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宋-苏辙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栾城集卷第十二
  诗八十九首
   雨后游大愚
风光四月尚春馀淫雨初乾积潦除古寺萧条仍负
郭闲官疏散亦肩舆𢳣茶户外烝黄叶掘芛林中间
绿蔬一饱人生真易足试营茅屋傍僧居
   送高安罗令审礼
一邑忧劳水旱中牛刀闲暇似无功政成仍喜新蚕
熟归去还将旧橐空清白久闻誇父老沉埋谁为愬
诸公商居长恨交游少怅望肩舆又欲东
卷十二 第 1b 页
   送唐觐
溪上幽居少四邻西家幸有著书人经年食菜谁怜
瘦终日题诗自不贫身在江潮钓竿地心驰兰会战
车尘此行便有飞腾处笑杀年来老病身(为陜西官/唐君常欲)
(名之志/慨然有功)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薄游到处唯耽
酒归去无心苦问田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
疑仙相从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作岭之行/姜如晦方)
   新种芭蕉
卷十二 第 2a 页
芭焦移种未多时濯濯芳莁巳数围毕竟空心何所
有欹倾大叶不胜肥萧骚莫雨鸣山乐狼籍秋霜脱
弊衣堂上幽人观幼久逢人指示此身非
   次韵姜应明黄檗山中见寄
垂老闲居味更深此身随世任浮沉北窗未厌曲肱
卧西洛能传拥鼻吟疋马徬徨犹寄食弊裘安乐信
无心我今漂汨还相似同愧高僧支道林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
故人聚散霜前叶往事眇茫风际烟游宦一生非有
巳隐居万事不由天崎岖槛阱力谋食啸傲山林肯
卷十二 第 2b 页
计年赖巳将心问卢老相逢它日笑风颠
   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髣髴类天宫三年欲到官为
碍百里相望意自通无事佛僧何处著入群鸟兽不
妨同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又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心开宝月婵娟
处身寄浮云出没间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
胜闲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
   简学中诸生
卷十二 第 3a 页
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图书粗足惟须
读菽粟才供且自强羽籥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
诗章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以密酒送柳真公
床头酿酒一年馀气味全非卓氏垆送与幽人试尝
看不应知是百花须
   次韵柳见答
桂酒无人寄豫章(䂊章最佳/江西官酿惟)羁愁牢落遣谁当烹
煎厓蜜真牵强惭愧山蜂久蓄藏江上鲙鲈橙正熟
山头吹帽菊初香漂流异日俱陈迹笑说过从想未
卷十二 第 3b 页

   披仙亭晚饮
落日欲没多云烟南山暝鸦归北山楼台城上半明
灭灯火桥头初往还江西八月热犹在坐中迁客头
欲班何时解网听归去黄花白酒䜹篱间
   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
   长老谒方子明浴头笑语移刻而归岁月既
   久作一诗记之
朝来卖酒江南市日莫归为江北人禅老未嫌参请
数渔舟空怪往来频每惭菜饭分斋钵时乞香泉洗
卷十二 第 4a 页
病身世味渐消婚嫁了幅巾缁褐许相亲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
少年眈世味徘徊不能去老来悟前非尚愧昔游处
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我虽非君对顾以兄弟同
结发皆读书明月入我牖纵横万馀卷临𥿄但挥手
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却寻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秋风送馀热冉冉如人老衣裘当及时田庐亦须早
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浩歌归来曲曲终有遗声
   次韵和人丰岁
风雨迎寒欲劳农今年真不负元丰盖藏共荷官无
卷十二 第 4b 页
扰眠食安知帝有功草笠黄冠将蜡祀羔羊朋酒亦
豳风请君早具跻堂饫退食委蛇正自公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女子勿言弱男儿何必强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
头上脱笄珥箧中斥𥜗裳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
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
亲死弃不葬簪𥚑日翱翔白骨委庐陵官游在岐阳
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梁
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
卷十二 第 5a 页
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
