经云夏后氏燕衣而
 养老周人玄衣而养老周人燕用玄衣故知燕群臣
卷三十五 第 32a 页 WYG0117-0722a.png
 之服也深衣谓白布衣其冠未闻皇氏云服皇冠崔
 氏以为与夏周同未知然否案郊特牲云大古冠布
 齐则缁之大古则虞氏或用白布冠也夏尚黑燕衣
 黑衣也缟衣白布深衣也缟白色生绢亦名为素周
 则兼用之经云玄衣而养老若衣裳俱玄则与夏不
 异又仪礼朝服缁布衣素裳缁则玄故为玄衣素裳
 也云其冠则牟追章甫委貌者案仪礼朝服首著玄
 冠玄冠即委猊以此推之则殷之朝服皆著章甫之
卷三十五 第 32b 页 WYG0117-0722b.png
 冠夏朝服著牟追云诸侯以天子之燕服为朝服者
 以燕礼诸侯燕臣子用朝服明天子之燕亦朝服也
 引燕礼云服是服者證燕时服是玄衣素裳之服也
 玉藻云鲁季康子朝服以缟若当时无朝服以缟康
 子不应服之明是宋人所著康子僭效之冠礼记云
 周弁殷冔夏收郑云弁名出于槃槃大也言所以自
 广大也冔名出于幠幠覆也所以自覆饰也收言所
 以收敛发也其制之异亦未闻冠礼记又云委猊周
卷三十五 第 33a 页 WYG0117-0722c.png
 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郑注云委犹
 安也言所以安正容猊章明也殷质言以表明丈夫
 也毋发声也追犹堆也夏后氏质以其形名之其制
 之异同未闻
 横渠张氏曰有虞氏言氏者止以其身而得天下自
 庶人时已称虞舜止尝纳于大麓元不曾有封大麓
 者夏后氏言后者谓以君而得天下殷人与周人言
 人者谓以众而得天下以君者止以其君之身以众
卷三十五 第 33b 页 WYG0117-0722d.png
 者谓以其国之众有此分别各以其所以得天下名
 之夏后氏犹言夏君氏称君者以国兴禹崇伯之子
 也殷周以众兴言以其众兴起于彼方也
 严陵方氏曰祭非无衣也然主冠言之者盖冠在首
 有尊尊之义而祭所以推尊尊之义故也养老非无
 冠也然主衣言者盖衣在体有亲亲之仁焉而养老
 所以明亲亲之仁故也
 马氏曰先言祭者盖祭所以追养继孝而年之贵乎
卷三十五 第 34a 页 WYG0117-0723a.png
 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故以祭为先皇与收冔与冕
 首所加之冠也深衣燕衣缟衣玄衣身所衣之服也
 在祭祀则言冠而不言衣者言冠则知其有衣故虞
 则十二章周则九章推此则二代可知矣在养老则
 言衣而不言冠者言衣则知其有冠故毋追夏后氏
 之道也章甫殷道也委猊周道也推此则有虞氏亦
 可知矣
 延平周氏曰有虞言氏而不言后夏后言后而言氏
卷三十五 第 34b 页 WYG0117-0723b.png
 至殷周而皆言人者氏者言其旁出而有所别后者
 言其继世以为君盖尧以天道治人而舜以人道奉
 天则舜于天道乃旁出而别之者也夏则继于舜而
 为旁出者也至于殷周人道而已矣
 山阴陆氏曰燕衣燕居之衣玄端是也据卒食玄端
 以居缟衣朝衣也据朝服之以缟自季康子始也玄
 衣冕也据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冕而总干养老夏后
 氏以燕服殷人以朝服周人以祭服后王弥文也言
卷三十五 第 35a 页 WYG0117-0723c.png
 燕则知有所谓朝言玄则知有所谓素言缟则知有
 所谓麻深衣亦燕服其服之卑者也记曰朝玄端夕
 深衣
 金华应氏曰祭祀之事极其严故冕而玄衣纁裳则
 上下各异其制养老之情贵其亲故皮弁而缁衣则
 上下相连而不殊取其便也
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
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
卷三十五 第 35b 页 WYG0117-0723d.png
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三月
不从政自诸侯来徙家期不从政
 郑氏曰己而引户校年当行复除也老人众多非贤
 者不可皆养废废于人事自诸侯来从诸侯来也
 孔氏曰将徙于诸侯谓大夫采地之民徙于诸侯为
 民以其新徙须当复除但诸侯地宽役少为人所欲
 故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于家者谓诸侯之民
 来徙于大夫之邑以大夫役多地狭欲令人贪之故
卷三十五 第 36a 页 WYG0117-0724a.png
 期不从政案旅师云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郑
 注引此文以證之是据民之迁徙也
 长乐陈氏曰凡言养老必兼虞氏此特言三王引年
 者远则论略近则论详故也有其德而非其年则未
 可以养有其年而非其德则不可以养特言引年者
 养老以年为主故也病者老者在所养丧者在所恤
 徙者在所宽此所以或复其家或复其子或复其身
 也周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有曰养老有曰宽
卷三十五 第 36b 页 WYG0117-0724b.png
 疾以至小司徒卿大夫遂人皆辨其老者癈疾者旅
 师凡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然则辨其老者癈
 疾者盖亦不特复其身而已新氓之无征役盖亦不
 过期而己自家而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则自国
 而将徙于大夫者可知自诸侯徙其家期不从政则
 自大夫来徙国者可知先王之于徙者远则有节近
 则有授所以制之以义宽之以无征优之以下剂所
 以绥之以仁 又礼书曰义故民忘其劳仁故民悦
卷三十五 第 37a 页 WYG0117-0724c.png
 其德此所以北山不均之刺不作于下而馀力之颂
 日闻于上也后世践更之法虽丞相之子不免戍边
 非所谓舍贵者也绛之老人辱在泥涂非所谓舍老
 者也
 严陵方氏曰引如负罪引匿之引盖引其年高下以
 为养礼之隆杀故也
 延平周氏曰一子一人不从政则老者癈疾者有所
 养居丧不从政则生者得以尽其哀戚将徙者不从
卷三十五 第 37b 页 WYG0117-0724d.png
 政所以宽之也始来者不从政所以安之也
 
 
 
 
 
 
 礼记集说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