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
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谁言天地宽网目固自张
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夫人南都人孔推官常甫作诗言其贲邈余同作并/加祐末年李士宁言王君事于右扶风其报甚速张)
(足以警世云/言李生事或)
   次烟字韵答黄庭坚
病卧江干须带雪老捻书卷眼生烟贫如陶令仍耽
酒穷似湘累不问天令弟近应怜废学大兄昔许叩
卷十二 第 5b 页
延年比闻蔬茹随僧供相见能容醉后颠(于齐州以/鲁直兄日)
(见教/养生)
   东轩长老二绝(并叙)
 始余于官舍营东轩彭城曹君焕子文自浮光访
 余于高安道过黄冈家兄子瞻以诗送之曰君到
 高安几日回一时抖薮旧尘埃赠君一笼牢收取
 盛取东轩长老来君过庐山见圆通知慎禅师出
 诗示之师尝与余通书见之欣然明日谓君昨见
 黄州诗通夕不寐以一偈继之曰东轩长老未相
 逢却见黄州一信通何用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
卷十二 第 6a 页
 事同风吾野人不能数为书君为我诵之而巳君
 既至未暇及此客有自庐山至者曰慎师送客出
 门还入丈室燕坐而寂君乃具道其事余感之作
 二绝其一以答子瞻其二以答慎也
东轩正似虚空样何处人家笼解盛纵使盛来无著
处雪堂自有老师兄(东披雪堂/子瞻新筑)
檐头挑得黄州笼行过圆通一笑开却到山前人巳
寂亦无一物可担回
   题方子明道人东窗
𥿄窗云叶净香篆细烟青客到催茶磨泉声响石瓶
卷十二 第 6b 页
禅关敲每应肝诀问无经赠我刀圭药年来发变星
   次前韵
闭门何所事毛发日青青齿折豋山屐尘生贯酒瓶
调心开具叶救病读难经定起无人见寒灯一点星
   迎寄王适
投窜千山恨不深扁舟夏涉气如烝重来疋马君何
事归去飞鸿我未能养气经年惟脱粟读书终夜有
寒灯安心且作衰慵伴海底鲲鱼会化鹏
   王度支陶挽词二首
风迹殊不昧声名岂偶然长途催騄骥爽气激鹰鹯
卷十二 第 7a 页
意苡成遗恨松楸卜远年凄凉故吏尽谁泣鬣封前
   又
京尘昔倾盖江国见佳城零落旧冠剑艰难老弟兄
存亡看世俗意气忆平生晓铎知人恨幽音亦未平
   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
朽株难刻画枯叶任凋零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
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
   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将心降河阳罢后成南
圃彭泽归来卧北窗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
卷十二 第 7b 页
倾缸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芡濯锦江
   咏霜二首
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𥿄被欺毡厚茅檐笑瓦温
何曾凝去渌有意隔朝暾底日身无事高眠不出门
   又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
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
   次韵吴厚秀见寄
壮心摧折渐无馀早岁为文老不如豋木求鱼知我
拙循窠觅兔笑君疏清撙独酌夜方半白发潜生岁
卷十二 第 8a 页
欲除久恐交亲还往绝床头犹喜数行书
   乾荔支
含露迎风惜不尝故将赤日损容光红消白瘦香犹
在想见当年十八娘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旧来喜与门前
客终日同为酒后狂老大心情今巳尽尘埃须发亦
无光江南晋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
   又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祈年粗有樽中
卷十二 第 8b 页
桂寄远仍持岭上梅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
官醅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寄梅仙观杨智远道士
道师近在真人峰欲往见之路无从去年许我入城
市尘埃暗天待不至莫往莫来劳我心道书寄我千
黄金茧衣肉食思虑短文字满前看不见口传指授
要有时脱去罗网当见之梅翁汉朝南昌尉手摩龙
鳞言世事一朝拂衣去不还身骑白驎翳红鸾我今
虽复堕尘土道师何不与我语它年策足投名山相
逢拍手一破颜
卷十二 第 9a 页
   春雪
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信逐残梅到花从半夜匀
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
山川濛不解楼观洗成新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
㸑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
寒鱼争就汕浊酒颇无巡预喜田宜麦槃餐饼饵频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
 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
 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余来高安以
卷十二 第 9b 页
 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愓然自警因赠之
 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心通口诵方无
碍笑把吴鸾细字书(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蜀中藏经住往有古仙人吴采)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长伴空中月天
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掬泉轩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穿墙白练秋声
细照屋清铜晓色鲜巳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蘋藻任
卷十二 第 10a 页
漪涟只应明月中宵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平溪堂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盥手从今休汲
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
未休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
   眺远台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豋高处见无因筑台土石无多
子照眼峰峦得许新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
无垠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濯缨庵
卷十二 第 10b 页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横木为桥便独
往结茅依凫类天成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
转轻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白云庄偶题
归去携家住白云云中猿鹤许同群陶公酒后诗偏
好疏传金馀客屡醺芒屩潜行逐渔钓壶浆时出劳
耕耘却看人世应微笑未熟黄粱昼梦纷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
寒烟羃清江渔唱扁舟上江转少人家自此知安往
维舟倚丛薄明月独相向欲晓醉应醒还逐轻鸥飏
卷十二 第 11a 页
   又
稍息南市喧初上东山月潜鱼忽惊踊饥雁时断绝
落叶误投签繁霜疑积雪苦寒良难久爱此元气洁
   张秀才见写陋容
潦倒形骸山上樗每经风雨軐凋疏劳君为写支离
状异日长看老病初落笔纵横中自喜赋形深稳妙
无馀偶然挂壁低头笑俱幼何妨彼亦如
   同王适曹焕游清居院步还所居
身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寻僧忽忘归饱食莫携手
畏人久成性路绕古城后茅茨远相望鸡犬亦时有
卷十二 第 11b 页
人还市井罢日落狐兔走回夙吹横烟烧火卷林薮
草深径渐恶荆棘时挂肘褰裳涉沮洳斜绝污池口
投荒分岑寂欹侧吾自取二君独何为经岁坐相守
游从乏车骑饮食厌菘韭周旋未忍叶辛苦亦何负
归来倚南窗试挹樽中酒笑问黄泥行此味还同否
(沉坂词二君皆新自齐安来故云/子瞻谪居齐安自临皋亭游东坡路过黄泥坂作黄)
   次韵王适春雨
久遭客禁往还稀风雨萧条只自知春色有情犹入
眼客愁无赖巧侵眉山僧寄语收茶日野老晋人供
社时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
卷十二 第 12a 页
   和子瞻蜜酒歌
蜂王举家千万口黄蜡为粮蜜为酒口衔涧水拾花
须沮洳满房何不有山中醉饱谁得知割脾分蜜曾
无遗调和知与酒同法试投面蘖真相宜城中禁酒
如禁盗三百青铜愁杜老先生年来无俸钱一斗径
须囊一倒餔糟不听渔父言炼蜜深愧仙人传掉头
不问辟谷药忍饥不如长醉眠
   次韵讲律李司理宪见赠
强将羔雁聘黄晞破褐疏巾倚夕晖礼律纵横开卷
尽齑盐冷落待贤非日高几案弦歌罢夜永窗扉灯
卷十二 第 12b 页
火微犹喜江边莫春近舞雩风雨得同归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宿雨晴来春巳晚众花飘尽野犹香舞雩便可同沂
上饮禊何妨似洛阳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
舟长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答孔平仲二偈
熟睡将经作枕头君家事业太悠悠要须睡著元非
睡未可昏昏便尔休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自有真无遍诸
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卷十二 第 13a 页
   次韵柳真公闲居春日
春寒渐欲减衣绵雨势冥冥水拍天一局无言消日
永新诗得意许人传惜花田地应慵扫护笋藩篱可
细编好事报君知我喜同官欲到得闲眠
   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池塘草长初饶
梦村落莺啼恰称心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
尤深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眼看东邻五亩花茅檐竹户野人家过墙每欲随飞
蝶归舍谁怜巳莫鸦幽客偶来成晚饭野僧何日寄
卷十二 第 13b 页
新茶三年气味长如此归计迟迟也自嘉
北园春草径微微未用频教剪棘茨蜂阵纷纷初养
蜜莺巢浅浅欲生儿客情流水兼山远归梦游丝向
日迟懒病相将浑欲惯赖君索我强裁诗
   送李宪司理还新喻
采芹芹巳老浴沂沂尚寒蒯缑长叹息苜蓿正闻干
黄卷忘忧易青衫行路难归耕未有计且复调闲官
   问黄蘖长老疾
四大俱非五蕴空身心河岳尽消镕病根何处容他
住日夜还将药石攻
卷十二 第 14a 页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二首
水竹遮藏自一川日高茅屋始炊烟犬牙舂米新秋
后麦粒烝茶欲社天冠盖只今成弃物衫松它日记
栽年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
十载怀思窹寐间新诗态度北云烟清风吹我无千
里明月随人共一天归去林泉应避暑北征道路恐
经年与君共愧知时鹤养子先依黑柏颠
   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江声六月撼长堤雪岭千重过屋西一叶轩昂方断
渡南堂萧散梦寒溪
卷十二 第 14b 页
旅食三年巳是家堂成非陋亦非华何方道士知人
意授与炉中一粒砂
北牖清风正满床东坡野菜漫充肠华池自有醍醐
味丈室仍闻檐卜香
邻人渐熟容赊酒故客亲晋为种蔬住稳不论归有
日船通何患出无车
客去知公醉欲眠酒醒寒月堕江烟床头复有三升
蜜贫困相资恐是天
   次韵王适大水
高安昔到岁方闰大水初去城如墟危谯堕地瓦破
卷十二 第 15a 页
裂长桥断缆船逃逋漂浮隙穴乱群蚁奔走沙砾摧
嘉蔬里闾破散兵火后饮食弊陋鱼虾馀投荒岂复
有便地遇灾秪复伤羸躯人言西有蛟蜃穴闰年每
与风雷俱漫沟溢壑恣游荡倾崖拔木曾须臾鸡豚
浪走不复保老稚祼泣空长吁滞留再与兹水会沦
胥未哂斯民愚人生所遇偶然耳得失何用分锱铢
   赠三局能师二绝
得失从来似偶然因师聊复问行年此生竟堕阴阳
数方信修行力未全
旋食江干秋复春归耕未遂不胜贫凭师细考何年
卷十二 第 15b 页
月可买山田养病身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一时冠盖盛临川直亮推公益友先淡泊朱丝初少
味萧疏翠竹久弥鲜崎岖处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
偶然天理疏更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
五月扁舟忆过门哀怜逐客为招魂开樽不惜清泉
絜挥汗相看白雨翻病起清言惊苦瘦归休尺牍尚
相存秋风洒涕松楸外谈笑犹疑对竹轩 公家有
竹轩辙尝赋诗
   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
卷十二 第 16a 页
江城漂泊最多时邂逅谁令长者期得坎浮槎应有
命投林惊鹊且安枝何年笑语还留客终日勤劳数
问儿铃閤清虚非此比秋风归兴恐非宜
   久不作诗呈王适
怜君多病仍经暑笑我微官长坐曹落日东轩谈不
足秋风北棹意空劳懒将词赋占鹗臆频梦江湖把
蟹螯笔砚生尘空度日他年何用继离骚
   喜王巩承事北归
同罪南迁惊最远乘流北下喜先归谓言一笑秋风
后却顾千山驿路非岭外云烟随梦远江边鱼蟹为
卷十二 第 16b 页
人肥还家嫁女都无事卧读诗书昼掩扉
   予初到筠即于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
   及今三年二物皆茂秋八月洗竹培杉偶赋
   短篇呈同官
种竹成丛杉出檐三年慰我病厌厌剪除乱叶风初
好封植孤根笋自添高节不知尘二辱坚姿试待雪
霜沾属君晋取障斜日仍记当年此滞淹
   和王巩见寄三首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卷十二 第 17a 页
   又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安平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又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懹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丹砂傥巳成白首愿终惠
   复次韵
滕王閤在谁携手徐孺湖宽可放情楚客解书南国
恨秦筝助发上林莺系匏独负杯中物拥鼻知逢洛
下生问得长须添梦想蓬窗灯火达天明(钟陵还言/近遣仆至)
卷十二 第 17b 页
(舟中灯火终夜而去/定国与黄君鲁直会于)
  孔毅父封君挽词二首
交契良人厚家封季妇贤诗书中有助蘋藻岁无愆
象服期它日恩封属此年神伤自不觉吊客问潸然
   又
别日笑言重归来药饵忧钟歌掩不试其叶乱谁收
恨极囊封在情多垄水稠埋文应自作一一记徽猷
   上高息轩起亭二绝
山下清溪溪上市溪光山色映人烟幽亭正在人声
里长与溪山共寂然
卷十二 第 18a 页
溪父起收罾下鲤山翁起卖焙中茶长官亦与入俱
起笑拥黄䌷放早衙
   九月十一日书事
东墙瘦菊早开花九日金钿巳自嘉黍麦候迟初响
瓮米盐法细未还家泼醅昨夜惊泉涌洗盏今晨听
妇誇归采茱萸重一醉不须怪问日时差
   和王适寒夜读书
久从市井役百事废不理感君读书篇惜此寒夜晷
殷勤附灯烛黾勉就图史逡巡揖虞夏汗漫驰刘李
斯文家旧物早岁夙从事一从慕膻腥中弃如弊屣
卷十二 第 18b 页
今夕亦何夕忽如旧游至终篇再三叹推枕不成寐
人生无百年所欲知有几悬知未必得奔走若趋市
微言寄翰墨开卷入心耳胡为弃不收所逐在难觊
   和王适新葺小室
向日堂东一室存竹为窗壁席为门心如白月光长
照气结丹砂体自温饭软莫嫌红米贱酒香故取泼
醅浑它年一笑同谁说伴我三年江上村
   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
江城寒气入肌肤得告归来强自扶五马独能寻杜
老一床深愧致文殊体虚正觉身如幻谈剧能令病
卷十二 第 19a 页
自无明日出门还扰扰年来真畏酒家垆
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逐客惯曾迂短
策使君何事驻高牙萧条巳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
晚茶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
   和王适炙背读书
少年读书处寒夜冷无火老来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细书把卷惟恐卧寒衣补故褐家酿熟新糯
微微窗影斜暧暧云阴过昏然偶成寐鼻息巳无奈
儿童更笑呼书册正前堕衰懒今自由不复问冬课
   同王适赋雪
卷十二 第 19b 页
北风吹雨雨不断遍满虚空作飞霰𥿄窗独卧不成
眠茅屋无声时一泫鸟乌错莫寒未起庭户空明夜
惊旦重楼复閤烂生光绝涧连山漫不见夹砌双杉
洗更碧满田百草埋应烂城中闭户无履迹市上孤
堙数晨㸑细排玉籍短垂檐暗结轻冰时入研拨灰
有客顾樽俎迹兔何人试鹰犬未容行役扫车毂应
有老农歌麦饭一来江城若俄项四见白花飞面旋
坐看酒瓮谁敢尝归蹈冰泥屡成溅年来桥板断不
属莫出肩舆足忧患到家昏黑空自笑愬妇勤劳每
长叹床头有酒未用沽囊里无钱不劳算更令雪片
卷十二 第 20a 页
大如手终胜溪瘴长熏眼谒告犹能不出门典衣共
子成高宴
栾城集卷第十二
卷十二 第 20b 页
卷十二 第 1a 页
栾城后集第十二
  颍滨遗老传上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父曰眉山先生隐居
不出老而以文名天下天下所谓老苏者也欧阳文
忠公以文章独步当世见先生而叹曰予阅文士多
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常有所未足今见君之
文予意足矣先生既不用于世有子轼辙以所学授
之曰是庶几能明吾学者母成国大夫人程氏亦好
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每语其家人二子必不负
吾志辙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仁宗观
卷十二 第 1b 页
策之于廷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
失曰陛下即位三十年馀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于
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惧之言
矣然(臣)愚不敏窃意陛下有其言矣未有其实也往
者宝元庆历之间西羌作难陛下昼不安生夜不安
席天下皆谓陛下忧惧小心如周文王然自西方解
兵陛下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
深忧有事则不惧失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
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
乐之节易矣臣疏远小臣闻之道路不知信否近岁
卷十二 第 2a 页
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十数歌舞饮酒侵笑无度坐朝
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三代之衰汉唐之季女宠
之害陛下亦知之矣久而不止百蠹将由之而出内
则蛊惑之所污以伤和伐性外则私谒之所乱以败
政害事陛下无谓好色于内不害外事也今海内穷
困生民愁苦而宫中好赐不为限极所欲则给不问
有无司会不敢争大臣不敢谏执契恃敕迅若兵火
国家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北狄西戎之奉陛下
又自为一阱以耗其遗馀臣恐陛下以此得谤而民
心不归也策入辙自谓必见黜然考官司马君实第
卷十二 第 2b 页
以三等范景仁难之蔡君谟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
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请黜之
上不许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宰
相不得已寘之下弟除商州军事推官知制诰王介
甫意其右宰相专攻人主比之谷永不肯撰词宰相
韩魏公哂曰此人策语谓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
郝处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知制诰沈文通亦
考官也知其不然故文通当制有爱君之言谏官杨
乐道见上曰苏辙臣所荐也陛下赦其狂直而收之
盛德之事也乞宣付史馆上悦从之是时先君被命
卷十二 第 3a 页
修礼书而兄子瞻出莶书凤翔判官傍无侍子辙乃
奏乞养亲三年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逾年
先君捐馆舍及除丧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
辙以书言事即日召对延和殿时王介甫新得幸以
执政领三司脩例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介甫急于
财利而不知本吕惠卿为之谋主辙议事多牾一日
介甫出一卷书曰此青苗法也诸君熟议之有不便
以告勿疑它日辙告之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
以救民之困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
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费用及其纳
卷十二 第 3b 页
钱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箠必用州县事不胜烦
矣唐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使
民侥倖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民之便吾
虽未尝假贷而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
必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
为晏之所言则汉常平法耳今此法见在而患不修
公诚有意于民举而行之刘晏之功可立俟也介甫
曰君言有理当徐议行之后有异论幸勿相外也自
此逾月不言青苗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召议事
广廉尝奏乞度僧牒数千道为本钱行陜西漕司私
卷十二 第 4a 页
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介甫意合即请而施之河北
自此青苗法遂行于四方初陈阳叔以枢密副使与
介甫共事二人操术不同介甫所唱阳叔不深和也
既召谢卿材侯叔献陈知俭王广廉王子韶程颢卢
秉王汝翼等八人欲遣之四方搜访遗利中外传笑
知所遣必生事迎合然莫敢言者辙求见阳叔阳叔
逆问君独来见何也对曰有疑欲问公耳近日召入
人者欲遣往诸路不审公既知利害所在事有名件
而使往案实之耶其亦未知其实漫遣出外网捕诸
事也阳叔曰君意谓如何对曰昔嘉祐末遣使宽恤
卷十二 第 4b 页
诸路事无所指行者各务生事既还奏例多难行为
天下笑今何以异此阳叔曰吾昔奉敕看祥宽恤等
事如范尧夫辈所请多中理对曰今所遣如尧夫者
有几阳叔曰所遣果贤将不肯行君无过忧对曰公
诚知遣使之不便而恃遣者之不行何如阳叔曰君
姑退得徐思之后数日阳叔召属官于密院言曰上
郎位之初命天下监司具本路利害以闻至今未上
今当遣使宜得此以议可草一劄子乞催之惠卿觉
非其党中意不乐漫具草无益也辙知力不能救以
书扺介甫阳叔指陈其决不可者且请补外介甫大
卷十二 第 5a 页
怒将见加以罪阳叔止之奏除河南推官会张文定
知淮阳以学官见辟从之三年授齐州掌书记复三
年改著作佐郎复从文定莶书南京判官居二年子
瞻以诗得罪辙从坐商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
平生好读诗春秋病先儒多失其旨欲更为之传老
子书与佛法大类而世不知亦欲为之注司马迁作
史记记五帝三代不务推本诗书春秋而以世俗杂
说乱之记战国事多断缺不完欲更为古史功未及
究移知歙绩溪始至而奉神宗遗制居半年除秘书
省校书郎明年至京师除右司谏宣仁后临朝用司
卷十二 第 5b 页
马君实吕晦叔等欲革弊事旧相蔡确韩缜枢密使
章惇皆在位窥伺得失中外忧之辙言曰先帝临御
仅二十年厉精政事变更法度将以力致太平追复
三代是以擢任臣庶多自小(臣)致位公相用人之速
近世无与比者究观圣意本欲求贤自助以利安生
民为社稷长久之计岂欲使左右大臣媮合苟容出
入唯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窃取利禄以养妻子而
巳哉然自法行以来民力凋弊海内愁怨先帝晚年
寝疾弥留照知前事之失亲发德音将洗心自新以
合天意而此志不遂奄弃万国天下闻之知前日弊
卷十二 第 6a 页
事皆先帝之所欲改思慕德圣继之以泣是以皇帝
践祚圣母临政奉承遗旨罢导洛废市易损青苗止
助役宽保甲免买马放修城池之役复茶盐铁之旧
黜吴居厚吕孝廉宋用臣贾青王子京张诚一吕嘉
问蹇周辅等命令所至细民鼓舞相贺(臣)愚不知朝
廷以为凡此谁之罪也上则大臣蔽塞聪明逢君之
恶下则小(臣)贪冒荣利奔竞无耻二者均皆有罪则
大臣以任重责重小(臣)以任轻责轻虽三尺童子所
共知也今朝廷既巳罢黜小臣至于大臣则因而任
之将复使燮和阴阳陶冶民物臣窃惑矣窃惟朝廷
卷十二 第 6b 页
之意将以体貌大臣待其愧耻自去以全国体今确
等自山陵以后犹偃然在职不肯引咎辞位以谢天
下谨案确等受恩最深任事最久据位最尊获罪最
重而有腼面目曾不知愧确等诚以昔之所行为是
耶则今日安得不争以昔之所行为非耶则昔日安
得不言穷究其心所以安而不去者盖以为是皆先
帝所为而非吾过也夫为大臣忘君徇已不以身任
罪戻而归咎先帝不忠不孝宁有过此臣窃不忍千
载之后书之简策大臣既自处无过之地则先帝独
被恶名此臣所以痛心疾首当食不饱至于涕泗之
卷十二 第 7a 页
横流也陛下何不正其罪名上以为先帝分谤下以
慰臣子之意今独以法绳治小臣而置确等大则无
以显扬圣考之遗意小则无以安反侧之心故(臣)
谓大臣诚退则小(臣)非建议造事之人可一切不治
使得革面从君竭力自效以洗前恶伏乞出臣此章
宣示确等使自处进退之分臣虽万死不恨也三人
竟皆逐去然卒不以其前后反覆归咎先帝罪之世
以为恨吕惠卿始谄事介甫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其
后势钧力抗则倾陷介甫甚于仇雠世尤恶之时惠
卿自知罪大乞宫观自便不预贬窜辙具疏其奸请
卷十二 第 7b 页
加深谴乃以散官安置建州天下韪之司马君实既
以清德雅望专任朝政然其为人不达吏事知雇役
之害欲复行差役不知差雇之弊其实相半讲之未
详而欲一旦复之民始闻而喜徐而疑惧君实不信
也王介甫以其私说为诗书新义以考试天下士学
者病之君实改为新格而势亦难行方议未定辙言
自罢差役至今仅二十年吏民皆未习惯况役法关
涉众事根牙磐错行之徐缓乃得审详若不穷究首
尾忽遽便行恐既行之后别生诸弊今州县役钱例
有积年宽剩大约足支数年若且依旧雇役尽今年
卷十二 第 8a 页
而止催督有司审议差役趁今冬成法来年役事乡
户但使既行之后无复人言则进退皆便又言进士
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传闻四方不免惶
惑诗赋虽号小技而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
诵读讲解尤不可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欲乞
先降指挥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
诸家议论或出已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天
下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迁试然后徐议元
祐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皆众以为便而君
实始不悦矣是岁上将亲飨明堂辙言白三代常祀
卷十二 第 8b 页
一岁九祭天再祭地皆天子亲之故于其祭也或祭
昊天或祭五天或独祭一天或祭皇地祇或祭神州
地祇要于一岁而亲祀必遍降及近世岁之常祀皆
有司摄事三岁而后一亲祀亲祀之疏数古今之变
相远如此然则其礼之不同盖亦其势然也谨按国
家旧典冬至圜丘必兼飨天地从祀百神若其有故
不祀圜丘别行他礼或大云于南郊或大飨于明堂
或恭谢于大庆皆用圜丘礼乐神位其意以为皇帝
不可以三年而不亲祀天地百神故也(臣)窃见皇祐
明堂遵用此法最为得礼自皇祐以后凡祀明堂或
卷十二 第 9a 页
用郑氏说独祀五天帝或用王氏说独祀昊天上帝
虽于古学各有援据而考之国朝之旧则为失当盖
儒者泥古而不知今以天子每岁遍祀之仪而议皇
帝三年亲祀之礼是以若此其疏也今者皇帝陛下
对越天命逾年即位将以九月有事于明堂义当并
见天地遍礼百神躬荐诚心以格灵贶臣恐有司不
达礼意以古非今执王郑偏说以乱本朝大典夫礼
沿人情人情所安天意必顺今皇帝陛下始亲祀事
而天地百神无不咸秩岂不俯合人情仰符天意臣
愚欲乞明诏礼官今秋明堂用皇祐明堂典礼庶几
卷十二 第 9b 页
精诚陟降溥及上下时大臣多牵于旧学不达时变
奏入不报然辙以为周礼一岁遍祭天地皆人主亲
行故郊丘有南北礼乐有同异自汉唐以来礼文日
盛费用日广事与古异故一岁遍祀不可复行唐明
皇天宝初始定三岁一亲郊于致斋之日先享太清
宫次享大庙然后合祭天地从祀百神所以然者盖
谓三年一次大礼若又不遍则于人情有所不安至
于遍祭之礼巳自差官摄事未尝少废此近世变礼
非复三代之旧而议者欲以三代遗文参乱其间失
之远矣至七年上将亲郊辙备位政府乃与诸公共
卷十二 第 10a 页
伸前议合祭天地识者以为当初神宗以夏国内乱
用兵攻讨于熙河路增置兰州于延安路增置安疆
米脂等五寨至此夏国虽屡遣使而未修职真二年
夏始来贺登极使还未出境又遣使入界朝廷知其
有请地之意然大臣议弃守未决辙言曰顷者西人
虽至而疆场之事初不自言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
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朝廷深
觉其意忍而不予情得势穷始来请命今若又不许
使其来使徒手而归一失此机必为后悔彼若点集
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
卷十二 第 10b 页
边舋一开祸难无巳间不容发正在此时不可失也
今议者不深究利害妄立坚守之议苟避弃地之名
不度民力不为国计其意止欲私已自便非社稷之
计也臣又闻议者或谓弃守皆不免用兵弃则用兵
必迟守则用兵必速迟速之间利害不远若遂以地
予之恐非得计臣闻圣人应变之机正在迟速之际
但使事变稍缓则吾得算巳多昔汉文景之世吴王
濞内怀不轨称病不朝积财养兵谋乱天下文帝专
务含养置而不问加赐几杖恩礼日隆濞虽包藏祸
心而仁泽浸渍终不能发及景帝用晁错之谋欲因
卷十二 第 11a 页
其有罪削其郡县以为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则
反疾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削书一下七国尽
反至使景帝发天下兵遣三十六将仅而破之议者
若不计利害之浅深较祸福之轻重则文帝隐忍不
决近于柔仁景帝则断必行近于强毅然而如文帝
之计祸发既迟可以徐为备禦稍经岁月变故自生
以渐制之势无不可如景帝之计祸发既速未及旋
踵巳至交兵锋刃既接胜负难保社稷之命决于一
日虽食晁错之肉何益于事今者欲弃之策与文帝
同而欲守之计与景帝类(乞/臣)宣喻执政欲弃者理直
卷十二 第 11b 页
而祸缓欲守者理曲而祸速曲直迟速熟为利害况
今日之事主上妙年母后听断将帅吏士恩情未接
兵交之日谁使效命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
决断谁任其责惟乞圣心以此反覆思虑早赐裁断
无使西戎别致猖狂弃守之议皆不得其便于是朝
廷许还五寨夏人遂服辙寻迁起居郎为中书舍人
时朝廷起文潞公于既老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初
元丰中河决大吴先帝知故道不可复还因导之北
流水性巳顺惟河道未深堤防未立岁有决溢之患
本非深害也至此诸公皆未究悉河事而潞公欲以
卷十二 第 12a 页
河为重事中书侍郎吕微仲枢密副使安厚卿从而
和之始谓河西北流入泊淀久必淤浅异日或从北
界入海则河朔无以禦狄故三人力主回河之计诸
公莫能夺吕晦叔时为中书相辙间见问曰公自视
智勇孰与先帝势力隆重能鼓舞天下孰与先帝晦
叔惊曰君何言欤对曰河决而北自先帝不能回而
诸公欲回之是自谓智勇势力过先帝也且河决自
元丰导之北流亦自元丰是非得失今日无所预诸
公不因其旧而修其未完乃欲取而回之其为力也
难而其为责也重矣晦叔唯唯曰当与诸公筹之既
卷十二 第 12b 页
而回河之议纷纷而起晦叔亦以病没辙迁户部侍
郎尝因转对言曰财赋之原出于四方而委于中都
故善为国者藏之于民其次藏之州郡州郡有馀则
转运司常足转运司既足则户部不困唐制天下赋
税其一上供其一送使其一留州比之于今上供之
数可谓少矣然每有缓急王命一出舟车相衔大事
以济祖宗以来法制虽殊而诸道畜藏之计犹极丰
厚是以敛散及时纵舍由已利柄所在所为必成自
熙宁以来言利之成不知本末之术欲求富国而先
困转运司转运司既困则上供不继上供不继而户
卷十二 第 13a 页
部亦惫矣两司既困故内帑别藏虽积如丘山而委
为朽壤无益于算故(臣)愿举近岁朝廷无名封桩之
物归之转运司盖禁军阙额与差出衣粮清汴水脚
与外江纲船之类一经擘画例皆封桩夫阙额禁军
寻当以例物招置而出军衣粮罢此给彼初无封桩
之理至于清汴水脚虽减于旧而洛口费用实倍于
前外江纲船虽不打造而顾船运粮其费特甚重复
刻剥何以能堪故臣谓诸如此比当一切罢去况祖
宗故事未尝有此但有司固执近事不肯除去惟陛
下断而与之则转运司利柄稍复而户部亦有赖矣
卷十二 第 13b 页
朝廷重违近制卒不能改寻又言臣谨以祖宗故事
考今日本部所行体例不同利害相远恐合随事措
置以塞弊原谨昧死具三弊以闻其一曰分河渠案
以为都水监其二曰分胄案以为军器监其三曰分
修造案以为将作监三监皆隶工部则本部所专其
馀无几出纳损益制在它司顷者司马光秉政知其
为害尝使本部收揽诸司利权当时所收不得其要
至今三案犹为它司所擅深可惜也祖宗参酌古今
之宜建立三司所领天下事几至大半榷任之重非
他司比推原其意非以私三司也事权分则财利散
卷十二 第 14a 页
虽欲求富其道无由盖国之有财犹人之有饮食饮
食之道当使口司出纳而腹制多寡然后分布气血
以养百骸耳目赖之以为明手足赖之以为力若不
专任口腹而使手足耳目得分治之则虽欲求一饱
不可得矣而况于安且寿乎今户部之在朝廷犹口
腹也而使它司分治其事何以异此自数十年以来
群臣不明祖宗之意每因一事不举辄以三司旧职
分建它司利权一分用财无艺它司以办事为效则
不恤财之有无户部以给财为功则不问事之当否
彼此各营一职其势不复相知虽使户部得才智之
卷十二 第 14b 页
臣终亦无益能否同病府库卒空今不早救后患必
甚昔嘉祐中京师频岁大水大臣始取河渠案置都
水监置监以来比之旧案所补何事而大不便者河
北有外监丞侵夺转运司职事转运司之领河事也
郡之诸埽埽之吏兵储蓄无事则分有事则合水之
所向诸埽趋之吏兵得以并功储蓄得以并用故事
作之日无暴敛伤财之患事定之后徐补其阙两无
所妨自有监丞据法责成缓急之际诸埽不相为用
而转运司不胜其弊矣此工部都水监为户部之害
一也先帝一新官制并建六曹随曹付事故三司故
卷十二 第 15a 页
事多隶工曹名虽近正而实非利昔胄案所掌今内
为军器监而止隶工部外为都作院而止隶提刑司
欲有兴作户部不得与议访闻河北道近岁为羊浑
脱动以千计浑脱之用必军行乏水过渡无船然后
须之而其为物稍经岁月必至蠹败朝廷无出兵之
计而有司营职不顾利害至使公私应副亏财害物
若专在转运司必不至此此工部都作院为户部之
害二也昔修造案掌百工之事事有缓急物有利害
皆得专之今工部以办职为事则缓急利害谁当议
之朝廷近以箔场竹箔积久损烂创令出卖上下皆
卷十二 第 15b 页
以为当指挥未几复以诸处营造岁有料制遂令般
运堆积以破出卖之计臣不知将作见(工/一)几何一岁
所用几何取此积彼未用之间有无损败而遂为此
计本部虽知不便而以工部之事不敢复言此工部
将作监为户部之害三也凡事之类此者多矣臣不
能遍举也故愿明诏有司罢外水监丞举河北河事
及诸路都作院皆归转运司至于都水军器将作监
皆兼隶户部使定其事之可否裁其费之多少而工
部任其功之良苦程其作之迟速苟可否多少在户
部则伤财害民户部无所逃其贵矣苟良苦迟速在
卷十二 第 16a 页
工部则败事乏用工部无所辞其谴矣利出于一而
后天下贫富可责之户部矣朝廷以为然从之惟都
水监仍旧辙自为中书舍人与范子功刘贡父同详
定六曹条例子功领吏部元丰所定吏额主者苟悦
群吏比旧额几数倍朝廷患之命量事裁减巳再上
再却矣子功奉使辙兼领其事吏有白中孚者进曰
吏额不难定也昔之流内铨今侍郎左选也事之烦
剧莫过此矣昔铨吏止十数而全左选吏至数十事
不加旧而用吏至数倍何也昔无重法重禄吏通赇
赂则不欲人多以分所得今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
卷十二 第 16b 页
旧为少则不忌人多而幸于少事此吏额多少之大
情也旧法日生事以难易分七等重者至一分轻者
至一釐以下积若干分而为一人今若取逐司两月
事定其分数则吏额多少之限无所逃矣辙以其言
遍问属官皆莫应独李之仪对曰是诚可为也即与
之仪议之曰此群吏身计所系也若以分数为人数
必大有所损将大致纷诉虽朝廷亦将不能守乃具
以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
亡者勿补及额而止不过十年羡额当尽功虽稍缓
而见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诸公以为然遂申尚书
卷十二 第 17a 页
省取诸司两月生事诸司吏皆疑惧莫肯供再申乞
榜诸司使知所立额俟它日见阙不补非法行之日
即有减损也榜出文字即具至是成书以申三省左
仆射吕微仲大喜欲攘以为已功以问三省吏皆莫
晓有诸司吏任永寿者颇知其意微仲悦之于尚书
省创吏额房使永寿与三省吏数人兴之小人无远
虑而急于功利即背前约以立额日裁损吏员复以
好恶改易诸吏局次(即为揆出上名于它司闲慢司/凡近下吏人恶为上名所压者)
(监憕入省曹之类是也/分欲入要地者即自寺)凡奏上行下皆微仲专之不
复经三省法出中外汹汹微仲既为御史所攻永寿
卷十二 第 17b 页
亦以恣横赃污以徒罪刺配久之微仲知众不伏乃
使左右司再嘉详定略依本议行下时子瞻自翰林
学士出知馀杭朝廷即命辙代为学士寻又兼权吏
部尚书未几奉使契丹虏以其侍读学士王师儒馆
伴师儒稍读书能道先君及子瞻所为文曰恨未见
公全集然亦既诵服伏苓赋等虏中类相爱敬者
栾城后集卷第十二